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们领导经常说:单位离开谁都能过,不想干就滚蛋。

所以说中科院高级人才流失,在某些领导眼里,根本不算什么,就算都走了又如何,领导照样还是领导。

目前人才流失,无非以下原因:

第一:待遇低。

据说,科研人员月工资才1万,这个待遇想留住人,确实有点困难。

第二:干的不顺心。

这些高科技人才,最在意的就是能否发挥最大潜能,如果在单位处处受人打压,估计也没心情呆下去了。

第三:有了更好的平台。

如果科研人员有了更好的单位,为什么不能走呢?

现在科研机构那么多,如果有能力,在哪不能干。

第四:学术环境。

中国的学术环境大家可以想象,连小学生都参与造假了,可见造假可能是普遍现象。

如果单位的学术环境很差,某些有能力的人得不到重用,估计也会出走。

总之,咱们认为很重要的事,在领导看来可能都是正常流动。因为很多领导也不在乎走多少人,不管走多少人,对单位都没什么损失。

很多领导就认为,中国唯一不缺的就是人才,出走20个,再招20个就是了。有什么呀?

大家说呢?

最佳贡献者
2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萨沙也是在高科技企业工作,但不是研究所。

我的朋友很多都是研究所,说说自己的观点。

第一,国内做研究的氛围非常差,尤其是高端研究。

国内现在也是团队,但团队负责人基本都是上级任命,多是外行领导内行。

如果遇到一个懂行且支持研发的负责人还不错,但这种人数量非常少。

因为团队负责人是有能力捞钱、邀功的,说通俗点就是有油水的岗位。

这种岗位,普通科研人员书呆子,不太可能胜任,就算当上了也很容易被人排挤走。

久而久之,就是一群混的好的家伙上台。

这些人最大问题是不懂行,而且为了表示自己的权威还会瞎干涉,对于科研是致命的。



第二,搞科研不如搞淘宝。

科研人员的薪资其实并不高,即便是国家研究所的普通研究员,一年二三十万到头了。

而奖金之类,普通研究员拿不到,升职也不容易。

这种薪资在社会上当然不算少,但就这种岗位来说并不算高。

萨沙接触的这些人,都是名牌大学硕士起步,都是同龄人中的精英人物,之前读书花费了千辛万苦。

之前淘宝搞得的好的,一年二三十万根本小意思。



第三,人际关系复杂。

在研究所,同其他国家机构一样,关系第一,人情第二,业务能力第三甚至第十。

你可以对业务狗屁不通,只要有本事混,一样可以领导一群高学历的书呆子。

萨沙看过很多名牌大学毕业的科研精英,被不懂行的上级 拿捏。

我有个朋友业务能力很强,连续四五年都是团队业务领头人。可惜,此时性格孤僻,不识时务又没背景,提薪升职当然没有他的份。

他曾因为业务问题,当众和上级争吵过,指出技术决策的错误。上级觉得丢人,当众骂过他。

混了几年,连个小科长都没混上,相反愿意陪着领导打牌、请吃饭、送礼物的都混上去了。

最终这个朋友选择去国外深造读博,由此就在国外搞科研,现在又是项目带头人,年薪是以前的十倍,也拿到了绿卡。



第四,搞科研的人并不受尊敬。

中国社会商业化严重,一切都认钱。

比如你在东莞做鸡只要收入足够高,一样会有人尊敬你。

相反,搞科研明明是对国家民族有理的事,但科研人员社会地位不高,尤其是薪资不高的人员。

每次同学聚会,科研人员基本都是混的不好的,看到那些做官、做老板的人还有在社会上混各种工作的人,都没办法说话。


所以说来说去,国内搞科研的氛围非常差。而且同样的一个人,在国内混不下去,却可以在国外混的还不错。既然如此,人才流失也没什么稀奇。

3

一般而言都是正反看。

消极一些想,就是人才流失了,对于中科院影响很大。对国家有可能有损失,毕竟这里面的每一个人都是花费巨大培养出来的。人才不仅仅是金钱堆出来的,更是资源时间等宝贵财富的精华。现在这些人离开了跳槽了,多么大的损失多么大遗憾。不过,中科院毕竟不是私人企业,损失也罢赔钱也罢,甚至是赔光了又和中科院的领导层又有什么关系呢?又不是这些身在研究岗位实为官本位的从业者(重要的说三遍,当官的也是从业者!)私人财产,因此不心疼,其实大部分情况是这些人心里是开心的,别反对我,当官上去的不容易和艰辛是常人不能理解的,所谓不是血脉问题的话,就是不成佛变成魔才能升官的,不是疯子哪有可能爬上去?(不说个别情况,那是比中彩票概率还小)。爬上去的都是心理问题比较严重。心理变态!这就是为什么老百姓对于政府的不信任根本原因。老百姓就是宏观体验一下中央政府的善意即可。中国政府有2个,一个是中央政府,一个是地方政府。但是百姓心里只有中央政府。回归问题,中科院的环境,不是能让人安心研究的,需要一方面研究(少量时间),另一方面大量时间用于处理政治问题,跑项目请客吃饭维护关系,巴结项目负责人,巴结大鬼小鬼。烦不甚烦!这个年头谁遗憾编制?还拿着这去笼络人心,不如说是恶心对方。(有点偏激,心理分析:离开的人是这么想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积极方面思考,核学家又不是跑到国外了,还是在咱们中国,为自己国家努力,为自己努力,为自己这个民族努力,损失了吗?恰恰相反,激发了个人能动性,提升个人价值,社会价值整体提高,对国家更有利。因此对个人对国家都是有好处的,这不值得我们为此开心吗?也是给这些官本位的机构里面人才得到释放一个好的引导。就是,别看你是国企央企,不重用人才,压制人才,人才就有离开还能提升个人价值,多好!

平台太重要了,民企平台也是平台!但是既然平台建了,就要回归核心问题,人才个人价值提现!

4

中科院不要官僚化,不要论资排辈,以专业,按照成果,对国家的重要性选用人才,支持项目,既不能被学术骗子骗了,也不能让学术恶霸横行,学术氛围浓厚些,铜臭味淡些吧,天佑中华!

5

这不叫人才流失,而应当叫人才流动。

6

【瘾历史观点】袁隆平选了3次院士被拒,屠呦呦得到诺贝尔奖,这奖项够权威了吧,世界都认可,但她多次参选照样被拒。那你可以觉得这参选评分肯定要求很高。但有些是靠特殊手段上位。

复旦大学李爱珍3次落选,墙内香,墙外香

中国没有高级人才么?他们不想留在中国么?答案否定的,并非全部高级人才都想留在外国的,老一辈的科学家还是很有爱国情怀的,为报效祖国拒绝美国高薪厚职。


例如李爱珍01年05年参选中科院院士、03年工程院院士,全部落选。可是07年到美国参评就顺利当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难道美科院水平比中科院低?

选前默默无闻,选上后资源跟着来


李爱珍在选前三次落选,没有光环加身,国内媒体用默默无闻的“老太太”形容她。一方面她做的科研普通大众不会关注,另一方面她埋头苦干,不会因为这些荣耀成为自己前进的阻力。


2007年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后,科研项目、经费跟着她来。李爱珍还是以前的李爱珍,研究方向还是以前的研究方向。一个美科院外籍院士光环加上,待遇差好几个档次。



感恩国家培养,报效祖国


1980年时就被公派出国,成为美国名校的访问学者,以李爱珍的能力,完全可以留在美国工作的。但是她没有忘记让她成才的复旦大学,没有忘记培养过她的祖国。访问学者归来后默默在科研道路上耕耘,成为美科完外籍院士,同样是留在祖国

颜宁在中国呆了十年,还是决定出国


清华毕业的颜宁到美国留学,在美国取得一系列荣耀,学成后并没有选择美国。直接回来中国回到清华当教授,可以经过十年发展,她虽然也有参选中科院院士,她照样落选,媒体上虽然报道她不在乎落选,但是落选当年2017年时选择去了美国,2019年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管中窥豹了解留不住的原因


我们可以看看中科院院士参评的怪状,来管中窥豹。中科院院士是中科院中的顶级人才,这些顶级人才为什么在中国发展后,还是选择出国?这值得我们反思。


关注我@瘾历史,分享更多有趣的评论。谢谢大家关注

7

90多名科研人员集体辞职!中科院高级人才流失为什么这么严重?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中科院合肥研究院核能安全研究所在6月份出现“集体辞职”事件,对此官方给出的解释是:90多人离职和待遇与直接联系,况且离职也属于人员流动。

虽然这么说,但那90多个人总不能无缘无故地离职吧?据了解,于今年离职的人中大多数是博士毕业,并拥有事业编制。按理说,像这种有编制的正式人员,没有什么特别原因是不会选择离职的,毕竟能够拥有编制本身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有编制首先意味着工资很稳定,而且相较于没有编制的人还会享有很多单位福利,社保福利,选择晋升人员时也一定会考虑编制问题。这看起来似乎很不错,但哪怕是这样也挽留不了博士生们。

对于我们很多人来说,这份工作,稳定,体面,受国家保护,可对于他们来说却是一眼就可以看得到尽头。

虽然,官方给出的解释再三强调和待遇无关,但是,联想到之前在网上热议的关于我国科技人员的待遇,我们就可以推测,并不是毫无关系。

2015年10月8号,黄晓明和杨颖结婚,婚礼奢华无比,铺天盖地都是他们两个的消息,随随便便就花费了2亿元。而三天前,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因青霉素被授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时,却没有几人知晓,她所获得的诺贝尔奖金还不够在北京买半个客厅。

有的人终其一生的奉献还比不上人家一场婚礼的花销。

有人曾计算过中国工程院院士周教授的工资,月基本工资4890元,国务院特殊贡献津贴100元,岗位津贴1000元,院士津贴5000元,假期没有岗位津贴,这样算下来月收入大约有9100元左右。

而这位周教授还是国家发明一等奖获得者,先后获得国家、部、省科技奖励30余项,累计创经济效益超过400亿。但他的平均工资还赶不上普通的金融业高管薪酬。

每天拿着固定的工资,没有上升的空间,待遇真的不是主要原因么?他们大多数还都是博士,这样的学历在社会生存工资怎样都不会低吧?如果真的和社会上对博士的待遇一样,他们又怎么会选择离开?毕竟拥有国家编制本身就很诱人,可哪怕是这对他们也毫无吸引之力。

8

最近中科院合肥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90多名职工离职事件引发了热议,大家都对高级人才的流失表达了不解与担忧。

  • 不解是因为这些高级人才有事业编制有福利分房,为何还要离职。
  • 担忧是因为这些高级人才的流失会不会对我们国家造成严重的影响。

从相关报道中我们获知,在这90多名离职的科研人员当中,绝大多数具有博士学历。

我们先来算一下:

本科需要四年,硕士需要2-3年,博士需要3-4年,也就是说一个人从上大学开始到博士毕业,大概需要花费10年左右。如果我们再考虑小学6年,初中3年,高中3年,那么一个人从读书开始,到博士毕业,至少需要22年。

所以博士为高级人才,这绝对没问题。但是在中科院合肥核能安全技术研究所中,这些离职的科研人员都是人才吗?

根据核能研究所之前发布的招生或招聘的启示中我们可以得知,招聘招生主要以硕士和博士为主。同时根据研究所介绍,研究所中绝大多数员工是博士。

在一些科研机构中,职位不同,所做项目不同,所研究课题不同,工作分工不同,相关的等级也就不同。一般企业中,有一两个博士就不错了,而在研究所中,博士一抓可是一大把。其实可以想象一下,某些人或物一旦多了一旦集中了,那么就不会在得到重视了,就不会在得到关注了。

所以这些科研人员离职,在研究所看来就是正常现象了,就是正常的人才流动了。

其实这些类似的科研机构为了留住人才,应该也出来不少的政策,想了不少的法子,比如事业编制,比如福利分房。

奈何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这些依然是不够的。但研发经费就只有这么多,项目经费就只有这么多,课题经费就只有这么多,如何提高科研人员的福利待遇,巧妇也难做无米之炊。

课题少,项目少,势必会造成人员过剩。与其浪费,不如让他们流动起来,可以流动到国内相关企业中,但是一定要控制流向国外。

最后:

国家重点项目重点课题的核心科研人员骨干科研人员,一定要留住,同时一定要给予相应的待遇。

是不是也需要反思一下,我们老一辈的科研人员,他们为何可以耐得住寂寞,为何可以忍受得住清贫?

我是70后,记得小时候,老师让大家说自己的理想,大多数人都会选择长大后要做科学家。而现在呢?

现在我们经常听到某明星的别墅有数百平,豪车有数辆,出场费数百万年薪数千万甚至上亿。而我们的科研人员呢?

9

打破现有格局,按照科学规律去发展,不一定是坏事!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才能发挥最大效益。正确看待此事,破旧立新才能发展。

10

我不是科研系统的人士,但大学同学在科研系统的不少,碰巧也有一些同学是在中科院读博并最终留在中科院某院所工作的,在这儿我谈谈自己的看法,中间有偏颇的地方,还请科研系统的读者指正。


1、科研门派化

金庸先生写过一本书,叫做《笑傲江湖》,用剑的门派有一大堆,比如嵩山派、华山派、恒山派等,而华山派内部还要分为剑宗、气宗等派别,各派之间争斗不息。而这种情况现在在科研院所非常流行,从称呼就能看出来,什么“师兄师姐”,什么“师叔”,“师祖”之类,一门一派层次分明。


我有个同学在中科院某所,一入十年,都没有升职加薪,最近两年却飞黄腾达,为何?很简单,因为他“师叔”开始执掌该院所了,同一“师门”的师侄弟子等立即鸡犬升天了。


2、管理企业化

我一向认为科研院所,应该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为搞科研”的,可从同学们传过来的信息来看,完全不是这么回事。有些科研院所内部的管理比企业还企业。我有个同学在东部某沿海城市某水产类院所,按说管理应该很正规了,可事实上,我这个同学进入院所后,酒量大增,而且对当地各种招待场所了如指掌,因为要陪领导做接待工作。


科研院所不以科研成果为唯一导向,反而像企业一样,要讲究招待和应酬,要打点关系,要学会“人情世故”,这让真正从事科研的人员,会很不适应。


3、薪资蓝领化

坦率讲科研院所作为事业单位,其薪资是不算低的,而且待遇也不错。但这要看和谁进行比较。能进科研院所的基本都是博士及以上,而且基本都是名牌大学的高材生,他们的同学如果去高科技企业,年薪通常都是很高很高的;如果去国外,薪资也是不低的,这就让在科研院所工作的同学难免心理失衡。


科研院所的薪资和高科技企业和国外同等档次院所相比,薪资是低的,而且科研工作工作量很大,薪资涨幅很低,这让很多从事科研的同学感觉心理不平衡。


为什么人才流失严重?科研门派化,导致升职加薪不是看你的科研水平,而是看你所在的门派是否掌权;管理企业化,导致外行领导内行,一大堆繁琐事务缠身,让科研人员没有成就感;薪资蓝领化,使科研人员和同学以及社会人群相比时,心理失衡!


作为国之栋梁,作为科研的王者,中科院内部如何,我不做评判,但我希望还是尽量淡化科研的门派观念,让科研人员有成就感,给科研人员尤其是高级人才能够匹配企业的薪资待遇。不然,仅仅靠一个事业编制,是留不住他们的。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