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祸。

首先我们应该了解,张作霖可以从一个小响马到执掌东北的一代东北王,靠的不仅仅是他个人能力和运筹帷幄,更多的还有来自于日本势力的扶持。在他把冯德麟的二十八师吞并独掌奉天大权后就开始和日本人靠拢寻求发展,当上东三省检阅使后更是野心勃勃想要实际控制东北。五四运动后日本制造宽城子事件赶走了孟恩远,张作霖不战而胜夺取了吉林的政权,进而控制黑龙江,成为东北三省的实际当家人。

这其中更多的是相互利用,日本人扶持张作霖,张作霖让日本人在东北修建了四通八达的铁路,就在张作霖完全控制东北的同年,经安奉铁路到朝鲜半岛向日本输送物资,大米4344吨,木材522480吨,豆油47276吨,石油1611吨。1906年日本在大连设立满铁公司,侵占东北铁路及沿线地区,1919年在辽东半岛设立关东厅,负责东北日本势力范围内的军政事务,而且满铁、关东厅、关东军司令部已经特务警察都是在张作霖统治东北时期发展最为迅速。而且张作霖命丧皇姑屯,更是侧面反映出日本在东北的渗透。日本觊觎东北数十载,一个东北三省的实际掌权人,犹豫三天后秘密返回奉天,都逃不过日本关东军的谋杀。可以想象当年的东北被渗透成什么样子。

而所谓的张作霖忽悠日本人被他利用,基本上都是无稽之谈。诸如这种坐拥东北想要虎啸天下的军阀,和觊觎东北已久的日本内阁,身边智囊无数,有的只是利益均衡,不可能会存在谁被谁耍的团团转这一说。

张作霖是一介武夫,更是一介军阀,祸乱天下的主儿。我们从皇姑屯事件之前就可看出一二。

首先说第一次直奉战争,张作霖想要入主中原结果被吴秀才打得丢盔弃甲,倘若不是张学良和郭松龄在山海关一带的大胜,张作霖想要顺利返回奉天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在这场战争之后,张作霖宣布东北自治。

再说第二次直奉战争,第二次直奉战争张作霖大胜,权力煊赫一时,可在第二次直奉战争的结束后东北高阶将领郭松龄倒戈反奉。而造成郭松龄倒戈反奉的直接原因是,郭松龄去日本考察意外得知张作霖打算购买军火,继续和南方军开内战。郭松龄毕竟是跟随过孙中山的人,内心的清明理想孰难和一介军阀一起共事,再加上第二次直奉战争之后郭松龄功高未赏心存怨恨,因此郭松龄联合李景林、冯玉祥开始倒戈反奉。

郭松龄手里的八万奉军,是整个奉系最为精锐的军队,张作霖看起来兵多将广,可依旧被一个郭松龄打得节节败退。最后不得不求靠日本关东军,以签订丧权东北主权的密约,将郭松龄的倒戈平息。可这件事对于张作霖以及他在东北的统治动摇很大,一来是张作霖在关东军那里留有话柄,张作霖赖掉被关东军认为张作霖太过跋扈,为以后命丧皇姑屯留下伏笔。而来郭松龄的倒戈,令张学良的一干亲信,他以后想要为之重用的陆大派损失惨重,更令张学良在奉系内部的声望尽失,为以后张学良仓促即位,根基不稳埋下伏笔。

二次直奉战争,可以说是显露出张作霖的勃勃野心。进,逐鹿中原取天下,退,东北自治。而就在皇姑屯事变之前,张作霖被蒋、冯、阎、李等人组成的北伐军,奉军节节败退全面溃败。所以千万不要吹嘘奉军战力有多强了,连南方革命军一帮学生兵都打不过。

说完两次直奉战争,我们再说张作霖后期所倚重的杨宇霆。

杨宇霆,张作霖的股肱之臣,郭松龄,和张学良亦师亦友。可张郭二人,却又势同水火。张作霖死后,杨宇霆坚决反对张学良的东北易帜,不仅不参加东北易帜的合影留念,杨常二人更是拒绝在自家公馆悬挂青天白日旗。杨宇霆和日本人的关系一向很好,而且杨宇霆当时的想法就是东北自治,在东北建立独立王国。倍受张作霖倚重的杨宇霆是这个政治理念,那么张作霖也必然也是相同的政治理念。

而且,就在张作霖死前半个月,张作霖与日方签署了延海、洮索两条路的合同,又由赵镇以代理签订了敦图、长大两套路的合同,最后一条吉五线,由张作相签约,张作相拒绝,张作霖便以这个借口对日军说:“吉五线留到罢免张作相后再签”。

就算张作霖可以顺利返回奉天,面对南方北伐军的压力,还有来自日本内阁的胁迫,张作霖该怎么选择,就算张作霖知道满蒙新五路协约太过卖国,但是在当时的紧急局面下,张作霖最后也不得不妥协,因为日方曾说若你不合作,那日军就会帮助你的敌人,也就是蒋介石的军队,以此来要挟张作霖,对此张作霖不得不选择屈服。

而张作霖,武夫当国祸乱天下的主,怎么可能如同张学良一样可以东北易帜,实现南北共和。相反,他也一定会再去积蓄力量和北伐军一战,又或者媾和日本玩自立成立独立王国拒绝东北易帜。可这两种结果,无论哪一种,都是非常严重的后果。

倘若,奉军和国民军之间再开内战,那这一场内战可能是北伐中最为惨烈的一战,就算北伐军可以胜利,那也会将大量的有生力量消耗在内战之中。这也是为什么日本内阁会扶持张作霖的原因,不仅仅是为了利益,还有就是让中国陷入内耗之中。

倘若,张作霖媾和日本玩自立又或者拒绝东北易帜,那缺少了法理上归属中国的东北,无疑是更加严重的后果。在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初期,世界上都以国际法和国际公理为主要维系的世界格局,在裁判国际争端时,以条约均衡体系为一个原理。没有东北改旗易帜,法理上就不存在东北属于中国的逻辑原理。在那个时候没有足够势力占领东北,倘若法理上再不能拥有东北,那国际上就不会有人承认东北是你的领土。这个后果无疑是更为严重的。

而张作霖死在皇姑屯,张学良仓促即位,立即宣布东北易帜,同年年底通电全国,不仅消弭了一场内战,更令东北在形式上法理上归属中国。日军曾要求东北履行张作霖和日方签订的条约,张学良却以所有文件均在皇姑毁尽为理由拒绝履行,东北易帜后,更是以铁路问题东北无权过问,将此事踢给了南京政府。这个丧权辱国的合约,因为张作霖的死,变成了一纸空谈。而张作霖,也因此成为了拒绝和日本人合作,最后惨死日军之手的爱国军阀,誉满天下。

仅凭东北易帜,张汉卿就足以但得起民族英雄这四个字。

最佳贡献者
2

少荃经史屋,不一样的读史角度。

俗语云:“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一件事情的发生是福是祸,站在不同的立场和角度中思考就有不同的结果,因此难以准确定论。 单就站在东北人民的利益层面讲,张作霖既有出台发展经济,利民生息的政策措施;也有穷兵黩武,增税繁苛,滥发奉票,让百姓陷入水深火热之中的专断独裁,所以不论张作霖生死与否,对其管辖区域的百姓来说都是福祸相依的。

与其思考张作霖活着对东北人是福是祸?倒不如思考:张作霖如果不死,对未来东北甚至中国来说是福是祸,来的更有味道。

张作霖的立场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张作霖绝非一个甘当傀儡或领导傀儡政府的人,他是民国军阀割据时期标准的枭雄式人物,他的最核心立场就是保证自身的利益不受侵害。他谈不上是一个政治家,因为他几乎不具有政治立场和政治素养,有的,也仅仅是基于民族认知而建立起来的“不做汉奸”的人格底线,而恰恰是这一层赋予了他极大的传奇色彩。

张作霖之所以传奇,就是因为他以不守规则的行径同守规则的日本帝国进行政治周旋,说得更贴切一点就是“忽悠”。在政治交涉中,以忽悠的形式出现在双方谈判桌上不得不说是一种极大的讽刺。

依靠军事经济优势占得谈判主动权的日方,尽管能在交涉中能得到较为满意的结果,可是在日后落实具体情况时却直接或间接地受到了张作霖的阻碍,而其中最大、最具影响力的就是“张作霖承认二十一条;允许日方在张的势力范围之地对一切森林、矿藏、铁路、电气等资源进行中日合办;承认日方的商租权和居住权等。”张作霖依靠这条“台面上的卖国协定”顺利解除了郭松龄的反奉危机。但事后当日方开始践行条约中的内容时,张作霖又是给予其设置了诸多障碍,让日本政府极难获得切实的利益。

张作霖是一个极其务实的人,他不会被口头协定或者一纸协议而束缚住,可以很从容地明面一套背后一套地应对外交问题。张作霖之所以采取如此外交手段,其一是因为绿林出身的他身上带有根深蒂固的痞性,一切围绕自身利益出发;其二是面对日本人,他给自己设立的底线并非诚信名节,而是不做卖国贼;其三则是张作霖背后有真正的“纵横大师”来辅佐其应对政治风云。而这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点,因为有这个纵横大师的存在,张作霖才有机会从军阀向“上”过渡

张作霖活,杨宇霆活,东三省“亡”

从张作霖戎马半生的轨迹来看,要让其改旗易帜整编东北军为国民革命军几乎毫无可能性,而且站在当时的格局中看,张作霖统治下的东三省是“三方”共同关注的焦点。

一方是北边的沙俄,日俄战争的失败让他们失去了对南满地区的控制权,但觊觎之心不下日本;另一方是东边的日本,他们之所以极力扶持张作霖,就是为了能让其在东三省代理日本政府的权利;还有一方是南边的国民革命政府,他们绝不允许东三省成为伪满政权。

如此格局,对于杨宇霆这样的顶尖外交人才来说,改旗易帜可不是最优的做法,而且也不符合张作霖的根本利益,因此在三方之间的权衡与周旋而逐渐将自己增强扩大,才是张杨集团的根本诉求。

不要认为这是异想天开,当初张作霖在日俄战争期间两边都拿好处,但两边都不帮忙的做法早就显露出他外交上的“无赖嘴脸”。

倘若张作霖不死,如果日方坚决发动九一八事变,甚至威胁到了沈阳,那张作霖会不会像郭松龄反奉时期一样,将北边的苏俄以特权条件为代价,将苏军拉入到己方政营呢?

可以这样讲,日本甚至不会发动战争。因为当初九一八事变之前,日本一直在关注苏联红军是否有南下的可能性,因为一旦开战,日本在东北的特权将受到的最大致命威胁就是苏军。而在这个层面上,号称“邻葛”的杨宇霆自然心知肚明。

可以看出,最觊觎东三省的日本都未必敢在张作霖健在时期发动战争,那对于苏军和国民政府来说就更难以在东三省有实质性的利益突破。相比较而言,南方的国民政府是其中实力最弱的一个,短期内很难在政治博弈中夺得话语权,因此东三省要想在名义上划归到国民政府,彻底让伪满政权的阴谋落空,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因为张作霖本身就是这条路上的最大障碍。

总结

张作霖死后,杨宇霆成为少帅张学良稳固权利的最大障碍,或许张学良明白杨宇霆在外交博弈中的绝对实力能让东三省在危局中求存,但他的存在却动摇了自己作为东三省的权利核心。

因此站在张学良的利益层面讲:与其让杨宇霆保住东三省的完整性,但自己权利被其分割,倒不如让东三省在名义上归属民国,这样一来既能增强民国的势力,同时也能抬高民国政府在东三省的话语权,二来更叫牢固三方之间的互相制衡,当然,最重要的是,东三省的实际控制人还是他张学良。

不管张学良出于怎样的目的最终选择改旗易帜,但他的这一举动让东三省归入国民政府版图却有着极其重大的历史作用,就这一点上还是可以肯定张学良的历史前瞻性。

3

张作霖是位爱国的东北王,他如果没有炸死,对东北人民来说,当然是一种福气。

日本人之所以千方百计置张大帅于死地,就是因为张大帅在,他们无法实现他们的阴谋计划,多次和张大帅接触,想张大帅开放便之门,都被张大帅言辞拒绝,如此三番,日本人视张大帅为眼中钉,前进路上的绊脚石。

所以如果张大帅当时如果没给日本人害死,历史将会改写,也不会存在"九一八″事件,东北人民也不会陷入水深火热之中,所以张大帅如果没给日本人炸死,将是东北人民的福气!


4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说明提问者具有很好的历史想像能力。那么,回答这个问题的关键,是要弄清楚张作霖对东北人究竟意味着什么?当然,考虑这个问题,不能纠结于东北一个地区,也不能只将视线置于东北人身上,而是需要宏观的历史思维,将其置于当时东北亚乃至整个世界的格局中来思考。为此,我们姑且回到历史的现场去看看。


1,张作霖是如何死的?

众所周知,张作霖是被河本大作派人设置于沈阳附近的皇姑屯三洞桥的炸弹所炸死,史称“皇姑屯事件”。

1928年6月4日,在全国轰轰烈烈的北伐运动中败退东北,但是不料,在回东北途中,惨遭日人毒手,不治身亡。那么,很多人要问了,为什么日本人要杀害张作霖呢?日本人不是张作霖的靠山吗?确实如此,自从1905年日俄战争之后,日本的势力便不断入侵东北,但是在与俄国、英国、美国等大国的争夺过程中,日本一直不占优势。随后发生的一战以及俄国国内的革命给日本人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一方面,欧洲国家忙于在欧洲厮杀而无暇东顾,苏联因为革命建立的苏维埃政权正遭到西方反动势力的围剿。于是,日本扶植东北的代理人---奉系军阀张作霖,迅速扩张在东北的殖民权利,并且支持张作霖入主关内,在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张作霖打败吴佩孚,自称安国军总司令,俨然成为中国的实际统治者,这段时间也成为张作霖的人生顶点。

不过,处于人生巅峰的张作霖开始飘飘然,随着自身实力的增长,不仅对日本提出的种种侵略东北权益的要求不那么言听计从,而且还通过自修铁路、新筑港口等与日本竞争,极大地威慑到了日本在东北的利益。这种情况下,1927年,日本强硬派军人田中义一组阁。田中在对华外交上一改之前原敬一所采取的“协调外交”,转而采取了军事施压的强硬政策。而此后张作霖在北伐军节节胜利的形势下已处于穷途末路,且在对苏关系上要求收回中东铁路没有商量余地,日本认为这时的张作霖已没有利用价值了。于是,河本大作等军国主义分子制造了皇姑屯事件。这样,奉日关系也就走到了尽头。

2,张作霖不死,那么满洲事变还会爆发吗?

要回答这个疑问,我们就要去追问张作霖在北伐中被打败后,他回到东北要干什么?

非常明显,张作霖是一个有野心的大军阀,从一介草莽成长为东北一霸,这绝非巧合,与其性格与能力有很大的关系。张作霖应该是东北人的典型,为人豪爽而不失奸诈,深知如何处理各种关系,所以很快在其周围聚集了一些能人。这些人中有大部分人和张作霖一样是绿林出身的,比如张作相、吴俊升、张景惠、汤玉麟、张海鹏、张宗昌、马占山、许兰州等等,这些被称之为所谓的“旧派”。当然,有旧就有新,不过“新派”又分为“士官”派和“陆大”派。“士官”派以杨宇霆、姜登选为主,“陆大”派以郭松龄、李景林为首领。这些人的存在,极大地壮大了张作霖的军事实力。


但是,张作霖也有自己的弱点,比如过分依耐武力,过于固执己见,这样就容易导致穷兵黩武,生灵涂炭。原本,在第一次直奉战争失败后,张作霖有过深刻的反省,他下定决心励精图治,发展东北经济,建设兵工厂,实施城市建设,极大的推动了东北的发展。但是有了一点小成就后,张作霖便再次出兵关外,试图入主中原,而他确实也做到了。

由此,我们也可以畅想,如果这次张作霖未被日本人炸死,而是顺利的回到东北,那随后的历史发展应该是蒋介石率领的北伐军攻占北京,统一除东北外的中国全境。以当时北伐军的势力,要想短时间拿下东北亦绝非易事。那么就极有可能张作霖继续在日本人的支持下发展东北,而国民政府重新统治中国。

这样也许就不会有后来的满洲事变,那当然也不会有卢沟桥事变了,而第二次世界大战也许就不会那么快爆发。这样的历史发展过程,可能不仅有利于东北人,对于全世界都是好的吧。所以,可以说,皇姑屯事件也许改变了世界史的走向呢。要是张作霖泉下有知,是不是也会笑醒呢?

当然,历史没有如果,这种假设实际意义不大,但是却可以让我们去畅想,这就是历史的魅力吧。朋友们,你们怎么看呢?

5

吐槽机的看法是非福非祸,大体历史轨迹应该和现在差别不大,东北人该受的苦难依然要受,该享的太平依然能享,总归不会比现在好到哪去就是了。其实对于张作霖,很多现代人都有点高估了,无论能力还是操守。

老帅爱的是地盘,并非国家

现代流传着很多关于张作霖戏耍日本人的段子,比如题字“张作霖手黑”以示寸土不让之类,但这些都应该归于野史,没有任何准确资料能显示出是何时何地发生的。而且张作霖的崛起与发展都和日本人有很大关系,爱国两个字对他来说有点遥远。

事实上吐槽机认为大部分北洋军阀在领土问题上表现的慎重并非来自民族大义,而是由于地盘是军阀的核心利益,谁也不能轻易碰。张作霖对巡防营出身,对地盘更是宝贝的不行,舍不得给日本是人之常情。

除了地盘之外,张作霖在很多事情上都非常给日本人面子,比如1916年的郑家屯事件,鬼子闹事大肆杀戮,最后张作霖亲自去赔礼道歉,还严惩了中国士兵,连学校里组织的抗日团队都被他全体逮捕。说这样一个人有什么民族主义或者爱国,我是很心虚的。

老帅打仗一般

张学良曾经用六个字评价老爹——“有雄才,无大略”(对常队长则是有大略无雄才)。这句话吐槽机觉得挺贴切的,张作霖的奉系一直就存在着缺乏战略性的问题,实力强劲又野心勃勃,但总觉得没什么规划,想到哪就做到哪。

而亲信杨宇霆对他的评价是九个字,“是政治家,不是军事家”,简单来说张作霖的地盘很多是靠站队、谈判、交换等政治手段弄来的,直奉战争以前东北军很少打恶仗。有个政治才华出众又狡猾的老大很幸福,但乱世中军事才是最核心的东西。

张作霖不擅军事从郭松龄反奉就能看出点端倪,郭鬼子带那5万人确实是奉军最精锐的部队,但他是从秦皇岛往沈阳打,途中山海关、锦州各处都非常适合防守,半个月就被攻陷了,而老张最开始的打算还是让张学良去收拾人心......

不会大变的历史

吐槽机说历史不会有太大改变当然得拿出点证据,首先大概率不会变的是东北易帜,事实上他遇刺之前一个月就已经呼吁南北和谈了。五三惨案发生后,他就通电全国“佥以国内苦战,外侮趁虚而入”,愿“以侮释嫌,合力抗外”。

无论这个通电是真心求和还是缓兵之计,当时国内的主流舆论确实是联手对外,这也是张作霖遇刺的重要导火索。从某种意义上说,张学良是继承了他的观点,只是放弃了其中的主导地位。

其次日军侵华不会改变,鬼子军部那群疯狗根本停不下来的。所以最后的问题就是东北会不会沦陷,这事儿其实也不复杂,看中东路事件对老毛子那仗就知道了,东北军战斗力没强到哪去,东北大概率还是会沦陷,最多过程不那么快而已。


总结起来吧,张作霖遇刺身亡确实消减了奉系的实力,但对历史大趋势影响有限,该发生的事情基本上还是会发生,那么东北人自然也没什么变化喽,扯淡完毕。

6

张作霖是否死在皇姑屯,都不会对后来的历史有太大的改变。

现在在网上有一种意见,认为张作霖做事老辣,又对日本有很大的威慑力。如果张作霖不是在皇姑屯遇刺身亡,还活着的话就不会有918事变,东北也不会被日本占领那么久。这实际上有些高估张作霖了。

确实在张作霖死后,因为张学良威望不如他,所以对奉系的掌控能力下降了不少。而且张学良过于年轻,在处理事务时手腕也没张作霖那么圆滑。如果张作霖还活着,日本人想夺取东北,那么遇到的麻烦肯定会多一些。但是对于日本人来说也仅仅是麻烦多一些而已。

张作霖当年能成为东北王实际上也是通过抱日本人大腿,得到关东军的支持才实现的。虽然在张作霖掌控东北以后,因为担心日本的势力太强会影响到自己的统治,逐步改变了对日本的态度,对日本的不合理要求采取了抵赖、敷衍、拖延等措施进行消极抵抗。但是由于此时日本在东北的渗透已经很深,张作霖也只能做一些消极抵抗,并不敢公开和日本唱反调。而且在张作霖遇到麻烦时,也只能选择继续和日本合作。

像奉系大将郭松龄起兵反奉时,张作霖为了换取日本的支持,不得不和日本签署了一份卖国密约,通过出卖东北主权的方式换来了关东军的干涉,才最终击败了郭松龄。而在北伐战争期间,张作霖因为不敌北伐军想率奉军退回关外时,遭到日本的拒绝。最后张作霖不得不和日本签署了《满蒙新五路协约》,日本才同意张作霖撤军返回东北。

张作霖连率军回东北都不能自己做主,可见他活着也不能真的制约日本了。而日本对于东北早有野心,不管是张作霖还是张学良谁掌权这个结果都不会改变。所以张作霖是否活着,都不会改变东北被日本侵占的结果,区别只是在于方式和过程而已。对于东北人来说,他们的未来也没有根本区别。

7

东北王张作霖,如果在1928年6月4日的皇姑屯事件中没有被炸死,那么东北的境况会如何发展?想要解决这一问题,最好是先看看张作霖被炸死之后所发生的事情。


张作霖被炸死之后,主要发生了以下大事:

一、1928年,张学良继任,宣布东北易帜,助南京政府的蒋氏完成了名义上的统一。

二、1929年,张学良除掉了杨宇霆、常荫槐两大核心干将。

三、1929年,张学良在蒋氏支持下,试图废除不平等条约,准备收回苏俄控制下的中东铁路,取消苏俄在东北的特权。结果,苏军入境,张学良完败,重新签订了协约,一切回到原点。整个过程,蒋氏食言,并未给东北军任何援助。

四、1930年,中原大战,东北军加入了蒋氏阵营,击败了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联军,战后肢解了冯玉祥的西北军。此后,蒋氏对各地军阀的统治力增强,东北军势力也大增。

五、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张学良和蒋氏联合制定了“不抵抗”政策,40万东北军退入关内。此举直接导致东北全境最后落入日军控制。

六、1932年,伪满洲国成立,东北数千万民众开始遭受日本长达14年之久的残酷统治,东北的无数资源被掠夺。

“九一八”到现在都是国耻日,每一年的这一天,全国各地都要鸣笛,警示国人勿忘国耻。


如果东北王张作霖没有在皇姑屯事件中被炸死,那么张作霖还会跟日本进行“亲密无间”的合作么?即使是普通人,恐怕也会开始痛恨和强力防范日本人了吧,更不要说张作霖了。东北军即使和日本关东军没有一战,恐怕双方也会开始剑拔弩张了。这种情况下,张作霖还可以充分利用国际舆论,形成对东北军的有利形势。

张作霖在退出京津,返回奉天之前,就已经通电,希望南北和议。张作霖之所以还抱有南北对峙,权力平分的希望,就是因为他觉得背后还有日本人的大力支持。可是,在皇姑屯事件发生之后,张作霖应该会更加务实,很可能在张学良等人的劝说之下,同样做出东北易帜之举。

只是,不管东北是否易帜,张作霖受蒋氏的影响肯定不会像张学良那么大,东北会保持较大的独立性。

同时,张作霖继续掌控东北,杨宇霆、常荫槐等奉军旧将也就不用死了。这种情况下,东北在外交,以及军事、经济上,相比张学良主政,会有更好的主动权和优势。杨宇霆“小诸葛”的称号可不是浪得虚名,他在外交上,跟张作霖一唱一和,绝对可以把日本继续耍得团团转。


张作霖继续主政的情况下,一定会利用苏、日之间在东北利益的冲突,寻求中、苏、日三方力量的平衡。特别是经历过皇姑屯事件之后,张作霖很可能会疏远日本,而倾向于苏联。嗯,这个么,哈哈,当时谁跟苏联关系最好,不用说了吧。说不定,东北就赤化了。如此一来,张作霖现代的形象,恐怕还要光辉高大出一大截。

等到中原大战爆发之时,张作霖最大的利益,自然还是支持蒋氏,这样子至少可以换一个副总统、副总司令的职务。张学良都能判断出来的事情,老帅张作霖自然也不会含糊。

东北军的实力通过中原大战,进一步得到加强。同时,张作霖在东北实行三方平衡术,也可以确保东北的暂时稳定。也许,张作霖还会出卖一些利益给苏、日双方,但是,肯定不会比东北全境都被日本关东军占领损失大。

这时候,关东军很可能会无限期的推迟九一八事变的爆发时间。日本此时在东北通过铁路,以及对矿产等资源的掠夺,会取得一定利益。但是,跟东北全境丢失,包括东北最大的兵工厂全部都落入日军手中而言,恐怕这时候日本取得的利益是非常有限的。更何况,当时张作霖还在大力建设自己的交通系统,鼓励国人自己在东北开矿、经商,跟日本竞争当地的利益。


张作霖如果在皇姑屯事件中没有被炸死,东北的境况肯定会好于张学良主政下的情况,至少东北不会那么快就落入日本关东军之手。这时候,东北人民至少还有自己的军队东北军可以依靠,腰板至少要比关东军统治的情况下,要直一点吧。

所以,张作霖在皇姑屯事件中没有被炸死,对于东北人民而言,肯定是福。东北人民至少可以多过几年幸福时光,直到40万东北军与关东军一决雌雄。这时候,对中原以及南方的人民也有益,东北军奋力一搏,至少也可以迟滞日军的进攻步伐。

8

张作霖如没被炸死,东北至少不会沦陷那么早。张作霖和张学良性格不太一样,张作霖年轻时生的眉目清秀,身材弱小,看起来北人南相,但性格刚烈果断,特别是和日本的关系上。这一点从一次张作霖父子的对话中颇能反映出来。

北伐战争时期,张学良从前线回来,因为战况不利,劝张作霖不要继续和南方打仗,老将(当时张学良背后叫张作霖“老将”)不听。张学良说日本人盼着我们自相残杀,不要我们向南打,日本人抄了我们的后路,我们打不过日本人,要吃苦头的。张作霖大怒,拍桌子叫道:“我有30万东北军,我才不怕日本鬼子!他撑死了在南满有13000人,要想收拾他,我把辽宁各县的县长、警察局长召集起来开个会,三天就把他的南满铁路扒了。东北军如果先打重镇大连旅顺,他13000人怎么跟我打?我怕什么日本鬼子?”

  当时,张氏父子说话,张学良的几个卫士,东北军的将领都随侍在旁。张学良听了后心里吓了一跳。

一次,他请日本一位大将吃饭。为了向光临寒舍的大将表示谢意,他与大将握手时,连连说道:“沙约娜拉!沙约娜拉!”大将感到莫名其妙,几乎拂袖而去。经日语翻译解说后,才明白乃是误会,是把“阿里安多”说错了。酒过三巡,副官上菜时,不小心将菜汤滴在大将身上了,张作霖连忙用餐巾为大将揩拭,一面大骂副官“阿里安多!阿里安多!”这时连那日本大将都知道他又是将“巴格牙鲁”说错了。宾主尽欢后,张亲自送日大将至门口,握手道别。当大将的车开动后,张热情地挥手,口里大呼:“巴格牙鲁!巴格牙鲁!”

有一次日军杀死了一个中国兵,张作霖亲自去向日本领事交涉,提出抗议。日领事说:“这事情很简单。”说着随即离座走向办公桌,写了一张50000元关东券的支票,交给张作霖。张回去后立即下令,全军一半人放假回去,遇着日本人就杀。不过那时已是半夜,结果只杀掉两个日本人。晚上三点钟,日本领事来找张作霖了,说:“怎么的?你们中国人杀死了我们两个日本人!非常严重!”张作霖忙说,“那简单得很。”随即交还了日本领事给他的那张支票,另外再写了一张5000元的支票交给日本领事。事后他说:“这就叫来而不往非礼也。”

一次,日本人请张作霖写字,张的书法不怎么样,但还是马上答应了。他写了一幅条幅后,署名为“张作霖手黑”。副官提醒他,应该是“手墨”,下边还有个“土”。谁知,张作霖大声地说:“我张作霖就是不愿意把‘土’送给日本人!”

后来张作霖曾多次抵制日本人的拉拢,拒绝签订卖国条约。1928年因前线战事不利,张作霖被迫返回东北。


9

张作霖被炸死的时候,是从北京返回奉天,此时的他时北洋军政府海陆军大元帅,代表的可是中国政府的最高统治者,由于张作霖的在位,也导致了日本人很多不平等的条约无法得逞。所以日本人非常恨张作霖,在恨张作霖的同时,又忌惮张作霖,因为东北军当时有三十万,装备也很先进。

日本人不但想与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还一直想让东三省独立,成为一个亲日的傀儡国,从而逐渐吞噬东三省。

因为日本狭小的国土和贫瘠的资源,已难以与日本蒸蒸日上的国力所匹配。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后就把目标盯上了中国,于是东三省就成为了日本想在中国扩张的跳板。

日本做梦都想独吞东北,而张作霖也明白,但是张作霖只要在一天,日本人的想法就无法得逞。但有张作霖压着,日本人没有得逞。

孙子说:“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深受中国古代文化影响的日本人,也想着“上兵伐谋”,用策略扶植一个傀儡政权,从而合理的吞下东三省。

于是,1926年日本人修建五条满洲铁路,其中一个目的就是控制东北,张作霖明知日本阴谋不敢声张而只能拖延,原因正是因为他是靠日本发家的军阀,他的底细日本一清二楚。

后来日本公使芳泽为修建铁路一事曾对张作霖说:“我大日本皇军既然能把你抬起来,也能把你压下去。”其次,张作霖只给日本人空头支票,让日本人感觉他实在不易控制,因此要除掉他。

他们之所以按捺不住了,是因为张学良掐断了他们的念想:1928年年底,东北易帜,服从蒋介石的南京政府,中国实现了名义上的统一。

而在东北的日本势力,是关东军说了算。所以,张作霖之死并不是偶然,而是必然的。在当时的形势下,他要么选择做日本人的傀儡——以张大帅的个性,这是不可能的;要么就是继续与日本人周旋。

但关东军已经迫不及待了,不会再与他浪费时间。

个人认为,如果不是关东军炸死了张作霖,也是日本人也会找借口与东北军开战。以张作霖的性格必然会让东北军誓死抵抗,东北军战斗力虽不如日本人,但是张作霖会给日本人制造更多的麻烦,不会让他们轻易得手的。

最后东三省仍然是日本人的地盘,但是这样会提前激起全国人民抗日的热情,给日本人会造成很大的麻烦。

张作霖如果不死,那只会是东三省的沦陷过程不同,但结果可能是一样的。如果张作霖没有被日本人炸死,不会有九一八事变,如果没有被炸死,取消日本在东北的特权,如果没有被炸死,中国的历史可能会很大的变化。

所以无论张作霖是否被炸死,那东北人都会饱受战争的摧残,对于东北同胞来说都是不幸的。

10

张作霖

张作霖如果没有被日本人炸死,对东北人是祸,对全中国人是福。

在张作霖的时代,我国时局动荡,抢掠、混战是社会常态,有实力的人就拉起队伍,割据一方,打造自己的势力范围,我们称之为军阀。张作霖并不是特例。

张作霖在军阀中,和段祺瑞、吴佩孚等比起来,影响力是比较弱的。段、吴一度把控全国形势,张作霖主要盘踞东北,人称“东北王”。

张作霖在军阀中,文化应该是最低的。虽然胸无点墨,不过天资聪颖,在乱世中摸爬滚打,对社会和人心异常通透,靠着十来个人、七八条枪,拉起几十万的队伍,没有能力是不可能的。

这些军阀压榨人民、草菅人命,我们提起他们恨得牙根痒痒的。不过,老一辈的军阀们,很有家国情怀,在面对外来侵略的时候还是很有民族大义。

段祺瑞

段祺瑞下野后,日子过得很落魄。九一八之后,日本人在天津租界找到他,答应给他机会,让他东山再起,只要和日本人合作。段祺瑞面对威逼利诱,誓死不从,找机会逃出天津后,马上发表通电,揭露日本人的阴谋,号召全国抗日。

吴佩孚

日本人拉拢段祺瑞不成,目标锁定在吴佩孚身上。吴佩孚是北洋系中军事能力最强的,是登上美国《时代周刊》封面的第一个中国人。吴佩孚对来利诱他的日本人,傲然说道:“叫我出来行,你们日本兵必须全部撤出中国去。”日本特务吃了闭门羹,怕吴佩孚成为第二个段祺瑞,扩散抗日影响,在吴的饭菜中下毒,毒死了吴佩孚。

张作霖在起家的过程中,一直靠日本人支持,背地里也和日本人有不少秘密的勾当。但涉及民族利益的时候,一样坚守了自己的底线。他掏心窝子的对身边的人说:“日本人帮我,我付钱给他,国家利益,我是绝对不会出卖的。”张作霖被日本人炸死在皇姑屯的火车上。

张作霖如果不死,肯定不会一枪不发退出东北。东北是他的命根子,无论是从哪个角度,家国情怀,香火之情,兵马粮饷来源,张作霖都会豁出命跟日本人干。

如果这样,东北立马会成为抗战的最前沿,兵荒马乱之下,对东北人当然是祸了。不过,东北军民的牺牲,会为中国把着大门,对全中国人是福喽。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