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谢谢邀请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有两件大事使百姓不满意,一是焚书坑儒,另一个是繁重的劳役。焚烧的书,内容都是好的治国道理,先秦文化的精华,活埋的儒生,都是国家的优秀人才,相当于今天的教授、院士,太可惜了。几十年的战争,使百姓困苦不堪,天下太平了,又大兴土木,建皇宫,筑长城,繁重的劳役,使人民喘不过气来……人民怎么不说秦始皇不是暴君呢?刘邦获得天下后,思考秦朝灭亡的原因,废除繁重的劳役制度,使人民得到修养生息,过上和平安宁的生活……相比之下,人民感觉刘邦仁义一些!

最佳贡献者
2

错,刘邦没有杀死和他出生入死的兄弟。

你若非说有的话,那就是项羽。

项羽和刘邦是真的拜过把子,喝过鸡血的。

但是两人为了争夺江山,不得不进行你死我活的厮杀。

韩信这个最大的功臣,虽然是被杀了,

可是,他的死是和刘邦没有关系的。

韩信是被吕后和萧何密谋到宫中杀害的,

而此刻的刘邦正在北方平定陈豨的叛乱。

那个时代又没有手机,韩信被杀刘邦是毫不知情的。

再就是彭越和英布,这两个人是刘邦的合作伙伴。

并非是刘邦的兄弟。

他们两个之所以帮助刘邦灭项羽,是因为刘邦承诺他们,

等把项羽灭了后,分封他们当王。

之后,刘邦也做到了当初许下的诺言。

其实被刘邦真正当做兄弟的人,是那一伙从老家就陪伴他一起起义的人。

像萧何、曹参、樊哙、夏侯婴、周勃、纪信、周昌、灌婴、......。

还有半路参军进来的张良、郦食其、陈平

这些人没有一个是刘邦杀害的。

所以说,说刘邦杀害了自己的兄弟是无稽之谈。

至于百姓为什么说秦始皇残暴?

可能是那时候天下刚统一,至于究竟要怎么来治理国家是需要探索的。

秦始皇听从了李斯的建议,想通过愚民的办法来管理百姓。

于是,就出现了那一幕杀儒生,焚烧书籍的事件。

秦始皇做了这件事,寒了天下读书人的心。

任何朝代读书人的影响力都是最大的,

一个人对你不满,就会传到十个人对你不满,

然后就是千千万个人对你不满。

秦的地位在人们心中就是这样逐渐下降了下来。

在加上秦朝大修土木工程,百姓累死累活,

就这样还不能吃饱饭,这些都是百姓记恨大秦的原因。

刘邦就不同了,刘邦开创的是第二个大一统的国家。

在他的前面有一个亡秦的案例,刘邦可以通过秦朝的灭亡。

让有才之士总结秦灭亡的原因,

有过错的地方加一个改正,没过错的地方继续沿用。

刘邦建立大汉后,没有让百姓大修土木。

百姓得到了修生养息,

要知道刘邦统治天下时的那一群百姓,和秦始皇统治时的是同一伙人。

他们也会对比,拿秦始皇时期比刘邦时期。

简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这些百姓自然都会赞扬刘邦了。

为什么我说刘邦和秦始皇统治的是同一伙百姓呢?

因为刘邦只比秦始皇小三岁,他们属于同一时代的人。

只不过在秦始皇死后,刘邦的革命才刚刚开始而已。

3

对于秦始皇和刘邦的残暴与仁义评价,主要是站在人民的角度之上。

虽然古话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但是对于栽树的人来说,却承担着极大的痛苦。

秦始皇没有杀害功臣,但是他却让当时的人民承受了极大的痛苦。秦始皇的丰功伟绩自然不可以磨灭,但是丰功伟绩的背后却是无数人民的血泪。

公元215年,秦始皇命令蒙恬领兵三十万抗击匈奴;公元前214年,开始修长城,也是同一年,发兵百越,迁徙五十万守五岭。

而且秦始皇为了给朝廷获得更多的免费劳动力,严刑苛法,小罪就要承担远远超过这个人所需要的惩罚。

可以说秦始皇根本不给农民休息的时间,导致了大量的土地荒废,男丁免费给朝廷做工,而家里留下妇女孩子儿童,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大国,这种做法将国家的经济造成畸形,用残暴形容他不过分。

刘邦并没有杀害出生入死的弟兄,他杀害的都是异姓王。对于百姓,刘邦更是仁爱有加,自己的家乡免了两年的赋税和徭役,其他的地方也是轻徭役薄税收。刘邦采取了郡国并行制度,他直接统治的地方很小,他真正在乎的只是权力,他也明白百姓才是整个国家的基石,经历了春秋战国还有秦末的战争,百姓早已经疲惫不堪,维持政府能够长久的统治下去的方式就是与民休息。

4

我来表达我的个人观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首先,我不太赞同用道德观点来评价政治人物。所以秦始皇是否残暴、刘邦是否仁义,这是一个一眼就可以看穿的伪命题。

一、秦始皇为什么没杀功臣?

秦始皇无愧于“千古一帝”,对政局和时势的把控能力无与伦比。杀功臣的本质逻辑是一种政治上恐惧感,感觉不安全了,才会痛下杀手。一个真正强大而自信的人,是没有必要去杀功臣的。

秦始皇时期,文臣俯首,武将贴耳,他在政治权力上是处于绝对的掌控局面和自信的,所以没有必要去诛杀功臣。但是,到了秦二世时候,赵高想要专权,李斯就让赵高感到不安全,甚为忌惮,所以只能想方设法把李斯杀了。包括中间,赵高他们清除扶苏、蒙恬等人的逻辑都是一样的。

二、刘邦为什么要杀功臣?

刘邦在个人能力上是不够突出的,这也造成他没有足够的自信。治国不如萧何,谋国不如张良,战略不如韩信,勇猛不如英布,资历不如张耳……但是这些英雄是通过刘邦为集结点,一起干翻西楚霸王项羽的。刘邦虽然被推举成了皇帝,但是他在权力上的权威实际上是不够的。

所以西汉立国的时候,刘邦不得不大封异姓王,这就造成了权力的分散局面。但是,对于任何一个封建君主来说,其内心都是渴望权力的高度统一的。等到刘邦手里的实力越来越雄厚的时候,自然会逐步地清除掉那些对其有威胁的异姓王了。这就是刘邦为什么要杀功臣的逻辑了。

三、秦始皇为什么会被认定为残暴?

首先,我是不认为秦始皇是暴君的。秦始皇是中国第一个统一全国的伟大皇帝,这其中每一步走过来都离不开武力镇压,灭六国、焚书坑儒、统一度量衡、书同文、车同轨、修建长城、全国修建秦驰道、北击匈奴、南攻百越、全国实行郡县制……

可以说秦始皇是一个雄才伟略的政治天才,他一生所干的事,是很多朝代数百年都完成不了的。过刚易折,上马太多的“提速工程”让各种“承建部门和人员”不堪其负,所以积怨很深。但是,秦始皇的镇压力就在那里,他们除了腹诽,也不能怎么样!

秦始皇被认为是暴君的根本原因就是“二世而亡”,他的丰功伟绩没有很好地被历史消化和吸收。汉代夺了他的江山,继承了他的政治体制。最后重用了儒家思想,文人出于文化立场和政治需要,所以不遗余力地编排秦始皇,这是情理之中的。

四、刘邦为什么有仁义之名?

刘邦显然不是什么仁义之人,偷鸡摸狗、秋后算账、翻脸不认人、巧取豪夺,这一辈子,他老人家没少干缺德事。说刘邦仁慈、仁义根本就是史书对他的美化和掩盖。

比如,西进咸阳的路上,第一次攻下颍川城,刘邦同志干的第一件事就是屠城。到了咸阳,刘邦第一件事就是钻到皇宫去抱美女……只不过刘邦听得进劝,知道收敛自己而已。

把刘邦写成一个仁义之人,才能反衬项羽是一个残暴之人,刘邦最终取得江山,才显得顺理成章。

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秦始皇的残暴就是因为他迅速失败了,刘邦的仁义之名,也正式因为他是最后的胜利者。如此而已

5

后世的评价不一定全对,但必定有一定的道理。秦始皇没杀功臣并不全对,刘邦仁义也不能一概而论。出发点不同,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不相同。

秦始皇13岁继位,但是真正掌握秦朝权力却已经是20岁左右的事;他是如何做上秦王宝座的?是因为吕不韦的大力支持才能秦王,可是嬴政亲政的第一件事是什么呢?

嬴政亲政的第一件事是回栎阳古都祭祖,同时灭了嫪毐软禁了赵姬。接着就是收拾吕不韦,因为是吕不韦将嫪毐介绍给赵姬的。

即使吕不韦不算秦朝的功臣,也算是嬴政父子的恩人;没有吕不韦就没有嬴政父子的王位。可是那有如何呢?嬴政需要亲政,吕不韦必须死。所以说嬴政没有杀功臣并不绝对,只能说嬴政没有大批量的杀害统一六国的功臣。

嬴政被称为暴君,主要有三个原因。一,统一六国之后还在延续商鞅变法后的法律。法律是秦朝的唯一标准,对于人民来说只要违法没有人情可言必定收到惩罚。

二,统一六国后秦朝的劳役很重,因为秦始皇需要做很多大事。为自己修建陵园(骊山陵墓最多劳役时有70万人),修建防御匈奴用的长城。

三,强行统一文字、度量衡、车轨甚至强行统一文化和思想。人们无法适应这么大的变化,有不得不顺从。从心里上其它六国的人民的痛恨秦始皇。

刘邦之所以被称为“仁义长者”与他后来杀害功臣并与关系。

秦末,天下大乱。项梁被章邯所杀之后,义帝(楚怀王)派项羽、宋义、范增支援赵国,派刘邦进攻秦朝本土。

项羽每攻下一处秦朝的土地,总是泄愤式的烧杀抢掠甚至坑杀了20万投降的秦军。相对来说同时期的刘邦就温和了许多,他以招降的方式很快攻下了咸阳,又与秦民约法三章来代替秦朝的严刑峻法。

就是这个约法三章收买了秦朝遗民的心,刘邦仁义长者的名声从此更加响亮。

秦朝的暴政,秦始皇的暴政与刘邦有一定的关系。

秦朝是不是暴政,很多史学家认为在当时的社会情况下并不一定。因为在六国统一之前,各国都有修建陵园、修建宫殿、修建长城;动用人力、物力、财力没有秦朝的多,范围也没有秦朝的广,那是因为他们没有那个实力。

而汉朝需要证明自己统治的合法行,给人民一个交代“我为什么要代替秦朝?”因为“我比秦朝仁义,秦朝是暴政”。

秦末天下大乱时,很多关于秦朝的真实记载已经找不到;人们知道最多的关于秦朝的问题都来自于汉朝史学家的描述,那么这些描述必定会或多或少的参杂一些政治因素。

贬低秦朝成为汉朝统治者必须要做的一件事,所以到了今天我们听到的最多还是“秦朝暴政,汉朝仁义”。

或许,仁义与否并不取决于是否杀了功臣。

6

一个是王n代,百姓在其眼中和蚂蚁也差不多,修长城,修阿旁宫等待,严刑峻法,死了也就死了,毫不在意,一个暴字何其宜也。一个是屌丝逆袭,虽然为了抓住好不容易到手的权力,对兄弟不厚道,但确实深味民间疾苦,即便是作秀吧,的确相当体恤民力,为了后世名声,不敢或者不愿把小老百姓往死里踩,相比大多数帝王,仅仅约法三章的故事,仁义二字还是当得起的。个人观点,欢迎讨论。

7

对于秦始皇被骂暴君,毛主席在给郭沫若的诗中写道: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要商量。下面我带大家一起“商量”一下,为何历史会骂秦始皇不骂刘邦。

一.劝君少骂秦始皇,因为残暴有它时代的背景.

在百家争鸣的春秋战国,最后依靠法家和兵家的秦国,消灭了六国,统一了天下.在那个大争之世,靠儒家的"仁爱

8

我们需要先明确一个原则:评价古代帝王要有怎么个思路?是优待身边人、功臣而对最多的底层百姓不管不顾?!还是出于各种目的打击功臣、外戚等身边人却很好的兼顾了低层百姓的死活,稳固了自己的统治根基。到底哪一种才是评价标准?当然既不杀身边人也兼顾底层百姓的举措皆大欢喜,当只能兼顾一方的时候该怎么选择?


这里先不谈秦始皇的口碑为什么不如刘邦的问题;我们先谈一下我国古代的帝王,上面提到的三种评价帝王思路其实都有对应。


网络配图

宋太祖赵匡胤就是通过杯酒释兵权收回兵权,却没杀功臣,那是一个优待,好吃好喝做个富翁,赵匡胤拿国家财政养着他们,但是底层百姓却没有得到应有的,赋税超级沉重,供养着庞大的官僚队伍,宋朝商品经济好点,创造了大量钱财,这也要无数失地农民流入商品经济领域,就这底层负担重的没法说,这也是为什么宋朝的农民起义这么多的原因;



网络配图

明太祖朱元璋走的与赵匡胤完全相反的两条路;朱元璋杀功臣、猛烈打击身边人,对官员俸禄定的仅可以保证一家的温饱。却对那些底层百姓颇为重视,把税负定的很低,还多次减免一些地区的农业税,大力修建农业基础设施,还对农具免税,更要命的是朱元璋把国家财政收入锁死,一年只能收这么多,多了不准收。朱元璋是对农民最好的古代帝王,没有比朱元璋甚至不惜把整个官僚队伍都得罪也不回头。赵匡胤跟朱元璋走的是两个极端,分居两头,一个被身边人捧上天,底层百姓对他却没感觉;另一个被身边人贬的一无是处,可对于那些底层百姓却一直怀念洪武爷。


网络配图

居于两者中间,走中庸道路的帝王也有,就是唐帝国的唐太宗李世民;这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被民间和官僚同时认可的皇帝。因为李世民不倒向任何一方,他知道治国要靠官员,国家根基的稳定又要靠底层百姓,谁的利益都不能过分侵害。李世民就是基于此认识,身边人侵害百姓就替百姓做主,身边人要特权、过的舒服,李世民也会给他们空间,只要做的不过分,严重侵蚀底层百姓利益,李世民不会严惩的。



再回过头来看秦始皇和刘邦,他们两位都在上面所说的情况中;

秦始皇雄才大略,千古一帝。但他最著名的标签是暴君。秦始皇修长城,开秦直道,建骊山陵墓,哪一件都是大工程,只干一件就可以名垂青史,可秦始皇三件同时干,这就超出了底层百姓的承受极限,也就是秦始皇透支了民力,就是再优待身边人,不杀功臣,有暴君的名声是一定的了;

刘邦作为西汉的开国君主,经历白登之围决定与民休息,就是在爱惜百姓,宽宥民力,恢复、发展农业生产。但刘邦诛杀功臣举动也是有的,这可以看成严厉打击身边人。

刘邦和秦始皇的举动从是否促进社会发展,生产力进步的角度,刘邦不能因为诛杀功臣就否定它对社会发展的积极意义;同样秦始皇不能因为是千古一帝就忽视他透支民力的现实。

总之他们都是人,都对中国的发展有积极意义,没有必要要他们俩比个高低,谁到底排上面;重要的是给他们功过客观的评价。

9

首先,刘邦杀的,并不是跟他一起出生入死的兄弟。

他真正的兄弟,舞阳侯樊哙。文终侯萧何。平阳侯曹参。留侯张良。武威侯周勃。献侯陈平。汝阴文侯夏侯婴。都是西汉重臣。

他真正杀的是下面这几个人。楚王韩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赵王张敖、燕王卢绾

可以说是封王必死,真是恶意满满。但也并不是无缘无故,可以说很多人是做死。

汉六年,有人诬告楚王韩信谋反,刘邦以伪游云梦之计,逮捕了韩信,削其王爵,贬为淮阴侯。

汉七年,刘邦路过赵国,张敖以子婿礼接待了他,但刘邦却对张敖无礼,侮辱了他,引起了张敖属下官员贯高等人的愤怒,于是计划杀死刘邦。汉八年,贯高等人在柏人谋刺刘邦。汉九年,这事件被人举报。但刘邦最后还是将张敖释放,但削去王爵,贬为列侯。

汉十一年,杀淮阴侯韩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反。

汉十二年,英布被杀。

对于这几个人,还是司马迁说的最恰当。

司马迁曰:“魏豹、彭越,虽然出身微贱,然而称霸一方,拥有千里疆土,面向南方称‘孤’,血战取得胜利,每天都传捷报,却心怀叛意。等到失败,不死于敌人,而死于自己人之手,身受刑杀。为什么这样?只为他们的行为不够水准。中等才能的人,都以他们的行为为羞,何况君王?他们没有大的罪恶,而又具有超人智谋,却缺少律己的品德,偶尔掌握一点点权柄,就打算呼风唤雨,更上层楼,以致陷于囚犯地位而无法摆脱。”

德不称其任,其祸必酷;能不称其位,其殃必大。

10

利益结合体

从太史公讲项羽分封诸侯可以窥探当初这些拼命反秦的都基本上是自己各自的土地而奋斗,最后诸侯倒项挺刘也是基本上出于利益的结果,所以刘邦统一天下之后虽有皇帝之名,但是并无皇帝之实,所以刘邦一开始也得分封。

大势使然

刘邦刚开始的时候灭这些异姓诸侯王的想法应该不是很浓烈,这点看刘邦定都的时候,娄敬的献策之言可窥一二:

且夫秦地被山带河,四塞以为固,卒然有急,百万之众可具也。因秦之故,资甚美膏腴之地,此所谓天府者也。

再加上张良的肯定,所以刘邦就定都在了长安,以此可以看出刘邦最先开始只是想自己好好挣小钱钱占据主要,但是没有想到的是有一只无形的推手帮助刘邦使得在除掉异姓诸侯王的过程这么顺利,这也许就是大势使然。

秦始皇和刘邦的不同

秦始皇本是秦王出身,一开始就君臣有别。所以当了皇帝之后,君还是君臣亦还是臣。秦始皇是太过于急功求进才使得后人安上了各种骂名于己身。

而刘邦出身草莽,打下天下之后这些诸侯王也并没有当刘邦是君,只是一个称呼而已。那么这样利益冲突的时候当然就有了厮杀,只是胜利者还是刘邦而已,不存在忘恩负义之说,当然也谈不上刘邦多么仁义,毕竟当时社会局势就是这样。


综上所诉,刘邦杀的是竞争对手,而不是帮他打江山的功臣,他们帮刘邦是为了他们想要的那块土地而已(哪怕韩信最后帮刘邦亦是如此),所以严格的来说谈不上杀功臣。对于竞争对手之间来说,特别是这种情况你能只讲仁义吗?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