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乾隆创造了很多个世界第一,“诗歌创作”上,这位自我感觉绝对良好的帝王也是当仁不让,一生作诗41863首。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乾隆作诗数量是个什么概念呢?

《全唐诗》作者2200多位,一共才留下48000余首。乾隆一人基本干了2000多诗人的活。

再从乾隆的寿命看,乾隆活了89岁,折合成天数32000多天,除去童年还没培养出写诗兴趣的时间,能用来写诗的时间也就30000天,平均每天写诗超过一首。

在这个数据上再结合一下乾隆诗歌的质量看,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乾隆写的不是诗,而是分行的生活日记。

这天有意思的事多点,就多写两首。例如,乾隆三十六年游览昆明湖的时候,他不到一个小时就写了8首诗,平均7分钟一首。更绝的是,他居然把平均7分钟写首诗这事也写成了诗——”舟行十里诗八首,却未曾消四刻时。“

不用嘲讽的态度来评价,乾隆写诗其实只是他一个很好的生活态度、生活爱好,每天用写诗的方式记录生活的点点滴滴,既让生活充满情趣,又很自律,时刻让自己的大脑处于”创作“状态。

乾隆长寿,晚年基本没有出现老年痴呆,其实跟他这个习惯是有一定关系的,是值得欣赏、借鉴的。

说到他入选小学课本的那首诗,老电视剧《宰相刘罗锅》中曾有一个别开生面的演绎片段——乾隆率大臣游园,诗兴大发,于是顺口吟道:”一片一片又一片,两片三片四五片,六片七片八九片······“,吟到这里,突然卡壳了,幸好刘罗锅在旁,赶紧化腐朽为神奇续了一句”飞入芦花都不见“,从而帮乾隆完成了他这首唯一录入新时代小学课本的”御制诗“。

如果乾隆写的四万多首诗,都有如此简单到极致的情趣,白话到童真的小意境,那大家对他的诗歌创作能力可能还会有些许认可。就像民国时期狗肉将军张宗昌那样,动不动就”大炮开兮轰他娘“,一般人还真就写不出来,还真叫人服气。

乾隆写口水诗的问题在哪里呢?

他的生活态度是有情趣的,但下笔真的是没有一点情趣,有时候甚至干瘪无聊到让人无语。

不妨举个例子:

“阁报例应隔日至,均称二寸雨欣滋。

然斯乃谓十八彼,料彼未知旬九斯。”

前两句流水账记得还算正常,在巡幸路上,内阁每隔一天送一次阁报,今天阁报上说,十八日北京下了二寸的雨。

但后两句就无聊到了极点,任凭什么样的人也猜不出他说的是什么意思。他这后两句说的是什么呢?过了几个小时,他又收到了河北地方官的报告,说十九日河北下了四寸的雨。于是他就感慨了,北京所报是十八日的事,看来他们当时还不知道第二天的雨势会更加喜人啊!

没办法,这皇帝老儿就喜欢附庸风雅,跟乡村爱情里有个家伙是的,动不动就要“吟诗一首”,谁管得了呢。

但客观的讲,在乾隆所写的四万多首诗中,有些也还是能读的,那就是他悼念他结发妻子孝贤皇后的一系列“悼亡”诗。

举个例子:

其来不告去无词,两字平安报我知。

只有叮咛思圣母,更教顾复惜诸儿。

醒看泪雨犹沾枕,静觉悲风乍拂帷。

似昔慧贤曾入梦,尚余慰者到今谁?

像这样的诗,虽然诗韵依旧不怎么样,但其中的哀婉动人却有着普通人的情真意切,更难能可贵的是,这样思念亡妻的诗,乾隆写了一辈子,这种深情普通人又有几人能做到呢。

最佳贡献者
2

要说乾隆写诗,在历代皇帝中真不咋地,量大高产质量差。据说在位的63年里,一共写了41800首,63*365=22995,差不多一天两首诗,这货写诗跟闹着玩似的啊!不过这么多的诗,矮子里拔高应该也能拔出一篇好诗吧?算了,多说无益,一起欣赏一下:

《咏雪》

(清)爱新觉罗·弘历

一片一片又一片,两片三片五六片。

六片七片八九片,飞入芦花都不见。

嗯,这就是乾隆的诗了。我专程去找了这本小学课本的照片,是真的,确实有这首诗。

不过这首诗还是盗版的郑板桥,原诗是:

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

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梅花总不见!

差距不,乾隆大皇帝,我真担心你六片七片八九片,十片十一十二片,十三十四十五片就这么循环下去!

一首诗不行,咱们可以换一首,看看这个怎么样:

忆我三番曾过此,满目民艰恫瘝视。

蠲租加赈不少靳,究亦无能疮痏起。

壬午之岁博咨访,略觉其中悉源委。

因为疏剔六塘河,果然潦尽堪耕耜。

人事尽而天贶随,连岁秋收皆获美。

兹来殊觉大改观,凭舆历览心生喜。

户有盖藏育鸡豚,衣鲜褛裂赡妇子。

不灾不赈奚所加,究欲加思念无已。

因思时巡免正供,十分之三常例耳。

数县瘠土应倍怜,益二至五斯可矣。

国有余用苏茆簷,减一半惟投悬匦。

伫看元气复闾阎,庶协以休以助理。

第一眼看,我去好高大上啊!第二眼看,这是什么鬼啊,这么多字我不认识,不愧是乾隆,第三遍看,尼玛,这就是大白话,顺口溜都算不上!

其实吧,乾隆写诗也是有好的地方的,比如呢,人家写诗是自娱自乐,娱乐自己的同时祸不殃及他人,不像那个唐后主李煜,一共没写几首诗,天天让背,还有那个曹操《观沧海》《龟虽寿》等等等等,几乎每首诗都要背,对了还有他儿子,《七步诗》曹植,那个洛神赋,那么长还绕口,简直了!

不过既然说到皇帝作诗了,那我们就简单盘点一下古代有才华的帝王吧:

大风歌 刘邦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春江花月夜 杨广

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

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不第后赋菊 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对比一下,惭愧不!乾隆大皇帝,哎,不过说起来历史上还真有个人的诗可以和乾隆大皇帝媲美:

《俺也写个大风歌》 张宗昌

大炮开兮轰他娘,威加海内兮回家乡。

数英雄兮张宗昌,安得巨鲸兮吞扶桑。

其实吧,总感觉看到这些有才的大佬写的诗,突然有种逛微博朋友圈的感觉!这么一说吧,乾隆一天两首诗,那不就和我们现在一天两个朋友圈一样吗!要是搁现在,乾隆一定是个段子手,微博大V!

我们是瀚海自媒体工作室,历史的记忆由我们为您讲述,如果你喜欢我们的文章,希望留下您的点赞+关注,谢谢!

3

只有农家乐审美?用一首诗歌入选课本,来跟你说NO

说到大清朝的乾隆皇帝,很多人都可能第一反应就是他那个农家乐的审美,但是其实他是真的很喜欢艺术,除了喜欢,他还实践,他这一辈子就写了很多很多的诗歌,根据最粗略的统计,他至少写下了四万首诗歌。

四万首诗歌听起来就十分的多,很多专业诗人可能一辈子都写不了这么多的诗,但是一个皇帝居然能够写得了这么多的诗歌,也算得上是十分的厉害的了,而且也能算的上是对写诗真的是十分的喜欢了。

但是其实呢,他的诗歌虽然数量很多,但是却真的鲜少有珍品,他其实有很多的诗歌都是打油诗,因此也没有太受到重视,尤其是他的很多诗歌都是兴致一起来,就立马会提笔提在一些墙壁之上的,所以说也是让后人感觉挺麻烦的,放在现在,那可就是破坏环境了,但是在那个时候,这可是皇帝的墨宝啊,那是要保护好的!

不过虽然说要保护好,但是其实看一眼就知道,他的诗做的是真的不怎么样,而且他还喜欢不管发生了什么事情或者是就连吃个饭都喜欢写诗,这也是没谁了,比如说他就写过什么黄瓜之类的,皇帝陛下就连看一幅画都能够诗兴大发写诗,真的是很闲了。

不过说实话,之前的几任君王把国家治理得很好,他这样偶尔作一下没什么关系。

就在他的这些打油诗之中,还真的有一首诗被选入了小学课本之中,这就是那首被传是他所写的飞雪诗。

这首诗真的很有意思,前面三小句把一到九这九个数字全部都嵌入了进去,而最后一句则是一种比喻的手法,把雪花比作了芦花,仿佛真的能够看见天上点点白雪与地上芦花遍野完美融合,世界一片白色,一片大地真干净的景色油然与纸上,真的很是生动贴切了。

这一首诗歌十分的简短,也很好记住,并且意蕴很好,很适合小孩子学,所以说会录入小学课本也不足为齐了。

所以说,虽然说乾隆皇帝虽然本身写诗的水平不怎么样,但是因为多年皇家气度的供养,他还是具备着一定的艺术修养的,而且能进入小学课本的诗歌真的很少了,但是他却能够得到这样的机会,说明他本人还是不错的,而不能够根据以前的一些觉得他比如说农家乐审美就否定他的艺术审美。

【文/羽评郡主,欢迎关注】

4

首先,我在网上确认了一下,乾隆的诗只有小学语文课本选用了,其他的,像初中,高中课本都没有选用(所以有网友吐槽:乾隆的诗小学鸡都看不起[捂脸])。为什么?其实原因很简单,乾隆活了89岁,写的诗竟然有4万多首,而《全唐诗》是由2200多名诗人的诗组成的合集,也才4万8千首而已。

假如乾隆皇帝从19岁开始写诗,平均算下来一天基本上也就2首。主要是诗的内容像是记录一些自己所看到的和当时的一些想法,就有点像当今的朋友圈一样,看到好的东西就想拍照留恋一下,哈哈。

其次,还有一点,乾隆是位皇帝,本来就是衣食无忧。不像李白,杜甫这种,他们的诗表达的多是忧国忧民,拥有远大抱负,怀才不遇,想为国家效劳的想法,能引人深思,更适合初,高中的学生阅读。

不过,乾隆皇帝并不是没有写过好的诗。 乾隆为了纪念他死去的结发妻子也就是皇后富察氏,在她死后的第一百天,为他写了一首诗,这首诗的最后一句是 ,“入淑房兮阒寂,披凤幄兮空垂。春风秋月兮尽于此已,夏日冬夜兮知复何时?又一次来到长春宫,宫殿寂静,帷帐空垂,春风既过,斯人不再”每一句都饱含着自己对皇后的思念。

最后做个总结,乾隆25岁登基,手握皇权64年,到死才真正的把皇权交给了自己的儿子。他也是个好丈夫,在皇后死后,为她写了几百首悼念她的诗。不过可惜的是, 乾隆虽然阅书无数,但是过于自信,喜欢卖弄学问,为了作诗时的押韵甚至自己造词,让他的诗生僻难懂,十分拗口,或许这就是他作诗无数,却只有一首选入小学课本的原因吧。

5

入选小学语文课本和诗词好不好没有太大联系,首先小学语文课本有局限性,首先要面对的是小学生。要考虑小学生的综合接受能力还有诗词是否有超出小学生范畴的内容。比如苏东坡十年生死两茫茫,这么好的词是不可能入选小学课本的,因为大多数小学生肯定是无法理解的。但是鹅鹅鹅这种简单易懂的虽然写得不算很好,但是也是小学课本的首选之一。所以诗词的多少好坏和入选小学语文课本没有直接关系,最大的关系还是其中的字是否生僻,是否能让小学生理解和接受,诗词的内容是否符合小学生学习。

6

乾隆皇帝一生活了89岁,当了60年皇帝,3年太上皇,自号十全老人。


他一生酷爱写诗,写了41800首诗,一人写诗的量快要赶上全唐诗了,全唐诗2200位作者不过写了48000首诗,但是乾隆皇帝这四万余首诗,我们耳熟能详的只有一两首而已,有一首被收进语文课本里,有一首借郭德纲之口说红了。

先说被语文课本收录的那首诗叫《飞雪》,是这么写的:


一片一片又一片,

两片三片四五片,

六片七片八九片

飞入芦花都不见。


这首挺有名,广泛见于各种笑话,段子相声之中,在传说中乾隆皇帝写了前三句,到第四句时就卡壳了,旁边的大臣帮助万岁爷接了最后这句点睛之笔,万岁爷很喜欢把这首诗收入自己的诗集之中。

旁边的大臣有两种说法,有说是刘墉刘罗锅的,电视剧《宰相刘罗锅》就采用了这种说法。在电视剧中刘墉还因为把这首诗收入自己的诗集中而获罪,差点被杀头。


不过也有说旁边的大臣是大才子纪晓岚。


而且我最看到这首诗时,和现在这个版本还不太一样,我看过的的那个版本是这样写的:


一片两片三四片

五片六片七八片。

九片十片十一片,

飞入梅花都不见。


最后这句有时候是飞入梅花都不见,课本上是飞入芦花都不见。这是一首咏雪的诗,梅花和芦花又恰巧都是白色的,雪花飞入白色花中,也变成了白花,看不见了。


如果没有最后这句,前三句就是小孩子数数。

老百姓编出各种故事,奚落乾隆皇帝只有数雪片的才华,写不出最后那句神来之笔。那句话只能是刘墉或者纪晓岚这样的才子才能写得出来,乾隆皇帝肯定是借着自己是皇帝,官大一级压死人,强占了这句诗的著作权,反正纪晓岚刘墉不敢和皇帝抢这首诗的著作权,人乾隆爷好歹还是大股东,写了三句不是吗?


其实乾隆皇帝除了这首吟咏雪的诗外,还有一首诗郭德纲经常在他的相声中吟咏,一般是单口相声作为开场的定场诗引用,常听相声的人大约听过郭德纲念这首诗。


这首诗是这样的:


金山竹影几千秋,云锁高飞水自流。

万里长江飘玉带,一轮明月滚金球。

远至湖北三千里,近到江南十六州。

美景一时观不尽,天缘有份画中游。


这首诗的名字就叫《画中游》,画中游是颐和园万寿山一片建筑群落,包括画中游、澄辉阁、借秋楼、爱山楼、湖山真意等,据说当年乾隆皇帝下江南,看遍江南南美景,每到一个地方都把自己喜欢的江南景色画下来,回到北京后就让人依照江南的园林地貌重现江南美景。


画中游是乾隆皇帝亲自设计的,在万寿山西部,利用山形地势的高低,建筑不同高度的平台,建筑之间相互搭配,构图丰富,登阁眺望湖光山色,犹如置身画中,湖北江南尽收眼底,大约乾隆皇帝很满意自己的手笔,所以才有了这首诗。

听单口相声听得多了,这首诗也听得习惯了,觉得还行。


================

文:薛白袍


猜想乾隆皇帝的日常应该是:此时此我想吟诗一首……

7

清朝诸皇帝中,高宗乾隆皇帝弘历应该是最具文艺范儿的。不仅爱写诗,还喜欢书画和收藏(尤其喜欢在名家书画下面给自己题跋落款),他在位的六十年,因为有父、祖康雍盛世的荣光,得以天下承平百姓安乐。所以他闲暇有大把时间钻研艺术。乾隆皇帝是一个文化水平很高的人,他一生做诗四万多首,超过了《全唐诗》2000多位诗人所写诗的总和,如此高产,按理说他的诗应该是很不错的吧。但恰恰相反,乾隆皇帝写下了四万多首诗,口耳相传耳熟能详的大作却很少,大多要么是打油诗要么就是艳体诗。




有一次乾隆冬日里和大臣们同游西湖,天空中雪花片片飘落分外应景,诗兴大发的乾隆马上灵光一闪,张口就做起诗来,开头是这样的:

一片一片又一片, 三片四片五六片, 七片八片九十片,……

念到这儿他突然停住了,众大臣面面相觑气氛略显尴尬。谁都以为皇上能完整的做完这首诗,可是就是这最后一句乾隆居然磕住了,还好此时大学士沈德潜急忙上前接上画龙点睛的一句“飞入芦花都不见”,解救了困在尴尬气氛中的乾隆皇帝。不过平心而论,乾隆自己起的前三句还抵不上人家沈德潜接的最后一句呢。




乾隆喜欢读书,读完书还爱做诗表达自己的意见。如他读《史记项羽本纪》后所做的一首“读项羽纪”的诗:

鹿走荒郊壮士追,蛙声紫色总男儿。 拔山扛鼎兴何暴,齿剑辞骓志不移。 天下不闻歌楚些,帐中唯见叹虞兮。 故乡三户终何在?千载乌江不洗悲。

这首诗写的算不得有多好,没有华丽的词藻,但胜在通俗易懂,也写出了项羽乌江自刎那悲壮的意境。

乾隆很喜欢唐代诗人杜甫的诗,他自己也写了一首《读杜甫集》送给诗圣杜甫向他致敬:

茂学本工文,清辞每出群。 虽称有奇节,未觉副高闻。 锦字常悬壁,朱楼喜梦云。 所输老杜者,一饭不忘君。

开头写的倒规规矩矩,结尾就完全是敷衍之笔了。而且诗中还给人感觉对杜甫颇为不服气和调侃杜甫的意思。也是,自称“十全老人”的乾隆是“完美”的,杜甫在他眼里可能并不配做诗圣吧。


虽然打油诗、艳体诗这种没什么内涵的诗写了一大堆,但乾隆也有一首诗曾选入当代小学课本。那就是上文讲到的乾隆起头,沈德潜接上的《飞雪》,与其说这是一首诗,倒不如说这是一首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儿歌来的更恰当。说句实话,乾隆皇帝在写诗这一点上倒真的很接地气哦。




仅管乾隆在诗词创作上面功力有限,但作为狂热的文艺爱好者,他还有特殊的嗜好,那就是喜欢在名家书画作品上面题跋盖印,作为收藏大家,乾隆对传世名人字画是毫不吝啬的留下自己的题跋和印章。包括“书圣”王羲之的传世瑰宝《快雪时晴帖》,他的儿子王献之的《中秋帖》,还有大名鼎鼎的《富春山居图》都统统留下了自己的墨宝和御章,硬是把好好一副古画古字整的面目全非。这样的特殊嗜好,中国应该找不出第二个像乾隆这样的皇帝了吧。

8

乾隆皇帝一生酷爱写诗,活了89岁的他写了近4万首诗。




不仅在数量上秒杀了公认的高产诗人陆游(9300首),甚至差不多和唐朝两千多位诗人的智慧结晶《全唐诗》中的42000多首持平!
并且按照他这个量来计算的话,平均下来每天每天都能写1.23首诗,可以说真正做到了随时随地都能做诗,不可谓不惊人!

量高在一定程度上就意味着质低!

乾隆皇帝的诗作大多是打油诗和艳体式,唯一一首写入小学生课本的诗就是《飞雪》:

一片一片又一片,
三片四片五六片,
七片八片九十片,
飞入芦花都不见。—爱新觉罗?弘历

据说这首诗前三句是乾隆皇帝在户外踏雪所得,到第四句的时候突然卡壳了,还是大臣纪晓岚给他救的场,乾隆的诗词水平由此可见一斑。

而《全唐诗》中的诗句可谓是首首经典,字字珠玑,实是不刊之论,“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渡阴山”等这都是脍炙人口的千古佳句,和它们相比,乾隆老爷子的诗句就难免显得有点附庸风雅了。

乾隆皇帝自封“十全老人”,在他统治时期清朝达到了鼎盛,疆域也是清朝历代之最,因此他梦想着在诗词上面也要有所建树,因此每日“疯狂”作诗,妄想“以量取胜”,
却不料有量无质反而让他饱受后人诟病!

9

关键在于现在不是清朝了,如果像曰本一样,君主立宪,说不定还会学很多乾隆的诗。大时代不一样了,清朝完蛋了。语文课本可能与政治课本一样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各国可能都一样,你要宣扬什么,看看语文课本就知道了。

好在还有一首就不错了,起码没有彻底否定乾隆,至于说艺术性,本人确实没读过他的诗,即使读过,不知其写诗时的背景,更不可能去占在他的(一个皇帝)的角度看他的诗。无从说好与坏。

最想说的还是乾隆做为当时封建时代地主阶级的代表,第一大地主,具有的地主最大的特征贪,贪得无厌的贪。故宫留下最多的文物可能就是乾隆的,好些历史上最著名的名家字画,都有乾隆的印宝和题字,题诗,他的这一行为不知破坏了多少词画,可他为什么要这样呢?原因很简单就是占有,贪。写四万多首诗也应是他贪欲在文化上的表现,什么都要最多,满足占有欲,而不管到底有什么用。乾隆的确也有能力贪,十全老人,功高盖世,可他却不知物极必反,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辉煌在他的贪婪中收场,以后是接连不断的败落,而代表他辉煌时代的四万多首诗,不知又有多少人在回味。

10

乾隆,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出生于公元1711年9月25日,卒于公元1799年2月7日,活了89岁高龄。

↑乾隆一生酷爱写诗↑

乾隆此人,一生创造了很多奇迹,然而小编最羡慕,却又羡慕不来的,是乾隆绝佳的身体素质。

身体素质好,体现在两方面:一是病少却长寿;二是精力极其旺盛充沛。当了60年114天的皇帝,乾隆可以说是忙碌了大半辈子,皇帝这份工作绝非易事,日理万机,还要殚精竭虑,对身体心灵都是极强的考验。

就是在这种工作压身的情况下,乾隆写出了四万多首诗,不能不说是奇迹,历史上诗人无数,但真要论写诗数量,并且得到世间承认的,只有南宋大诗人陆游可以勉强和乾隆一比。

据陆游自己统计,他写诗词六十多年,一共写下万余首诗词。

事实上,陆游不止写了六十多年,他差不多写了快八十年。他从小就是早慧型天才,史称十二岁就能写诗文,而他一共活了86岁,可见,他至少写了七十四年诗歌。

↑陆游写了上万首诗词,名篇如云↑

陆游流传到后世的大概有9300多首,看来他说自己写了上万首绝不是吹牛。然而陆游这一万多首诗歌,才只是乾隆的四分之一而已!两人寿命只差三岁,而陆游还是专业诗人,写诗是他的专门事业。乾隆不过是个业余写诗的。

然后,我们再来比较一下诗的质量。一首诗,质量如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我们可以定一个标准来进行评判,这个标准就是:诗歌的流传度,以及诗歌的被点赞数。

在这方面,乾隆就完全不是陆游的对手了。一首《钗头凤》就能把乾隆碾压成渣,更何况,陆游有许多名句都已经成为了传诵千古的经典,可是乾隆呢?除了“一片两片三四片……飞入草丛皆不见”,找不出一句传诵度高的诗歌。

小编还在读初中的时候,有一天晚上和哥哥一起趴在床上看书,我突然想起白天见过的一首诗,于是就朗诵了出来: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我哥哥听到后震惊了,直夸写得好,然后问我:是你写的吗?我说:如果是我写的就好了,是陆游……

↑陆游一首《钗头凤》流传千古↑

这件小事说明了一点,好的诗歌具备强大的穿透力,即使我们当时只不过是初中的文化积累水平,仍然能被诗歌中的意境感动,这就是好诗的魅力所在!

可是,乾隆就从来没有这样的诗歌流传于众。四万多首诗歌,肯定有那么几首写的还可以的,但你不能以此来认定乾隆写诗很好,君不闻,如果给一只猴子足够长足够长的时间,坐在打字机前乱打一气,说不定能写出一部莎士比亚的作品。

这种说法当然只是说明漫长时间下概率的威力,猴子打不打得出莎士比亚,我不敢说,但猴子能打出一首乾隆的诗歌,我还是信的。

谈到乾隆入选小学语文课本的这首《飞雪》,并非因为他写得好才入选,纯粹因为他写的“符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相比之下,看看《咏鹅》,也是能让孩童们朗朗上口的佳作,但那是人家骆宾王七岁时候写的诗!七岁啊!

↑骆宾王是写诗天才,乾隆却是庸才↑

再看看小学生们都熟知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二十个字,却情生意动,传神的描述了一个春天的早晨,有风雨,有花落,有鸟啼,也有惆怅的失眠。

你闭上眼睛,想想这些画面,仿佛穿越回到了1300多年前的唐朝,一个普通的早上,会是什么感觉?

可以说,随便从小学课本上找出一首其他的诗词,都胜过这篇《飞雪》,你不信?那我们看一下: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王维《画》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高鼎《村居》

列举到这里,估计除了乾隆,其他人都心服口服了,那我们再引用几首,让乾隆彻底服气: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草》

白居易想问问乾隆:你那一片两片三四片是怎么一回事?我写的是草,你写的是什么鬼?

↑乾隆是一个文学青年↑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李白想问问乾隆:你写《飞雪》的时候,在你身旁夸好的都是你的奴才吧?忒不知羞耻!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杜甫想问问乾隆:你会写诗不?知道怎么写才是绝句不?好好当皇帝吧,诗人这口饭,不是你吃的。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见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苏轼想告诉乾隆:不识写诗真面目,只因你是×××。竟然膨胀到敢写诗了,不愧是超级能吹牛,自我感觉超级良好的“十全老人”啊。

↑乾隆的核心性格就是自信过头↑

调侃完毕,小编其实还是挺佩服乾隆的,无论如何,能够坚持写一辈子诗,这份坚持和毅力,已经超越大多数人,而且,写诗是一个很有益的爱好,最起码不会让乾隆耽误国事。

反观躺在床榻上吸鸦片烟的咸丰帝,你倒是也去写写诗啊,好歹比吸鸦片烟强多了。所以,小编觉得,把《飞雪》放进小学课本并无不妥,但应该重点强调一下乾隆写诗的毅力与习惯,对孩子们说不定能形成正面的鼓舞。

功夫在诗外,诚然也。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