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有哪些将军擅长指挥大规模军团作战?:既然能指挥大兵团作战,当然不是一般的将军,只有达到战区统帅的级别,才能有资格指挥大兵团作战,如解放战争
既然能指挥大兵团作战,当然不是一般的将军,只有达到战区统帅的级别,才能有资格指挥大兵团作战,如解放战争时期,我解放军弟一野战军彭德怀,第二野战军刘伯承,第三野战军粟裕,第四野战军林彪,他们都是指挥大兵团作战的高手。但在他们之上,还有一个巨人,是指挥大兵团作战的泰斗,这个人就是毛泽东。
自古以来,每个朝代的军事统帅一定都是擅长指挥大兵团作战的,如白起、韩信、岳飞,左宗棠、蒋介石等。也别不服蒋介石,北伐战争的胜利不能说没有蒋介石的功劳,红军时期如果不是毛泽东力挽狂澜,红军已被蒋介石彻底消灭,历史也将被改写了。这几天中央一套刚刚播出的电视剧《伟大的转折》就是说这时候的事情。
在红军时期,蒋介石几次“围剿”,使走投无路的红军,被迫长征转移,国民党军队继续围追堵截,湘江一战,8万红军打得只剩下3万,如果不是毛泽东力主改变计划,另寻出路,中央红军可能要全军覆没。遵义会议后毛泽东获得了指挥权,这才带领红军,四渡赤水,巧过金沙江,摆脱敌人到达陕北,恢复了红军的活力。
抗日战争时期,面对强大的日军,毛泽东提倡打游击战,所以八路军基本不与日军正面抗衡。即使是“百团大战”也是各部各自为战,没有大兵团大规模的战斗。但八路军的规模却在不断壮大,到日本投降时,八路军的兵力己由抗日初期的5万余人发展到百万余人。新四军也同样在发展壮大。
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将指挥大兵团作战的高超手法发挥得淋漓尽致,真正演绎了“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的指挥艺术,虽然解放军的4个野战军各自为战。但部队的作战部署。都是在毛泽东的指导之下,每一个大战役的实施,也都是有毛泽东亲自参与。
他和各个战场通过电报直接对话,直接指挥,亲自起草作战电报。毛泽东的军事电文约6000余件,也就是说几乎所有的大的战役,他都通过电报参与指挥。解放战争后期,国共之间基本上也是大兵团大规模的运动战、攻坚战、阵地战,如辽沈、淮海、平津等战役,每次战役都有毛泽东的部署与指挥
在朝鲜战争如同解放战争一样,志愿军与“联合国军”,基本上就是在攻守中相互转换。每场大战役毛泽东也都参与指导。
毛泽东作为军事统帅,指挥大兵团作战,很少有失误,战争结局也只是战果大小的问题,这在世界军事史上也少有人能与之相比,作为毛泽东的对手,不管是政治上的还是军事上的,都很难有人可以与之匹敌。
我是历史的微点,欢迎互相关注,共同学习!
谢邀,本题没有限定国家,但从措辞看,应该问的是我国近现代的军事将领,谁有能力指挥大兵团作战。
在我的心目中,中国共产党方面的林彪和粟裕将军,中国国民党方面的薛岳将军是众多将军中,最有能力指挥大规模作战的闪亮将星。
林彪(1907-1971)湖北黄冈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
他的堂哥林育英和林育南是中共早期的重要人物。1925年,经林育南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3月,林彪以中共党员公开身份进入黄埔第四期。1926年10月,四期提前毕业补充进国民革命军参加第二次北伐。1927年5月,升任连长。
1927年蒋介石宣布“清党”后,林彪依然选择跟随中共共产党,参加了1927年8月1日的南昌起义。至10月,起义部队几乎全军覆没,朱德召开大会,宣布由他和陈毅领导,改编为工农革命家第一师,林彪任连长。1928年四月部队与毛泽东的秋收起义部队在井冈山会师。林彪历经反围剿战争,万里长征到达陕北,是在大小战斗中成长起来的杰出将领。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8月第二次国共合作,红一、四军团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林彪任115师师长,时年30岁。9月与国民政府军合作于平型关设伏,全歼板垣征四郎师团第21旅一部及辎重部队,打破了“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12月5日,林彪写出了《对日作战的12条经验》,他分析了世界形势,认为各强国皆不会对日主动战争,指出:“中日战争可能发展为世界大战。中国应坚持打到底的方针,使此战蔓延成为世界大战。成为世界大战时,中国才更能胜利,世界革命也乘机发展与胜利”。这显示了这位30岁天才,不仅具有优秀的战斗指挥才能,还能洞见国际局势和战略方向。1938年3月林彪被阎锡山部队误伤,11月被送至苏联养伤,离开了国内战场。
据《林彪日记》记载:1939年9月“苏军统帅部召集军事会议,邀请林参加。苏联元帅大都认为德国将先攻占最富饶的乌克兰”。但林彪认为:“希特勒如果攻打苏联,不是要掠夺苏联的财富,而是要消灭苏联,所以他不会从乌克兰打,他将从西线高加索方向进攻,从波罗的海到喀尔巴阡山,全线进攻,占领莫斯科。与会者都摇头,苏联的主要兵力仍部署在乌克兰,但后来不幸被林彪言中。
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林彪等由伏龙芝军事学院的将级教官授课,9月,被编入苏联红军参加对德战争。1942年林彪回国,2月到达延安,任抗大校长兼任中央党校副校长,参加了整风运动,据说林在运动中没有整一个人。
抗战胜利后,中共中央决策争夺东北,1945年十月25日,林彪到达山海关,28日与东北局彭真会合,31日任东北人民自治军总司令,1946年6月16日,林彪升任中共中央东北局书记,兼东北民主联军政委,集党、政、军大权于一身。
东北局军事会议:林彪、高岗、陈云、张闻天、吕正操
背靠苏联和朝鲜,在东北进行土地改革(争议颇大)和大练兵,再有日本关东军武器装备,军事天才林彪正式在东北开启他的人生巅峰。
当年12月至47年的3月,林彪发动“四保临江”和“三下江南”战役。扭转了差点被孙立人赶出中国的颓势,东北战场进入均势。1947年5月开始,东北民主联军进入战略反攻,发动夏季攻势和秋季攻势,林彪总结了“四快一慢”,“四组一队”的战术,连同早期形成的“一点两面”、“三三制”等军事思想,林彪的军事思想与指挥逐渐成熟,为辽沈战役的胜利打下了基础。
1948年9月12日,林彪发起辽沈会战,林早期考虑先打长春,这样风险较小,而毛要求先打锦州,将国民党军主力困于东北包饺子,打锦州是个大胆的想法,林彪思考良久下不了决心,林彪担心锦州如果短期不能攻下,会面临国民党军南北东西四面的夹击,可能将到手的胜势丢失,而全面转为被动。这段时间林彪闭门不出,彻夜不眠,终于下定决心攻打锦州,大破大立。
林彪的作战风格精确计算,不放过任何一个漏洞,打锦州一方面攻城,更重要的是阻止国民党军的救援,防止战略逆转。林彪采用两个纵队和两个独立师镇守塔山,阻击东进兵团;4个纵队共14个师阻击西进兵团,以12个独立师围困长春之敌。以6个纵队共16个师攻击锦州,一个纵队作为总预备队,于14日发起总攻,经过31小时鏖战,15日攻克锦州,俘获范汉杰,全歼守军10万余人,封住了国民党军撤回关内的大门。
10月24-28日,林彪发起辽西战役,充分发挥他发明的“三种情况三种打法”和“三猛战术”战术中的“猛追”,大胆让部队“哪里有枪声就往哪里打,哪里枪声密集就往哪里打,直打到听不到枪声为止,此举也是中外战争史上的特例,明令部队可以脱离指挥,自主决策进攻方向,这正是林彪有才的地方。部队迅速缠住要撤走的廖耀湘兵团,结果东北野战军两昼夜歼灭国军10万余人。辽沈战役东北野战军歼灭国民党军47万余人,自伤亡6.9万余人,解放全东北。为共产党在全中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后林彪发起平津战役,取天津,通过谈判令傅作义和平交出北平。改编为第四野战军后,任四野司令员一举南下打到海南岛。
林彪是中国共产党军事将领中战功最为卓著的将领,没有之一。
粟裕将军以其在淮海战役中的杰出表现,被公认有能力指挥大兵团作战的优秀将领,林彪将军很喜欢研究粟裕将军的战报,誉为尽打神仙仗。
篇幅限制,今天按下不表,再介绍抗日战争时期,指挥武汉会战和三次长沙会战,痛击日本侵略者,于国家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令国人看到信心与希望的民族英雄薛岳将军。
薛岳(1896-1998),广东韶关人,客家人,陆军一级上将。抗战时期中国第九战区司令长官。
将军祖籍湖南郴州汝城县,他的爷爷从湖南迁入广东韶关。
薛岳将军比林彪将军年长11岁。1909年即加入中国同盟会,1917年初进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1918年7月,未毕业便南下广东,参加孙中山的援闽粤军,任上尉参谋,后曾任孙警卫团第一营营长。
1922年陈炯明与孙中山闹翻双方陷于战事,薛岳曾保护宋庆龄脱险。北伐初期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师长。薛岳将军并不是老蒋的嫡系,1927年四一二事变之前,他曾建议中共中央:“把蒋介石当反革命抓起来!”
1927年,蒋介石清党,薛岳投向李济琛国民革命军第四军,任第二师师长。下半年归顺蒋介石参加第二次北伐。中原大战后,薛岳任第四军军长。后在内战前期,曾多次重创红军。
抗战期间,薛岳将军参加淞沪会战,指挥武汉会战,徐州会战和长沙会战,公认是国民党将领中歼灭日军最多的将领,以其著名的天炉战法,消灭了大量日军。
1938年武汉会战后,日军占领了京广铁路以东的大部分地区,但仍无法使重庆国民政府和广大军民放弃抵抗。日军前期在淞沪会战也受到较大打击,两国进入相持阶段。两湖平原成为主要战场,第九战区驻防湖南,成为对日作战的一线部队。
1939年9月14日,在二战欧洲战事爆发同时,日军发动了第一次长沙会战。主要目的是占领长沙,有效打击第九战区有生力量,薛岳利用周边水网密布,日军重型装备不利展开,有时甚至是拖累的特点,层层设防,撤而不散。日军主力第十一军司令冈村宁次较为谨慎,发现夺取长沙无望后撤退,未被国民党军包围,这次战役是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第一次守住主要城市,并杀退日军。
1940年末,法国投降,日军入侵印度支那,英美察觉日本确切损害了自己利益,对中国方面增加物质援助;包括1941年租借法案将中国纳入供给国范围,并开放滇缅公路维持外援畅通等。日本察觉重庆国民政府方面和谈意愿剧降,只能抢先制人打击中方战力。
日军集中十余万人发动第二次长沙会战,日军一度成功占领长沙并对中国军队造成了相当大的损失。然而在中国军队采用“围魏救赵”的战术向日军占领的湖北宜昌发起反攻,迫使日军须回师救援,因而长沙在被日军攻占后不久即被收复,最后战局依旧维持之前态势。此役过后,蒋介石对薛岳曾有激烈批评,痛批指挥部不应该撤出长沙,痛失战机,被认为指挥极为不力的第十军军长李玉堂将军被撤职。不过部队方面多支持薛岳战术。
薛岳将军的人生巅峰在第三次长沙会战,中国军队从此战后,开始敢于与日军进行反复争夺,积累了经验,为日后长期坚持抗战树立了信心。
薛岳在总结前两次长沙会战的经验教训后,进一步完善了其“天炉战法”,决定依据湖南北部水网密布的地理优势,逐次布置防线,以第二十军、第三十七军和第五十八军等部逐次抗击日军以削弱其攻势,从防线撤退下来是撤向两翼,以长沙城为饵,诱使日军向钻往这个“炉底”,令之前第二次长沙会战期间因作战不利而戴罪留任的李玉堂率领其所部第十军为核心守卫长沙城,把日军牵制在炉底。同时,第九战区在长沙城西的湘江对岸岳麓山制高点布置炮兵部队支援城内守军,并动员湘北民众破坏日军在战区的交通线,以之前撤往两翼的部队切断日军补给,待日军攻势受挫补给断绝而被迫撤退之时再将之前外围后撤至两翼的部队会同其他生力军共同从东、西、北等各个方向合围歼灭日军,歼敌地点预定在地形崎岖没有大道的捞刀河与浏阳河之间。
1941年12月24日,日军将领阿南惟几下令进攻长沙,开始外围作战。元旦过后,日军攻势趋于猛烈,长沙形势吃紧,薛岳身边不少参谋均劝其将指挥所搬至后防安全地带,薛岳坚持将指挥所设置在长沙城边的岳麓山就近督战,同时将军发布遗嘱电报“如战区司令长官殉职,则以副司令长官罗卓英代行其责”并严令第十军“固守长沙,不得退缩”。
1月3日长沙城内的争夺战趋于白热化,双方反复争夺,日军伤亡很大。1月4日,日军再次对长沙市中心发动全面猛攻,双方在国货陈列馆和湘雅医院等重要位置进行了反复争夺均有不少伤亡,第十军虽损失三分之一,仍然士气不减。入夜,中国军队已经到达日军背后对日军形成夹击,此时日军方觉危险仓皇退走。在日军大举进攻长沙城之时,薛岳就开始部署对日军后期的歼灭战,其中日军第六师团是之前参加南京大屠杀的主力部队,早在会战开始时中国军队中就出现“和第六师团同归于尽!为死难同胞报仇雪恨!”的口号,因此在撤退中第六师团先后遭到第七十三军和第九十九军等部队猛烈的攻击,伤亡惨重。中国军队在日军整个撤退过程中,对其进行了顽强勇猛的阻击和歼灭战。
第三次长沙会战,中国军队成功击退日军进攻,据中国战报记载,日军伤亡在65%以上,损耗无计。 此战被认为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军事上的最重大胜利。
薛岳将军1998年在台湾病逝,享寿101岁。
从1927年的南昌第一声枪响起,小米加步枪起家的人民军队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等一系列战争的漫天硝烟中锤炼成了百战雄师,也涌现出了很多能征善战的将帅。
在众多开国将领中,有三个人以善于指挥大兵团作战而出名,他们就是彭德怀、林彪、粟裕。那么,他们的作战方法有哪些特色呢?
彭德怀--勇彭老总的作战风格是沉稳,而且尤其善打苦仗,越是艰苦的条件,越能爆发出强大的能量,可谓是越苦越勇。
彭老总指挥的两次经典战都是这样的。第一是百团大战。虽然,当时八路军进入国民革命军序列,但是南京政府基本没拨付一枪一炮,都是八路军战士从日本人那里缴获的,所以说武器装备极其简陋。
而且,当时八路军在敌占区,兵力分散。在这样的背景下,彭老总指挥发动百团大战,充分发挥了八路军的优势,延缓了日本人的南进计划,有力支援了正面战场,也破除了八路军游而不击的谣言。
第二是抗美援朝。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部队后勤保障能力不足,装备也是很落后。面对装备精良的多国部队,彭老总指挥志愿军英勇作战,打出了中国军人威势,为新中国恢复生产、发展经济赢得了宝贵的和平环境。
林彪--猛
林彪的作战风格讲究\"猛\",其\"三猛战法\"还是比较有名。
林彪提倡猛打、猛冲、猛追,讲究一鼓作气,穷追猛打。第一轮打不下来,第二轮接着猛打,第二轮打不下来,第三轮接着打。一旦敌人溃败,就穷追猛打,扩大战果。
当然,\"猛\"并不代表着盲干,其中还有一些巧劲。林彪的\"一点两面\"战法就代表着巧,集中优势兵力攻其一点,两面进行包围,一旦在一个点上打开了口子,其他方位早晚溃败。
林彪在东野时候这些战法发挥的淋漓尽致,东野部队的战斗力至强悍,让国民党部队胆战心惊,在东北与林彪交过手的杜聿明对傅作义说:\"东北共军部队南下作战,共产党一年内统一全国。\"
粟裕--奇
粟裕用兵特在\"奇\",善于出奇兵、用奇谋,敌人根本摸不准套路,林彪评价他打\"神仙仗\"。
粟裕根据战场上的实际情况,能够把握住其重点,奇招层次不穷,对形式判断之准确,行动之大胆让人拍案惊奇。什么声东击西、避实击虚、猛虎掏心、诱蛇出洞等计谋层叠而出,什么攻坚战、游击战、运动战运用自如。
在苏中,粟裕指挥部队不拘成法,在运动战中捕捉战机,消灭敌军力量,七战七胜歼敌53000余人。还有在孟良崮吃下美式74师等都表明了粟裕的指挥之高超。
中国近代史上的将军,很少有人能够做到指挥大兵团作战特别擅长的,这跟中国一直以来的战略、战术思维有关,
中国从古至今的将领都推崇出奇制胜,喜欢“分进合击”,不管是多少人,都要分成几路,在打仗的时候喜欢小股部分进行穿插,比如《亮剑》中李云龙的打法,就是典型的这种,也正因为如此,在正面战场上吃了很多亏。
这也跟编制有关系,晚清时期建立的北洋六镇算是当时中国军队的巅峰水平,一镇相当于一个师,人数在1.25万人左右,但是直到清朝灭亡全国也只搞出来14个,到民国时期一个混成旅就敢称督军,而且民国军阀混战次数虽然多,但是规模小,打得也不激烈,没有见识过大场面。
再加上整个民国时期,中国的军校教育落后,最后导致的结果就是,缺乏擅长大兵团作战的将领,这一点在抗日战争的时候尤为凸显。
全面抗战爆发的时候,日本主要以师团为编制,一个甲级师团人数接近三万,而中国的师大多数还停留在万人左右,这就导致指挥十分混乱,比如淞沪会战第一阶段,国军投入的兵力多达60万,然而在编制上却是48个师,15个独立旅,9个暂编旅以及各种编制的兵团。
相比之下,日本当时15万人,只有5个师团,1个旅团。
指挥起来,谁更协调,自然是高下立判,在淞沪会战后期,国军害怕被切断退路,打算采取“转进”的方式撤退,结果由于指挥不到位直接成了“溃逃”,淞沪战场上打了几个月伤亡不足20万,一个“转进”损失了10万。
在此之后,国军是一边开进战场一边组建军一级指挥机构,通常情况下是2-3个师组成一个军,以此对抗日本一个师团。
当然,即使一个军人数刚刚能够与日本一个师团对标,但还是打不过,为此后续国军积极组建集团军,比较有意思的是,大概是日本为了跟国军对标,主动放下身段,后期很少组建甲种师团,而是组建一些人数在一万的乙种师团,丙种师团和混成旅团。
一句话由于国军编制松散,十分缺乏大兵团作战指挥将领,在抗战期间吃了很大的亏。
在国军将领中,能够在大兵团作战中得心应手的,顶多也就李宗仁、薛岳、杜聿明三人。
在徐州会战期间,李宗仁担任第五战区总司令,负责统筹国军六十万人与日寇对抗,整体上完成了作战任务,尤其在台儿庄战役中,更是重创日军,开创中国全面抗战之后正面战场取得的最重大的胜利。
如果说李宗仁是抗战初期的狠人,薛岳则是抗战中期凸显出来的杰出将领,在其指挥的三次长沙会战中,始终没能让日本人深入腹地,在第三次长沙会战中,薛岳调集21个军与日本展开大兵团作战,开创“天炉战法”,给予日寇沉重的打击,使得日寇始终没有突破长沙一线。
除了李宗仁、薛岳外,杜聿明算是国家将领中的后起之秀,作为黄埔毕业生,因为受到老蒋的信任而不断提升,有一说一,杜聿明是有着一定的指挥能力的,不然也不会安排他前期指挥辽沈,然后就是淮海。
但是杜聿明最大的毛病就是太听老蒋的话,没有那种“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气魄,老蒋仗着自己早年打过几年仗,经常是乱指挥,搞得杜聿明也很没有面子,总打败仗。
相对于国军将领来说,我军将领优秀的不少,但是就军事素养来说,大多都是行伍出身,还不如国军将领,毛主席针对这种情况就以吕蒙做过例子说过:“吕蒙如不折节读书,善用兵,能攻心,怎能充当东吴统帅?我们解放军许多将士都是行伍出身的,不可不读《吕蒙传》”。
在抗战时期,并没有几次战役能够称得上是大兵团作战,一直到解放战争时期,才逐渐增多。
总体来说,主要就是林老总和粟裕,林老总指挥的辽沈战役那叫一个精彩,看过电影《大决战》的应该都有感触,没有看过,去看一看就清楚了。
粟裕在大兵团作战中的指挥能力更是普遍承认的,在孟良崮战役中,粟裕指挥9个纵队和1个特种纵队对国军展开狙击,围歼国民党最精锐的王牌部队整编74师,沉重打击了国军整体作战计划。
相对于中国古代的传统战术思想,喜欢出奇制胜,而很少有双方投入兵力上百万的战役,因此在作战思想上一直落后,即使是现在的抗战神剧中,也经常宣扬“取巧”取胜,其实这都是大规模战争中所忌惮的。
在大规模战争中,不能抱有侥幸心理,而是要抱着打大仗,打硬仗,连续长期作战,这才是核心部分,其次才是战略指挥与应用。
解放战争期间,国民党兵败如山倒,即使占据天时地利,好像也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大捷。因此,大家就认为,相较于将星如云的中共,国军内部没有出色的军事将领,更别说有能指挥大兵团作战的人了。
但总览国军上下,能大兵团会战的人还是有的,例如桂系首领李宗仁。
提到李宗仁,大家一般都会把他归纳到政治人物当中,把桂系的另一号人物白崇禧当做会打仗的人。其实在桂系组建之初,李宗仁可是立了头功的,所以也当上桂系的一把手,统一了广西全境。
在北伐开始时,由桂系指挥的第七军势如破竹,表现优异,打湖南,攻湖北,所向霹雳,因此第七军更是赢得了“钢军”的称号。而第七军所取得成就自然是离不开李宗仁等人的指挥。
抗战时期,李宗仁出任第五战区司令官,直接指挥了徐州会战和随枣会战,并协同第九战区南北呼应,有力的牵制了部分试图歼灭第九战区的日本第11军。在徐州会战期间,李宗仁麾下聚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军队超过百万,但没有因为军队成分问题而影响作战,也说明了李宗仁高超的指挥艺术和大兵团作战能力。
徐州会战期间的台儿庄大捷,毙敌20000余人,正是在李宗仁直接指挥下完成的。台儿庄大捷的消息传遍全国,有力提升了全国抗战的信心。在战后更是从容撤退,保存了有生力量,为日后坚持抗战保留了火种。
这也是李宗仁在处理各种复杂局面中表现出来的成熟,他没有从派系利益出发,保存自己的实力,而是平等相待,实事求是,也给予友军足够的支持。这一点和蒋介石完全相反,在抗战这个大背景下,显得难能可贵。
李宗仁不仅擅长大兵团作战,也对政治充满兴趣,所以抗战胜利后,李宗仁总是以一副政治家的面孔出现,和蒋介石争锋相对,甚至做到了国民政府的“代总统”。而白崇禧更侧重于战术性指挥,虽然他是国民党内部难得有见识、有眼光的将领,但是由于他思维的局限性,只重视桂系小团体的利益,放任中央军被歼灭的下场,导致白崇禧集团也难逃被围歼的命运。
所以我们感觉李宗仁不会打仗,只适合从政。对此,你觉得呢?欢迎留言评论。
粟裕大将是十大将军之首,他的战役指挥一贯保持其常胜记录,愈出愈奇,愈打愈妙。尤其是在解放战争中,他指挥大兵团作战的军事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为新中国的建立立下了卓越的功勋。
1946年7月,他指挥的苏中战役,用19个团3万人的兵力,同12万国民党军队作战,连续取得了宣泰、皋南、海安、李堡、丁堰、邵伯、如黄路等七次战斗的胜利,歼敌5万3千余人,这是解放战争以来第一场大规模作战的胜利。林彪元帅得知苏中战役后,特地让人把此战的资料找来,关在屋里研究,最后对刘亚楼说:“粟裕打仗真行,他打的仗我都不敢下决心。”朱德说:\"粟裕在苏中战役中消灭的敌人,比他自己的兵力还多。”
陈毅元帅曾经说过“粟裕同志可算为理论与实际兼优的人,战役指挥高明,由于他长期在实际战争的锻炼,华东军事指挥主要靠他。”粟裕用兵出奇制胜,智深勇沉,百战百胜。1947年1月,他指挥华东野战军先后发起了宿北战役、鲁南战役、莱芜战役、泰蒙战役、孟良崮战役等,共歼国民党7个军(整编师)和1个快速纵队。孟良崮战役中,他采取“猛虎掏心”战术,分围包抄,全歼蒋介石“王牌军”第74 师,击毙敌师长张灵甫,创造了中外战争史上的奇迹。
此后的豫东战役、济南战役都是大获全胜。淮海战役中,他指挥华东野战军17个纵队,歼灭国民党军44万余人。战役过后,毛泽东说:“淮海战役,粟裕同志立了第一功。”
粟裕是从一名战士成长起来的军事家,在战斗中成长,在战斗中实践,在战斗中积累,他确实是一位指挥大兵团作战的军事奇才。
近现代历史上,能得心应手地指挥指挥大兵团作战,不是太多。解放战争时期的林总,和抗美援朝战中的彭德怀。他们都是是指挥大兵团作战的将军。
林彪指挥的四野兵马过百万(最多时110万),彭德怀元帅指挥的志愿军也超过百万(最多时134万)。只不过林彪元帅的战术是稳扎稳打,我要么不打,要打就要你的命。彭德怀元帅是亮剑精神,我敢打,是因为我的斗志比你强,我打着打着就能把优势争取到我这边来。
解放战争后期,东野已经发展到103万人,其中包括野战军73万人和地方部队30万人,统归东野总司令林总指挥。林的军事才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三大战役”林彪指挥了两个,指挥人数都过百万,奠定了解放战争的胜局。到1950年底,由四野兼中南军区司令部指挥的部队,壮大到150万人。
抗美援朝战争在高峰时期,志愿军作战部队和后勤部队、防空部队总数一度达到过120万人,都归彭帅指挥。惨烈的朝鲜战争双方投入总兵力300万,联合国军120万,中朝方面188万,朝鲜45,志愿军130多万,志愿军战斗伤亡36万,非战斗伤亡41万。朝鲜人民军作战伤亡26万人,中朝方面共损失100万。尽管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志愿军仍然赢得了最后的胜利。
天地良心,谓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擅长指挥大兵团作战”完全是冒赏贪功,现如今徐州会战的抗战军史九成九是受了李宗仁回忆录的影响。实际上,在徐州会战第一阶段取得“台儿庄大捷”之后,从蒋介石到李宗仁都有些飘飘然,不仅大举增兵苏鲁战场,还很有一副分分钟把日军赶出华东的架式。
而日军在台儿庄吃了大亏以后,随即调集重兵进行报复,从南北两个方向进行夹击的日军精锐达到七个师团20万人,战役目标非常明确,就是要聚歼中国抗日军队的主力于徐州地区。而此时的李宗仁还在请求增加部队大打,陆续赶到第五战区的国军部队已达50万之众,几乎是1938年中国尚可作战的野战部队之半数。
在许多所谓的“官方战史”上,言之凿凿是蒋介石为了扩大战果,盲目地向徐蚌地区增兵,以求李宗仁有更大战果,而后者“睿智”地认为战机已经丧失,这是有违真实军史的。要知道,第五战区的部队可以有桂军、川军、西北军、东北军,也可以有后来开到的滇军(卢汉第60军),完全是个“杂牌军集中营”,但中央军却只有汤恩伯的第20军团,并且还不大听招呼。
显然,蒋介石对桂系老大是有戒备心理的,不会将太多的嫡系部队交给李宗仁指挥,至于杂牌军那倒是无所谓的。而在台儿庄战役后,赶来战场的已经包括李延年第2军、李仙洲第92军、甚至是胡宗南第1军的董钊第28师等部,如此之多的黄埔系中央军加入战团,不可能是老蒋主动拨来的,完全可以肯定,是李宗仁挟大捷之威,要求军事委员会增调而来。
有一个人是清醒的,他就是桂系老二、军事委员会“副参谋总长”白崇禧,其实台儿庄战役期间他就一直呆在五战区长官部“参赞军事”,李宗仁不过是发号施令者,战役谋划多出自白崇禧、徐祖贻(战区参谋长)和刘斐(军令部次长)之手。白崇禧深知,台儿庄战后日军必然反攻,因为打通津浦线使华中和华北占领区连接起来,是日寇必须完成的战略企图。
从北伐时期就指挥大兵团作战的白崇禧通盘研究了日军动向,当他发现华中日军荻洲立兵的第13师团攻占宿县后,并没有沿津浦线北上直扑徐州,而是向安徽的永城、萧县方向迂回,这是进行战术合围的惯用手段。与此同时,华北日军土肥原第14师团则南渡黄河杀入豫东,封闭徐州战场国军西撤退路的征候已经非常明显,白崇禧知道情况不太妙了。
考虑到彼此之间的关系,白崇禧没有直接提出自己的意见,而是委托返回武汉的刘斐直接上陈蒋介石,再以军事委员会的名义下达保持部队机动态势、随时准备撤离的作战命令。实事求是地说,蒋的战略眼光是过得去的,白崇禧和刘斐这“民国一个半军事家”的建议让他也承认:徐州大军处于危险之中。
1938年4月21日,军委会军令部命令第五战区在运河以北只留少数兵力,主力部队应转移至运河以南和徐州以西。刘斐犹不放心,每日用电话联系参谋长徐祖贻以督促实施。
然而5月11日他发现李宗仁完全轻视了这道命令,所有到达部队都被顶上一线跟日军大打阵地战,连汤恩伯军团都被缠住难以脱身,一旦日军完成合围则后果不堪设想,轻易不发火的刘斐勃然大怒:“李长官糊涂!燕谋(徐祖贻字),你应该晓得当前战局的凶险,50万大军都顶到一线,正面宽达300多里,一旦日军迂回包围徐州战场,我们几十万大军如何转移”?
蒋介石也急眼了,不仅嘱咐林蔚和刘斐紧急飞往徐州,还特地专电白崇禧:“你们要跟德邻说,敌人已经开始大包围了,不赶快撤出来,几十万人都得丢掉,你们还要跟各级将领讲,一定要贯彻军事委员会的命令”。
1938年5月13日,在白崇禧、林蔚(侍从室主任)和刘斐三巨头的劝说下,李宗仁终于意识到敌情的严重,兀自嘴里不甘示弱:“你们不必惊慌,对于撤退我自有安排,南京的场面断不会在徐州出现,我李某人不是唐生智”!
白崇禧眼见李宗仁已经松口,立即部置召开高级将领军事会议,当面命令第2集团军总司令孙连仲、第22集团军总司令孙震、第20军团长汤恩伯、第27军团长张自忠、第3军团长庞炳勋,以及卢汉、李延年、李仙洲、刘汝明等军长,立即向徐州以西和苏北突围,而就在此时长官部得到报告,日军的便衣队已经出现在徐州以西的黄口车站,真的是千钧一发。
所以说,就大兵团作战指挥的能力而言,放下多次介绍的我军各大野战军司令员不提(比如林总、粟总和刘帅等名将),国军方面大兵团指挥能力较强者,白崇禧确实是数一数二的,这从他后来围剿大别山和与四野对决的作战中都可以观察出来,是很难对付的敌手。而李宗仁后来逐渐失去对桂系军队的控制权,很难说与带兵和指挥能力的中庸没有关系。
微操大师蒋委员长可以说是一位非常擅长秀操作的统帅,在大兵团作战时很喜欢一屁股坐在统帅部里横插一扛,有时候甚至全凭一时心血来潮、揣测行事,结果难免会吃败仗。
莱芜战役就是很好的例子之一,远在千里开外的蒋介石宁可听取参谋总长陈诚“华野已经无力再战”的一面之词,也不愿意相信身经百战的王耀武“其中必有诈”的判断,结果白白葬送了李仙洲兵团五万余大军。
因此,指挥大兵团作战可以说是个要求非常高的技术活,没过硬的军事本领还真可干不了,更何况既没有蹲过战壕、也没拿着望眼镜亲临一线的微操大师,除非你是个不世奇才。
一个真正的军事战略家,在任何错综复杂的形势下从来都能抓住对手的弱点并牵着其鼻子走,这就是兵法所说的“致人而不致于人”的境界。
粟裕大将就是一个真正的军事战略家,也是一位非常擅长指挥大兵团作战的将军,一生曾指挥过无数大小战役,其中比较能体现粟裕大兵团指挥艺术的就是豫东战役了,这是自中原鏖战以来一场前所未有的大兵团集中作战。
豫东战役可以说粟裕顶着巨大的压力而打的(建议在中原大打歼灭战),起初粟裕曾计划在鲁西南平原围歼国军精锐邱清泉的第五军以打破中原僵局,当时粟裕手里有八个纵队的兵力,但主力背靠黄河地形狭窄不利于开展大兵团机动作战,更何况中原地区敌人重兵云集,因此作战计划落空了。
而为了打破中原僵局,粟裕不得不创造战役,决定抓住了蒋介石的痛处,即攻其必争之地省会开封。开封当时是国民党在中原的重镇,对于连一个村庄都不舍得丢的蒋介石来说,势必会调兵增援,我军可在运动中歼灭援敌创造战机,通过一个小开封便可诱使诸多大鱼上钩。
于是爆发了豫东战役,战局也正如粟裕所料,陈唐兵团攻克开封后,怒不可遏的蒋介石不得不亲自飞往睢县上空督战,同时严令邱清泉及区寿年兵团夺回开封,而胡琏兵团、孙元良兵团,还有随后出现在睢杞战场的黄百韬兵团等部也纷纷压到了豫东战场,对于只有八个纵队可用的粟裕来说,整个局势将愈演愈烈。
但是,粟裕在攻克开封后并没有打算就此撤军,而是决定放弃开封调动来援的邱清泉和区寿年兵团拉开距离,捕捉战机以扩大战果,结果在阻援的同时围歼了区寿年兵团部及整编师75师。当粟裕抽出兵力对区寿年兵团的72师发起围攻时,此时令粟裕意想不到的事发生了,增援兖州的黄百韬兵团突然出现在了睢杞战场上而且正好挡住了粟裕撤离战场的路线,这也是喜欢秀操作的微操大师难得的一次神来之笔。
微操大师的这一操作,使得粟裕要面临这两个严重的问题,一是能用的兵力全部用上了,基本上已经无兵可调,为了主动出击立足未稳的黄百韬兵团,不得不放弃围攻区寿年兵团72师,抽出主力全力对付黄百韬;二是邱清泉兵团和胡琏兵团及孟良崮重建后的74师等部正在扑过来,我部队连续作战已经很疲劳,必须在敌人形成合围之前结束战斗。因此,在痛击黄百韬兵团后,粟裕的作战目的已经达到,为了避免被动粟裕不再恋战组织大部队撤出了战场,豫东战役就此收官。
指挥大兵团作战,不是每一个将军都能做到的,历史上哪些将军擅长指挥大兵团?
首先来看下对兵团的定义,古代的兵团建制不是很完整,或者时代太久远了,无法考察了,我们就以解放战争时期的国共两党的兵团建制来说明一下:
国民党:主力兵团4~6个军,约10~12万人;
解放军:标准是12万人,开始是下辖5,6个纵队;后来纵队改成军后,通常下辖3、4个军,还有兵团司令部直属守备师7、8千人、独立警备团2、3千人;
所以,至少需要指挥两个以上的兵团联合作战,才能符合大兵团作战的基本指标,也就是怎么也得25万人左右吧,那么历史上都有哪些将领指挥过这么多军队呢?
据史料记载、以及按照秦国的实力推测、白起大概指挥过约45万人左右、相当于4个兵团。而且白起歼灭的敌军人数达到了好几百万,占整个战国时期的总歼灭数的1/3以上,是第一代大兵团作战、歼灭战大师。历史评价为武庙十哲之一。毛主席曾经评价白起:
毛泽东:“论打歼灭战,千载之下,无人出其右。”
敕修武安君白公庙记:“窃以武安君威灵振古,术略超时,播千载之英风,当六雄之敌。”
史料记载,灭楚国的时候,开始秦王是想让他带20万,但王翦认为20万太冒险了,没把握,说没有60万,我就不去,这点跟林彪的特点非常像,都是不打没把握的仗。后来实在没办法,秦始皇把全国的家底都掏出来了,凑成60万,王翦经过1年多的时间,终于灭亡了楚国,之后横扫六合,为秦国的统一立下了汗马功劳,简直是功高盖主。所以,王翦最多指挥过60万人,相当于5个大兵团。历史评价为历史72将之一。
司马迁曾经评价白起和王翦:尺有所长、寸有所短。
司马迁评价具体的翻译是啥,谁能给讲明白下?
韩信在最后一战垓下之围时,直接指挥的军队大概有30万人左右,也相当2个大兵团了,也可算的上是大兵团作战,而且韩信点兵,多多益善,就说明韩信指挥30万兵力相当游刃有余,只是刘邦不会给他更多的兵而已;
大明建国第一将,在北伐蒙元时,带领25万大军,所带军队相当于两个军团,并1年之内就灭掉了元朝,简直是势如破竹。
第一次长沙会战,薛岳将军率领40万精锐中国军队,在火力战力全面落后的情况下,自创天炉战法,打败日本鬼子。整个4次长沙会战,一共率领100万中国军队,与66万日军作战,是中国抗战中最伟大的胜利。大兵团作战必须有抗日英雄一席之地。
1946年,率领8个军进军东北,加上地方部队,约有30万人左右,当时林彪的部队28万人左右。杜聿明手下有新1军、新6军这样的王牌军队;而林彪手下则有从全军抽掉的红军精锐干部骨干13万人,可以说两边棋逢对手,将遇良才;开始杜也压着林打,林一度都想着再上山打游击了。而之后的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四处救火,也说明杜聿明在大兵团作战上是有一套的,只是太听蒋的话了。
林彪打仗,如果要在历史上找一个模板,我认为,最佳模板就是帮助秦始皇统一六国、功高盖世的王翦,打仗同样都是谨慎、稳妥,不打无把握之战。如王翦非60万不攻楚,林彪长春之围,非有4倍兵力不攻城(当时有3倍)。但林帅,打稳健之战的能力确实是非常出众,最后,率领百万大军从北山黑水达到天涯海角,也是可以与王翦媲美了。
1944年,粟裕发起车桥战役,日军大佐以下460余人(内俘24人)、伪军480余人(内俘168人)。新四军伤亡200余人。战役后毛主席点评:
“这个从士兵成长起来的人,将来可以指挥四五十万军队”
60年代,毛主席曾对蒙哥马利说:
在我的战友中,有一个最会带兵打仗的人,这个人叫粟裕,淮海战役就是他指挥的,他也是我们湖南人。
中央军委对粟大将的评价:
尤善于指挥大兵团作战,足可与历史对白起的评价相提并论。
在抗美援朝之前,彭帅的大兵团作战比较少,因为西北野战军苦寒之地,没有那么多兵啊。但抗美援朝给了他机会,当然这个机会本来是到不了他头上的。但在毛主席心目中排在前面的病的病,惧的惧,最后只能:“山高路远,为我彭大将军”。
虽然中国历史5000年,真正能够指挥过大兵团作战,并且有建树的其实很少了。差不多就上面这些了。
最后要重点说明,有两位虽然没有列出来,但他们才是百万大军的统帅,帅中之帅,他们统领大兵团作战更是不在话下。他们是:
伟大的战略家军事家毛泽东主席;
红军之父解放军总司令朱老总,朱老总,从红军开始就是军队的灵魂人物,精通游击战、在四渡赤水中率先运用运动战,解放战争,一到华北,华北局势立马扭转,足见朱老总的军事指挥才能,不然也不会让彭总像学生对老师一样尊敬。
欢迎点评!
华裔女赌王就此没落,生前让所有 浓情端午粽飘香,青浦邀你“云体 上海:“云端”展现端午节文化内 “甜咸大战”!明星艺人们喜欢什 如何做一个男人喜欢的情人(如何 当你和你同时出现在同一个场景中 如何在昏暗的光线下设置快门速度 教育在生活中的价值是什么? 世上做坏事的人死后会面临什么因 拜登就任总统后的第一步是什么? 同意/不同意:人生最重要的目标 二战后,德国在调和分歧方面做得 亚伯·林肯恨白人吗? 一个编辑能把你的故事毁得有多严 现在的iPhone6还能坚持再用一年 曹操为什么不杀司马懿? 现在买房是不是最便宜的时候,现 我身边的农业银行营业厅关了,AT 欧洲媒体评选CBA最有实力球员, 荣耀play的6+128和荣耀8X的6+128 蚂蚁集团是科技公司还是金融公司 请问机友华为mate30P与华为mate3 听说老詹修剪一次指甲需要5小时 为什么说宝宝“一月睡二月哭三月 戴笠人称戴老板,这个是怎么叫出 没有工作能一次性补缴社保么? 我想知道定向师范生和免费师范生 肺癌引起的咳嗽是怎样的呢? 5000mAh电池的5G手机推荐吗?要 恒大亚冠表现“差强人意”,你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