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刘墉敢称三千岁?三个王爷千岁相加之和?这必须是野史!

刘墉是大学士刘统勋的儿子,清朝政治家、书法家。在书法方面有很高的造诣,是清代著名的帖学大家,用墨厚重,由此世人便称他为“浓墨宰相”。

刘墉与纪昀纪晓岚、 和珅并称为乾隆朝三大中堂,三人之中刘墉的段子虽然不是最浓墨重彩的一个,但也颇具喜剧感,人们还给他起了一个特别的称呼叫“刘罗锅”。

而且还有民间相传,刘墉是太后的干儿子,并称之为三千岁。其实这只是个野史罢了,历史上并有真实记载关于刘墉称为三千岁这件事,除非他活腻歪了。

野史段子关于刘墉为什么称三千岁的说法,有两个版本。

第一个版本,电视剧中出现的狗血剧情。

刘墉的父亲刘统勋是大清王朝的一位难得的两朝元老,为人正直,对朝廷可谓是忠心耿耿,绝无二心。

年迈的刘统勋深知自己已经力不从心,再难为朝廷效自己的微薄之力了,所以便向乾隆皇帝递交了自己的退休申请。

乾隆皇帝看了刘统勋的申请后,想要挽留刘统勋,可是刘统勋已下定决心退休,所以只好批准了他的申请,并对刘统勋好好抚恤一番。之后乾隆皇帝便随口对刘统勋说:“你的忠心我知道,但是日后你的儿子们对朝廷不忠该怎么办?”

刘统勋听了乾隆的话后,便知皇帝怀疑他有不二之心。可是刘统勋这个人本来就是个清正廉洁之人,对于皇帝可以说是忠心耿耿、刚正不阿,但不懂得变通的刘统勋回到家为了向皇帝证明自己的忠心,于是就把他的三个儿子召集过来,然后拿出铡刀,二话不说就要铡儿子的狗头。

都说虎毒不食子,可是这刘统勋居然要铡自家儿子的头。刘墉的大哥和二哥都信奉“君臣之命”,所以没一会儿就人头落地了,轮到刘墉时刘统勋才发现人已经无影无踪了。

其实刘墉看到此场景时早就被吓得当场就溜了,慌不择路地往家门外跑去,不远处便看到太后的銮驾队伍,急病乱投医,也不管不顾,飞奔着向去太后轿子面前,噗通跪下,求太后救他一命。

太后见到此场景后就问刘墉何事如此慌张,刘墉一五一十的把事情的前因后果向太后说明,太后听后便明白其中缘故,原来刘统勋闲来无事在家铡儿子玩,而且这件事还与儿子乾隆皇帝有关,一听马上火了。

于是马上移驾回宫,把乾隆皇帝叫来臭骂了一顿,随后便亲自封刘墉为“御儿干殿下”,又封“三千岁”,意思是以后刘墉就是皇帝的干兄弟,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杀的。

第二版本比第一版本更为奇葩,说的是刘统勋的大儿子和二儿子触犯法律,被刘统勋知道后一气之下就将两人都用铡刀铡了。

刘墉是家里的老三,从小就很聪明也很顽皮,但他知道两个哥哥都被父亲铡死了,所以他就很害怕自己也被铡上那么一下。

一次偶然机会,刘墉出去玩耍,这家伙太顽皮,不小心就撞到了太后去庙里烧香还愿回宫的队伍,于是就惊动了太后,刘墉被带到太后面前,太后一问就便知刘墉是大清忠臣刘统勋的三儿子。

太后知道刘统勋亲自把自己的大儿子和二儿子铡死了,所以有点心疼刘墉这个可怜的孩子。心中不免产生了想要保住刘墉的想法,于是出了几个问题考刘墉,聪明的刘墉回答的非常好,而且也让太后很满意,于是当场就封刘墉为“御儿干殿下,敕封三千岁,见官大一级”!

从此之后人们就认为刘墉是乾隆皇帝的干兄弟,于是就称刘墉为三千岁。

以上两个版本的故事就是刘墉称三千岁的原因,但这两个故事都只是民间传说,是野的不能再野的段子了,任何历史记载中,刘统勋并没有递交退休申请,也没有亲自铡儿子这种剧情。

最佳贡献者
2

这个说法是民间的杜撰,在历史上这样的事情是不存在的。

刘墉的父亲刘统勋

在说有关刘墉的这则野史时,我们不得不提一提刘墉的父亲刘统勋。他于十七世纪九十年代末的时候出生,是山东人。在雍正二年的时候考取了进士的功名,在他有了为官的资格后,官运是一路亨通,曾担任过刑部尚书,也担任过工部尚书、甚至还做过吏部尚书、内阁大学士、翰林院掌院学士以及军机大臣。因为为官清廉,又非常的忠诚于皇上,所以在后来的时候还成为了清朝的宰相。在他为官的这四十多年里,非常的正直有胆识,而且他不论是出任什么样的官职,都能够在那个位置上做出成绩,做出水准,所以很受皇帝的喜爱和欢迎。

可好景不长的是,在乾隆三十八年的时候,刘统勋照例去紫禁城上早朝,可就在下人们抬着轿子的时候,越来越觉得不对经,忽然间轿子内出现了倾斜,就在此时,人们才发现坐在里面的刘大人此时双目紧闭,虽然在发现了情况,也有御医赶来救治,可最终还是没有将他救活。

乾隆皇帝在后来前往刘墉的家中对其进行悼念,在看到了宰相家中很是朴素,又想起了他以往的种种,便很是感动。据说乾隆在还没有回到宫中的时候就掩面而泣,说自己又失去了一位重臣。

为了纪念刘统勋的功绩和贡献,乾隆皇帝特意将他列为五阁臣之一,追授太傅。

刘墉

他是刘统勋的长子,出生于十八世纪二十年代初,家里的籍贯是如今的安徽砀山。被人们称为清朝注明的书法家、政治家,是继父亲后的一代名相。

他是在乾隆十六年的时候考中进士,先后历任翰林院庶吉士、太原府知府、江宁府知府、内阁学士、体仁阁大学士等职位。刘墉继承了他父亲的优点,不仅奉公守法,而且清正廉洁,曾多次被皇帝夸奖。而且刘墉在书法的造诣上也是很深的,所以人们也将其称为是“浓墨宰相”。

民间的野史趣事

之所以会有刘墉被称为九千岁这个梗,其实是因为一段野史,而这段野史拥有两个版本。

  1. 版本一

这个版本说刘统勋因为年老,所以想要将自己的官位辞掉,可是他的这一举动却遭到了皇帝的反对,一时因为此时的皇帝急需人才,二是因为他舍不得这位和自己共事了多年的老臣。可是在看到他心意已决后,便也是答应了他的要求。

在送别刘统勋时,皇帝半开玩笑的问他:“你确实是一个大忠臣,你对于国家的贡献我都是看在眼里的,可若是你以后的孩子不忠于国家该怎么办?”

刘统勋以为皇帝是在怀疑自己的忠心,本就对皇帝忠心耿耿的他在回家后,二话没说便将自己的两个儿子给杀了,正当他准备杀刘墉的时候,却发现刘墉早已经跑没影了。

刘墉为了保命拦住了太后的圣驾,并向太后说明的原委,于是太后便当即下令封刘墉为“御儿干殿下”,也就算是太后的干儿子,这才使得他在后来保住了性命。

  1. 版本二

这个版本的大概意思是说刘统勋的两个儿子触及了国家的法律,被他自己亲手给杀掉了。在太后听说了这件事情后非常的可怜刘家。有一天,太后召见刘墉,为了考验他的聪明程度,一直在问他问题,而刘墉也是对答如流,也正是如此得到了太后的喜爱,并一高兴便封他为“御儿干殿下”。

3

据民间传说,刘墉的父亲为了表示对皇帝的忠心,先后杀了俩儿子。等到杀刘墉的时候被太后拦了下来,感慨过后认刘墉为御儿干殿下,后来就有了三千岁的称号。



历史上刘墉不是什么好人,也不是什么坏人,对于和珅的态度是“委蛇其间,惟以滑稽悦容其间”说白了就是表面上恭维,其实私底下跟和珅不是一种人。因为当时和珅深受皇帝的信任,自己也只好圆滑着点来,不然得罪了和珅,不会有好果子吃。

清代的昭梿归纳这个人是说“内阴而外阳,内柔而外刚,内小人而外君子。”可以说在官场上可软可硬,他可以为了一时的不快说个明白,也可以将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憋着不说。这样的人你看似对他很了解,但其实城府很深。对你展示的也只是他的表面而已,否则他就不会在官场上混的这么风生水起,虽不比和珅,但在和珅死后也逍遥了一番。

4

刘统勋要退休,被皇帝(好像是乾隆)问“要是日后你的儿子不做忠臣,不就毁了你的名声么?”,刘统勋于是就当着皇帝面用铡刀闸了两个儿子,刘墉耍滑头跑了,求太后救他,于是当了御儿干殿下,敕封三千岁。

5

答:刘墉的父亲为了表示对皇上的忠心,先后杀了自己的两个儿子。当要杀刘时,太后起了爱慕之心,收了刘墉做了御儿干殿下,固此刘墉就成了三千岁。

6

野史:乾隆误会中堂刘统勋有以谋私。刘统勋为官清廉但是不知通,为自证清白要将三个儿子一一用铡刀铡死。大儿子二儿子都被刘统勋“君臣父子”的伦理规矩套住,被迫过来受死。

刘墉比较机灵,为求活命仓皇逃跑,正好偶遇太后路过,央求太后救命,(刘墉当时应该是还是个小孩),太后责问乾隆为何逼迫刘统勋,并封刘墉为“太后御儿干殿下”刘墉排行老三,又称三千岁。让刘统勋不再杀刘墉。

7

皇帝怀疑他爹以权谋私,他爹为了表示对皇帝的衷心,亲手杀了他大哥二哥,刘墉为活命逃跑,去央求太后救命,太后收他为御儿干殿下,敕封三千岁。知道了吗

8

据民间传说,刘墉的父亲为了表示对皇帝的忠心,先后杀了俩儿子。等到杀刘墉的时候被太后拦了下来,感慨过后认刘墉为御儿干殿下,后来就有了三千岁的称号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