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军师家、谋略家的排名,历来是各执一词。不管你怎样排,都会受到别人的批评和指责甚至弹劾,因此不如不排,还不如学习一下他们的智慧。如果非要排名,咱们放在最后。

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的事迹,大家都太熟悉了,演义中把他神话了,此处不多说。之说他的几个主要表现吧:1.隆中对,定三分天下;2.赤壁斗智,坚定了孙权抗击曹操的决心,促成了孙刘联盟;3.帮助草根刘备干到了皇帝;4.平定南蛮;5.被赞誉为千古智圣。

庞统:“凤雏”,可与卧龙齐名!

“凤雏”的名头,被演义夸大太多了。庞统的主要表现为:1.史书中说他“算无遗策”;2.在耒阳县有处理各种民事诉讼的能力;3.建议刘备攻取益州;4.曾为刘备定下上中下三条计策,并曾建议刘备在鸿门宴上杀刘璋;5.曾在酒桌上激怒刘备而后巧言化解,具有高超语言技巧.。

可惜凤雏急功冒进,被流失射死在落凤坡,是其一短。

司马懿:鹰眼狼顾,非人臣也!

最近两年,司马懿的呼声太高了,他的事迹大家基本上都耳熟能详,咱们之说几个他的主要表现:1.劝阻被关羽吓傻的曹操不要迁都;2.克日擒孟达;3.耗死诸葛亮;4.能忍,能活,能生;5.诈病赚曹爽;6.高平陵之变,神之一手;7.打下基业,孙子称帝,并被追谥为皇帝。

鲁肃:“此天以卿赐我也”

鲁肃被演义黑的太惨,成了个老实巴交的和事老。我们看看鲁肃的主要表现:1.及时脱离袁术,举家投奔孙策;2.高瞻远瞩,早年就展望到江东可以立国;3.“榻上对”堪比“隆中对”,帮助孙权敲定了江东的立国之本;4.先斩后奏,带回诸葛亮,力挺孙权抗曹,最后促成了孙刘联合;5.孙权在门前站立等候鲁肃,足见其地位;孙权在赤壁之战前夕亲口说过,“此天以卿赐我也”。

最后,咱们重点说说郭嘉和荀彧的能力和事迹。郭嘉、荀彧的事迹,零零星星的出现在演义中,因此很多读者可能对他们的形象不太清晰。咱们抛开演义,以正史为准。

郭嘉:哀哉奉孝!惜哉奉孝!痛哉奉孝!

郭嘉的主要能力体现在:

1.早年拜见袁绍,发现他是个无能之人,于是改投曹操。初见曹操,共论天下大事,曹操大悦,说“使孤成大业者,必此人也”,而郭嘉也终于得遇明主,从此当上了曹操的军师祭酒。

2.劝荐曹操一鼓作气灭掉吕布;

3.著名的“十胜十败”论,洞悉了袁绍的不足,坚定了曹操的决心和信心,而郭嘉也凭此确立了自己在曹操军事智能团中的核心地位。

4.程昱曾建议曹操除掉前来投靠的刘备,而郭嘉持反对意见,认为会让曹操背上“害贤”的恶名;2.郭嘉后来建议曹操将刘备软禁起来,不过没被曹操采纳,但是曹操最终恨不听郭嘉之言。

5.算准了袁绍不会轻举妄动,于是建议曹操先灭掉盘踞徐州的刘备。

6.竟然算准了孙策会死于小人或者刺客之手,实在是神来之笔。

7.击败袁绍后,郭嘉建议暂时班师,一静待其变,果然袁谭、袁尚兄弟反目,曹操立即回军北上猛攻,二袁一死一逃。

8.力排众议,极力劝说曹操远征乌桓,郭嘉算定了刘备、刘表、江东等不会攻击许昌,又算定了乌桓没有防备,因此建议留下辎重,轻兵速进,最终在白狼山大破乌桓,张辽阵斩单于蹋顿。

9.曹操根据郭嘉的遗计平定辽东时,郭嘉已经在柳城病逝。曹操哭郭嘉,“哀哉奉孝!惜哉奉孝!痛哉奉孝!”

郭嘉是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智谋之士,他的十胜论几乎涉及了中国兵法思想的各个方面,切中要害,言简意赅,博大精深,古今罕成。至于“郭嘉不死、卧龙不出”,则是最恶俗的论调。

荀彧:王佐之才,“吾之子房”

荀彧的主要能力体现在:

1.早年就被人赞誉为“王佐之才”。

2.在冀州避祸期间,被袁绍待为上宾,但荀彧看出了袁绍不能成大事,于是举家投奔曹操。曹操赞誉荀彧为“吾之子房”,嘉封为别部司马。

3.看透了董卓的残暴不仁,算准了他会因霍暴毙。

4.在曹操东征徐州期间,荀彧镇守鄄城(笔者的家乡),识破了吕布陈宫的诡计,调动夏侯惇参与平叛,并最终保全鄄城、东阿、范县三城,否则后来的曹操几乎无家可归。

5.极力建议曹操“迎奉天子”,这是最高级的战略。

6.箱曹操举荐了多个大贤之才,包括戏志才、郭嘉、荀攸、陈群、钟繇,甚至还有司马懿。

7.建议先破吕布,后攻袁绍。

8.大力支持曹操抗击袁绍,明确分析出了袁绍麾下文臣武将的不足,并算准了许攸是袁军阵营中的安全风险,果然最终许攸献计,火烧乌巢。

9.大力建议曹操一举歼灭败退在仓亭的袁军,此战让袁绍的助理丧失殆尽。

10.刘表死后,劝曹操克取荆州,不战而屈人之兵拿下荆州。

11.曹操上书,荀彧被封为万岁亭侯;后又被封食邑两千户。曹操要给荀彧封三公,荀彧推辞十几次,最终作罢。

可惜忠于汉天子的荀彧,最终在曹操进位“魏王”时,提出了反对意见,遭到曹操的嫉恨,并被赐食盒而服毒自尽。

结语:按照军事能力排名,则为郭嘉、荀彧、司马懿、诸葛亮、鲁肃、庞统;按照综合能力排名,则为司马懿、诸葛亮、荀彧、郭嘉、鲁肃、庞统;按照演义排名,则为诸葛亮、司马懿、郭嘉、荀彧、庞统、鲁肃。当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愚见,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最佳贡献者
2

如果你按《三国演义》排名,卧龙凤雏和司马懿肯定是前三的,但小说只是小说。

个人认为吧,贾诩第一,不但谋略超群,明哲保身也是顶级水平。

郭嘉第二,鬼才之名,对人性和时事的洞悉让人发指。

荀彧第三,王佐之才,曹操称为:“吾之子房”,牛人!

司马懿第四,文韬武略,还力保魏国不落于小人之手。

陆逊和诸葛亮可以并列第五,陆逊苦苦支撑吴国,诸葛亮也是独木。

鲁肃和庞统第六,鲁肃其实还是很牛的,只不过被《三国演义》给贬低了,庞统是英年早逝,很多事情不好评价。

法正嘛,性格问题,难成大器,所以最后。

至于周瑜,我比较倾向于赤壁之战是因为瘟疫的原因,而非周郎。因为曹操说过“成竖子之名。”再说周瑜死的早,因此我觉得周瑜不在一个水平线上。

3

楼主已经排好了

4

大家好!我是霞客,我来回答这个问题。关心有趣文史知识,右上角关注霞客哟~

可以说都是三国时期的顶尖人才,分属不同的阵营,各自为自己政权的建设发挥了重要的贡献,但是这里面说的实力该如何理解呢?要知道诸葛亮、司马懿、郭嘉、庞统和周瑜五个人并不是同一个领域的人才,如果要比较他们之间的实力强弱,本身就是很不公平的,毕竟我们很难找到一个符合所有人的标准,这就好比你让物理学家和文学家比较实力强弱,怎么确定这个标准呢?

其实我们分析就会发现他们虽然都能够出谋划策,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是谋士的身份,诸葛亮是政治家和军事家,虽然也能够出谋划策,但是谋略并不是他的特长,当然如果我们非得相信演义上的诸葛亮就是历史真实形象的话,小编没有话说;司马懿和诸葛亮的情况类似,是三国时代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也是谋臣,这一点从他早期在曹操麾下担任谋士的身份就能够明白;至于郭嘉和庞统才是三国时代真正的谋士;而周瑜是三国时代著名统帅,是军事家,谋略方面并不突出,所以这样的五个人,如果要比较实力的话,那么这个实力该指代哪个方面或者哪些方面的内容呢?

显然将他们排名并不能够统一标准,客观的说,诸葛亮和周瑜是三国时代入选唐朝武庙的名将,这是得到后世君主认可的名将,当然如果司马懿没有被追封为皇帝的话,其实凭借他的战功也是可以进入武庙名将的序列的,所以针对这个问题,小编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排名。

第一点,军事能力。

通常我们说的军事能力,往往代表的就是一个人统兵作战的能力,也就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的武将了,从这个角度去看的话,我们简单的分析一下。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书汉中政权的丞相,也是蜀汉政权的军事统帅,他的主要军事功绩就是平定南中,也就是演义中的“七擒孟获”,以及五次北伐中原,当然按照《三国演义》的说法就是“六出祁山”,我们纵观《三国志》的记载,能够看得出来南征南中诸葛亮赢得漂亮,虽然真实历史上没有“七擒孟获”,但是我们能够从历史记载的短短几个字就能够看得出来,这场胜利诸葛亮赢得轻松愉快,否则史书不会记载的如此简略。

至于五次北伐,除了第三次北伐取得武都和阴平二郡的战绩之外,其他四次都是无功而返,当然第一次北伐收获了姜维,第二次斩杀魏将王双,第四次斩杀张郃,也不能够完全说实话没有成果,最后一次诸葛亮病逝五丈原,所以我们单从诸葛亮的战绩去看,确实称不上一流名将,他能够成为武庙十哲,更多的是他的忠君的形象。

至于司马懿的军事能力,在三国时代是比较突出的,当然他并非像《三国演义》那样成为诸葛亮最大的敌人,其实真正历史上两个人就只有一次交手,也就是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最终两个人还是没有正式见面,诸葛亮就病逝五丈原了,而司马懿最早解除兵权,是在曹丕称帝之后,公元224年曹丕伐吴,司马懿镇守许昌,第二年曹丕再次伐吴,司马懿依旧留守许都,当时主要负责粮草等后勤供给,在曹丕去世后司马懿才真正迎来军旅生涯,曹睿继位之初,孙权派兵北伐,司马懿统兵击退孙权,击败诸葛瑾,斩杀东吴武将张霸;

公元227年孟达反叛,司马懿日夜兼程讨伐孟达,八天抵达新城,仅用16天斩杀孟达;后面长期坐镇关陇抵抗蜀汉,并且最终和诸葛亮在五丈原对阵;而真正显示司马懿军事能力的地方,那就是平定辽东公孙渊,公元241年面对孙权思路攻魏,司马懿统兵增援,击退吴军。

而郭嘉和庞统没有统兵的经历,虽然我们不能够因此说明二人的军事能力不高,但是毕竟他们没有证明或者没有机会证明自身的统兵能力,其实汉朝初年的张良被后世奉为谋圣,但是统兵能力却差到了极点,可见谋略如此出众的人都是如此,郭嘉和庞统统兵作战的能力并不乐观。

而周瑜是东吴的名将,他的战功只要有三个方面,分别是跟随孙策平定江东,并且在孙策遇刺后成为孙策的托孤重臣,最著名的战绩自然是在赤壁大战中大败曹操,此战一举奠定了三国的局势,后面统帅军队大破曹仁,夺得南郡,并且被孙权拜为南郡太守,可以说如果从各自的战绩去比较的话,五个人的实力排名是周瑜>司马懿>诸葛亮>郭嘉=庞统。

第二点,谋略水平。

可以说从这一点比较的话,相对而言是比较公平的,毕竟五个人在谋略方面都是有不错的建树的,诸葛亮对于出谋划策并不擅长,这一点从他出山担任刘备的军师之后,基本上看不到他献出的计策就能够看得出来。

根据《三国志》陈寿的评价:然亮才,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也就是说诸葛亮出谋划策并不太擅长;而司马懿早期就是曹操的谋士,虽然能力上不如荀彧、荀攸、程昱、郭嘉和贾诩,但是绝对是仅次于他们,司马懿先后担任黄门侍郎、议郎、丞相东曹属、丞相主簿等职,跟随曹操征讨张鲁的时候,司马懿劝曹操攻打益州被拒绝,事后看司马懿的建议非常正确,帮助曹丕登上世子的位置,曾经建议曹操采用屯田的方式解决军粮问题,关羽发动襄樊之战的时候,司马懿建议曹操告知孙权,后面孙权果然偷袭荆州,可见司马懿早期绝对是一流的谋士。

郭嘉的话那就不用多说了,可以说曹操最信任的谋士,曹操反动官渡之战,以及征讨乌桓的过程中,郭嘉都是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最能够体现郭嘉能力的地方,就是在官渡之战进行到对峙时期,东吴孙策打算统兵偷袭许都,曹操听到这个消息原本打算放弃官渡之战会师许都,正是郭嘉让曹操打消了这个行动,还预测了孙策被刺的事情,真的是神乎其神了;庞统是刘备倚重的谋士,投奔刘备后原本担任县令,因为不理县务,被免官,后面鲁肃写信向刘备推荐庞统,最终他与刘备经过一番交流,被刘备任命为军事中郎将。

在刘备攻打蜀地的时候,庞统献上上中下三条计策,刘备采纳中计,最终跟随刘备进攻蜀地,在攻打雒城的时候中箭身亡,葬在了落凤坡;而周瑜是一名真正的武将,谋略是五个人中最差的,虽然统兵打仗少不了计谋,不过周瑜作为统帅,谋略肯定有,比如黄盖的反间计,比如临终前献计刚打益州等等,不过从谋略水平去看,五个人的实力排名是郭嘉>庞统>司马懿>诸葛亮>周瑜。

第三点,战略方针。

如果我们从战略方针上去看的话,五个人的水平也是差异显著的,首先诸葛亮绝对是战略大事,还没有出山就已经为刘备规划好了未来的战略方向,也就是著名的“隆中对”了,后面刘备完全是按照诸葛亮规定的战略方针在前进,关羽丢失荆州后,刘备更是打着为关羽报仇的旗号攻打东吴,其实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夺回荆州,以便能够实现诸葛亮的设想,后面诸葛亮不断北伐,也是在践行他的战略方针;

司马懿早期是谋士,更多的是出谋划策,不过在战略上也有建树,比如屯田等等;

郭嘉是谋士功能比较单一,主要的作用就是计谋,对于曹操的战略问题影响不大,其实曹操麾下的战略大师是荀彧,根据史书记载对于战略问题都是曹操和荀彧商讨的结果;庞统的功能和郭嘉类似,虽然也建议刘备攻打益州,不过并没有提出战略方向的问题;最后就是周瑜了,虽然作为军事家,但是周瑜在战略上还是很不错的,比如担任南郡太守后制定攻打益州的方略,甚至亲自向孙权阐述,不过返回南郡过程中病逝,让人非常遗憾,所以说从战略方针上看,诸葛亮>周瑜>司马懿>郭嘉=庞统。

第四点,政治能力。

五个人中间,诸葛亮担任蜀汉丞相,在刘备担任汉中王和称帝之后,刘备外出作战诸葛亮负责镇守成都,诸葛亮能够将国家治理的井井有条,后面刘备病逝后,诸葛亮成为托孤重臣,蜀汉能够从夷陵惨败的不利局面下扭转过来,足以看得出诸葛亮的政治才能,《三国志》评价他: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 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 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炼,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 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 管、萧之亚匹矣。

司马懿早期是谋士,后面逐渐成为统帅,在曹睿病逝后成为托孤重臣,不过由于曹爽的忌惮,不得不示弱,最后反动高平陵政变一举掌控曹魏朝局,后面架空曹魏皇室,成为晋朝的实际奠基人,可见司马懿在政治上绝对是一只老狐狸;郭嘉和庞统仅仅是谋士,在政治上没有施展才华的空间以及时间;至于周瑜只要是军事人才,虽然是孙策的托孤重臣,不过孙策的安排已经将周瑜排除在政治治理之外,周瑜仅仅负责政权军事方面的责任,不过因为身份地位的存在,对于东吴的影响力还是存在的,比如面对曹操的威胁,正是周瑜坚定了孙权和东吴群臣抵抗的决心,所以从政治能力上去看的话,诸葛亮>司马懿>周瑜>郭嘉=庞统。

所以从以上四个方面去看,每个人都有各自擅长的领域,不过综合四个方面去看的话,毫无疑问诸葛亮第一,战略和政治能力非常突出,军事能力和谋略略逊一筹;司马懿第二,虽然没有第一,不过每项都不差;周瑜位列第三,军事能力是五个人中最突出的,战略上也有不错的表现;郭嘉第四名,谋略能力技高一筹,却强于庞统,至于庞统绝对是五个人中最差的,除了谋略领域仅次于郭嘉之外,其他方面都是最差的,可见郭嘉和庞统仅仅是功能单一的谋士而已,所以综合能力去分析的话,诸葛亮>司马懿>周瑜>郭嘉>庞统。

亲爱的读者朋友们,欢迎在评论里留下你们的看法,一起探讨

5

内政:荀彧,军政:鲁肃,司马懿,郭嘉!内政军政:庞统,全局细节:诸葛亮!

6

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第一,郭嘉。

曹操统一北方时的第一谋士。为曹魏乃至后来的司马政权都打下了不可动摇的基础。

第二,鲁肃。

江东政权稳定第一人。

1,散尽家财支持孙策。

2,稳定孙权执政初期的江东朝局。平衡了孙权与周瑜的关系。

3,坚决支持抗拒曹操,也判断出以弱胜强的可能性。

4,明白江东生存之道,坚持孙刘联盟。

第三,荀彧。

东吴之鲁肃,曹魏之荀彧。

1,坚决建议曹操接管汉献帝,为曹魏政权的合法性与灵活性做出了突出贡献。

2,慧眼识珠,稳定后方。认准曹操定能建立丰功伟业,多方面支持曹操战胜袁绍,统一北方。

3,治国有方。曹魏国内的治理基本是荀彧所为。使得曹魏成为人口最多经济最繁荣的政权。

第四,诸葛亮。

现实中的诸葛亮类似于鲁肃与荀彧的角色,三国演义确实把诸葛亮神话了,但诸葛亮也确实有才。

第一,隆中对。为刘备政权的建立和发展做了系统的规划。刘备政权从始至终也是按照这个规划发展的。

第二,与鲁肃一样,坚决建立孙刘联盟。战胜曹操后,使得刘备政权从萌芽中开始发展。

第三,川蜀穷苦,但在诸葛亮的治理下,人口与经济也有了显著的发展。

第五,司马懿。

最后的赢家。智谋不敢说第一,但隐忍与洞察人心绝对第一。

第六,庞统。

庞统放到最后,不是因为庞统不强,是因为庞统相比于前五位存在感确实差了点。当然,以自身为饵帮助刘备夺取西川,也确实厉害。

7

要是就这几位非常好排列,先给位置,然后说原因哈。

大哥位:诸葛亮

二弟位:郭嘉(其实想把司马懿放在这里,很纠结,如果郭嘉活到老,估计司马懿也废了。)

三弟位:司马懿

四弟位:荀彧

五弟位:庞统

六弟位:鲁肃

诸葛亮放在第一位可能会有不小的争议,试说明一下我的角度,衡量一个人的高度是综合衡量还是极端评价,我喜欢综合考虑。据此个人兴趣,看一看诸葛武侯的具体功业和谋略成就,以及其个人家庭和生活价值观。

诸葛亮为刘备制订了联吴抗曹,立定荆襄,进踞西川的王图,并且身体力行促成了隆中对的大部分计划目标,这是四十岁后一事无成的刘备,在诸葛出山后如有神助的表征!

诸葛亮在刘备伐吴时曾力谏,痛陈利弊,后刘备兵败,托孤时诸葛亮承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辅佐刘禅时,治蜀至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军事上平孟获抚平后患,屯军田于汉中,让曹魏夜不能寐。蜀汉偏僻,不得人力,经济也十分落后,即便如此,在武侯执政时期,一直是进攻的一方,曹魏基本是守势,这本身就是强大的曹魏和偏僻的西蜀的强烈反差,谁主宰了这个局面是诸葛武侯。

诸葛亮容貌伟岸,娶女黄月英,容貌一般,才贯须眉!离世时殷鉴子女后人,淡泊名利,宁静致远。遗产是百亩薄田和一片桑林而已!

从以上大的事件和个人的事情上,可以得到一个非常清晰立体的诸葛亮,居三国第一良臣良谋良人,没有人敢越次而居。

郭嘉言无不中,所谋皆成,有鬼神不测之机,是诸葛亮天然的死敌,为何居于第二位,因郭嘉好酒色,这一点和管仲是一致的,导致郭嘉英年早逝,与诸葛亮一样,都是鞠躬尽瘁的典范,可惜有一块短板!也算屈居第二!也算所得适位,谁叫诸葛亮那么完美呢!

司马懿第三,这个位置估计争议不大,司马懿是真正的大隐隐于市,懂得养生美食,求生欲望巨强,教育后代堪称一绝!谋略不说了,比前面二位不行,比后面可能不十分行,但占了很多综合优势!具体事例不说了,有意者可自行百度一下司马懿的回答。

第四位给荀彧,没给庞统,荀彧很厉害,颖川士族的代表人物,十分富有谋略才能,曹操能够壮大队伍稳住局面,没有荀彧的帮助是不可能实现的。荀彧的下场凄惨,是被隐晦的赐死了。但荀彧一生目标价值观很正,属于谋士中的正面代表。

第五位给了庞统,恐怕是最委屈的一位,庞统在三国演义里出场晚,陨落很快,但惊艳的绽放,刹那永恒!庞统容貌如同外星人,但过目不忘,一目十行,献连环计破曹操,以死报答刘备,制造开战借口,助刘备攻取西川,不负凤雏之号!你说这几位那个最厉害,不怕死的庞统是俺心目中最酷的存在!

第六位弟弟鲁肃,诚信敦厚的君子,是三国中为数不多,文官一身正气,慷慨好义,眼光远大,格局很高之人。但和以上几位排位,只好居于小弟之位。

以上为个人的看法,欢迎交流勾兑。

8

谁能笑到最后,当然是司马懿,这才是真正的赢家,也是最厉害的人。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