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雍正王朝》是一部历史剧,也是一部现实剧,许多现实困境,剧中都曾出现过,不管是庙堂还是江湖,都能在里面对号入座,甚至连劳资纠纷也曾上演过。田文镜聘请邬思道,说好的八千两,却始终不愿付款。

不能因一时的冲动,而破坏整个生态系统

现实中,很多老板在招人时,给出的承诺很高,开出的条件无比优渥。当员工需要老板兑现承诺时,真正信守承诺的却没几个,大多都是敷衍了事,或找各种借口刁难。田文镜就是如此,答应了给邬思道八千两薪酬却只是一张空头支票。他是堂堂河南巡抚,朝廷二品大员,为何没有信守承诺呢?

因为今时不同往日,彼一时彼一时了。田文镜给出八千两承诺,是有求于人。当时的他,正在清查山西亏空案。这事吃亏不讨好,查清了得罪一群人,没查清自己被牵连。上面被几个中堂盯着,下面还要对付一群地方官,整天焦头烂额,工作一筹莫展。就在这时,邬思道突然出现,给了田文镜一个解决方案,让他有柳暗花明之感。

邬思道不仅解决了田文镜的燃眉之急,还让他看到自己的实力,一旁的李卫也趁机借坡下驴,提出八千两的要求。田文镜正在兴头上,顺口就答应了。不得不说,这种答应,既是欠人情的无奈之举,也有几分头脑发热被忽悠的成分。这就如同一个病入膏肓的人,只要医生能救活他,什么都能答应。

后来,邬思道来到田文镜的幕府,除了押送一次军粮,也没帮他干什么正经事。这在田文镜看来,邬先生已经没有了利用价值,完全就是白吃白喝,恨不得他赶紧走人。一旦给老板造成没有利用价值的映像,离失业也就不远了。

当时的田文镜,还要考虑其他人的反应。一个巡抚,幕府里面不止一个师爷,其他工作人员也不少。邬思道干活少,要价高,其他人心里作何感受,同样干活,我们干得更多,你田文镜凭什么给他那么多,给我们那么少?我们的工资是不是也应该涨到八千两?因此,一旦田文镜真的给了邬思道八千两,就会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整个幕府成员的薪资结构都会有所动摇。

田文镜还真的不一定舍得,何况他无力承担

历史上的田文镜,富得流油,有一次,李卫家里办丧事时,田文镜直接给了几万两银票,当做份子钱。但《雍正王朝》中的田文镜,经济情况就不见得有多好,起码在雍正的巡抚群,他算不上富裕。

按照当时巡抚的薪资结构,田文镜的年俸才一百多两,养廉银大约是一万二千两(河南属于比较穷得省份,实际上拿不到那么多),还有其他一些正常补贴大概几百两。以剧中田文镜的工作作风而言,他没有灰色收入,也不会吃拿卡要。这一年工作下来,也就一万二千两不到。而田文镜需要花钱的地方,却又不少,他要吃要喝,要养家糊口,还要养着许多员工。

在那个时代,幕僚都是个人掏钱请的私人顾问,不列入公款。邬思道一个人的工资就要八千两,按现在的购买力,折合成人民币,大约是一百八十万元。实话实说,以邬思道那个段位的顾问,放现在拿个一百多万,也不过分。但是,那笔钱占据田文镜总收入的三分之二。这对清廉的田文镜而言,是一笔庞大的支出,他恐怕无力承担。

此外,田文镜是清官,清官大多刻薄,对人对己都比较苛刻,自己挣不到多少钱,也不让下面的人多赚。邬思道想从他那里拿走八千两,难如登天。也正是看中田文镜的囧境,邬思道才会激他,以便顺利跑路。

秋媚说:田文镜是清官,也是酷吏,办事情一根筋不懂得权变,在智商过人的邬先生面前,他就如同一个提线木偶。与其说田文镜拿不出八千两银子,倒不如说这一切尽是邬思道的安排,料定你的困难,逼着你开除我,然后我趁机跑路。这场薪资纠纷,对于他们是双赢,一个不用开薪水,一个重获自由。

最佳贡献者
2

做为雍正最为倚重的封疆大吏,田文镜怎么可能连八千两银子都拿不出来呢?很长时间没给大家说《雍正王朝》了,今天有闲,咱们就来聊聊。还是以前那个规矩:不站立场,不讨论谁正义谁邪恶,只解析其中的阴谋和诈术。

咱们大概叙述一下邬先生到田文镜府中担任幕僚的过程:

四爷胤禛经过一系列的明争暗斗,终于在那天晚上涉险过关,成功上位,夺得龙椅,成为雍正皇帝。但就在当天夜里,大局已定,胤禛回到潜坻,他想干什呢?大家都知道,夺嫡是个非常残酷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各方势力机关算尽,各施机谋,那就免不了会采用一些秘密手段,四爷胤禛也不例外。而做为他的首席智囊,邬先生对这些见不得人的勾当自然是了如指掌。胤禛登上皇位,从一个不择手段的夺嫡者成为了九五至尊的皇帝,新的篇章已经翻开,过去的那些种种见不得光的龌龊就要彻底地销毁,怎么办?当然是快刀斩乱麻,清理得越干净越好。于是,他当夜就返回潜坻,为的就是处理那帮以前为他办秘密事情的诸色人等,其中也包括邬先生。

经过惊险的互相威胁,雍正与邬先生达成了妥协,邬先生暂时栖身于被外派到陕西任布政使的李卫之处,雍正认为这个结果也算不错。现在,大家该明白了,当初邬先生建议四爷提防年羹尧,“派个人,盯住他”,邬先生真正的目的是什么?――对了,是给自己留条脱身之路。让李卫负责看住邬思道,邬先生在他的手臂之外,但还在他的视野之内,雍正还算放心。但这始终是雍正的一块心病,迟早都要解决。山西巡抚诺敏因清欠亏空有功被雍正抬高为“天下第一巡抚”,雍正有意将消息传到陕西李卫这里,邬先生意识到,李卫要升官。升了官当然要进京谢恩了,这就同时意味着,雍正开始将目光投向邬先生,双臂开始收拢。

邬先生一招凌波微步,从李卫处跳到了田文镜这里,不露痕迹地闪开了雍正的一捞,化险为夷,雍正只好重新谋划对策。

年羹尧擅权滥杀,成为雍正的心头大患,雍正必须要设法对付。但邬先生的态度如何,是雍正必须要重视的。微服南下,到正在修堤抗洪的田文镜处巡视,雍正要试探,也要摊牌。

邬先生在田文镜这里是肯定呆不下去,再不走就走不掉了。于是就借着讨薪水为名与田文镜大闹,两人翻脸,一拍两散。

田文镜是真的拿不出邬先生的幕酬八千两银子吗?开玩笑了,八万两也能轻松拿出来。大家注意两个细节:

1.年羹尧在西北军情紧急,田文镜派人送粮,无人敢去,邬先生自告奋勇去送,曾提到田文镜欠他薪酬,众人听了,不禁面露嘲笑。

邬先生这是故意的,他在和田文镜演戏,一来是向大家表明,田文镜是个清官,没有搞钱的本事;二来是为田文镜以后抄一些官员的家做个引子;三来是为自己将来脱身埋下伏笔。

2.有个镜头:邬先生讨薪,与田文镜大吵大闹,两人正在言语交锋,外面有人欲进来汇报情况,被门卫拦住。

这个来汇报情况的人真实身份是什么?你们以为雍正在田文镜这里没有埋着眼线吗?当然不可能,这位其实就是雍正的眼线。邬先生久在雍王府中,对这些事情太熟悉了,他敏锐的嗅出了这个人的味道。现在大家该明白了,邬先生和田文镜在里面演双簧呢!什么钱不钱的,八千两银子算个屁啊,如果田文镜连这点钱都心疼拿不出来,那是对邬先生这个超级幕僚智商的侮辱!

这一幕戏就是演给门外那个暗线的。一是为了表明田文镜的清正廉洁,二是为了邬先生脱身的理所当然。

邬先生最后那句话“可疑之利不可得,得之易时失之易”是说给田文镜的吗?不,是说给雍正的。是对两人多年以来从相识,相知,相互利用,发展到互相猜忌提防。疑、利、得、失,就是今天两人最终走向分裂的总结。

你有你的张良计,我有我的过墙梯。雍正处处机关算尽,呕心沥血,到头来身边却连一个真正理解他的人都没有得到,而邬先生至少还有十三爷、李卫、田文镜这些人敬重他,信任他,想尽一切办法地帮助他摆脱雍正的控制。

人生就是这样,得失只在一念之间。

3

这个大问题可以分为三个小问题。

第一,每年八千两银子的幕僚费,身为河南巡抚的田文镜是否有能力支付?

理论上说,田文镜负担的起。

清承明制,官员工资奇低,清官绝无拿出八千两银子的可能性(贪官另说)。但雍正元年推行新政改革,搞火耗归公和养廉银制度后,由于巡抚一级通常都有一万至一万五千两的养廉银,所以理论上说,电视剧中恰好在雍正元年荣升巡抚的田文镜是能拿出这笔幕僚费的。


关于火耗和养廉银,这里解释一下。所谓火耗就是指银子在运输或重铸期间的损耗,这笔损耗朝廷不承担,所以基层官员收税时就连带正税一起把火耗也一并收了。至于要收多少,各地标准不一致,而养廉银就是从火耗银中提取的,所以各个省的养廉银数额也不一样。

一般来说,总督能分到一万五千两左右,巡抚能分到一万二千两左右,布政使能分到九千两左右。具体数据看下面的图表。



第二,既然田文镜有能力支付,为什么他不愿意支付呢?

其实看过电视剧的人应该都知道,不是田文镜想赖账,而是邬思道掐准了时间,在田文镜没钱的时候以咄咄逼人之势让田文镜对他产生厌恶感,继而设计跑路

这话应该怎么理解呢?我把前后剧情大概讲一下。

由于看穿了雍正的人品,邬思道一直寻求退隐的时机。可是他这种大能人想退隐,怎么可能嘛?雍正首先就不答应。所以邬思道就采取报高价的策略,先给田文镜当幕僚,麻痹雍正。

他这么干,有四点好处。

一方面来说,八千两对于田文镜,不算高不算也低,正好合适。因为要价太高,田文镜拿不出,邬思道要了也是白要。太低了,田文镜掏钱没负担,他给的不心疼,邬思道到时候也不能借这件事情激怒田文镜,让他赶自己走了。

第二方面,邬思道最早给李卫当幕僚,但他们太熟,混在一起,雍正肯定不放心。所以邬思道又转投了田文镜。相比于李卫,田文镜不认识邬思道,在雍正印象中,邬思道貌似也不认田文镜,这两位做合作伙伴,雍正心里踏实。

第三方面,田文镜是直肠子性格,对雍正绝对忠诚,但他做事按部就班,不懂变通,只会按章办事。所以尽管邬思道不认识他,但凭借智商碾压,邬思道想要洞悉田文镜的内心,操控他的情绪,并无压力。

第四方面,八千两银子不是小数,邬思道要价八千两银子当幕僚。雍正听到这个消息会乐坏的,他肯定会想,原来邬思道也爱钱财啊?只要是钱能解决的问题,都不叫事。只要雍正高兴了,邬思道才有机会跑。并且邬思道借机在田文镜身上捞点钱,退隐之后也有钱吃饭过日子。

算计好了之后,邬思道就在田文镜的后衙住了下来。他整天什么事情都不干,就等着时机成熟跑路。终于,这一天来了。



在某一个暴雨夜,邬思道找到田文镜,跟他讨要薪水。当时田文镜在黄河大堤上忙了整整一天,一肚子愤怒。邬思道此时来讨要薪水,而且他还咄咄逼人,不给田文镜商量的余地,这让田文镜的愤怒达到了顶点。

另一方面,田文镜是清官,这毋庸置疑,可他毕竟是巡抚,衙门里总是要雇佣一些兵丁和家眷的,他的俸禄加养廉银中,有一大半都给了邬思道,导致其他的幕僚或下人收入微薄,让大家对邬思道产生了抱怨,所以田文镜对邬思道下逐客令时,整个衙门里面没有一个人出来说好话。

从表面上来说,这是墙倒众人推,邬思道这个害群之马终于滚蛋了。

不过作为画外人,咱们应该是知道的,这就是邬思道想要的结果——不是我要走的,是你赶我走的啊!到时候皇帝问起来,这事可怪不得我喔



很显然,田文镜心里没有那么多小九九,他不知道邬思道的算计,所以直到雍正巡视河南问起邬先生时,田文镜才恍然大悟。而雍正帝知道邬思道已经逃跑了后,念及他的忠诚,也没有再继续追查。

以上就是田文镜赖账的前因后果。并不是田文镜拿不出银子,而是邬思道设计,让田文镜产生邬思道不值八千两的印象。而这种印象恰恰就是邬思道想要的结果



第三,八千两银子相当于现在多少钱?

如果用购买力换算来看,清朝中期一两银子相当于现在200块钱,八千两银子,差不多就是160万了。



不过这种简单的换算方法不合理,不能真实体现出八千两银子在当时的实际购买力。所以要想搞清楚八千两银子合现在多少钱,我们还是要用更准确的方式:以古代底层老百姓勉强维持温饱的月入对比现如今底层老百姓勉强维持温饱的月入

举个例子,民国时期,北京最底层居民的平均收入是1.66银元/月,咱们现在北京平均最低月收入差不多是3000左右,那么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民国初年的2个大洋,约等于现今的3000元,1块大洋等于现在的1500元。

以此类推,咱们再来看看雍正时期。

雍正时期,七品县官的月工资是3.75两,这可是堂堂县太爷。底层老百姓只少不多,估计也就月薪一两多银子。从这可以看出,一两银子在当时老百姓心中的分量,大概就相当于现在2000块钱在我们心中的分量

按照这个数再算一下,8000两银子,这是什么概念?堪称是天价工资了。

4

雍正时代巡抚一年的工资大概是155两白银,加上雍正给的养廉银1.5万两,田巡抚一年收入15155两白银。以他的性格,除了过些估计也没有其他灰色收入。按一两白银大约等于300元人民币算,一年工资折合人民币454万,应该说不低了。不过这笔钱除了自己家庭消费,还要请师爷、赏下属、人情往来,也是过得紧巴巴的。而8000两即为240万,这放在今天也是高薪阶层,妥妥的金领。15000两一下要拿出一半请老邬,换谁都心疼呀。

5

中国古代,银子非常贵重。

因为中国古代产银量非常少!物以稀为贵,银子在古代属于超级贵金属,比现在的购买力又强的多。甚至普通的老百姓,很多人一辈子都没有见过银子!

就连清朝的官、员,一年也挣不了多少银子。



清朝初年,官、员俸禄很低。

巡抚属于从二品。一年的工资是155两银子。

《清史稿》记载:巡抚从二品。

这么点银子,显然不够开销。所以雍正年间,部分京、官可以享受领取一笔“恩俸”。“恩俸”的数额跟俸禄相同。也就是说京、官可以领到两倍工资。

地方官,则发放养廉银。养廉银,各地多少不一,根据地方经济发展程度决定多少。职位不同,养廉银也不同。

但是总体而言,养廉银一般是俸禄的十几倍,甚至几十倍。

田文镜是河南巡抚,每年工资只有155两,养廉银可能有两三千两。要他每年拿出8000两银子来养一个师爷,把他所有的工资都加上也不够啊。

但这只是账面上的算法,田文镜真要聘请邬先生,别说八千两,八万两都能拿出来!一省巡抚,那是开玩笑的吗?

6

田文镜当时是河南巡抚,是二品官员,按照清代官员的俸禄和养廉银标准,田文镜当时的年收入是在八千两以上的,但是田文镜之所以拿不出八千两给邬思道,是有其他几个原因的。

从邬思道的角度来看,他向田文镜提出八千两的酬银是有目的的。

当时雍正帝要去河南视察工作,而邬思道此时刚好在河南巡抚田文镜帐下做幕僚。雍正帝要来河南,那邬思道必须得离开田文镜了。当初雍正帝登基时,邬思道费尽心思好不容易才从雍正手里逃过一劫,得到一些自由。如果邬思道继续留在田文镜这里,雍正帝到田文镜这里时肯定会遇上邬思道。到时候邬思道恐怕就凶多吉少了,未必能脱身。

但是如果邬思道太直白的提出要离开,这会让田文镜起疑的,邬思道总得想个借口让自己走的理直气壮。在这种情况下,邬思道向田文镜提出八千两的酬银,实际上是想以此倒逼田文镜辞退邬思道,因为邬思道算准了田文镜不会拿出这八千两给他。

从田文镜的角度来看,他确实拿不出这八千两。

虽然田文镜的年收入在一万三千两以上,但这笔钱不仅仅是田文镜一个人在花。田文镜全家人的开支,还包括请的管家、丫鬟等下人的工资都得从这笔钱里面支付。此外像邬思道这样的幕僚是属于田文镜私人聘请的助理,不是朝廷命官,他们的工资是由田文镜自理的。也就是说田文镜的年收入里面还得拿出一部分给幕僚们做工资,而像田文镜这种级别的官员,幕僚可不止一个而已。所以田文镜还真拿不出八千两给邬思道。

可见,邬思道提八千两的幕银实则是在算计田文镜,而田文镜拿不出八千两银子给邬思道倒是真实不虚的。至于当时的八千两相当于现在的多少钱,有人按购买力混算过,大致相当于现在的160万人民币。

7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古代官员俸禄很低,巡抚一年也就几百两银子,但古代官员弄钱的办法是有的,比如淋尖踢斛,火耗钱等等,大家心照不宣。一个清廉的巡抚一年万两银子是搞得到的。

8

田文镜是雍正皇帝最信任的官员之一,并且也是巡抚级的高官,对于这个级别的大官来说,拿出8000两银子应该不是什么大的问题。所以他所说的拿不出这笔钱恐怕只是一个借口而已,并不是他拿不出来,是他不愿意出。

只不过因为准备当他幕僚的邬思道先生,对田文镜来说,事实上一个烫手山芋,田文镜并不想接收他而已。在雍正王朝里面,邬思道可谓是四阿哥胤禛的首席谋士,为他最终能够成功登上皇位,可谓是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这样的人知道的消息实在是太多了一点,所以以雍正那样刻薄寡恩的性格,事实上当时是想除掉这个隐患。

只不过邬思道还是比较会做人,最终在言语上消除了雍正的一些顾虑,所以雍正允许他归隐。只不过雍正对他还是有点不大放心,所以不知道,虽然表面上规定,但是还是在雍正的可控制范围之内,首先是在雍正的亲信李卫手下当幕僚,后来又到田文镜手下。只不过后来因为情况变化,邬恩道觉得再不走就不行了,所以以讨薪为由,最终和田文镜做了一个双簧,所以归隐了。

邬思道这样的人确实是高人,知道自己不太合适在官场上继续干下去,所以归隐能够得到善终,而历史上有很多人不懂得进退,最终死于非命的不在少数。白银一两大约和现在好几百块钱,所以8000两银子,放到现在等于是数百万元的巨款。

我是冰哥聊史论古今,期待您的关注与点评!

9

在《雍正王朝》中,田文镜是河南巡抚,那么我们就先考究一下,清朝的巡抚一年下来到底能赚多少钱?

清朝最初给各级官员们的工资很少,基本不够他们花的,一品大员的年俸也就是180两白银上下,下面的官员就更少。当然了,对老百姓来说呢,这些钱已经很多了,但对于官员就不多。他们不仅要养活一大家子人,还得应付官场上的各种人情往来,包括衙门里的差役和幕僚,家里面的家丁、门房都要养。所以他们赚的多,花的更多,钱总是不够花的。



于是大家就都心照不宣,开始利用各种办法往自己兜里搂钱,京官就靠孝敬,地方官就靠各种陋规。而这陋规当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靠火耗搂钱。

火耗从明朝时就有,因为从明朝开始,地方官在征税时收的往往都是碎银子,官府需要把这些碎银子熔化,然后再铸成官银。而在这一熔一铸之间,自然会有损耗,所以地方官往往会提前把损耗都摊在税里,然后朝老百姓多收一点。所以,地方官就打上了火耗的主意,开始越收越多,给百姓造成了很大负担。

针对这种情况,雍正帝继位之初,便提出火耗归公,简单说就是承认火耗的存在,但将其税额固定化,不能想收多少就收多少了,而收上来的火耗,一部分以养廉银的形式发给各级官员,一部分弥补财政亏空,还有剩下的就留给各地自行开支。



所以,作为正二品官的河南巡抚,田文镜一年的俸禄不多,也就是155两上下,但养廉银极高,大概13000两,是俸禄的9倍左右。从理论上说,田文镜一年赚的钱,应该能够支付邬思道的幕酬。

但为什么田文镜总是推说没钱,一听邬思道来要钱就愁得头大?

对于这个问题,电视剧里的解释还是比较靠谱的。田文镜说自己要养活那么多兵丁差役,而且他隐约提到自己还养着其他的幕僚,这些都需要钱。看来,一下子让田文镜拿出八千两来给邬思道付工资,是有些难为他了。

那么,这八千两白银大概相当于现在的多少钱呢?



不同时期,白银的价值和购买力不尽相同。清朝乾隆年间,大概一石粮食可以卖银一两四钱六分,也就是一两白银约等于一石粮食。按照今天一石粮食等于70公斤算,大概可以约等于人民币140元上下。这样换算下来,一两白银差不多等于今天的人民币140元,那么八千两白银最起码相当于今天的百万现金了。

当然了,最后邬思道还是搜刮了田文镜四千两白银才匆匆离开,折算成今天的人民币至少也要五六十万元了,估计也够他安享晚年的了。

10

田文镜能拿出八千两幕僚银子,只是每年情况不一样,再加上他本身比较清廉,不如其他巡抚收入多。田文镜也有其他幕僚要养,还有家里的之初。人情往来等等,若是遇到某年支出多了,每年都拿出八千两那就有负担了。

田文镜愿意出八千两请邬思道

在李卫的引荐下,邬思道和田文镜见面了,邬先生帮田文镜分析情况,帮他查出了填补亏空的真相。当时就已经提出了每年要八千两的工资,而田文镜当时是欣然答应的。这就说明他每年出得起八千两。当时也是因为需要邬先生的帮助,就咬牙答应了。在不出意外的情况下,田文镜每年拿出八千两可以做到。



田文镜一年工资



大家看一下这张图片,要说基本工资,巡抚一年155两银子,还有禄米。要是一般人家,这些银子和粮食当然是够的。但是作为巡抚,有太多地方需要花银子,即使是田文镜这么清廉,总要养很多人。幕僚的钱是自己出的。不过因为养廉银的存在,巡抚能多拿一些,也是希望他们不要贪污。13000两是个平均值,这和地方是否富庶有关。养廉银来自地方火耗和税赋,巡抚一般是一万两到一万五千两,而田文镜应该拿不到13000两,因为他不会加重百姓负担,同时他所管辖地区也不算富庶。但是一万两以上是可以拿到的。所以他才敢请邬先生入幕。

田文镜有很多地方要花钱



二者一相减,付完邬先生的工资,田文镜每年剩下不到五千两的银子。而田文镜又不只有邬先生一个幕僚,其他幕僚也得开工资。剧中田文镜自己也说,还要养那么多兵丁差役。虽然他们有俸禄,但是作为巡抚,怎么可能一分钱都不给手下人花呢?田文镜自己也有家人要养。普通人家当然够,但是田文镜作为巡抚,再节俭,家里也是会有下人的,开支不算少,在巡抚里他算是节俭了,但是相对于普通人开支,还是多出很多。田文镜作为巡抚,朋友间的友好往来必然不可少。就算他比较清廉,但是朋友和下属家里办事总得随份子吧。作为巡抚,给下属随份子也不能太寒酸吧。而邬先生的工资就拿走了田文镜收入的三分之二。每年都如此,外一哪年花钱多了,第二年都不够付邬先生工资的。

因为白银在不同时期购买力不同,只能以买多少粮食来进行换算。当时一两银子大概值140元,邬先生的八千两大概是112万元。这样下去,邬先生就比他的老板还富有,对于田文镜来说,这笔开支确实是一大负担。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