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在管教孩子时,面对孩子的磨蹭和不专心,比喊,吼叫,威胁,恐吓

在管教孩子时,面对孩子的磨蹭和不专心,比喊,吼叫,威胁,恐吓

2020-07-21 05:15阅读(90)

在管教孩子时,面对孩子的磨蹭和不专心,比喊,吼叫,威胁,恐吓,更好的方式是什么?:01首先我要说的是,不是“在管教孩子时,面对孩子的磨蹭和不专心,比喊,

1

01

首先我要说的是,不是“在管教孩子时,面对孩子的磨蹭和不专心,比喊,吼叫,威胁,恐吓,更好的方式是什么?”,而是吼叫威胁恐吓这些根本就不能算是方法,如果家长这么做,不但起不到想要的效果,反而会起反作用。


我们必须从心理的角度来解释这个问题。孩子的注意力是有限的,决定一个孩子学习成绩的重要原因是孩子是否有足够的专注力。我想题主的问题,也是想解决孩子的专注力的问题。但事实上,家长在一旁的吼叫威胁恐吓,包括监视,都是对孩子专注力的极大破坏。当孩子必须动用大量的注意力防御外面的“危险”——来自父母的打骂、责备等,就一定不会有良好的专注力。而一个孩子缺少良好的专注力,那么磨蹭和不专心,就是水到渠成的自然表现。


所以,家长的这种错误的教养方式,不但不能起到杜绝磨蹭和不专心的现象的作用,反而会起严重的反作用。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如果家长长期使用这种错误的教养方式,这种专注力的涣散会进入到潜意识——孩子会无时不刻不处于精神紧张的防御状态,那么所谓的磨蹭和不专心,就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行为,而是人格问题了。这基本上就很难矫正了。


02

事出有因,家长需要明确,孩子的任何行为,其背后都一定有其自身系统的合理性。请注意,我说的是合理,而不是正确。合理的意思是,他必然会这样做。


这依然源于家庭环境对孩子人格的影响。所以,家长看到的是磨蹭、不专心的现象,但是却不去思考为什么会这样做的原因,这样的管教就会流于控制、惩罚,然后进入恶性循环。


家长面对孩子的任何一个现象,都需要找到其背后的根本原因,而不是简单的贴标签,认为孩子就是偷懒等。


一般来说,孩子的磨蹭、不专心有几种原因。一是不擅长,不会,有畏难情绪。二是不熟悉,不喜欢。三是缺少时间观念,缺少时间感和空间感。四是对目标不明确。五是隐性逆反。


有的人说孩子性子慢,这个性子慢里,有天生的基因,也有后天家长不恰当的养育模式,是共同影响的结果。


03

知道了原因,就需要对症下药了。


家长要做的,是引导孩子,看看是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比如说,作业有难度,不想做。还是家长总是在写完作业后又布置新练习,所以故意拖延,又或者是总想做到最好,一旦没有做到,就对自己很失望,不愿意再继续做下去,或者是根本不清楚自己要干什么(目标不清晰),所以很容易被眼前的事情吸引等等。


根据孩子不同的原因,家长要做的是引导孩子合理的宣泄情绪,找到痛点,这个过程,需要家长的耐心、认真,更需要家长对孩子的共情和理解。


一般来说,孩子的这些现象都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比如家长总是像一个警察一样在一旁监视,或者不断的打断孩子正在做的事情,比如一会让孩子吃个水果,一会提醒孩子应该劳逸结合等,这些都会影响孩子的专注力。或者是家长总是惩罚孩子,这些都会引发孩子的恐惧、防御和逆反。


所以,孩子磨蹭是现象,背后是心理机制。家长要做的,是提高认知,改变自己惯用的抚养模式,多和孩子沟通,启发孩子说出卡点。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孩子的问题。

2

家有男孩,三岁。在带娃过程中,娃不专心、磨蹭的时候很多,但我很少用喊的方式,打和骂几乎没有。我怎么做的呢?实战说话。

1.先立规则

有一段时间,吃饭的时候,孩子不专心。一会要看电视,一会要玩玩具,一会又要下餐椅。我抱住他,跟他立规矩:吃饭要坐在餐椅上,看电视要坐在沙发上,玩玩具在地上。现在在餐椅上,就是吃饭的时间,快快吃完,就可以选择看电视或玩玩具。如果选择下餐椅,那就表示吃饱了,不能再上来,中间也没有零食哦。你自己要想好哦。

2.时间观念

孩子看电视的时候,不易控制时间,常常看过15分钟还要看。早在他两岁的时候,我们教他认时钟上的数字,譬如当分针指到3的时候,开始看,到6的时候,就要自己关电视。偶尔为了鼓励他遵守时间,等指针到三了,他还没要求看电视,我们会说悄悄话,哇,到三啦,看不看电视啊?他会觉得妈妈也是言而有信的人。

3.身体力行

有时出门磨蹭,还要玩玩具,或者干脆不想出门。可以鼓励他,妈妈陪你一去飙速,回来再玩啊;或者告诉他,我们要一起出门探险,完成某一项任务啊;或者今天还没有像小兔子一样蹦蹦跳呢,还没有踩水坑呢,等等他爱好的户外活动。

4.家长要分清什么是真的磨蹭或不专心

有时,小孩子的拼图没有完成,或者他穿衣服穿鞋子还没穿好。大人可以等待的,不妨安心等待;若不能等待的,不妨用以上三点建议来说服他。譬如有时,孩子就是不爱进行某一项活动,显得不专心,不妨换一个活动。只要他遵守基本的规则和礼仪,玩什么都是玩,而且兴趣,能很好的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以上都是带娃实录,欢迎留言,讨论。

3

孩子磨蹭和不专心,用吼叫威吓的方法,是采用了对孩子暴力压制,从而起到让孩子顺从自己。

但这一招为什么通常都不管用呢?

磨蹭和不专心通常是,在家长让孩子做作业或者孩子做不喜欢的事情上发生的。如果让孩子玩他喜欢玩的游戏,孩子一定第一个冲上去,从而看出磨蹭和不专心,是孩子在情绪上故意与大人不配合。

当孩子有了小情绪时,家长想让孩子顺从自己才去了暴力,镇压的方式,但保证总是会被推翻的大禹治水都知道只能书不能读,这就跟孩子的情绪一样,强迫孩子听从自己这种做法往往效果很差,而且不能持久。



那家长应该怎么做呢?

与孩子沟通陈述,利弊直接沟通,永远是最好的,但道理人人懂,为什么家长都做不到呢?

首先家长认为孩子太小,家长觉得跟他讲道理说不清。其次可能是因为孩子们有自己的理由,讲道理说不过,但必须要让孩子听自己的。因为家长总是为孩子好。

家长的出发点是好的这毋庸置疑,但是一味地强迫孩子只会适得其反。一旦孩子产生了逆反心理,只会背离家长的初衷,这样是得不偿失的。

把孩子当成一个有独立自主能力的人来尊重平等和他陈述事情的利弊,让她自己做选择,而家长在背后做好舆论的引导。

一位阿姨曾经跟我分享了这样一个故事,她女儿小时候不好好读书,阿姨就告诉她不好好读书,只能出门扫垃圾。于是她给女儿买了一把扫把,让女儿一天不上学,到小区门口去扫垃圾。

结果才半天女儿就逃回来,背起书包就要去学校,她对妈妈说:妈妈我还是好好读书吧,扫垃圾太难了,还是读书容易些。

强迫孩子是最懒惰的管教方式,引导孩子做出正确的选择,才能让孩子从心底信服。



孩子不专心磨蹭需要增强安全感

在游戏力,这本书中作者劳伦斯科恩博士写道:专注力和安全感是有很大的联系的。

一个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很有可能是缺乏安全感的试问一个缺乏安全感的孩子又怎么能专心读书呢?

他一定是将自己牢牢的保护起来。所有的心思都在于抓取一切能让他分散不安的注意力,以及抓取一切能产生安全感的事情上。

而没有安全感的孩子一定是和父母的沟通产生了障碍,这种障碍并不是能通过一两次谈话,就打通的。

需要父母长时间的耐心陪同,通过和孩子一起做游戏玩耍的与孩子增进亲密度。

4

孩子写作业特别慢,每天晚上写作业都得坐在他旁边,盯着一笔一划的指导。但是,我们家长又要做饭收拾家务或者忙别的事情,不能时时刻刻在旁边盯着看,一会儿不看着,这边就开始偷懒,玩玩橡皮,玩玩铅笔,一听到有脚步声过来就赶快拿起笔写作业。同班的孩子一个小时就能做完的作业,他有时候磨磨蹭蹭两个小时都做不完,真是焦虑。

后来听别的家长说,自家都在书桌旁安装了摄像头,就算家长没时间在旁边,也能通过摄像头盯着孩子写作业。看到好几个家长都在用,觉得应该是个好方法,试一下又无妨。

安装好的第一天,我通过摄像软件提醒孩子的坐姿,着实把孩子吓了一跳,等他发现妈妈在用摄像头监视他的时候大哭了一场。

本想着有了摄像头能够帮助孩子纠正写作业磨蹭的问题,没想到却事与愿违,孩子写作业的效率不但没有提高,反而变本加厉,甚至经常会对着摄像头做鬼脸和一些奇怪的动作,让人十分气恼,又担心这样下去会对孩子的心理带来影响,无奈之下四处“求医问药”,遇到了一位有着多年教学经验的唐唐老师,她为孩子分析了写作业磨蹭的原因和一些解决办法,今天分享给大家,希望遇到同样问题的家长们能够借鉴。

家长要辅导,但不是监工

一二年级的孩子在做作业的过程中离不开家长的辅导,这是毋庸置疑的,这时候的孩子识字量不足,需要家长辅助。但有些孩子到了三四年级,甚至是五年级,在做作业的时候依然离不开家长的辅导,这时候就有问题了。

“这个字写错了,赶快改正!”

“这道题老师上课不是讲过了吗,怎么还做错?”

几乎很少看到有家长在陪着孩子做作业的时候是心平气和的,在旁边一直盯着孩子,一旦发现错误立马指出来并要求改正,孩子稍微慢一点,或者错误多一点,很多家长就开始沉不住气要“河东狮吼”了,这些是大部分家长辅导作业的常态,但其实并不可取。

家长辅导孩子写作业

要改变这种现状,最先改变的是家长,我们做家长的首先要明白一个道理,辅导并不是监视。

孩子年龄小,身心发育并不完善,这时候父母要尊重孩子年龄的特性,不能一直催催催。

试想一下,你在工作的时候,老板一直站在你旁边盯着你看,还时不时的吼你两声,你还能专心工作吗?这时候内心估计只剩下愤怒、委屈、生气这些无关工作并且影响工作效率的情绪了。

如果父母实在放心不下孩子自己写作业,可以找本书或者拿本字帖,和孩子一起学习,大家各做各的事,当孩子想玩的时候,看到父母依然在认真的学,多少都会受到影响。坚决不能出现父母一边刷手机一遍催促孩子学习的现象,这样只会让孩子不服气,产生逆反心理,不利于学习习惯的养成。

在辅导作业时,先抓习惯,再抓错误

做作业之前有三问:

  1. 今天各科的作业量有多少?
  2. 今天的作业有哪些难点,打算怎么做?
  3. 今天计划先从哪一科作业开始做?

让孩子在做作业之前,心里有谱,让孩子养成学习有条理性的好习惯。

父母检查孩子作业

检查作业须知:

唐唐老师说,我们家长在检查作业时,如果发现有错题,不要直接告诉孩子哪一题做了,而是告诉孩子这里面有两道题做错了,让孩子自己找出来,这样就迫使孩子再次检查自己的作业,不会过度依赖父母,养成自己检查作业的好习惯。

现在的陪伴是为了今后无需陪伴。孩子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希望和我一样的家长们能够引以为鉴。

5

孩子发脾气,是很多家长都十分头疼的问题。

但明星胡可在《不可思议的妈妈》这档亲子综艺节目上却做出了教科书般的示范,值得学习。

胡可儿子小鱼儿通过卖力地唱歌跳舞,终于赢得一张可以兑换玩具的卡。兴冲冲来到玩具店,事先跟妈妈商量好先给哥哥选一个玩具,然后自己再挑一个。

可是选完两个礼物后,却被妈妈告知记错了规则,一张卡只能兑换一个礼物。机灵的小鱼儿立刻把给哥哥的放回货架,死死守住自己的玩具。

妈妈试图说服小鱼儿:“这次先兑换哥哥的玩具,之后再来买小鱼儿喜欢的玩具。”连胡可自己都说,这对年仅3岁的儿子来说,几乎是一个不可思议的任务。

胡可先跟小鱼儿说,哥哥这次不能跟他们去三亚,应该买个玩具送给哥哥,又建议小鱼儿把自己喜欢的礼物存在柜台,下午就来给他买走,保证买得到。

一番劝说下小鱼儿终于同意了,可是在礼物离开自己手中的那一刻,小鱼儿终于惹不住发起脾气来。

胡可又蹲下身来好一阵道歉、安抚加保证,保证一定给孩子买到喜欢的玩具。小鱼儿基于对妈妈向来言出必行的信任,终于恋恋不舍地离开了玩具店。

可走在半路,小鱼儿突然情绪又上来了,开始哇哇大哭,还骂胡可是个“臭妈妈”。

换做是普通父母,这个时候可能所有耐心都耗没了:

道理讲了好几遍,孩子却始终不依不饶;

大庭广众哭闹,让自己没面子;

还骂自己是“臭妈妈”,难道这些年的辛苦养育还比不上一个玩具?

很可能就忍不住吼孩子:“别哭了!”然后生气地抱起孩子回家,边走边数落孩子的不懂事。

可是胡可却没有,她依旧情绪稳定且温柔地蹲下身抱抱儿子,让孩子在自己怀里大哭了一场,因为她明白孩子此刻心中有多么难受。

见儿子哭得伤心,正想再安慰两句,结果小鱼儿释放完情绪自己就好了。下一秒已经一脸大爷模样夺过牛奶咕咕喝了起来,引得胡可一阵好笑。

胡可分享自己的育儿经,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先认同孩子的情绪,与孩子共情。

做孩子情绪的外部调节器

建立联结,而非解决问题

很多父母感慨,自己孩子怎么总是动不动就发脾气呢?

其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有情绪冲动的时候。大人尚且如此,小孩就更不用说了。我们常常发现和孩子讲了无数道理,但孩子还是难以控制情绪,这其实并不完全是孩子的问题,而是大脑发育的一个过程。

20-25岁后,大脑中负责情绪控制的那部分才逐渐发展成熟,因此孩子年纪小,不能控制情绪实属正常现象。我们要允许孩子释放情绪,同时做孩子“情绪的外部调节器”,引导孩子管理自己的情绪。

游戏力工作室的创始人李岩老师,就有丰富的处理孩子发脾气方面的经验。

他是三个小朋友的爸爸。他的儿女都成绩优异,待人有礼貌。尤其是女儿,十分惹人喜爱,人前是妥妥“别人家孩子”那种类型。

但是在家里却是个“混世小魔王”,尤其发脾气的时候就变成小恶魔,但育儿经验丰富的李岩老师,总有办法教你怎么把孩子心中逃出来的情绪猛兽,重新关回笼子里。

▲李岩老师和调皮的女儿跳跳

场景一

大家好,我是李岩。

有一天晚饭后,我老婆带女儿做听写作业,突然传来女儿大喊“不要!不要!”。几分钟后,又听见女儿拼命拍桌子,一边拍一边喊“讨厌讨厌讨厌”。

我赶紧过去,换老婆下场休息。当时很想问到底发生了什么,但是忍住了。调整出“充满理解”、“认真对待”、“镇定从容”的表情,在女儿身边的椅子上坐下。

我坐下以后,我女儿狠狠瞪了我一眼,然后把头转到另一边:你走开,我讨厌你!

我说:“嗯,我知道。”

女儿看我并没有走开,于是拿起桌上的课本狠狠摔在地上,然后自己气呼呼地站起来走去客厅坐到沙发上。

我并没有让她马上捡起书,只是跟着她走到客厅,又坐到她旁边。

她看我又过来了,于是站起来换到对面的沙发上,总之就是不想让我坐她旁边。她坐到对面沙发上以后,顺手拿起茶几上一本她的书,开始看书。

我又过去坐到她边上,一只手轻轻顺顺她的背,另一只手捂住她的书,跟她说:现在先不看书,待会儿再看。

她很不耐烦地回答:“你不是总说要先冷静下来吗?看书最能帮我冷静啦,你不懂吗!”

我回答我女儿说:“嗯,看书是个好办法,不过我陪你这么待一会儿,心情会好得更快,相信我。”

我女儿看我挺坚持的,白了我一眼就把书放下了,紧接着说:那你给我盛一碗冰激凌。

我说:“待会儿再吃,等心情好了我保证给你盛一大碗。”

有的朋友可能会认为,我这样死乞白赖地跟着女儿,太没有做父母的尊严了。

但美国亲子专家帕蒂惠芙勒说:“孩子发脾气,我们坚持联结,就是要让他从小坚信:在自己的内心遭遇黑暗的时候,总会有人来到身边亲密陪伴,并对未来充满信心。”

遭遇挫折、心情不好甚至发脾气,原本是一个糟糕的记忆,但是,如果因为另一个人的陪伴和安慰,坏心情过去了、好心情来了,那么悲伤的记忆球就会被快乐取代,与陪伴者的联结和信任也会大幅度加深。

后来女儿想到通过看书、提条件吃冰淇淋的方式来“躲避情绪”,都被我制止了。因为孩子的负面情绪被强压下来,没得到释放,会产生大量的压力荷尔蒙,这些物质如果在大脑内停留时间太长,可能会造成损害。

有条件的情况下宁可让女儿哭出来,把这些物质排出体外。

所有气话都只表达一个意思

我很生气!

接下来女儿果然开始大哭,一边哭还一边很离谱地控诉我:

“你是世界上最坏最坏的爸爸!我就知道,你什么都不让我做,你,你不让我去朋友家玩,不让我打耳洞!你从来都不跟我玩大富翁,又不让我看iPad,那你让我干什么呀!你知道我最喜欢小狗,可是你就是不让我养狗!”

其实这些控诉几乎都不是事实:

我经常陪她玩大富翁,同意她每天都可以看一会儿iPad,只是有一定时间限制,她跟同学互相串门更是我优先最支持的事情,每次她提出跟同学玩我都会尽量安排。至于为什么现在还不能养狗,要等她再大一点再商量,我也跟她解释过很多次,而且她平静的时候是完全接受我的理由的。

但我还是情绪平和地听,还回应:是吧,就是的;嗯,我知道;对呀,真是过分,这样的话。

因为我知道:“孩子的每一句气话都只表达一个意思,那就是“我很生气!”。这些“我知道、就是啊”的肯定式的回应,针对的都不是孩子具体说的事,而是她背后“我很生气”的情绪。

这时候,我心里彻底踏实了。很多家长可能想不通,孩子闹得这么厉害,怎么可能放松啊?

其实孩子哭得越厉害、控诉得越离谱,说明她彻底打开了情绪宣泄的阀门,把闷在心里的不愉快、不顺心的感受,痛痛快快地倒了出来。

这个时候父母们一定顶住,因为暴雨过后很快就会天晴。

我一边回应女儿,同时还是用手轻轻抚摸她的后背,在感觉她不会拒绝的时候,干脆搂住了她。

十分钟后,女儿不哭了。我说:“我又想起一个,我答应这周给你买韩国烤牛肉的,可是又忘了。”

她白了我一眼说:“对,我差点忘了这个,这回你知道你多糟糕了吧!”我说:“是,我知道。”

又过了10秒钟,我问她:“怎么样,好一些了吗?”

这时候她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吁”。然后点点头说:“嗯,好多了。”

我说:“那咱们先去把书捡起来,然后吃冰激凌吧。”

过去捡书时我心里正琢磨要不要说一句“下次别摔东西”,没想到她已经把书捡起来,就像抱小猫那样把书抱着怀里,一边轻轻抚摸一边说:“对不起,摔疼了吧,给你揉揉啊。”

我知道我不用啰嗦了,把书捡起来之后,就是愉快的冰激凌时间了,这件事也就完美解决了。

我再次确信了美国亲子专家帕姆雷奥的那句话:我们怎样对待孩子,孩子就会用同样的方式去对待世界。

6

最近在看一本书,叫《去情绪化管教》。在这本书中,作者提到:不要打骂孩子,不要让孩子坐冷板凳,因为对于孩子来说这没有好处。

第一,这种教育方式不利于孩子大脑的构建。当我们吼叫或者打骂孩子的时候,孩子的大脑会接收到两个信号。

信号一,身体发出的疼痛信号,会让大脑接收到恐惧,大脑的本能反应是逃跑。信号二,因为害怕,孩子会想着寻找最亲密的人,但是这个时候大脑发现想要依赖的和带来疼痛感的是同一个人。

如果孩子不停的重复着这样的恐惧情绪,管压力的激素皮质醇就会被释放出来,皮质醇长期对大脑有副作用,长期会影响到大脑的健康。比如孩子大脑链接的建立。

第二点,不管是打骂还是让孩子坐冷板凳,都错过了孩子最佳的反思机会。当孩子墨迹或者不专注的时候,我们想让孩子怎么样?肯定是想知道他们为什么不专注。

但是暂时的喊或者骂会让孩子变得更专注吗?不可能。只会让孩子变得学会应付父母。

面对孩子父母应该怎么做?

《去情绪化管教》中作者给出了一个三连问的方法,那就是当父母想要发火的时候可以这样问: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做?

问题一,父母可以问问自己孩子问什么磨蹭,注意力不集中。

我们需要知道我们看到的是孩子的行为表现,这些表现之后都是有原因的。比如孩子喜欢磨蹭是没有时间观念?还是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还是缺乏约束力?

在这个过程中父母需要分清哪些是孩子不能做到的?哪些是孩子不愿意去做的。比如4岁的孩子出门总是磨蹭,那我们要知道这是孩子发育的特点,4岁的孩子不是不想快,只是他们没有具体的时间观念。

问题二,父母们可以问一问,这一刻我们可以教给孩子做什么?

假设孩子是没有时间观念,我们应该想象如何教会孩子建立时间观念。比如认识时间,或者动画片的长短来解释时间,让孩子更好理解。

问题三,具体做给孩子看,让孩子去学会。

大脑认知的构建都是通过不断的重复练习来做到的。所以,想要孩子怎样去做,父母可以亲自示范给孩子去看。

首先,想要孩子学习,先和孩子建立情感链接。比如孩子注意力不专心,直接告诉孩子,我希望我们沟通的时候你能够更专心,妈妈并不想训斥你,我们来一起想一想怎样能让你更专心的听我说。

第二,表示对孩子情感的认同。“你总是不专注,因为你不喜欢我和你谈话的方式。”如果孩子对你的回答表示肯定,证明他在倾听你,

第三步,示范给孩子下次要如何去做。 如果孩子不是幼儿,可以和孩子具体沟通如何来做。

作为父母我们知道任何方法都要根据实际情况出发,所以父母问还需要再实际生活中多做练习!

7

前段时间,杭州一个32岁的妈妈,在陪孩子写作业的时候,因为生气吼了几句,发现自己胸闷气短,快要喘不过气来了,最后送去医院抢救,原来是得了心梗。

新闻一出,许多家长在评论区留言,表示这就是自己的写照。为了让孩子认真写作业,家长们是什么招数都想出来了,可孩子还是不肯领情,最后弄得鸡飞狗跳。

难道,在管教孩子时,面对孩子的磨蹭和不专心,只能大喊大叫吗?我们非要通过打骂的方式,才能教育好孩子吗?到底怎样的管教方式最有效呢?让我们来回顾一个小故事。

一位法国作家写过一则寓言,说的是北风和南风比赛,看谁能让行人把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把行人吹得东倒西歪,结果行人没有脱衣服,反而把大衣裹得更紧了 。南风则不紧不慢地吹着,行人觉得很温暖,刚开始只是解开扣子,慢慢地就把大衣脱掉了,南风获得了胜利。

以上,就是有名的“南风效应”,用在教育上,也是一样的道理。家长只有对孩子发自内心的爱,才会让孩子听话。并且,用科学的方法让孩子产生学习的内驱力,让孩子自觉学习,自然就不用再担心孩子再开小差了。

首先,我们要弄清楚一个问题,孩子为什么会磨蹭,不专心学习?

一、孩子为什么会磨蹭和不专心

听闺蜜诉苦,说快要到期末了,可每次孩子写作业的时候都是磨磨蹭蹭的,不是玩铅笔,就是拿橡皮来画画,白色的橡皮都玩成黑色的了,全是铅笔戳的窟窿。每次都要闺蜜坐在边上监督着,他才肯写作业。闺蜜都快被他气出心梗了

许多进入小学阶段的孩子,慢慢就显露出不爱学习、写作业拖拉的毛病了。其实作业都不难,只要认真地写,很快就能完成了,让孩子厌烦的,是很多作业是重复的,让孩子觉得写作业是一件枯燥无趣的事情,家长的不停的催促,会让孩子对作业更加的反感。

二、挖掘孩子学习的内驱力

首先,我们家长就要摈弃一种想法,那就是学习是一件苦差事,更不要把“学习本来就是很无聊的,但只有你好好读书,考上大学就好了”这样的想法灌输给孩子,这样,孩子会从大人的言行举止中,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

曾经,我的小女儿也觉得,记英语单词也是一件很苦的事情,直到有一天,我拿来一个小黑板,把一个英语单词morning变成了一幅画,孩子被惊呆了。只见,m字变成了一座山,o字变成了刚从山峦上升起的太阳,而r就变成一棵长着树叉的小树......孩子很快就记住了这个单词,还有这个画面,这也激发了孩子的想象力,让她觉得,写作业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而当她写字的时候,我就会写一个特别好看的字,让她照着写,看谁写得好看,她特别好强,非要写得比我的好,每次都写得特用心。有一段时间,我发现她写的字太大了,就和她比赛,看谁的字能写得最小,果然,最后她赢了。我就引导她,让她学会控笔,把字写成合适的大小。

家长如果细心观察就会发现,孩子主要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做多久都不会觉得累。那是孩子的心态决定的,当孩子在学习上获得一定的成就时,她就会享受被老师表扬、同学羡慕的感觉,就会更加投入到学习中去。

三、发自内心地爱孩子

你可能会说,有哪个家长是不爱孩子的?你看我们工作了一天,回到家还要为孩子的学习操心,难道我们不爱孩子吗?

其实,如果我们真正的爱孩子,就会愿意花时间来倾听他的想法的诉求,从不会觉得他烦,也不会不愿意花时间去陪伴他,更加不会去随意地打骂他。

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也要用上“南风效应”,与其非打即骂,不如真正的关心孩子。

就在刚才,我刚打开这个问题,就听到大女儿清嗓子的声音,我离开了位置去倒了一杯水,然后端着水进房间递给女儿,她接过水,抱着我的腰,说很感谢我对她的体贴。

我想起刚才在水壶边上的速溶奶茶,于是问她:“你是不是想喝奶茶?”她马上点点头,我说:“可以,不过要写完作业才可以。”大女儿乖巧地回答我:“妈妈,我会认真写作业的。”

我知道大女儿喜欢喝奶茶,如果我不问她,她也会千方百计地,在写作业的时候想溜出来喝,那时她肯定会分神。

不如我主动把她想要的东西说出来,趁机提出条件,只有完成作业才可以喝,最后她就会认真写作业,而我也不用大吼大叫,可以静静地在这里答题,我们就达到了双赢的后果。

每天晚上,我都会抽出15分钟以上,听孩子说说在学校里的事情。大女儿虽然上六年级了,每天还是有说不完的话要对我说,像个小麻雀一样。她絮絮叨叨地说了十几分钟,告诉我在班上帮XXX同学背课文,还帮老师搬了作业,在社团写的书法作品得到了老师的夸奖,又换新字了......

上个周五,她在年级抽考中,因成绩优异被学校广播了两次,还拿了书法比赛的一等奖、手抄报二等奖,拿着奖状回来的时候,孩子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这不是骂出来的孩子,是在爱的浸润下,健康成长的孩子。就像发光体一样,自信而阳光。这样的孩子,有哪个老师不喜欢呢?

家长要鼓励孩子,让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成长,得到了自己想要的荣誉和快乐。告诉孩子,享受那份荣耀,并且让他相信,只要努力,他还会得到更多的成功,更多的认可。

希望我的回答,能让你得到一些启发。


我是人鱼海棠,职场妈妈、故事写手和育儿领域创作者。关注海棠,一起成长。

8

我来说一下我的亲身经历吧,希望对大家有所参考。

我朋友的孩子呢,就属于做作业的时候特别不专心和磨蹭的。

我记得有一次我在她家里做客,两页纸的数学作业,愣是写了2个小时才做完。因为中午我们要出去吃饭,他妈妈中间也催了他好多次,让他快点写完,但没什么效果。后来她妈妈直接到了房间里说:为什么还没写完,你在干什么?。。。。(此处省略100字)我们在外面听着,只觉得朋友越说越来火气,像小时候父母吵架一样,弄得我们也不敢吱声。再后来,孩子就哭了,哭着和妈妈解释。结果我们这个中午饭就从原定的12点到了下午1点30才吃上。

后来呢,朋友那几天比较忙,就让我给接送下孩子,顺便给孩子看下功课。

我因为有了第一次的经验呢,我觉得朋友的孩子并不笨,他只是做作业的习惯特别不好。这个也和朋友夫妻都比较忙,没人有那么多时间辅导孩子,养成一个好习惯有关。

所以那天呢,我就和他商量,我们先分析一下作业:语文作业有哪些、数学作业有哪些、英语作业有哪些?

你觉得这些作业哪些对你来说难度最大,哪些难度最小。我们从最简单的开始。

最简单的是数学作业,只有两页纸,而且只是简单的钝角、直角等的识别和度量。因为他总是不专心,我并没有扔下他自己写作业,而是陪着他一道题一道题的做完,中间不要休息。如果他中间审题时间过长或者不太明白的,我就直接给他提示,结果20分钟就做完了

做完了数学呢,可以休息5分钟。

然后是英语,英语呢需要把今天的课文抄写两遍,同时呢还需要准备10句的语音给老师发过去。抄写呢,是很快的。到了语音环节,我记得上次朋友也因为这个发火,因为孩子总说没准备好,不知道发什么,结果最终拖了好久。这次呢,我说给你2分钟的准备时间,你不用说的太复杂,哪怕是把你刚抄写的文章背诵一下就可以。结果孩子很痛快的完成了。

最后是语文,因为语文有背诵的,我让他先一小段一小段背,然后再总体的背诵检查。

最终以前他都需要2个小时的作业,那天不到1个小时就完成了。

我的方法总结起来呢,就是:陪伴、指引给与方法,并且在孩子知情或者不知情的时候,家长要限时。再就是多点耐心,培养好了习惯,你以后就事半功倍了!

9

孩子的磨蹭和不专心,是家长教养的结果。

①家长的过度关心,破坏了孩子注意力,却让孩子专心做事;

②家长的纠错式管教,养成孩子拖拉的习惯,却不让孩子做事不磨蹭;

③家长没有从优势出发,潜移默化地培养孩子的自律品质,却动不动发火;

④……

孩子的缺点都是家长教养的缺陷!

没有一位宝妈会刻意把自己的孩子教坏,但是,如果孩子出现了问题,那很多程度上就是宝妈教养的结果啦!

我们永远要记住,孩子没有带着任何错误、缺点、毛病来到这个世界。孩子的一出生就像一张白纸,后来涂抹上的一道道缺点、毛病、问题的印痕都是父母所为,孩子的成长,在父母身上是有迹可循的。

这个世界上最难的职业,可能就是父母这个职业了,然而这个职业没有任何的岗前培训,没有操作指南,甚至没有经验可以借鉴——因为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但是这个职业只允许成功,却不能失败!

每个妈妈都是深爱自己的孩子,然而就是这种深爱造成了过度教养或纠错式管教,让孩子产生一些列的毛病,包括题主所说的磨蹭、不专心。

那么有没有更好的教养方式呢?
有当然有——从优势出发的宝妈教养技术(优势教养2.0)

在问答中,笔者已经使用优势教养2.0的宝妈技术回答了很多类似的问题,请题主,关注我的头条号,即可看到相关内容,在这里,我只是给出一个系统的示意图。

纠正孩子的缺点、改正孩子的毛病,首先要改变家长的教养思维,转变生活中每件事的轨道,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学会自律!

特别说明:从优势出发的优势教养2.0宝妈技术,是过度教养或纠错式管教的减法,让宝妈更省心省事省力省时省钱!

我是优势教养教养力竹风爸爸,专注于教会宝妈“不发火,就能让孩子主动学会自律”的教养技术,每年服务上千座家庭,在我职业经历中,给我最深切的感受就是:中国城市的父母,超过9成家庭属于过度教养或纠错式管教,结果是孩子身上出现一些列的缺点、毛病、问题。

过度教养相关分析,请我在头条上回答的问题“中国父母在教育上普遍存在的问题”。

10

家长要尽快转换教养思维,从孩子三类优势出发(气质向度、天赋潜能、性格美德),并采用“指导他,但不代替他;站在他身边,而不包围他”的优势教养技术。

孩子的磨蹭和不专心,引发家长的吼叫、威胁,甚至恐吓,主要是两个原因造成的:

第一、是家长纠错式管教的结果

当孩子稍微做错事情时,家长首先看到的是孩子的缺点,并立即想帮助孩子纠正缺点、或改正错误。据统计超过80%的磨蹭现象,都是家长催出来的。

当我们眼里都是缺点和漏洞时,满心便充满哀愁和惊恐,当我们关注优势和正面时,全身便充满了阳光和力量。

第二、对孩子保姆式关心的结果

过度地关心矫正生活、学习的细节,造成本应该孩子独立完成的事情,家长偏要过去帮忙,或是孩子正在专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家长过分地关切,打扰了孩子全神贯注的状态。

过度关心包括两个方向,一是高回应低要求,二是低回应高要求,都会产生孩子的拖拉、不专心的结果。

解决这两种情况的最好方法就是从优势出发,进行家庭优势关注环境创设,开启全家人(包括孩子)的优势聚焦和优势雷达。

实施流程图如下:

大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家长首先要改变教养思维

当孩子做错事情时,家长的自动思维是负面的,这是大脑进化的结果,天性使然。

产生这种负面思维的原因有四个:“选择性注意”、“负面偏见”、“投射效应”、“二元对立思维”。因此,家长需要教养反思,能够意识到这种自动思维的存在,然后透过心锚,关闭负面思维,开启积极的教养思维。

(具体细节,请关注我的头条号:优势教养教练竹风妈妈)

第二步、创设家庭优势环境

家长要能够识别并理解孩子的三类优势(气质向度、天赋潜能、性格美德),让自己与孩子时刻牢记他的美好品质。

(具体细节,请关注我的头条号:优势教养教练竹风妈妈)

第三步、构建积极的沟通语言

从优势出发的批评打破了“责骂-批评-对峙”这个收效甚微的循环,一旦你与孩子真正理解了从优势出发的批评,孩子的领悟力就会大幅提升,他会进步神速,出乎你的意料。

(具体细节,请关注我的头条号:优势教养教练竹风妈妈)

第四步、从三类优势出发,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的四个关键能力,让孩子潜移默化地主动学会自律

四个关键能力包括:积极注意力、积极放空能力、正念思维力、自制力。这些能力需要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培养,而非到培训机构阶段性训练。

(具体细节,请关注我的头条号:优势教养教练竹风妈妈)

最后特别提醒家长的是:

优势教养需要体系化、系统化的教养逻辑思维,并遵循科学的执行方法,才能行之有效。

根据笔者(优势教养指导师)多年的职业经验,当宝妈一旦有了系统化的教养思维,孩子的转变就开始了,并且效果极为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