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民族历史以来跟游牧民族就一直处于敌对状态,特别是在刘邦被困白登之后,汉朝跟匈奴更是你死我活。但两个王朝之间有个令人称奇的地方就是,匈奴人往往抓到汉人后就出现一种半强迫性的婚姻关系。
在这些长期的两国交往过程中,一方面匈奴以军事为手段,强迫汉朝采用和亲政策,将汉女子嫁到匈奴;另一方面,匈奴如果在战场上俘获汉朝男子,那么他们就会被强迫取匈奴女子为妻。
看到这里,我们就会出现一个疑问,为什么匈奴会让成为战犯或奴隶的汉朝男子,取自己国家的女子为妻,并让他们生孩子呢?
据《史记》、《汉书》记载,历史上汉人因某种原因流落到匈奴国家的,大部分都设有娶妻生子的经历。
首先就是张骞,他在出使大月氏的途中,不幸被匈奴人抓获,匈奴国家流亡长达十几年,而史料记载中,张骞曾娶了一名胡人女子为妻。
“留骞十余岁,予妻,有子,然骞持汉节不失。”从上面的“予”字可以看出,张骞和胡人妻子的婚姻必定不是你情我愿的,而是匈奴人强迫张骞取了胡人女子。
而为汉守节十几年的苏武,也有过这样的经历。当时,苏武宁死不投降匈奴,匈奴单于气得把他丢在北海牧羊,要公羊生小羊才能让他回来。但尽管受到这样残酷的待遇,他们仍让苏武取了胡人为妻,从匈奴回来后还生了儿子“苏通国”。
除了这些历史记载的时节外,汉人还有因战斗失败被俘的军人,比如李陵。他在兵败后被俘虏到匈奴国家,但单于未来拉拢李陵,就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
从此后李陵的后裔在匈奴里生息繁衍,形成了强大的黠戛斯族,到如今黠戛斯人演化成了吉尔吉斯坦人。
为什么匈奴人会喜欢强迫汉人取胡人女子为妻?
首先来说,从上面的历史记载来看,这些被俘的汉人都是国家精英级人士,汉人对家的概念又特别的看中。因此,匈奴人喜欢用家庭这种无形的枷锁来困住他们,希望这些人可以长期停留在匈奴,在时间长久后进而为匈奴效力。而事实上,这其实就是一种美人计,用女人和家庭来软化汉人男子的一种计谋,而这样的计谋恰恰是最管用的。
- 其次,匈奴人是希望可以利用这些女子来监视他们,预防他们逃跑或发动叛乱,从苏武和张骞的经历可以看出,汉人对家庭、同甘共苦的女人都特别看中,所以他们如果要逃跑或叛乱,一旦身边有女人形成累赘,反而不容易逃跑。
最后,从匈奴人的习俗上来看,他们的观念很开放,并不反感将本族女子嫁给汉人。而历史以来外邦国家对汉文化是极度的崇拜,如果这些汉人会因为美人计而留下来,那么这对匈奴这种文明比较落后的国家,是有着极大的帮助的。
《盐铁论》:“匈奴处沙漠之中,生不食之地,天所贱而弃之。无坛宇之居、男女之别。”再从军事角度来讲,匈奴人也非常希望汉男子来本族通婚。
根据历史记载,匈奴最强盛时期的人口不过“汉之大郡”,而汉朝时期的一个大郡的人口在150万左右,而匈奴的人口也差不多在这里。为了能够长期跟汉朝对抗,匈奴必须要维持更多的人口。
但是草原环境恶劣、食物来源稀少,而频繁的战争导致男丁锐减,出现许多的孤儿寡母,女多男少的情况比比皆是,因此匈奴才会出现“妻后母”这样的收继婚习俗。
而让汉人来草原娶妻生子在匈奴国家繁衍生息,消化过剩的女性,是增加人口的一种重要手段,这也是为了能让匈奴的人口增长,来对抗汉朝的一种策略。
匈奴人,除了会优待汉朝精英人士,也会让秦朝普通百姓和匈奴女子通婚。据《史记》记载:
卫律为单于谋划,“穿井筑城,治楼以藏谷,与秦人共守之”。颜师古注说:“秦时有人亡入匈奴着,今其子孙仍号秦人。”秦末大乱之时,有大量的人逃亡到匈奴,而汉武帝时期到秦末已经有80多年,从“仍号秦人”这句话来看,这些匈奴籍的秦人起码繁衍到三代了,而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的秦人与匈奴人一定有过通婚的关系。
修长城是为了预防汉人跑到匈奴通婚?
或许是受到“优待汉男子,取匈奴女子为妻”的优待政策影响。汉朝时期,经常有人穿过边境,投靠匈奴娶妻生子的事件,“闻匈奴中乐”也正是由此而来,汉男子频繁投靠匈奴,造成“乐不思蜀”的场面。
汉元帝时,匈奴单于希望汉朝撤掉边塞的士兵,以提供双方国家休养生息的环境,而汉元帝却说,镇守士兵、修建长城,不但是为了防御匈奴,也是为了预防汉人越过边境,跑到匈奴那边跟本族女子通婚。
边境的汉人为了享受匈奴给予的待遇,甚至不顾自身的性命安危也要进入匈奴国家,这也体现了当时汉人亡入匈奴的普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