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中的“京城”指长安还是洛阳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中的“京城”指长安还是洛阳

2020-07-20 07:01阅读(376)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中的“京城”指长安还是洛阳?:洛阳!洛阳牡丹甲天下,自古以来洛阳就有牡丹城之称,且牡丹也是洛阳的市花,而长安城历史上

1

洛阳!洛阳牡丹甲天下,自古以来洛阳就有牡丹城之称,且牡丹也是洛阳的市花,而长安城历史上,除了李白的诗歌清平调三章以外,很少有过牡丹的记载。

这首诗是唐朝刘禹锡写的,刘禹锡就是洛阳人 对洛阳感情深厚。

唐·刘禹锡·赏牡丹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妖:艳丽、妩媚。

格:骨格。牡丹别名“木芍药”,芍药为草本,又称“没骨牡丹”,故作者称其“无格”。在这里,无格指格调不高。

芙蕖:即莲花。

国色:原意为一国中姿容最美的女子,此指牡丹花色卓绝,艳丽高贵。

京城:指代当时唐朝时期的京城洛阳。

译文:庭前的芍药妖娆艳丽却缺乏骨格,池中的荷花清雅洁净却缺少情韵。只有牡丹才是真正的天姿国色,到了开花的季节引得无数的人来欣赏,惊动了整个洛阳城。

赏析:

唐代诗人描写京城洛阳牡丹盛开的七言绝句。

芍药、荷花也算是享有盛名的佳卉,诗人只用了“妖无格”和“净少情”,便将这两种花的美中不足点了出来。应该说诗人观察得很细,笔法却是写意的。芍药与牡丹同科(牡丹又名“木芍药”),盛开时极艳丽,但花朵大都集中在花株的顶端,未免呆板、张扬了些,花形少变化,不及牡丹花掩映在绿叶扶疏中,千姿万态,婀娜多姿,花色丰富。荷花素有“君子花”的美誉: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但它的不枝不蔓,矜持冷艳,自是少了一些情趣和风致,而且,即使在最盛开之时,荷塘里也还是绿肥红瘦,不成气候。诗人在点评了“芍药”、“芙蕖”的美中不足后,笔锋陡转,由静态转为动态,由微观到宏观,直抒胸臆:“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那种春光万里、姹紫嫣红、倾城倾国的美景,诗人只字不提,一个“动”字,就把无限的想象和美感留给了读者去延伸……昔日的唐都就是今日的花城洛阳,牡丹花会期间,当您置身于牡丹花的海洋,就会了解刘禹锡“唯有牡丹真国色”的诗句了。

在洛阳有一个地方叫做:思黯南墅!思黯南墅:顾名思义——牛增儒的别墅。牛僧孺字思黯,贞元年间问进士。文宗时,曾任东都留守。牛僧孺为东都留守时,于洛阳南郭归仁里,经营一座别墅。被称为“思黯南墅”。

刘禹锡在诗《和思黯忆南庄见示》中说“丞相新家伊水头”,丞相新家即指牛僧孺的南墅。而其家里也喜欢种牡丹。并把任淮南时的嘉木怪石,置之阶廷,庭中种植大量牡丹,彼时,牛僧孺常邀诗人白居易、刘禹锡等于庭中吟诗唱和赏牡丹。此诗即为刘禹锡此时所作。

而刘禹锡在他的这个别墅里可做了不少诗,最出名的就要数这两首:

《思黯南墅赏牡丹》

偶然相遇人间世,合在增城阿姥家。

有此倾城好颜色,天教晚发赛诸花。

《赏牡丹》

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河南洛阳人,自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又自言系出中山。其先为中山靖王刘胜。原来和刘备是亲戚!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由此可见,刘禹锡写牡丹的诗里的京城,是很确切的是指洛阳,而不是长安。

2

肯定是洛阳了,

“洛阳牡丹甲天下”,早已昭示了答案。

刘禹锡所在的年代,京城其实不是长安,而是洛阳!

在唐朝,长安为西都,洛阳为东都。长安是名义上的政治中心,事实上洛阳才是全国的经济中心,唐朝的皇帝们大部分时间都在洛阳办公的。刘禹锡就职于洛阳的尚书省,死的时候也是在洛阳,被追封为户部尚书。

之所以刘禹锡眼里,洛阳才是京城,是有历史原因的!

我们常听电视里说,东宫太子,东宫是啥,东边的宫城,就是洛阳。基本整个李唐王朝,京城只在王朝建立的最初几朝是长安,因为安史之乱的爆发,起兵地点就是从北京一带,平定叛乱后,唐朝朝廷非常重视对东部的控制,刘禹锡所在时代,恰好在安史之乱后不久,实际上李唐王朝的政治中心已经转移到了洛阳。

所以,花开时节动京城,百分百的是说的洛阳。

3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首先 “京城”两个字已经明确的指明了地点,就是这首诗作者刘禹锡所在唐朝的京城-“长安”,此处不存在争议。

{!-- PGC_VIDEO:{\"thumb_height\": 960, \"vid\": \"v02016880000bs93t2o7p9ngc5mmbvm0\

4

唐代京城专指长安,这在唐代的诗文中屡见不鲜。如白居易《琵琶行》“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虾蟆陵即今西安城墙内下马陵。还有张祜《京城寓怀》“三十年持一钓竿,偶随书荐入长安。由来不是求名者,唯待春风看牡丹。”此诗不但明指京城为长安,还点出长安牡丹之盛。又如李贺《京城》,“驱马出门意,牢落长安心。两事谁向道,自作秋风吟。”京城即长安。还有韩愈《游青龙寺赠崔大补阙》题下有言:寺在京城南门之东。青龙寺即今西安青龙寺,位于唐长安城南门明德门之东。韩愈《南山诗》又有“吾闻京城南,兹维群山囿。”南山即西安南郊终南山。这样确指长安为京城的诗还有很多,有兴趣的朋友不妨查一下《全唐诗》或其它唐代文献。而洛阳唐代时被称为洛京、京洛或洛城,洛阳牡丹盛于北宋而非唐代。

5

洛阳牡丹甲天下,民间认识,咋改了?!洛阳!自古以来洛阳就有牡丹城之称,且牡丹也是洛阳的市花,而长安城历史上很少有过牡丹的记载。要说产业,山东也不错,轮不到你。

6

不要听信有些人无聊的碰瓷,唐朝唯一的首都是长安。在武则天执政周朝17年里,在长安施展不开之时,曾经在所谓的东京居住过十多年,那根本改变不了长安唯一首都的地位,花开时节动京城,确指长安!

7

当然是西安了,西安不仅是牡丹的故乡,还拥有龙门石窟、白马寺、关林等著名景点!

8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首先 “京城”两个字已经明确的指明了地点,就是这首诗作者刘禹锡所在唐朝的京城-“长安”,此处不存在争议。

翻遍唐诗,京城专指“长安”,以刘禹锡自己写的其它诗为证:

《答张侍御贾喜再登科后,自洛赴上都赠别》

作者:刘禹锡

又被时人写姓名,春风引路入京城

知君忆得前身事,分付莺花与后生。

这首诗就是刘禹锡送别朋友,其中题目写的就是自洛(阳)赴上都(长安),诗中明确写明入京城(长安)。

因此刘禹锡笔下写“京城”就是“长安”是毫无争议的。

第二,从诗的内容解读,“真国色”表明诗人对于牡丹的赞赏已经达到“国家”级别,而达到国家级别的赞赏必须要震动的是国家的京城长安才行,洛阳虽然也是唐朝重要的城市,但是上升到国家层面,唐朝的唯一代表城市只有--京城长安。

其三,从诗的写作风格来说,本诗光大恢宏,气势磅礴。刘禹锡创作此诗应处于人生巅峰,正好也能与历史记载中本诗的创作时间大和二年,刘禹锡重新入京为官,正要大展鸿图的心境相符。而很多洛阳网友坚持认为的刘禹锡在年近70岁,已经归隐的情况下创作此诗,明显存在不合理。

第四,历史传统一贯认为本诗写的是长安牡丹。感谢知乎上网友“马桶猪”搜集提供大量证据。

《刘禹锡全集编年校注》陶敏,《刘禹锡集笺证》瞿蜕园,《刘禹锡诗集编年校注》高志忠,《刘禹锡诗文选》阎琦,以上均认定此诗所写为长安牡丹。

由于附图非常多,我只选了两张,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知乎上看。

小知识:唐人赏牡丹,基本都在长安,有诗为证。在唐朝牡丹诗中,明确写清唐人赏牡丹在西明寺,在慈恩寺,在兴庆池,在开元寺,在万寿寺,在崇敬寺,在乐游原,在荐福寺等等,除公共场所外还有还有大量官员府邸如刘禹锡好友令狐楚的府邸,这些都在长安;

而明确写牡丹在洛阳的唯一的地点是“牛僧孺”的府邸里面的,牛府作为重臣府邸,一般人无法进入,牡丹即使开的再好,也无法娱乐大众,更别说美到震动城市了。

9

这个问题很专业。可以肯定的说 唯有牡丹真国色 花开时节动京城 说的是长安 隋唐牡丹主要就在长安。中国的牡丹3次高峰。隋唐长安 宋朝洛阳 明清菏泽

10

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