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二战刚刚爆发的时候德军可谓是傲视群雄,先是闪电战拿下波兰,随后又开始横扫西欧。紧接着又开始攻打苏联,奈何苏联这块硬骨头太难打了,吞掉德军不少兵力不说,还将德军大量部队陷了进去。

后来随着苏联的不断反攻,苏军一路攻打到柏林城墙之下。 随着苏军踹开柏林的大门的声音,希特勒拒绝投降,随后举枪自杀,将这一堆烂摊子甩给了海军元帅邓尼茨。

面对数倍于已方的苏军,包围圈中的德军可谓是孤立难援。

苏军在柏林地区有近五十万的士兵,还配有1.27万门大炮,1.2万门卡秋莎火箭炮和1500辆坦克。而此时在柏林的德军全部兵力,包括警察、护卫队等杂牌队伍合计只有6万人。

此时的德国全部兵力也就只剩下三四百万百万人,而这三四百万中水分很大,至少有一半基本都是强征入伍的平民(包括仆从国的平民),里面甚至还掺杂着不少妇孺。 更何况这几百万士兵还配置分散,有些并不在德国本土,还有很多布置在匈牙利奥地利,要让他们回援柏林更是难上加难。

就拿中央集团军来说,这支部队自成立以来一直是精锐,但自从德军开始走下坡路起,这支部队的人数越打越少。而柏林战役爆发时,仅存的中央集团军已被围困,无法班师回朝。

早期的希特勒这样部署压根没有毛病,他始终在思考如何掠夺别国的领土和财富,处于攻势,却没想到自己终究有一天也会面临失败。而现在弱势就很明显,盟军可以将他们逐个击破。

自从德国的鲁尔区被盟军占领后,德军的处境就十分艰难,原本只是伙食供应不足,现在连战争最起码的枪弹补给都开始受到限制。这就意味着盟军可以将德军慢慢耗死,毕竟德军的后勤已经崩溃了,弹药是用一发少一发,没了后勤的德军只剩下被动挨打。

连续的征战让普通德国人也产生了厌战的情绪,如果再继续顽抗下去,说不定德国最后的青壮年都将死伤殆尽,而希特勒的死亡也是压倒他们的最后一根稻草,希特勒一死,让他们的信仰开始崩塌,他们开始更多地为自己思考。

再从民族仇恨来看,因为早期德军对苏军的大肆屠杀造成了很严重的民族情绪。这次反攻的不少苏军都是带着复仇心而来,他们在进攻柏林时丝毫不带有一丝怜悯。他们要为死在德军手里的同胞报仇,所以这座城市的文物古迹和平民、妇女遭到了苏军的无差别破坏和屠戮。

1945年4月12日,那时候最终的柏林会战还没有正式发起,当希特勒听闻美国总统罗斯福的死讯时,还曾经一度抱有幻想,希望德军能防守住奥得河和尼斯河防线,可惜兵败如山倒。到了20日清晨,白俄罗斯军队在库兹涅佐夫上将的率领下,已经抵达柏林近郊,当天就开始向柏林城内开炮轰击。

一直到22日,希特勒还在幻想柏林城不会被苏军突破进来,但两三天后,柏林被彻底合围,守军已成瓮中捉鳖之势,希特勒才彻底断了念想。剩下的就是考虑自己和爱娃的终极归宿了。

27日,苏军攻进柏林市区,希特勒坚决驳回了总参谋部的突围建议,虽然这个建议有军事成功的一定可能性,但希特勒的自尊心决不允许自己再受到煎熬了,30日下午,希特勒与结婚仅一天的爱娃双双服毒自杀,为了保险起见,服毒同时,还朝自己的太阳穴补开了一枪。

苏军所到之处如沙漠蝗虫过境,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而希特勒正是因为不愿看到这一切,情知纳粹已彻底迎来了灭亡的一天,才会义无反顾的开枪自尽。

没了希特勒的德军只是一盘散沙,精神领袖的死亡,让德军再也没有了战斗下去的欲望。当天晚间,苏军就把红旗插到了国会大厦之上。

最佳贡献者
2

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令全人类付出最惨痛代价的一次战争就是二战。这场战争遍布三大洲四大洋,参战军队达到了1.1亿人,死亡人数达到了5120余万人。

将这场世界战争推至高潮者,当属推行法西斯主义的希特勒,由于他的上台,导致德国疯狂扩军备战,令西方战场陷入了一片血海之中。不过,随着对抗法西斯的同盟国成立,斯大林格勒会战后,西方战场开始进入有利于盟军的战略转折阶段。

希特勒

1945年春日,同盟国取得柏林战役胜利;同年4月30日,希特勒在地下室畏罪自杀。斯特勒自杀之事,让世人发出这样的疑问,他死的时候手中到底还有多少兵力?德军真的已经穷途末路了吗?

当然是,虽然嘴炮无敌、办事拉稀的墨索里尼做不到战至最后一兵一卒,但是,意志坚定到偏执地步的希特勒即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希特勒自杀之前,德国军队看似还有数百万的巨大规模,但是却是既无粮饷、又无武器弹药、士气更一落千丈的乌合之众,德国在盟国数千万大军的打击之下,早已穷途末路,弹尽粮绝。

以德军主要的战略战役集团为例,这支德国最精锐的部队,是1941年6月22日所组建的中央集团,这支军队总兵力约有145万人,共装备有2156辆坦克,分为50个作战师。

中央集团军

自中央集团军成立以来,它就成为了希特勒插向苏联心脏的一把尖锐匕首,这支军队曾在欧洲战场上为希特勒立下赫赫战功。不过,自1944年开始,德军迎来了兵败如山倒的日子,这年年底,中央集团军正规军的总兵力只剩下58万人,为了弥补军队兵源不足,希特勒还组建了一支总人数达到20万人的国民突击队。

然而,两支军队的总人数加在一起,还不及原军队鼎盛时期的1/3的军队人数。据有关资料显示,当希特勒的死讯传出之后,中央集团军所剩人数仅于10万人,这支队伍也就是希特勒死后手中仅存的剩余兵力。

苏联红军

而苏方决战柏林之时,苏联红军总兵力人数达到46.4万人,并配有1.27万门大炮,1.2万门卡秋莎火箭炮和1500辆坦克。这个时候仍然拒绝投降的希特勒,集结了德军在柏林的全部兵力,总共6万战斗人员,这其中还包括有警察、护卫队甚至妇女拼凑而成的冲锋队与青年团。

如此悬殊的军事力量,其实已经决定了这场战斗的最终结局,更何况,当时中央集团军被困于普鲁士战役之中,根本无法支援,所以希特勒的失败已成注定结局。

柏林战役

从军事力量对比来看,德军早已经输掉了这一场战争。不仅如此,苏军对于德军强烈的敌对情绪和复仇意识,更导致了德军的彻底失败。苏军在进攻柏林之时,对于这座城市里的文物古迹和当地居民不带有丝毫怜悯的情绪。

因为,苏德战场上,德军曾将苏联战俘当成牲畜来对待,那些将近200万死于杀戮和饥饿的苏联战俘,彻底唤醒了苏军骨子里的杀戮精神。

几十万人对于希特勒的仇恨情绪,让他清楚地意识到德国纳粹已经迎来了覆灭的一天,所以当德军还在听从希特勒的命令负隅顽抗之时,希特勒早已经开始为自己料理后事。失去了主心骨的德军,早已经没有任何可以打赢苏军的可能性。

3

希特勒如此一个高傲的人被逼到自杀,可见德军在四面楚歌的情况下已经无法逆风翻盘了。

1945年5月2日,德军柏林城防司令率部投降,此时柏林剩余守军约15万人,而就在几天前的4月30日希特勒自杀身亡。而就在希特勒自杀前,他曾下令在外围的德军迅速增援柏林,企图消灭围攻柏林的苏军。


他要求纳粹党卫军的斯坦纳将手中的1万五千人残余部队与巴塞的第九集团军会和,组建一支反击部队,用以突破苏军进攻。这支由不同部队混编的8万多德军,在柏林南部的森林中大多数被苏军歼灭。除此之外,希特勒还要求温克的第12集团军火速驰援柏林,经过讨论,巴塞与温克决定向布林南部的松树林突围,并最终在5月1日于易北河会师,此时他们实现了向西线盟军投降的目标,突出重围后的兵员只剩下3.8万人。

而在德国国外,挪威还有30万德军没有被动用,在捷克有90万德军,在南斯拉夫还有45万德军,而在意大利的凯塞琳B集团军群,在鲁尔包围战后几乎全军覆没,32万人被俘,实质已经是光杆司令了。因此,希特勒自杀时德军至少拥有183.8万德军,不过在兵源素质和武器装备上已经不可同日而语,而且这些将军大多已经不受希特勒的命令,已经在谋划战后的出路,这也是为何在众叛亲离下,希特勒任命海军司令邓尼茨为纳粹德国的末代总统。

(二战末期德军主要分布图)

战略同盟瓦解失败

希特勒在临死前,还想着能够出现奇迹,他把希望寄托在分化同盟国的关系上。此时由于争夺战后地盘,西线盟军和苏军已经出现了裂痕。斯大林指责美英等国私下与纳粹和谈,而意图利用德军消灭更多苏军的有生力量。实质上西线盟军也这么做了,在邓尼茨投降前,在意大利的德军就已经先与西线盟军私下进行谈判,而且西方盟国为了让苏军伤亡加大,把攻占柏林的任务让给了苏军。而苏军在柏林战役中,付出了30.2万人的生命代价才将此拿下。

尽管美英苏之间早已是暗潮涌动,不过在瓜分地盘时,却达成了共识。在《雅尔塔会议》中,三巨头以易北河为界,易北河以西是西方同盟国的地盘,以东则为苏联及其盟国的地盘。而在罗斯福临死前,还念念不忘地呼吁同盟国必须不能分裂。由于罗斯福在美国的声望地位过大,继任的杜鲁门不敢违背罗斯福的政治遗嘱,而艾森豪威尔在丘吉尔的力劝下,也没有违背《雅尔塔会议》中达成的协议,为此斯大林还赞扬了艾森豪威尔具有契约精神。


因此希特勒原本听到罗斯福突然去世后觉得同盟国土崩瓦解的欣喜若狂,瞬间化成泡影。而其期盼同盟国的分裂,在其死后冷战确实发生了,不过这对二战德军失败的已经不构成影响了。

客观条件让分散各处的德军不能拧成一股绳

德军在投降前,其实还没到达山穷水尽的地步,除了德军将领各怀鬼胎之外,其对希特勒回援柏林的命令确实也执行不了。德军此时已经缺乏重型武器,各部队手上的军用物资也几乎快要打光,也有部分德军服从了德军的命令,当时有一定突围实力的温克第九集团军,在泽洛高地与苏军激战数日,而由于其兵力只有6万多人,根本无法突入柏林市区。而第12集团军在冲杀到柏林不到24公里时,已经无法在继续挺进。温克和巴塞的部队在选择撤退突围后,已经被苏军的火力打残了,德军将领他们唯一能选择的是,向苏军投降还是向西线盟军投降而做最后一搏。


而其他散落在各地的德军都处于盟军的包围威胁之中,贸然挺进增援,恐怕就在半道就会在盟军的围点打援中被消灭。而且这些在外国的德军,都有当地的军事力量牵制着他们,实质上已经是被摁在了当地不能动弹。而这个时候德军已经是穷途末路,保卢斯30多万人的第六集团军被包围时,一天消耗的物资大概在800吨左右,德军快200万的残军至少一天也要5千吨。而此时德国实质已经是孤城,重要的工业基地和原料生产地已经被占领,已经没有工厂能为德军提供物资。在战后的几年里,德国民众的生活物资基本都依靠苏联和美国救济,可以看出别说是打仗了,就连维持生存都很困难,所以才有恢复欧洲战后重建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1949年至1960年期间,美国共向战后德国提供了1000万个救济包裹)

德军在二战后期基本处于守势

德国的石油在战时需要量每年都超过1200万吨,德军先后失去了年产量700万吨的罗马尼亚油田,以及其德国本地的年产量50万吨的石油油井,和通过煤提炼人工石油的石油来源。原本希特勒希望在中东地区获取石油的计划,也由于在北非战场的失败而没能进行下去。

而希特勒在阿登反击战的最后一搏中,几乎耗光了德军的储备油,此时德军的装甲部队和空军只是个空壳子,再也无法运转起来。如果此时德军再做困兽犹斗,只能打游击战和巷战的肉搏战,无法再依靠犀利的闪击战优势,对盟军造成大规模的杀伤。


因此在缺乏军需物资下,在北欧的德军,在没有船只运输,只能隔着海游泳才能与其他德军回合,而在意大利和南斯拉夫的德军,则需要翻山越岭才能汇合。而德军在东欧战场有崔可夫的部队在进攻,在西欧战场有西线盟军要对付。

此时的德军已经处于大势已去的状态,其账面的兵力只不过是好看的数字而已,实质已经是一盘散沙的乌合之众。德军在二战末期的抵抗,其实是为了能够以战逼和,通过战斗获取最大的谈判筹码,争取在战后各自最大的利益,争取能够在战后获取最大宽恕。在此背景下德军打赢不是主要目的,显示还能打才是共识。

4

希特勒是在1945年的4月30日自杀身亡的,在之前死去的,还有他的夫人爱娃女士。

后来,通过投降人员的统计,德国投降时的兵力还有250万人。

在很多人看来,二百多万人完全有一战之力,为何希特勒不血战到底?德军真的打不赢吗?

确实打不赢,否则希特勒也不会自杀了。下面,我们就聊一聊德军打不赢的原因。

德国能打的军队非常少,而盟军数量远远多于德国

德国宣布投降时,兵力还有250多万,但能打的只有100万左右。

而盟军方面,据不完全统计,超过了1000万,仅苏联红军就有600万左右。这1000万左右的部队中,能打的绝不会少于四五百万。

盟军是德国军队的四到五倍,这样的情况,德军基本没有胜算。

有人可能会反驳,德国的战斗素质很强,虽然人数少了很多,但也不是不能战胜啊,毕竟,历史上以弱胜强的例子太多了。

道理是对的,但德国何止是人少?

德国的资源远远不如盟军

从美英苏等国联合对抗德国开始起,德国的命运就注定了。

苏联人拖住了德国战车,而美英等国发动了大联合,把德国在外的资源供给给断了。德国是个资源并不丰富的国家,特别是缺乏重要的战略物资“石油”。在战争状况下,德国的其它物资供应也捉襟见肘。

因此,就算是德国人想坚持,缺了资源情况下,也很难坚持住。

二战,看起来是疆域的争夺战,其实是资源的争夺战。没有了资源,德国靠什么拼命?

因此,资源是个大问题。

德国人并不团结

虽然只有250万军队,但德国内部其实很不团结了,这是事实。

之前,德国内部因为刺杀希特勒一案,很多高级别军官都被牵扯了进去,隆美尔就是其中之一。

希特勒并不是容克贵族出身,而德军参谋部,确是有大量的容克贵族们在控制。虽然,希特勒后来专门成立了所谓的嫡系部队“党卫军”,但党卫军并不都是忠臣之辈,在苏联的攻击下,大部分党卫军都投降了,只有10%左右的希特勒死忠以死相拼。

德国在苏联三大战役败北之后,德国内部就开始有了不和谐的声音,因为感觉希特勒的步子迈错了。

一个不团结的德国,实在不是盟军的对手,希特勒对这一点看得很清楚。就算把这250万的军队控制起来,也是没有结果的。

希特勒在最后一刻才放弃的

希特勒并不是早早自杀了,他一直在指挥着德国各级系统。但是,溃败无法避免。从苏联撤的时候,就再也控制不住颓势了。不撤又如何?

希特勒死前,苏联和盟军已经包围了德国柏林,当苏联的坦克开了进来,当国会大厦被苏联占了后,希特勒知道,彻底地败了。

苏军攻克柏林,希特勒会有什么结局呢?军事审判,死刑,一定是这样的。希特勒挑起的战争,死伤无数,让欧洲生灵涂炭,希特勒犯有不可饶恕的战争罪。同时杀了600万左右的犹太人,这是严重的反人类罪。

希特勒知道,与其在屈辱中死去,不如自行了断,少受屈辱。于是,希特勒自杀了。

1945年四月底的德国,兵力有250多万,但已经没有了一战之力,一是盟军军力高达千万,二是德国没有资源支撑了,三是德国内部并不团结,四是苏联攻破了柏林,攻占了国会大厦,希特勒再也没有了机会。

5

1945年4月16日,柏林战役正式打响。250万苏联红军在英美盟国数十万大军配合下,向驻扎在柏林的100万德军发起了最后一战。

虽然这场战役的胜负毫无悬念,但苏军付出了数十万的巨大伤亡,才终于打赢了柏林战役。苏军攻占了帝国议会大厦,战争狂魔希特勒自杀身亡。一周之后,5月9日,希特勒继承人邓尼茨委托德军统帅部代表凯特尔,签署了无条件投降书,宣告了第三帝国彻底灭亡。

那么,在希特勒自杀的时候,德军还剩下多少部队呢?有没有机会翻盘呢?

当时希特勒手里的全部家当着实不少,还有二百多万的德国部队,但他们都是只能苟延残喘、穷途末路了。

在捷克战场上,还有大名鼎鼎的中央集团军,总兵力将近一百万,实力不可谓不雄厚。德国投降后,这部分德军还给苏军造成了相当大的麻烦?

在南斯拉夫国内有四十万德军还在拼死抵抗,但局势也不乐观,正处于南斯拉夫抵抗组织的打击之中。

在北欧的挪威战场还有30万德军,他们也被挪威游击队和美军打得晕头转向,惶惶不可终日,投降是迟早的事。

在波罗的海沿岸约有二十五万德军;在已经投降盟国的意大利,德国B集团军仍有部分残余。

除了德国陆军,德国空军还有将近2000架飞机,其中不乏一些性能极其先进的飞机,比如说世界上第一款投入实战的火战机ME262,当时德军手里还有这样的飞机400多架。

而德国海军仍然有一个“狼群”——200多艘U型潜艇在潜伏在大西洋和地中海水域。

实事求是地说,德国军队的战斗力在欧洲的首屈一指的,他们在苏德战场把苏联军队打得落花流水。苏德战争前期,苏联军队被德军吊打,每战必败,每个战役动辄都是数十万伤亡,数十万被俘。

即使到了僵持阶段,苏联人跟德国交手中也很少打出较好的战损比。

不信你看看斯大林格勒和莫斯科保卫战双方的伤亡就一目了然了。被称为苏军粉碎德军进攻势头的莫斯科战役德军伤亡50万人,苏军却付出了85万人伤亡的代价,而且德军是在缺乏燃油和补给的情况下,客场作战取得的战绩。

既然德国军队这么能打,为什么还节节败退呢?

说穿了,就是苏联人太多,实力太厚,累死你都杀不完。另外,法西斯政权本身不得人心,其邪恶性质让其注定失败。

既然希特勒在自杀前还有那么多部队,他为什么没有机会翻盘呢?

首先是燃油供应不上,后勤补给被掐断。

凡是战争,都讲究后勤供应。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古代人都知道。二战中德国到苏联打仗,补给线太长,全靠车辆运输。但车辆要使用燃油的,没有燃油车队寸步难行。

现代战争不是冷兵器较量,用的是坦克、装甲车和飞机、火车。德国的闪击战靠的就是机动性很强的装甲集群。

可是德国最短缺的,偏偏就是燃油。

德国的自己贫油,自己的燃油供应全靠罗马尼亚,这是他唯一的石油来源。世界各地的燃油要经过大洋,但强大的英国海军控制了海上运输线,一滴油也不好运到德国。

不过希特勒还有一个指望,那就是苏联的油田;希特勒进攻苏联,还有一个如意算盘就是能占领苏联的大油田。

可是斯大林在德军到来之前,把油田设施都炸毁了,能转移的设备都转移了,希特勒通过苏联油田供应燃油的美梦落空。可是当时德国人一点也不慌,毕竟还有罗马尼亚大油田。虽然不能全部满足德国需要,但也勉强够用了。

可是盟军不给德国人留活路,他们明白掐断了德国的燃油供应就是扼住了希特勒的喉咙。断了德国的油路,就是断了纳粹的活路,等于自己增加了千万大军。

于是,一场掐断德国油路,轰炸罗马尼亚油田的行动开始了。

1942 年夏天,6 月 12 日,美国空军对普洛耶什蒂油田发动了首次进攻。

1943 年 8 月 1 日,美国第 9 航空军重新发动进攻,178 架 B-24 从利比亚起飞长途奔袭普洛耶什蒂油田,投下300多万吨炸弹,发射了12.5万发炮弹。

美军于 1944 年 4 月 5 日开始,美军从意大利本土发动对普洛耶什蒂油田的新一轮进攻。

1944年6 月 10 日凌晨,美军第15航空军在英国空军的配合下,又进行了 11 次护航严密的大规模高空轰炸行动。

经过一系列打击,罗马尼亚和德国的输油管道和炼油厂几乎悉数被毁,罗马尼亚的石油生产能力下降了八成%。

所有的军事专家都承认,美军对罗马尼亚油田的打击,是二战的转折点之一,也是纳粹走向灭亡的转折点。

没有了燃油,德国不得不用马车来运送军火和补给,

没有了燃油,在斯大林格勒战役时,德军几十万大军每天只能吃100克食品,最后不得不靠草根树皮和皮带维持生命。

没有了燃油,解围的德国装甲集群在靠近战场中心不到一公里的地方不得不抛锚,眼看着自己的军队被苏军消灭。

没有了燃油,德军甚至连作战最基本的武器弹药都没有。

这时候的德军别说希特勒指挥,让拿破仑和孙武来指挥,都注定要失败。

在柏林战役之前,希特勒的轴心国集团已经瓦解,德军在欧洲孤立无援。

德军在战场上处于不利局面,他的猪队友赶快倒戈。

1944年9 月 12 日,希特勒的盟友罗马尼亚签订了正式停火协议,并按照协议规定掉转枪口把矛头指向了德国。

1943年7月墨索里尼被解职,10月13日意大利对德国宣战。

如此一来,德国即使还有百万或者更多的军队,他们还有翻盘希望吗?

6

打不赢,军队数量在那会儿已经不重要了,更何况,德国仅存的兵力还被分割包围了。

其实呢,阿登反击战结束之后,德国就彻底失去了打赢的希望了。1945年的战争就是,盟军东西两线高歌猛进,而德国只有被动防御,德国的主力部队都是成建制的投降或者是被消灭,兵力上根本没有什么优势了。

1945年1月开始,苏军进攻奥得河,占领东普鲁士,二月占领西普鲁士,这会儿西线盟军打到了莱茵河,三月份,B集团军群被围歼,四月份,美苏两军易北河会师,基本上德国全境都被占领了,紧随其后的就是围攻柏林了,德国没有任何希望了。

战争结束之时,德国大概还剩下200多万的军队,这两百多万军队,分别驻扎在德国、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等地,就是七零八落的,这些部队压根就没有什么反击的能力了,霸王行动之后,到八月底,盟军送到欧洲两百多万部队,东线苏军又有五六百万人。

最关键的不是人数,而是补给,德国的工业区鲁尔区已经没了,罗马尼亚也没了,没有工业底子,造不出武器,没有油田,坦克也开不动。剩余的德军也就是能做困兽之斗了,打是绝对打不赢了的。另外,德国说是有两百多万人的军队,但是在德军眼里,正儿八经的军队也就不到200万。

7

希特勒是一个非常倔强的人,在二战尾声的时候,他和新婚妻子之所以选择自尽,是因为他看不到任何胜利的希望。

咱们先看第一个问题。希特勒死的时候德国还有四百余万的士兵。在希特勒死后,这个数字更是疯狂减少。等到战后统计的时候,德军只剩下两百多万士兵了。

至于第二个问题,自我了断的希特勒已经用行动告诉了大家答案。德军当时已是回天乏术,没有任何胜利的希望了。

1. 士兵数量不足

四百多万这个数字听起来似乎很庞大,可是联军与苏军的兵力之和是德军的两倍,他们甚至已经完成了对于德军的包围。

在这种情况下,德军逆转战局的可能性无限接近于零。德军别说是取得战争的胜利,就算是想要突围都很难。

2. 兵力分散

德国的士兵不但数量少,而是他们还分散在不同的地方,因此联军和苏军可以轻松将他们逐个击破。

希特勒的战略部署的确存在一定问题,如果他把所有的兵力都集结在一起,至少还有可能殊死一搏。

希特勒会犯这样的错误不难理解,他或许在军事方面有一定才能,但目光短浅是他最大的弊病。他思考的始终是如何侵略其他的国家,或者是如何掠夺外界的财富。

他从来就没有想到自己有天竟然会到这般山穷水尽的地步,自然没有准备相关的预案。

3. 物资匮乏

因为旷日持久的作战,所以德军的基础物资变得非常匮乏,很多士兵都是食不果腹。当时德军是孤立无援的,没有人能给他们补给,他们也没有能力从强大的联军手中抢夺物资。换句话说,他们是在慢性死亡。即使联军不攻打德军,只是和他们对峙,德军都会因为粮食不足而落败。

最要命的是,自从德国鲁尔区等战略要地被攻占之后,德军已经没有办法造出武器了,就连使用枪支的时候都需要注意节省子弹。

要知道在现代化战争当中,比拼的不是人数,而是作战武器。面对联军的坦克,大炮和轰战机,德军没有任何办法,只能被动挨打。

四.士气低迷

士气对军队战斗力的影响是巨大的。当时的形势是联军和苏军高歌猛进,而德军只能被动防御。

谁都能看出来,德军失败其实只是时间问题。很多德军都已经失去了战斗的欲望,因为他们明白,敌人不只是面前这些军队,他们是在与整个世界为敌,当然毫无胜算。

如果说对于法西斯的狂热是士兵们心底最后的支撑,那么希特勒的死亡就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很多人都将希特勒视为神明,而希特勒的死亡击溃了他们对现实抱有的不切实际的幻想,让他们认清了战斗失败这一残酷的现实。

其实德军从信仰法西斯主义开始,他们败亡的结局就已经注定。他们面对的是来自人民的怒火和来自正义的讨伐。

8

在二战的最后时刻,希特勒德国还有近400万兵力,这些兵力大都分布在德国、匈牙利、奥地利等地。不过,这个时候的兵力数量已经与战事无关了,最主要的是德国工业大部分被摧毁,能源缺乏,粮仓已尽,弹药已绝。而且,东线的美英军队已兵临柏林城下,西线的苏联军队更是直捣柏林市中心,希特勒在绝望之下,倔强的选择了与刚刚结婚的爱妻双双自尽的归途。

二战最后时刻,希特勒依旧幻想能够绝处逢生,濒临绝境的第三帝国进行最后的挣扎。

4月12日,戈培尔打电话告诉希特勒:“我的元首,我要向您祝贺。您最大的敌人已经厄运临头。上帝可没有抛弃我们,美国总统罗斯福特突然病世了!”焦头烂额的希特勒听到这个消息,再次燃起逆转的希望。但在接下来的两周里,德军并没有取的他想象中的胜利。

4月18日,纳粹报刊在头版称:“我们正面临着一场全新而又严峻的考验。一定要咬紧牙关,要像魔鬼一样展开疯狂的战斗!都不要轻易丧失自我斗志!决定命运的时刻到了,我们要殊死一搏,也许胜利的天平依旧会倾斜向我们!”这篇文章目的非常明确,就是在苏联军队渡过奥得河畔,即将到达柏林的被动形势下,继续鼓励和激发德国人的斗志和热血。

从这篇报道中也不难分析,此时的德国民众与军队都已经接近恐慌的境地。尽管此时的德国军队仍然多达400万,但不仅兵力分散在德国、匈牙利、奥地利等地,而且军队的装备物资供应已经时断时续。原因很简单,战前工业化的德国已经打成了一片废墟,所有能源、食物和弹药都已经面临打光、吃净和殆尽的局面。

时至4月22日,希特勒似乎仍然心怀幻想,他期盼施坦因纳可以在柏林城外击溃苏军,从而绝处逢生逆转战局。不过,希望太美好,现实太骨感。到了战争的最后时刻,他才在惊恐不安中向参谋部艰难的说,德国已经输掉了战争,在这一刻,希特勒居然用凌厉的目光看着窗外:“我宁愿自杀也不会投降。”

苏军东面和南面双管齐下,完成对柏林的彻底合围。

早在4月中旬,苏联最高统帅部下达命令,对柏林发起总攻。朱可夫元帅的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作为先头部队从东面攻击,科涅夫元帅的乌克兰第一方面军从南面攻击,罗科索夫斯基的白俄罗斯第二方面军牵制柏林以北德军。

4月24日,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左翼部队与乌克兰第一方面军在柏林东南会合;4月25日,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从北面迂回柏林的部队与乌克兰第一方面军第4坦克集团军在柏林以西会合,从而完成了对柏林的彻底合围。

苏联军队此时士气如虹,德国突袭苏联的耻辱,苏联战场的惨烈战况,都成为苏联战士勇往直前的精神动力;与他们对垒的,则是兵败如山的德国军队,尽管仍有部分强硬的法西斯分子,但多数人的内心早已动摇。此时德国的败局早已无可挽回了。

希特勒军队如洪水般倒退,苏联红军如虎狼般攻入柏林。

4月26日,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与乌克兰第一方面军发动了联合进攻,动用了12700门大炮和迫击炮,21000门卡秋莎火箭炮,1500辆坦克和自行火炮,46万兵力向柏林发动了猛烈而又霸气的攻击。

除了地面攻势,苏联同时派出了空军16和18集团数百架轰炸机,从空中对这个曾经辉煌的城市进行了轰炸。而此时的柏林城内,已经没有多少防空火力。

这场战争打到这个地步,胜负已毫无悬念,德军如同泄了闸的洪水一样在迅速溃败,而苏联军队有条不紊的进行着最后的清扫行动。4月27日,苏军攻入柏林市;28日苏军逼进政府办公厅、国会大厦、最高统帅部所在的蒂尔花园区。

4月29日下午,苏军把一面红旗插在了德国国会大厦的圆顶之上,向全世界宣告着德国法西斯的灭亡。30日下午,苏联红军已经完全占领了柏林市区。此时人们才知道,希特勒同爱娃已经自我了断。

回望第三帝国的最后挣扎,不仅面临东西两线的大军同时压境,更有国内资源和物资的极端匮乏,还有德国军队战争意志的动摇和溃散,都是自身最终败亡的注脚。

更重要的是,作为法西斯侵略者,第三帝国的时刻面临世界人民的正义呼声和愤怒声讨,民心所向赋予了同盟国和军队将士们无以伦比的勇气和力量,在这样的正义力量面前,希特勒德国纵有400万残军,也只能烟消云散!

9

1945年4月30日,在苏军士兵距离希特勒大约五百米的时候,倔强的希特勒携妻子爱娃饮弹自尽,一代枭雄就此灭亡。开枪自杀可能是希特勒能想到的最好的归途,因为一旦被盟军俘虏自己将会面临审判,最终将会以战争罪和反人类罪被判处绞刑。与其死在别人手里,受尽委屈,倒还不如自己了断自己来的痛快一些,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住元首的尊严。

事实上,在苏军最终对柏林发动总攻的时候,希特勒手中并不是已经没有兵力可以调遣了。那时候希特勒直接可以调动的军队大约还有三百多万,算上临时征召的平民和其他国家民众,这一数字可能有五六百万。不过让人意外的是,希特勒并没有用这几百万人来进行最后的搏斗。因为当时德军已经兵败如山倒,失败是不可避免的。

手中依旧握有三四百万士兵,这个数字听起来很大,但要知道当时苏军的士兵是这个的两倍多。那时苏军已经完成了对德军的包围,处在包围圈中的德军只有被最终歼灭的结局。还有一点就是,三百多万兵力并不是全部集中在柏林一点的,他们分散在奥地利以及匈牙利等地区,真正用来坚守防御柏林士兵数量实际是不多的。这种情况下想要去抵抗强大的苏军显然是不可能的。

希特勒没有将所有兵力集结在一块,客观上是帮了苏军忙的,因为苏军可以将这些德军分别包围然后歼灭。若希特勒合兵一处防御苏军的进攻,恐怕苏军想要攻克柏林就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可能希特勒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竟然会有这么一天,被盟军逼到绝境上。所以从一开始,希特勒就没有想过要保卫柏林这件事。不可否认的是,希特勒是一个军事人才,但这也架不住他的目光短浅。在考虑如何侵略其他国家的时候,也是应该想想最后会被算总账。稍微有考虑,也不至于负责守卫柏林的大部分都是一些没有战斗力的老弱病残。他们为元首和第三帝国奉献的,只有生命。

在攻克柏林后苏军抓到的俘虏中,甚至还有年仅13岁的孩子。这也从侧面看出来了最后柏林是有多么的缺人,连孩子也要上去防御。除了在士兵数量上严重不足之外,物资匮乏和缺少武器装备也是导致德军最后几乎没有反抗力气的一大原因。长时间的穷兵黩武,让德国国内的经济已经变的很脆弱,根本就不能够自给自足。再加上盟军对德国已经形成了完全的包围,德军犹如困兽,即使盟军不动手,过个几个月柏林也会自己崩溃。在苏军攻占德国最为重要的鲁尔工业区之后,德军失去了武器资源生产的源头地。据说那时候负责守卫柏林的士兵,都是要计算着使用手中子弹的,因为实在是太缺乏了。相比面临大敌,掐断德军的重要工业地才是最要命的。

另外,德军整体士气低迷毫无战斗力也是柏林守军不堪一击的一个原因。毕竟那时候兵败如山倒,一切都完了。最后随着希特勒的自杀,德国第三帝国宣告彻底灭亡。

10

大家好,我是诗涵果果。

1939年,由纳粹德国和意大利、日本组成的法西斯轴心国伙同仆从国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王国发起了席卷整个世界的侵略战争,这次战争波及的范围之广,伤亡的人数之多,经济的损失之重,都堪称世界之最!

1921年7月,成为德国工人党主席也就是“纳粹党”党首的阿道夫.希特勒,经过长达两年的秘密策划,成功登上了德国总理的宝座,随后,纳粹党执政,阿道夫.希特勒成为了德国的领袖!这个留着小胡子的男人在成为领袖以后,再也无法掩饰自己的野心,他勾结资本家,取得了上流社会的认可,通过宣传和演讲,鼓动工人和农民参军入伍,以其独特的个人魅力和激情,引导了国内民众的情绪。

希特勒从发起战争到结束,整个德国法西斯共参战2000万部队,到希特勒死亡,德国的东西两线至少剩余320万左右士兵!

苏德战争爆发,在战争开始的一个月里,德军依靠强大的火力和突袭能力,歼灭了苏军分散在外围的百万军队,俘虏无算,向苏联腹地推进了近千公里,苏联的兵员和武器装备的损失可为惨重!惊慌失措的斯大林以作战不利为由下令杀死前线将领,并且向全苏联发出动员令,命令外线部队依靠有利地形和德军打游击,借此拖延德军的进攻速度,随后将,紧急动员的苏联人民纷纷投入战场,被送至莫斯科!进攻到莫斯科城下的德军经过试探以后,曾向希特勒提出建议,绕过莫斯科,三路大军集结一处,攻占斯大林格勒,控制苏联西北部的石油和粮食。但是却被希特勒拒绝,希特勒对于苏联的定义为“这个四处漏风的房子,只要踩上一脚就会倒塌”。随后德军发起了对莫斯科的总攻,猛烈的炮火几乎将这座城市摧毁,拼命的苏军誓死不退,损失惨重。当德军进入莫斯科以后,灿烈的战斗才刚刚开始,依托房子和街道的苏军对德军发起了偷袭,德军强大的火力在这里完全派不上用场,根据战后统计,德军在苏联战场的伤亡,大部分是发生在巷战中!

莫斯科保卫战打败了德军攻无不胜的神话!此战,德军损失了近50万的作战部队,可为损失惨重,虽然苏联损失的要远远大于德军,但是本土作战的优势在这个时候更加凸显! 意识到战场形势对德军不利的希特勒终于决定集结兵力对斯大林格勒发起猛攻!但是经过了莫斯科保卫战之后的德军已经到了战斗崩溃的边缘,随着天气的变化,缺少冬装和御寒装备的德军虽然攻破了斯大林格勒这座城市,但是失去了战机的德军却始终没有彻底占领,反而被苏军拖在了这片泥塘里,损失了大量的精锐力量和军事装备!此战,也吹响了苏联反攻的号角!


面对着美国对同盟国的支援以及盟军兵锋直指莱茵河,盟军由南向北,苏军在歼灭了境内的德军以后,由北往南攻进了德国本土。此时的德国残余军队被盟军死死拖在前线,一旦被希特勒召回,失去两翼的德国只会加速灭亡!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