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一,家教缺失,儿童抗挫力不足。抗挫力的核心是“安全感”,它来自于家教,其要素是“包容错的、赞美对的,率身垂范。”

第二,基于部分儿童“脆弱”的事实,教师要常怀“敬畏之心”,避免激惹儿童,更不能“体罚”儿童;“体罚”儿童既违法,有招灾惹祸。

第三,忽视儿童与体罚儿童之间,有一个“中庸之道”:包容错的,错的减少这叫仁者爱人;赞美对的,对的放大这叫因势利导。教师应该以建构师生关系为第一要务,师生关系第一,学生学习成绩第二。把课讲得有趣才是正道。

孔子有教无类、仁者爱人、因材施教,才有弟子三千,七十二贤人;

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才为“万世师表”;

沙利文无条件地包容,能使又聋又瞎又哑的海伦凯勒成为作家。

人民教师高者为“万世师表”,其次“教书匠”,但决不能“违法”——体罚学生违犯《未成年人保护法》,而且招灾惹祸。

最佳贡献者
2

你好,未成年人轻生的背后体现了社会、家庭、学校以及未成年人自身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不足。

首先,我们要看见和理解导致其轻生的事件”事无大小,都很重要”。或许在我们眼中的所谓小事,在轻生者眼中关系重大。

其次,学校和老师需要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懂得如何给予未成年人心理上的关注,如何从心理健康的角度理解轻生者。

最后,学校和老师需要发动家长和同学,在生活学习中帮助有轻生想法或行为的未成年人解决其实际困扰。同时,可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班会,与同学们一起讨论当我们遇到挫折或者危机时,可以如何应对。

当然,学校还可以组织开展生命教育等一系列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欢迎关注我@心理咨询师海德 ,获取更多心理健康科普信息。

3

现在的孩子因为一件小事,动辄就会轻生,这也是一个社会现象,应该引起我们的深思。要把这个责任完全推给学校和家长,只怕效果有限。我觉得家庭,社会,学校应该相互配合,共同努力,才能有良好效果。

首先,父母的责任应该是最大的。孩子是父母生父母养的,自然父母的责任最大。孩子最易受家庭和父母的影响,比如父母离异,留守儿童,父母长期不和或者有暴力倾向等,有些父母对子女有过高期望,孩子实现不了目标时就打骂或者讽刺挖苦等,这些都会导致未成年人情绪不稳,过于敏感,焦虑或者有自残等不良倾向。所以,一个温暖,充满爱的家庭,对未成年人来说非常重要。

二是社会的责任。社会对未成年人的影响也是重要的方面。比如80年代电视电影尽是武侠武打片,就有许多未成年人见树就踢,见砖就劈,有人甚至跑到少林寺去学武功,90年代提倡去广东深圳,我的好多同学初中未上完,就跑到广东深圳去打工,结果误了好多人。这些年兴起在线网络游戏,好多人都沉迷其中,难以自拔。可见,社会的影响还是非常重要的。

三是学校和老师的影响。在校内,一个班级的影响,也是非常重要的,班内的学习气氛,同学之间的相处,老师的关心关爱,都会对未成年人有很大的影响。

要想纠正未成年人心理脆弱的问题,就得三方共同努力,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首先,家长要勤和孩子沟通,知道未成年人的所思所想,及时疏导孩子的不良情绪,多陪孩子,多和孩子一起参加一些活动,从而能及时和孩子拉近距离,让孩子愿意倾诉,愿意和父母共同度过心理上的低潮期。

再者,从社会层面,要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大环境,倡导克制不良情绪。同时,要对网络,影视,书籍的凶杀,暴力,自残,自杀等进行清理和打击,要建立网上公益的未成年人心理疏导解压等平台,让未成年人能及时得到科学有效的辅导和帮助。

第三,就是学校要把心理教育课放到重要位置,要建立学校内的心理咨询室,设置专用电话,定期进行心理班会课等。对发现有心理问题的未成年人,要及时和家长联系,共同进行教育疏导。

总之,只有形成合力,才能发挥最大作用,给未成年人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未成年人及时走出不良情绪。

4

加强挫折教育

5

因为自己就是一名专职钢琴老师,经常接触孩子(之前在小学初中高中也担任过),所以其实这也是我经常在想的问题。现在时常会在新闻看到类似新闻,心痛之余也在反思,为什么现在孩子轻生事件的概率越来越大了?到底是给他们的压力太大还是本身心能承受能力就不行?我觉得有几点。

1.家长对于孩子过于溺爱。我承认孩子应该是在关爱的环境中成长,但是有时浇水施肥过多,可能也会起到反效果。家长在平时的时候一定要给孩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要总拿他们当baby,选择在每个年龄阶段做不同的教育。从小就要建立他们对这个社会的认知,懂得吃苦耐劳的精神,掌握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本领。

2.学校教育及校外培训课程过多。随着社会的进步,孩子背负的责任也越来越重,从我们小时候的上课外班的微乎其微到现在不上课外班的反而成了另类,孩子背负了太多的学习压力(不可否认这是在一个校外培训老师嘴里说出的话,我真的十分心疼孩子们,但是又没有办法,这是社会现象,不去,就意味着输在起跑线上)。

3.孩子过早的接触网络。现在网络发达,各种新闻无时不刻的出现我们身边,有好有坏,对于三观不太成熟的孩子们就是把双刃剑,所以基于前两点,正确引导和学会排解压力才是当务之急,家长和学校老师一定要好好配合,因为家庭和学校环境是孩子成年之前的两个最主要生活环境,依依相关,密不可分

希望孩子们真的像这正阳下的花朵,蓬勃生机[玫瑰]


6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这个问题!

其实,不管大人还是孩子能有勇气去自杀,说明他对这个世界的人和事都已经彻底失望了,他感觉不到值得留恋的东西,或者说他感觉不到爱!

很多人认为现在的孩子生活条件太好,父母太溺爱,孩子没有受挫折的能力,这只是一方面!

虽然现在的孩子在物质方面确实是非常富足,但是现在的孩子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也是非常大的,有很多家长为了孩子好给孩子报各种班,给孩子规划他认为好的人生,但是从来不关心孩子自己是否喜欢!而且现在的孩子遭受家庭暴力的也越来越多,不只是行为暴力,语言暴力和冷暴力也一样会伤害孩子很深的,说到底就是孩子内心缺爱。没有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但是爱的方式不对,给孩子带来的就是伤害。如果父母能够无条件的爱孩子,接受孩子的所有缺点和优点,不管遇到任何困难,孩子都能放心的说给父母听,得到父母的帮助,孩子是不会走上绝路的!

7

你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未成年人心理问题需要重视。有人说现在的孩子,怕苦怕累不怕死。听着就觉得可怕。孩子的父母是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尤为关键。毕竟吃住都在家里,父母的言传身教顶过老师的千言万语。那么学校、老师该如何实施教育呢?

学校重点对孩子进行三生教育。“生命教育”,让每一位教师和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关心自己和家人”;“生活教育”,提倡“珍视生活,了解生活常识,掌握生活技能,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关心他人和集体,树立正确的生活目标”;“生存教育”,强调“学习生存知识,保护珍惜生态环境,关心社会和自然,强化生存意志,提高生存的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

老师可以根据孩子的特点因材施教,对于有心理问题的给予心理疏导,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和强大的抗挫折能力。譬如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增强孩子的体质和交流能力;进行校外野餐活动,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磨练坚强意志;举办比赛活动,让孩子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等项目,让孩子热爱生活热爱生命,懂得感恩、爱和分享爱。

每一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天使,都是校园美丽的花朵,需要学校和老师的辛勤灌溉,既要让他们在阳光下得到成长,也要让他们在风雨里得到磨练。只有这样,孩子才是健康、心理才是强大的。

8

现在社会生活条件优越,多数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在生活上受不了一点委屈和挫折,这与社会风气和父母长辈的娇宠有很大关系,动辄摔打东西或者跳楼庆生,家庭教育严重缺失,家庭追求富有的物质生活,没有给孩子强大的内心世界。学校必须配备完善健全心理咨询中心,心理教育老师及时发现,筛查有问题学生,做到及时干预,及时疏导,把悲剧扼杀在萌芽之中,这样才能保证学校有序开展教学管理。

9

我觉得学校和老师能做的不多。

在学校,大部分时间还是以学习知识为主。毕竟每个人孩子的天赋、悟性不一样,在学校的这段时间完全学会全部知识是不现实的,所以还是以授课为主。

当然学校可以定期办一些公益的大课堂,针对一些常见的心理问题做普及。

老师则是尽可能的观察每个孩子的情况。也是尽可能。

最重要的是家长,家庭教育很重要,很多家长觉得孩子交给学校,学校什么都要管。

一个原生家庭的教育方式,特别影响孩子的成长。好的原生家庭,孩子遇到问题知道如何处理,就不会发生一些悲剧。相反,一些不好的原生家庭,孩子就会出现各种问题。

总之好的教育是学校和家庭的结合,需要老师与家长一起,让孩子健康成长。

10

【空回流转观点】经历太少,太年轻了。再加上现在很多年轻人都让父母保护的太好了。以至年龄大了,心智其实很小。

一部分人指责孩子承受能力弱(应该是家长居多);一部分人表示同情共鸣(应该是原生家庭不太幸福的年轻人)。

其实造成悲剧的原因往往家庭、个人、学校……教育都有短板,教育不是在学校就是教育,家庭也很重要,就像念佛未必在佛堂就是念佛,心不静,想不开,在佛祖跟前念佛也是虚伪的。

正常人,是不可能无缘无故突然自杀的。从他母亲所述“与儿子因在校同学矛盾发生口角”可以推测,学校生活等矛盾怕是已经给男孩心理积下一个火药桶,家庭口角则直接点燃导火索,来自至亲的责备往往最伤人,他跳桥的背影才会那么决绝。单方面的指责评价没有意义,我做过孩子,没做过家长,我只是在想,是现在学生的心理真的脆弱到不堪一击?还是学校、家庭教育出了问题?

不正确的家庭育儿方式,为孩子的未来埋下了无数隐患。

有一种育儿模式叫“丧偶式育儿”,这种育儿模式,多出现在中产家庭。在996工作制的背景下,父亲忙于工作,孩子长期由母亲带,不仅教育单一、父爱缺失,还动不动就引发家庭矛盾。没人想要这样,以多数家庭的条件却难以改变现状。

不过,中产家庭若对留守家庭有一定认识,了解一下父母务工、老人带娃是怎样的辛酸,或许会发现自己家已算幸运。

除此之外还有焦虑式育儿。寒门想晋升中产,中产想晋升土豪,于是都特别舍得在教育上投入。从超前教育到补习班,从歌颂老师到吼娃作业,一切都为了投入有所产出。当孩子的表现成绩不符预期时,多半又是一场对撕......

然而,家长工作是为了孩子,吼娃也是为了孩子,却总感觉孩子辜负家人苦心。似乎谁都没错,那么到底哪里出了问题呢?

学校始终是教育的主战场,毕竟言传身教很多时,学校的团体生活,往往只需要一天就回到解放前。

学生产生矛盾,学校一般怎么处理?众所周知,学校要形象,要生源,若校园内发生事故,息事宁人是他们的第一目标,处理恰当自然好,处理不当就成了和稀泥。
去年中秋前,温州有一件让人匪夷所思的案件“四年级女生被男同学欺负,其父亲竟捅死对方”。经过如大致是:女生被男生欺负,家长要求欺负人的男生当着全班面道歉,双方家长也同意了,但班主任不同意,说为小摩擦公开道歉会伤害男生自尊,并说班上没有欺负的情况。结果怎么样?结果就是男生没有按先前的约定道歉,而女生的家长认为对方挑衅,第二天带刀刺死了男生!
不得不承认,就算是那些具责任心的班主任,看到学生吵架多半也会认为是“小事”,更别说现在有的班主任连师德都没有。这又能怪谁呢?

不管再怎么吐槽小孩承受力弱,他们也不会因此变坚强。我们需要反思的是未成年人承受力为什么会变弱。是压力太大,还是负面情绪太多?是家庭教育缺失,还是学校教育不当?家长与学校,谁最该反思?



总之,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一方面家庭教育不可或缺,那是孩子的最初的接触环境,另一方面学校也不能一推二里五,学校的环境需要整体提升。再者大的环境说,社会的风清气正,也是孩子成长的最有力的保障。

孩子容易受到不良风气的影响。所谓学好不容易,坏的习惯一次就记住了,因为好的习惯一般都很枯燥,不容易坚持,而坏的习惯,是让你懒惰,让你一时爽的东西。

要保护好我们的孩子,需要全方位,立体式的共同努力。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