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什么是自恋型人格障碍?

什么是自恋型人格障碍?

2020-07-20 10:18阅读(84)

什么是自恋型人格障碍?:我是从事心理学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心理老师左叔,我来回答你的问题。在解答你提出的什么是自恋性人格障碍之前,我们首先要看什:-自恋

1

我是从事心理学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心理老师左叔,我来回答你的问题。在解答你提出的什么是自恋性人格障碍之前,我们首先要看什么是人格障碍,然后再说自恋型人格障碍,以及对这种人格障碍的治疗。



第一,什么是人格障碍?

人格障碍,又称变态人格、病态人格、人格异常等,变态心理学认为人格障碍就是指一个人的人格特征明显偏离了正常轨道,使其形成了一贯地反映他这个人生活风格和人际关系的异常的心理行为模式。

这个人的心理行为模式比较明显的偏离了他所生活的社会的行为规范和一般的认知方式,比如待人接物、为人处世等;同时,严重影响了他的社会功能与职业功能的发挥,造成他对社会环境的适应不良,他为此感到痛苦。

人格障碍,通常是从童年期或者青少年期开始的,在青年期基本形成,并长期持续发展到成年或终生;但是变态心理学认为,人格障碍患者一般没有智力方面的问题。但是人格障碍患者的社会适应不良的行为模式比较难以矫正,仅有少数患者在成年以后可以在程度上有所改善。



第二,自恋型人格障碍;我们先说自恋,在心理学上自恋被定义为一个人对自己过度的爱。自恋对于人类个体而言是必须的,但是如果过度自爱自己,那就是自恋型人格障碍了。在不变态心理学中,心理治疗专业人员是这样界定自恋型人格障碍的,一是夸大自己;二是专注于获得无限成功的幻想之中;三是始终相信自己是独一无二,并且结果只和那些接受这一点的人交往;四是需要他人的过度的赞赏自己或认可自己;五是始终认为只有有一种特殊权利,这种权利只有自己有;六是对他人有一种人际交往中的剥削行为,但是他这样认为,他人别人做是应该的;七是严重缺乏共情,多他人没有同情心;八是有比较重的嫉妒心理或者相信他人嫉妒自己;九是在人际交往中有傲慢情绪和目中无人的行为。同时,临床心理学工作者还发现,自恋型人格障碍,还有反社会、偏执、缺乏道德或伦理、虐待他人的心理行为特点。法西斯德国的希特勒就是典型的自恋型人格障碍患者,他始终认为自己是对的,他不会出错,他曾经说过,除了我之外,还有正确意见吗?他把德国带向毁灭,还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威斯康辛大屠杀。当今美国总统特朗普也是一位有自恋型人格障碍临床表现的人,我们从他执政以来的种种表现就可以看出,特朗普是一位非常自恋、自大的人。

第三,自恋型人格障碍的治疗



坦率地说,自恋性人格障碍的治疗是比较困难的,也是长期的,但也不是不可以矫治;自恋型人格障碍多数不会主动要求治疗,需要家人或者其他亲友强制要求他去治疗;自恋型人格障碍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我在大学做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时,有时也会遇到这样的来访者,他们不是主动来做心理咨询的,一般都是学生辅导员或者学院领导让他们来的,而且他们也否认自己有问题,在心理咨询过程中也不会积极配合。



对于人格障碍治疗的原则,现在无论是精神病学,还是临床心理学都采用药物治疗与心理咨询双管齐下的方式;药物治疗主要缓解症状、调节情绪。

心理咨询首先要根据来访者的情况制定咨询目标,短期解决什么,中长期要实现的目标;对自恋型人格障碍,认知行为疗法比较有效,要改变来访者的不良认知观念,慢慢提高来访者的感受能力,培养其愧疚心理,探索来访者的过度敏感与他的自尊的关系,并适当给来访者布置家庭作业,让其阅读一些人格障碍方面的书籍。

希望心理老师左叔的回答能对你有所帮助,如有不同的看法请在心理老师左叔的评论区留言,我们可以继续探讨,分享彼此的观点。

再次感谢你对心理老师左叔的邀请!

2

心理学家克雷格·马尔金于2015年出版的《重新思考自恋:感觉自己很特殊不仅有弊,居然也有有利》一书中,明确指出:自恋是我们所有人的特质,其核心是全世界普遍存在的一种倾向——“倾向于感觉自己是特别的、杰出的、独一无二的”。

相关研究也表明,绝大多数人都认为自己就是个特别的存在,即使是最平凡的人也如此,虽然这个想法有时候可能不太实际,但哪怕是自认为有一点点优势,也是能让人敢于想象,努力追求,甚至有利于身心的健康。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这是个健康的自恋。

不健康的自恋则是一种需求,即总是需要感到自己是特殊的,才能安心,而自恋型人格障碍非常沉迷于此,沉迷于这种感觉



这是一种严重的人格障碍,没有发展出正常的自我认同,有着明显占主导的自恋特质,约占人格障碍的30%,男性约占60-75%。

DSM-5对自恋型人格障碍的诊断为:

一种需要他人赞扬且缺乏共情的自大心理模式,起自成年早期,存在于各种背景之下,至少表现为下列5项症状:

1.具有自我重要性的夸大感

过分的自高自大,视自己为全天下最重要的人物。对自己的才能过于夸大其辞,总是希望收到他人的特别关注,并且坚信他关注的问题是这个世界上独有的,不能被某些特殊的人物所了解。

2.婴儿期全能自恋

沉迷于自我编织的无所不能的幻想中,幻想无限的成功、权利、才华、美貌或理想爱情等的先占观念,对这些有着非分的幻想,只要自己有一点点成绩,就认为自己是最优秀的,有时候即使没有,也要自夸一番。比如,特朗普,每次接触到什么事物,总要发表一番“没有人比我更了解……”的言论。

3.过度的特殊感

认为自己是特殊的和独特的,有着别人没有的高贵血统,并且认为自己所有拥有的“独一无二”的能力只能被其他特殊的(或地位高的)人或机构所理解,或者与之交往。这其实也是特朗普总是将自己与林肯相提并论,以及总把普京放在C位的原因之一,他认为只有这两位人物才能和自己齐平。

4.对赞美的匮乏

渴望持久的关注与赞美,时常要求过度的赞美,甚至会主动套话,引别人夸赞自己,有点类似于成瘾症状,离开了夸赞就活不下去。听不得任何不同的建议或观点,一旦受到批评或者接收到不同意见,第一反应是愤怒、羞愧或感到耻辱,虽然不一定会当即表露出来。

5.有一种不合理的权利感

总是无缘无故的认为自己应当享有他人没有的特权,他人应该对自己予以特殊照顾,总是指使他人,为自己服务,满足自己的需要,不合理的期望特殊的优待或他人自觉顺从他的期望或意愿,只要在人群中稍微受到一点冷落就会对他人充满敌意。比如,特朗普,每次记者提问,只要他不爱听,就会来一句“假新闻,下一个”。

6.在人际关系上剥削他人

自恋型人格障碍从不顾他人的利益,只顾“我要快乐”,认为任何人都要绕着自己转,将自己视为宇宙的中心,甚至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而利用他人,几乎从不真诚待人。特朗普首次竞选的时候利用自己的女儿伊万卡解决了不少选票问题,但是,他从不提伊万卡的功劳,只是夸伊万卡性感美丽。

7.缺乏同理心

这几乎是所有自恋型人格障碍的共性,缺乏同情心,不懂得换位思考,不愿意识别或认同他人的感受和需求,也从不为他人考虑。虽然有时候他表面上看起来好像是很理解人,但他其实无法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平等互动关系,他的平等是挂在嘴边上的。比如,黑人弗洛伊德事件,特朗普虽然致电受害者的家人,却不给对方说话的机会,只是只顾自的表演。

8.病态嫉妒

常常嫉妒他人,或认为他人嫉妒自己。还是以特朗普为例,每次发言的时候,只要他回答不上来的,就踢给身边的人回答,或者是福奇,或者是彭斯。但是,只要他一觉得记者的注意力被自己的“队友”吸引走了,不在自己身上了,这时他就会抢话。比如某次彭斯和记者打太极,本来好好的,特朗普突然来了一句,“这是我听过的最好的回答,他可以说上10分钟,并且和你的提问毫不相干”,直接给彭斯拆台,让彭斯很无语的拍了拍他的肩膀。

9.高傲、傲慢的态度或行为

目中无人,亲密关系困难,无论是婚恋关系,还是亲子关系,都存在着诸多问题,婚姻关系很难维持长久,通常有多段恋情或婚姻(具体需要结合当地文化,如我国早些时期,离婚或被人以异样的眼光看,因而这方面不太适用于我国早些时候发现的自恋型人格障碍)。



自恋型人格障碍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多数人熟知的是外向型自恋型人格障碍,内向型自恋型人格障碍则更多的表现得像个受害者,而他们都有着如下特征:

1.受不了不同意见

虽然一般人受到批评也会感到不高兴,但自恋型人格障碍即使不是受批评,只要他们自己感觉对方和自己意见不一致,就认为对方是在否定自己,或者贬损自己。此时,他们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尤其是当某个事件触及到了他们内心的脆弱时,他们很可能会以愤怒、咆哮来回应这种不一致的意见或批评,如果不得不承担自己在某方面有所欠缺或者失误,他们就会转移话题,或者装出一副受害者的模样,或者将责任推卸给他人,总之,就不认错。这其实是因为他们的内心

2.极度自卑。

虽然他们表面上看起来一副自高自大的模样,好像谁也弄不过他们,又好像谁都没他们强,甚至在一些人看起来,好像还有那么点自信心爆棚的感觉,似乎没有什么是他们解决不了的。而在现实生活中,也确实有这样的人获得成功、获得地位,而且不是少数,比如乔布斯。但实际上,驱使他们成功的动力,来源于他们内心深处对那个自己的“不认可”,和“面对自己”的恐惧与害怕。所以,他们强烈需要向世人证明自己,拼命向自己证明自己,试图以此来摆脱内心的焦虑、不安和紧张。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样的人往往十分擅长伪装自己、摆出一副高姿态,甚至差点连自己也相信了自己的高高在上。尽管他们经常会引起周围的人的不满,但他们

3.总认为自己是对的。

任何时候,自恋型人格障碍从来不会怀疑自己出错,如果自己出错了,那一定是周围的某个事物或人有问题,而不是自己。所以,他们总是对所谓的不同意见或建议,甚至是批评置若罔闻。如果他们认为你在直接指责他们,说他们不是,或者认为你在含沙射影,否定他们,那么,就意味着你们之间无法再继续沟通,因为他们已经开启了心理防御机制,要让他们认错或道歉,简直就是要了他们的命。不仅如此,他们还十分顽固不化,任何事情必须按照他们的要求来,哪怕是一点点不同也不可以。他们总是花很大的精力来维护自己的过度膨胀,但又十分脆弱,稍有风吹草动就全副武装,甚至十分有可能

4.将自己的缺陷投射到别人身上。

也就是说,假如你听见某个自恋型人格障碍在你面前批评某个人,说某个人这个不好、那个不好,这个决定太糟糕,那个决策太垃圾……或者这个人干了什么不好的事,有着什么不可告知的缺陷或丑事……那么,你要打起十二分精神来,因为这些很有可能是自恋型人格障碍自己身上的缺陷。由于必须要维护自己可怜的自尊和歪曲的脆弱自我,自恋型人格障碍不敢面对自己的软弱和缺点,更不敢面对自己的错误,因而,他们会将自己的缺陷、自己不具备的品质或者自己做不到和做不好的事投射到他人身上,将自己所作所为说成是他人的。通过指责他人,贬损他人,关注他人的缺点,挑别人毛病等,来获得内心短暂的平衡。而这,又往往使得自恋型人格障碍

5.界限不清。

这几乎是所有人格障碍的共性,即,将别人当做自己的“延伸”,总是试图入侵他人的空间,吞噬他人的人格,侵犯他人的领地。不过,和其他人格障碍不同的是,自恋型人格障碍认为别人的存在都是为自己服务的,因此,他们总是将自己的需要放在第一位。哪怕是已成为父母的自恋型人格障碍,也只会将孩子的需要放在自己之后,所以他们通常也教育不出人格健全的孩子。而且,自恋型人格障碍由于认为自己理所当然的享有一切,经常会分享关于自己的私人信息,哪怕这些信息是一般人难以启齿、羞于告知他人的,而且不忘在分享的同时将自己夸一顿。比如,夫妻之间的事情。并且,在与他人分享的同时,他们还可能向他人打听一些私密的事情,如果你恰好是他们的下属,就很容易陷入尴尬境地。然而,自恋型人格障碍并不认为这有什么,因为在他们看来,所有的资源都是自己的。



在科胡特看来,自恋型人格障碍的形成可以追溯到婴儿时期

在婴儿期,每一个婴儿都有自大自夸的倾向。在婴儿的世界中,自己就是全能的,养育者是来满足自己快乐的,一旦不满足,则因为自己的全能感受挫而暴怒、大哭。如果养育者长期如此对待婴儿,也就是说,婴儿长期无法得到自体自恋的满足,则婴儿将失望于外在,大脑则根据实际情况放弃“养育——被养育”的正常循环,而以自体幻想性循环来替代和补偿这一自恋的需要。这样的幻想,往往阻碍了自体了解正常自恋的现实性,形成独特的、过分的自恋,而导致个体成年以后

1.缺乏依赖的能力

依赖,首先要承认他人的价值,任何亲密关系或者人际关系的互动,都是有着一定的依赖基础的,而这个基础的前提,就是认可他人的付出与价值,但自恋型人格障碍无法认可他人,因而无法获得亲近感,进而

2.无法作出承诺

一个人要作出承诺,首先需要一段稳定的亲密关系,并且承诺不是口头上的,需要实践。但对于自恋型人格障碍,显然是无法做到的,因为他们对自己的极度不自信,使得他们婚恋多有变故。而他们也由于不能接纳真实的自己,而导致羞耻大过内疚,以至于

3.没有哀悼能力

这是一种体验自己内在世界失去好的客体表征时所体验到的哀伤情绪,但自恋型人格障碍由于缺乏好的客体关系,自然无法体验哀伤,并且在重要亲人去世后,会一度产生严重的心境摇摆。因为自恋型人格障碍的超我缺乏整合,自我空虚,总是将自己锁定在理想自我里,所以他们要么继续待在理性自我层,要么崩溃到自我贬低,部分可能产生严重的抑郁症。

4.由于自我空虚

他们容易滥用药物,寻求刺激,有些人会性乱交,并以此来代替爱、亲密关系、人际互动。这种替代性行为,往往使得他们将自己陷入危险之中。

也就是说,长期的被忽视,需要得不到满足,导致个体成年以后的人际情感能力受损,将自己本能的心理力量投注于外界客体,滞留内部,形成了自恋型人格障碍。以至于当我们见到自恋型人格障碍,通常会有一个深刻的第一印象,即,这个人非常的强调自己的重要性,冥顽不灵地坚持要满足自己的需要,不管别人如何,并且总是回避那些与其价值系统相对立的现实。



当然,自恋型人格障碍和心理变态是两回事。心理变态属于畸形心理且多数可能危害社会,比如恋童癖或偷窥癖;而自恋型人格障碍虽然自我中心,缺乏同情心,但可以朝着自己的幻想目标前进,其中一些自恋型人格障碍由于进取努力,往往过上自己的理想生活。不过,他也确实自私自利,在人际关系上让人不适。

以上是我的回答,如果您还有其他疑问,欢迎下方评论区留言,共同探讨。


这里是心理咨询师里外雅堂,码字不易,如果您赞同我的观点,请点个赞;如果我的回答对您和您的朋友有帮助,请转发给他们。谢谢!

3

自恋型人格障碍的主要表现是:

具有自我重要性的夸大感,认为自己聪明才智过人、能力超群、成就非凡,即使目前还未成功,也渴望被他人认为是优胜的成功者;

充滿不切实际的幻想,幻想自己无比智慧、无限成功,拥有无上权力、无穷人脉和无与伦比的美丽爱情等,且已成为优势观念(先占观念);

自以为自己与众不同和特殊,也只能为与众不同和特殊的人所理解且与之交往;

渴望他人的重视和赞赏,且要求过度;

权利感明显,期望他人顺从和获得特殊的优待;

为了达到目的而捉弄、欺侮和剥削他人;

缺乏共感(共情),不愿认同或无视他人的需求和感受,常借口他人不会在意:

妒忌他人或认为他人妒忌自己;

高傲,行为和态度傲慢无礼。

4

谢邀,自恋型人格障碍有两个特征,自我是非常自卑然而却表现出自恋,傲慢的感觉,表现自我,不同情他人。他们热爱竞争,享受权利,然而当他们竞争不过时就会嫉妒他人。

自恋型人格障碍以长期迁延的自尊调节紊乱为主要特征,患者一方面饱受自卑感之苦,另一方面却又将自己投射为傲慢、轻蔑及自我热衷的形象。病理性自恋的重要特征之一在于共情的缺乏。尽管患者完全具备识别他人感受、思维及意图的能力,但他们几乎从不表现出任何的怜悯之情。

自恋型人格障碍的由来

希腊神话神话故事中,有一位叫纳喀索斯的英俊少年。一天,他在泉水边休息,看到了水中自己的倒影,便一见倾心,从此对其他的人和事再也没有任何兴趣,终日在水边看着自己的倒影不舍离去,最后憔悴而死,死后化为一朵水仙花。后来,心理学家便以纳喀索斯的名字来命名自恋型人格障碍。

自恋型人格障碍患者活在夸赞中,容不得别人的批评,对自我认同不足,盲目的觉得自己是最好的,是唯一的,接受不了别人的优秀,比自己优秀就嫉妒对方。

因此治疗也需要针对这里,长程的心理治疗,帮助患者接受认识自我,认识真正的自己。

5

(一)病理性自恋的表现:

﹡自恋遭到破坏的表现:强烈的妄自尊大,伴随着坚持努力的能力缺失——自命不凡,志大才疏,虎头蛇尾;

﹡缺乏促成稳定的平衡力来调整不切实际的计划,或无能承受挫折与失败;

﹡自尊在令人眩晕的顶峰与令人恐惧的低谷之间摇摆——自我陶醉,得意忘形,万劫不复。

二)病理性自恋的防御机制:

往往产生的比较早,体验自体感时就培养这种功能,口欲期开始,自体将不被喜欢和接受的侧面,投射给外部客体,并被加以贬低,这是摆脱内疚感和偏执性恐惧的方式,为了缓解虚弱感,对别人苛刻,牙尖嘴利,尖酸刻薄,容易挑剔别人。

自恋障碍防御的目的是与别人建立缺乏感情的关系,以此利用别人,并防止分离。两个体现自大的、成群出现的特点:

第一个为了缓解分离和失去资源而利用别人;

第二个让自己体验自身“高大上”,满足自恋。

防御群:

自大/全能感,投射、内射、投射性认同、分裂、理想化等等。

(三)病理性自恋的发展:

从依恋角度来讲是病理性自恋的形成,是由于早期不安全的依恋关系——回避拒绝类型、卷入型;当孩子成长期间缺乏恰当的肯定,或长期履行父母期待的角色,或因他人的需求而被情感/躯体/性虐待等等,导致孩子自我体验不稳定、脆弱、易受攻击,易失落、充满负性情绪(“自恋受伤”“自恋受羞辱”“自恋遭流血”),从而精疲力竭,感到空虚,生活无意义。

6

自恋型人格障碍,是相对常见的一种人格障碍,在《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即DSM-5中归于B类。主要表现为妄自尊大,夸大自身的优越感,患者与人交往的特点是渴望被人尊敬、崇拜,而对指责、失败或挫折极为敏感。当患者良好的自我感觉遭到打击时,会产生狂怒或严重抑郁。因为确信自己出类拔萃,常以为别人都在嫉妒他们,并认为自己的需求有权立刻得到满足,因此常把利用他人视作理所当然。电影中常常塑造这样的典型人物,如“钢铁侠”,如《大腕》中的“李成儒”。生活中的某些“话题人物”“公众人物”,常常带“病”出场。科胡特创立的自体心理学,对治疗本类型的人格障碍有深入研究。

相关问答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