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战役之前,如果把德军驻扎在境外的军队调回柏林防守,就意味着要放弃二战开战以来,纳粹德国所有的战果,这是希特勒不愿意看到的。希特勒认为,以美国为首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和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必有一战,只要德军能够撑到他们因分地盘而引起内讧,纳粹还有翻盘的机会,而此时并未到止损的时刻。
德军已是强弩之末
柏林战役爆发前夕,德军的分布相当零散。
位于捷克斯洛伐克和奥地利的德国南方集团军,中央集团军是最有可能回援柏林的重型装甲部队,其保留了大部分的重型装备,而且捷克斯洛伐克还拥有斯柯达等兵工厂,可以以此为根据地反攻,也曾经传出这支部队要回防柏林的消息,但却一直为成行。原因是希特勒还对挽回匈牙利的败局有幻想,曾经在1945年3月发动春醒作战,结果被苏军重创。在柏林战役爆发时,这支部队已经败退到捷克和奥地利,而且苏军的主攻方向不明,德军高层还认为苏军攻击柏林是佯攻,而主攻方向很可能是匈牙利和捷克,为了以防苏军调虎离山,这支部队也被摁在了驻扎地以防万一。
位于库尔兰半岛的库尔兰集团军群,希特勒一直不愿意放弃这个前沿阵地,妄想能够以此分散苏军的兵力。而苏军却没对此有任何的留恋,柏林战役爆发时,集中火力猛攻柏林,苏军深知擒贼先擒王的道理。在柏林快要攻陷时,希特勒的自杀,更加加速了纳粹的灭亡速度。在纳粹宣布无条件投降后,库尔兰半岛不攻自破,该集团军群在战争结束时仍有近30万人的兵力。
其次就是驻扎在意大利北部的德军,约有50万人。这支军队依靠意大利北部的山地和河流形成的天然屏障,可以有充分的时间准备回援柏林,而且阿尔卑斯山口易守难攻,只需部署少量兵力就能阻挡西线盟军长驱直入德国腹地。然而这支军队的高层早就和希特勒貌合神离,暗地里和盟军进行秘密媾和,并且在1945年4月底达成协议,在5月2日,意大利南部战场中的一切战斗都已经结束,这支军队已经开始分批投降。德军的将领是在希特勒未自杀之前就已经签订投降协议,也就意味着,此时的德军将领已经不把希特勒的权威当回事了。
再有就是驻扎在巴尔干半岛的德军,这支军队主要是和铁托的游击队进行战斗,人数大约在8万到10万之间。而在围剿铁托时,这支军队已经在巴尔干半岛的复杂地形里损失惨重,深陷游击战的泥潭。而在1945年春季时,遭遇苏军和游击队的双重压力,在交通不方便的山区,无法及时回援,也被对方牵制住了。
最后德军还有驻扎在挪威的部队,这也是战争末期德军保存最完好的重兵集团。到柏林战役前夕这支军队至少还保留有40万德军部队。这支军队分散在挪威的狭长国土,德军在此前攻陷法国时,曾经俘获了盟军的作战计划,通过取道挪威以进攻德国的侧后方。由于盟军已有这个作战意图,德军也不得不防盟军在挪威登陆后夹击德国。因此也无法抽身,而且也缺乏足够的船只运送德军撤回德国。
早在之前,古德里安就曾经建议希特勒放弃希特勒战略放弃德国境外的地区,将德军撤回德国本土,以加强防御能力,然而却没能获批。希特勒即便到了最后,也不改其贪婪的本性,哪都想占有,却一个都没顾上。
希特勒的性格所致
希特勒在二战爆发前就拥有盲目乐观的性格,还敢想敢干,包括出兵莱茵河,吞并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都让其成功了。然而这些都是受到当时德军高层一致反对的,但是却意外地获得了成功。这令希特勒的幻想和自信日益膨胀,即使快要到二战的终点时,也未曾减弱。
希特勒一心期待奇迹的诞生,使他在最后一刻能够逆风翻盘。他喜欢读《腓特烈大帝传》,希望像书中的腓特烈在崩溃的边缘时,出现类似俄国女皇突然驾崩,对方的同盟瞬间瓦解的狗屎运。然而戏剧性的一幕是,还真让希特勒等到了类似的前兆,1945年4月12日,希特勒获知罗斯福突然逝世的消息后欣喜若狂,此时他坚信命运正击败他的劲敌,在没有罗斯福的粘合后,盟军的同盟关系将会由于彼此的利益冲突而土崩瓦解。
(腓特烈大帝)
但是这个最后一丝希望落空,盟军在欧洲划定势力范围后,艾森豪威尔只是作壁上观,而进攻柏林的任务落到了苏军的肩上。于是看不到希望的希特勒在两星期后自杀。而此前由于希特勒的盲目乐观,错过了德军回援的最佳时机,当断不断,反被其乱,再回首已是百年身。即使德军最后时刻真的回援了,也会被消灭在柏林外围,有种战术叫做围点打援,德军也是飞蛾扑火毫无意义。
德军士气涣散
德军驻扎在境外的军队人数满打满算也只有130万,并不是400万,而且还是打残的二线德军。这些军队其实已经脱离了希特勒的掌控,是否完全听命于希特勒还是要打个问号。这些集团军的司令已经出现了怠工的情绪,甚至很少有人愿意帮助希特勒做困兽之斗阻碍盟军的前进。此前巴顿的第三军团坦克在3天之内就冲过60英里,又在科布伦次附近到达莱茵河岸,并未遭遇德军强烈的反抗。这不仅出乎了德军高层的意料,更是出乎了西线盟军的意料,吓得艾森豪威尔赶紧派遣特使勒令美军将领不得擅自行动。
当纳粹的生产部长施佩尔接到希特勒要毁灭德国所有的工厂,发电厂,自来水厂,和煤气厂,以及一切粮食,衣物,储积的焦土政策时,施佩尔拒绝执行。而且他还背着希特勒去和德国陆军及工业界领袖们接洽游说,不费吹灰之力就说服了他们尽量执行希特勒玉石俱焚的疯狂命令。从此德军高层对希特勒的忠诚开始动摇。
此时的德国军民已经意识到战败已经是时间问题,他们内心都希望英美联军能够快速推进,赶在苏军之前到达柏林,并在苏军攻破奥得河以前,尽可能多占领德国的领土。大多数德国人可不想和希特勒同归于尽。
战争结束后,德军都争先恐后地向美军的莱茵大营缴械投降。如果不是苏军负责攻打柏林,所遭遇的德军抵抗不会这么强烈,战争也可以提早结束。德军的负隅顽抗更多是不想落入苏军之手,他们知道苏军肯定会报复德军在苏联的土地上的暴行,这也是他们继续战斗的主要原因。
在大势已去时,任何努力都是徒劳。不管德军投降后有没有400万,他们都要想着如何从战时的军人转换成战后的平民,如果过渡得不好,他们也会跟着希特勒一起陪葬,或者在战后罪行清算时被处以极刑。当这种内心的小算盘在蔓延时,就注定了这支军队只是一盘散沙,而不是可以战斗的钢铁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