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古代是用银子,还是用铜钱?

古代是用银子,还是用铜钱?

2020-07-21 08:01阅读(67)

古代是用银子,还是用铜钱?:其实大部分人是不陌生的,准确来说,是大部分女人不陌生,如今,银作为各种的装饰品很是受到民众的喜爱,但是我们都知道银是古代:-

1

其实大部分人是不陌生的,准确来说,是大部分女人不陌生,如今,银作为各种的装饰品很是受到民众的喜爱,但是我们都知道银是古代的货币,除了银外,还有金,铜钱等,这些都是古代的一种交易钱财,那古代的白银和铜钱之间到底是怎么兑换的?答案或许会让人意外。

黄金,白银和铜钱是主要的三种货币形式。而黄金和白银因为价值太高,一般只用于税收和国家收支上。中国古代货币制度,实行的是\"银\"本位。国家税收,也是以白银为征收单位的。例如,国家要求每户缴纳的税中,除了实物和徭役以外,剩下的就是用白银计算。古代一两和现代的一两是不一样的,一两黄金和一两白银和铜钱之间的换算根据当时的货币制度有关,一般一两黄金等于十两白银,一两白银相当于一千文铜钱。在古代银子大多数时候也不是流通货币,主要是用来储备的。成型的银锭都是官府做的,你自己熔炼银锭,是重罪。 每一个银子上都有官府的符号。一般来说,银子是用来发军饷、赈灾等国家事物的,而且发下去银子,到了下级机关,还需要官方把银子熔掉,做成碎银。 而所谓的碎银指钱币单位较小的银子,如同现在的“零花钱”之说,在古代一般指在10俩以下的银子。

一两白银能够兑换铜钱的数量是不固定的,也就是说,白银和铜钱之间兑换比例是波动的。也就是说铜钱,白银和黄金之间的兑换比例就像现在的外汇价格一样,是常常变动的,不像1元钱等于100分这样明确。可知正常情况下,1两白银大约可换到1000~1500文铜钱,古时通常说的1贯钱或1吊钱就是1000文。古代有“黄金万两”这个词,又有“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黄金万两”就等于“十万雪花银”。又因为1两黄金相当于人民币1000元的购买力,所以,1两白银相当于人民币100元的购买力 ,1文钱相当于人民币0.1元的购买力。

2

明朝确定银子作为合法货币。

早在宋朝四川地区使用的铁钱,阻碍了四川的商贸往来和经济发展,于是最早的纸币交子诞生,便于携带和获得,在元朝被马可波罗传播到了西方欧洲国家。元朝将纸币作为国家法定纸币,忽必烈以丝或银为钞本,根据钞本发行纸币,制定纸币管理制度,因此纸币在元朝畅行无阻。由于元朝场面对外战争,导致国家财政赤字,政府只好大量印制纸币,导致通货膨胀,影响生产,金融体系崩溃。洪武八年国家发行大明通行宝钞,一直用到明朝灭亡,一开始一贯宝钞还可以换铜钱1000文,60年后形同废纸,因此老百姓不顾政府的禁令,铜钱、金、银都开始代替宝钞使用,印造纸币比铸造铜钱更加方便,节约成本,因此明朝政府不愿意回到铸造铜币的道路上,开始寻找政府和百姓都能接受的货币,已经提上日程。

到了明朝,江南地区的商品经济已经发展起来,还像以前一样带着大量铜钱已经行不通,只有携带方便的货币才能符合要求,因此贵金属白银被投入使用。正统元年北京官员到南京领取奉米,官员们感觉路途遥远不划算,就想就地贱卖,这样对国家和官员都不利,官员们请求皇帝在征收地方赋税时,折算成布、绢、白银运到北京,充当官奉,明英宗同意了,第二年一百多万两白银运到北京,后来称为金花银,成为了明代破除纸币弊端的利器。从此以后白银的使用范围变广,军费也用白银,十六世纪宝钞已经贬值的找不到踪影,嘉靖年间明确规定了白银和宝钞的折算比例,隆庆帝登基后下令,承认了白银作为货币的合法地位。

3

中国正式使用银作为货币,始于金代,但并不是主体货币;元代滥印纸钞,到最后都通货膨胀成了废纸,于是不得不改用银作为货币。哥伦布发现美洲后,欧洲掠夺了大量美洲的银,明代国际贸易发达,中国又开始大量输入西班牙银币,再加上一条鞭法施行后,让百姓以银作为货币来交税,所以从明代开始,银正式成为中国的主要通用货币。现在看古装影视剧,如果一个汉唐或更早时代的人从怀里掏出一锭银子来付账,多半是编剧和导演们的闭门造车。

4

古代是用银子还是用铜钱,这个话题问的有点迷糊。

首先我们要统一的就是在古代无论银子还是铜钱都是一种货币单位,可以在市场上自由的流通,而不像现在,如果你缺钱了,家里有金银首饰的,只能现拿去变卖之后换成人民币才能购买商品。

回过头来我们说一下古代的银子,其实在市面上流通的基本都是银锭,那么什么是银锭呢?银锭是熔铸成锭的白银。当时这样的银锭是有计量单位的,通常在一两到五十两不等,有官铸也有银号私铸,通常银锭有会有记录铸造的时间、地点、用途、成色、官员或工匠姓名等。这样的做法带来的好处就是为了保证银锭的质量,用签字画押的方法,表示对经手的银锭负责,这就是收藏界经常说的“款”,比如人家问你的时候肯定会说你手上的十两锭带的什么“款”?

最早的银饼出现在汉代,也就是收藏界说的“白金三品”,白金三品:其一曰重八两,圜之,其文龙,名‘白撰’,值三千;二曰以重养小,方之,其文马,值五百;三曰复小,椭之,其文龟,值三百。可见当时银的价值!

唐以前称银锭为“银饼”、“银铤”,称扁平形银币为“钣”、“笏”、“版”,棒形的称“铤”、“挺”,宋以后改称“银锭”。元代于银锭之外总称“元宝”,形式变为马蹄形,我们称它为“马蹄银”,明清两代多数都沿用“元宝”一词,包括深受我国文化印象的日本也用过“一株银”,泰国“虎舌锭”等等。

同时市面上还有铜钱作为货币单位也在流通,铜钱的流通最早要追溯到前秦时期,战国时期的魏国流通的一种“共”字圜钱,比较符合铜钱的特征,像其他的燕明刀,空首布等不算真正意义上的铜钱。

真正意义上的铜钱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统一了货币,统一了度量衡,推出了秦半两,这样的好处就是流通范围广了,比以前携带方便了,所有后世都以秦半两来作为铸造铜钱的参考标准,一直沿用到中华民国成立。

其实到底用的银子多点还是用的铜钱多点,不会太多的去界定,但是我们要明白,能使用上银子的,肯定是有点身价的,或者说有点家底的,你见过哪个贫苦人家一出手就是十两二十两的银子的?

在古代银子和铜钱也是有兑换标准的,具体兑换多少,要看当时的社会经济以及购买力,就好比现在去买房子一样,你拿个一捆百元大钞,刚好十万块,那么同样你要是拿个一元的硬币十万块,会是什么结果呢?所以说在古代,银子有银子的购买力,铜钱有铜钱的购买力,两者不矛盾。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给你带来帮助。

5

古代生产力低下,贵金属的价值非常的高,电视剧里动辄一锭锭的银子拿出来付钱使用是很少见的,银子铸锭多用于国家的储备,富商巨贾的储存和大宗交易,一般百姓还是用一些碎银子,而且真假难辨,百姓拿到银子最简单的分辨真假方法就是用牙咬,所以碎银子上有很多的牙印。一般的生产生活还是用铜钱居多。

一两银子等于制钱一千二百多文(清初以前)到三千多文(清道光以后)。而直到清末,一斤(相当于1.2市斤)猪肉只要二十文钱,一亩良田只要七至八两银子或者十二、三个银元。几两银子、几十两银子是件大事情了,有百两银子就是今日的大款了,能够买上十几亩良田了。

6

这个问题从古代的货币单位就可以看出来了,“贯”和“金”,“吊”和“两”要一分为二来说:明朝以前和明朝往后。

1.明朝以前

主要货币是铜钱,大额的就是黄金了,这时候白银是奢侈品,偶尔也会流通,白银比黄金贵重。

2.明朝以后

其实准确的说应该是明朝中后期,市场上主要流通的货币就是铜钱和白银,黄金较少流通,这时候金比银贵。

其实看到这,你们好多人都应该明白了,白银开始贱黄金的原因了。对,就是因为大航海时代,西班牙人在南美大量的开采白银,导致白银存量大增,当然日本也贡献了一部分力量。

7

很多人都喜欢看古装片,看里面的大侠豪气大方的扔下一锭银子喊小二结账。心想:哦买噶的,好帅!我也要做土豪。是的土豪,古代能用银子的可都是不折不扣的土豪。那你对古代货币有一个清晰概念吗,我来陪你聊聊。

首先要说明一点是古代民间流通的货币肯定是铜钱,这毋庸置疑。

  • 1 铜钱

粮食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生活战略物资,我们主要以粮食来换算一文钱的购买能力。唐朝贞观三年(629)到麟德三年(666),米斗不到5钱。其中贞观十五年米斗2钱;宋朝熙宁(1068—1077)以前一般为每石六、七百文。这么说来在各个朝代的盛世大概2文钱能买到1斤大米。所以铜钱已经能够应付市面上的流通了。

  • 2 银两

从汉朝时候开始,中国就开始使用银两作为货币。不过,只是偶尔才会用到,更多的时候,还是铜钱为主。因为中国本身银矿场不多,无法作为货币使用。银两开始普遍流行的时候还是到了明、清时期。当时欧洲世界开始进入大航海时代。他们的航船深入美洲,在当地开采了大量银矿。欧洲人利用开采来的银矿,到中国购买丝绸、茶叶、瓷器,转卖到欧洲。因为中国这些商品在欧洲十分热销,所以,欧洲人就拼命开采,用来购买中国的商品。这样一来,欧洲从美洲开采的白银,就大量的流入到中国。中国也是从那个时候起,才开始普遍的使用白银。

不过,即便到了明、清时期,大部分人还是以使用铜钱居多,少数使用我们在影视剧当中常听到的所谓的零碎银子。整块银子还是主要作为官银使用,用来向朝廷缴纳赋税。

所以现在大家应该很清楚了吧,古代民间流通的货币主要就是铜钱了。

8

银是古代的货币,除了银外,早年还有贝等,但金,银,铜钱比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