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背几百首很正常,一首不背也正常,这个哪儿有什么硬性标准?否则就会出一个《幼儿园教学标准》,甚至来个“国标”。
可是并没有出台过这样的标准。
题主的幼儿园有要求,要一周背一首,其实有点不负责任,背了之后老师每周会检查吗?不检查,这样要求父母又是干什么呢?给父母增添负担?还是说体现自己重视孩子,想提高他们能力?既然如此,她自己为什么不在幼儿园互动时候,教孩子呢?
鼓励父母和孩子增加亲子相处时间没错,胡乱制定要求就有问题了。看起来是在鼓励孩子增加知识,其实只是图一个有“办学特色”的噱头。
我能理解题主的焦虑感,别人家孩子都会背这么多了,我家孩子连学都不肯学,那以后读书岂不是注定要落后?
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焦虑心态,不光是背诗,还有认字,记英语单词等等。两三岁的孩子,比别人少学了哪一块,感觉就晚起跑了10年似的。
我自己的曾经也是。当时看电视节目,有一个叫王恒屹的小神童,3岁能认识3000字,背百首唐诗,5岁上央视挑战“飞花令”,说真的非常非常羡慕。
我家孩子1岁时,家里人还开玩笑,我们要求“不高”,3岁前认2000字就够了!
但是玩笑归玩笑,羡慕归羡慕,我们不能看着别人家孩子好,就硬逼自己孩子去追。别人的标准,不是自己的孩子的标准。
1-2岁孩子,机械化背诵特别快
1岁-2岁的孩子有个特点,特别喜欢模仿大人的动作和说话,这个阶段如果教孩子认字和背诗,绝大部分孩子都能跟着背下来。所以很多家长会在这个时候欣喜若狂,以为自家的宝宝是个不可多得的“天才”。
但是,这个只是阶段性发育特点,模仿大人举动,进行机械化记忆。
等到生活中有更多的东西,能吸引走孩子的注意力,孩子的运动能力、动手能力、思考能力越来越强,他不会盲目模仿大人说话了。
我们就会发现,我们在念诗,他不会在跟着背了,有时候知道你在教他,他还会很烦的说“不念诗!”
题主说的3岁孩子不想学,其实也正是因为过了2岁这个阶段,你强迫他背诗,他没兴趣。
3岁孩子该怎么教?
话说道背唐诗这件事,如果孩子小时候多背点唐诗,可以叫做“童子功”,在长大以后,生活里说不定也能时不时蹦几句,显得非常有素养;写作文时,也有一定帮助。
所以,如果能让孩子背一些,当然是最好不过的。但前提是要清楚,这对孩子来说,并不是硬性要求。
题主也说了,自己孩子不愿意学,说白了就是没兴趣。
兴趣这个东西,不是说你想让孩子有,他就能有的,实在没有就只能怨天尤人的事。
兴趣需要慢慢培养,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为什么很多作家都出生于书香门第?
为何演员家庭,更容易培养星二代?
为什么田亮的女儿运动能力好,姚明女儿会打篮球?
还有我们身边的许多家庭,银行工作的父母,子女也读得金融相关专业;码农爹妈,孩子特别精通计算机……
说穿了,这是因为生活里,让孩子接触到最多的,就是这么些父母经常做的东西。也就是氛围。
你想让孩子擅长什么,就在家里多营造这些氛围,家长自己先多看,多读,多放音频,需熏陶。不求马上见效,但求慢慢滋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