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现在的孩子不顺心就自杀,该如何教育?

现在的孩子不顺心就自杀,该如何教育?

2020-07-20 14:45阅读(90)

现在的孩子不顺心就自杀,该如何教育?:现在的孩子不顺心就自杀,这种现象的确越来越多,令人震撼。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烂漫的童年和青春生命成了祭坛呢?“不

1

现在的孩子不顺心就自杀,这种现象的确越来越多,令人震撼。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烂漫的童年和青春生命成了祭坛呢?“不顺心”具体指什么“不顺心”?我们作为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就得必须弄清楚,然后方能对症治疗。

据调查,在青少年自杀比例的原因中,学习压力点45?6%,早恋占22?8%,父母离异占13?8%,其他占17?8%。那么针对这些自杀的比例和原因,我们应该如何进行开展教育?下面谈谈我的一些意见和建议:

一、家长和学校不要用分数作为对孩子评价好和差的标准。

以分数作评价标准,是违背教育的真正目的和意义的。教育是传道授业解惑也,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健康人格。如果以分数论,这样的教育是极端的,是毁灭人的个性的发展和违反我国的教育方针的。大家都知道,我国的教育方针要求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

在这里,我无意谴责任何一位家长,因为我知道,以分数作标准,这不是我们家长可以承担的过错,而是社会对教育价值的取向过于简单化而带来的悲剧。但作为家长,为了我们的孩子美好的明天,是可以把这些陈腐的,不合时宜的教育思想和观念抛弃的。我们也可以坚持自己的观点,走自己的路,从多方面去培养孩子,使孩子成为一个身心健康,阳光快乐,能遵纪守法,诚实守信,有责任,有担当的人的。

另外,我们家长要明白,靠读书不是唯一的出路,也可以寻找一条适合孩子自己发展的其他道路的。

二、加强对孩子心智的教育。

由于我国受计划生育的影响,许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或子女较少的。由此很多孩子娇生惯养,父母和亲人无限度的溺爱,这就把孩子带进一个非常脆弱的世界,或以“自我为中心”,养成了任性,好发脾气,无理取闹等特性。如果这些特性不及时纠正,渐渐发展下去,就会出现过激行为,甚至走向极端。

那么怎样去纠正呢?那就是要加强对孩子心智的教育。这方面的做法:一是家长以身作则,用积极和阳光的心态对待人生;二是创设一个和谐、馨香的家庭环境,让孩子在温暖中快乐地成长;三是教育孩子的方法应多种多样,并在教育时态度有温存、暖和,同时让孩子感到父母对自己怀有一片呵护之心。这几方面的做法,都是可以使孩子心智渐渐走向成熟,并促进其健康成长的。

(创设一个和谐、馨香的家庭环境)

三、教育孩子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人生的目的,在于发展自己的生命,并把生命变得有价值。那么怎样才算有价值呢?就是做人有担当,有责任,有所作为。

同时也要教育孩子,人生之旅,有鲜花,也有荆棘。面对各种各样的艰难困苦,要有抗压能力,即使遇到什么厄运,只要活着就有希望,要相信“人间没有永恒的夜晚,世界没有永恒的冬天”。如果采取极端的方法去对待挫折,是一种怯懦的表现,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我们要珍惜生命,自杀解决不了问题的。只要顽强拼搏,纵然伤痕累累,就定会破茧成蝶,走向成功。这样启发教育孩子,使孩子理解人生的真谛,并汲取多些抗压精神食粮,这样慢慢地,孩子的内心就变得强大了,也不会走向过激和极端的行为了。

(教育孩子,人生要有抗压能力,面对艰难困苦,也要采取积极向上的态度对待)

以上所言,希望家长们对孩子的教育有所帮助。

2

现在的孩子为什么动不动就自杀?孩子轻生的原因有哪些? 现在的孩子动不动就自杀跳楼,这是一种社会现象,而且情况越来越严重,成为了一种普遍的问题。现在孩子的自杀,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人士关注。为什么选择让众人见证自己想要轻生的行动?很容易得出答案为了反抗和报复。希望通过自己的行动令那些让自己觉得痛苦的人也一起痛苦。

很多人会说,现在的孩子太脆弱了,一点也受不了挫折,有点小事就自杀!其实,我想说每个人生来就有一定忍耐力和理解的能力,即使是孩子也一样,但是成长环境不同,孩子会受家庭的影响,心理压力一点点堆积,我们看见的“小事”只不过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加上所谓“叛逆期”,给我们造成一种“现在的孩子很脆弱”这样本身就有问题的印象!

现在的孩子很多都是玻璃心,也许是环境给她们造成了现在的性格,没有过去的小伙伴,没有了过去的游戏和童年。陪伴她们的换成了手机,平板,电脑,封闭的空间,孤独的成长,造就了很多极端的性格。孩子的心理是有多脆弱,遇到难题并不会想办法,去沟通。而只是达不到自己的心愿和理想就会走向极端,将来的社会生存对她们也将是一个极大的挑战。现在的家庭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因为父母一辈吃过的苦,而不想她们在去吃一点点苦,但是越是这样越是让孩子没有了独立的性格和面对困难挫折的勇气,温室里的花朵真的经受不起大风大浪。

如何教育孩子具有独立人格个性呢? 孩子对父母的依赖心很重,有条件的家庭要尽量做到多陪伴孩子。这一时期是构建孩子安全感的关键时期。如果父母给了孩子充足的安全感,孩子不仅会更容易带,幸福感也会更强,孩子长大也会感激父母。从小就有安全感的孩子长大了也会更自信、更阳光,这些都是缺乏陪伴的孩子很少具备的。都说孩子是无忧无虑的,孩子真的是这样的吗?其实,孩子并不是没有烦恼的,只是孩子的烦恼很容易就忘记了。父母在遇到人生的挑战的时候,要知道孩子就在边上看着。父母要勇敢去迎接,这是会让孩子学会做事的方法的。父母能够做到充满正能量的面对一切,孩子会从中获得力量的。人生没有一帆风顺的,孩子要从父母的身上学到不退缩的力量,孩子以后才能收获更多。

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我让孩子认识到我们会有很多方面的情绪,有开心的也有痛苦的,不能因为出现了负面的情绪就感到特别的丧气。我们需要找到为什么会出现的情绪,不被这些情绪所支配,而是要接纳这些情绪的存在,不去逃避也不否认我有这样的情绪了。然后父母需要做的就是,帮助他们找到一个自己与情绪的相处模式,学会自己疏导情绪,情绪本是是没有好坏之分的,就只是我们应该多注意处理情绪的方式。另外,家长也要给孩子独立的空间,千万不要把孩子当成小朋友来看待,其实很多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已经有自己的想法的,只有从小就学会独立的孩子长大之后才能够面对社会的考验,独立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步。

尊重孩子,任何事情上都可以适当的考虑孩子的感受,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他们处在一个敏感的时期,当他们有想法和家长们沟通的时候,我们需要给出他们信号告诉他们爸爸妈妈是尊重他们的,他们的想法爸爸妈妈们有思考,也会在意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即使在某件事上家长们的决定是拒绝的,也要向孩子们说明拒绝的原因。只长应该如何科学引导孩子?

作为家长要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不要让孩子过分依赖父母。过分依赖父母的孩子内心都会比较脆弱,经受不了太大的压力,如果遭遇生活上的突变,孩子一时承受不住就容易做出一些偏激的行为,届时,谁也改变不了这个结局。

3

你好,很高兴能回答你的问题,希望我的个人理解和建议能对你有帮助。

现在孩子物质生活、精神生活都非常丰富,有无穷无尽的资源供享用,他们这波后浪应该比前浪更强。然而现在孩子稍不顺心就想自杀,存在这种心态还和父母的教育方式有关。如何纠正孩子“不满意就自杀”的不健康心态,下面我就分享三条建议。

1.父母要改变平常顺从孩子脾气的方式。

孩子出生就一张白纸,他生活习惯的养成和父母息息相关,现在家庭独生子女多,这也导致父母对孩子过于照顾和溺爱。当发现孩子过于任性爱耍脾气时,父母就要找一处能保证安全的环境里让孩子一个人冷静反省自己的错误,让他体会到发脾气没用。时间久了,孩子也就不会无理取闹了。

2.父母给孩子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念。

父母平时要给孩子灌输“生命宝贵”的知识,让他理解拥有一切美好生活的前提就是活着。自杀解决不了问题,只会给自己带来疼痛,给亲人带来心痛。

3.父母不要给孩子太多压力。

有的孩子心心念念的要求自杀,原因可能是他确实生活的很累。有的家庭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就对孩子要求非常严格,给孩子报大量的辅导班,和同龄人比成绩,这会给孩子带来压力。平时的不顺心可能就是压倒孩子心态的“最后一根稻草”,直接驱使自己结束不开心的生活。我想任何一对父母都希望自己孩子开开心心、快快乐乐的成长,父母把个人期望全都托付在孩子身上,只会使孩子忧郁,给带来麻烦。希望那些急于求成的家长们留给孩子一片自由的天空。

(图片来源于网络)





4

如果您已开始关注孩子自杀的问题了,那就该开始特别留意那些“情绪创伤事件”了。

什么是情绪创伤事件?



简而言之,能够激起孩子情绪上剧烈负面感受的事件,就可以唤之为“情绪创伤事件”。

比如,孩子回家诉说他们在学校遇见的不公平事件、不开心的事情,家长没有耐心地询问他们遇到的困难,并帮助他们一起解决问题,而是嫌孩子给他们带来了麻烦表现出嫌弃,或是恨孩子丢了他们的面子而大发雷霆;

当孩子告诉父母一个他恐惧、担心的问题,父母给他们不是抱持性环境(支持、和接纳他的恐惧,并和他一切面对)而是冷嘲热讽。

这些对孩子而言,就是情绪创伤事件。

显然,这些父母希望孩子在学校里把所有问题都自己解决掉,不要把问题带回家里来,这些父母心里想的是“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好好的,你却表现这么差劲,让我们跟你一起丢尽颜面”。这么麻木漠视的父母很容易给孩子制造情绪创伤。这样的后果就是不断的把孩子推开,直至悲剧发生。


所以请做个“善解人意“的父母,增加孩子的抗压能力。

孩子的抗压能力来自哪里?

孩子的抗压能力来自于孩子内心对自我是否确定,自尊水平的高低,

而这个能力最大程度上来自于父母的理解、关爱和支持。

所以现在越来越多的智慧的父母都着重如何培养孩子的自尊自信,如何培养孩子对生活的兴趣和未来的憧憬。不仅关注孩子的学习,更懂得引领孩子关爱自然,关爱他人,一起旅游,一起运动,一起游戏。这些科学育儿的好方法值得大家学习。

5

你好,可能跟从小没怎么挨过批评有关,夸他就欣喜雀跃,说她出错就垂头丧气甚至歇斯底里,这说明孩子在被指正错误方面思想不正,要告诉孩子,告诉你错误是为了下次你可以完美解决!

不要觉得批评你是针对你打压打你,而是在帮助你成为更好的你自己,没有人会不犯错,重要的是不要一直在犯同样错误!父母小时候也会偶尔犯错,然后再改正错误,因为人就是在不断犯错改错当中成为了一个崭新的更好的你!

还有在面对困难面前,应该迎难而上,每个难题解开都是一个锻炼的过程,你如果躲开就不会成长,而每次战胜困难,你会发现正是困难让你成为了强者!

从小就要培养他战胜困难,享受胜利的喜悦,有不被打倒的韧劲儿,等他长大了,蜜罐里呆久了,可能挫折就不是他的梯子,而是他的毒药!




6

【作为一名教育领域创作者,我来回答一下此问题。】

开学以来,发生了多起孩子自杀事件,不只是青春期的孩子,甚至是大学生也频频发生此类事件,让家长痛心,社会震惊。那么数量不少的孩子不顺心就自杀,一定是社会和教育方式出了问题,我们的教育该怎么样去调整,最终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1、恢复传统的优秀教育方式,让孩子从小就有荣辱感和挫折感。继续实行升降级制度,班级也要适度拍榜,优胜劣汰,学不好就从来,从头开始再学。这是让孩子尽早体验竞争,面对困难,努力向上,接受现实,调整心态,感受失败的第一步历练,也是最好的磨砺体验课。

所谓的减负,是个伪命题,根本不解决问题,而由减负产生的政策,更是对孩子的培养不利。一味地迁就孩子,让孩子得到的太容易,就会形成孩子不珍惜机会,也失去努力向上的动力。只有动态管理,才能让孩子明白这个世界没有免费的午餐,适者生存的道理。


2、学校里要成立真正的竞技队伍,互助组织,让所有的孩子都参与,让孩子们之间形成团队,互帮互助。成立足球队、篮球队、合唱队等其它团队竞技项目队伍,让孩子们经历比赛的感觉,感受竞技项目的刺激,锻炼失败了从头再来,培养东山再起的技巧和勇气。

每个班级都要发挥组织的作用,培养孩子团队互助精神。例如,成立多个学习小组,兴趣小组,让孩子以组织形式互动,互相帮助积极沟通。避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互相之间很冷漠,没有关心关爱的局面。在学校和班级都形成一种向心力,孩子们积极阳光,最终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3、国家的宣传引导,发挥精神力量的作用,让孩子有希望。停止再宣传那些一夜暴富,不当得利的例子;正确看待社会的各个行业,鼓励360行,行行出状元,哪个行业都是为社会和国家做贡献,特别要大力表彰平凡岗位的英雄,引导孩子不去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学校尽快成立有效的心理团队,负责每个班级,孩子有问题及时发现,梳理和缓解孩子的焦虑情绪,给孩子正面的引导。定期给孩子上心理课,认真对待孩子提出的每个问题,班级也建立监督体系,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建立良好的家校沟通机制,有问题争取消灭在萌芽中,不让悲剧发生。


最后,全社会必须重视新时代下学生群体的社会问题,当前,社会形势复杂,孩子的压力太大,容易造成心理崩溃。只有全社会形成合力,才能帮助孩子渡过难关。

【希望我的回答能给大家带来帮助,欢迎点赞,也欢迎评论区提问。关注我,查看更多教育领域回答。】

7

现在的中小学生是最幸福的一代 ,集家人和亲朋好友的宠爱为一身,物质生活极大富足,同时 ,他们也是最痛苦的一代 ,肩上背着的不仅是沉甸甸的书包,还背负着父母殷切的期望。为了不输在起跑线上 ,很多孩子在3,4岁的时候 ,就已经天天赶几个场子,奔波在各种培训班,辅导班 , 早教班,特长班之间。他们的童年很短暂 ,也很苍白 ,这样的童年没有为他们沉淀足够的快乐,因此,当挫折突然降临,他们没有足够的底气去对抗 ,很多孩子只会选择自杀以求解脱。

孩子也是人,也需要

自由的时间和空间,现在孩子的自由时间和空间都被繁重的课业负担压榨完了,他们活着的意义就是没完没了的作业和总也考不完的试 ,还有老师的批评说教和家长的唠叨 ,孩子没有从生活中获得心灵的解放和自由,觉得活着没意思,胆小内向的孩子只能选择结束生命 ,有反抗能力的孩子会选择叛逆或者离家出走。

大部分家长都有急功近利的思想 ,把自己的社会危机感转嫁给孩子,孩子的天性受到强烈的压制,从而产生压抑。孩子也会有自己的思维和想法,他们有权力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家长们不应该强制性的替孩子选择人生 , 对孩子进行过渡教育。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培养特长学一样就好了,不要让孩子样样都学,样样都学到最后反而样样不精通,还挤占了孩子玩耍的时间,要学尽量让孩子自己选择他感兴趣的东西,而不是强迫他们学你们认为好的东西 ,要留给孩子足够的休息和娱乐活动的时间,劳逸结合。

部分家长对孩子有多苛责就有多溺爱,学习上实行高压政策,不能有丝毫马虎和失误 ,生活上却尽量满足他们的要求,对孩子有求必应,优越的生活条件造就了孩子们自私,唯我独尊的个性,家长的娇纵与老师的无奈造就了他们任性的格性,畸形的爱与过重的学习压力造就了一颗易碎的童心,孩子在家里,犯了错误家长迁就和包容,在学校里,孩子出了问题都把错归咎在老师身上,让老师无力可使,让孩子为所欲为。在这样的环境里成长起来的孩子,抗挫能力几乎为零。

一项调查报告指出,中小学生自杀已经成为一个越来越严重的社会现象,其中中小学阶段自杀率最高。北京大学青少年儿童卫生研究所一份历时3年多,涉及全国13个省约1.5万名学生参与的《中学生自杀现象调查分析报告》中的数字更令人触目惊心:每5个中学生中就有一个人曾经考虑过自杀,占样本总数的20.4%,而为自杀做过计划的占6.5%。

为了教育孩子防患于未然,家长和老师一定要记住4点:

1.当孩子跟你讲话时,无论是什么话题,都必须耐心倾听,给出适当的建议,千万不能敷衍。一不注意,孩子的倾诉愿望就会被抑制,时间长了就会形成心理问题。

2.孩子的负面情绪,源于日常生活中家长埋下的隐患,不要老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孩子,总是把爸爸妈妈一切都是为了你好,以后都要靠你了等话放在嘴边,让孩子承受过多的压力。

3.平时应有意识地对孩子进行一些抗挫折训练,培养孩子的逆境情商,减少消极、抵抗等负面情绪的干扰。让孩子敢于承担责任,自我锤炼。

4.和孩子一起观看安全教育视频,正确分析,及时劝导,教育孩子远离危险,珍爱生命。

家长不但是孩子的监护人,还是他们的朋友,玩伴,要尊重孩子的意愿,释放他们天性,不要给孩子太大的压力,让孩子在轻松愉悦的环境里幸福健康的成长。

8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是父母手心里的宝!但还是不要忘了他们终将走入社会,去劈波斩浪,去闯荡出完全属于江湖!所以不要忘了守护他成长的路上,同时给予他足够的抗压能力的培养!

9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孩子不顺心,就想自杀是这与青少年的心理不成熟,各种压力偏大有关系,应积极进行心理疏导。

当青少年觉得遇到问题之后,觉得已经用尽了全身力气,做出了最大努力,依然没有很好的结果,脆弱的心理就产生了这种念头。

、形成原因分析:

1.青少年缺乏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现在的青少年传统道德观念淡薄,吃苦耐劳精神缺乏,没有吃过苦受过罪,无法从痛苦中自拔,看不到生命的积极意义,产生了扭曲、绝望的心理。

2.不能克服极其严重的消极情绪。抑郁、焦虑心理产生之后,“困难”依然没法解决,他觉得“走投无路”的时候,自杀变成为青少年摆脱痛苦的消极方法。

3.没能克服强烈的情绪冲动性。有的人为了抗议父母,有的人为了抗议老师,有的人因情感问题而产生失望,有的人因为同学之间的矛盾、情感问题。

4.性格过于内向、自我封闭。

产生这种倾向的人,他的性格大多属于内向型,内向型人格表现为沉静、谨慎、多虑、孤僻、反应缓慢、适应性差。

性格外向的人表现为:开朗、活泼、善于交际、情绪外露,不拘小节、比较适应环境。

应该从少年儿童时期培养孩子阳光、自信、乐观的性格,给孩子充分的安全感、幸福感。

二、应对策略:

1.学会为孩子减负、减轻思想压力

减少压力,减轻学习的压力,减少各种各样的压力。少年儿童本应是轻松、愉快、活泼的童年,活泼的少年。

2.创建温馨和谐的家庭关系

创设轻松、愉快、温馨、和谐的家庭关系,让家成为孩子的温馨港湾,成为孩子健康成长的精神家园。

3.进行积极的心理疏导

马斯洛说,“挫折未必是坏事,关键是对待挫折的态度。”平时减少溺爱,有意识地加强挫折教育。让孩子学会自己面对挫折,处理挫折,遇到挫折不包办,比如遇到考试失、比赛、情感问题,教会孩子学会调节不良情绪,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

5.参加户外运动,到大自然当中去愉悦身心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有许多新鲜事物。带孩子到大自然当中去,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看一看身边的农民种地,工人做工,看看菜市场的叔叔、阿姨的卖菜。他们的生活充满着艰辛,他们的生活又充满着快乐,劳动创造了财富,劳动创造了幸福,劳动创造了人类,让孩子懂一点人间烟火味,就不会那么的娇气,不会那么的脆弱。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

你的关注是我前行的动力。

我是@临流濯足

10

我是@文浅浅 ,很荣幸回答这个问题,希望对您及其他对此有疑惑的人们有所帮助。

要想知道如何教育,我们就要先分析为什么现在的孩子稍不顺心就自杀。

按理说,现在的孩子比当年的我们幸福许多:玩具是当年的我们不曾见过玩过的,电视电影网络手机越来越先进,各种吃的玩的应有尽有……但在物质丰盈充足的表面下,掩盖着孩子们脆弱的伤痛以及轻看生死的念头。

在中国,每年约有10万青少年死于自杀。每分钟就有2个人死于自杀,还有8个自杀未遂。

很多家长无奈的说,现在小孩真的是不知道怎样去教育了,也想不通小孩是怎么想的,一丁点也说不得,要么出走、要么跳楼。

那么,现在的孩子究竟是怎么了?为什么经不起一点儿挫折?该怎样让孩子懂得珍惜生命,怎样能够承受挫折?这是整个社会、每个家长、每位老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

首先,是社会的大环境。信息发达的今天,各种小说、影视中里各种自杀情节在影响着没有判断能力的学生。很多孩子学别人割腕,跳楼,可能纯粹是跟风,根本没有思考,也没有判断能力。

第二,独生子女优越的生活环“培养”了学生脆弱的性格特征。由于是独生子女,心态不同,现在独生子女,都被捧着长大,吃饭喝水得家长求着,吃不得苦受不得委屈。以前的人家里孩子多,谁求你,不吃过一会没了,不听话挨打,不是特宝贵反而活的茁壮。懂得眉高眼低,易与人相处,能放低姿态,心理承受能力也强。独生子女容易产生一种错觉,那就是你们对我好是应该的,如果没有给我什么,那就是欠我的,几代人独爱一个后代,造成了学生唯我独尊的优越感。一旦进入其它环境,唯我独尊的优越感 就会被打破,一时间,这种打破就会狠狠地打击这些性格脆弱人的神经,倘若不能很好处理这种变化,就有可能出现自杀现象。

第三,中国的学校和父母都没有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挫折教育。中国当下的教育,都是一味表扬的教育,教育者不能过度批判学生,更不能体罚学生,导致了学生只能接受表扬,不能接受挫折和批判。至于孩子的父母,更是对孩子百依百顺,从不给孩子人为地制造困难,让孩子体味生活的艰辛。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一旦面对坎坷,就会无所适从。

第四,孩子和父母缺乏沟通。当今的中国父母都把大量时间用到了挣钱养家上,常常忽略了和孩子的交流和沟通。农村孩子更成为了留守儿童。因为长期没有父母的陪伴和沟通,孩子的性格非常缺失。这样的性格很容易出现问题。

第五,孩子学业任务重也是导致孩子自杀的重要原因。中国的教育,常常说减负,但学生的学习任务却变得越来越重。沉重的学习任务让学生思想负担非常的重,感受不到生活的美好和幸福,出现自杀,也就不奇怪了。

常言道“失败乃成功之母”,但现在的孩子非常缺乏失败教育。输不起的孩子背后,往往折射着家长对失败的认识误区以及不当的教育理念。

我们总是很注重培养孩子的情商,智商,但却忽略了很重要的一点:“逆商”。逆商就是挫折教育,那什么是挫折教育呢?就是要让孩子在经受挫折的时候,知道有光明。为什么有些孩子跳楼?就是他经受挫折后,他觉得就完了,觉得就一败涂地了。人生不是这样,我们必须要让孩子知道,败了不要紧,败了一定还是有光明在的。但是你光靠说教,是不行的。只有他在一次次失败中,你带他去寻找,是不是还有一线亮光,是不是就可以走出来了。走出三次后,他就知道挫折后有光明,就没有更大的人生风险。

如何进行挫折教育?

  • 1.给孩子体验失败的机会。

在陪小孩子玩耍、成长的过程中,不要因爱孩子而一味地迁就、一味地让孩子赢,一定要适时让孩子感受一下输的滋味。当孩子因输而郁闷得时候,趁机引导孩子:成长的路上本来就是输、赢参半的,现在输的只是游戏而已,将来还会遇到更大的挑战,更需要你内心坚强起来。

另外,即便孩子因输而耍赖,也不要向孩子妥协,不妨借此告诉孩子:游戏规则就是这样,输了就是输了,敢于认输一点也不丢人,输了之后仍然坚持的孩子,才是最坚强、勇敢的。

  • 2.引导孩子换位思考。

因为不想输而发脾气,本身就是自私的体现。所以当孩子表现出“输不起”的迹象时,应该先认可孩子的情绪,然后再引导孩子体会别人的感受:“你这次输了,很不高兴是不是?如果全是你赢,别的小朋友老是输,那他们会不会高兴呢?你觉得光你一个人高兴好,还是大家轮流高兴好呀?”

  • 3.最重要的:家长摆正自己的“输赢观”,不要给孩子太多压力。

父母要与孩子共情,理解孩子的情感体验,教会孩子方法去排解情绪,发泄法、注意力转移法、自我鼓励法等都可以使用。同时,启发孩子找寻解决问题的办法,引导孩子最终走出困境。

另一方面,适当调节孩子的学习压力,最好不要动不动就提什么“回报父母”“家庭责任”“家庭重担”“出人头地”,表面上看是激励孩子,其实,这样的压力其实更难以承受。

很多精神崩溃甚至轻生的孩子,几乎都有共同特点:听话,有家庭责任心,想着将来要回报父母……

想赢,是成功者的特质;而输不起,则是失败者的通病。不要害怕失败,要从失败中找方法,总结经验,然后更好的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