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2019年我国GDP生产总值高达14.4万亿美元,人均GDP水平首次超过一万美元大关,这是我国历史性的突破,值得我们骄傲和自豪的事情。随着经济发展,我国“亿万元俱乐部”城市增加到了十七个,随着时间推移,数量还在不断增加。

前段时间听到这样一则有趣的新闻:那就是所谓的“六省一市养活全中国”,新闻称中国25个省市财政巨额亏空,其中“东北国企负担重亏亏亏,华北经济转型开始亏,西北老少边穷要大补,西南全部亏,中部六省崛起正在烧钱,东西南北中,靠东南、北京七个富裕省市养,从财政盈余中抽钱补西南北中”。大家是否同意此观点呢?的确这六省一市对财政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不可否认,但是仅仅凭这一点就说这“六省一市”养全国有点欠妥,没有其它省份的帮衬 ,哪来的着七省市的发展呢。那么,全国能完全独立供养自己的有那几个省呢?我国有三十四个行政区域,今天我们来分析一下各行政区域“养活”自己的方式。

首先、用“剔除法”将香港、澳门、台湾省剔除

我国的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我们不用多说,都是国际大都市,世界最繁华的地区之一;而台湾省,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时为“亚洲四小龙”之一,经济发达,资源丰富。而且三个行政区域关系特殊,我们用“剔除法”将三个行政区域剔除。再说了,三个区域养活自己都是没问题的。

第二点、用“排除法”将有“才力贡献”的九个行政区域排除

看下图,据资料显示,“十二五”期间的五年中,全国31个省区市中,对国家财政“有财力贡献”的为九个,依“贡献”额度从大往小排列顺序为:北京市、广东省、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天津市、山东省、福建省、辽宁省,共计为国家财政缴纳了14.76万亿元;全国其它22省区市共从中央财政获得补助收入12.09万亿元。也就是说在“十二五”期间,这九个地区在财政方面支撑了我国财政“盈余”状态,而其他22个地区处于“亏损”状态。这九个行政区域经济发展较好,地理位置优越,大部分是沿海强省,自己养活自己没问题,因此,这九个省市完全可以“养活”自己。

第三、粮食种植大省,也可以完全养活自己

2019年,我国耕地面积约1.2亿公顷,占国土总面积的12.5%,世界排名第三位。目前,我国除了是一个经济大国外,也是一个农业大国。我国主要的产粮大省包括:辽宁、河北、山东、吉林、内蒙古、江西、湖南、四川、河南、湖北、江苏、安徽、黑龙江等十三个省份。而中国这十三个粮食主产区,粮食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重为75.4%,约95%的全国增产粮食来自这十三个粮食主产区。民以食为天,老百姓们解决了衣食住行问题,温饱问题解决了,幸福指数也就相应的有所提高,也就可以认为,这些省市也有能力可以“自己”养活自己。

第四、经济强省,也完全可以养活自己

2020年初,全国各省市区2019年财政报表出炉。广东省、江苏省、山东省排名前三甲,四到十位的排名为:浙江省、河南省、四川省、湖北省、福建省、湖南省、上海市。GDP实力强劲,人均GDP也应该不会差到那里,当然要根据人口数量来说,经济实力是最好的。因此,排名前十位的省区市,也能够“养活”自己,包括湖北省。

第五、其它省区市养活自己的方法

重庆作为我国四个直辖市之一,有自己的长处所在,也是跻身于我国“万亿元俱乐部”城市之一,经济富裕;山西省和陕西省,煤碳和石油资源丰富,以买卖自然资源为主,经济也不错;海南省,多为轻工业,以发展旅游业为经济支柱。上边提到的这四个省市也算是不错的。而云南、贵州、广西、生活在热带或亚热带地区,虽然地势不平,但降雨丰富,生活环境优美,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也能够养活自己;而西藏、青海、新疆、甘肃、宁夏,深居内陆,交通一般,而且生活的自然环境相对较错,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现在很少听到消息说有人被饿死的。这些省份虽然经济发展较慢,但人口不多,竞争力较小,养活自己也不成问题,只是生活质量和居住条件可能跟别的省区市稍微差点罢了。看下图,为我国各省区市人均GDP和居民人均收入图,不说谁好谁坏,肯定各省都有自己“养活”自己的生活方式。

国家有自己的宏观调控政策,有自己的规划路线,从全局考虑,为全国富裕而努力。一个省有一个省的长处特点,上天给了你某方面的优势,另一方面可能就会稍微差点。人无完人,五个手指伸出来还不一般齐呢,更何况各省区市所处地理位置、经济条件、国家政策、自然资源等还不同呢,因此不可能均衡发展,肯定有强有弱,有好有坏。综上所述,其实我国每个省都有自己的生存之道,各有各的办法,都能养活自己。而唯一不同就是生活质量上存在差距,贫富差距悬殊而已。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原创作品,喜欢的朋友可以添加关注,欢迎转载,抄袭必究,谢谢阅读。

最佳贡献者
2

微信公号“侠客岛”曾就这个问题做出过专门的解读,最终的结论是“十二五”期间,对国家财政“有财力贡献”的仅有9个,从大往小排序为:北京、广东、上海、江苏、浙江、天津、山东、福建、辽宁,共计为国家财政“贡献”了14.76万亿元。


也就是说只有这9个省(市)有能力独立供养自己,其他的22个地区都要靠国家调剂过日子——即不能独立供养自己。


以下为文章全文:

最近,关于地方财政的话题引起了各界的广泛关注。

比如GDP“挤水分”,内蒙核减了2016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900亿元;天津滨海新区,则将2017年预期的1万亿GDP直接挤掉1/3,调整为6654亿元。对于这件事,我岛已经写过分析。

不过,就这问题,舆论也有一些讨论。比如,有的文章称,中国有25个省份在负债,只有6省1市在赚钱;从2014年到2016年,25省份合计的财政缺口从3.2万亿元,上升到了4.88万亿元,补上财政缺口的能力堪忧。

那么,是否真的像大家担心的那样,只有东部几大省份在供养全国,而其他省市都在“拖后腿”和“吃老本”?如果一个地方对国家的财力贡献靠后且需要中央大额补助,是否就意味着这个省份的债务压力或者隐性债务压力的比重就很高?

为此,经济ke(注:《中国经济周刊》与侠客岛联合出品的微信公号)特邀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财政审计研究室,详细计算了“十二五”以来(2011—2016 年)全国31个省份财力贡献排名。同时,我们也请这一领域的专家对数据进行了解读。虽然本文可能存在一些不太容易读懂的经济学分析,但读后各位应该会有收获。

省份

经过计算,我们得到了一份如下的数据,跟网上流传的版本可能不太一样:


“十二五”(2011—2016年)以来各地财力贡献排名

实在不好意思,限于手机展示的情况,这个表,呃,可能看起来有点费劲。直接说表中读出的结论吧:

“十二五”期间的五年中,全国31个省区市,对国家财政“有财力贡献”的为9个,依额度从大往小排序为:北京、广东、上海、江苏、浙江、天津、山东、福建、辽宁,共计为国家财政“贡献”了14.76万亿元;

剩下22个省区市,显然,则是需要中央财政予以“净补助”的。根据补助额度从小往大,排序依次为:海南、山西、宁夏、重庆、陕西、吉林、河北、湖北、青海、云南、西藏、江西、安徽、内蒙古、新疆、甘肃、广西、湖南、黑龙江、贵州、河南、四川。“十二五”期间,22地共获得中央补助收入12.09万亿元。

光看名字可能有点晕,我们可以按照粗略的华北、华东、华南等“七大地区”来划分。其内部对国家的“财力贡献”,其实是呈现不均衡态势的。

数据显示,“十二五”以来,华东、华北、华南3个地区对国家财政“有财力贡献”,其他4个地区(西南、西北、华中、东北)整体上需要中央财政予以净补助。

其中,华东地区(山东、江苏、安徽、浙江、福建、上海)贡献最大,净上缴额达到6.8万亿元;本地区除安徽外,其他五个省均对国家“有财力贡献”;

华北地区(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则不太平衡,只有北京、天津对国家财政有财力贡献,其他3个省份均需接受国家的净补助;华南三省份(广东、广西、海南)中,“十二五”以来累计净上缴资金2.3万亿元,其中第一经济大省广东则贡献最大,全国排名第二;

与之相比,西南地区(四川、云南、贵州、西藏、重庆)在七大地区中接受净补助最多,西北地区(宁夏、新疆、青海、陕西、甘肃)5个省份,以及华中地区的四个省份(湖北、湖南、河南、江西),则全部需要国家净补助。

最有意思的是东北,情况比较复杂。跟我们目前讨论热烈的印象不太相同,2011-2016年,辽宁进入了对国家财力有“净上缴”的阵营,吉林接受净补助在全国处于中等水平,黑龙江累计接受国家净补助则比吉林多了将近一倍。有意思的是,正是有贡献的辽宁,是全国第一个主动给GDP挤水分的省份。

这些看上去略显枯燥的数据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秘密?


制度

的确,单看各个地方的财政情况,我们似乎很容易产生一些朴素的情感倾向,认为只有对国家财力有净上缴的才对国家有贡献,对国家财力没有净贡献的就是在“拖后腿”。

事实并没有简单。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汪德华给经济ke做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他的文章写得很专业,有兴趣的岛友可以(点此阅读)。我们给大家简单普及一下这里面的知识。

总体而言,在汪德华看来,我们通常所习惯的,按照各地公布的财政收入数据去判断这一地区对国家的“贡献”,或者从财政是有贡献还是接受补助,用这个标准去衡量一个地区的经济状况,或者说衡量一个地区对国家的贡献程度,是不准确的。

这是因为,中国的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存在着复杂而精细的一套财政收入和分配系统。

我们知道,94年改革之后,中国现在实行的是分税制。什么意思?企业和个人按照属地原则,给地方政府缴税以及税以外的收入(比如大企业的总部在北京,就给北京缴税);我们也知道有国税和地税,按照法律规定,税种分为中央税、地方税、央地共享税。各地需要把这些收入上缴国库,之后再由中央进行分配。

这其中其实有两次分配:第一次,按照分税制的比例规定进行划分,形成中央财力和地方财力(比如增值税,中央和地方基本上是七三开);第二次分配,则是中央统筹全国,看情况,再对各地进行“补助”。补助的方式,最常用的就是转移支付。比如给偏远地区、农业补贴、财政困难地区,中央都有转移支付。这也就是“补助”的来由。

而一个地方真正具有的“财力”,也不光是来自于这些。除了央地之间的分配之外,地方政府还有一些财政来源。比如我们知道的地方债,就是收入之一;上一年存留的资金,也可以进入下一年的财政;此外,还有财政稳定调节基金等一些具体操作手段。像广东这样的经济大省,2015年的上年结余资金、调入资金、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的资金,就占其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50%以上。

说这么多是为了啥呢?是为了更清楚地看清各地区的财力差异,以及在简单的数据背后的国家运行逻辑。


理解

国家治理是一门精细的学问。历史学家黄仁宇曾经说,中国古代王朝经常陷入财政困难,历代改革几乎都由此而生;究其原因,就是中国古代缺乏“数目字管理”,不知道真正有多少农田在耕作,不知道有多少人口,也就不能精确管理经济状况,最终往往落入土地兼并、贫富差距、国家捉襟见肘的局面。

事实上,第一,少数省份对国家财力有净贡献、多数地区需要中央补助,这样的现象,在中国历史上是常态,从改革开放以来也一直存在。这很好理解,中国的改开本来就是“先富带后富”,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是一个长期过程。这一结果,受各地经济发展状况、人口规模、特殊因素等影响很大。

第二,中央财政给各地“补助”,本就是国家性质的职责所在。为什么要从中央层面进行财力调节、给地方补助呢?经济发展需要效率,生产要素要自由流动,不平衡是历史的必然;但是从国家的层面看,即使各地经济发展不均衡,也需要让各地的老百姓享受基本均衡的公共服务,这就需要中央调节。经济落后的地区,也要修路建厂,也要医保社保,财力不够,中央调节。“天道者,损有余而补不足”。

第三,对国家的财政贡献程度,并不必然等于“对国家贡献程度”。一些欠发达地区,虽然需要中央补助财力,但其在人力资源、能源资源等方面为发达地区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一些地区还具有重要的战略位置,为维护国家领土安全做出了重要贡献。比如河南、黑龙江、吉林、四川、安徽等,都是农业大省,给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商品粮的粮食补贴都需要国家拿钱,所以这方面的“补助”也就所需更多。

当然,从上面的数据中,也可以看出一些经济运行的规律,可以供管理者参考。比如,为什么江苏的财力“净贡献”会比浙江大?在国家发改委国土地区研究所原所长肖金成看来,江苏的上市公司比较多,企业规模都比较大,市场竞争力比较强,上缴利税较多;浙江的企业数量也很多,但是企业规模比较小,因此相比江苏,上缴利税相对较少。

同理,为什么山东GDP总量很高,但财力贡献在全国只排第七呢?也是因为省内经济发展不平衡,产业之间的差距比较大。山东几乎所有的大型企业、社会资源都集中在几个重点城市,临沂等革命老区的包袱却很重,因此整体产业层次在东部沿海地区比不上江浙沪。

居安思危,在经济发展态势良好的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隐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之后,真正在日常做到精细管理、见微知著。尤其在“高质量发展”成为举国目标的今天,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专业性、技术性更强的管理者。


我是猪扒界娱乐,感谢阅读,顺手点赞,欢迎关注。谢谢!

3

别的省我不知道,我觉得我们山东可以做到,gdp我们不算低,钱有了,产量大省,粮食有了,有山有河有海可供玩乐~

4

如果单纯的论哪个省能供养自己,我觉得都可以,只不过生活质量的高于低的问题。

原来交通闭塞时候,想要把粮食和物资大规模转运,很难做到,所以才显得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的作用是多么的重要。正式因为有了勤奋且极具开创精神的商人,才能让各地互通有无,提高生活品质。但是没有这些之前,人家一样可以活下去。只不过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转变而已,比如说过去没有洗衣粉,还不一样也可以洗衣服。没有什么快餐,也照样吃饭。

进入到新时代,经济也许有了分工。就像美国一个什么东西说的那样,中国负责生产美国人需要的物资,美国人负责享用,这个逻辑可以说太不是东西了。

回到国内,似乎也有这个影子,好像西部提供农产品,南方以及东部发达地区生产工业品,由此造成了贫富分化。

如果只是这样分工,倒也没什么问题,问题是你的工业品刚需远远不及农产品重要程度!

也就是说,工业品只是改变了生活方式,但没有农产品,那可是要命的。

按照这个思路,农产品生产者的生活却比工业品从业者的差了很多,是不是有点本末倒置的感觉呀!

不过在现阶段,由于城市里有大批收入不高的群体,如果农产品涨幅过大,势必会影响到很多中产阶级和贫困人口,所以农民还真不能让你乱涨价。

房子是刚需,可以涨。农产品是根本,要稳。至于什么时候可以涨,让我想起了一句歌词:也许再穿过一条烦恼的河流,后天就能够到达!

5

我觉得四川应该能够上榜吧,资源丰富,也是能源大省,产量大省!天府之国还是有一定道理的,不过现在全民发展,全国都是一带一路的向前走,谁也离不开谁!全民团结,祖国才能越来越好,越来越强大!!!

6

如果真说能独立供养自己的省份,山西要算一个。也许有人会说,山西GDP倒数,怎么可能供养自己。但是请别忘了,山西有丰富的煤炭资源,不仅??动力煤,还有全国三分之二的焦煤都在山西。焦煤是炼钢的必需品,动力煤可以发电,有了电,解决了很多问题。山西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黄土高原上建的古长城,可以防御外敌入侵。山西产有丰富的农产品,忻州黄小米,自古就是贡品,花样繁多的面食制作方法。小麦、莜面……杂粮种植不像水稻一样需要大量的水,所以即便碰上干旱等自然灾害,这些也可以种植。其实就一句话,拥有资源者可以独立供养自己。资源可以换来所需要的商品。否则美国等欧美国家也不会没事找借口去打中东各国,不就是为了资源吗?

7

供养!供养!要有粮,有资源!其他一切都可以慢慢发展,看看我们当初的革命地!越落后的农业地区反而更能独立养活自己!

8

要问全国能独立养供养自己的有哪几个省?我认为,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都能够独立供养自己,谁也不欠谁的。

现在,有些媒体总是要制造一些热点,对各省市的经济情况进行排名,认为经济发达,就多给国家做了贡献,经济欠发达就沾了国家的光,这种观点是非常错误的。

由于我国地域不同,每一个省市承担的功能也不一样,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他们对国家的贡献从经济上看存在差异,却不能认为谁能养活自己,谁还靠国家养活。

有人认为北上广等省市经济最发达,税收和财政收入也最高,因此他们对国家的贡献最大,不但自己养活了自己,还养活了其他省市,事情真的是这样吗?

要知道,国家把大量的投资都放在了北上广等经济发达地区,他们的基础设施是最好的,他们的经济政策是最优惠的,他们的劳动用工也是全国其他省市支援的,因此他们的经济发达是建立在全国其他省市基础之上的。

如果没有其他省市的支援,北京、上海有可能达到现在的经济规模吗?我认为根本不可能,因为他们无论是自然资源还是人口资源,单靠自己根本发展不起来,甚至比边远省份还要落后。

东北三省,现在虽然经济比较落后,但是作为我国的重工业基地,当年为我国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们贡献的资产用于了改革开放之后其他省市的建设,如果说现在其他省市养活了东北三省,那么在改革开放之前,东北三省先养活了他们。

所以我认为,我国31个省份是一盘棋,不存在谁养活谁的问题,离开哪一个省份,我们都不是一个完整的国家,哪一个省份靠自己也能够养活自己,但是他们都尽了自己最大的贡献,让我们的祖国更加美好。

9

问:全国能完全独立供养自己的有哪几个省?

完全能独立供养自己的省,要从两个方面看,一个只是能生存,另一个是要发展。

如果说是能够生存,则差不的省和自治区(特区和直市除外)都能独立供养自己,只要有农业,有轻重工业,沿海有海盐,内陆有井盐,就完全能够独立供养自己生存。

如果是从发展方面看,沒有一个省能够完全独立供养自己,除非不发展了。最发达的广东,也要跟内陆省合作,如果把自己变成独立王国,一切都靠自己,不和其他省合作,那他一天也运行不了,光他的产品就没人替他消化,自己消化就把自己撑死了,还怎么发展?

全国不管哪个省,都是互补才能发展,自己供养自己只是生存。

10

这种问题很愚蠢,其实那个省都可以。都可以独立生存。到我们还是一个大家庭,彼此照顾才能其乐融融!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