只要本人亲自到银行,并在窗口办理存款业务,拿到假存单的概率几乎为零,最多是存款变理财产品,或银保产品等非存款类产品。
先了解一下银行是如何管理存单的?存单是银行重要空白凭证之一,其管理异常严格,视同现金管理,包括调进或调出都是武装押运。在内部库存管理中,在一定段号内,存单是连续编号的,每张存单拥有唯一编号,都在系统中备案登记,并具有一定防伪功能。
当柜员因工作需要时,只能从主管库存中领取,每天的用量和结存都要接受主管盘库,日清日结。假如出现遗失,就是一项重大事故,不仅本人要写书面检查,而且还有逐级调查,并接受处罚。如果是报废存单,也要作切角处理,并作为附件留存纸质档案,不是任意丢弃。从整个管理流程看,基本形成闭环,任何外流或私自截留风险都可以防范。因此,任何一个柜员即使有心“作假”,也是没有机会的。
为什么会遇到“假存单”?主要有三种表现:
一是非本人存款,由第三人代理存款的,有可能遇到假存单。因为如果是本人存款,可以当场查看存单的日期、金额、利率、开户行和经办人以及公章私章等重要信息,一目了然。如果请第三人代存,就不能排除被掉包的可能,但责任并不在银行一方。
二,将理财产品包装成存款产品。在目标任务和利益的驱动下,难免有个别人员不顾职业操守,误导销售。在外观上,理财产品和存款产品也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固定期限、利率(收益率)等,一般人稍微不注意,很容易混淆,到期时或想提前支取时才发现上当受骗。这种情况多发生在窗口之外,大厅或理财室等非封闭环境之中。
三,将银保产品宣传为存款产品的,也屡见不鲜。银保产品虽然在属性上也是合规合法产品,但由于其“效益”可观,不仅保险公司人员卖力营销,而且银行工作人员也“干劲十足”。客户在办理存款之前,往往受到一波又一波的游说,在巧舌如簧的鼓动下,存单变保单就很容易发生。
针对以上三种情况,我们该如何解决?
对于存单造假或掉包的,坚决报警,由警方立案调查处理,不仅要追究作案人的刑事责任,还要追究民事赔偿责任。
存款变理财产品的,可以理直气壮要求银行全额赔偿。先协商,协商不成,可以向上级行投诉或向当地银保监会分支机构投诉处理,最后还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存单变保单,只要违背存款人意愿的,完全可以全额退保。因为按照监管规定,银保产品的营销应该执行“双录”制度,即录音和录像,这就是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