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异地经营的情况实际当中并不少。有些是在异地注册,然后在当地经营,有些是在当地注册,但是在不同区县经营,总之,就是注册地没有与经营地一致。

那么为什么要这么干呢?大部分情况是因为某个方面的需求。

1. 注册地有税收优惠政策

注册地如果有某项税收优惠政策,比如减免税、核定征收、税收返还等等,那么企业能够享受优惠,合理地降低税收,所以愿意在当地注册。

2. 经营地有比较好的营商环境和扶持政策

实际经营的时候,企业都希望能够找到比较好的营商环境。比如有适合的消费人群、有利于建立比较好的品牌形象、更有利于企业的扩张等等。还有一些地区,比如自贸区,对于进出口的企业,有较好的政策扶持。

3. 成本的考量

也有一些企业,选择异地经营是因为从经营成本的考虑。有些地方可能租金或者各方面有成本优势,那么如果企业对于品牌和形象没有太多要求的,可能会选择成本更低且更适合业务发展的地区进行经营。

但是,异地经营也会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工商部门在接到举报或者集中清理的时候,会特别关注这样的行为。第一次发现,会发责令改正通知书,限期整改,第二次再发现这样的情况,则会处以1-10万元的罚款。因此,企业如果有注册地和业务的不同安排,最好提前做好规划,是否要变更注册地址,是否要开设分公司,都需要做好考量。

最佳贡献者
2

个人认为有三方面原因:1、政策优惠;2、政府部门办事效率;3、大城市效应

一、政策优惠

某个地区要大举发展某项产业时都会制定一些非常优惠的政策措施来吸引企业入驻,我随便举几个例子:

1、霍尔果斯

2010年国家设立霍尔果斯和喀什设计经济特区,从国家、自治区、市三个层面有很多的税收优惠,吸引了众多企业入驻,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影视企业了,最高峰有1600多家影视企业入驻,基本上囊括了我们数得着的明星。

当然这里面很多空壳公司,并未对当地经济发展起到什么作用;范爷偷税事件发生后,国家也开始严查,出现了一波注销公司潮。

2、自贸区

上海自贸区、厦门自贸区、海南自由贸易港等等,这些就不用我说了吧,各种各种的政策优惠,都会吸引一大堆企业去当地注册公司。

二、政府部门办事效率

越是大城市、东南沿海城市,政府部门的办事效率那叫一个高,不像某些内陆一些地方或者北一些的地方官本位思想仍然十分严重。你能想象到东南沿海一些城市,周六周天行政服务中心还能办事麽?这真是无比的便利。

还有越是大城市,像代理注册公司、代理记账这些产业 越加发达,报价也是非常便宜,一两百块一个月就有。

三、大城市效应

这点是我自己个人看法。如果一个公司叫:上海市徐汇区XXX公司,和内陆一个不知名市,XX市XX县XXX公司,这两个公司给人的感觉就是差了十万八千里吧,尤其是一些贸易公司皮包公司更是注重这个。

以上是我个人的一点拙见,欢迎批评指正。

3

谢谢邀请!

公司注册在外地,在当地备案经营,这种情况挺多的。事实上,注册在异地,在当地没办理备案却正常经营的情况更为普遍。让我们一块儿来发掘异地注册,当地经营的缘由。

那么,我们先说说注册在异地的动机。注册地在异地,有很大可能是因为注册地的业务规模更大,或者注册地有特别的税收优惠政策,或者为了抬高品牌的出身和血统,这三种情况是异地注册的最主要原因。下面我们分别对这三种情况加以说明。

第一、注册地的业务规模大,当地市场已经站稳了脚跟,经营地属于新开发的市场,尚处于试销阶段。这种情况下,采用备案经营的方式比较科学,既不需投入太多人力物力资源,也可以根据实际经营状况做出进一步的决定,市场做起来了可以当地注册经营,市场没做起来可以很方便的退出当地市场,免去了注册和注销的麻烦,也节约了行政财务成本。如果,对经营地的市场志在必得,直接注册经营比较好,有利于大规模市场投入,也有利于人才的招募和稳定,对打开新市场和提升市场占有率是非常有利的。

第二、注册地有税收优惠政策,也即大家常说的税收洼地。许多企业把公司总部注册在或者迁至有税收洼地的城市,这样可以合理合法的减轻税收负担,最大限度增加税后净利润。异地经营如果不是建筑或者零售业等地方属性明显的行业,收入来源不全在当地,当地备案与否都不会有什么麻烦。

第三、有些自有品牌的创业者,倾向于把公司注册到中国一线城市,比如上海,北京,深圳等地方。为什么呢?为了迎合消费者心理,锦州的眼镜品牌肯定没有上海的品牌更容易为消费者接受,尤其意图全国扩张的品牌。因此,注册地决定了品牌的血统和地位,经营地可以设立分支机构,也可以找代理商,这取决于品牌策略。

最后,我要跟大家分享的是,随着企业收入的地区跨度越来越大,中国的税收征管体系也过渡到了垂直管理阶段。无论你注册在哪儿,无论在哪儿经营,只要你合理合法纳税就不会有什么风险,至于税收管辖权纠纷的发生概率微乎其微,即使发生了也是税源再分配的问题,税费是不会重复加收的。

以上解答,希望可以帮到大家。唯思得财税管理集团以助力中小企业成长为使命,为中国广大企业提供财务,税务,管理,法律以及知识产权等全方位的服务,如果有需要欢迎关注我们!


4

这样办业务特不方便,尽量不要这样做。

5

多年来,招商引资成了各地方政府的头等大事,无论是经济落后地区还是相对富裕地区,在这方面的竞争从来没有停止过。为了能把资质好、税收贡献大的企业吸引到本地区,各地区私底下展开了激烈的明争暗斗,甚至还会为个别特殊企业专门出台特殊政策,以显示本地政府对优秀企业的青睐

另外,对于许多盈利能力强的企业而言,与其固守在一个地区老老实实纳税,还不如分散风险,在异地设立分支机构,在正常纳税的同时还能享受到地方财政补助的好处,何乐而不为?

异地优惠政策是否合规

对于各地变相的税收返还,国家其实是心知肚明的。为了刹住这股不正当风气,国务院在2014年12月专门发布《国务院关于清理规范税收等优惠政策的通知》(国发[2014]62号)进行清理。按照该文件的规定,未经国务院批准,各地区、各部门不得对企业规定财政优惠政策。对违法违规制定与企业及其投资者(或管理者)缴纳税收或非税收入挂钩的财政支出优惠政策,包括先征后返、列收列支、财政奖励或补贴,以代缴或给予补贴等形式减免土地出让收入等,坚决予以取消。其他优惠政策,如代企业承担社会保险缴费等经营成本、给予电价水价优惠、通过财政奖励或补贴等形式吸引其他地区企业落户本地或在本地缴纳税费,对部分区域实施的地方级财政收入全留或增量返还等,要逐步加以规范。

但是,要清理,阻力何其大也!

文件发布不到半年,2015年5月,国务院又发布了《国务院关于税收等优惠政策相关事项的通知》(国发[2015]25号),文件规定,各地区、各部门已经出台的优惠政策,有规定期限的,按规定期限执行;没有规定期限又确需调整的,由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按照把握节奏、确保稳妥的原则设立过渡期,在过渡期内继续执行。

文件同时规定,《国务院关于清理规范税收等优惠政策的通知》(国发[2014]62号)规定的专项清理工作,待今后另行部署后再进行。

从上述文件发布的先后顺序及措辞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一是各地已经制定的优惠政策可以继续执行,原来承诺的,继续有效;

二是在未经国务院批准的情况下,各地不得再出台新的优惠政策。

所以,具体去哪里,优惠政策还能用多久,企业一定要先识别清楚,三思而后行。

异地设立的公司经营是否合规

相当一部分企业在优惠地设立公司,基本都是“开票公司”,实质上根本没有人在当地运营,也没有人或很少人在当地公司领取工资,所有的业务都是总部“远程遥控”。此类公司常见的税务风险有以下几点:

(一)收支不匹配

由于异地公司有财政返还,所以公司的大量成本费用都在原公司列支,而异地公司只有少量成本费用。在这种情况下,实质上是原公司承担了很多本该由异地公司承担的费用,一旦被税务稽查,原公司多承担的成本费用将很可能被要求纳税调整,补缴税款。

(二)关联交易

原公司承接业务后,为了能充分享受异地优惠,原公司会和异地公司按原价签订转包合同,这就意味着原公司针对该类合同根本就是无利可图!如果不是关联交易,企业在和非关联方之间发生的转包业务,在一般情况下,基本不可能原价转包。所以一旦被稽查,此类关联交易也很容易被要求纳税调整。

(三)不合理支出

由于异地公司基本处于“无人”状态,没有人在公司领取工资,但许多公司为了在账面显示公司处于“正常经营”,偏偏喜欢做一些“掩耳盗铃”的账务处理,让一些本在原公司领取工资的员工发生的费用在昇地公司报销。在这种情况下,该类费用无法证明与异地公司收入的相关性,一旦被稽查,也可能面临被纳税调整并补缴税款。

异地设立公司,固然能满足企业“省税”的美好愿望,但在实际操作时,如果没有充分合理考虑公司的架构和业务模式,那么后续的经营仍然会面临较大的税务风险,甚至可能是鸡飞蛋打两头落空。

6

这种情况也有,不过经营起来比较麻烦,需要的时候需要来回跑,而且有工商查就会被罚款,异地经营,有一定风险!不建议这样来做!创立公司就是为挣钱和省事的,到时候给自己添了很多麻烦就不好了!商标注册没有地域限制!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