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顺治到底有没有出家?

顺治到底有没有出家?

2020-07-21 02:15阅读(61)

顺治到底有没有出家?:史书记载,1638年顺治帝出生,在1661年时不足23岁便领了盒饭。《清史稿》和《清世祖实录》也只提到短短11个字,“丁:-顺治,出家,有没有

1

史书记载,1638年顺治帝出生,在1661年时不足23岁便领了盒饭。《清史稿》和《清世祖实录》也只提到短短11个字,“丁是夜子时,上崩于养心殿”。对于帝王的身后事记载,史书通常都会非常详尽和准确,而这次关于顺治帝的描述,不得不让后人存在诸多的疑问。

一种观点流传甚广,说顺治皇帝从小便受到多尔衮和孝庄太后的严苛管理,导致性格内向,为人孤僻,长时间活在一种压抑的精神状态之下。直到遇到了自己的命中真爱,董鄂妃,尽管她是自己的弟弟襄亲王博穆博果尔的妻子,尽管她被所有人所排斥,包括自己的母亲孝庄太后,但他们依靠主角的光环和帝王的属性还是走到了一起。但偏偏董鄂妃不幸早亡,为了悼念爱人,开始向佛祖寻求寄托,最终越陷越深,遁入空门,出家五台山。

还有一种观点,明末清初,郑成功据岛抗清,希望挽救大明朝于最后关头。顺治皇帝御驾亲征,来到厦门与郑成功的部队激战。不幸的很,顺治皇帝像他的祖宗努尔哈赤一样,被明军炮弹击中而死。厦门文史专家洪卜仁认为,顺治在清初,大清入关不久,天下未定,根本没有可能御驾亲征。而且,有史记载,清军与郑成功的部队激烈交战是在顺治十七年五月,那么顺治被炮毙的话,不能超过五月,因为五月以后就没战事了。但是到了顺治十八年正月,新皇帝康熙才即位,这也就意味着皇位之位悬空半年,权力真空必将导致政治混乱,这种情况在极权统治的封建王朝根本不可能发生。所以,这种观点只能出现在郭德纲的相声中了。

最后一种说法是经过史学家考证的结论,貌似比第一种观点要靠谱一些,顺治皇帝实际上是死于天花。清人王熙在《自撰年谱》中记述了被召入养心殿,聆听完顺治帝旨意后起草诏书的过程。书中提到顺治十八年正月初六子夜,顺治帝召王熙至养心殿,说:“朕患痘,势将不起。尔可详听朕言,速撰诏书。”而且,除此之外,还有一条旁证还有一条旁证,顺治帝去世后,在考虑继位者时,孝庄太后最终选定了玄烨,主要理由之一是康熙帝已经出过天花了,因而不会和他爹摔同样的跟头。

回答完毕!!

2

清朝历史中曾留下许多不解的谜团。在这些谜团中首推雍正暴毙之谜以及顺治帝出家为僧之谜。顺治帝真的出家为僧了吗?答案是有过这样的想法,但并未如愿。

人们推测顺治出家为僧,是基于几点原因。其一顺治和母亲孝庄多有不和,因董鄂妃之死顺治万念俱灰,产生了放弃皇位出家为僧的念头。其二顺治帝的棺椁竟然没有他的遗骸。其三,康熙曾多次到访五台山,后世史学家在五台山上发现了一些清皇室所使用的黄金御制器具。下面咱们就逐条来进行分析。

顺治帝对董鄂妃宠爱有加这是不争的事实。从董鄂妃死后顺治打破封妃常规,追封董鄂氏为皇后这一点,就可看出他对董鄂氏确实是无比宠爱的。顺治和母亲多年不和,应该也确有其事。顺治在年幼时,正是多尔衮专权时期,且朝野内外盛传多尔衮和孝庄之间的关系,亲情和皇权都被压制的顺治,对母亲有些许叛逆心理也不足为奇。但是,顺治不可能仅因为董鄂氏之死和对母亲的不满而选择到五台山出家为僧。

这是因为顺治入关之际,满族人并不痴迷于汉家佛学。受满蒙联姻的影响,满族人所崇尚的是藏传佛学。入关后顺治帝开始频繁接触汉家佛学出身的和尚,是为了促进满汉融合,以便满族能更容易统治中原百姓。刚刚入关且多年崇尚藏传佛学的君主,会因为感情受挫,而选择到汉家寺庙出家为僧吗?

其次在清朝一本叫做《平圃杂记》的书中曾记载:董鄂妃死后,同月初七这天晚间,皇宫内传出圣旨,民间百姓禁止炒豆。这时百姓们才知道,顺治帝患的病是天花或水痘。这也可以间接表明顺治帝的消失,是死于天花或是水痘疾病,而并没有出家为僧。顺治帝的疾病,很可能就是传染自董鄂氏。

那么为何顺治帝死后,安放他遗骸的棺椁是空的呢?这是因为满族人和汉人所使用的棺材是不一样的。今时今日人们常见的棺材,棺材盖为月牙形,两边有弧度,底部很平,这就是汉人使用的棺材。而满人所使用的棺材多为六棱形,且棺材的盖子并非月牙形而是两端为坡形,棺材的底部为垂直。

清朝皇帝所使用的棺材,也是六棱形,只不过有别于普通人,他们的棺材上会绘有金纹大龙的图案。顺治帝死后,其遗骸确实既没有葬入满人的六棱棺中,也没有葬入汉人的月牙棺中,而是选择了放入骨灰坛中,再入棺。这就说明满人棺材中,之所以没有见到顺治帝的遗骸,是因为顺治帝的遗骸先进行了火化,然后放入骨灰坛,然后才再放入六棱棺中。火化处理皇帝遗骸,现在想来可是大不敬之罪。但顺治帝的遗骸经历火化却是不争的事实。

究其原因有三点,其一顺治帝死于天花或水痘,为了防止疾病传染,宫中选择了火化他的遗骸。其二顺治帝生前笃信藏传佛教,他确实多次有过出家为僧归隐山林的念头。甚至顺治还为自己剃度过,但清朝大臣还是将他劝阻了下来。对于未能按照藏传佛教的礼仪出家为僧,顺治帝是无比遗憾的。所以生前他就曾多次叮嘱朝中大臣,自己死后一定要进行火葬。

入关前的满族人并不推崇土葬的习俗,而是推崇藏传佛教的火葬以及天葬习俗。他们认为这样做才能如佛家所说,让自己的灵魂升天。正是因为火葬后,先将骨灰装入骨灰坛中,再放入六棱棺中,才让人们误解。顺治帝的棺材是空的,随之让人们产生了顺治出家为僧的猜测。当时清朝刚刚入关还不稳定,火葬既简便省事又满足了顺治生前的遗愿,于是索尼和鳌拜等臣子,就按顺治的遗命照办了。火葬是满族固有的丧葬习俗,并没有对皇帝大不敬的意思。顺治火化后,安放他骨灰的宝宫就葬在了遵化境内的马兰峪内,也就是所谓的清孝陵。

另外让人们纷纷猜测顺治出家,还因为康熙曾多次到访五台山。后世史学家还在五台山上,发现了一些清皇室所使用的,黄金御用器具,而这些器具其实都是康熙帝,在到访五台山期间所使用的。康熙帝为了促成满汉融合,曾多次到访五台山。但可以翻阅清朝史料,在康熙到访五台山期间,孝庄一次也没有去过。身为母亲的孝庄,如果顺治真的在此,她能不随康熙一起去看望儿子吗?

参考资料《清史稿》《满清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