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为什么广东、浙江、福建很多家庭只让孩子上到初中就去工作,却反

为什么广东、浙江、福建很多家庭只让孩子上到初中就去工作,却反

2020-07-20 19:54阅读(87)

为什么广东、浙江、福建很多家庭只让孩子上到初中就去工作,却反而出了很多企业家?:我是福建人,我来说说吧!福建不是不重视教育,福建跟其他地方一样重视子女

1

我是福建人,我来说说吧!福建不是不重视教育,福建跟其他地方一样重视子女教育。为什么呢?虽然福建有好多初中就出去工作,后来办厂开公司等等造就了一批富人,可是这批老板很重视子女教育,因为他们懂,没有文化要想成功,比任何读书人付出的多。

这批老板是被逼出来的,家里穷迫使他们提前进入社会,文化低,只能进工厂,或者学徒埋头苦干。他们看清现实,知道只有付出比别人多,才有出头日。

我接触的千万级别老板少,百万级别比比皆是。这些人没有一个不重视子女教育。福建很多父母口头上说读书还不如早点出去工作赚钱,可你们不了解他们内心。他们何尝不希望自己子女接受好的教育,只是生活不允许。体面的说一句读书没用。

我爷爷曾经是一个代理乡长,由于没有文化。多次上级领导提拔,自己不敢接。最后自己退下来务农。他一辈子最多的一句话,没有文化害人。

我以前家里穷,小时候姐姐送人。后来父亲生意发达了,接回姐姐。97年应该,一年十几万。培养我姐姐上北京读书。哥哥读书成绩不行,送文武学校。那时候我们村一户一年能存上一万的都少之又少。后来到我父亲破产了,导致我初中未念完就工作。父亲说反正不会读书,读了也没用。长大后我才理解父亲多无奈。

其他地方我不知道 在我周边朋友认识的,那一个不是在大力培养子女。自己未完成的读书梦希望子女完成,自己吃的苦不希望子女在走一回。没有文化,想要成为人上人,付出不是没有代价的。

2

江西,安徽,湖南,湖北为什么学生读书考试分比例,相对高些,这和父母教育有关,部分地区,从小就灌输知识改变命运,不好好读书长大了就是做苦工种田,所以拼命读书,而广东,浙江,福建,江苏经济比较发达,他们父母,有些教育方式从小就告诉孩子们,如果不读书,长大后就和某某亲戚或邻居学徒去,所以孩子们压力小,读书的这一个人到大学毕业23岁,最后同时对比一下,参加工作到了30岁的大学生只有7年工龄,各方面还不成熟,工资假设每月一万元,大概存款总计80万元左右,而学徒的上到初中毕业16岁,每年平均5万元工资到了30岁也能赚到70万,虽没存款,但是他们家庭结构完全不一样了,读书的人手里80万,想创业而经验不足,可能都没有太多的选择择偶对象了,等有孩子了父母也快老了,而学徒的那位,房子,车子都有了,也结婚了,小孩大的可能要上小学了,小的也快上幼儿园了,父母也可以帮忙带,由于长期工作积累,经验足,人脉广,支持的人也多,相对来说敢闯,所以做老板的比例当然就多些。

3

几十年农村初中教学经历,对这样的感受确实颇为深刻!总感觉地方民众生活条件的好坏与该地孩子读书的上进心有种隐隐约约的内在关系

“三味”所在县有7个乡镇,每个乡镇都有一所乡镇初中。从学校校风、学生学风,到学校整体教学成绩,其经历的排位情况几乎就是该乡镇的经济排位情况,只不过是反位排序,即经济条件越靠前,其学校教学质量就越靠后。现在教学质量最好的乡镇,就是经济条件最落后的乡镇。

记得10多年前,我县某乡镇,交通不便,经济条件最差,但该乡镇初中校风学风好,教学质量和升学率一直名列全县榜首,很多县城学生都转入到该校。至少保持了10年!但近些年政府对该乡进行经济扶持,大搞西红柿种植业,百姓生活富裕起来了,但乡镇教育质量却直线下滑,几近倒数位置

据该乡镇学校教师诉苦:家庭经济条件好了,孩子对学习的劲头一届不如一届,很多学生在校吃喝玩乐攀比成风,再不象以前的学生那样希望通过读书来改变命运

问题中所提到的广东、浙江、福建等沿海发达地区的孩子,很多只上完初中就进入社会工作了,反而出了不少企业家。这种情况,反映出这些经济发达地区富裕家庭父母及孩子在教育和事业的关系认知上,有着与普通地区及家庭不一样的观念。

一、教育不再是富家子弟成就事业的唯一途径。沿海发达地区许多农村家庭都有自家的企业或生意门路,孩子读不读书,不会担心就业问题,既使子承父业,也大有发展前途。

二、沿海发达地区繁荣的经济环境,既提供了众多就业机遇,也提供了更大发展空间。现在很多贫困地区务工人员都可以在这片热土上找到职业并得到发展,又何况本地富家子弟呢?

三、沿海发达地区经济形式多样化存在和发展,劳力密集型企业对文化素质的要求较低。对企业管理者而言,只要智商不低,管理方法得当,通过丰富自身实践经验,就可以让企业得到发展,管理者也成为成功的企业家。

四、“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高文凭,终归不如高能力。一个人事业的成功与否,与文凭没有必然关系,只有具备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和强大处事能力的人,才是事业成功的宠儿。

4

文化与能力,我觉得不能完全划等号。

我九十年在福建的武术学校当过教练,就接触非常多的老板的孩子,确实很多孩子初中毕业,不能读书的大部都去工厂工作,我感觉他们的经验积累比单一的文课更为重要。

以前学校来一个小学毕业的孩子,他的父母就是指定要练武术,能防身实战就行,不练套路,不用读书,当时我觉很怪异,这么小的孩子就不读书,好像不可思意。大概练了两年,这孩子就回家了,专门从事雕刻事业。十年后,我有机会再次见到他。人家也生活的很好,他专门开了一家雕刻的工厂,一年几百万的收入,他自己介绍说,他就专攻一样,就是雕刻佛像,特别是观音像。

5

那些说福建以前因为穷所以对读书不够重视的我想可以安静一下了……

在福建,长期以来,最认真读书的的地方一直都是闽北山区的人,这里,恰好是福建经济相对落后的地方。

广东福建沿海地区的人嘛,真的不只有读书一条路可以走。

我们相信书中自由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但我们不一定适合枯燥的学习呀??,还有很大一部分人,向往的是星辰大海??。

而福建人,恰好又有除了读书以外其他充实人生的道路。侨乡真不是开玩笑,只要你肯学,愿意出去闯,踏实肯干,有想去的行业或者地方,你爹总是能够在一堆亲朋中找出一个愿意给你领路的人。我们的祖辈一直都在这个世界的各个角落拼搏,在各行各业中闯荡,他们或许不是一方富甲或者行业龙头,但给后背留下了敢闯敢拼的精神财富和一定的创业基础。

而且得益于福建、广东、潮汕盛兴的宗族文化,这些地方在外拼搏的人对待自己家乡的人一直都是格外热情和照顾的。

综上所述,福建人不是不读书,而是当应试教育的渠道不适合我们的时候,我们会选择在其他方向上学习、拼搏,就像我们的先辈一样去打拼出自己的一片天地,有人成功有人失败,但我们依然愿意相信爱拼才会赢。

毕竟我们闽南人都是爱拼的嘛。

6

这个说法,距离现实十万八千里。

我是福建人,对广东、浙江情况不熟悉不敢说,但对于福建,还是很有认识的。福建人对教育是很重视的,而且是非常重视的。福建出了很多低学历企业家也是现实,尤其是泉州,是中国民营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之一。

十多年前,我曾经在泉州工作过若干年,当时采访了很多泉州企业家,后来总结了一句玩笑式的话:泉州企业里面,小学毕业的是超级大富翁,初中毕业的是亿万富翁,高中毕业的是千万富翁,大学毕业的都在他们的公司里打工。

因为以前泉州的老一代企业家,基本上学历都很低。但学历很低,不是家里不重视教育,而是没钱上学。那些企业家回忆小时候生活,都是为追求吃饱肚子而奋斗。要知道,改革开放以前,福建是很穷的,非常穷的。尤其是沿海一带,因为是“前线”,没有任何大项目投资,仅有的一些工厂,都迁移到三明龙岩南平等地。

福建经济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才发展起来的。那些企业家也是伴随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因为那时候中国是稀缺经济,他们已经穷的没饭吃了,只能创业。

当年曾经采访过一位现在后来非常出名的老企业家,他小时候几个兄弟是住在祠堂里面,因为家里房子太小了,11岁就开始卖鸡蛋,一个鸡蛋赚一分钱。吃饭的钱都没有,哪有钱上学!

福建人是很重视教育的。那些企业家自己没学历,但发家之后,对孩子教育是非常重视的,基本上每一个孩子都是大学毕业。

普通福建老百姓,对教育也是非常重视。我知道一个福建农村妇女,儿子高考连续6年失败,她还是坚持他要继续考,自己去当乞丐也要供养孩子上学。后来在第七年高考,终于考上了大专。

福建人只让孩子初中毕业,很少是家长的选择。大多是孩子没有以前那么苦,然后看到身边的很多人发财了,而且很多都是没什么学历的人,于是自己认为学历不重要,就跑出去做生意。这时候,家长也顺从孩子自己的意愿,这种现象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还是不少的,那时候机会也多。

其实很多福建籍大企业家,都是高学历,比如泰禾黄其森、网龙刘德建、新大陆胡刚、今日头条张一鸣、美团王兴等等。

题主的问题显然是以偏概全,与事实不符。

7

我是福建的我就说说我的情况吧

福建这边有很多的华侨,

老一辈,很多都是在海外发展后再回来建设家乡

毕竟上一辈比较穷,国外的经济生活都强于国内。

而且多看看外面的世界也好。所以很多就是初中高中读完就直接出国,挣个创业的资本,在回来投资建设,越穷越这样,这也就变成了,在我们福建至少福清,越是农村越是别墅满地。




8

这个答案是糊扯的!本人出身江苏,工厂在浙江,客户群体以广东,浙江,江苏三个省份为主,10年前我所接触的老板中,90%非常重视子女的教育,10年后的今天,余下的10%生活在深深的后悔中。我亲眼所见,一个五十多的老板早餐时间一边打电话,一边在流泪,打完电话,冲我来了一句,挣再多的钱也不如有个有出息的孩子。原来这个老板年青时以为挣钱做事业比一切重要,放弃了对孩子的教育,以为孩子自己会长大成人!现在这个孩子让老子有了深刻的领悟,挣再多的钱,都不够让孩子败!而在重视教育的家庭,有许多的老板不但自己事业有成,儿女也慢慢开始独当一面了!所以很多的老板们,不是让孩子只上到初中毕业,而是比一般的家庭投资更多在子女的教育上!

9

我是浙江人,农村人。我们家就在我们小学后头。我们家应该是我们小队里我们村里我们镇上的最穷的人家了。可能有人会说家里大人懒,其实不是,我爸爸50岁找了我的妈妈,我妈妈残疾加智力障碍,无生活自理能力,我的爸爸家里穷,外公外婆怕老了我妈妈无人照顾,看我爸孝顺,就把我妈嫁给了我爸。我家98年还是泥胚房,98年因为大台风政府帮助才有了砖瓦房。我们家附近还有四五家家庭条件差的,虽然比我家好,但是在整个村子里也算是落后的。我们那时读书需要钱,我们几个孩子里我最爱看书读书,我学习也很努力,四年级时的台风,让我遇见了贵人,县城里的记者阿姨踩着高低不平的泥地,朝黑布隆冬的房子里看到墙上贴满了一墙壁的奖状,看到我妈妈躺在床上,她和家人决定跟我结对,资助我上学。从那时起,我每年寒暑假都会被阿姨接到他们县城的家里,无微不至地照顾我,我吃到了从来没吃过的东西,我看到了从来没有看到的景色,我还学会了自助取款机里取钱,要知道,直到初中,我都没有去过县城。每次,阿姨给我在大浴缸里洗澡,告诉我阿姨的卡密码,过年红包钱我是自己取出来的……我一个没有见识的孩子面对这样的体验震撼非常大。而且,而且叔叔和阿姨都是原本是棉纺厂化纤厂的工人,靠着自己的努力考取了事业单位和政府单位!我明白了我爸爸说的我只能靠书包里翻身。我努力学习,命运也很眷顾我,我在初中和高中接着又遇见了两家贵人,她们无私地帮助我,我也顺利完成学业考取了事业编制。现在已经工作10年,现在也给爸爸妈妈乡下造起了楼房,县城里刚刚贷款80万买了新房子。生活中也许有许多不如意,但是,只要努力,一定会越来越好的!回到前面的问题,其实不是哪个地方,而是在以前,有钱没钱学习的机会确实不公平,我那年中考我是考了我们那里最好高中的重点班,但是我想着高中大学要7年,我读好,爸爸72岁了,我想早点工作赚钱。所以我瞒着好心人和家人自己决定读师范,我们这里师范初中读好,去师范5年大专毕业。我本来考试成绩也是第一档重点班分数,第二档是师范分数和另一个高中重点班分数。我去求我们班主任求我们校长,后来我写了申请书,我们校长教导主任帮助签字敲章,班主任张老师全程陪我去了教育局,过了两天,好消息传来,教育局同意把我的名额转到我们县的师范生录取档里,至今我都想不通我那时居然突然那么犟还那么有主意。小学初中资助我的阿姨叔叔们后来在暑假里得知我的所作所为后既心疼又不能奈我何,因为我知道他们不支持我这么做,我还庆幸先斩后奏。到了师范,我勤工俭学加做家教,不仅能自给自足,还能给家人提高生活质量。现在我已经工作11年了,如果当初没有贵人相助,我不会有机会继续读书,如我那几位同龄人一样初中毕业学技术帮助家人。可能和时代有关,可能与性格有关,可能与生活态度有关,而我,那时真的与贵人有关,希望社会上更多的人关注寒门学子,也祝愿好心人事事顺心如意!

10

谢邀,说一下福建的情况,仅代表个人一点薄见。

一、我觉得你说的这种情况是早些年的事情。

1.福建早些年因为总总原因,很多人出外打拼(包括国内其他省份和国外),积累了人脉和资金,加上福建特有的宗亲观念,早期闯荡的人带着全族人的资金支持出去闯荡,待功成名就之后,便相应的提携同族人,所以一个带一个的,做生意的人就多了。

2、福建位于东南沿海,远离政治中心,有天然的贸易条件,从古至今,商贸活动频繁,故福建人经商的就比较多。

3、改革开放初期,商业快速发展,挣钱的机会多,但是,当时的大学录取率低,且大学毕业后分配的工作所挣的工资不如做生意的回报大。

4、老一辈的一些观念,认为女孩子读书没用,所以有很多的女生是初中毕业就跟随家人冲省外。如果是男孩子,家里可能还会培养一下,但是周围大环境下,很多青春期的男孩子对读书没什么兴趣,一心只想出外闯荡,有些家里会默许这种行为。

二、现在,时代在变化,福建人的观点也在改变。

1、福建人发家多以实业发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及发展,传统实业受到了不小冲击,近些年来倒闭的企业也不少,很多企业家有了转型的念头,在这种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情况下,培养一个优秀的继承人不再像以往那样手把手带着闯天下,而是要尽可能的送自己的孩子去最优秀的地方学习最引进的技术及管理。

2、大学的扩招。现在与早些年不同的一点在于现在满大街都是大学生,上大学不再是一个难以企及的目标,在有钱的情况下,很多人是愿意自己的孩子去多学点知识的。

3、现在生意难做,大环境不好,做生意的艰辛很多人都不愿意自己的孩子再遭一次,所以现在很多福建人会要求孩子要积极上进,不求日后有多优秀,只希望他们未来能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哪怕月薪只有2000-3000他们也无所谓,目的是让自己得孩子有保底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