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很高兴为你回答问题,我是蒙多奇,精致科学养育发起者,专注儿童早期发展。
丢东西、发脾气、跺脚、大哭大闹,这些都是孩子发泄情绪的表现。
实际上,情绪管理无论是对于孩子还是对于父母,都是一项重要的能力。
拥有情绪管理能力,可以让孩子更受欢迎,更好地掌握自己的人生。那么,该如何帮助孩子掌握情绪管理能力呢?
了解情绪,认识情绪
在教会孩子掌控情绪前,必须得先教会孩子认识情绪。
家长可以引导孩子观察自己和别人的表情、动作、语调、语言,帮助孩子练习捕捉自己和他人的变化。
在孩子生气苦恼的时候,家长可以和孩子说:“你现在是不是感觉很生气,感觉很愤怒,感觉胸口憋着一口气,这就是生气,每个人都会有的情绪。”
这样的描述,可以帮助孩子通过自己的身体变化搞清自己的情绪。
在孩子可以用语言描述自己的感受后,家长可以加大强度,让孩子描述出更多的感受,比如肌肉是否紧绷,呼吸是否急促。
让孩子描述引发情绪的事件
情绪的变化大多都来自于事件,如果孩子可以准确描述引起情绪变化的事件,一方面可以让孩子用语言描述情绪,一方面可以让孩子对事件有一个正确的认知。
就比如孩子喜欢的玩具摆在窗台上,被风吹落摔坏了,如果放在之前,孩子会非常生气,向家人发泄怒火。
但是现在,孩子可以描述引起情绪变化的事件后,他就会平静得接受现状,所以,理解事情的由来可以帮助孩子大幅度减少强烈情绪。
并且在孩子可以用语言描述事件经过后,他们很容易得到他人的理解,同时会大大减少情绪的肢体表达,例如大哭大闹、打人、打滚这类让家长很头疼的表现。
关注孩子的情绪,让孩子用词表达情绪
孩子可以轻松用语言表达事件后,家长就可以帮助孩子用语言描述自己的情绪了。
情绪相比于事件,看不见摸不着,要用语言词汇清楚得描述出来并不容易。
家长可以经常问孩子:“你有什么情绪?”让孩子把关注点转移到自己的情绪上来,先处理完情绪,然后再处理事情就容易多了,不会轻易责怪他人。
当孩子可以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后,就更能够让别人来理解自己,同情自己,更容易获得爱。
引导孩子主动思考情绪
单纯凭借父母讲道理,并不是帮助孩子理解情绪最好的方法。家长要给孩子自己思考情绪的机会,他们肯定能找到更适合自己的方法来表示自己的情绪。
所以,家长不如思考一下,如何引导孩子,让他们自己思考各种情绪表现方式是否恰当,每种情绪表现方式会造成什么不同的影响,以及该如何改进。
在这一点上,不如大胆一些。家长可以让孩子自己和娃娃说话、和盆栽说话,或者是把情绪画出来,用橡皮泥捏出来。
只要孩子的方法不会伤害自己,不会伤害别人,家长就放手让孩子去做吧,相信孩子总能找到合适的方法。
不要和孩子对峙
年纪小的孩子,虽然已经具备初步辨别是非的能力,但他们判断对错的标准,往往不是依据常规的道德准则,而是依据自己的喜好。
在孩子的眼中,满足了自己需要的行为,都是好的。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最关心的就是自己,在他们觉得自己受到了伤害、感受到了痛苦后,会本能的释放出糟糕情绪。借助大喊大叫甚至打人,来缓解自己的痛苦。
孩子大脑发育不成熟,控制情绪的能力很差,一点小事都能让孩子炸毛,并且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
这时如果家长激动的大吼大叫,打骂孩子,只会让孩子陷入持续的情绪奔溃当中。
家长在管教孩子的时候,一定要给自己和孩子准备一个冷静的空间和时间。让双方远离刺激源头,有一段时间来冷静。
待双方都冷静下来,再出来会好很多,也会容易很多。
这样,家长既不会在孩子崩溃的情绪上“火上浇油”,冷静也可以让双方找回理智,更好的处理问题,解决问题。
不会让大家因为身处在坏情绪当中,而不理智地做出伤害孩子的事情来。
今天我的分享就结束了,不知道屏幕前的你学会了没有,如果你还有疑问的话,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我会挨个答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