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问题:你的家乡有没有什么不是非常有名但是值得一提的古代文物/遗址?


感谢题主,很高兴来回答你这个问题。我的家乡在重庆丰都县,在县城边上有一座寺庙,该寺庙现香火已断,已开始破败凋零,当地文物部门请了一个佝偻老头(俗人)照看,老人在寺庙养了一只猫,寺庙名字叫做“悟惑寺”,很多重庆人都不知道这座庙的存在,它不是非常有名,但又不得不提的古代文物。


悟惑寺: 位于重庆市丰都县东南兴义镇古观山麓。 在丰都县东南兴义乡古观山麓。始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1620),在古观山顶,名古观寺。清初又迁现址,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妙鉴和尚增修殿宇时改称现名。占地2653平方米,建筑面积1644平方米。中殿面阔5间21米,进深2间12.73米,高6.5米,悬山式顶,穿斗木石砖结构。康熙十六年(1677年)重建,同治六年(1867年)复建。山门为木结构重檐歇山式顶,穿斗式梁架,面阔9.85米,进深4.2米,前有垂带踏道23级。

所有庙宇独有的一对汉白玉质、晶莹洁白的玉佛高二尺许(现在放在丰都文物馆),为民国年间从东南亚缅甸国引入。据悉寺庙香火凋零后,为了防止被盗,汉白玉佛像暂保存至丰都县文物部门。


相传,香火鼎盛期间有常住僧侣百余人


寺庙正门


寺庙侧门



寺庙侧眺


守护寺庙的老人(曾经在寺庙里养羊)


守护寺庙的老人(羊卖后又在寺庙里了一只猫)


原正大门被损毁的石狮


内景拍摄(青石板地面,缝隙横生青草)





苔藓:内堂之一(角度1)


苔藓:内堂之一(角度2)



苔藓:内堂之一(角度3)




整打石质香炉:字迹斑驳,已看不清楚,仅留下岁月的痕迹!


屋檐瓦片


内景拍摄


纯木结构


守护人,已老,已身行佝偻


内景之一


过道


阳光穿透


东边的那颗老黄桷树,与寺庙相守相望


相守相望


曾多次游览,这次上山寻找明朝万历年间(1573-1620)古观山顶(现寺庙后山)的古观寺。



雕梁画栋



摄影师镜头下的大门1(拐杖支撑着守护人)


摄影师镜头下的大门2(拐杖支撑着守护人)


摄影师镜头下的内堂



内堂之二


朋友们,看了觉得怎么样,欢迎讨论交流,墨泼大地修地球,热爱传统文化,每年都会花时间走访重庆乡村,了解或发现更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最佳贡献者
2

左云秦权

1956年,左云县东辛庄村民耿六万在村北0.5公里的长城脚下修坝挖渠时,距地表2米深处发现生铁一块,其状呈马蹄形。在场群众一时轰动,认为是件古物。耿六万背上这件重达31.5公斤的古物徒步22公里交给县文化馆。经上报鉴定为“秦权”,其上铭文小篆“二十六年皇帝尽并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释义: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天下,原来的楚、齐、燕、韩、赵、魏等各国臣民(黔首:围黑头巾的,指臣民、老百姓)终于获得安定,立尊号为皇帝,于是诏令丞相状和丞相绾(状、绾为人名),规范度量衡,凡是不一致的都加以统一,凡是不清楚的都予以明确。

这是中国出土的第一枚”秦权”,为证实秦始皇统一全国度量衡提供了可靠依据。该文物收藏中国国家博物馆。范文澜所著《中国通史》收录了“秦权”照片。

《淮南子?时则训》:”同度量,均衡石,角斗称,端权概”。意即,统一长度、容量单位,使秤和重量的标准平正,均等容器斗、桶的标准,校正秤锤和刮平斗斛的器具。

后来人们把权(秤砣)与天平,都看作是法的公平的象征。

3

公孙杵臼墓与程婴墓。

公孙杵臼(忻州逯家庄人)、程婴(忻州南关村人)和韩厥(忻州韩沟村人),熟悉赵氏孤儿的话应该对这三位义士并不陌生。

赵氏孤儿

据《史记》卷四三《赵世家》载,晋景公三年(前597年),赵氏曾因晋国司寇屠岸贾的仇视,惨遭族诛之祸。在这场大灾难中,只有三个人幸存:赵朔已有身孕的夫人、赵朔的门客公孙杵臼和赵朔的好友程婴。程婴向公孙杵臼说:“朔之妇有遗腹,若幸而男;即女也,吾徐死耳”。幸运的是,赵朔夫人不久生下了一名男婴,即为赵武。

屠岸贾很快就知道了这个消息,便向宫中索要这个孩子,并且要亲自进来搜索,赵朔妻无奈之下,只好把男婴藏在胯下,祷告:如果天不想灭赵氏,你就别哭。等到屠岸贾来搜查时,婴儿竟然真的没有发出声音。屠岸贾只看到了一旁默默伫立的赵朔妻,却没有搜到婴儿。屠岸贾认为孩子肯定被偷偷转移走了,于是向城外搜去,这样赵氏母子才得以幸免

程婴得知此事后赶快找来公孙杵臼商议,公孙杵臼突然对程婴发问:“抚育这孤儿成人与死,两者哪件更难?”(立孤与死孰难?)

程婴回答:“死容易,抚育孤儿难。”(死易,立孤难耳。)

公孙杵臼:“那么请你去承担抚育孤儿的重任吧,把那件简单的事情交给我吧。”(赵氏先君遇子厚,子强为其难者,吾为其易者,请先死。)

于是二人计谋拿他人的婴儿来代替赵氏孤儿,将赵氏孤儿藏匿于山中。后程婴佯装向参与此次杀戮的将军告密:“婴不肖,不能立赵孤。谁能与我千金,吾告赵氏孤处。”诸将皆喜,率领将士跟随程婴捉拿公孙杵臼。公孙杵臼与“赵氏孤儿”遂被杀,而真正的赵氏孤儿被程婴抚养长大。

晋景公十五年,韩厥把一切实情向晋景公说明,并且将当年参与杀赵氏的诸将捉拿。不久赵武率军攻打屠岸贾,屠遂被灭族。赵武成人后,程婴辞去公职,向诸大夫辞行,然后告诉赵武说:“当年你家遭遇大难,我没有死,是因为要抚育你成人,现在这个愿望达到了,赵家终得复位,我有脸面去见赵朔和公孙杵臼了。”(昔下宫之难,皆能死。我非不能死,我思立赵氏之后。今赵武既立,为成人,复故位,我将下报赵宣孟与公孙杵臼。)

赵武哭着对程婴说:“您怎么能忍心离我而去呢?”

程婴说道:“公孙杵臼把生的希望留给我,他自己选择了死,就是认为我能把你养育成人,今天事情办完了,我也该履行我之前的承诺了。”(彼以我为能成事,故先我死;今我不报,是以我事为不成。)

说完,程婴就自杀了。

忠义精神的传承与发扬

程婴忠义舍子换孤、公孙杵臼舍命保孤以及韩厥仗义立孤助孤成就昭雪大业,这三位义士的精神无疑是春秋时期忠义文化的典型体现,所以也会在后来在中国大地上被无数次地传说与演义。

后人为纪念“赵氏孤儿传说”,“屠岸贾屠杀赵氏族”、“奸臣毒计除孤”、“义士舍命救孤”、“程婴含辱养孤”、“韩厥仗义立孤”等传说故事逐渐流传开来,傅山也有言:“打开生死路,生也在赵,死也在赵;识破难易关,难亦存孤,易亦存孤”。忻州人朴实、重情义,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赵氏孤儿传说所体现的忠义精神对忻州民众的价值追求的影响力。

令人遗憾的是,忻州虽建有程婴和公孙杵臼的墓碑和祠堂,当地政府和民众却缺乏重视、保护与宣传。甚至在00后年轻一代,不知道忻州赵氏孤儿文化的大有人在,了解程度仅仅停留在“赵氏孤儿只是一部戏剧”的层面上。2000多年来,赵氏孤儿文化之所以能够经久不衰,与戏剧的精彩演绎分不开。但更重要的一点是,这种忠义精神流传至今,感动了一代代中国人,影响了一代代中国人精神品质的塑造,这种已经伟大精神,也已经被深深地刻入到中华民族的精神丰碑之上。

4

我们这里是内蒙古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在百八十里地也确实有些古迹,虽然名气不大但在历史上也是可以大大书写一笔的。

首先是在离我地60公里处,有一古城现叫林东城,在辽代时期,就是辽国的国都,叫南波罗城,也叫辽上京。他的格局与中原都城不一样,内地城池都是正南正北,而辽上京却是东南西北走向,虽然过了1000多年,但是周边山上还有辽塔,庙宇,耶律阿保机的坟地,在被金国灭国后,一把火烧了,现在只有废墟一片土城一圈。现国家正准备开采。

在我住地北部100公里处,有一古代都城,叫白音查干,也叫小白城,是北元最后一代国君,林丹汗的都城。林丹汗是成吉思汗第16代孙,这座古城是被皇太极在灭明朝前,围打两次后才灭的,摞去了林丹汗的倆爱妃,还拿去了中华传国玉玺,这也是可以大书一笔的历史了!这俩林丹汗的爱妃就是清朝著名人物,孝庄皇太后的倆姑姑。也就是大玉儿的倆姑姑。

看来历史都是有一些渊源的。

5

我的家乡在河北最小的县城高邑,这个县城两千年来从未更名,我的家乡有三个遗迹,一个是明朝赵忠毅的一个祠堂,一个是东汉刘秀的登基台,还有座近2000平米的赵村古墓有待挖掘。

另外县城中村庄的名字也承载着大量的文化信息,竟然和古代行军布阵的营寨有关名有关,像东大营、中大营、西大营、前哨营、后哨营等村。还有很多和塔冢有关的村,这些村子附近各建有一座塔冢,塔冢是古代高僧的一种墓葬形式,墓上建塔,塔下藏墓。

我们那赵忠毅和魏忠贤的故事广泛流传,赵忠毅是明末著名的“东林三君”,东林党领袖,而魏忠贤则是明朝最大的宦官,被封为“九千岁”,当时魏公公掌握的东厂和党羽遍布朝野内外,当崇祯皇帝上位,魏忠贤被灭后,才有了后来的李自成火烧紫禁城。

很多武侠小说和电影,电视剧都演绎过这段让人难忘的明末清初的历史故事。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