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出惊艳之作,也有时代背景。

唐宋诗词盛行,是大家有创作

诗词的热情,在那种社会风气

中,有那种创作的氛围,创作

的气分。大家都力求出语惊人!

而不是现在这样,只是跟风,

奏热闹罢了,现在写诗有几个

斟词酌句,反复推敲的?连韵

律也不懂的人,也大有人在写

“诗”!能出惊世之作吗?

做什么事都要一门心思地、全

心身地投入其中才好。

写诗也要提倡工匠精神!精雕细

刻,一丝不苟,认认真真地去一

门深入,学学人家“春风又绿江南

岸"的那个“绿”字,是经过多少次

反复地推敲才换上了这个“绿”字!

原来也使用过“春风又来江南岸”,

又到江南岸,又临江南岸,又吹

江南岸……哪个字都比不上这个

“绿”字来得生动和形象,使意境

更深远!使作品得到了升华!

这才叫出彩,这才叫亮点,可圈

可点处,才叫画龙点睛之笔!

这才叫诗眼!

浮躁是写不出好诗来的。

最佳贡献者
2

得道多助……?

3

无疑,唐代是诗的巅峰,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杜牧、李商隐等等,明星荟萃;宋代是词的巅峰,最喜欢的苏东坡,还有辛弃疾、李清照等等。


题目提及的近代很少有惊艳的诗词,中国近代史,是从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中国历史。


确实,在中国近代,战乱连连,人民连生存都非常不易,诗词上的沉寂也容易理解。但是,个人觉得,还是有一颗巨星不容忽视,正如唐之李白,宋之苏东坡,近代以来,毛泽东就是诗词领域最亮眼的明星。




一,《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这是1925年,青年毛泽东,身处被湖南省长赵恒惕缉拿的险境,在长沙重游橘子洲后,写下的词。上阕写景,景中寓情,下阙言情,情中有景。作者面对湘江上的美景,联想起当时的革命形势,一句“谁主沉浮?”问而不答,自信尽在不言中,胸怀伟大的革命志向,自然“粪土当年万户侯”!


二,《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这首词写于1936年2月,首次公开发表是1945年11月14日,重庆的《新民报·晚刊》。1945年抗战胜利后,毛泽东于8月28日飞抵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在重庆期间,毛泽东除了主持谈判,还同社会各界人士进行了广泛接触。南社诗人柳亚子和毛泽东故人重逢,毛泽东手书《沁园春·雪》相赠。

柳亚子读后,对这首咏雪词作了高度的评价,认为不但是宋代的苏东坡、辛弃疾不能比拟,清代的纳兰容若也望尘莫及。

再说说《沁园春·雪》发表后的影响。当时整个山城重庆为之轰动,据说蒋介石看到报纸以后,震惊得报纸都掉到地下了,在他看来,毛泽东狂傲,简直不把他这个当时国家第一号人物放在眼里。

既然有战场上的武斗,也要有文坛上的文斗。在蒋介石侍从室的指使下,国民党中央宣传部直接召开会议,布置他们控制的报刊同时以“和词”的形式,对毛词进行围攻,他们连续发表所谓“和词”近30首,文章10余篇,大肆“围剿”毛泽东的“咏雪”词。只是,无论思想,还是词艺文采,都为人所不齿。蒋介石气急败坏,还打算“重奖征文”,只是碰到的都是庸才,于是悄悄收场。

可以说,《沁园春·雪》,给当时的国民党反动派放了一颗精神上的原子弹,因为他们发现,怎么都赢不了。


三,《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毛泽东此诗歌颂人民解放军的胜利,诗意幽邃,融入了很多的历史慨叹。全诗的前四句倾向于歌颂“占领南京”的事实,后四句则作为取得解放南京后的指引,眉目清晰。“钟山风雨”、“百万雄师”、“虎踞龙盘”、“天翻地覆”,这些都是大风雨、大场面、广大天地,而这些,都在毛泽东眼中心中!


除了以上提及的三首诗词,几十年的革命斗争生涯,毛泽东还有《十六字令三首》、《忆秦娥·娄山关》、《七律·长征》等很多很好的作品。

记得和朋友讨论,毛泽东一生,始终以革命济世为己任,怎么可能斤斤于名列诗人、书法家?但是,他的偶一为之,已经让世人都不时惊叹!


所以,要说近代很少有惊艳的诗词,我建议大家还是多看看毛主席的诗词!

4

你还不如问一问,现在北京市区,为什么抓不到浑身长毛的类人猿呢?![可爱][呲牙]

5

一个时代的文化成就,离不开这个时代的社会、经济、教育等等各个方面。好的诗词大都出在唐宋,到了明清甚至近现代很少有优秀的诗词作品了。

隋朝之前的取仕制度是士族制和推荐制。隋朝时建立了八股取仕,唐朝虽然沿用了隋朝的制度,但是由于八股取仕刚刚建立,并没有作为主要的选拔手段,仍然采用推举制。广发学子为了能够进入士族的法眼,得到他们的推举,必须要有好的作品作为投门贴。这就激发了人们创作诗作的动力,大量好的作品在这一时期涌现。就算是大诗人李白也没能逃脱这一模式。

到了宋朝,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满足,精神生活有了新的需求。各种歌楼出现,说唱的词随之发展。宋词出现了繁盛的局面。

宋朝之后的元朝,在在外族的统治下,汉文化一直被压抑,唐诗、宋词的发展被迫中断,出现了衰退。

明朝虽然是汉人建立的政权,但是经过元朝的压抑,诗词出现了断层。这一时期八股取仕制度得到完善,已经成为王朝选拔官员的主要手段。读书人为了博取功名,把所有精力放在八股文上,再也没有动力入研习诗词了。

清朝是八股取仕制度进一步强化,成为学子出人头地的唯一途径。

清朝之后的近现代,由于受西方外来文化的影响,白话文占据主流,古诗词文化只是被当做附庸风雅的玩物,已经失去了生长的土壤。这也注定不会出现惊艳的诗词作品了。

6

中国的文字在汉朝以后日渐丰富,表达也日渐多样化。至唐宋,文字与今天相差无几。故唐宋的表达也达到一个高峰。文字的丰富,文思的开扩,表达就向精彩发展;表达的形式就多样化。有了语言的外在硬件的支持,精品就顺势出笼了。唐诗宋词就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的。唐律和宋词牌就是人为的有意的自设表达障碍,增加表达难度。在表达如此难的情况下,被传诵的作品自然是处在表达的巅峰模样。当然,这是不利社会发展的。因为所有的表达只需要高效简捷。诗词歌赋进入沙龙,进入小众圈层,进入爱家厅堂是必然趋势。

7

因为那时有好有坏有富有穷有天灾战乱,富人享尽人间百态美女如云富人 官僚 写出 恋恋不舍 的诗词,穷人受尽人间 苍桑,吃不饱穿不暖,草根树皮又加战乱的痛苦,所以穷人写出惊世绝作的诗词来。

8

唐诗宋词地位太高。因为唐宋的地位太高,所以说起诗词来必称唐宋,诗和词在唐朝和宋朝从形式和内容基本已经完备,后来的作品很难有所突破。

唐朝,中国国力达到鼎盛时期,文化艺术空前繁荣,人的思想也是高度解放。因而,在奔放的唐朝,诗歌最适合描述此情此景,因而唐朝是诞生诗人最多的时期,也是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高峰。

宋朝,文化经济繁荣,但军事外交一塌糊涂。很显然,在这郁闷的环境下,奔放的诗歌显然不适合此情此景,故而新的以词牌名的文学形式被创造出来。这一时期,这一新的文学体裁受到广泛传播,所有文人骚客竞相以写词为荣,故而造成了词的高度繁荣,就如唐朝诗歌一样。

古人的生活环境决定当时人们的文学造诣,所以能写出优美诗句,古人记录风景,人物,事物都是用文言文表达,现代都是通过白话文朋友圈微博表达,环境不一样表达方式也不一样了。

9

唐宋时代是中国古代封建文化最繁荣最昌盛的时代,因此产生了大量的经典诗词,而后,由于封建社会转向腐朽没落,封建文化同时也就转向衰落

10

我的理解是任何事物都有从诞生成长发展到顶峰,然后又从顶峰衰落跌到低谷(有的甚至消亡),再由低谷逐渐恢复兴起的过程。

中国文化历史经历了上下五千多年,诗词只是中国文化中的一部分。它从诞生到现在也经历了几千年的迭宕起伏的历程。

也许是某种原因,在唐宋、晋魏时期,诗.词.字.画成为当时最流行最崇尚的时髦风尚。这期间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的诗词创作者,有许多娇娇者还成为了被人们推崇的大诗人、大文豪。如李白丶杜甫丶苏东坡、辛弃疾等一大批诗仙丶诗圣此类的大家,从而使诗词走向了巅峰时代。

虽然后来也出现过或多或少的著名诗人,但都无法超越唐宋时期的高度。

虽然说现在的诗词水平还超越不了唐宋时期,但我相信,随着愈来愈多的诗词爱好者和创作者的努力,一定会把诗词这一中国文化瑰宝推向新的高度。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