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张郃后期为何能成为无敌的存在?

张郃后期为何能成为无敌的存在?

2020-07-20 07:34阅读(111)

张郃后期为何能成为无敌的存在?:在汉末三分时代,有个人非常值得我们敬佩。他有才能,也有理想,他奋斗过也隐忍过,懦弱过也勇敢过,面对过也逃避过,失败过也

1

在汉末三分时代,有个人非常值得我们敬佩。他有才能,也有理想,他奋斗过也隐忍过,懦弱过也勇敢过,面对过也逃避过,失败过也成功过,就像我们现在大多数人的波澜起伏的一生。

他就是张郃。

如果论单挑厮杀的武艺,张郃远不如关羽、张飞;论冲锋陷阵的勇气,无法与典韦、赵云相比;论领兵打仗的才能,比不上张辽、曹仁。

但要论不屈的毅力,张郃却罕有敌手。

早在袁绍麾下效力之时,张郃就进入了“河北四庭柱”的行列,与颜良、文丑、高览并列。而在这四人中,张郃的武艺是最弱的,但头脑却是最强的。其他三人都以勇猛闻名,而张郃却智勇双全,颇有战略思想。

虽然张郃很有头脑,但袁绍并不缺出谋划策的人,审配、郭图、许攸、沮授、田丰……这样的狗头军师太多了。

所以,张郃和其他几位“庭柱”一样,是被作为基层执行人员来使用的。

张郃为袁绍还是出过很多好主意的。官渡之战,曹袁双方打得难解难分,僵持不下。张郃给袁绍出了个主意,建议组织一支轻骑部队,迂回切断曹操的后援。曹军若不察,后路就会被切断,粮草后援被绝;曹操如果派兵去救,就削弱了正面的兵力。双方兵力差距就更大了,曹军兵力不敷分配,防御漏洞就暴露出来了。但这被袁绍否决了。

得知曹操计划要袭击袁绍囤粮军重地――乌巢,张郃又给袁绍出主意,建议重兵支援,加强防御力量。但狗头军师郭图却认为,曹操分兵之际,正面兵力空虚,应该“围魏救赵”,全力攻打曹操正面大营,张郃认为这太荒唐了,但又被袁绍否定。

袁绍宁愿听那些狗头军师们的纸上谈兵,也不接受张郃这种执行层人员的合理化建议。

所以说,你再有本事,再有头脑都不重要,关键是老板怎么定位你。做为执行层,你的意见左右不了决策层和谋划层的意志。

而最倒霉的是,出谋划策出主意时候,你怎么说,他也不听你的,但一旦出了问题,决策层和谋划层就拿你顶缸,要你背黑锅,让你负起失败的责任。

张郃就是这样,提出来的合理化建议不被接受,但乌巢丢了,正面曹军大营也攻不下来,上层却决定让他担责任。

郭图向袁绍进谗,说张郃出言诋毁袁绍,袁绍发怒,派人召张郃去回话。张郃见势不妙,只好投降了曹操,防线洞开,曹军趁虚而入,袁绍大败。

归附曹操之后,张郃被拜为偏将军、封都亭侯,随大军东征西讨,南征北战,立下了许多的功劳。

攻袁谭,围雍奴,征柳城,破乌桓,再次获得晋升,封为平狄将军。而在这个军衔上,张郃呆了很长时间。

讨东莱,伐管承,讨陈兰、梅成,破马超,围安定,降杨秋,平宋建,征张鲁,收汉中。张郃屡立战功,却始终也没有获得过升迁。

世界上总有不公平,立功的人很多,要想晋升,首先要考虑亲疏远近,其次还要论资排辈。

曹操已经是很开明的人了,但他也无法完全背离当时的历史环境和政治形式。

其实从骨子来讲,张郃也是内心极其狂傲自矜的人,这一点,他决不亚于关羽、魏延之辈。但张郃不同于关羽和魏延的是,他从来不在表面上流露出自己的狂傲。

张郃更坚忍,他相信自己的能力,坚信总有一天,自己的才华会大放异彩,所以他很珍惜自己,遇到劲敌决不死扛硬战,见势不妙,撒腿就跑。

曹操征张鲁,收服汉中,张郃被留下作为夏侯渊的副手镇守汉中,以防御刘备。 张郃率一支偏师驻守在外,有了独立作战的机会。

张郃这个人很有远见,他预测到刘备集团的扩张企图,就不一味死守,而是主动将战线前推,以攻代守。张郃率兵南下,攻击巴东、巴西,奖当地的人畜和财物迁走。这就给刘备的扩张造成了阻碍。

刘备闻讯,立即派出猛将张飞来对付张郃。双方经过多次交战,张飞终于将张郃击败,驱逐回去。

定军山一战,夏侯渊败亡,由于张郃出众的军事才能,在军中威望很高,被大家民主推举为临时主帅,继续领兵抵挡刘备的进攻。

张郃始终受到上层压制,使他的军事才能无法得到尽情发挥。

夏侯渊死后有曹真,曹真死后又有司马懿。张郃都只是做为副手被使用。

张郃凭着超人的毅力坚忍着。如果说张郃的武艺,在汉末三分时代,并不算突出,比他高强勇猛的大有人在:吕布、张飞、关羽、颜良、马超、赵云、典韦、许禇、黄忠、文丑、孙策、太史慈、徐晃、甘宁、庞德、曹彰、关平、夏侯惇等,就算是能与他武艺相当的也有张辽、曹仁、夏侯渊、曹洪、凌统等人。


以张郃的武艺,能侪身于三分时代武力榜的前二十名以内就算是不错了。

但张郃的坚忍和自惜,使他能够将所有比他武艺更高强的竞争对手全部熬死,直到自己成为天下第一,其毅力之强韧令人叹为观止。

以蜀汉五虎将全部凋谢,赵云死后为标志,一直到木门道中伏,张郃就是那段时间的天下第一勇士。

张郃这一生很不容易,经历过很多失败,对抗许多劲敌,遇到过很多危境,身经百战,死里逃生,但他从来没有放弃过,也从来没有屈服过。凭借着超强的毅力,书写了属于自己的传奇。

2

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吧!

《三国演义》这部小说主要是写人物,他和一般的小说写人不司,书中很少写武将的摆兵布阵,而是主要通过人物的单挑来突出个人的武艺值。张郃在前期,一半是因为出场时年轻,武艺并不是很高,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三国前期,各国武将如灿烂银河,和他们比起来,张郃的武功并不占什么优秀,等到中后期,各国名将大将死的死亡的亡,而张郃又长寿,所以到后来就鲜逢对手、。

3

张郃的无敌是由于蜀国将星的衰落,有句话说得好:蜀国无大将,廖化作先锋。

4

反问:有很多国家的大位们以前都普通,为什么后来能掌管一个国家?道理是相同的。

5

这个问题其实并不正确,张郃在三国后期确实比较厉害,不过还没到无敌的程度,蜀军中的魏延、姜维等人都能和他一战,只是并没有击败他的能力而已。

张郃是河北名将,他的第一战是在官渡迎战曹操手下的大将张辽,两个人大战四五十合不分胜负,这个表现应该说不错了。当然,张郃的武艺距离超一流武将还是有些差距,他先后败给赵云、马超、张飞,和徐晃联手无法击败黄忠,因此他的水平明显弱于五虎将,在高手如云的前期表现虽然活跃,但是却并不抢眼。

不过到了三国后期,随着原来的高手陆续去世,此时的张郃已经鲜有敌手,不过这不等于他已经是天下无敌了,蜀军中也有几人能和他一战:

这里面第一个就要数魏延了。魏延也是从三国前期一直活跃到后期的猛将,他击败过泠苞、马岱等人,和文聘战平,汉中之战时还两战庞德,虽然最后败于庞德之手,但是这个表现也非常不错了。诸葛亮在北伐时要战张郃时,也是第一个想到魏延,可见魏延并不弱于张郃。

第二个则是姜维了。姜维曾经在天水城下大战赵云,虽然打的时间不长,但是赵云事后称赞姜维枪法好。能得到赵云的肯定,姜维的武艺应该不错,否则赵云也不会给他这么高的评价。姜维对上张郃也不会落于下风。

除了魏延和姜维之外,王平、关兴、张苞等人虽然弱于张郃,但是也可以打上一打。在街亭之战时,王平曾经和张郃打过,两个人大战数十个回合王平才败走。而关兴在木门道前引诱张郃时,也多次和他交手,然后诈败而走。张郃虽然生气,但是也奈何不了关兴。

所以张郃虽然在后期表现耀眼,让诸葛亮有所忌惮,但是远没到无敌的程度。

6

谢友邀请。

《三国演义》中,张郃前期并不出彩,那是因为三国前期名将太多了。曹操有许晃、许褚、夏候兄弟、曹仁曹洪、典韦。刘备有关张赵云,东吴有孙策太史慈周泰甘宁。就连袁绍也有颜良文丑,张郃不过是和张辽一个挡次的武功,况且又在干大事惜身,见小利忘命的袁绍手下效力,三国前期也就轮不到他出彩了。

但三国后期名将凋零,蜀国到了“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的时代,张郃当于就无敌了。

7

张郃从跟随袁绍开始到归降曹操,最后死于曹睿执政时期,一直是一个智勇双全的大将,而且张颌在三国前期也是颇有威名,不过受到《三国演义》的影响,很多人错看了张郃,以为张郃在三国前期就是个打酱油的,这是对张郃最大的误解,作为曹操的“五子良将”之一,张郃的智勇双全实际一直贯穿这位名将的一生,具体分析如下:

一、官渡之战,曹操捡到的最大宝贝

张郃从东汉末年的镇压黄巾起义就开始了自己的戎马生涯,一开始张郃在韩馥的手下,随着韩馥的兵马地盘被袁绍收割,张郃开始在袁绍手下做事,在袁绍对抗公孙瓒,兼并幽,青,冀,并四洲的战斗中战功显赫,被袁绍任命为宁国中郎将,属于一出场就展露头角猛将。

《三国志》的作者陈寿评价张郃为“以巧变为称”,这点在官渡之战中就有所体现,在曹操火烧乌巢的时候,张郃曾建议袁绍引兵救援

张郃对袁绍说“曹公兵精,往必破琼等;琼等破,则将军事去矣,宜急引兵救之。”

可惜袁绍不但没有采纳张郃的建议,还听信了郭图的谗言,把失败的责任推给张郃,张郃心里害怕,就带着高览投降曹操去了。

曹操见到张郃来投十分高兴,说道“昔子胥不早寐,自使身危,岂若微子去殷,韩信归汉邪?”

曹操把张郃看做了微子去殷,韩信归汉这样的人才,立刻拜张郃为偏将军,封都亭侯,给予部队,随军作战。

曹操一向唯才是举,从官渡之战就可以看出来,曹操早就知道张郃是一个有谋略,有军机的将才了。

二、刘备的遗憾

张郃归降曹操之后,随曹操攻邺城,败袁尚,征乌桓,破韩遂,灭张鲁可谓是所向披靡,攻无不克,由此更被曹操看重,派他和夏侯渊,徐晃一切据守汉中。

而刘备汉中之战的第一个对手恰恰就是张郃,这场战斗张郃顽强抵抗,使刘备数万大军无法前行,充分显示了张郃的治军严整。

《三国志.魏书.张郃传》记载:刘备屯阳平,郃屯广石。备以精卒万余,分为十部,夜急攻郃,郃率亲兵搏战,备不能克。

于是刘备转战夏侯渊一线,并最终在定军山一战中,凭借黄忠刀斩夏侯渊,取得大胜。但是阳平广石战役,依旧给刘备留下了不小的心理阴影。

刘备在斩杀夏侯渊之后曾说道:“当得其魁,用此何为邪!”,意思是最应该杀的是张郃呀,要知道夏侯渊曾被曹操评价为“虎步关右,所向无前。”此刻在刘备眼里居然不如张郃重要。

刘备素来也是以识人著称,三顾茅庐请诸葛亮,托孤让不让重用马谡,可以说是眼光非常准的,加上刘备先后在袁绍,曹操那里都呆过,肯定是知道张郃水平的,所以才会遗憾汉中之战没能杀了张郃。

三、曹魏三代重用,张郃人生最闪亮的一战

随着曹操离世,曹丕继位,张郃依旧得到了重用,并进封张郃左将军,都乡侯,随曹真征讨胡羌,随后更是参加了著名的江陵之战。

无论从《三国志》吴书还是魏书的记载都显示,江陵之战给魏军带来压力最大的就是孙盛在坞里的数万人部队,而最终直面孙盛部队并将其击败的又是张郃,让曹魏军队成功占领了江中诸地。

到了曹睿时期,曹操的元老宿将已经所剩无几,能够指望的就剩下曹真,徐晃,张郃等寥寥数人了,而面对诸葛亮的北伐,张郃打出了人生中最光彩耀人的一战,街亭之战。

街亭之战是三国中的经典战役,小说演义把功劳算在了司马懿的身上,而真正打赢这场战役的是张郃,他利用马谡舍水上山的弱点,断其水源,使蜀军自乱阵脚,随后孤军击败蜀军主力,直接促使了诸葛亮又一次北伐的失败。

总结:街亭之战后张郃还协助司马懿共同打赢了不少战争,可惜张郃在曹魏的西线战场深得军心,后来被为了得到西线全部军权的司马懿借蜀军之手除去,成为三国又一憾事,纵观张郃一生,无论前期对抗曹操,还是归降曹操之后对抗孙刘军队,都是文稻武略,有勇有谋的存在,不过受了《三国演义》的影响,很多张郃三国前期的战功没有展现出来,才造成了人们对张郃只有三国后期才非常厉害的误解。

8

张郃前期就很猛,后期更威武。

张郃很有才干。他是寒门子弟,黄巾军起义爆发后,他投军讨伐。当了军司马,归属冀州牧韩馥。军司马是个很大的官,是大将军的属官,比当时刘备的县令、关羽张飞的马弓手、步弓手大多了。大概相当于大将军的参谋长,估计韩馥的作战主要就是依靠张郃。

韩馥被袁绍用计打败以后,张郃带着自己的人马投靠了袁绍,当了校尉。很快因为功劳,当了中郎将。

张郃字俊乂,河间鄚人也。汉末应募讨黄巾,为军司马,属韩馥。馥败,以兵归袁绍。绍以郃为校尉,使拒公孙瓒。瓒破,郃功多,迁宁国中郎将。

官渡之战,张郃已经是袁绍手下四大将之一。他的军事才华在袁绍众将及众谋士中鹤立鸡群,颜良文丑淳于琼直流与张郃完全不在一个层次。

但是他的正确建议总是得不到袁绍的采纳。特别是在曹操偷袭乌巢的时候,张郃建议袁绍派大军增援乌巢。如果袁绍真的采纳了这个建议,那么袁绍大军主力与守乌巢淳于琼前后夹击,曹操必败!可惜袁绍死活听张郃的意见,最后全军覆没。

太祖与袁相拒于官渡,绍遣将淳于琼等督运屯乌巢,太祖自将急击之。郃说绍曰:“琼等破,则将军事去矣,宜急引兵救之。”郭图曰:“郃计非也。不如攻其本营,势必还,此为不救而自解也。”郃曰:“曹公营固,攻之必不拔。若琼等见禽,吾属尽为虏矣。”

战事的发展与张郃的预料如出一辙,可见其对战场态势的把握和谋略的出众!


张郃被逼无奈,投降曹操。曹操非常高兴,把张郃比作伍子胥、微子和韩信。

太祖得郃甚喜,谓曰:“昔子胥不早寤,自使身危,岂若微子去殷、韩信归汉邪?”

张郃跟随曹操,打了很多胜仗。而张郃,往往是大军的开路先锋。

授以众,从攻邺,拔之。从讨柳城,与张辽俱为军锋,以功迁平狄将军。
太祖征张鲁,先遣郃督诸军讨兴和氐王窦茂。太祖从散关入汉中,又先遣郃督步卒五千于前通路。

军锋、先遣、督诸军。张郃俨然已经成为曹操手下最能打的将领。

用夏侯渊司马郭淮的话说:

张将军,国家名将,刘备所惮;今日事急,非张将军不能安也!

曹操死后,张郃又为曹魏东征西讨,与诸葛亮厮杀多年。没有吃半点亏。

张郃最后中了诸葛亮埋伏,被乱箭射死。但是根据《魏略》的记载,张郃其实是被司马懿害死的。

亮军退,司马宣王使郃追之,郃曰:“军法,围城必开出路,归军勿追。”宣王不听。郃不得已,遂进。蜀军乘高布伏,弓弩乱发,矢中郃髀。

诸葛亮诱敌深入,司马懿命令张郃追击,张郃认为不能追击!司马懿不听。张郃没办法,只好追击。结果中了埋伏。

我们有理由怀疑,司马懿是故意的,他要害死这个对曹家忠心耿耿的猛将。

三国志作者陈寿对张郃的评价非常中肯:

郃识变数,善处营陈,料战势地形,无不如计,自诸葛亮皆惮之。

写了这么多,就是要说明,张郃不是什么无名小卒,更不是无能之辈。他从普通小兵,一路打到征西车骑将军,靠的就是出类拔萃的军事才华,在群星璀璨的三国将星中,张郃绝对称得上最耀眼的那一批。

9

谢谢邀请,

没有为什么,因为人是在不断的生长与成熟,在战争中学习战争,经验是积累的,张郃也不例外。

10

张郃确实越老越妖,在他军事生涯后期表现出明显高人一筹的军事才能。

之所以如此,既有张郃本人的原因,也有当时独特的历史环境因素。

越老越妖的张郃

早年的张郃,虽已成“五子良将”之一,但与同时代的张辽、徐晃比起来,不算出彩。

可是,自诸葛亮北伐开始,张郃就开始表现出了明显高人一筹的军事才能。

街亭之战我们就不谈了。打赢马谡,似乎不算特别了不起的事情。

在以下两个事例中,张郃表现出了胜过诸葛亮、司马懿的军事谋略。

1、陈仓之战,张郃看穿诸葛亮的软肋。

诸葛亮攻陈仓,魏明帝紧急调张郃往援。

张郃表示:诸葛亮此行仓促,粮草准备必不足。陈仓虽小,但城池坚固,诸葛亮必攻不下。估计我们还没到,诸葛亮就要退军了。

后来事态的发展果如张郃所预。

张郃,犹如一个神级风投,一眼看出了诸葛亮此次北伐的上限!

2、对抗诸葛亮第四次北伐,张郃表现出胜过司马懿的战局洞察力。

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时,曹真离世,司马懿紧急来指挥作战。

(1)、开战之初,司马懿决心集中大军赶往祁山。张郃指出:诸葛亮必袭上邽等处。司马懿不听。结果,诸葛亮果然袭取上邽。

(2)、司马懿领军回击上邽时,诸葛亮已尽取上邽之麦,从容退军。司马懿领军跟随,却不敢攻击。张郃认为:我们已经逼近敌人而不敢作战,必令诸将失望。但司马懿还是不敢打。

果然,在诸葛亮在卤城扎营后,魏军诸将果然受不了了,给司马懿施加压力,要求出战。

(3)、张郃力阻出击,认为应该袭扰诸葛亮后方,促其早退。

但司马懿熬不过诸将之请,还是组织了攻势。结果大败,被蜀军“获甲首3000级”。

(4)、诸葛亮退军时,张郃力主不追,司马懿强行要追。

结果···张郃在木门遇袭而死。

从以上事例来看:张郃在其军事生涯后期,他表现出的军事才能胜过诸葛亮、司马懿,确实高人一筹。

早期的张郃,只是众多良将的一员。为什么到后期,突然变成“无敌一般的存在”了呢?

丰富的战争经验+超强的学习能力

1、丰富的大兵团作战经验。

189年,张郃就已从军。

那时候,司马懿、诸葛亮还都是小朋友呢···

随后:随袁绍与公孙瓒大战、参与官渡之战。归顺曹操后,征邺城、战关中、平陇西···

早在官渡之战时,曹操就已经把张郃归降与“韩信归汉”相提并论了。

我们看当时蜀汉方的两位“老将”:赵云、魏延。

赵云出道也很早。不过,在很长时间里,他没有大兵团指挥经验。

而魏延呢?直到刘备入川时才开始展露头角。

可以说,张郃的大兵团作战经验,在当时的众多将领中是最丰富的。

2、超强的学习能力。

张郃早年在华北平原驰骋。

白狼山之战中,他与张辽奋力厮杀,可见他早年以骑战见长。

刚开始接触山地战时,他还有些吃力。

宕渠之战,他被张飞打得只带数人翻野山而走。(不论宕渠之战张郃的目的是什么,军队被人歼灭都绝非其所愿)

可是,很快,他就掌握了山地战规律,以“善处营势”见长了。

汉中之战时,刘备分兵猛攻广石,都奈何不了张郃。

夏侯渊被杀后,刘备感叹:杀夏侯渊有什么用,要杀就杀张郃!

到诸葛亮北伐时期,张郃就成了“自诸葛亮皆惮之”的人物了。

将才青黄不接的十年

俗话说:江山代有人才出。张郃如果仅是经验丰富,恐怕也不至于就能鹤立鸡群。

可是,看三国将才,我们会发现:中间有过短暂的断档期。

三国历史之初,五子良将、五虎上将(姑且引用这些称号)们将星闪耀;

后期,姜维、邓艾等人的斗法也精彩纷呈。

唯独中期,青黄不接。曹真、郭淮、夏侯霸、王平等人与上述名将相形见绌。

为什么呢?

自219年汉中之战结束,到228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接近十年。

这十年间,魏蜀之间保持了相对和平,没有发生大的作战。

将领的经验,主要是在实战中积累的。

在这接近十年的“和平期”,魏蜀双方的中生代将领都缺乏足够的实战经验。

因此,从228年诸葛亮开始北伐到231年张郃战死,这3年间,张郃确实有资本“鹤立鸡群”!

“五子良将”、“五虎上将”皆已凋零,姜维、邓艾等人尚不能独挑大任,而郭淮、王平等中生代将领大兵团作战经验积累尚不足,因此,张郃的经验、才能足以鹤立鸡群。

战场因素:独一无二的经历所赋予的认知优势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和第四次北伐的战场,主要在陇山一带。

在这一带作战,张郃算是“专业对口”。

当时,双方的将领对这片地形复杂的战场,基本都缺乏足够的认识。

像诸葛亮、马谡等人,可能还只能从地图上了解战场环境。

而张郃呢?早在10几年前,就和夏侯渊一起在这一带争战。从陇山到陈仓,山川地势,张郃都有过实地经历!

如此,张郃知道诸葛亮必不能克陈仓;他知道可以断水源破街亭···

郃识变量,善处营势,料战势地形,无不如计,自诸葛亮皆惮之。——《三国志》

张郃识变量,或许是因为:我们觉得是变量的东西,在张郃看来只是常识。

善处营势,或许是因为:山川地势,张郃早已烂熟于心。

因此,在这一带作战,他自然“无不如计”了。

张郃,186年从军,假定他是15岁从军,到228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也已经将近60岁了。

将近60岁,迎来了“第二春”。

现在30多岁的“大叔”,有什么资本感叹中年危机呢?有什么理由靠积蓄“收租过余生”呢?

坚持学习、保持耐心,或许,新的辉煌在不远处等待。

祝君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