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康熙题写的“避暑山庄”的“避”真的是“天下第一错字”吗?

康熙题写的“避暑山庄”的“避”真的是“天下第一错字”吗?

2020-07-20 13:39阅读(62)

康熙题写的“避暑山庄”的“避”真的是“天下第一错字”吗?多了一横,这其中有哪些故事:在曲阜孔府门前有副对联,上面有两个很著名的错字:章和富,如下图此二

1

在曲阜孔府门前有副对联,上面有两个很著名的错字:章和富,如下图

此二字是故意写错的,是在玩文字游戏,寓意文章通天贯日,富无尽头,富不出头。


而在书圣王羲之的《兰亭序》中,“惠风和畅”的“和”字,右边的“口”写成了“日”。

这种增减笔画的情况在古人书法中比较常见,这是为了书法艺术的需要,寻求变化,古人认为这是正常的,不是错别字。

还有一类字,古人刻碑时,因很多工匠文化水平不高,笔画出现错误,但出现的频率多了,古人也认可了,这类字称“碑别字”,前人还曾出版碑别字专著。




乾隆的这个“避”字,就是一个碑别字。王羲之在《东方朔画像赞》中就这样写过:



欧阳询、颜真卿、黄庭坚等都曾这样写过:


古人写碑别字多少有卖弄的意味,就如孔乙己敲着桌子说,回字有四种写法,你知道么?

这个“避”字,其实只要你临过《九成宫》,就明白它是有出处的了。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2

中国汉字博大精深,其中书法又被称为是中国以及受中国文化影响过的国家所特有的一种文字美的艺术表现形式。
▲下面像不像羊?比辛寓意要好!

历来有不少的皇帝喜欢书法,偏好收藏名家大作和摹写书法作品,比如清康熙帝。康熙帝的书法造诣很深,一生摹写过许多书法作品。

河北省承德市的热河行宫正门牌匾上书写的四个大字“避暑山庄”,就是康熙亲笔所题。细心的人会发现,“避暑山庄”里面的那个“避”字在“辛”下多了一横。

汉字经简化以后流传到现在,大家通俗所知道的“避”并不是这个康熙所题的这个字。于是避暑山庄的这个“避”字有了一个“天下第一错别字”的称号。

这真的是康熙不小心写错的字吗?其实并不是。

承德避暑山庄如今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和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其中有着多种风格的古典园林,可以说是中国古典园林之最高范例。

这座行宫风格多变、设计精巧,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修建而成。这不仅仅是皇帝的避暑圣地,更是他用来处理政治、军事等国家大事的重地,又可以说是除了北京以外第二个政治中心。

这项耗时89年的重大工程,精致宏伟的不像话。康熙帝乾隆帝还亲自选取园中佳景以四字为命题各写了“三十六景”,合称为避暑山庄七十二景。
▲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孔府对联也少了一点)

被皇帝如此宝贝着的园林,可能挂一个有错别字的牌匾在山庄正门上方吗?不可能。前文也说,中国汉字博大精深,一个字就可能有繁体、简体等多种写法。

更别提很多书法家还会各写各的字体呢。康熙帝本人也十分喜爱书法,在这方面有很深的造诣。避暑山庄的这个“避”字,其实就是书法中的另一种写法。

纵观古代各种书法家,其中将“避”写成康熙所写的那种字的也有很多。比如唐代欧阳询,他在《九成宫醴泉铭》中也有同样的写法。

其实对书法有过研究的人都知道,简体远不如繁体写起来顺手美观,往往越简单的字想把它写好越难。

考验一个人书法是否高深,往往只需简单的一个字。或许康熙帝认为自己把“避”字写成这样更好看呢。

从书法方面探讨康熙所写字到底是不是错别字,还有另一种说法。古代为了避讳或是其他原因,在书写字体方面往往会采用“添笔”、“缺笔”的方法。
▲扬州大明寺上面的在多了一点

而当要说到了那个避讳的字眼时,就会刻意的把它读成另一个相似的音。这些都是古人为了某种原因在读、写方面对读音和字体做的转变。

比如说清朝末年的时候,洪秀全为首的太平天国运动。在清政府发出的通缉文告当中,洪秀全就被写成了洪秀泉,李秀成则被写成了李秀城。因为全和成都是“好”字,通过谐音来“抵消”。

可能康熙认为避暑山庄的这个“避”字很可能会被别人误以为是逃避的避。他想以此说明自己耗费巨大心力、人力、物力和财力建造热河行宫并不是为了逃避什么事情。

另外古人写玉的时候,下面本来是一个点,有时候也会把它写成对称的左右两个点。比如还酉时的酉,有的人也会在里面写成两个横。

另外当年林则徐被罢官的时候,他在被发配路过西安的时候。给当地的一个碑林题字,他就把碑林的碑字上面的丿去掉了。意思是自己被罢官路过,头上的乌纱帽没了。

而对于八岁登基,14岁亲政,并在政治上雷厉风行地推行改革,为康乾盛世的出现打下坚实基础的康熙帝,我们不应该轻易下结论。
▲这个是林则徐的“错别字”

参考皇帝对避暑山庄的重视程度和避暑山庄本身的浩大精致,在正门牌匾上出现错别字的可能性微乎其微。符合于古人写“错别字”的可能性看来更大。

更何况对于追求文字形式美的书法来说,字体美和字体本身的意义是同等重要的。因此承德避暑山庄的“避”字,是不小心被人以讹传讹,扣上了“天下第一错别字”的黑帽子了。

3

关于康熙题写的“避暑山庄”中是否有错字,争论由来已久。大多数人认为,康熙本人并未意识到有错,一众大臣虽然看出有错,却无人敢提。这么说也有道理,就算康熙笔下有误,又有谁敢触怒龙颜?但是也有人认为,康熙题写的“避”字并未写错,只不过是个异体字而已。孰是孰非?我们来分析一下。

大家都知道,避暑山庄乃是清朝从事外事接待的重要场所,康熙御笔题匾,其重视程度不言而喻。从康熙流传下来的诸多书法作品来看,他的书法具备相当的功力,端庄厚重而力道十足,颇有王者之气。康熙书法中流露出来的沉雄和霸气与其帝王身份十分吻合。既然“避暑山庄”如此重要,康熙又接受过极为严格的汉文化训练,怎会轻易犯下写错别字这么低级的错误?

事实上,康熙题写的“避暑山庄”并没有错字。“避”字的写法不过是个异体字,早在一些魏碑当中便出现过这样的写法。最为人熟知的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里也有着同样的写法。另外,米芾和赵孟頫等书法大家都曾有过这样的写法。由此可见,康熙写出“错”字,并非一时笔误,而是有着充分依据的。

类似的情况其实还有很多,比如“花港观鱼”、“风流宛在”等等,因为能够找到合理的解释,大多传为佳话。我们在欣赏古人的书法作品时,应该多加强自身的文化底蕴,免得闹出笑话来。

4

避暑山庄的“避”字右边的“辛”下部多写了一横,成为天下第一错字,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

其一:书法避讳

康熙题字时,写到“避”字的时候,认为不吉利,难道到这里来避暑就是为了逃避?于是大手一挥,在“辛”字下加了一横,这在古代书法上称着是“添笔”或是“缺笔”,主要是为了避讳某种寓意或者其他因素,全凭书写者个人观念而为。

其二:故意写错

在“辛”字下加一横,主要是康熙认为皇帝之路非常艰辛,清朝能走到自己手里确实不易,加上自己8岁登基,14岁亲政,智擒鳌拜、平定三藩、稳定西南、驱逐沙俄等一系列壮举,实属辛苦,如今到这里来享受,这一路上的艰辛只有自己知道,所以加了一横。

其三:造字

据说康熙题字时气势恢宏,一顿操作写完之后发现“避”字写错了,于是就将错就错,反正自己写的大臣也不敢多言,正好可以看看自己的威望。

其实这些都是后世文人揣测的。康熙临摹过很多书法,这种加一横的“避”字,康熙并不是第一个写的,中国历史上很早就有。

唐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书写唐太宗在九成宫避暑时发现醴泉之事,其中铭文中避暑的“避”字便多了一横。

李白诗《古蜀道难》:“朝避猛虎,夕避长蛇。”两个“避”字均多一横。

元代赵子昂的《三希堂法帖》

这些在《中国书法大词典》中都是有记录的,康熙本就酷爱书法临摹,不可能不知道,虽说比不上他的孙子乾隆那样喜欢到处题字,但是也留有不少题字直到如今。比如杭州西湖里的“花港观鱼”,繁体“鱼”字就和其他人写的不一样,别人的都是四点,康熙的却是三点,这中三点“鱼”字的写法也并非康熙独创,之前就有过这种写法。其中唐代张衡、褚遂良就这样写过。

以上可以看出,这种多一笔的“避”字,其实是一种书法异体字,康熙作为书法功底颇深的书法家,并不会犯这种错误,如果真的写错了重新题过便是,为何还会流传至今。

【文/羽评郡主,欢迎关注】

5

新中国成立以来,开始大力推广普通话和简体字,所以现代人和古人在说话写字方面一定是有很大不同的,这一点毋庸置疑。在上学的时候,大家都学过文言文,而文言文中也有很多通假字,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上学时候所学的古文其实只是皮毛而已,所以看到一些有争议的古代汉字的时候,千万不要用自己有限的知识就认定古人所写的是错别字。关于康熙题写的“避暑山庄”中错别字,确实引发了很多争议,还有人将这称之为天下第一错字。

康熙皇帝并非汉人,可是他在出生之后就一直学习汉语,因为这是清朝皇子们的必修课。而且皇家所用的老师都非常专业,康熙做接受的自然是顶级的教育,所以他不仅精通汉语,对汉语的熟悉程度甚至要高于满语。不仅如此,康熙皇帝还非常擅长书法,他的汉语水平很高,所以写错别字的可能性极低,在题字的时候更不会犯这么低级的错误。

引发争议的字就是“避暑山庄”中的“避”字,按照康熙当年题写的字,这个字多了一横,所以很多人都认为康熙皇帝写了错别字。其实康熙皇帝所写的这个字不是错别字,而是一种书法体,所以他所题写的“避”字和我们所认识的字不同,这是一种艺术形式,不能将其归为错别字的范畴。后来也有人对这种现象提出了个人意见,例如有的人认为,康熙当时认为“避暑山庄”中的“避”这个字有逃避的意思,不是很吉利,所以就故意加上一横,这样虽然发音相同,但是却起到了避讳的作用。

另外也有人认为,康熙皇帝当时题字的时候确实笔误了,但是皇帝已经写好的字不能反悔,否则就是承认自己写了错字,这多没有面子。康熙后来就将错就错,直接就用了这个字。现在关于错字原因的说法很多,但是这些都没有任何根据和道理,其实对于康熙皇帝来说,他是不可能犯这样的低级错误的,而且就算他不小心写错了字,也会人及时提醒他,毕竟他身边有很多大学士,所以康熙题写的“避暑山庄”不是错别字,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古人在题写匾额的时候,一般都会用书法体字来写,这样既庄重,也很独特,所以康熙的题字不仅没有错,还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性。

6

欢迎打开历史宝藏。


康熙皇帝真的写错了字吗?

显然是不可能的,且不说清朝的皇帝,汉语水平都不错,不至于犯这样的低级错误。

康熙朱批奏折

并且,就算手误写错了,难道再写一张不可以吗,一定非要用一个写错的装裱起来,遗笑于天下人吗?

避暑山庄的“避”字,相比现在的简体字,多了一横,因此也有人说,这是天下第一错字。

先来看看“”字的写法,古代真正的写法是什么样的。

上面的写法中,不乏有多一横的写法。

而唐代的大书法家欧阳询,也是这样写的,难道说欧阳询也写错字了吗?

可能你会说,欧阳询是不是也是写错了呢?

好的,那就看看其他历史上的大书法家是怎么写的吧。

王羲之的字

颜真卿的字

这是赵孟頫写的

现在你相信了吧,康熙皇帝真的没写错,以前的避字,大部分都是这样写的。

这种字在简化字流行之前,历史上通行了很长时间。

在简化字推广后,把这种字称为异体字。

简化字

并不是错字。

在很多知名楹联上,会看到多一笔或者少一笔的情况,都不是写错了。有两种情况,首先就应该想到是不是异体字,就是这个字的古代写法和现在不一样。第二就是古人有很多避讳的字,为君避讳,为父避讳,为圣人避讳等等……为解决避讳的问题,就将字多写一笔或者少写一笔。


更多历史类原创内容,欢迎关注@历史宝藏。

7

首先康熙题写的“避暑山庄”里的“避”字并非错字,也不是所谓的天下第一错字,在古代,这个字就是这样写的,这样写是正确的,这个字也可以说是“避”的异体字,是另外一种写法。

从魏晋时期就有书法家这么写了,如图这是一幅魏晋时期的碑刻,到了唐代欧阳询也曾经这么写过,当时的很多大书法家都这样写,包括后来的颜真卿、赵孟頫、黄庭坚等等。

我们现在的规范字里面,“避”字右边是两横,所以很多人认为康熙题写的避暑山庄里的“避”是一个错字,但是如果你以现在的规范字为标准,古代的很多字都是错字。

你不能以现在人为的标准去评价古人。

其实,像这种类型的题字还有很多,比如兰州火车站的牌匾,就让很多人大跌眼睛,因为它和国家规定的规范字不一样。很多书法家是不写规范字的,写了规范字就会少了艺术性。

规范字就是固定一个写法,包括哪一横长一点,哪一横短一点,都有固定的写法。而书法里则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去变化,只要能从古代碑帖了找到出处,都可以去写。

甚至为了需要,还可以去掉一部分,比如北京故宫里的“门”字,所有带“门”字的牌匾都没有钩,据说是因为皇上认为门字带钩不吉利,这个钩是火钩,容易引发火灾。

古代的消防设备不是很好,那么大的建筑群落,其实最害怕的就是失火,这也是皇上最忌讳的,所以从明朝开始,故宫的牌匾上,凡是有门字的,一律没有钩。

这个你说他是错字吗?

我觉得也不是,在当时这个字就是正确的,还是最合适的一个字,没有别的写法可以取代它。

但是你要是拿现在的标准来说它就是错的。所以是不是错字还要看当时的标准,用当时的标准来评价才行。

你觉得呢?

码字辛苦,

同意的朋友麻烦点个赞,关注一下啦。

8

谢谢你的邀请。

康熙题写的“避暑山庄”的避字真的是天下第一错字吗?康熙皇帝是何许人也?他的奶奶孝庄皇后对他的培育和严格管教是有名的,他的老师有五、六人之多,他本人留墨人间无数,习字更为当平常之极,这样的皇帝,怎么可能在一座皇家别苑进入正殿大门处的牌匾写错字呢?

康熙的这块“避暑山庄”的牌匾是悬挂在位于河北省承德市的避暑山庄正殿大门上方的,有很多人拿着今天的中华字典上的避字对照,显然认为是错了的,因为匾上的避字是多了一横的。

又有人说:康熙皇帝啊!对这个“避”字最为讨厌了,因为避就意味着“逃避”的意思,加了一横后,它的意思也就不再是想逃避现实,而躲到山庄里来了;又有的人说:康熙是属羊的,他加多一横就成了羊字了,说他平定三番,把重点转移到北方的一种无意留露。

无论何种说法,而中华文化五千年,亦是有较大的变化的,在现实的生活中,也有繁简之分了,例如:现与現;车与車等。



据讲还有一种叫异体字,它的出现主要是为了强调书写好看、对称,或者融入作者要表达的新意等等。这就对了,有时我们在春节准备到来时,在街边看一些写春联的,有时会随着他流畅的笔顺将些字加点的,有少点的也有,我记得曾经有人将“流”字写成少了头上一点的流字。

综上,我觉得康熙皇帝的避暑山庄的避字多了一横,实质就应该属于异体字的一种,应该不算错字的。

答题完成,谢谢。

9

我是一人,避暑山庄中的“避”,重点不是错字,而是“天下第一”这个名头。现存名人遗迹错字不少,但是号称“天下第一错字”并不是错字,真是很有趣。

避暑山庄的避不是错字,但是将错就错,天下第一。

避暑山庄的“避”不是错的,卖个关子,先说如何吹捧成“天下第一错字”的。

吹捧炒作天下第一错别字是要有一个完整的故事的。

我们伟大的康熙大帝在1703年,取得了相对的胜利,建筑避暑山庄,康熙在平了`三藩”,所以康熙皇帝特意加了一笔,“此是避暑之避,不是避难之避”。 原来,皇上是忌讳“避”字有“逃避”的意思,不吉利,所以大笔一挥加上一横,这样就没有“逃避”之意了。

当然关于“避”是错字的故事有很多版本,基本上都是要展现康熙雄才伟略。

其实“避暑山庄”的“避”不是错别字。

比如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的“避”字,如下图。

比如赵孟頫《三清殿记》的“避”字,如下图。

“避暑山庄”的“避”这个字,至少在古人看来,那块匾额并没有写错。

如果“避暑山庄”这块匾额重做换成我们现在“避”就少了一个“天下第一错字”的名头。

有个“天下第一”的传说,讲错纠错,真真假假。

一人有感

美丽的误会,美好的传说,都是一个让人记忆的点。

下图有个错别字,清咸丰皇帝写的“报恩院”。

号称“天下第一错字”并不是错字,真是奇妙。

以我仅有的知识,尽可能地客观求真。欢迎大家一起讨论,一起进步。

我是一人,喜欢书画和艺术相关,关注我。

10

说“避暑山庄”的“避”字是“天下第一错字”的人,应该是“天下第一糊涂虫”吧?用脚丫子想想也不可能。

康熙虽然是满人,但人家从小接受最顶级的汉式教育,汉语言文字水平比满文6的多,完胜如今的中文系研究生,书法也能完爆全国绝大多数书法家,给皇家园林、避暑圣地题字能写出错别字?脑子秀逗了吧?

汉语言文字博大精深,每一个汉字都有自己的故事,但古汉语中有一种特殊现象叫“异体字”,是指字形不同而发音、字意相同的两个字,可以完全替代使用,尽管两个字使用频率不一,但都是正确的,不是错别字。

另外,基于汉语言文字而产生的书法艺术中,也有一种特殊字体——书法体,由于书法本身不是科学,而是艺术,在创作过程中出现了很多跟日常书写不完全一致的字,增一笔、减一笔、连笔、断笔……都很常见,不是错别字。

现在我们来看康熙题写的“避暑山庄”,这里的“避”字中“辛”下多了一横,变成两横。

这是错别字吗?显然不是,这是异体字。

两横的“避”字不是康熙发明的,唐代书法家欧阳询、元代书法家等都写过两横的“避”字,难道他们也写了错别字?


“天下第一错字”的说法以前压根没有,这种说法都是当代人揣着明白装糊涂,为了制造旅游热点,牵强附会,生编硬造出一个故事忽悠你,不信去避暑山庄旅游看看,任何导游第一个给你讲的就是“天下第一错字”的故事。

“天下第一错字”的故事版本有好几个,比较流行的说是康熙在题字时觉得堂堂皇帝要“逃避”显得太不吉利,于是加了一笔,变成了两横;还有的说康熙一时写错字了,怕别人笑话自己就将错就错,坚持用两横,这些传说都是后人编造,不值一驳。

其实古人在题写牌匾时,不论是楷书、隶书、行书、草书,都喜欢用异体字。

南京的“明孝陵”是多一笔的“眀”

济南的“大明湖”是多一笔的“眀”,“趵突泉”是少两点的“突”

北京的“全聚德”是少一笔的“徳”

上述这些都是异体字、书法体,根本不是错别字,但很多人都拿现代简体中文印刷体去纠错,岂不贻笑大方?

当然,这也是很多景点喜欢玩的套路,故意说是错别字,然后编出一个故事显得“历史悠久有内涵”,这些段子权当听听一乐罢了,不必当真。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