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谢谢邀请,不胜荣幸。

规则是一种约定,是规定出来供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或章程。当爱情结出累累硕果的时候,新的生命随之降临。新生命的出生,就给年轻的父母和所有的家长带来了一份希望,带来了一份喜悦,更多的是带来了一份责任。怎样才能培养一个守规则的孩子呢?



孩子规则的培养,首先是培养孩子的话语权。常言,病从口入,祸从口出。0~6岁期间是孩子语言天赋最好的时段,是孩子良好语言习惯培养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做家长的首先要培养孩子,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要培养孩子口齿伶俐,善于表达,学会用对的语言描述对的事情尤为重要。



孩子规则的过程中需要安全感。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孩子守规则,安全观最重要。要让孩子长大以后保护他人,首先要使孩子学会保护自己。要让孩子明辨是非,认识真善美,识别假恶丑。孩子学会保护自己,就是学会保护同伴,就是学会保护家人。安全意识强的孩子,他就有担当,有作为。安全意识强的孩子,会让人放心,让人舒心。



孩子规则的培养过程中,要给孩子独立的生活权。规则里有生活,生活中有规则。要让孩子守秩序,懂规则,就必须要让孩子学会生存,学会生活。要让孩子从小学会爱劳动会做事,绝不能在家庭生活条件优越的今天,让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这样,我们的孩子将后就会没出息。切记,当家长的不能包办孩子的事,而是要让孩子学会独立做事,做正确的事。



孩子规则的培养过程中同样需要选择权。这一选择习惯的培养,不是纵容孩子,不是溺爱孩子,不是答应满足孩子所有的要求。而是要从孩子的成长规律出发,从孩子的现实需求出发,教孩子知文明、懂礼仪,教孩子敬长辈孝亲人。让孩子懂取舍,会判断。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该要?什么不该要?



孩子规则的培养过程中需要交往权。做家长的不能自私,不能把自己的孩子封闭在笼子里,不能把自己的孩子关在温室里。要让孩子经风雨、见世面、开眼界。因为,人是在不断的交往活动中认识自己,豁达自己,判断自己,发展自己,丰富自己。人在交往中才能不断克服自私,学会分享,学会大度,学会从容,学会冷静,学会理智。



孩子规则的培养过程中需要时间权。家长老不能把孩子别在自己的裤腰带上,老师总不能把孩子关在教室里。要引领孩子从教室走向操场,引领孩子从教室走进实验室、阅览室。引领孩子从家庭走向社会,引领孩子从学校走向自然,让孩子在感知中知道一寸光阴一寸金,做惜时、守时的好孩子。孩子惜时守时,就会让孩子明确责任,学会担当。



孩子规则的培养过程中需要自主的学习权。这一学习过程不光是单纯的文化知识,书本知识的学习。而是涵盖了孩子语言表达,安全意识,文明习惯,生活习惯,交往活动 ,时间观念,亲情行为,选择权利等各方面的综合学习活动。学习是为了成长,成长是为了进步。



孩子规则的培养过程中需要亲情权。孩子的出生,做家长的不能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也不能把孩子的教育交给长辈,更不能把孩子的教育依靠学校。血浓于水,做家长的首先要学会陪伴孩子,让孩子在陪伴中学会爱,懂得爱。有了爱心的孩子,无论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他都会有阳光的心态,有向上的人格。他一定会是让大家放心、喜欢、认可的孩子。



一家之言敬请批评指正。(部分图片来自网络,联系必删。)

若水---2019年7月18日

最佳贡献者
2

在生活中规则无处不在,只是表现形式不同,如在家庭里有家庭规则,即传统所讲的家规或家法。如在学校里的校规校纪,国家制定的法律法规。还有公共场所约定的秩序也可以是规则的表现形式。

第一,家长必须清楚秩序感构建也有敏感期,这个阶段恰是培养孩子遵守规则最佳时期。

对于幼儿来讲,在3-5岁间有一个秩序敏感期,就是幼儿对爸爸妈妈给立下的规矩很容易接受,对幼儿园教师提出的纪律要求也很容易接受,对小伙伴们在一起时参加游戏活动需共同遵守的游戏规则也容易接受。所谓的秩序,就是大家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只要家长和老师重视培养孩子遵守秩序,特别是要教给孩子遵守规则有什么好处,孩子只要听懂了,就愿意去自觉遵守。如幼儿园老师对小朋友们讲:“老师最喜欢听指挥的小朋友,老师让大家做什么,如果你能自觉做好,就是最棒的好孩子。”当孩子听懂了老师的话,内心就会渴望老师表扬自己,老师喜欢自己。如果似懂非懂,也会模仿别的小朋友去做,而后被老师关注,被老师表扬。

第二,家长必须要重视家庭规则意识构建,在家里培养孩子遵守家规的好习惯。

现如今,在很多家庭里根本没有家庭规则,因为传统家族中的家规和家法已经失传。恰是在家庭里没有规则拟定,家长自然无法对孩子进行遵守家规意识和好习惯的培养。很多时候,家长本身就有很多不良习惯,不仅会让孩子 效仿,待想管教孩子时反而被孩子呛的没话说,如常听到孩子讲:“你们都这样做,为什么我就不能?”因此,家长必须要结合日常生活、学习和家庭伦理道德分别拟定合理的家庭规则。一经制定好后,要全家人共同学习,家长做遵守规则的模范,才会让身教发挥带头示范作用。

第三,家庭规则应逐步完善,逐条去抓落实,抓一条巩固一条,再增加新内容的落实。

我观察过很多家庭在落实家庭规则的过程中,常常是不管多少,一次全上马去执行。你这样做其实忽略了最重要的一点——规则具有很强的约束性,会让孩子极难适应。只要孩子不适应就会反抗,就会偷懒,就会钻规则的空子,让家长防不胜防。与其这样,你倒不如把家庭规则逐步完善,逐条去落实。如就餐规则中有一条:“做什么吃什么,不允许挑食,更不允许浪费。”那就先抓一周看看,一日三餐,七天下基本上就能让孩子适应了这条规则的约束。等下周你继续巩固这一条规则,然后增强一条新规则。

第四,家长要提出好孩子意识,让孩子因为遵守了规则受到表扬与鼓励,提升孩子遵守规则的成就感。

孩子为什么愿意遵守规则呢?是因为他们看到自己在遵守规则或纪律后,能获得老师或爸爸妈妈,或其他人的肯定与赞美。如孩子在上课时认真听讲,被老师表扬道:“某某同学,这节课听讲特别认真,坐姿很端正,老师就喜欢你这样认真听讲的好孩子,希望你以后都这样做,给同学们做好表率哟。”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了某个同学时,这时会让被表扬的孩子特别有成就感,就更愿意主动在上课时自觉做好,时间长了就容易养成上课认真听讲的好习惯。同理,在其他方面也一样,只要家长提出好孩子意识,让孩子因为遵守了规则后受到表扬与鼓励,时间长了孩子的规则意识就增强了。

结束语:培养孩子遵守规则的意识,需要家长成为有心人,只要你有时间陪伴孩子时,就要及时敏感地发现并引导孩子遵守某一方面规则。日积月累,就容易让孩子养成遵守规则的好习惯。因为好习惯一但长期坚持,最后会变为下意识那样去做,就如我们闭着眼都能吃饭一样。但是很多家长常因为受不良情绪的影响,往往会把自己遵守规则意识抛之脑后。只要孩子发现你不遵守规则,也就相当于你不讲诚信,自然会向你学习,把规则当儿戏,甚至当你面可能会遵守,不当你面就完全放弃了。

3

如何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首先我们要了解规则分几种。规则分为明规则、潜规则、元规则。而我们通常所说的规则,主要指明规则,对于孩子来说,我们主要培养明规则。当然,潜规则意识和元规则意识要不要培养?有必要,但孩子年龄小点到为止。下面我重点谈谈如何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也就是明规则意识。



规则是指规定出来供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或章程。家有家规,行有行规。

一个人,只有遵循所处环境的规则,才能恰当的与人相处,更好的融入团体,融入社会,不触犯禁忌,不被边缘化,这样才更容易取得成功。可见,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非常重要。

父母是孩子最早的老师,所以父母首先要做好遵守规则的典范。

比如,过马路要走人行横道,不能横穿马路,不能闯红灯。这是过马路的规则。尤其在带孩子过马路的时候,父母不但要从语言上强化孩子遵守过马路的规则意识,更要身体力行,强化对孩子走人行横道,不横穿马路的意思。当然,这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可不容易。尤其有急事的时候,有的家长也会带着孩子一起闯红灯横穿马路。还有,上公交车要排队。父母在上公交车时,就一定要排队,尤其是带孩子上公交车的时,不能插队上车,给孩子做个好榜样。过马路和上公交车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的事件,如果这个两件能做好,你的孩子就非常容易形成最初的规则意识。然后在其他事情上不断强化,就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加强对不遵守规则意识的所受到的伤害教育

孩子对伤害非常敏感,而且记忆也很深刻。所以,加强对不遵守规则所带来的伤害教育很有必要。比如放不遵守过马路规则带来的伤害视频给孩子看(不建议放血腥的视频),放不遵守游戏规则后就被其他孩子排斥不能参与玩游戏的规则视频给孩子看等等。这些都能让孩子有深刻的感触,让其形成遵守规则的意思。不少孩子在吃饭时,都喜欢玩,不按饭点吃饭。我同事的一个孩子也经常如此,她为此很痛苦。有一天到吃饭时间时,她就对孩子说,我们从此立一个规定:到吃饭时间时,如果不吃饭,饭点过后,就不给饭吃。那天晚上她的孩子在饭点时,依然玩耍就是不吃饭。当天晚上,孩子睡到半夜时,就饿醒了,哭喊着要吃饭。不管孩子怎么哭喊,同事都忍痛铁着心肠不给孩子东西吃。从那以后,到饭点时,孩子就不敢在去玩耍,乖乖吃饭。



关于潜规则和元规则

潜规则是人们私下认可的行为约束。

元规则 是指暴力竞争的胜利者说了算,换句话说,在挑选规则的时候,拥有叫对方得不偿失的伤害能力的一方,拥有否决权,而死亡是最彻底的损失,暴力最强者拥有最高否决权。



有的潜规则和元规则不合理合法,所以,要避免教孩子不合理合法的潜规则和元规则。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很多成功者不仅仅遵守明规则,更懂得运用合理合法的潜规则和元规则,所以,有必要培养孩子一定的合理合法的潜规则和元规则意识,能让孩子少受到伤害,有助于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4

  如何给孩子建立规则,是很多家长困惑的问题。经常有家长提出这个问题,他们说,如果对孩子要求规则,孩子马上表现出退缩的状态,唯唯诺诺的样子让人看着心疼。如果放手不管,孩子就会无法无天。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如何让孩子懂得守规则和有一定的规则意识,家长感到很难把握。

  我给大家几点建议:

  一、给孩子构建一个和谐有序的家庭环境。

  规则意识是一种被内化的秩序。在和谐的家庭中,长幼有序,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妻恩爱,和睦相处。这种和谐有序的家庭氛围,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心灵,慢慢渗透到孩子的生命中。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成长的孩子,他的内心是有序的,是充满爱的,是温暖的,是善良的。一个内心充满爱,有秩序的孩子,他不需要别人经常的强迫他做什么或不做什么。所以说,和谐的家庭出孝子贤孙,混乱的家庭出逆子逆孙。

  

  二、给孩子更多的自由,让孩子从小学会自律。

  在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的过程中,不要事事干涉,处处控制,让孩子无所适从。如果你不给孩子成长的自由空间,事事处处干涉控制孩子,这样的结果有两种:一是孩子被管成逆来顺受的小绵羊,长大之后,一点主见也没有,什么事情都要家长做主,你即使放手,他也找不回自己。二是被管炸窝,孩子早早就会叛逆,什么事都与你对着干,经常干一些让你头疼或无法收拾的事情。

  被干涉控制中长大的孩子,是不会自律的。因为他没有思考的空间,没有自我管理的体验。体验是不能代替的,要知道梨子的味道,必须亲口尝一尝。孩子的成长是不能代替的。你如果什么都限制孩子,不让做这个,不让他做那个,你就是在把你自己体验过的东西强加给孩子,就等于把你自己嚼过的梨子再让孩子嚼一次,那么孩子能知道梨子真正的味道吗?对于孩子来说,世界上的一切都是未知的,都是好奇的,都是好玩的。如果你不让孩子摔跤,孩子怎么知道摔跤会疼,他以后走路怎么知道看路呢?你如果不让孩子撞墙,他怎么知道墙是硬的,在以后的路程中会绕开墙行走呢?自律是从自我管理中学会的,只有你给他真正的自由,他才能学会自律。

  

  三、家长身体力行,发挥榜样的作用

  在我们李凌云自由绘画乐园有一个四岁男孩的妈妈,她第一次来上课就抱怨孩子不懂事,没有规矩。说她睡觉的时候,孩子老是大喊大叫,怎么制止都没用。我问妈妈早上几点钟起床?妈妈说一般是上午十一点左右。大家想一想,妈妈每天十一点钟才起床,这个家庭的生活是一种什么样的秩序?一个生活无序的家庭环境,怎么可能培养出守规则的孩子,孩子不闹腾才怪呢!要想让孩子有一定的规则意识,我建议妈妈从自己做起,在家里建立一个正常的生活秩序。有序的家庭生活秩序,会给孩子的内心带来安宁、温暖和爱,同时也培养了规则和秩序。

  目前家庭的无序和社会的无序都是因为人的内心无序造成的。如果让一个孩子的内心充满温暖,充满爱,充满自由,达到一种和谐有序的状态,规则就已被内化在心。如果每一个人的内心都能达到一个有序的状态,我们的社会就充满和谐和有秩序。

5

简单聊几句。

首先树立法则意识。可采用图片、动漫或影片的形式,让孩子观看案例。例如交通案例,而家长则要当个合格讲解员,分析案例的利与弊。

这是渐进地过程,引导为主;并延伸生活地各个方面。

最终让他或她在思想上形成“生活是个必须讲规矩”的概念。

其次,即是遵守的执行。家长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榜样,这很关健;孩子的学习,点滴做起,首先以父母作为参考对象。

再是,父母必须与孩子时常思想沟通,纠正并劝导他的行为,并予以奖惩;当然方式不可过激。否则令他产生逆反心理。

大致如此,成长需要过程,遵守规则从认识、接受并执行,也需要一步步来。


6

很多熊孩子不听管教、不按照家长的指令去做事,遇到事情时也是我行我素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处理,这些都是因为缺乏规则意识造成的。缺少规则意识的孩子,除了会做事比较没有章法之外,还会比较容易缺乏同情心,很难学会关心别人。

所以,从小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也是家庭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想要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尝试:

(1)让孩子参与到家庭规则的订立当中,也听取孩子的一些建议:

在孩子懂事之后,家长就可以让小孩参与到家庭的一些事情的讨论当中了,让孩子参与到家庭规则的建立当中,是一个很好的培养规则意识地方法。

孩子在参与制定家庭规则的同时,也会在思考自己能不能做到规则规定的事情,而且也能感受到父母对自己尊重,这样会让孩子有更愿意去遵守这些规则,也强化了规则意识。

(2)对一些事情,给孩子提供有限的选择:

如果处理一件事情,给孩子的选择太多的话,就会失去原本想要锻炼孩子的初衷了,要想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在一些事情上,必须要给孩子限定选择,并且要求只能在这些选择里中做出决定。

比如孩子想要得到商场里很喜欢的一个玩具,那么家长就可以跟孩子商量好得到这个玩具的条件,要在下次考试达到多少分,或者是每天少看多少时间的电视,让孩子在这两个选择做出决定,要达到了才能得到玩具。这样的锻炼,会让孩子意识到规则的重要性和强制性。

如果孩子遵守规则完成了某些事情,父母看给予他鼓励和奖赏,以此来加强他的规则意识。

7

您好,爸妈能够意识到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不溺爱、不放纵,是迈入成功家教的重要一步。良好的规则意识不但能让孩子尽快适应集体生活,还能学会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爸妈具体要怎么引导,才能更好地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呢?


一、抓住培养规则的黄金时期

2岁左右叛逆期的孩子,正忙着形成自我意识,这时爸妈不要着急让孩子遵守规则,否则会干扰了孩子自我意识的形成。孩子到了3岁左右,就具备了接受规则教育的天性。这时候他们是很乐意学习规则、遵守规则的。我国教育部颁发的《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也指出,孩子要在这一时期学会遵守规则,形成基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作为父母,我们要尽量抓住孩子规则意识的萌芽期,从孩子3岁开始就逐步建立规则意识。

二、父母做好榜样示范

孩子的学习是从模仿开始的。我们父母就是最好的榜样和模仿对象。生活中,爸妈首先要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避免简单生硬的说教。比如我们与孩子外出时,遵守交通规则,孩子就会对交通规则熟记于心,我们不乱扔垃圾、做好垃圾分类,孩子也会模仿大人自觉遵守垃圾分类投放的规则。

三、游戏引导

爱玩游戏是小孩的天性。亲子游戏不仅能够增进亲子间的感情,还能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会遵循游戏规则。

  1. 在和孩子玩游戏时,注意规则与游戏并行。可以趁着孩子情绪高涨时候,给游戏设置一些规则。例如:捉迷藏时规定要在1分钟内找到对方等。
  2. 遵守规则之后,给与及时的表扬和鼓励。这样孩子就会发现,原来遵守规则之后可以获得快乐。
  3. 在制定游戏规则时,注意询问孩子的想法。在孩子意愿的基础上加以引导,孩子会觉得被尊重了,从而更愿意去执行规则。
  4. 还可以请孩子自己制定游戏规则,激发孩子遵守规则的兴趣。

四、故事引导

  1. 爸妈可以给大一点的孩子聊一聊社会新闻。通过不守规则的新闻案例与孩子分析原因,让孩子产生敬畏规则,遵守规则的意识。同时也让孩子明白,懂得规则不仅是一种约束,也是一种有效的自我保护方式。
  2. 对年龄小一些的孩子,可以通过读绘本故事的方式。让孩子学会感受他人情感,懂得体察别人的情绪,从而遵守一些必要的礼仪规则。毕竟一些礼仪规则的核心,就是尊重和考虑他人的感受。

五、让孩子承担违反规则的后果。

承担不遵守规则的后果会让孩子意识到自己要为行为负责,下次想要打破规则时会更加慎重。承担后果”不是“惩罚”,是做错了事情的弥补行为。比如,孩子吃饭的时候不专注,将碗打翻了,那爸妈可以示范打扫方法,让孩子自己把残渣打扫干净。

总结

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要尽量从3岁这一关键时期开始。父母以身作则,游戏故事辅助引导,并适当放手,让孩子承担一定的违反规则的后果。

8

培养孩子规则意识非常重要,那些“熊孩子”的产生就是不守规则的具体体现,那么怎样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呢,梁老师提三点:

第一,明确需要孩子遵守哪些规则

0-3岁的孩子,只会表达自己舒服不舒服,如果你非要摇着他睡觉,放下他,他就会觉得不舒服,哭着表达;若你一开始就总是让他静静躺着,他除了饿或者被屎尿憋到,躺着也会觉得舒服。

3-5岁的孩子开始模仿,这个时候他们对外界很好奇,也很容易听父母和老师的话,注意引导方式很容易形成守规则的好习惯。

6-18岁的孩子学业压力逐步增大,期间经历了模仿期、青春期、叛逆期,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一些自己认为不合理的规则可能会反感,进而对父母、老师、社会产生怀疑。

因此,在孩子成长的不同阶段,父母要有规划地渗透不同的规则。梁老师认为排除那些学校会教的,顾好自己家里需要的即可。因为,当孩子在外群居时,是否有教养,主要从你平时在家教的那些生活方面的技能、秩序反映,而非是学校的校纪校规。


第二,营造教孩子遵守规则的环境

教孩子守秩序宜早不宜迟,一是因为小孩子像白纸一张,你怎么画就是怎样的风景,不会有那么多杂质;二是因为当孩子逐渐长大时,在家的时间也会越来越少,你不可能有效地培养其规则意识。

教孩子规矩的重点是在家庭中营造一个有规则的环境。简而言之就是,要求孩子做到的事情大人首先要做示范,并且持之以恒地坚持。

你想教孩子见人要打招呼,那首先得自己做到见人打招呼,并逐步提示孩子,这是见别人的基本礼节;你想教孩子讲卫生,那就带着孩子一起饭前、便后洗手,让孩子觉得这么做是应该的;你想教孩子自觉排队,你就得自己先排队,并告诉孩子,这是办事的基本规则。

当孩子将不同场景的规则一步步体验过,做到位,并觉得这是理所当然,孩子的规则意识也就形成了,个人修养也就有了。


第三,规则营造要注重潜移默化,切忌急功近利

家长一定要明白,规则营造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并非强加给孩子,他就能理解并去执行。

小时候父母不让我玩水,我就对水产生了好奇,经常玩;不让我在地上打滚,我就对打滚产生了好奇,经常弄得一身脏;不让我爬树,我比谁都爬的高......事实证明,急功近利地要求孩子做到某事往往会适得其反,也教育不好孩子。

只有自己先做到了,让孩子跟着做,让他在不知不觉中把规则变成一种习惯,一切就大功告成了。


欢迎【关注】地理梁老师,梁老师又回来啦~~~

9

我们平时所说的规则意识,主要指的是发自内心的、用规则指导自己行动的意识。比如,作为一个小学生,遵守校规、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与小朋友和平共处等,就是规则意识。可以说,规则意识和规则能力是一个人在现代社会做人、做事、成就一番事业的基础。面对孩子不守规则的行为,父母应该怎样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呢?

一是对孩子违反规则的行为进行分析。孩子不守规则的行为并不全是没有规则意识造成的,只有孩子无视规则,并故意犯错误的情况下,父母才可以用引导或惩戒的方式去规则意识的建立。这个过程中,父母应该首先尝试正面教育的方法,不应把惩罚做为首选。

二是家长要为孩子做好示范。俗话说,身教重于言教。在日常生活中,首先家长本身要有生活、学习、与人交往等方面的规则意识。比如说,教育孩子不遵守交通规则,父母就不能当着孩子的面闯红灯;教育孩子要与人交往时主动打招呼等,父母首先要为孩子做出样子。

三是与孩子一起制定规则。引导孩子建立规则意识的过程中,父母可以让孩子参与到规则的制定中来。这样制定的规则,孩子接受起来也会容易一些。让孩子觉得这个要求不仅在要求自己,也在要求别人,孩子还会有一种责任感和自豪感。

四是认真遵守规则的行为要适时予以鼓励和肯定。规则意识的养成以正面积极的引导为主,有些规则可以在适当的情况下放宽要求,而不可以生硬地要求孩子机械遵守规则。比如,孩子做作业效率高了,可以多看一会儿动画片;周末假日时候,早上可以适当睡会懒觉等。这样会使孩子减轻很多压力。在孩子得到很多自由的情况下,他们会更懂得自觉地遵守规则。

五是违背规则的行为要恰当地予以批评和惩戒。违反了规则,一定要给予批评和惩罚,不然规则也会失去根本的约束力。但对于惩罚孩子的方法应注意,暴力的方式会影响孩子的自尊心,容易让孩子逆反。最好的方式通过其他缓和的方式,来让孩子承受违反规则的后果。

六是规则意识的养成必须要持之以恒。小孩子规则的意识的建立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有点反复也是正常的,但家长的要求要始终如一。不管规则怎么合理,如果不能坚持的话,一切都是零。

您认为呢,朋友们?欢迎关注“晨爸在线”微信公众号,共同交流教子路上的酸甜苦辣。

10

孩子的规则意识培养非常重要!具有良好的规则意识将终身收益,废话不多,上干货??

一.父母一定要有底线,然而现实99%的父母做不到

日常生活中肯定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孩子为了买玩具大哭大闹,带孩子离开游乐场的路上孩子哭闹不停非要再去玩一会,等等孩子哭闹父母就心软又去满足孩子的要求,其实这是非常错误的,父母的立场不坚定,反而助长了孩子的这种行为,孩子会变得更加没有规则意识!

二.孩子是家庭的重要一员,不能吃闲饭。

孩子的哭闹等行为更多的是想引起大人的注意,他在寻求被重视的感觉。如果得不到重视,孩子会变得暴躁,甚至表现出攻击性,这就和建立规则意识背道而驰了。那我们该怎么办呢?答案就是多让孩子参与家庭活动,自己的简单事情要自己做,只有这样他才能更好的意识到自己的重要!规则意识潜移默化中得到培养

三.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叛逆,我行我素的孩子多缺乏责任感,我们作为父母不能崇尚武力解决孩子的不恰当行为,这也是极其错误的行为。正确的做法是让孩子体验自己行为带来的不良后果,学会自我负责。

四.赞美表扬孩子的进步,好的行为。

这里注意表扬就是表扬,不要加但是,否则效果可能适得其反!例如,表扬孩子时应该说,作文写的不错。不应该说,作文写的不错,但是字太潦草了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民族的问来,我们每个父母有责任也有义务把每个孩子都培养成有规则意识,有责任感,有爱心,有集体荣誉感的充满正能量的祖国接班人!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