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包拯一生娶了两妻一妾,为何年近六十才知道自己还有个儿子?

包拯一生娶了两妻一妾,为何年近六十才知道自己还有个儿子?

2020-07-20 10:09阅读(138)

包拯一生娶了两妻一妾,为何年近六十才知道自己还有个儿子?:宋仁宗嘉佑三年,御史中丞包拯迎来自己的六十岁生日(59周岁)。六十年一甲子,这个生日在古人眼中

1

宋仁宗嘉佑三年,御史中丞包拯迎来自己的六十岁生日(59周岁)。六十年一甲子,这个生日在古人眼中非常重要,一般都要尽所能操办宴席,亲朋好友来祝寿。不过,包拯的这个生日显得很凄凉。

六年前,他唯一的儿子包繶不幸英年早逝,留下一个几个月大的孩子包文辅。老年丧子,白发人送黑发人,包拯忍着剧痛,守着小孙子生活。可惜天不开眼,五年后,也就是包拯六十岁生日前一年,才五岁的包文辅又早夭离世,断送了包家最后一点血脉。

五年间,唯一的儿子和孙子相继离世,一生清廉,刚正不阿的包大人欲哭无泪。六十大寿虽可贺,但他已经没有心情做寿了。

让包拯心理暖乎乎的是,儿媳崔氏却极力主张给公爹操办生日宴。这个崔氏,是真宗朝宰相吕蒙正的外孙女,知书达理,贤惠有大节。包繶、包文辅去世后,包拯不忍心看着儿媳守寡,劝崔氏乘着年轻改嫁。崔氏一口拒绝,愿代夫尽孝,不离包门。

儿媳的一番好心,包拯不忍拒绝。可是包大人怎么也没想到,就在宴席上,崔氏给了包拯夫妇一个巨大的惊喜。

宴席间,崔氏突然抱来一个不足周岁的男婴,扑通跪倒在包拯面前说,这孩子是您老的骨血,我的小叔子!

一句话把包拯震得几乎坐不住,一时目瞪口呆,半天说不出一句话!

好在包拯的夫人董氏深知丈夫的品性,追问之下,才真相大白,这里面竟有一段曲折的故事。

原来,董夫人并非包拯原配,包拯的发妻姓李,不幸早逝,董夫人是包拯的续房夫人。董夫人嫁给包拯时,按照习俗,会随嫁媵妾。所谓媵妾,一般是小姐出嫁前的贴身丫鬟,或族里的姐妹,到夫家后,作为男主人的妾室,可以随侍小姐。

董夫人带过来的媵妾姓孙,应该就是贴身丫鬟。若干年后,也不知道孙氏做错了什么事,惹得包拯很生气,一怒之下将孙氏赶出包家门,送回她娘家去了。当时包拯并不知道,孙氏已经有孕在身。

这件事被崔氏得知,一面她怕公爹生气,不敢说破,另一面自己的丈夫已经过世,孙氏怀的是公公的唯一骨血,她不能不管。于是,崔氏瞒着公婆,悄悄让人不断给孙家送钱财米粮,雇人伺候孙氏。

不久,孙氏产下一子。也就在此前后,崔氏自己唯一的儿子包文辅却不幸夭折。这个伟大的女人,没有被丈夫和儿子的死击倒,把所有的爱,都给了刚出生的小叔子。


后来,她干脆将孩子接到身边,偷偷养在自己的房里,并在公公的生日宴上,和盘托出真相。

一时间,包拯老泪纵横,他没想到自己在遭遇了丧子失孙的重大打击后,上天竟然这么眷顾自己,又给了他一个小儿子。

包拯给孩子起名包綖,綖,古字通“延”,包拯的意思很明白,这孩子延续了他包家的血脉。唯一让包拯遗憾的是,他已经年过花甲,时日无多。四年后,名垂青史的包拯包青天病逝,小包綖才五岁。

鉴于包拯的清誉,宋仁宗亲临葬礼。当宋仁宗到包家一看,忍不住鼻子发酸,包家根本没有值钱的东西,完全不像一位代理枢密使(枢密使为副宰相)高官的家,家里唯一的男丁才五岁。

宋仁宗当场决定,授包綖将仕郎、守太常寺太祝。这两个官职都是从九品,是皇宫低级别的工作人员,工资由皇室支付。很显然,宋仁宗就是为了给包家一些生活补贴。守丧期满,宋仁宗又给包綖加承奉郎、大理寺评事,升至八品官,相当于包拯入仕时的起点。

也就是从这一年起,崔氏替包綖请来开蒙老师,并给他改名包绶。又一年后,嫡母董氏病故。

包绶是不幸的,自幼失去双亲。包绶又是幸运的,他受到父亲阴德的庇护,从皇帝到地方官府,以及父亲的生前亲朋故旧,都对包家伸出了温暖的双手。最让他暖心一辈子的是,他有个好嫂子,崔氏长嫂如母,将他一手养大。

到这时候,我们才知道,民间故事里包拯由寡嫂养大,称嫂嫂为嫂娘的故事,原来是发生在他儿子身上的真事。


宋哲宗绍圣元年,六十二岁的崔氏病故,包绶从国子监返乡,以对待母亲的礼节,安葬了崔氏。

在呵护中长大的包绶,完全继承了父亲的伟大品格,虽然一辈子品级不高,处处严以律己,清正廉洁,公正无私,俨然包青天再世。

宋徽宗崇宁四年,四十八岁的包绶被调任谭州通判。从汝阳离任时,乡亲扶老携幼相送,并给他送上祝福:“请公善归,台阁今待公矣!”希望他能比他父亲更上一层楼,做到台阁(宰相)。

然而,让人想不到的是,身体一向健康的包绶,在赴任途中突然染病,病逝于离黄州十里的舟船上。


人们在包绶的行囊里,除了公文书籍意外,“无毫发所积为后日计者”!原来,他是在病饿交加中离世的!

包绶的离世,让乡里大为叹息,他们都说“善人去世,良可哀也。”由于包家太穷,包绶的灵柩,直到十一年后宋徽宗政和六年,才运回老家,与夫人文氏安葬在一起。

胡适说:“包拯是一个箭垛式的人物。古来有许多精巧的折狱故事,或载在史书,或流传民间,一般人不知道他们的来历,这些故事遂容易堆在一两个人身上。在这些侦探式的清官之中,民间的传说不知怎样选出了宋朝的包拯来做一个箭垛,把许多折狱的奇案都射在他身上。”

是的,民间传说中的包拯,远超出历史事实中的形象,但是“箭垛”的来由绝非空穴来风,它反映的是何尝不是一种民意?何尝不是一种民族精神的呼唤?


2

提到包拯,就会想到为民请民、不畏强权、刚正不阿、铁面无私的包青天。毕竟有关包青天的影视作品很多。当然在历史上,包拯亦是宋朝名臣,其廉洁公正、不附权贵、英明决断、铁面无私,有包青天、包公之名。他可谓是古代清官的代表人物,包拯之名。亦成为了廉洁的象征。

包拯在他六十四岁时去世。他去世后,追赠为礼部尚书、谥号为孝肃。有关包青天的故事被后世广为流传,这里就不多言。

包拯一生有两个妻子。一是包拯元配。一是包拯的继室。回到问题上,包拯有两妻,为什么年近六十才知道自己有个所以呢?

问题上所说的包拯之子,其实为包拯次子。包拯的长子,虽曾官至太常寺太祝、通判潭州,然而他却先于包拯离开人世,也就是说,包拯在不知道有次子的情况下,他是不知道自己还有一个儿子。

至于为什么包拯六十岁才知道自己还有个儿子,这是有原因的。包拯的次子名为包绶,是母为包公身旁侍妾。

而在包绶未出生时,因为一些事情,他的母亲就被包拯发发回娘家了。不过这时其却已经怀孕,当然包拯是不知道的。还好的是包绶的嫂子崔氏知道她怀孕后,就偷偷的经常派人给她钱财等物,直到她生下包绶。

包绶出后生,崔氏又偷偷的将他到自己屋里。如此其虽然名义是包绶之嫂,但其实是养母。

后来道包拯六十岁大寿日子,这天是喜庆的日子。崔氏就把还在襁褓中的包绶抱到包拯面前。

包拯自长子去世后,膝下无子悲伤之情总是有的。但没想到在他六十岁大寿之际,他却知道自己有孩子,如此老年得子,自然是件大喜事。所以包拯看到这个孩子很高兴,于是就为这个孩子取名为包綖(包绶)。

后来包拯去时,包绶才五岁。皇帝宋仁宗看到包拯灵前包绶只有五岁,穿的又很一般,又看看包拯的家中摆设也很一般。包拯是朝廷重臣,然而这一切都和包拯的身份相差很远,他不禁有着伤感。所以就赐给包家不少财物,还封包绶为太场寺太祝。

3

“陛下问臣欲谁立,是疑臣也。臣年七十,且无子,非邀福者。”

这一句话是包拯在公元1058年的时候对宋仁宗说的。当时宋仁宗问已有七十岁的包拯,他的皇子中有谁能够成为东宫太子。而官员一般都不敢插手皇家事,包拯膝下无子正好可以用这套说辞来拒绝宋仁宗。

但是,虽然这是政治上的最优回答。实际上,包拯也是在述说着自己最为烦恼和遗憾的事情。要知道,对于开枝散叶和传宗接代一事,古人是最为遵从的。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在古人看来,如果一个人没有了后代,就像是断了传承,无根之萍。

所以,在这样的环境影响之下,就算是清官的包拯也不例外。更为关键的是,包拯已有七十岁了。人生七十古来稀,这样的年纪在古代已算是高寿了。而在一般的情况之下,七十岁的人家或许已是儿孙满堂,抱子弄孙了。

但可惜的是,这样的情景只存在于包拯的相像中。包拯一生有两个妻子,一个媵妾。第一个妻子是李氏,但李氏早亡,再加上包拯忙于公事,所以李氏并没有为包拯诞下儿女。在李氏死亡后不久,包拯续娶了第二位夫人董氏,而当时跟随董氏嫁过来的还有一位孙氏。孙氏就是包拯的媵妾,而媵妾就是陪嫁的女子,但其身份比一般的妾还要高。

董氏似乎有旺夫之象,他来到包家不久,便为包拯生下了一个儿子,叫包繶。包繶出生的时候,包拯已经有35岁了。对于已经35岁的包拯来说,这也算得上是老来得子了。包繶长大后,娶了崔氏,而崔氏是北宋三朝丞相吕蒙正的外孙女。

但不足两年,包繶却英年早逝,而其儿子包文辅也在五岁夭折了。所以,这也是包拯说他七十无子的原因所在。

但好在,媵妾孙氏为包拯诞下了一子,正是这一子才得以延续包家的血脉。

但在当时,因为孙氏犯了罪,被包拯扫出家门,包拯并不知晓孙氏怀了孕。毕竟,清官难断家务事,而且作为御史大夫,包拯对自家的情况是有着严格的要求。就好比曹操尊崇汉律一样,当时曹操可是把违反汉律的儿媳妇给杀掉了。而包拯,还只是把犯了错的孙氏赶出家门而已。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情况,在阴差阳错之下令包拯不知晓他还有儿子在世。要不是儿媳妇崔氏得知孙氏的情况,恐怕包拯到死也不知晓这一件事。而孙氏诞下的儿子,也在崔氏的抚养下长大,做了像包拯一样的清官。

4

这个孩子应该是包绶,生母是包公身旁侍妾媵孙氏,但未出世,生母孙氏便被包公打发回娘家,多亏大嫂崔氏知悉孙氏怀有身孕,便背着包公夫妇,私底下不断派人送钱财衣物等到孙家,孙氏生下一名男孩,崔氏又偷偷将男孩抱养在自己房里,名为长嫂,实为养母,翌年,在包公六十岁大寿之际崔氏将还在襁褓之中的孩子送到包公面前,包公夫妇大喜,遂将此子取名包綖。

包拯的长子仅仅活了二十岁。老来得子当然高兴。

5

包拯的这个儿子并不是他六十岁的时候才生的,而是包拯六十岁的时候才发现的。包拯的这个 儿子是他的小妾生的,只是他六十岁的时候才发现而已。

6

包拯一生娶了两妻一妾,为何到六十岁才知道自已有个儿子?

这主要还是因为包拯的性格造成的。

包拯:(999年-1062年7月3日),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东)人,北宋名臣。

天圣五年(1027年),包拯登进士第。累迁监察御史,曾建议练兵选将、充实边备。历任三司户部判官及京东、陕西、河北路转运使,后入朝担任三司户部副使,请求朝廷准许解盐通商买卖。知谏院时,多次论劾权贵。再授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移知瀛、扬诸州,历权知开封府、权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职。嘉祐六年(1061年),升任枢密副使。因曾任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故世称“包待制”、“包龙图”

包拯28岁入仕,仕途从监察御史(相当于现代的纪检干部)起,后在户部任职,再转任地方,50岁进谏查院,史书上记载其每个任上都弹劾同僚或上司,可谓一个眼里揉不得沙子的清官。

不论史书还是影视作品都说包拯廉洁公正、立朝刚毅,不附权贵,铁面无私,且英明决断。

包拯这样的性格,可想而知,他的家人对他的畏怕。

像《铡美案》中描述包公折包勉,虽经考证包公并无侄子,但也侧面说明了包公对家人也是铁面无私,眼中揉不得沙子。

也是因为这样的性格,包公才有赶怀孕小妾回娘家的事。

包拯晚年,唯一的儿子二十岁病逝,孙子也在五岁时死去。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包拯至孝呀,年轻时曾为了照顾娘亲,辞官十年在家伺奉。

夫人董氏心焦不已,以不孝之名诱逼包拯纳自已丫环为妾。

丫环虽晋升为妾,但包拯只为生育而生育,与妾只有鱼水之欢,并无鱼水之情,加上两人年龄相差太大,有代沟,小妾的某些做为触怒了包拯,包拯将她赶回了娘家。

离家之前,小妾已有身孕,但她不敢言,只得告知与自已年龄相仿,包拯那丧夫丧子寡居的长媳崔氏。

崔氏熟知包拯刚愎的性格,也不敢言,私下使银将小妾养着。

一直等到包拯六十岁生日那天,包拯忆起父母养育之恩,自已却断了血脉,悲从中来,崔氏趁机把小妾生的儿子抱到包拯面前,陈明来历。

包拯大喜,给孩子取名包诞!

文中多有臆测和自由发挥,但性格决定命运,决然不假。

我亲姑父,土改时期的老土改干部,没多少文化,却一副臭脾气。

儿女年少时,不听话就军用皮带伺候,一个个被教育得唯唯诺诺,上大学了,连朋友都不敢谈,也不会谈。

工作后,单位上有人做媒,我姑父又说门当户对,别人家里成分不好之类的话,搞得两个有正式工作的小孩,三十多都没结婚。

直到,我姑父撒手归去,两人才解决了婚姻大事。

有时……


相关问答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