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是自古流传下来的一部文学作品,内容过于惊世骇俗,大多数人看了都产生困惑,怎么能有那么多神秘的物种和神奇的事件。
比如女娲、天帝、昆仓神山、共工、祝融、三眼人、时空飞行器、巨龙等等,但是,这部书到底是什么时候写的,这个问题一直是众多学者们百思而不得其解的,经过了多年的讨论和研究,学术界至今也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
那么它到底是出自哪个时期呢?它究竟是后人写的一类科幻小说,还是前人留下的地球奥秘呢?
在中国历史上,有关这个问题的讨论,各朝各代的学者看法不同,可谓是百家争鸣,说法不一。一度曾因为它的深奥,以至于在清代以前的学者很少去关注它的成书年代。直到进入了二十世纪,才到了《山海经》研究的繁荣期。
先来探讨成书时期的问题。
《山海经》一书最初是通过口头流传了漫长的时间。
从大禹时期开始,又经过伯益的口头整理和加工,在巴蜀得到了进一步的传播。当巴蜀文字产生后,便由几个部分荟萃,用巴蜀文字写成简书;秦灭巴蜀后,《山海经》文本落入秦人之手,吕布韦及门徒在《吕氏春秋》中藉此大肆引用;到西汉中叶《淮南子》又肆意发挥。
所以,根据口头文学用巴蜀古图语文字写成的《山海经》成书时间应是蒙文通先生断定的在西周前期;用中夏文字雅言(汉语前身)编写成的《山海经》成书时间则应是袁珂先生推测的战国时期中叶。
再来探讨这本书的性质。
《山海经》历来被认为是中国古代的一部怪书。全书分“山经”和“海经”两部分:前者有《五藏山经》五篇;后者有《海外经》四篇,《海内经》五篇,《大荒经》四篇,共 13篇。
关于这本书的性质,有以下几种说法。
1、 实用的地理书。
不少学者认为《山海经》是一部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专著,是“第一部有科学价值的地理书”,具有极高的军事价值和政治价值。
它详细地记载了境内山川地貌的距离和里数,还记录了各个地区的山脉、河流,以及草木、鸟兽、矿藏等,还有关于各地的特产和风情的记载。
2、以神话为主的书。
一直以来,《山海经》被认为是一部以神话为主的书。 司马迁在《史记·大宛列传赞》中说。“《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首先指出其书的志怪性质。
明代胡应麟在《四部正讹》中进一步论道:“《山海经》,古今语怪之祖”。
现代学者中也有主张它是记神话传说的。如《大荒西经》中的女锅,《大荒北经》中的夸父追回,《北山经》中的精卫填海,此外还有许多山神、海神、河神、水神、火神、风神、雨神、旱神,以及日月之神等等。
3、巫术之书、记祭祀的礼书和方土之书。
鲁迅先生小时候就很喜欢看《山海经》,他曾在《中国小说史略》里说它“盖古之巫书”,当是凭情之论。
巫在古代是宗教领相,是沟通人和神的,一切祈祷鬼神的活动都由他来管理。《山海经》中记方位、山川、道里,是因为祭祀神灵的需要。
除此之外,还有以下分门别类的说法,南宋朱熹认为《山海经》是根据图画所作的说明类的书籍;清代纪昀等把《山海经》又归入“子部小说类异闻之书”;
近世的许多学者,都认为它是一部既有科学内容、又杂有巫术迷信成分的地理志;精通古代神话和宗教的历史地理学家顾颉刚则认为,或许是为了在巫书与地理志之间寻求一种平衡与融合……
《山海经》可以说是上古第一奇书,也是中国人的神话故事的宝典。由于成书年代久远,语言简练而晦涩,加上语言、环境的变化,十分难读难懂,致使该书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被誉为“中国第一奇书”。 常使研究者望而却步,一读三叹。
国人研究山海经已经有上千年的时间了,但直到现在,还没有人真的从宇宙科学的角度来解读这部书籍。要知道,山海经的重要程度,并不亚于西方人的圣经。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通过大量的研究与考证,我们中国人,能否把山海经当中讲述的故事还原为事实呢,请大家拭目以待。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