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有许多人不愿意买4%-5%的理财,还是情愿去银行做2%-3%的定存呢?:近期,有媒体报道,现在很多内地市民宁愿去银行存定期,也不愿意购买4-5%的理财产品
近期,有媒体报道,现在很多内地市民宁愿去银行存定期,也不愿意购买4-5%的理财产品。所以,该媒体得出的结论是,部分中老年储户理财思维不更新,不去学习,自然只能跟着惯性思维,有钱就存银行,几年下来,存单并没有增加多少钱,更跑不赢日益上升的通货膨胀。
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选择理财的方式,并无所谓对与错。这些年来,购买银行的理财产品,却变成了购买了银行代销的保险产品,或者飞单,这种事情比比皆是。而那些风险厌恶型的储户为了资金的安全,宁愿把钱存银行,这也无可厚非。
事实上,购买银行理财产品与把钱存定期还是有很大差距的。早在2018年5月资管新规落地之后,国家就不允许银行发行保本理财产品,因此,现在我们购买的理财产品都属于不保本保息的。虽然说,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本身具有的风险性并不高,但是对风险极度厌恶者,是无法接受任何风险的。
与之相反,存款则不一样了,在我国,存款可以享受《存款保险条例》的保障,在50万元的范围内,这基本上覆盖了所有储户的利益,即使银行破产也可以获得全额赔偿。所以,对于银行来说,存款是属于刚性兑付的产品,银行到期必须无条件还本付息。
而理财产品已经是不保本不保息了。而且理财产品给出的4-5%的利息,对于存款来说差距不大,因为,如果你选择大额存单,定3年期,或者存定期3年,利率也能达到4%以上。既然这样,广大储户为啥一定要选择理财产品呢?
更关键的是,银行的理财产品只是预期收益率比定期存款要高一些,但也存在着流动性不佳的风险。也就是说,客户如果买了理财产品后如急需要用钱之时,理财产品是基本属于封闭式运作模式,即在产品未到期之前是没办法赎回的,所以碰到这种事情就比较麻烦。虽然说银行推出了理财转让平台,但是挂单转让也要有人接手,否则仍然无法提前赎回本金。
与银行理财产品的流动性欠佳相比,银行的大额存单往往具有靠档计息的功能,属于随时都可以取现的产品,且利息损失也较小。即使不是大额存单,如果一旦客户有急用,定期存款最多算是活期储蓄,本金还是能够及时提出来的。所以说存款的流动性远远高于理财产品。从流动性角度来看,很多储户更是选择银行理财产品。
任何一个产品,其收益率的高低背后是有特定原因的,收益率是各家银行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而得出来的。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相对高一些,但是风险和流动性就会比定期存款要差一点。而一些中老年储户厌恶风险、追求流动性安全的,自然会选择银行定存,而且目前银行定存三年期的利率也有4%以上。在银行理财产品优势不太明显的情况下,人们选择把钱存银行存款也并不能说失当之举。
对于不愿意买4-5%的理财的人们,胡兄身边就有许多,简单归纳如下:
1、第一种,不信任。以老年人居多,前些年,老年人买理财结果被忽悠,买成了保险的例子,还历历在目。
2、第二种,看不上。以青年人居多。胡兄有好几位朋友,都是某上市公司员工,由于近年来,该公司股票走势甚好,就类似茅台股票这么些年的走势;朋友们有余钱,宁愿买公司股票了,收获也颇丰;至于这些4-5%的理财产品,肯定是看不上了,更不说2-3%的定存了。
对于宁愿去银行做2-3%的定存,我感觉身边朋友几乎没有属于这一种的。说实话,这年头存银行确实太浪费了。
如果一定要说有,就是上一辈的人,由于缺乏很好理财观,只认得存银行这最原始的理财方式。
3、对于胡兄而言,说实在话,除了很多年前用过存折外,现在几乎都快忘记存折长啥样了,银行卡倒是有多种,但是里面余额却基本为零,存定期这种古老的储蓄方式确实不适合自己,至于理财,顶多放在各种“宝”里,但是也只是暂时的,个人更倾向于,搭配自己的投资组合,包括基金、股权投资等。
或许这就是我们这一代人和上一辈人的区别所在吧。
很简单,对理财产品不信任,不了解,这是最根本原因。
理财思维不更新,不去学习,自然只能跟随惯性思维,有钱就存银行,存银行保险,而固定期限的利息又比活期高,所以只有这一招。
这是比较可怜的,而且有一大群这样的人。比如小山村的农民,我老家有人就这样,他觉得理财产品就是骗人的,又要签协议之类,而且到期还要去取去存,他们没有这种知识背景和能力去区分不同的理财方法。
存了十几年的钱,钱并没有长出更多的钱。
第二的原因,我们多数人的钱太少了,觉得不值得这么干。比如我们可以存银行的钱就一两万,甚至只有几千块,你说有4%-5%的理财和定存有啥区别呢,就是几十块的事。
我们没有钱,一有大几万了,就开始动心思买房子,买车子,或者借出去了。凡是钱有上十万的人,更别说百万千万,自然就会去思考如何组合式理财。有关学习都是要有基础的。
我们没那么干,说明我们的钱不多。
我本人这两个原因都有,存定期不愿意买银行理财产品,钱攒得稍微多一点就用到其他地方,哪还去想什么5%左右的银行理财呀。
最后原因,理财方式跟年龄、性别都有关系吧。现在的新兴消费群体,所谓90后,更没钱存了,他们玩贷款消费挺起劲呢。
算个账就大概清楚了。
理财产品收益率持续走低,100万买一年期理财,一年下来能有4万块钱收益,大银行低风险理财已经拿不到5%收益率了。
而银行存款就不同了,50万以内有存款保险保障本息安全,所以没必要一定选大银行。现在上浮50%很正常,一年期利率2.25%,100万存一年,2.25万元,比理财产品只低1.75万元,但根本不用担心风险。
问一句,都是三年期限的理财和存款,你选择哪一个?
要是二选一我会选择存款,理财我只会买一年以内期限的,而且一般银行发行理财也以短期为主。实际上存款和理财我都买了,确实也是理财买一年,存款都存三年,这么操作的。
三年的存款利率超过一年的理财逾期收益率,整体下来都能超过4%。
其实买理财的人并不少啦,要不然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也不会持续降低了,去年这个时候一年期理财产品收益率还是5%左右的。
银行理财打破刚兑是有亏损可能性的,部分投资人曾经投P2P损失怕了,投股市被割韭菜,只敢存银行,安心工作挣钱也挺好。
确实在同等情况下,银行理财产品4%-5%的预期收益率比银行定期存款2%-3%的收益高出不少。既然同样是银行的产品,为什么有的客户不选择收益率高的理财产品选择收益率低的定期存款呢?
在银行工作多年,个人分析了一下,主要是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选择定存产品类客户群体多为年龄较大的老年人
这类客户风险承受能力弱,对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不强,偏好保守型的安全性高的理财方式。理财产品尤其是非保本浮动型收益类,许多老年客户一听到“非保本”这三个字就顿时一阵迷糊,没有了继续了解下去的欲望。
二、购买手续复杂
理财产品的购买不像办理定期存款那么简便,只要将现金交给柜面,在业务受理单上签字或按手印就行。
理财产品购买,需要填写风险评估单、产品协议书、风险揭示书等,还需要抄写一段风险揭示说明,很多老年人识字不多或者眼睛老花,抄着抄着就烦躁起来了,有的索性在办理的途中就放弃了产品的购买。
三、客户偏好资金长期理财
这点是不分客户选择定期存款而不选择理财产品的重要原因之一。
都认为理财产品收益高于定期存款,在前几年这个论点是肯定的。但是最近两年,理财产品收益率逐年下降,现在三年期大额存单的收益几乎和理财收益率持平,收益差距越来越小。
很多客户在外地工作,年初除去年尾回来,没有时间购买短期内就到期的理财产品。存个三五年的定期存款,收益率可以保证的同时,省心省力,何乐而不为呢。
四、理财产品购买门槛高
虽说最近两年有的银行推出了一万元就能购买的理财产品,但是发行的规模小,利率不高,并没有在市场上占据一定的份额。
传统的银行理财产品还是5万元起存,以1000元的整数递增。很多客户的资金达不到5万元的购买起点,即使想购买理财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此外,理财产品多为电子式凭证,很多老年客户不为理解;理财产品中途不能赎回,提前支取不灵活;很多银行在同等条件下,向客户推荐的是存款而不是利差更小的理财产品,所以在实际客户购买选择过程中,还是倾向银行定期存款的客户多。
因为二者之间的风险不同;
理财产品所宣称的4-5%的收益率一般都是预期收益,没办法完全保障的,而定期存款收益则是完全保障的,本金是安全的,而理财产品则会有很多不同,安全性相比定期存款则要差一些。这种安全性的好处现在看不出来,可是如果利率快速下降,那么理财的收益可能就会下降,甚至达到和定存差不多的水平。
很多人是风险厌恶者,他们对于这些风险的丝毫变动都是非常敏感的,因此,这些理财 产品虽然多出来一些预期收益,可是潜在风险增加了,对于部分人来说,其风险溢价是不够的。
总结一下:
一般分为两种:一种人是高估了理财产品的风险,另一种人是风险厌恶者,他们要求的风险溢价比较高。
主要是因为过去几年,各种理财平台相继出事,特别是P2P平台,很多跑路的,或者非法集资主动自首的,这些事件对投资者的心理冲击是很大的。虽然以前自己不一定碰上了,但万一下一个踏中雷的就是自己呢,所以很多人一杆子打死一片,再也不相信理财。
而咱们的银行,比如说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都是国有大型银行,资金安全和兑付能力肯定是有保障的,所以很多人从安全角度选择了银行定期存款,就算是利息低点也无所谓,只要能有2%-3%的利息,就已经知足了。
其实,现在很多正规的理财产品还是很安全的,包括银行推出的结构性存款,以及养老保险公司推出的定期理财产品,都是非常安全的。以定期理财产品为例,其实资金也是由大型银行进行托管,资金安全是没有问题的。而投资方向本身是约定好的,投向货币市场工具、优质债券等低风险产品,并且投资对象的比例和流动性都是有明确规定的,因而本身就是低风险的理财产品,目前一年期的定期理财产品收益率在4.5%--5%之间,比银行定期存款收益率还是要高出不少。
许多人不愿意买4%-5%的理财,而是去银行做2%-3%的定存,其实这部分人应该主要是中老年人,在年轻一辈的人里购买理财产品的还是很多的。而且最近几年,我国理财产品市场规模也是整体在不断变大的。
那么广大的中老年人,为什么不愿意买高收益的理财产品而去追求低收益的定存呢?这个主要系两个产品自身的性质所决定的。
对于银行而言,理财产品属于“受人之托,代人理财”,所以银行本身不承担理财产品的风险,而且自从2018年5月资管新规落地之后,国家也不允许银行发行保本理财产品,因此现在我们购买的理财产品都属于不保本保息的,虽然说4%-5%的理财产品,其本身的风险性并不高,但是总有对风险极度的厌恶者,无法接受任何的风险。
存款则不一样了,按照我国的《储蓄管理条例》:存款有息、取款自由、为储户保密。所以存款对于银行来说,属于刚性兑付的产品,银行到期必须无条件付款付息,因此存款可以说除国债以外最为安全的投资产品了,特别是在我国,存款可以享受《存款保险条例》的保障,在50万元的范围内,即使银行破产可以获得全额赔偿。
所以从根本上来说,两个就不是一个性质上的产品,甚至可以说,区别性很大。
银行的理财产品收益率之所以高,除了一个其风险较存款大之外,还有一个因素,即基本都属于封闭式运作的产品,什么是封闭式运作呢?也就是产品未到期之前,你即使要向定期一样损失部分产品的收益也没办法赎回,所有碰到急救命的时候很麻烦。虽然说现在部分银行推出了理财转让的平台,但是挂单转让也必须有人接手,否则仍然无法提前赎回本金。
对于存款呢?如果是大额存单,那么是具备靠档计息的功能的,属于随时都可以取现的产品,且损失度较小;即使非大额存单,如果一旦有急用,定期存款也可以损失大部分利息立马变现,所以说存款的流动性远远高于理财产品。
任何一个产品,其收益率的高低背后都是有特定的原因的,收益率的制定是各家银行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后给出的,并非是盲目随便写一个,所以选择高收益率的产品还是低收益率的产品,只不过是看每个人各自的考虑的方面而已,因此不选择4%-5%的理财,而选择2%-3%的定存,并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
非不为也,实不知也。
如果有基本的理财知识,和基础辨别能力,只要去一趟银行,相信去做定存的人大多数都没有理由不选择理财。
君不见,很多老百姓为了增加一点点收益率,哪怕多领一盒鸡蛋一盒菜油,被骗买保险买P2P的的都大把人在。大家都愿意买高息的产品,哪怕是预期收益率,哪怕是被忽悠的收益率。
所以,如果出现题目中说的情况,大多数就是并不知情。比如有些老年人,理念中固执地认为银行定期存款最保险,一笔一笔存起来,也放心。另外岁数大了,也不愿意冒这个风险,也有可能他那个地方例如偏远地区的,并没有什么理财产品,那么存定期也就不奇怪了。
另外一种情况,就是客户其实不是不想要高收益,只不过银行理财现在都在净值化管理,而且取消了刚性兑付,所有收益率都是预期收益率,很有可能实现不了。老派一点的人去存定期,也是无可厚非的,毕竟定期存款的本息安全是有银行信用背书的。
其实,如果多接触一些理财的基础知识,包括大额存单、结构性存款、固定收益类理财,其实可选品种真的有不少,而且做个组合的话,基本上4.5%左右的无风险收益率还是没有太大问题的。
(晴溪)
在如今通胀日益严重的年代,把闲钱放在理财中赚收益已经是理财的基本操作了。可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不愿意买理财。而开始投定存了呢?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不论是收益性还是流动性都很差,并不值得推荐。但是事实上,这是大家的一个误区。
首先,我们从安全性的角度来分析。
现在的理财产品层出不穷,收益也越来越高。但是,高收益往往伴随着高风险。很多时候,这些产品并不适合普通人理财。真正低风险的只有四类:国债、定期存款、货币基金以及R3级别以下的理财产品。
其中的货币基金和R3级别以下的理财产品虽然风险低,但是并不承诺保本保息。所以出于安全性的考虑,国债和定期存款都是首先。
而且银行理财违约也已经不足为奇了。2018年初,银行资金不断收紧,最终招商银行被爆出10亿理财产品违约,那时的银行理财已经不是“保本保息”的代名词了。也正是因为银行理财打破了刚兑,使得人们对于银行理财的看法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与基金一样,理财产品也是间接投资工具,它主要投资于货币和债券市场,安全性较高,因此受到老百姓的青睐。2018年新颁布的“资管新规”放开了公募理财产品的限制,允许包括银行理财产品在内的公募理财产品通过投资各类公募基金间接进入股市。这么一来,理财产品的可投资范围就更广了,风险自然也就更大了。习惯了保本投资的老百姓们自然也就不适应了。
第二,我们从收益性的角度来分析。
理财无非就是为了收益,那自然是哪里收益高就投哪里。
先说说定期存款,作为传统的国有大行,其实定期利率并不那么高,但是很多地方的中小银行,一年期的利率能达到4.1%,比很多R2及以下的理财产品都高了。毕竟这些理财产品一年的收益率也仅在3%~4.5%而已。
而货币基金更不用说了,从2018年开始收益率就开始下跌,跌出3%也是常有的事。
至于国债,虽然年利率有4%~4.27%,但是毕竟期限长,多的那点利息能不能跑赢通货膨胀也很难说。
而且很多银行也推出了结构性存款。本质上就是将你的存款分为两部分,一部分钱存入存款,另一部分则投资于期权、期货等高风险金融衍生品。这时当衍生品价格上涨时,你的结构性存款产品收益也会放大。如果是保本型的,损失也会有一个保本的基础收益。
比如,某款指数类结构性存款的收益浮动区间在0.2%~5%,即最低有保本0.2%,最高可能获得5%。当某标的指数触及产品说明书标明的某个点位时,该产品的收益会随着指数的上涨而上涨,反之亦然。
不过整体来说,银行理财的风险水平还不算太高。目前国有大行、全国性股份制银行绝大多数理财产品均未出现违约。普通投资者在选择理财方式的时候,可以根据产品说明书上的公示信息来判断是否安全,比如资金的投资范围、托管人(银行)的资质等一些可以间接反映该产品安全性的重要指标。
第三,我们从流动性的角度来分析。
比起国债来讲,银行定期存款的流动性算是比较人性化了。毕竟银行定期存款的期限是可以选择的,小至三个月,大到五年,可根据个人实际情况选择。而且,如果在存入期间有急用,也是可以定期转活期取出来的,只是收益少一些而已。
而且,有些中小银行和互联网金融平台也推出了新型存款产品。有的平台该类存款利率年化收益可达4.5%,期限从14天到299天不等,收益从4%至4.8%不等,计息方式为分档计息。
第四,我们从省钱性的角度来分析。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定期存款会比货币基金更容易省下钱来。因为钱如果存在余额宝里,是可以随存随取的,不仅可以扫码支付,而且冻结了也能马上解冻。所以手机根本存不住钱。
一般而言,如果没有意外,是不会有人愿意定期转活期取出来的。再加上,定期转活期也必须去银行办理,很多人因为怕麻烦也会放弃。所以,定期存款更容易存到钱。
综上,我们不难看出银行定存的优点。这也是很多人宁愿去买银行定存,也不愿意买理财的原因。
华裔女赌王就此没落,生前让所有 浓情端午粽飘香,青浦邀你“云体 上海:“云端”展现端午节文化内 “甜咸大战”!明星艺人们喜欢什 如何做一个男人喜欢的情人(如何 当你和你同时出现在同一个场景中 如何在昏暗的光线下设置快门速度 教育在生活中的价值是什么? 世上做坏事的人死后会面临什么因 拜登就任总统后的第一步是什么? 同意/不同意:人生最重要的目标 二战后,德国在调和分歧方面做得 亚伯·林肯恨白人吗? 一个编辑能把你的故事毁得有多严 现在的iPhone6还能坚持再用一年 曹操为什么不杀司马懿? 现在买房是不是最便宜的时候,现 我身边的农业银行营业厅关了,AT 欧洲媒体评选CBA最有实力球员, 荣耀play的6+128和荣耀8X的6+128 蚂蚁集团是科技公司还是金融公司 请问机友华为mate30P与华为mate3 听说老詹修剪一次指甲需要5小时 为什么说宝宝“一月睡二月哭三月 戴笠人称戴老板,这个是怎么叫出 没有工作能一次性补缴社保么? 我想知道定向师范生和免费师范生 肺癌引起的咳嗽是怎样的呢? 5000mAh电池的5G手机推荐吗?要 恒大亚冠表现“差强人意”,你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