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任何复姓,当下的人数都不算多,司马一姓虽然曾是晋朝国姓,也是如此。做为国姓,司马姓曾经在屡次变乱中遭到过大屠杀,再加上各种原因的改姓,因此如今人数很少。

一、传说,司马姓本是上古天地之官重、黎之后,三个最著名的司马(司马迁、司马懿、司马光)本是同源

天地之官实际有神官性质,在上古属于最高的上公。传到西周末年,重黎之后程伯休父成为司马姓的开姓始祖,因此司马与程二姓也属同源。后为逃难,司马姓分为三支,一支逃到卫地,一支逃到赵地,一支逃到秦地。秦地这一支,出了秦国大将司马错,为秦国拿下蜀地,便是司马迁的祖先。赵地这一支,到秦末出了项羽封的十八路诸侯之一殷王司马卬,这便是司马懿和司马光的祖先。

二、从司马卬开始,河内司马家世代为汉朝郡国以上的高官,良好的家教,让司马懿文武俱能,曹魏末年发动政变,奠定了晋朝的基础

应该说,司马一姓在战国、秦汉时期比较常见,而且出现在历史书中都是响当当的人物。司马氏,无论在赵、在秦,还是在卫,都出了相邦(相国)、将军、乃至诸侯级的人物。但司马成为国姓,起源在于司马懿在垂暮之年发动高平陵政变,夺取了曹魏的天下。经过其子司马师、司马昭相继执政,到其孙子司马炎时期,终于废魏帝而自立,司马成为国姓。

三、司马姓如今为什么这样少?大部分应该是改姓的原因,但晋朝的司马做为国姓,经历过数度屠杀的劫难

改姓的,多半改为司、马、冯、同、程等姓。这些姓里面,马、冯、程等姓在如今的人数很多,其中应该有一些司马改姓的。他们改姓的原因,多半是为了躲避战乱、仇杀,也和复姓为了简便改单姓有关。

而曾经的晋朝国姓,经历过数度的劫难,仅仅大家所熟知的就有:

1、西晋的八王之乱。实际上是司马家王爷们互相残杀的战争,司马懿的儿孙们大量卷入其中,都是自相残杀,正好给五胡的壮大留下机会。

2、五胡的残杀。西晋行将灭亡时和灭亡之时,西晋皇室被五胡政权大量屠杀。最出名的应该是汉赵政权和后赵政权对西晋皇室的屠杀。连西晋皇帝都被俘虏,青衣行酒后被杀死,留下了“永世不生帝王家”的浩叹,何况司马皇室其他人。而后,北方一带长期被五胡政权占领,洛阳、长安一带屡屡成为战地,不知道司马皇室在这其中到底死了多少人。总之,到东晋时期,晋武帝那么多儿子,经过八王之乱和五胡屠杀,以及病死的,已经没有活下来的。建立东晋的晋元帝,实际是司马家的旁支,司马懿的庶子之后。

3、东晋灭亡之时,篡位的刘裕又对东晋皇室一番大屠杀。宋武帝刘裕对东晋皇室的屠杀是很明确的。事实上,东晋一百多年,内乱不断,在王敦、桓温、桓玄等权臣的乱局中,司马皇室也是损失不小的。

(本文为星火辰原创,图片来自网络,更多内容请关注星火辰头条号)

最佳贡献者
2

晋朝作为中国历史上九个大一统朝代之一,分为西晋与东晋两个时期。它上承三国,下启南北朝,属于六朝之一。


265年司马炎自立为皇帝,国号大晋,定都洛阳,史称西晋,280年灭东吴,完成统一。此后是绵延16年的“八王之乱”。晋愍帝迁都长安,316年灭西晋,建立了十六个国家,史称“五胡乱华”。

317年,晋室南渡,司马睿在建邺建立东晋,东晋曾多次北伐。383年东晋与前秦淝水之战后得到暂时巩固,两晋总历时一百五十六年。

我们先来看下司马这个姓氏,西晋、东晋国姓,中华姓氏之一,复姓。源于西周,以官职为姓。西周始置,司马与司徒、司空并称“三有司”。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四百一十位。

司马氏人口总数在中国的大陆和台湾省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司马姓姓氏人口排名第549位,人口2.8万人。

为什么晋朝存在一百五十多年,司马这个姓氏的人今天却那么少呢?

1、首先历史上这些复姓的人本来就不多,但因为出了许多杰出人物,比如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夏侯家族等等,给人的感觉出镜率很高,就有了人多的错觉。其实它们只是历史书中出现的多,现实中的人数不一定多。

2、历史上这些姓氏往往是一些政治上非常强大地氏族。比如三国时期的诸葛,夏侯,晋朝的司马,以及鲜卑人的慕容,往往能掌握朝政。但是问题也出在这里,一旦他们的政权灭亡了,或者在政治斗争中失败了,往往就要遭到灭族的惨剧,以至于一旦失势后就几乎没人幸存,再也没有复起的机会。

3、这些复姓的起源一般都是贵族,这就注定了他们的人数本来就少,无法同张、王、李等大众姓氏媲美。这也是原因之一。

3

司马姓现在较少的主要原因一是战乱下的屠杀,二是改姓避祸。

司马姓本身历史上来源就比较庞杂,基本上是担任过“司马”这一官职的后人以此为氏。其中最显赫的一支,河内温县司马(即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司马炎的那一支)作为皇族在公元3世纪到公元5世纪统治了中国150余年。但如今全中国10多亿汉人中,司马姓仅有两万多人,大约占几千分之一。

司马姓人丁不广,首要原因是在战乱遭到的杀戮。历史上王朝覆灭,晋朝算是比较凄惨的之一。西晋灭亡前,司马姓王爷们自相残杀灭了一大批;西晋灭亡时,留在北边的司马姓被刘渊石勒等少数民族屠了一大批。到东晋末年,刘裕要篡位,前后又把司马皇族杀了一大批,连皇帝都杀了两个。还有些司马族人逃到北边,但在北边也不安生,参合到北边政权的斗争中,又被杀了一批。

这么杀来杀去,原本人丁繁茂的司马家族也就剩的不多了。

而剩下的这些,很多也改了姓氏。改姓氏一则是为了避免被杀,二则是复姓改成单姓。很多司马氏的人,把自己的姓氏改成司氏、马氏、同氏、仝氏、冯氏等。

这么一来,还坚持司马姓的人也就没那么多了。

4

首先来说一下司马姓氏吧!司马(sī mǎ):西晋、东晋国姓,中华姓氏之一,复姓。源于西周,以官职为姓。西周始置,司马与司徒、司空并称“三有司”。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四百一十位。司马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但人口总数在中国的大陆和台湾省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四百一十位门阀。“司马”是古代官名,指调遣武装部队的武官,掌管天下军事,相传古帝少昊时期就设置有司马一职。司马氏就是担任过司马一职的人的后代。

如今,司马氏仍为复姓中的大姓,分布较为广泛,在河南省的洛阳市、偃师市、温县,陕西省的韩城县,山西省的涑水县,安徽省的宿松县,湖南省的湘潭市、湘乡市、湘阴市,山东省的兰陵县,江苏省的金坛市指前镇,贵州省金沙县、盘州市大山镇、黔西南州普安三板桥镇,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河北省,内蒙古自治区,香港特别行政区,台湾省等地,均有司马氏族人分布。

所以说司马氏经历了千年迁徒和战乱导致了许多都改姓了,也就成了现在今天很少的原因了。

5

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弱、最怂的一个王朝,基本上整个朝代皇权失落,士族当权。西晋刚建国时,司马氏确实兴旺了一阵,但晋惠帝执政时,引发了八王之乱,司马氏之间,互相残杀,不但没有兴旺司马氏,反而因为内讧使司马氏严重缩水。八王之乱后,引发了五胡乱华,胡人是杀人不眨眼的,司马氏是皇族,首当其冲是挨刀的对象。这是司马氏第二次缩水。

东晋建立后,司马氏在江南又有恢复,但后来又发生了侯景之乱。这个侯景和石勒一样,名是汉名,实际上不是汉人,而是羯族。羯族是把汉人不当人的,他们又开始杀汉人,司马氏就站在第一位挨刀。这是司马氏第三次缩水。司马氏得国不正,东晋又偏安一隅,司马氏皇权失落,所以司马氏并没有多少皇族的荣耀,并不象其他皇族一样被人瞧得起。那时侯吃香的是士家大族。“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王家和谢家比司马家还兴旺。东晋朝的晋安帝是个白痴,最后被刘裕杀死,便走到了司马氏的尽头。刘宋建立后,对司马氏又展开了新一轮的屠杀。幸存的司马氏跑到北魏去了,在江南的基本上死亡殆尽。

司马氏失去政权后,司马这个姓就更没有什么值得荣耀的了,除了有危险被屠杀,没有什么好。所以许多司马氏开始改姓,这也是司马氏这么少的一个重要原因。

春秋史社,专注于中国历史、文化研究,喜欢历史的小伙伴请关注“春秋史社”,有问题欢迎留言。

6

司马姓在古代也是威名赫赫,比如司马迁、司马懿、司马昭等等,他们都是自己所在时代地位非常高的人,但是为什么现在很少人姓司马了?其实这一切还要从司马懿说起,当时的特殊环境造成了司马姓减少了。

司马懿是曹操手下的谋士,曹丕建立魏国,司马懿后来做了魏国的大都督,在为曹氏一族效力的时候,他功劳非常大,成功的抵御了诸葛亮多次进攻,最后成功拖死诸葛亮,为魏国的发展打下了基础,最后魏国也成功灭掉了蜀国。司马懿功高盖主,自然成了魏国非常有权势的人,魏国的皇帝曹叡病重了,而即将继位的曹芳还是个小孩,曹叡在临终前把曹芳托付给司马懿和曹爽,让他们辅佐曹芳,其实曹芳做了皇帝之后还是个小孩,大权全部都在曹爽和司马懿手里。

曹爽却处处削弱司马懿,司马懿选择了隐忍,最后终于找到机会打倒了曹爽,从此司马懿成了魏国最有权势的人,到了司马懿的儿子司马昭掌权的时候,实际上魏国的皇帝已经是一个傀儡了,最后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废掉了魏国皇帝,建立了晋朝。但是再强大的王朝也有灭亡的一天,八王之乱后西晋元气大伤,最后被前赵灭亡,东晋最后也被刘裕灭亡,司马家族是当时的皇族,在晋朝灭亡以后,为了避祸很多人都改姓了,很多司马家族的人改姓为马,所以现在姓司马的人非常少了。


7

司马晋朝统一之后,基本都是战乱,经过了八王之乱、五胡乱华,可以说已经损失殆尽,只剩下司马睿这一族,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司马氏不与普通百姓通婚,这也是导致人口越来越少的原因,但是,我想最主要的还是因为刘裕灭了司马氏,这个应该是其主要原因所在。

8

因为司马光砸缸了

9

晋朝没有真正结束曹魏乱象,实现国家统一。八王之乱,司马氏自相残杀。五胡乱华,战乱不断。晋朝灭亡后,因为司马是皇姓,所以难免被迫害。当然也有些人为了避乱,选择了改姓。

10

以前在司马迁故里韩城上学时,听当地人说司马迁后代为了躲避追杀,有改姓同的,有改姓冯的。晋朝后代是不是也是这种情况?像清朝爱新觉罗氏统治了中国300多年,现在姓爱新觉罗的不也没几个吗?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