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都说是康乾盛世,到底哪个皇帝功劳大呢?

都说是康乾盛世,到底哪个皇帝功劳大呢?

2020-07-20 10:44阅读(68)

都说是康乾盛世,到底哪个皇帝功劳大呢?:这个问题跟不成立,所谓的康乾盛世,只是清朝自己鼓吹出来的骗局,是一个笑话。说到清朝,相信很多清粉最引以为豪的就

1

这个问题跟不成立,所谓的康乾盛世,只是清朝自己鼓吹出来的骗局,是一个笑话。

说到清朝,相信很多清粉最引以为豪的就是康乾盛世了,康乾盛世又称康雍乾盛世,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个盛世,同时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回光返照。这就是个大笑话

该时期经历了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持续时间长达一百三十四年,是清朝统治的最高峰,在此期间,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在原有的体系框架下达到极致,改革最多,国力最强,社会稳定,经济快速发展,人口增长迅速,疆域辽阔。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当西方列强开始沐浴工业文明的第一缕阳光时,“康乾盛世”的多项工商业重要指标竟然没恢复到明末晚期的水平。这就是康乾盛世呵呵了

这个“盛世”中人们吃得最多的是蕃薯,所以该时代又被冠以绰号“蕃薯盛世”。同志们蕃薯是怎么来的,不要忘了是明朝末年引进回来的,要不有蕃薯这种高产作物,清朝不知道得饿死多少人。

所谓的康乾盛世,已经把“盛世”的标准降低到了什么程度?

说康乾盛世的唯一理由,可能就是当时中国有3亿人口。

这一点,其实很简单。经历了明末的灾荒和兵祸,清初的多次大屠杀,人口锐减。随着战乱的平息,社会趋于稳定,荒废的土地再一次被利用起来,人口有大的增长是很正常的现象。


吹捧者开始拿人口和汉唐相比,认为那时候虽然也有盛世,人口也没有过亿。

这种比法,实在是很扯。首先,西汉和康乾时期隔了1600年,唐代和康乾时期也隔了近800年,社会生产力在进步,人口基数也不一样,纯粹比人口数量,有意义吗?清朝人口能到这么多数量,靠的还不是明朝末年引进的高产作物么,土豆,玉米,蕃薯等高产农作物经过明朝末年的推广,到清朝时期民间大量种植,这才是导致清朝人口大增长的重要原因,跟康雍乾有什么关系啊?清朝末年中国人口超过四亿,那是不是也可以称为盛世啊?

清朝书写下的盛世

康熙认为天朝物产丰富,不需要与列国通商,所以隔绝百姓与明郑的信息相通,下令禁止百姓一律不得出海。对工商业采取压抑、打击,把工商视为“末业”,棉桑等经济作物只准种在“不可以种植五谷之处”。粮食以外的作物尚且要禁,对工商业的发展更是千方百计地压抑阻挠。清帝认为兴商既不合祖宗成法,也对国家无利,表示“招商开厂……断不可行”,“矿厂除严禁之外,无二议也”。这使本已在明末萌芽的资本主义胎死腹中。


外国人眼中的“盛世”

1792年9月26日,英国为了庆贺乾隆80大寿而访问中国,借此来试探中国,在刚到达中国时,由于海上突发情况很多,所以部分家禽碰撞而死,当英国人把死猪,死鸭子扔下大海后,岸上的中国人争先恐后下海捞起来腌制,这就是所谓的康乾盛世。

在登陆去往北京的路上,英国人看到的都是破败,落后,很多地方衣不蔽体,嘴里连连喊道“遍地都是惊人的贫困”当然这还不是令英国人最震惊的还是清朝统治者的独裁、野蛮和黑暗,本来英国人想坐船去天津然后在去往京城,但没想到当地官员到大街上随意抓捕人来带路并且一分钱没有。英国人没想到一个泱泱大国的统治者竟然如此冷漠,缺乏人道关怀和暴力。


明末西方传教士还在赞扬中国物产极为丰富,物质生产能力远胜欧洲,声称\"大明人\"是\"衣饰华美,风度翩翩\".而英国特使马戛尔尼在乾隆时期的出使日记中却说:遍地都是惊人的贫困\

2

小李个人觉得这个三个皇帝的功劳应该这样分配:康熙皇帝开创盛世,雍正皇帝承上启下,乾隆时期盛世达到了顶峰,并迅速衰落下去。

我们可以从史料中更为详细地分析。

《清史稿》对康熙皇帝的评价

圣祖仁孝性成,智勇天锡;早承大业,勤政爱民;经文纬武,环宇一统,虽曰守成,实同开创焉。圣学高深,崇儒重道;几暇格物,豁贯天人;尤为古今所未观;而久道化成,风移俗易,天下和乐,克致太平。其雍熙景象,使后世想望流连,至于今不能已。传曰:“为人君,止于仁。”又曰:“道盛德至善,民之不能忘。”于戏,何其盛欤!

《清史稿》对康熙皇帝的评价是非常之高,总结起来八个字“虽曰守成,实同开创”。康熙皇帝虽然说是入主中原的第二位皇帝,但他所做的事情就如同开国君主一样。平定三藩、收复台湾、三征噶尔丹、驱除沙俄侵略;兴礼重教,开博学鸿儒科,《古今图书集成》;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清史稿》用了“经文纬武”形容康熙皇帝可以说是非常适合的。


康熙皇帝读书画像

雍正皇帝对康熙皇帝的评价

康熙皇帝的庙号为“圣祖”,根据“祖有功,宗有德”的庙号规律,只有开国之君称之为祖,其余之君称之为宗。但是雍正皇帝认为康熙皇帝的功劳实在太大,不称祖,不能够表达康熙皇帝的文治武功,于是在《清世宗宪皇帝实录》中有这样一段加载:

我皇考大行皇帝缵继大统,旧典本应称宗,但经云祖有功而宗有德。我皇考鸿猷骏烈、冠古轹今、拓宇开疆、极于无外;且六十余年,手定太平、德洋恩溥、万国来王。论继统则为守成,论勋业实为开创。朕意宜崇祖号,方副丰功。

雍正皇帝对康熙皇帝的评价是非常之高,“德茂功高,文经武纬,海宇宁谧,历数悠长”。十六个字道尽了康熙皇帝六十一年的丰功伟绩。

《清史稿》对雍正皇帝的评价

我们首先来看一看《清史稿》对雍正皇帝的评价:

圣祖政尚宽仁,世宗以严明继之。论者比于汉之文、景。独孔怀之谊,疑于未笃。然淮南暴伉,有自取之咎,不尽出于文帝之寡恩也。帝研求治道,尤患下吏之疲困。有近臣言州县所入多,宜厘剔。斥之曰:“尔未为州县,恶知州县之难?”至哉言乎,可谓知政要矣!

总结起来就两个字“严明”,严明到什么程度呢?史书上记载着也是两个字“寡恩”,甚至对兄弟就有猜忌和怀疑。严明的好处就是一扫康熙皇帝晚期怠政所产生的副作用,寡恩的坏处是他的后世名声不太好。


雍正皇帝读书画像

我们在看一看《清世宗宪皇帝实录》对于雍正皇帝的评价:

上临御十有三年。励精图治。惟日孜孜。凡所为官方吏治。立纪陈常。

也是给出八个字的评价:励精图治立纪陈常。雍正皇帝是一个非常勤奋的皇帝,在位十三年,孜孜不倦地处理政事。雍正朝的吏治是非常之优秀。在经济上,实行摊丁入亩,火耗归公。在地方治理上实行大规模改土归流,加强中央对西南少数民族的管理。

最后实录给出的评价是相当之高:

自唐虞三代之盛。未有过于此日者。

虽有些夸大的成分,但对雍正皇帝的评价也是非常高。

《清史稿》对乾隆皇帝的评价

我们还是来看一看《清史稿》对乾隆皇帝的评价:

高宗运际郅隆,励精图治,开疆拓宇,四征不庭,揆文奋武,于斯为盛。享祚之久,同符圣祖,而寿考则逾之。自三代以后,未尝有也。惟耄期倦勤,蔽于权倖,上累日月之明,为之叹息焉。

总结起来就是四个字:盛极而衰。乾隆四十年(1775年)之前,清朝无论从政治、经济、民族等各方面都达到了清朝的顶峰,为中国古代史上最后一个盛世,留下了一抹绚丽的余晖。而且乾隆皇帝是中国古代皇帝最长久的皇帝,享国八十九岁。但是《清史稿》中用了八个字“耄期倦勤,蔽于权倖”,来形容。大意就是老年倦政,被权臣所迷惑。乾隆晚年,宠幸和珅,在乾隆的包庇下,和珅的权势达到了顶峰,大肆贪赃纳贿,被人称为“二皇帝”。乾隆晚期的吏治黑暗达到了骇人听闻的程度。民怨四起,白莲教起义。清朝由盛转衰的开始,就是从乾隆开始的。


乾隆皇帝朝服画像

综上,雍正皇帝的历史评价要比乾隆好的多。没有雍正皇帝的承上启下作用,就不可能出现乾隆时期的鼎盛。康乾盛世,雍正皇帝居功至伟。

3

个人理解,是雍正! 雍正夹在康熙和乾隆之间正好起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康熙一生确实是了不起的一生,所有的内忧外患在他的治理下一一解决,从而给后世子孙一个安宁的朝堂。

但正所谓人无完人,金无赤金,众所周知,晚年的康熙疏于朝政,仁义治下,致使国库空虚,贪贿盛起。

而九龙夺嫡,更是牵起一片党争,致使百官人心惶惶,纷纷站队依附,等到康熙想管想制止的时候发现自己已经无能为力了,太子无能,废了立,立了又废,众皇子只关心皇位,兄弟情份,父子亲情全都变的冷漠。

这是康熙一生最后的失败,也等于是给雍正留下了一个乱摊子。

雍正执政十三年,苛严执法,国库充盈,官场清明,有人说他太残暴,殊不知若他再如他父亲康熙一样广施仁政,那国家会成什么样子,谁能想象?

乾隆二十五岁继位,一生文治武功皆超康熙雍正,是以,乾隆晚年以此为傲,日渐奢享,终使大清国运开始衰退。

乾隆执政,不学康熙之仁,更不学雍正之苛,而是采取苛仁结合,相辅相成,乾隆继位后执政非常顺手,也很轻松,归根到底也是雍正给他铺好了底,打好了基础,国库是满的,辅臣是现成的,乾隆拿来就可用。

所以,若真有康乾盛世,功劳最大的必是雍正!

4

虽说是康乾盛世,其实功劳最大的恰恰中间的雍正。

我们都知道康乾盛世,指的是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大盛世,时间有一百三十四年之久,尤其是在乾隆朝达到顶峰。大多数人认为缔造这一盛世功劳最大的要求康熙,康熙皇帝雄才伟略平三番,灭鳌拜,平戈尔丹,收复台湾等文治武功确实天下少有人匹敌,但是康熙晚年,由于康熙皇帝的执政风格是以儒治天下,所以康熙晚年痹症颇多,官员贪污腐化,借国库钱不还,而且一度出现如果哪个官员不借国库钱就好像自己是异类的存在。而且天灾不断,黄河淮河水患不断。

再观乾隆皇帝,自诩“十全老人”来记录他的他的主要功绩。其中包括平定大小和卓、平定贵州苗疆之乱、大小金川战役、清缅之战等,不过乾隆皇帝好大喜功,乾隆朝晚年也是内忧外患,人民生活困苦,清朝正式从乾隆朝开始走下坡路的。

雍正皇帝起到了上承康熙皇帝,下启乾隆皇帝,对于康乾盛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上面咱们也说了康熙晚年国库空虚,天灾不断,留给雍正皇帝是一个真真正正的烂摊子。雍正皇帝上任以后任用能臣张廷玉,李卫,田文镜,鄂尔泰等革除弊政,实行新政,火耗归公,摊丁入亩等,使国库充盈,而且还提拔年羹尧、岳钟琪等将领对西北用兵解决了边疆的问题。为后来的乾隆朝的繁荣做出来决定性的贡献,所以说康乾盛世的最大功臣非雍正皇帝莫属。

5

康乾盛世只不过是清朝吹嘘出来的,封建社会是个剥削的社会,统治阶层和官僚阶层自己吃香喝辣的自然是盛世啦,而老百姓还不是被压榨的阶层,哪来的盛世呢,盛世是地主和官僚阶层的狂欢!

康乾盛世其实忘了中间还有一个人,那就是雍正皇帝,雍正皇帝在其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康熙在位分前中后期,前期是完全为了满清权力稳固而努力,平三藩,平台湾,打沙俄,哪个不需要钱啊,这些军费可是压榨老百姓得来的,老百姓并不好过,哪来的盛世啊!到了中期,权力终于稳固了,有时间发展,好好这时外国的番薯进入中国,番薯被民众大量种植,毕竟番薯容易生长产量多,随便种在山地就可以了,老百姓勉强还能活下去,这就被吹成了盛世,番薯了立了功劳哦!康熙后期,吏治腐败,官员贪污腐化,国库亏空,康熙把家产给败光了,留下个烂摊子给雍正,而继位的雍正用铁血的手段为康乾盛世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雍正继位,康熙留下的是个烂摊子,国库只有几百万两白银,这根本不够花销的,更要命的是朝廷几乎都是贪官,这样搞法,绝对完蛋!因此雍正开始了铁血改革,扭转国库的亏空,雍正对士绅下手,规定了士绅一体纳粮交税,服徭役,以前读书人有了功名,家里的地不用交税,大量的土地收不上税,国库当然没钱,总是收老百姓的钱,哪有多少钱啊,现在不行了,不管是官员还是乡绅,有土地都要交税,土地更多交的税更多,这规定得罪了全天下的士子和地主官员,可效果是明显的,国库一下子有钱了!雍正是清朝最勤勉的皇帝,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夜里都批阅奏章,兢兢业业为清朝推向盛世,雍正严整吏治,贪官绝不容忍,有一个杀一个,正是雍正铁血手段让清朝的内部矛盾得以缓解,国力恢复,雍正不是早死的话,就没有乾隆什么事了!

乾隆对盛世没有什么贡献啊,他一生就是花钱享受啊,老爸雍正辛辛苦苦为乾隆留下6000万白银家产,这真是丰富啊,乾隆不愁钱花,所以有钱自然能享受,能粉饰太平,官员也过得开心,大家都有钱赚嘛,所以拼命吹嘘乾隆是个明君,开创了盛世局面,哪有乾隆的功劳,乾隆就是败家子,败光了雍正留下的家产,到了乾隆晚期,社会矛盾激烈,农民起义不断,吏治腐败,大贪官和珅不就是乾隆培养出来的嘛,满清走向衰落是从乾隆开始的,所谓的盛世,还不是雍正真正的干了一些事而已,雍正的功劳最大,可以他死的早,得罪了士绅和读书人,所以他的名声臭,盛世也就没有他的名字啦,而雍正却是最干实事的那个人呢!

6

康乾盛世贡献最大的并不是康熙和乾隆,而是处于两者之间的雍正皇帝。众所周知,康熙在后期居功自傲,导致腐败贪腐严重,国库亏空,仅剩800万两。雍正在皇子期间就帮助父亲康乾整治黄河河道,追缴国库,成为康熙的得力儿臣。

雍正继位后,兢兢业业,是一个典型的“工作狂”,在位期间亲自批阅奏折,大力改革税务,火耗归公。到雍正驾崩时,国考已有6000万两的巨额资产,这也奠定了乾隆盛世的局面。

所以,雍正皇帝是康乾盛世的奠基者,是承上启下的创业者。

7

康乾盛世,其实确实是被夸大了些。与之前历史上的著名盛世,相比较,很牵强。但是真要是咬文嚼字了回答这个问题,那我回答就是康熙!

康熙为之后的国力提供了保障。虽然晚年有些力不从心,但是在选定接班人决定上做出了明智的选择。为之后大清近百年的持续稳定繁荣做出了贡献。乾隆确实是一个难得的明主,在前半生所做的事情都是巩固了清朝的统治。但是是有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嫌疑。

8

当然是康熙的功劳大一些。因为他们俩处的社会环境是有很大不同的。康熙处于清朝刚刚建立不久,内有权臣挡道,三藩之乱。外有葛尔丹等外部势力作乱,还有明朝残余势力的侵扰,可谓是外忧内患。最后在康熙的运筹帷幄下,捉权臣,平三藩,破台湾,胜葛尔丹部,统一了全国,为大清朝最为鼎盛的时期。而乾隆的环境要比康熙时好得多了,经历了康熙与雍正呕心沥血的治理下,政通人和,不能说乾隆不优秀,只是对比康熙还是差了一点。

9

清朝之初名扬后世的康乾盛世中,功劳最大、威名最广、才能更强的皇帝当然是康熙帝玄烨,康乾盛世奠基人、开创者,其孙乾隆皇帝弘历沾其祖父之光,加上自身才华成就,才最终成就了康乾盛世。

10

康熙是开疆拓土的战士皇帝,乾龙是坐拥天下,治理江山,功劳薄上各有奇功,我觉得非要说哪个功劳大一点?我觉得是康熙的功劳,大于乾隆。如果没有前人给他打好的江山,他拿什么来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