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少胜多是命中注定?为何北伐军10万人能将70万北洋军打得惨败?:北伐战争是分阶段进行的,不是说10万北伐军兵出两广,上阵就跟70万北洋军直接一波硬钢,打垮了
北伐战争是分阶段进行的,不是说10万北伐军兵出两广,上阵就跟70万北洋军直接一波硬钢,打垮了北洋军。不是这样的。
说到北伐战争,就一定要先说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冯玉祥。
1926年4月,由于冯玉祥地盘扩张太快,犯了众怒,因而张作霖、吴佩孚、阎锡山、张宗昌组成“讨赤联军”,共同对付他。
当时,冯玉祥有20万国民军,二张和吴阎四人的兵力加起来有五六十万之众,所以这场大战的结果,自然是以冯玉祥惨败,“讨赤联军”大胜而告终。
好,那么这件事跟北伐战争有什么关系呢?
关系很大!
因为,吴佩孚作为“讨赤联军”的发起者,他调集了两湖所有的精锐北上,这给了北伐军趁虚而入的一个大好机遇。(吴佩孚和冯玉祥的矛盾可以去看第二次直奉战争,这里限于篇幅就不作赘述了)
1926年7月,即吴佩孚与冯玉祥在北京南口大战期间,国民政府在广东誓师北伐。北伐军的先锋——桂系的“钢七军”一马当先,首先杀入了湖南。
湖南是吴佩孚的地盘,前面说了,吴佩孚的精锐全部调去北方跟冯玉祥死磕了。所以当李宗仁、白崇禧率第七军进入湖南后,这一战简直就是“老鹰抓小鸡”,如狼似虎的桂军不费吹灰之力就灭了吴佩孚部署在湖南的四个杂牌师。
吴佩孚丢了湖南,他自然要回去救。可是当他回师武汉时却发现,整个湖南全丢了,他的20万大军直接被歼灭了七八万,仅剩10万人而已。而北伐军则在湖南当地扩军,仅国民党员就吸纳了差不多20~30万人,双方的实力发生了倒转。
此前,吴佩孚实力强于北伐军(这也是吴佩孚为什么敢放着北伐军不管,亲自带着精锐打冯玉祥的原因)。而现在,北伐军实力要略强于他。
实力不如人,吴佩孚该怎么办?他自然是要求援的了。
1926年8月,吴佩孚求援于张作霖,可张作霖不愿意帮他。之后,吴佩孚又求援于同为直系的孙传芳,并对他晓之以理,拿“唇亡齿寒”的道理告诉他:我完了,你就是北伐军的下一盘菜。
可惜孙传芳也不鸟吴佩孚,坐山观虎斗。结果吴佩孚就被北伐军一通暴揍,而且还是被北伐军最能打的两支部队——桂系的钢七军和粤系的铁四军携手联揍。
后来,吴佩孚兵败如山倒,20万大军被歼灭了90%,地盘也仅剩湖北省会武昌一城。吴佩孚见大势已去,便率残部逃到河南,准备找河南督军靳云鹗借兵反扑。
结果,同为直系的靳云鹗拒不出兵。并且他不出兵也就算了,他反而还把吴佩孚的残部给黑吃黑了,赶走了吴佩孚这个光杆司令。
至此,吴佩孚这一路北洋军被全歼。他从被打到被歼灭,只有短短三个月时间。而纵观他的失败可以看出,与其说他是被北伐军打败的,倒不如说他是“蠢”死的。
吴佩孚被灭后,下一个就轮到五省联军总司令孙传芳了。
1926年9月,湖北战局已定,第四军继续围困武昌,第七军由鄂入赣,会同谭延闿的第二军,朱培德的第三军,程潜的第六军,对孙传芳部展开了攻击。
其后,历经箬溪、德安、王家铺、九仙岭四场血战,北伐军击破孙传芳在江西的10余万主力部队,控制了江西全省。
说到这里,替孙传芳说几句话。其实,孙传芳的嫡系部队比吴佩孚的嫡系部队要能打一点。北伐军在拿下江西的过程中,仅第七军就死伤了约四千人,而第七军总共也就两万人,死伤数字将近五分之一。
不过,孙传芳也就是嫡系厉害一点,他的二三线部队实力很弱,对他的忠诚度也不高。
比如,北伐军攻打浙江、福建时,两省的地方部队都是望风而降,几乎没有什么像样的战斗,就把两个省拱手送给了北伐军。
孙传芳连丢三省,无力再战,只得亲自去北京求见张作霖,从张作霖手上借兵。张作霖此时清醒了很多,于是便让张宗昌随孙传芳一起南下,迎战北伐军。
然而,张宗昌的直鲁联军太烂了,别说是打不过北伐军了,就连工人阶级都打不赢。被上海工人纠察队打的屁滚尿流,仓惶逃回了山东。
孙传芳的部队见张宗昌跑了,就也跟着一起往江北撤,八万残部就这么逃到了徐州。打算伺机反攻。
等了两个多月后,机会来了。由于关于清党的态度不同,武汉和南京发生了分歧,两地政府遂发生了分裂,史称“宁汉分裂”。
宁汉闹掰之后,桂系在暗地里倒蒋,逼迫蒋介石下了台。而蒋下台前,南京方面又和武汉达成了和解,又掀起了“清党”运动。
在当时那几个月的时间里面,整个南方国统区是一团糟,国共之间打,国民党之间各派系也在打。孙传芳和张作霖瞅准时间,就发动了反扑行动。
不过,这一反扑行动很快就被白崇禧指挥部队压了下去,史称“龙潭大捷”。孙传芳的十万大军被全部消灭。
孙传芳被消灭的前后那段时间,一直在山西隐忍不发的阎锡山瞅准了机会,他在1927年6月6日于太原誓师,并在誓师大会上拿出了一份孙中山先生的手书,声称——这是当年孙先生给他的任命书,让他“蛰伏于北方,伺机而动”。
现在时机来了,他要加入国民革命军,配合北伐军一起行动。
而在阎锡山加入国民党九个月前,冯玉祥早早就加入了国民党,20万国民联军也改挂青天白日旗,成为了北伐军。
由于冯玉祥和阎锡山的加入,这使得北伐军和北洋军的实力对比彻底发生了倒转。
此时的北伐军有三个方面军(后来桂系单列,变成四个方面军),总计约70万人。而北洋军随着吴佩孚和孙传芳被消灭,也就仅剩张作霖和张宗昌的40万人马了。
70万打40万,这不是吊着打么?
1928年1月,蒋介石复出,随即蒋桂就达成和解,不计前嫌,共同对付张作霖。
当年4月,蒋桂阎冯四派达成共识,集中70万大军对张作霖展开围攻。
大战开始后,半个月时间不到,张宗昌的部队即被消灭。又过了一个月,张作霖部署在河北的奉军也被击溃。
到了1928年6月,奉系兵败如山倒,张作霖只得退出关内,撤往奉天。在撤军途中,张作霖被炸死。
北伐军听说张作霖死后,就在攻至山海关下后,停止了进攻,与奉系展开谈判(白崇禧和杨宇霆谈判)。北伐战争至此结束。
综上所述,北伐战争其实分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揍吴佩孚,北伐军至始至终都有兵力优势,全程吊打吴佩孚。
第二阶段是揍孙传芳,北伐军前期的兵力弱于孙传芳,但由于孙传芳孤立无援,且内部四分五裂。当他的精锐被消灭后,北伐军与他的实力便发生了逆转。
第三阶段是冯玉祥和阎锡山的加入。这两位合计约30~40万人马,他们的加入,使得北伐军在兵力上彻底超过了北洋军。
第四阶段是蒋桂阎冯合力攻打张作霖,可谓是全程吊打。
所以说,北伐战争并不是想象中的十万人马对抗七十万大军。双方真实的实力对比没有数据上展示的那么悬殊。虽然北伐军在早期的实力确实相对弱了一点,但经过攻城略地之后的扩军,兵力已经翻了几番,早就不是区区十万人马了。
另外,即便不谈兵力,北伐军的综合素质也是碾压北洋军的。
首先,北伐军是一支有苏联顾问培训,有信仰的军队,而北洋军只是当兵吃粮的雇佣军队,双方在打硬仗时的忍耐力和承受力,是完全不能比的。
其次,北伐军的装备水平要好于北洋军。按照当时苏联顾问的统计:北伐军十万人,装备了九百多支机关枪,基本上都是苏联提供的先进装备。而北洋军高达七十万人,却只有一千多支机枪。这很明显,双方的火力配置完全不在一个级别。
第三,北伐军的精锐,第一、第四、第七军的协同程度非常高(其余几个军一般),经常能拧成一股绳揍北洋军,而北洋军不仅是分散在各地,无法集中兵力会战,并且相互之间还经常不救,被北伐军逐个击破。这就好比说,北伐军是一个拳头,而北洋军是五根手指头。手指头戳人,是戳不疼人的,但一拳头过去,是很疼的,是能把对方手指头打骨折的。
虽然1926年老蒋在广州誓师北伐的时候,北伐军确实只有10万人,远不及北洋军阀70万大军,但北伐并不是将10万北伐军和70万北洋全部拉上来一战定胜负,而是分阶段,分目标各个击破,并不存在以一敌七以少胜多的极端情况。事实上,在军阀割据的民国时期,叛变倒戈,互相算计早已经见怪不贵,70万北洋军看起来唬人,实际上一戳就破。
我们先来看一下北伐军和北洋军的阵容。
北伐军这边共有8个军10万人,分别是何应钦的第一军,谭延闿的第二军、朱培德的第三军、李济琛的第四军、李福林的第五军、程潜的第六军、李宗仁的第七军和唐生智的第八军。
这八个军中,第一军为黄埔军,是老蒋的嫡系和王牌;谭延闿、程潜、唐生智三人原是湖南军阀,之前被吴佩孚赶出了湖南,这才投靠老蒋一同北伐;李济琛、李福林两人原是广东军阀,后追随孙中山加入革命;朱培德原是云南军阀,被滇系老大唐继尧排挤出云南后,加入北伐;李宗仁是新桂系军阀的老大,刚刚推翻陆荣廷的旧桂系,急需外界支持扩充生存空间,于是也加入了北伐。
(新桂系三巨头:李宗仁、白崇禧、黄绍竑)
从北伐军的构成来看,北伐军的实力虽然不如北洋军阀,但各个都和旧军阀有仇有怨,因为共同的敌人和利益走到一起,又都是久经沙场的老部队,不论是战斗意志还是战斗能力都非常强悍。
当时的北洋军阀共有 五大势力,分别为张作霖的奉系,约有40万兵力;吴佩孚的直系,约有20万兵力;孙传芳的五省联军,约有20万兵力;阎锡山的晋系,约有10万兵力;冯玉祥的国民军,约有20万兵力。张作霖、吴佩孚、孙传芳三大军阀是北伐的主要目标。
(1926年北伐前的民国军阀势力)
军阀嘛,自然都不是什么好东西。自1920年第一次直皖战争爆发,北洋军阀内部各种 大战就一直没消停过。
1920年直皖战争,吴佩孚联合张作霖打败段祺瑞,共同执掌北京政府;
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原先一起合作的吴佩孚和张作霖又打了起来,张作霖退回东北;
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直系将领冯玉祥临阵倒戈,联合张作霖打败吴佩孚,瓜分华北。
1925年浙奉战争,直系将领孙传芳击败南下的奉军,自封五省联军总司令
1926年国奉战争,张作霖联合东山再起的吴佩孚围攻冯玉祥,冯玉祥兵败退回西北。
(第二次直奉战争中的奉军坦克)
从这一系列军阀大战不难看出,北洋军阀看起来强大,但内部矛盾十分严重,都巴不得对方下野好接收地盘,因此根本就形成不了合力,最终被北伐军各个击破。
1926年7月9日,老蒋在校场上誓师北伐的时候,吴佩孚和张作霖正带着50万大军在北京南口和冯玉祥决战,而北伐军的第一个目标湖南,只有4个师的杂牌部队看家。
前面说到,湖南原来是唐生智、谭延闿和程潜的地盘,当北伐军横扫湖南的时候,原来的老湘军部队纷纷叛变加入北伐军,以至于湖南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就被北伐军推平。
北伐军秋风扫落叶般拿下了湖南后,贵州军阀头子袁祖铭闻着味也宣布加入北伐,北伐军从最初的8个军扩充到10个军,再加上一路吸收的地方杂牌部队,北伐军的兵力几乎扩充了一倍。
8月,等北伐军快打到武汉的时候,吴佩孚和张作霖才在河北打败冯玉祥。吴佩孚赶忙带着自己的嫡系部队,南下支援武汉老巢,可原来拥兵20万的直系军,在北伐军的打击和冯玉祥的消耗下,只剩一半不到的兵力。此消彼长之下,即便是以军事才能见长的吴佩孚也回天乏力,被北伐军痛击,只得放弃武汉向河南逃去。
在北伐军攻打吴佩孚的这段期间,张作霖正忙着抢冯玉祥败退后留下的地盘,而孙传芳作为原来的直系大将,却对吴佩孚见死不救,甚至以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沾沾自喜。可他确实也想不到,以往战无不胜的吴佩孚竟然这么快就败了。
9月,北伐军调转枪口,攻入孙传芳控制的江西。孙传芳虽然在军事能力上比不过老领导吴佩孚,但是好在他有足够了的时间进行准备,一方面调集10万大军进入江西,坐镇九江亲自指挥,另一方面派周荫人进攻广东,在后方牵制。
(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孙传芳能在短短两年的时间里崛起为一方诸侯还是有一些本事的,北伐军调集第二、第三、第四、第六、第七五个军,历时一个多月的血战才得以攻克南昌,夺取江西,而进攻广东的周荫人也被何应钦的第一军击败。
在丢了江西、福建后,变成“三省联军总司令”孙传芳赶紧向张作霖求援,成立安国军。张作霖还抱着自扫门前雪的想法,并没有派东北军南下,反而派狗肉将军张宗昌的直鲁联军进入江浙“平叛”。
张宗昌打狗是一把好手,可打起仗来却烂的不行。到1927年3月,北伐军就席卷了浙江、江苏,攻占了南京、上海等江南重镇,孙传芳逃向徐州、张宗昌逃回济南。
在击败了吴佩孚和孙传芳后,北伐军从进入湖北是的10个军,扩充的26个军,兵力达到40万之多。与此同时,之前被吴佩孚和张作霖击败的冯玉祥宣布加入北伐军,西北军摇身一变成为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阎锡山也拿出一份不知道从哪里搞来的“总理遗诏”,宣布加入北伐。20万西北军和10万晋军的加入,一下子转变南北之间的强弱对比。
(冯玉祥、蒋介石、阎锡山)
就在北伐事业如火如荼之时,蒋介石和汪精卫悍然发动反革命政变,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而国民党的内部矛盾同样愈演愈烈。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蒋介石成立南京国民政府与武汉国民政府对峙,而站在武汉和南京后面的是唐生智的湘系第四集团军和李宗仁桂系第三路军。
8月,蒋介石在唐生智、李宗仁的强烈声讨下被迫下野,以李宗仁为首桂系军阀控制了南京政府,并在宁汉合流后迫使汪精卫下野。一来二去,好处全让李宗仁拿去了,唐生智极为不满,在汪精卫的授意下开始在武汉拉山头,并表示如果南京方面不服的话,就在战场上比划比划。
(一脸书生气的唐生智,实际上也是个狠人)
9月22日,唐生智以“武汉政治分会”的名义向李宗仁开战。这场宁汉大战一直打到年底才以唐生智败逃日本而结束。
李宗仁当大统领,底下人都不服气,实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大家只好请蒋介石出山,重新担任北伐军总司令,进行未完成的北伐战争。
1928年4月7日,蒋介石在徐州誓师北伐。是时,北伐军共有三个集团军70多万兵力,而北洋军阀中实力尚在的只剩下了张作霖一人,其下的东北军也只有40万,根本阻挡不了北伐军的进攻。
6月4日,在华北战场节节败退的张作霖撤出北京,准备退回东北,却没想到在皇姑屯被日本人炸死,少帅张学良即位为东北王,并向南京政府发出《绝不妨碍统一电》,表示拥护统一。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在东北通电东北易帜,宣布效忠南京中央政府,北伐至此宣布成功。
(张作霖专列在皇姑屯被炸毁)
综上所述,北伐战争其实并不是10万VS70万,而是一个不断变化此消彼长的过程。北伐的胜利,除了北伐军自身实力较强外,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北洋军不团结,被各个击破。吴佩孚因为忙着内斗导致兵力分散,被北伐军的来了个速战速决;不被看好的孙传芳反倒成了北伐军最难啃的骨头,倘若北伐军最先从孙传芳下手,北伐的结果还真的不好说。最憋屈的就是张作霖,空有40万大军,却被日本人炸死,东北军还没打上几个回合就“缴械投降”了。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很简单,一群雇佣军和一群有信仰者的人作战,结果是必然的。
《教父2》里面,教父迈克尔在古巴,看到一个革命者在众多古巴军警包围下,保住一个政府军军官自爆,同归于尽。
迈克尔对犹太教父海门罗斯说(海门罗斯忽悠他在古巴为巴蒂斯塔政权投资):政府军拿工资,但卡斯特罗的革命军不拿工资,所以我觉得革命军会赢。
道理也是一样,北伐军的骨干是黄埔学生。
这些人是当时社会的精英,最低文化程度是初中毕业。
那个年代教育水平差,初中毕业就相当于今天的大专生,毛主席的师范严格来说是中专性质,也就是初中。在当时,毛的学历已经不低,算是知识分子了。
同时,当年没有义务教育,能够上学到初中毕业的,通常是家里还算小康的。
这些人有钱有学历有本事,如果在社会上混口饭吃当然太容易了。
然而,这些有志青年,明知道当兵九死一生,却毅然南下加入黄埔军校,是为了什么?
当时当兵的都是穷人,比如北洋军阀士兵那样活不下去,走投无路,只能当兵用命换点糊口钱,都是迫不得已。
然而,黄埔军校不但是自愿参军,门槛还比较高,要经过多次筛选。
比如胡宗南等人因身高不高,开始就被拒绝淘汰。
而且,当时根本没有人把黄埔军校当回事,认为他们都是一群胡搞一通的门外汉。
当时黄埔生实际控制的地盘,就是黄埔小岛而已,连吃饭都困难。
控制广州的军阀曾经笑骂孙中山:你搞得什么鸟军校?我派一个营去,能缴了你们几千人的枪。
为啥黄埔生反其道而执行?
因为黄埔军校遵从三民主义信念,要求不惜代价复兴中国,复兴中华民族,统一全国,建设中国。
就是这种强烈的民族主义信念和报国救国的热情,才让这些年轻的知识分子义无反顾,宁可抛头颅洒热血,就是为了国家民族。
在具体的作战中,黄埔系军人前仆后继,不畏惧死亡,敢于打硬仗。
相反,北洋军阀部队装备好,兵力多,但官兵都是混饭吃,类似于今天小区保安,谁都不愿意去拼命。因为命是最宝贵的,有命才能赚钱,没命什么都没了。
所以,以往军阀混战中,曾经有军阀两个团在夜间遭遇,他们激烈对射,一个晚上发射了几万发子弹。
第二天一看,竟然只有几个人伤亡,大部分还是自己人开枪误伤。
为啥?
都是混饭吃的,谁敢真的拼命近战、夜战,都是立即躲开远远的,朝着敌人可能方向甚至天上胡乱射击,对上面有个交代就行了。
打仗不行,祸害老百姓却有一套。
李宗仁回忆,他还是小军官的时候,一次军队被打散,他只身撤退逃走。
路过一个村子时候,发现一家富农门口有几匹军马,里面有妇女的哭喊声。
当时军阀部队路过村子都会抢劫、抓民夫甚至杀人,军队以来村里所有男人都逃走了,只留下老幼妇孺。
这几个军阀士兵趁着这家富农男人逃出村子的机会,堵住门糟蹋这家女人。
李宗仁听到妇女哭叫救命,忍不住上去指责。
谁知道几个军阀士兵,直接掏出枪就要杀他。
李宗仁一个人寡不敌众,迫不得已只能逃走。逃出村子时候,李宗仁还能听到妇女震天的哭喊声,多年后记忆犹新。
试问,这种军阀部队哪里能够作战,哪里会得到老百姓的支持。
所以,他们别说70万,就算700万也是不堪一击的。
黄埔军校校歌
怒潮澎湃,党旗飞舞,这是革命的黄埔。主义须贯彻,纪律莫放松,预备作奋斗的先锋。打条血路,引导被压迫的民众,携着手,向前行,路不远,莫要惊。亲爱精诚,继续永守,发扬吾校精神,发扬吾校精神。
北伐时,国民革命军只有何应钦担任军长的第一军、谭延闿的第二军、朱培德的第三军、李济琛的第四军、李福林的第五军、程潜的第六军、李宗仁的第七军和唐生智的第八军,总共只有八个军,兵力约10万人。
此时,由黄埔军校校长常凯申担任北伐军总司令,廖仲恺为党代表,李济深为参谋总长,邓演达为政治部主任等,是个年富力强的革命领导班子。
面对敌强我弱的局面,就连北伐军的高层都不信这么快就赢得了这场战役,最终结果确实大大出乎国人的预料,赫赫有名的北洋军阀吴佩孚、孙传芳等,都对北伐军凌历的攻势毫无办法,竟然成为了北伐军的俘虏。
号称“东北王”的张作霖,第二次直奉战争时打进北京,就任北洋军政府陆海军大元帅,代表中华民国行使统治权,成为国家最高统治者,最终,也失去了抵抗意志,奉系军队一路败退往北,回到了自己的老巢东北,北伐军则一路打到了山海关。
北伐军,之所以能够取得以少胜多的战绩,首先,显然武器装备的优势,是其中的主要原因之一,相对比一下北洋军,还在使用一些落后的武器,在热武器的时代,居然还有一部分士兵在使用砍刀等冷兵器。
当时,苏联无偿援助了南方的北伐军6万把7.62毫米的莫辛·纳甘5发栓动步枪,是苏俄军队的制式步枪,以射程远射击精高而著称,国人称其为“水连珠”,比北洋军阀装备的老套筒、汉阳造等老旧步枪性能要先进。
苏联还提供了60余门70毫米口径的野炮、数百门迫击炮以及数目不详的炮弹,数百挺轻重机枪,包括步机枪子弹6000万发;其他包括马刀、手榴弹,甚至还有火焰喷射器和10架飞机,令北伐军的武器领先于北洋军阀各部队。
其次,北伐军集中力量进攻,各个击破分散的北洋军,尽管各路北洋军阀加起来有70余万人,但却是派系林立,各自分散,各有各的地盘,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张昌宗等,都静观其变,不但形不成合力,反而互有内耗。
而北伐军虽然兵力相对北洋军阀并不占优势,但在战斗中却能集中优势兵力,劲往一块使,采用擒贼先擒王的战术,先将吴佩孚击败,再生擒孙传芳;张作霖才意识到危险的来临,选择整顿军队抵抗北伐军,但为时已晚,奉军只能回姥姥家;处于观望状态的张昌宗,却被奉系军阀所抓,让人唏嘘不已,北伐军终将北洋军阀的部队各个击破。
此外,国共之间的精诚合作,在其周边汇聚了一大批年轻有理想、有抱负、不怕牺牲的革命有志青年,在全国造就了大革命的形势,是北伐军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有力保证,也是北阀取得胜利的关键因素。
最后,北阀军的战略方针正确,得到了国内民众的支持和拥护,包括共产国际的大力支持,出钱出枪炮甚至派出军事顾问参与了北伐战争,都是北伐取得胜利原因。
北伐战争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件非常重要的事件,广州国民政府的北伐军击败了北洋军阀,从此结束了北洋军阀对中国的统治。北伐军10万人能将70万北洋军打得惨败,主要是因为北洋军阀之间并不团结,此时正处于严重分裂状态,在战场上北伐军始终处于优势。
在1926年7月9日誓师北伐时,北伐军兵力不过10万。此时北洋军阀三个主要集团张作霖有30万大军,吴佩孚有20万大军,孙传芳有20万大军,总兵力有70万之多。如果再加上山西阎锡山的10万大军,西北冯玉祥的20万大军,还有依附吴佩孚的刘镇华10万镇嵩军,那么北洋军阀的总兵力就更多了。然而此时的北洋军阀正处以严重分裂状态,彼此之间缺乏合作。
在北伐战争开始时,北方的北洋集团正在进行一次规模最大的混战:张作霖、吴佩孚和阎锡山的60万联军,正在向冯玉祥的20万国民军发起进攻。这次战争规模巨大,双方损失惨重,在冯玉祥被击败时,联军损失超过了5万,特别是吴佩孚,其嫡系主力3个师损失过半。
等到北方战争结束时,北伐军已经夺取了湖南,杀进湖北。而且孙传芳因为对于吴佩孚联奉反冯的主张不满,因此按兵不动,拒绝救援。等到吴佩孚率领援军从南口赶回武汉时,北伐军已经攻克战略要地汀泗桥,错失了战机。吴佩孚连续受挫,不得不放弃湖北,撤到河南。
因此在北伐战争第一阶段,10万北伐军对付的不过是吴佩孚的部分军事力量。
等到控制苏浙闽皖赣五省的孙传芳加入战争时,此时北伐军已经大量收编了吴佩孚的败军,实力大增,在兵力上超过了孙传芳。而此时张作霖却急于趁人之危南下,夺取河南,无心对付北伐军。吴佩孚遭到北伐军重创以后,无力对抗,不得不下野。
孙传芳只能靠自己和北伐军战斗,在北伐战争的第二阶段,北伐军也是占有优势兵力。
当张作霖腾出手来要对付北伐军时,这个时候孙传芳也已经被北伐军杀的大败,撤到长江以北。而冯玉祥的国民军经过整顿以后,在五原誓师,也加入了北伐军行列。这个时候虽然孙传芳决定依附张作霖,但是北伐军的总兵力还是反超了张作霖的北洋系联军。
在这种情况下,墙头草阎锡山也迅速调转枪口,从联奉反冯转而支持北伐军,北伐军又多了一个盟友
。所以在北伐战争第三阶段,北伐军的实力还是占了绝对优势。
所以在北伐战争的前两个阶段,由于北洋军阀之间不能团结,北伐军始终只需要对付部分北洋军,一直占据兵力优势。而等到北洋军阀开始尝试联合时,北伐军的实力已经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北洋军阀已经无法抵抗了。
说什么以少胜多那都是吹的!当时的北伐军是实打实的十万人战斗部队,而北洋军的70万大军里面水分太大,实际战斗部队根本就没有那么多。这一点就好比李云龙跟他岳父在争论的淮海战役,我军60万是实打实的60万,后勤则补给则全部交给了那80多万的农民工,假如把后勤人数统计进去那就是140万人了。
其次,北洋军阀总共分了三个派系,这给了北伐国军各个击破的机会。当时的北洋军阀总共是分为直系,皖系以及奉系,这三大军阀各自占住一个地盘,这使得他们彼此之间是陷入各自为战的状况。所以北伐军兵少却可以取得局部兵力优势。
第三,北洋军阀内部也有战争,比如直系与奉系军阀接连就爆发了好几场战争,这使得他们不仅没有团结起来对抗北伐军,反而是还得分兵防守,这反而给了北伐军渔翁得利的机会。
第四点,北洋军阀自己太大意了,在国民军北伐以前,北洋军阀都没有把国民军放在眼里,他们仗着武器装备精良士兵训练有素,把国民军当成是小喽啰兵。这种情况一直到北伐军先后击败直皖两系军阀以后才引起了重视,奉系军阀张作霖更是直接派兵驰援,这也直接导致了北伐受阻。
北伐战争不是一场简单的军事对抗战!而是一场以利益换取形式统一。
北伐战争是民国历史时期一次重要的军事行动。这次战争的结果直接改变了中国的政治格局和军事力量分布,成立于中国广东的国民政府积极率领的国民革命军完成了从形式上统一全国的历史使命。
同时北伐战争使得中国从袁世凯去世之后形成的大动乱局面再次恢复到形势上的统一局面。同时在北伐战争期间由于反动派悍然发动反动运动,大肆清洗北伐军中的工人阶级党成员,因此这一事件也宣告着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失败!
很多人觉得广东国民政府及其率领的国民革命军在发动北伐战争之初不过10万余人。而北洋各路军阀的总兵力加在一起达到了70万之中。为何广东国民政府及其率领的国民革命军能够逆转军事力量上的差距以少胜多,利用短短不到三年的时间完成统一全国的战争。
实际上北伐战争并非是一蹴而就,也并非是两个军事集团之间的对抗。南方的国民政府及其率领的北伐军乃是一群训练有素且充满信仰的革命军。而且南方国民革命军在全国各地都有一定的群众基础,并且在许多地方都有信奉孙中山先生并且与中国国民党关系紧密的团体和个人支持北伐战争统一全中国。
而反观之北洋各军阀之间不仅没有任何这军事互助协议。甚至北洋各军阀之间还存在着各种矛盾和战争。比如说北伐战争爆发之前,1925年10月份,直系军阀吴佩孚、孙传芳等人正在长江流域与奉系军阀张作霖展开反奉战争,想要争夺北洋政府的领导权。
而北伐军在发动北伐战争之初便确立了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战略。北伐军制定的策略以“打倒吴佩孚,联络孙传芳,不理张作霖”作为早期的军事指挥思想,再结合北伐军长驱直入、穷追猛打、运动歼敌、连续作战的军事素养!因此北伐军在军事指导思想和军队素质上超过了北洋各军阀的军队。
因此北伐战争,尽管面临的总敌人的数量达到了70万,但是在每一场战役、每一个战争阶段所面临的敌人数量并不多,而且由于这些敌人都是为了当兵吃粮的土包子。这与有着明确信仰和军事素养的北伐革命军不同。毕竟此时的黄埔军校已经为北伐军培养了一大批基层军事指挥人才。
而且北伐军在北伐战争过程中一边占领地盘,一边在新的占领地区招兵买马、扩充军队!从北伐战争之初的8个军近10万人,发展到北伐战争结束时的40个军近百万人。
因此北伐战争先后消灭了吴佩孚、孙传芳,重创了张作霖。后来北洋军阀中的冯玉祥和阎锡山等宣布服从南方国民政府领导及北伐军的统一指挥,同时加入北伐军,1928年随着张学良在东北改旗易帜!北伐军最终实现了形式上统一全国的目的。
其实广义上的北伐战争应该是两次。第一次就是我们通常意义上所说的北伐战争,时间段为1926年到1927年。宁汉合流之后,国民政府进行了第二次北伐,也称之为二期北伐或者二次北伐。题目中所问的应该是第一次北伐。我们就谈谈1926年到1927年这段北伐。
1926年7月,广东国民政府以10万大军分三路进行北伐,由蒋介石担任北伐军总司令。各路北伐军都取得了不错的战果,北伐军陆陆续续占领武汉、南京等城市。北伐战争彻底打垮了吴佩孚和孙传芳,张作霖的实力大大削弱。不到一年的时间,北伐军由珠江流域打到了长江流域,国民政府迁都到武汉。北伐战争取得了重大胜利,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发动统治。
北伐军拥兵10万,吴佩孚拥兵20万,孙传芳拥兵20万,张作霖拥兵35万。北伐军用10万大军对抗北洋军阀75万大军。从人数上看,北伐军处于绝对劣势,但是最终的结果是北伐军取得了完胜。为什么北伐军能够轻松击败北洋军呢!
国共两党展开第一次合作,建立了黄埔军校,组建了国民革命军。国共两党合作,稳定了广东革命根据地,东征取得了胜利,同时也壮大了广东国民政府的力量。国共两党合作,打开了革命的新局面,为北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国共两党合作之后,还尽量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共同对抗北洋军。国共两党合作是击败北洋军的重要保证。
共产党先是积极推动国共合作,再是帮助孙中山先生改组国民党和国民政府,为建立黄埔军校做出了卓越贡献。北伐战争过程中,共产党也起到了积极的模范作用。共产党员身先士卒、勇敢作战、积极宣传革命、播散革命种子、积极领导工人运动等。共产党在北伐中起到了关键作用,是战胜北洋军阀的保证。
北伐之前,广东国民政府就做了充分准备,制定了正确的北伐策略,确定了“打倒吴佩孚,联络孙传芳,不理张作霖”的策略。北伐军采用先弱后强的方式先击败吴佩孚,然后再击败孙传芳,最后集中力量击败张作霖。具体操作时,北伐采用运动歼敌、穷追猛打、连续作战等策略,适时地转变战法,保证战争主动权。最终北伐军成功地击败了吴佩孚和孙传芳。
北伐战争是正义的战争,得道者多助。北洋军阀的统治则不得人心,已经失去了统治的基础。北伐战争,看起来是10万北伐军对抗75万北洋军。实际上,北伐军身后还站着广大老百姓。北伐军与吴佩孚激战正酣之际,汉阳兵工厂的工人举行大罢工,直接断了吴佩孚的军火来源。汉阳工人罢工,直接支援了北伐战争。北伐战争期间,上海工人直接举行起义,支援北伐战争。上海工人第三次起义,更是取得了胜利,赶走了上海的反动军阀。
北伐军的不少将士出自于黄埔系,加上北伐战争是打击北洋反动军阀的战争,北伐将士作战勇敢,给予了北洋军阀沉重打击。所有北伐军将士中,战斗力最强、作战最勇敢的部队当属叶挺的独立团。独立团在北伐过程中屡立战功,给予敌人沉重的打击。独立团在丁泗桥、贺胜桥等战役给了北伐军致命的打击。
北伐军从广东出兵之时,总兵力为8个军,共10万人。随着战争的深入,北伐军的规模也在逐渐扩大。北伐军打到珠江流域的时候,总兵力已经达到了25万人。后来北伐军扩充为49个军,19个独立师。无论是吴佩孚还是孙传芳的总兵力都没有达到25万。
北伐前夕,北洋军已经成了强弩之末,在全国范围内不得人心。北洋政府成为帝国主义压迫老百姓的工具。北洋军对内压迫老百姓,对外不能抵御帝国主义入侵。袁世凯去世之后,北洋政府中再也没有一个可以统领所有派系的人物。北伐的三个对象中,张作霖属于奉系军阀,孙传芳和吴佩孚属于直系军阀,但是孙传芳和吴佩孚并不是亲密无间。由于三个军阀并不和睦,所以给了北伐军各个击破的机会。虽然北洋军阀的总兵力是北伐军的7倍还多,但是每一派军阀总兵力和北伐军的差距并不是特别大。
北伐军进攻吴佩孚或者孙传芳的时候,可以集中兵力对抗北洋军。吴佩孚和孙传芳的20万军队,需要分布在各个要塞或者城市中,真正用于一线作战的军队并没有比北伐军多太多。北伐军有老百姓支持,也不需要留太多军队驻守攻占的城池和要塞。北洋军失去民心,各个城池或者要塞都需要分兵把守。双方用于一线的军队并没有纸面上的差距那么大。
北伐军在极短时间内,消灭了吴佩孚和孙传芳的军队,重创了张作霖的奉系军阀,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在中国的统治。
中国人打仗一直都讲究一个师出有名,就是打仗为了什么。人的战斗力很多时候取决于他的精气神。
军阀打仗都是为了自己,是为了自己抢钱抢粮抢地盘,给这样的人打仗,下面的士兵都不会出死力,因为谁要是提前死了,就享受不到抢到的钱粮和地盘了。
换句话讲,军阀的部队都是跟着军阀混饭吃的,整个部队从上到下根本没有目标,大家就是为了混日子,都是为了自己享福。
两伙军阀对战,双方的士兵一般都是朝天开枪,谁的子弹先打完谁就输,保命是双方士兵的第一选择,没人会给军阀本人卖命,当兵就是混饭吃的一种手段,根本没有什么责任感和使命感。
而革命军不一样,他们打仗不是为了自己,是为了老百姓,为了实现远大的理想,希望国家独立,百姓安居,心目中的责任感让革命军义无反顾。这些人脑袋上缠着红布条,拿着大刀就敢找军阀的部队拼命。
军阀的部队就是混饭吃,看着人多却没有什么杀伤力,革命军都是为了理想冲锋,打起仗来,都是以一当十。
面对不要命的革命军,军阀的部队就是一群乌合之众,督战队的机枪都不能阻止军阀部队的溃败,所以革命军虽然只有十万人,但是打70万的军阀部队完全没有难度。
北洋老臣朱启钤在1931年曾言“中国内战大抵靠,武器,银元,主义,而银元不如武器,武器不如主义,我北洋只有武器,银元既少,主义全无,为过去之雄尔,而今南京国府有银元,有武器,略有主义,为当下之雄尔。吾观之十五年之后,有武器有鉴定主义之共产少年恐为中国之胸尔” 。
这一段话说得很明白了,打仗打的就是装备(武器),银元(经济),主义(思想)。而朱启钤认为北洋军阀只有装备而没有思想,因此不是北伐军的对手。
我也是这么认为的,而且,不仅仅是思想方面,武器器物北洋军阀亦比不过北伐军。接下来本文将从武器,民心,战术以及思想方面较深入的分析北洋军以少胜多的具体原因。
首先,武器方面,北洋军相比于北伐军,还在使用一些落后的武器。在几乎是热武器的时代,北洋军阀部分士兵仍然使用像砍刀,大刀等武器,一副地痞恶霸的模样,说来匪夷所思但的确是存在过的。即使是枪支也是万国造。而反观北伐军方面,由于第一次国共合作,苏联扶持的共产党和国民党合作,苏联无偿援助了北伐军6万把莫辛·纳甘5发栓动步枪,这可是是他们军队的制式步枪,射程远射击精度高,被时人称为“水连珠”,这比北洋军阀装备的老套筒等老旧步枪性能要先进许多。
不仅仅是单兵装备,苏联还为北伐军提供了60余门70毫米口径的野炮、数百门迫击炮以及数目不详的炮弹,数百挺轻重机枪,包括步机枪子弹6000万发;其他包括马刀、手榴弹,甚至还有火焰喷射器和10架飞机,令北伐军的武器遥遥领先于北洋军阀各部队。
这是装备上北伐军优于北洋军。
其次,民心所向,因为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相互进行战争和肆意掠夺,给治下的中国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当北伐军起义时想通过找几个乡绅恶霸进行镇压的美好的日子一去不返了!
北伐军进攻长沙时,有工人帮助破坏交通要地,拆毁障碍,民众箪食壶浆迎接国民革命军,军民一心,所向披靡。打岳州时,平江农民袭杀北洋军的游兵散勇,连陆雲这个北洋军旅长败退后藏在曹庙里也是农民向北伐军通报的。民心所向由此可见。
战术方面,首先北伐军的组织度纪律性都高于北洋军阀。虽然北洋军队人数多于北伐革命军,但是我将其比喻为被迫集合起来的男丁对抗现代军队。当然,北洋军也有精锐,但各部之间更多的不是团结,而是相互倾轧,“直奉战争”就是极好的例子。又比如“北伐战争”期间,川、黔兵马在四川对垒,浙江、江苏、安徽各省时刻准备自治,张作霖则是在后面虎视眈眈。北伐军又有苏联教官的指导,作战英勇,战术得当。
这样各自为政又相互想要渔翁得利的北洋军阀怎么是团结统一,民心所向的北伐军的对手?
思想方面,国民党与共产党人进行合作,进行了广泛的政治宣传,国民党也因此焕发新生,迸发了强大的力量。孙中山结合旧三民主义和共产主义,提出了新三民主义,并作为国民党的指导思想;国民党因此形成了相对于之前的强有力的核心,党内更加凝聚。尽管国民党内部左派和右派矛盾重重,但孙中山以个人魅力缓解冲突,实现了党内团结。在苏联和共产党的帮助下,建立黄埔军校,为北伐军提供了高素质军事人才,有人,有钱(苏联),有武器(苏联),有教官(苏联)。基本上当时的国民党已然是现代化政党,对于落后的北洋军阀,几乎是降维打击,北洋军根本不是对手。
说了这么多,是不是发现了苏联在我们北伐战争期间作出了许多贡献,没错,甚至有人在网上将当时的中国和现在的叙利亚相提并论,认为没有国力的国家内战根本上都是大国博弈。也有一定道理。大国的背景的确不能忽视,当时的日本和西方列强支持北洋军阀不如苏联支持北伐军那样彻底。但我认为,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腐朽的北洋军阀必定被更先进的中国政党扫进历史尘埃里。
基于此需要提一下的是,孙中山逝世后国共分裂,蒋介石靠着孙中山的遗产,横扫北洋军阀;在蒋桂大战、蒋冯大战和中原大战,面对华丽变身的新军阀,蒋介石的国民党中央依然能取胜,直到遇到另一支更为强大的列宁化政党。这就是后话了。
总而言之,落后就要挨打,不论是武器落后,经济落后还是思想落后都将被淘汰。因此以少胜多不是命中注定,而是各种先进因素战胜落后因素的历史必然!
华裔女赌王就此没落,生前让所有 浓情端午粽飘香,青浦邀你“云体 上海:“云端”展现端午节文化内 “甜咸大战”!明星艺人们喜欢什 如何做一个男人喜欢的情人(如何 当你和你同时出现在同一个场景中 如何在昏暗的光线下设置快门速度 教育在生活中的价值是什么? 世上做坏事的人死后会面临什么因 拜登就任总统后的第一步是什么? 同意/不同意:人生最重要的目标 二战后,德国在调和分歧方面做得 亚伯·林肯恨白人吗? 一个编辑能把你的故事毁得有多严 现在的iPhone6还能坚持再用一年 曹操为什么不杀司马懿? 现在买房是不是最便宜的时候,现 我身边的农业银行营业厅关了,AT 欧洲媒体评选CBA最有实力球员, 荣耀play的6+128和荣耀8X的6+128 蚂蚁集团是科技公司还是金融公司 请问机友华为mate30P与华为mate3 听说老詹修剪一次指甲需要5小时 为什么说宝宝“一月睡二月哭三月 戴笠人称戴老板,这个是怎么叫出 没有工作能一次性补缴社保么? 我想知道定向师范生和免费师范生 肺癌引起的咳嗽是怎样的呢? 5000mAh电池的5G手机推荐吗?要 恒大亚冠表现“差强人意”,你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