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历史上哪个人让你觉得「他如果不死历史一定会大不一样」而惋惜?

历史上哪个人让你觉得「他如果不死历史一定会大不一样」而惋惜?

2020-07-20 13:40阅读(69)

历史上哪个人让你觉得「他如果不死历史一定会大不一样」而惋惜?我个人推荐3个人物:一个是周世宗柴荣,此人善待百姓,雄才大略。真让他活三十年,我认为一定能

1








周世宗柴荣不死必定大不一样,按照其三十年规划,必定可以一统天下(后来赵匡胤基本上按照他的战略部署干的,但没有干好)其短短五年多在位时间所表现出来的政治素质,治国理念,治国能力以及治国行动落实的效率,足以证明如果他不死一定能再现汉唐盛世,完全可以和唐太宗比美。军事上三次北征,已击败契丹,契丹当时是穆宗——睡王耶律璟,这种昏君完全不是柴荣的对手,柴荣完全可以收复燕云十六州。再休养生息几年,西征党项,南灭大理,完全可以降服蛮夷戎狄,再造大一统局面。再加上周世宗又是商人出身,重视商业,有了他的支持还有稳定的内外环境,中国必定会北宋更加对外开放,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会更频繁,中华文化更博大精深,经济科技水平比北宋时期更强更领先,中国在世界影响力可能比唐朝更大。说不准资本主义和工业革命也能率先发生,就算蒙古崛起,有了强大经济基础,科技文化支撑中原王朝也不可能灭国,就不会有“宋亡之后无华夏 明亡之后无中华”,中原王朝可以继续发展,就不可能有后来的朱元璋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乾隆的闭关锁国,愚昧无知,傲慢无礼,固步自封,妄自尊大,更不可能有慈禧老佛爷的洋人朝廷。如果周世宗柴荣不死,想想吧……








2

我是青岩,我来回答。

首先来说个对外国的历史影响极大的人物(上帝之鞭 阿提拉)。



匈奴人世居漠北,(《史记·匈奴列传》记载: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唐虞以上有山戎、猃狁、荤粥,居于北蛮,随畜牧而转移。)乃是我华夏民族的一支。汉武帝时期,攻灭北匈奴,南匈奴单于呼韩邪归附西汉。东汉初年,南匈奴再次分裂成北匈奴和南匈奴。北匈奴继续与东汉为敌。公元91年,(东汉永元三年)耿夔领汉军在金薇山(阿尔泰山)大败北匈奴,随后北匈奴逐渐西迁进入中亚。他们首先到达乌孙(敦煌一带),然后继续向西到达康居(锡尔河上游东部)。最后折向西北到达了奄蔡国欧洲人称为阿兰聊(位于西伯利亚西南部的欧洲和亚洲的交界处)并在再次居住下来。



公元374年至公元400年,这支弱小的北匈奴逐渐成长为雄踞东欧大平原的强大游牧帝国。东欧平原上的匈奴人以然有了“欧洲共主 ”的气势,东欧各族为了躲避匈奴人争先向西迁移。(匈牙利原住民凡达尔人,瑞维人,被匈奴人灭国的阿兰聊人一路向西逃到今天的西班牙和葡萄牙。西哥特人向南入侵了东罗马帝国,在今天的希腊地区定居下来。盎格鲁撒克逊人不堪匈奴压力,渡海流亡到英伦三岛。日耳曼部落直接臣服于匈奴人。东欧北部民族,斯拉夫人和芬兰人也向匈奴人表示了臣服)。




公元406年,匈奴人的传奇英雄阿提拉诞生了。阿提拉生于匈奴,但他很小的时候就被作为议和条约的人质之一,在西罗马帝国宫廷长大。阿提拉在宫廷中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并精通罗马人的所有习俗和生活方式。阿提拉专注于罗马人的治国方式和外交政策的研究,希望改良匈奴帝国的统治。

公元434年,阿提拉的叔父匈帝国皇帝“鲁嘉”病死。他将位置传给了布莱达和阿提拉两兄弟。

公元440年,阿提拉领兵进攻东罗马帝国。匈奴人渡过多瑙河横扫了东罗马帝国北方所有的城市。

公元443年,阿提拉带领匈奴骑兵再次渡过多瑙河攻陷了东罗马帝国北部。随后进入巴尔干半岛,占领了谢尔迪卡(今保加利亚首都索菲亚)菲立普波里斯(今保加利亚城市普罗夫迪夫)留莱布尔尬兹(今土耳其境内)等大城市。随后围困了东罗马首都君士坦丁堡,长期围困后东罗马皇帝投降议和。东罗马帝国向阿提拉称臣,并付出大量的黄金作为补偿(一次性赔付6,000罗马镑(约1963千克黄金),而后每个被俘虏的罗马人支付的赎金12个金币)。还承诺每年向匈奴人支付大量金币作为供奉(每年纳贡增加三倍至2,100罗马镑约687千克黄金)。


公元446年布兰达为兄长作为了帝国的主要统治者,阿提拉受到排挤长期统兵在外作战。阿提拉在君士坦丁堡的胜利,为他在匈奴帝国中带来了巨大的声望。阿提拉以然威胁到了布兰达的统治。急不可耐的布拉达准备借口宴请阿提拉,在酒后除掉他的亲弟弟。布拉达的侍从当晚向阿提拉告密,阿提拉携带弓箭进入宴会直接射死了兄长布兰达。阿提拉的弑兄行为震慑住了群臣,得以顺利的成为匈奴帝国的统治者。



公元450年,西罗马公主主动向阿提拉请求婚约,阿提拉欣然应允。但阿提拉要求西罗马拿出一半的土地作为嫁妆。西罗马皇帝瓦伦丁尼安三世愤怒的拒绝了阿提拉。恼羞成怒的阿提拉亲率50万匈奴骑兵攻占了法拉克王国。(随后又从阿兰人,萨克森人,东哥德人,勃艮第人,赫鲁利人等服从匈人统治的民族中抽调人马)。准备一举攻陷西罗马帝国。在今天的法国夏隆-香槟泉市,西罗马帝国和西哥特王国联军成功抵挡住了匈奴人的进攻(西哥特国王狄奥多里克在此战中战死)。

在高卢(法国)的失败,并没有击垮阿提拉的信心。他挥师南下越过阿尔卑斯山入侵了西罗马帝国的腹地意大利。阿提拉摧毁了他所遇到的所有城市。直至攻占西罗马首都拉文纳(西罗马皇帝逃到了旧都罗马)。

随后与西罗马帝国签订条约。此时的阿提拉已成为欧洲的无冕之王。欧洲所有的民族都已经向他臣服。



453年阿提拉再次攻打东罗马帝国,在取胜的归国途中暴毙而亡。据传说,东罗马帝国为向阿提拉“请和”表示诚意,进献了一个美丽的贵族少女(伊笛可)作为阿提拉的女人。在归国途中,阿提拉就举行了婚礼。战争的胜利再加上新婚阿提拉可谓双喜临门。他在宴会中不停的与匈奴贵族们喝酒,直到醉倒在婚礼现场。阿提拉在睡梦中鼻腔的血管突然爆裂,血液倒流窒息而死。

也有传说是匈奴中的反叛势力与东罗马帝国的人勾结。让贵族少女(伊笛可)在匈奴王睡梦中刺杀了他。理由是少女(伊笛可)在阿提拉死后没有受到任何惩罚,就被人放回了东罗马帝国。

阿提拉死后,帝国的贵族们互相争斗厮杀。匈奴帝国随即瓦解,日耳曼部落趁机出兵将匈奴人赶到克尔巴阡山以东的中亚大草原上。匈奴民族随即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在没出现过。阿提拉无疑是 悲剧性的人物,他在人生的最鼎盛时期暴毙而亡。



阿提拉精力旺盛极富个人的领导魅力,桀骜的匈奴人都拜服于他。但阿提拉又冷酷无情能够杀兄自立。阿提拉有极大的人生抱负作为动力,使他不断的为匈奴帝国在欧洲开疆拓土。阿提拉学识渊博,他比任何人都了解他自己的敌人。欧洲各族在他的匈奴铁骑下都匍匐颤抖。阿提拉是欧洲真正的“无冕之王”。

阿提拉的经历与(中华第一个大一统的王朝建立者)秦始皇何其相似。他们都有童年在他国为“人质”的经历。都有继承有祖辈留下的雄厚基础。都处在四分五裂的乱世。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大一统的大秦帝国,为中华民族的大融和做出了极大的贡献。欧洲各国的分裂状态与中国的战国时代何其相似。阿提拉已经基本平定了北方的势力和东罗马帝国。再有几年准备时间一举灭掉西罗马帝国,将会建立一个统一欧洲的大帝国。

欧洲的历史也将被他改写。

本文系原创 欢迎 关注点赞 评论 转发。

3

一切都是命中注定 历史可以学习 改变不了

4

我觉得李自成最可惜。

李自成以他的骁勇善战,勇猛有识,过五关,斩六将,建立大顺政权。最终攻克北京,推翻了大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崇祯。然而,在大明王朝宝座上仅坐了八十三天,就仓皇出逃,败走北京,次年,在湖北九宫山考察地形时,李自成神秘消失,结束了他又气壮山河又悲催的一生。

明末农民起义失败的教训同所有失败的农民起义一样,没有远大的战略眼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思想上彻底混乱

农民军主要将领犯了胜利时骄傲的错误,进北京后,无组织,无纪律,生活腐败。产生骄傲自满、麻痹轻敌的思想。滋长了腐化思想,政治上处理不当,军队纪律松弛,战斗力下降,不能抵制金钱酒色的侵蚀。

战略上,没考虑到新兴的清王朝的作用

清王朝从努尔哈赤起已经营了几十年,兵强马壮,后方稳固,进可攻,退可守,是将来的劲敌。

政策上的失误,不懂得巩固根据地

应当建立统一战线,笼络社会中的精英分子,农民军还停留在那种劫富济贫的阶段。

最重要的一点,在错误的时候,过早地坐在了龙椅上,成了众矢之的。

总结:如果李自成有远大眼光,能审时度势,团结吴三桂及其它大明将领,一致对付新兴的清王朝努尔哈赤的力量,并最终取得胜利,那么,中国的历史将会改写,历史上也不会有清朝这一号,中华民族或许会躲过近、现代的多次浩劫,与西方国家同步,甚至很早就成为世界No. 1。

5

霍去病,如果他不英年早逝,历代中原王朝最头疼的问题,很可能就不是问题了。

长城修了两千多年,就是为了抵御北方的游牧民族。但是,游牧民族该猖狂还是猖狂,拿他们没办法。

内忧外患,2000多年来,外患始终是游牧民族。

霍去病是军事天才,民族英雄。

17岁的时候,他首次出征,带着800骑兵一路飞奔,冲进匈奴腹地,斩杀2000多人,把匈奴兵杀得四处逃窜。回来之后汉武帝要赐他府宅,他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19岁的时候,身为骠骑将军,率领骑兵狂奔数百公里,杀入河西走廊,连续荡平5个匈奴部落,斩杀匈奴折兰王、卢胡王,歼灭匈奴军近万。第二次河西大战,霍去病孤军奋战,给匈奴主力造成了毁灭性打击。


(影视剧中的霍去病)

整个河西走廊收了回来,匈奴人悲哀的唱着:“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番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打开了河西走廊,汉帝国打开了通往世界的道路。

21岁的时候,霍去病和卫青的漠北之战,霍去病基本全歼匈奴主力,饮马翰海,封狼居胥。封狼居胥,被后世武将视为最高荣誉。


有了霍去病的辉煌战功,汉元帝时陈汤才能说出:“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但是,不到24岁,他就英年早逝了,天妒英才。

如果霍去病不死,会不会彻底灭了匈奴?会不会培养出更多的优秀战将?会不会总结出一套有效的对付游牧民族的办法?

(影视剧中的霍去病)


可惜了,他离开的太早太早。

6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历史上,有许多帝王将相建立了不少青史留名的不朽功绩。可是,天不假年。突然之间,他们就猝然辞世,像一颗耀眼的流星划过了历史的长空。他们的事业,

随着他们的身死而烟销云散。只留下了人们无穷的猜测和叹息!

第一当然要数伟大的征服者一亚历山大(比中国的秦始皇早了一百年)。这位位于希腊北部的马其顿国王(公元前356一前323年)是古代世界最著名的征服者。

他的父亲腓力二世在女儿的盛大婚宴上突然遇刺身亡。他继位后凭借其勇敢、才智和抱负迅速稳定了局势。

公元前334年,他发动了对波斯帝国的进攻。要知道,波斯帝国为当时最庞大富强的帝国。亚历山大凭借其杰出的军事天才和训练有素的士兵(仅3.5万人),获得了一个个胜利。短短几年就打败了波斯,逼死了该国国王大流士三世。他占领了埃及,在那里被奉为法老;进入阿富汗乃至印度。

只用了短短七年他就把马其顿这个山地小国扩张成帝国。其版图西起希腊,南括埃及,北抵中亚,东至印度河流域,横跨欧、亚、非三大洲。

公元前323年,他突然得病猝死。有人说,他是死于带菌的有毒蚊子的叮咬;有人说,他就死于身边那些怀有二心的人下的慢性毒药。众说纷纭,至今莫测。

由于他年轻力壮,正当盛年;还没指定继位者。突然之者猝死,使他的帝国分崩离析。手下统兵将帅纷纷据兵自拥,割据分裂。有马其顿一希腊(安提柯),托勒密(埃及)和塞琉古(叙利亚)三个独立王国;以及一大堆小国。

虽然,他仅只有33岁,但已在广阔的大地上所向无敌。以至于我们无法想象,他若有常人的寿命,还会做出什么令世人瞩目的伟大功绩来。

7

历史上让我觉得“他如果不死历史一定会大不一样”而惋惜的人物,不止一个。下面列举的三位,供参考交流:

第一位是千古一帝秦始皇。秦始皇统一六国、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又北击匈奴、南平北越, 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大业,功比三皇五帝,是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

功成名就后的秦始皇骄傲自满,私欲膨胀追求长生不老,犯了很多错误,走了许多弯路。可惜上天没有给他改正错误的机会,49岁突然挂掉,使乱臣贼子登场,继续把秦始皇晚年的错误发扬光大,最终葬送了大秦帝国。

如果秦始皇的寿命能再延长十余年(其爷爷秦昭襄王活了74岁),凭秦始皇英明神武的智商,完全可能幡然醒悟,驳乱反正,至少能让仁义的扶苏公子顺利继位,“独尊儒术”的国策可能发生在秦朝,秦朝兴旺200多年是没问题的。

如果是这样,我们都是“秦人”,也许没有“汉人”之说了,老百姓也能少受像楚汉战争这样的战乱之苦,再加上蒙恬长城抵御匈奴,匈奴更早的西迁也是完全可能的!

第二位是文武双全的曹丕。曹丕在位期间平定了青州、徐州一带的割据势力,最终完成了北方的统一,并出台九品中正制选官制度;对外平定边患,大破羌胡、复通西域;照此发展,稳定北方,统一南方指日可待。

可惜天不假年,曹丕只活了39岁,最终司马氏集团上台,三国归晋。而晋朝是中国最无能的朝代,发生了五胡乱华的悲剧和南北朝对峙的分裂。如果曹丕能再活十余年(其老爹曹操活了65岁),隋唐式的新朝会至少提前两百年来到,这将大大促进中华文明的发展。

第三位是英明神武的李世民。他的能力和功业不再赘述。他只活了51岁,如果他能再多活十几年(其父李渊活了69岁),就不可能有武则天上位,也就不可能有后来的李隆基上位,“安史之乱”可能就不会发生。“安史之乱”对大唐影响很坏,对中华民族影响很深远,影响着整个中华民族的走向几百年!

历史没有假设。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假设,更深刻的看清历史事件 、理解历史人物及历史走向,让历史照亮我们前行之路!个人观点,仅供参考,谢谢!

8

所谓的能人不死,豈能封神,焉知后人宠谁?

9

一看到这个问题,我的脑海中出现了两个人,一个是周世宗柴荣,一个是宋神宗赵顼。

周世宗柴荣

五代十国50多年的战乱,最后一个政权后周,第二位皇帝柴荣,被称为五代第一明君。

柴荣在位时,制定了后周的国家战略,那就是先南后北,先易后难的开疆扩土战略。

按照这个战略,后周的土地可以说不断扩大,国力也不断强盛。柴荣非常体恤士兵,并且与士兵吃在一起,睡在一起,战斗时总是冲锋在第一个。

并且柴荣有抱负,肯付出,能吃苦。

这样的皇帝,这样的明君,有什么道理不成就一代伟业,但是造化弄人,柴荣英年早逝,如果柴荣能够再多活20年,相信是非常有机会能够收复北方的燕云十六州的,后周也可能成为中华有一个大一统的王朝。

宋神宗赵顼

我个人认为,宋神宗是一个距离成为一代英主只差一点运气的皇帝。

宋神宗有雄才伟略,他想成为一代明君,文治武功兼备。

文治他选用王安石变法,可以说是知人善任,变法推行了10年,宋朝变化很大,朝廷也很富裕。

武功南征交趾,也就是今天的越南,把越南打的割地投降;西征西夏,不过攻打西夏差一点运气,兵败。宋神宗由于听到兵败的消息,旧疾复发,最后也是英年早逝。

我觉得宋神宗是北宋难得的硬气皇帝,有雄才伟略,有抱负,敢于大刀阔斧的改革,可以说是明君了,但是确实差一点运气。

宋神宗死后,王安石的新法没有了支持者,旧法复辟,宋神宗一生的心血功亏一篑。

如果再给宋神宗20年,新法一定会根深蒂固,说不定可以再次西征西夏,开疆扩土,成为一代英主

10

后周世宗柴荣,如果他没有那么早死,历史一定是大不一样。

柴荣曾说“朕愿十年平定天下,十年令百姓休养生息,再十年天下太平。”

为了完成自己十年开拓天下的理想,他制定了先北后南的战略,既先收复幽云十六州再平定南方诸国。

显德六年,柴荣率军北伐,幽云各州闻风而降。在形势一片大好之时,柴荣却病倒了,并于同年病死汴京,死时三十九岁,在位仅六年。

而柴荣一死,他手下的大将赵匡胤便蠢蠢欲动,并最终取周而代之,建立大宋王朝。

而赵匡胤却选择了先南后北,和柴荣完全不同的战略。赵匡胤的选择其实也没有错,柿子当然要挑软的捏。

只是柴荣北伐时,辽国皇帝是辽穆宗,他是历史上有名的昏君和暴君。他在位时辽国政局不稳,社会不安,这时北伐拿下幽云十六州机会极大。

而宋朝选择先南后北,等到宋太祖太宗平定南方,再想挥师北伐时,辽国皇帝已经换成了辽景宗耶律贤,辽国著名的中兴之主。

所以,当赵光义携破北汉之势北伐时却栽了个大跟头,直到四百年后徐达北伐才重新收复了幽云十六州。

而失去幽云十六州,北宋一直出于被动的局面,面对富饶而孱弱的大宋,契丹人吃了一小口,女真人吃了一大口,蒙古人则一口吞了什么都没剩下。

(影视剧中的柴荣)

如果柴荣还活着,后世大名鼎鼎的宋太祖赵匡胤或许就只是他手下的一员大将。

如果柴荣还活着,并成功拿下幽云十六州,中原王朝就能以此为依托抵御北方游牧民族,或许靖康之耻、蒙古南下都不会发生。

如果柴荣还活着,或许我们会失去一个经济、文化繁荣的宋朝,却能获得一个如汉唐般强盛的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