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看到题主这个问题,我感觉貌似没有这么个人。

为了确认我的感觉,我很认真的去翻看了好几遍《三国演义》,但的确没找到啊。

因为题主说的是“开头就上场”,这起码是在前五回吧。特别是活到最后,即便不认为是最后还活着,起码在最后五回才死去吧。

小说写了一二十回啦,还没有露个脸,通报个姓名,总不能说是开头上场的吧。

据此,以我对演义的了解,按照题主差不多个意思,说一下我的理解吧。

01

早就死了,却第一个登场,最后一回还提到的是刘邦。

演义第一回首页提到:汉朝自高祖斩白蛇而起义,一统天下,后来光武中兴,传至献帝遂分为三国。

除了这一回的题目“宴桃园豪杰三结义”,虽没有具体说名字,但都清楚是刘关张三兄弟。除此之外,第一个登场的人就是刘邦啦。

在最后一回,第一百二十回的最后,有古风一篇,第一句是“高祖提剑入咸阳,炎炎红日升扶桑。”

也就是说,这个小说,刘邦第一个登场,在最后一回的结尾还露了个面,这可是名副其实贯穿始终的哦。

类似的情况,如光武、献帝、何进、董卓、曹操、刘备、王允、李傕、郭祀、孙坚、孙策、袁绍、袁术等等一干人,都是如此。

只是这些人不是活到了最后,仅仅是最后又露了个脸而已。

这好比是一出戏,不管演员所扮演的是谁,啥时候死去的,都会在谢幕时再登台,感谢观众一下。

02

孙权是在第七回就露脸啦。

该回提到孙坚有四子,皆吴夫人所生:长子名策,次子名权,三子名翊,四子名匡。

这算是露了个脸,跟读者先打了个招呼。

直到第十五回说,孙权与周泰守宣城,深夜山贼杀来。周泰把孙权抱上马,自己赤体步行护卫孙权逃跑,身中数十枪,奄奄一息,最后被华佗一副膏药就治好了。

这时,孙权就算正式登场啦。

到了一百零八回说,太元元年秋八月,孙权病逝,在位二十四年,寿七十一岁。

孙权算是出场比较早,谢幕比较晚的,勉强说活动的时间最长,但也是在最后倒数第十二回就去世啦,没有坚持活到最后啊。

03

能够活到小说基本结束,而且出场比较早的恐怕是廖化。

在第一百一十九回说,后主刘禅举国投降后被迁往洛阳,许多大臣跟随,但廖化、董厥都托病不起,以后都忧愤而死。这算是坚持到最后死去的吧。

但在小说里,廖化是在第二十七回里出场的。是美髯公千里走单骑,汉寿侯五关斩六将的时候,关公找不到二位嫂子啦,只见一少年持枪跨马,提着个人头就来啦。

一问,乃是襄阳人,姓廖,名化,字元俭。

这几乎是活到最后,最早出场的人物。

但算不算开头就上场的哪?

诸位友友,你们自己判定吧。

我知道的就这么多,还有没有更早的,就不清楚啦。

有知道的,就说来听听哦!

最佳贡献者
2

大家知道,三国是人才辈出,如过江之鲫。人才是一波一波往前冲,后浪很快就把前浪拍死在沙滩上,所以是铁打的三国,流水的营盘。像董卓董太师刚出来,把戏暖起来,第九回就死了。

吕布这么帅,颜值也救不了他的戏份,十九回就仆了。

袁绍好坏也是北方一巨头,刚出场,还以为是主角呢,结果三十二回也死了。

就是一看哥哥就脸红的关羽也在七十六回死了。

这还是主要角色,要是配角,那就对不住了,很多是活不过第二集的,比如给关羽配戏的华雄。

但是,有一个人也是配角,但他却全程见证了三国演义,黄巾敲开场锣的时候,他就在了,等到后蜀灭亡,二世祖离了川他还在。这位就是三国小人物廖化。

在三国演义中,廖化出场于第十七回,虽然三国的戏份已经渐入佳境,三英战过吕布,司徒计杀太师,曹操煮酒戏刘备,关云长正在千里走单骑。

但廖化也没耽误,他已经是黄巾军的一个小头目。张角兄弟闹革命起于184年,但黄巾军折腾了二十来年,也不知道廖化是哪年入得伙,但能当头目,至少也是老资格反政府成员了。且算他是184年出生的吧。在碰到关羽关大神时,廖化正好是16岁。

那时,关羽光顾着跟曹操分手,没注意到两位嫂嫂已经被人拉走了。正着急间,廖化出场了。

不说曹操自回。且说关公来赶车仗。约行三十里,却只不见。云长心慌,纵马四下寻之。忽见山头一人,高叫:“关将军且住!”

云长举目视之,只见一少年,黄巾锦衣,持枪跨马,马项下悬着首级一颗,引百余步卒,飞奔前来。

公问曰:“汝何人也?”少年弃枪下马,拜伏于地。

云长恐是诈,勒马持刀问曰:“壮士愿通姓名。”

答曰:“吾本襄阳人,姓廖,名化,字符俭。因世乱流落江湖,聚众五百余人,劫掠为生。恰纔同伴杜远下山巡哨,误将两夫人劫掠上山。吾问从者,知是大汉刘皇叔夫人,且闻将军护送在此,吾即欲送下山来。杜远出言不逊,被某杀之。今献头与将军请罪。”】

这个时候的关羽在江湖上已经是一个传奇,不再是开大会,袁绍连个座位都不给,只能站到刘备后面的那个红脸汉子。而廖化还只是一个少年,算是关羽的一个铁粉。就在刚才,好不容易跟同伴杜远一起劫了刘备的两个老婆,原本是一人一个女大学生的。没想到,这是刘备的老婆,关羽的嫂嫂。

廖化偶像症犯了,竟然把创业伙伴杜远给杀了,然后把嫂嫂送了回来。也不知道嫂嫂是否被吃了豆腐。

廖化还想从此拉着部队跟了关羽,谁知道关羽这个杀人在逃卖枣犯竟然还嫌人家是黄巾余党。直接谢绝了。

【廖化欲以部下人送关公,关公寻思:“此人终是黄巾余党,未可作伴。”】

不收廖化,接下来,关羽碰到同是黄巾的周仓,却看人家腿粗手粗,是把拿刀扛旗的好手,竟然又收了。关羽的一念之差,造成千古遗憾。现在全国的关帝庙里,都有周仓的雕像,却绝无廖化的雕像。

其实,是我们廖化先碰到关羽的好吗?廖化对关羽的那份情那份爱,不比周仓弱好吗?

好在,命中注定在一起的,还是会在一起滴。

十四年后,书已行至六十回,诸葛亮入川,廖化带着小伙伴来投。也不知道诸葛亮是否知道前缘,竟然调廖化去帮助关羽守荆州。

当廖化再次站到关羽面前时,关羽大概是波澜不惊,他未必会记得十多年前的那场偶遇,而对廖化来说,他的内心却如惊涛拍岸,浪卷千层雪一般。

偶像啊偶像,我终于还是站到了你的面前。

五年后,关羽北伐,廖化为先锋,大概是第一次在偶像面前表现,廖化的表现平平,而这竟然是他最后一次证明自己的机会。

关羽败走麦城,一代大神顿作流星。而廖化绝境之下,弃刃投降。而他终究是不愿意在东吴门下苛活,寻了一个诈亡的机会,逃出了敌营,回到了蜀营。

此后,他勤勤艰艰,努力砍人,认真做事,空闲时,他还是会想起那个大神一样的身影。

要是当年,关二爷就肯收了我多好,我或许可以跟他多学点东西。不至于现在还只是一个偏将。

他认真学习,仔细分析,诸葛亮不在了,他跟着姜维,七十高龄,还能提刀上马,陷阵破敌。

他细心分析,弥加老道,姜维用兵,他一语道破:兵不戢,必自焚。

可是,他的一生这么努力,到头了,人们提起他,却简简单单一句话把他概括了: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

这样的评价公平吗?


“灞陵桥,当我碰见关公的时候,上苍已经给了我公道。”廖化想着那马,那人,那刀,说道:“如果让周仓持偃月刀,我牵玉免马,那就更好了……”

这是廖化,还有一位在三国演义中打酱油,但学生很牛。

这就是卢植。

两个学生就是刘备跟公孙瓒。

卢植的才华是不用说的,文能搞培训,传播儒学,武能上阵杀敌。

平黄巾之乱,卢植就是第一波。只是因为卢植没有给领导派下来的太监小费,所以被撸了下来,后来派了董卓跟皇甫嵩。

可是,卢植有点生不逢时啊。他出来得太早了。出场时,三国这场大戏才拉开一点点帷幕。他刚表现了一下,就被赶出朝廷,后面虽被袁绍聘为军师,但第二年就去世了。

可以说,卢植就是一个酱油党,友情客窜,只是为三国暖场用的。

不过,说起卢植的后代,那就牛多了,他的后代比起刘备、曹操、孙权们都要出名。

卢植的祖上就特别牛,据说可以追溯到姜子牙,是齐国公族,因为封到了卢邑,所以这一脉都姓卢。

此后搬到了范阳,以此为郡望,所以后代说起来,都说根在范阳这里。

范阳卢姓,那就是大姓了,从卢植这里为发端,后代精英辈出。

比如北周的名臣卢辩,初唐四杰之一的卢照邻,还有当和尚也特别出名的禅宗六祖的惠能。

惠能俗家姓卢,父亲原在范阳当官,后来流放到广东,就落户在广东。

在门阀时代,有崔卢王谢四大家族之称。而卢家基本上也只跟这些大家族通婚,比如清河崔氏、太原王氏等等。

据记载,老卢家在正史上留名的就有近千人,当宰相的有二十人,尤其在唐朝,出过八位宰相。这就是相当庞大的一个群体了。

那到了现代,有没有特别牛的卢姓人呢?

当然有啊,不但国内有,国外还有,而且还是总统。这就是韩国的总统卢泰愚、卢武铉。他们都宣称是范阳卢氏人。

那么,范阳的卢氏是怎么到韩国的?

据韩国《卢氏三陵坛志》所说,韩国的卢氏是从唐代开始迁过去的。

当时,翰林学士卢穗感觉这个国家不行了,随时会有灾祸发生(其实已经发生了,就是黄巢之乱,之后就是各地军阀割据),所以举家坐着船儿来到了朝鲜的庆州。

因为是大国来的高端人才嘛,所以很受当时的新罗国王重视,提拔为高管,就此在朝鲜呆了下来。

时到今天,朝鲜的范阳卢氏后人已经超过了二十万,而前总统卢泰愚还到山东归根认祖。

自己的后代成为韩国的总统,这一点,大概也是卢植当时想不到的吧。

3

既然只讲时间跨度,不讲出场次数,那么《三国演义》里出场时间最长的当属廖化。从第27回关羽千里走单骑时出场,到第119回蜀汉灭亡以后,廖化托病不起,抑郁而死,在《三国演义》120回里共计出场93回,无人能比。

廖化第一次出场,是在关羽封金挂印打算去河北找刘备,刚离开许昌不久。曹操带人追上来给关羽送行,关羽命车仗从人先走,自己留下和曹操说话,结果先走的车队就被廖化的同伴杜远劫上了山,还打算分了甘、糜两位夫人。好的廖化敬佩关羽,所以保全了两位夫人。

廖化想跟着关羽,关羽考虑他是黄巾余党,没有同意,最后他只能带着人马回了山寨。按照书中描写,廖化此时还是一个少年,那么最多只有20岁,不过能啸聚500多人在许昌附近落草为寇,显然还是有两把刷子的,不然早就被曹操剿灭。

廖化落草时间挺长,直到第60回,刘备打算率军入川之时,廖化带着一队人马来投,此前显然一直做着没本钱的生意。这次他终于得以归属关羽手下。此后在襄樊之战时,廖化出任了先锋一职,表现活跃。关羽兵败以后,廖化在麦城杀出重围,去向刘封求援。虽然刘封没有同意派遣援兵,但是廖化因此躲过一劫,没有和关羽一起被杀。

在蜀汉后期,廖化也是表现出色,在诸葛亮和姜维的历次北伐战争中表现活跃,先后斩杀了魏将秦良、郑伦。特别是斩杀郑伦时,此时距离廖化第一次出场已经过去差不多60年,廖化此时至少70多岁,还能上阵斩将,也算是老当益壮。所以“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固然说了蜀汉晚期人才凋零的窘境,但是廖化的能力也是非常出色的,所以才能作为先锋出战。

而在灭蜀之战时,“蜀中无大将,廖化充先锋”,人才凋零的蜀汉逼得已经年近9旬的廖化再次披挂上阵,和姜维一起死守剑阁,和魏军作战。蜀汉灭亡以后,不肯投降魏国的廖化和董厥一起托病,最后忧愤而死。

廖化虽然算不上一流的武将,不过他差不多经历了整个三国时期,最后更是为蜀汉尽忠,一生也可以算精彩纷呈了。

4

从三国建政鼎立到三家归晋,”真三国“持续时间为51年;从魏国开始建政起算,到东吴灭亡,”准三国“持续时间为60年;从黄巾起义起算,到吴政权瓦解,”大三国“持续96年,接近1个世纪。


关键时点

  1. 公元184年,黄巾起义,三国序幕

  2. 公元220年,魏国建立,一国建政

  3. 公元222年,蜀汉建立,二国跟进

  4. 公元229年,东吴建立,三国鼎立

  5. 公元263年,蜀汉投降,一国结束

  6. 公元266年,西晋代魏,二国瓦解

  7. 公元280年,孙吴灭亡,三国瓦解


《三国演义》大戏有七个关键时点或者说是7幕,在那个”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的时代,即使如士燮、贾诩、王朗那样长寿,亦不免错过关键幕次。如果能看到4幕以上的,还在签到簿上留名的都不算多见。屈指数来,最多的赶上6幕,完整经历7幕史诗级大剧的没有。


下面是5幕以上大剧的亲历者:


司马孚,见证第1-6幕

司马孚(180年-272年),西晋宗室,”司马八达“之三。自曹操时代起,就任文学掾,而后历仕魏国五代皇帝,累迁至太傅。“高平陵之变”时,协助司马懿控制京师,诛杀曹爽一党。后又督军成功防御吴、蜀的进攻,为司马氏政权的稳固多有功劳。他性格十分谨慎,自司马懿执掌大权起,便逐渐引退,未参与司马氏几次废立魏帝之事。西晋代魏后,司马孚进拜太宰,封安平王。晋武帝司马炎对他十分尊宠,但他并不以此为荣,至死仍以魏臣自称。泰始八年(272年)去世,年93岁,赐谥献王。

备注:

  1. 黄巾起义时出生,亲睹晋朝建立,差8年就看到东吴灭亡了。

  2. 在《三国演义》中,司马孚露面还比较多,最经典的场面是”哭曹“。

时太傅司马孚入内,见髦尸,首枕其股而哭曰:“弑陛下者,臣之罪 也!”


丁奉,见证第1-6幕

丁奉(?-271年),字承渊,庐江安丰(今安徽霍邱)人,吴国四朝元老、重臣。年轻时做小将,多次跟随其他将领征伐,经常勇冠三军,曾属于甘宁、陆逊、潘璋等人的帐下,骁勇且有计谋;后期于解救寿春、诛杀孙綝等事件中屡有建树,被拜为大将军,后为右大司马、左军师。丁奉一生征战,与北方政权从曹操时代打到司马炎时代,侍奉了孙权到孙皓四位吴国君主,见证了三国的兴衰成亡。

备注:公元200年,孙权接班。作为年轻将领,虽不敢百分百确定,但16年前的黄巾起义丁奉还是有机会赶上的,死后第9年他所效力的东吴政权灭亡。

却说孙权自孙策死后,据住江东,承父兄基业,广纳贤士,开宾馆于吴会, 命顾雍、张纮延接四方宾客。连年以来,你我相荐。时有......庐江丁奉,字承渊。文武诸 人,共相辅佐,由此江东称得人之盛。


拓跋力微,见证第1-6幕

拓跋力微(174年—277年),索头部鲜卑族领袖,南北朝时期北魏皇帝的先祖,被追谥为神元皇帝,庙号为始祖。261年,派其子拓跋沙漠汗入曹魏为质子。中了西晋幽州刺史卫瓘的毒计,默许各部酋长杀害了沙漠汗,然后各部酋长离散,力微忧愁而死,史载其享年104岁。

备注:生时,黄巾还未起义;卒时晋朝已建立,就差3年就可以看到三国彻底终结了。此君的名字未在三国演义中出现。卫瓘就是那个伐蜀的监军,在邓艾、钟会之争中全身而退的书法家。


刘豹,见证第1-6幕

刘豹(?-279),南匈奴单于栾提於夫罗之子。188年,南匈奴的动乱,刘豹因此留居汉地。196年,其叔呼厨泉继位单于,刘豹成为左贤王,后接掌了匈奴五部中的左部。《资治通鉴》第八十卷记载:“世祖武皇帝上之下咸宁五年(公元279年),会豹卒,以渊代为左部帅。”

批注:出生时间不详,推测可能赶上了黄巾大起义;卒时晋朝已建立,就差1年就可以看到三国彻底终结了;刘豹这个名字是上《三国演义》了,惜乎只是同名,那个是劝进刘备称帝的是蜀汉阳泉侯刘豹。他的嫡子汉赵帝刘渊生于251年左右,八王之乱时,趁着西晋诸王内乱,割据并州,建立汉国,设置百官,追尊汉朝皇帝

汉中王曰:“待军师病可,行之未迟。”孔明听罢,从榻上跃然而起, 将屏风一击,外面文武众官皆入,拜伏于地曰:“王上既允,便请择日以行大 礼。”汉中王视之,乃是太傅许靖、安汉将军糜竺、青衣侯向举、阳泉侯刘豹、 别驾赵祚、治中杨洪、议曹杜琼、从事张爽、太常卿赖恭、光禄卿黄权、祭酒何宗、学士尹默、司业谯周、大司马殷纯、偏将军张裔、少府王谋、昭文博士伊 籍、从事郎秦宓等众也。


廖化,见证第1-5幕

廖化(?-264年),本名淳,字元俭,荆州襄阳郡中卢县(今湖北省襄阳市)人,曾为前将军关羽帐下主簿,关羽败亡后,他归入孙吴,用诈死之计回归蜀汉,被刘备授为宜都太守。刘备去世后,转拜丞相参军,多次参与蜀汉的北伐,以果敢刚直著称,是蜀汉后期的重要将领。官至右车骑将军,假节,领并州刺史,封中乡侯。蜀汉灭亡后,被迁往洛阳,于中途病逝。

备注:虽然生年不详,还是有机会赶上黄巾起义,小说中他是黄巾余党,算得长寿将星之一,没看到晋朝建政和吴国灭亡。

忽见山头一人,高叫:“关将军且住!”云长举目视之,只见一少 年,黄巾锦衣,持枪跨马,马项下悬着首级一颗,引百余步卒,飞奔前来。公问 曰:“汝何人也?”少年弃枪下马,拜伏于地。云长恐是诈,勒马持刀问 曰:“壮士,愿通姓名。”答曰:“吾本襄阳人,姓廖,名化,字元俭。因世乱 流落江湖,聚众五百余人,劫掠为生。......关公寻思此人终是黄巾余党,未可作伴,乃谢却之。


刘寔,见证第2-7幕

刘寔(220~310) 字子真,汉济北惠王刘寿后。少时贫苦,以出卖牛衣为生。然喜读书,常手执牛衣,口诵文章,遂博古通今,深有才学。又洁身自好,志行高远。以计吏入洛,调为河南尹丞,迁尚书郎、廷尉正。后历吏部郎,参文帝相国军事,封循阳子。寔著《崇让论》以矫风正俗。西晋武帝泰始初(265),封爵为伯,累迁少府、太常,转尚书。尝从杜预伐吴。年91卒,谥元。

备注:曹丕代汉之后的戏都赶上了,见证了晋朝一统。《三国演义》中,钟会伐蜀时,他还出场了按简历,伐吴也有他。小说中太低调,不为众人所熟识。

却说钟会出师之时,有百官送出城外,旌旗蔽日,铠甲凝霜,人强马壮,威风凛然。人皆称羡,惟有相国参军刘寔,微笑不 语。太尉王祥见寔冷笑,就马上握其手而问曰:“钟、邓二人,此去可平蜀 乎?”寔曰:“破蜀必矣。但恐皆不得还都耳。”


卫瓘,见证第2-7幕

卫瓘(220年-291年),字伯玉,河东安邑(今山西夏县北)人,曹魏尚书卫觊之子。年轻时于魏国仕官,后以镇西军司、监军身份参与伐蜀战争。蜀汉亡后,与钟会一道逮捕邓艾,钟会谋反时,又成功平息叛乱,命田续杀邓艾父子。回师后转任督徐州诸军事、镇东将军,封菑阳侯。西晋建立后,历任青州、幽州刺史、征东大将军等职,成功化解北方边境威胁,因功进爵菑阳公。后入朝为尚书令、侍中,又升任司空,领太子少傅。后逊位,拜太保。晋惠帝即位后,与贾皇后对立,终在政变中满门遇害,享年七十二岁。卫瓘善隶书及章草。不仅兼工各体,还能学古人之长,是颇有创意的书法家。唐朝张怀瓘《书断》中评其章草为“神品”。

会大喜,遂令卫瓘引数十人入成都, 收邓艾父子。


谯周,见证第2-6幕

谯周(201年-270年),字允南,巴西西充国(今四川西充槐树镇)人,为蜀地大儒之一。在蜀汉任官时期,一向以反对北伐战略而闻名。著《仇国论》力陈北伐之失。炎兴元年(263年),魏国三路伐蜀,谯周因劝刘禅投降,被封为阳城亭侯,迁骑都尉,散骑常侍。司马炎称帝后,征召谯周入洛阳为官,谯周无奈之下带病前赴洛阳,不久病死。


刘禅,见证第2-6幕

刘禅(207年-271年),即蜀汉怀帝,字公嗣,荆州江陵人,蜀汉昭烈帝刘备之子,母亲是昭烈皇后甘氏。刘备定益州后入蜀,蜀汉建立后被立为太子。223年,继位为帝,改元建兴,拜诸葛亮为相父;后期宠信黄皓,致使蜀汉逐渐走向衰弱。263年,魏将邓艾从阴平入,克绵竹,杀诸葛瞻父子,刘禅投降。蜀汉灭亡后,受封为安乐公,271年,在洛阳去世,享年64岁,谥号思公。西晋末年,刘渊起事之后,追谥刘禅为孝怀皇帝。


羊祜、孙权、吕岱、陆逊、张昭、来敏等均是见证4幕的历史亲历者,《三国演义》中也有出场机会,就不一一介绍了。


我是波云星,历史领域创作者。感谢您的阅读、关注、点赞或评论,我会持续给您带来精彩的历史知识。

5

自公元184年黄巾起义爆发,到280年西晋统一全国,《三国演义》的故事持续百年,要贯穿其中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有几个人物也值得说一说。

一、汉献帝刘协在第三回已经登场,他的故事直到第八十回曹丕方才结束,而后又活了十多年,直到曹睿在位的青龙二年才去世

汉献帝一生虽然活得窝囊,但他其实却是三国演义的线索人物之一,他的一生先后被董卓、李傕、杨奉、曹操等军阀、权臣掌控,从来没有掌握过实际权力,代表着汉朝最后的命运。

汉献帝出生在公元181年,死于公元234年,他与蜀汉丞相诸葛亮同年出生,同年去世,这种巧合,似乎预示着汉朝不可再兴的命运。

不知道朋友们注意到没有,汉献帝退位后,另一位窝囊的皇帝成为了汉朝的线索人物,那就是蜀汉后主刘禅。这家伙在婴儿时已经出场,突显了赵子龙忠勇的形象,直到三国演义最后一回,还专门提到他死于晋武帝泰始七年(271年),他是投降后死在洛阳的,还是善终。

汉献帝与蜀汉后主在位的时间都不短,把这二人的故事连缀一下,就是整个三国,是四百年大汉的最终命运。

二、且说廖化自从27回出场,到119回病死,存在了92回,一方面反映了廖化的长寿,另一方面证明了蜀汉人才的凋零

三国演义中,廖化是黄巾出身,能力平庸,但运气却不错,因此能一直存活下来。有句“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谚语流传甚广。其实历史上的廖化,无论出身、还是能力,都和三国演义所说大有差别。蜀汉主要亡于实力的衰落,而不能怪廖化等人的能力。历史上的廖化,大概是经历了刘备从创业,到蜀汉灭亡的整个时期的,活了七、八十岁,因此几乎是个贯穿三国的人物。

三、事实上魏国有贾诩,蜀国有简雍,吴国有张昭等人,经历了三国上半部最精彩的时代

这几个人都很长寿,因此见证了从黄巾之乱后诸侯并起,一直到自家主公称王称帝的全部历史。在投靠曹操之前,贾诩在三国前期的历史上留下了不算光彩、但极为浓重的一笔,他几乎是当时最会自保的阴谋专家。简雍不但看到了刘备称帝,而且他可能是最详细知道刘备早年经历的人物。张昭极为长寿,也见证了吴国从孙策创业,到孙权称帝的全部历史。

但朋友们或许并没有太注意他们。

四、其实三国历史最后的大BOSS只能是一个人,那就是司马懿,从他生活的时间上、其重要性、其影响力综合来论,他才是几乎贯穿三国的唯一一人

司马懿生于公元179年,死于公元251年,他生活的时代,几乎是三国群星璀璨的所有时代(自公元234年诸葛亮病逝,三国的群星已显暗淡)。他虽然出场较晚,然而以他的重要性、影响力来说,是廖化等人根本无法相比的。由他奠基的司马家,最终成为了结束三国的家族。

看看他的重要经历吧,他5岁左右,黄巾起义爆发,11岁左右董卓入京,22岁左右官渡之战,42岁左右,曹丕继位,他成为曹魏重臣,此后便是他与诸葛亮为主角的龙争虎斗,直到他56岁左右,诸葛亮病逝,从此在外部他再无对手,便开始其谋取天下的内部斗争。到他73岁病死时,司马家已经将曹魏握在掌中。

要论实质上贯穿三国的一人,非司马懿莫属。

(本文为星火辰原创,图片来自网络,更多内容请关注星火辰头条号)

6

廖化、贾诩、徐庶等。

说一下徐庶。徐庶也是三国中较为重要人物,字元直,颍川郡长社县(今河南许昌长葛东)人。出身寒门,聪颖好学,对当前社会局势颇有研究,为人豪爽侠义。徐庶本名徐福,后改名徐庶。不满当时社会,与人相聚中州起兵,与诸葛亮等人为友。刘备攻占新野时,徐庶前往投奔,做刘备帐下谋士,又把诸葛亮推荐给刘备。后因母亲被曹操所软困,不得已投入曹营,“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人在曹营心在汉“的著名典故流传至今。最后不得志而郁郁终生。在三国中徐庶从开始到去世年限应该是比较长的。

7

想来想去,也只有汉献帝刘协了。

三国演义中,刘协出场极早。在第三回已经登场,一直到第八十回将皇位禅让给曹丕,才在三国演义中消失。但他又活了十多年,直到曹睿在位的青龙二年才去世。只不过小说中没有他的故事罢了。他可以说是活到了最后。


细心的朋友会发现,汉献帝刘协出生于公元181年,死于公元234年。诸葛亮也是出生于公元181年,公元234年去世。这样惊人的巧合,不能不让人浮想联翩。难道刘协真的金蝉脱壳逃离曹操的魔掌,改名换姓辅佐刘备重整山河去了?


不管怎么样吧,汉献帝绝对是三国演义中存在时间最长的人物之一。

剩下的,还有武将张辽、曹仁。

张辽原本是丁原的部下,与吕布是老同事。公元189年丁原被吕布所杀,丁原的人马被董卓吞并。张辽也就成了董卓的部下。所以说,张辽出场其实是非常早的。只是三国演义中没有体现。张辽最后一战,是黄初三年(222年),击败吴将吕范。纵横天下三十余年。


曹操表扬他:

武力既弘,计略周备,质忠性一,守执节义,每临战攻,常为督率,奋强突固,无坚不陷,自援枹鼓,手不知倦。又遣别征,统御师旅,抚众则和,奉令无犯,当敌制决,靡有遗失。论功纪用,宜各显宠。”

曹仁是曹操最早的一批将领,一直活到公元223年,也算是时间跨度很大了。

8

没有这样的人物。从东汉末年黄巾军爆发到三国归晋大一统,中间大约100年的时间,在那个战乱纷争的年代,有长寿的人也都是隐士高人,不可能出现在书中的,但有两个人我们可以说一说。

一、廖化

廖化第一次出场,是在第二十七回《美髯公千里走单骑 汉寿候五关斩六将》

不说曹操回许昌,且说关羽急急追赶车辆。他急行三十多里,却连个影子都没有看到,不由得心中发慌,纵马四下里寻找。忽然看见山头有一人,高声喊道:“关将军且住!”关羽举目一看,只见一少年黄巾锦衣,持枪跨马,马脖子底下悬挂着一颗首级,领百余名士卒飞奔过来。
关羽问:“你是什么人?”那少年赶忙扔枪下马,拜伏在地上。关羽恐怕其中有诈,勒马持刀问:“壮士不要多礼,先通报姓名。”那人答道:“我本来是襄阳人,姓廖名化,字元俭。因为战乱流落江湖,聚集了五百多人靠劫掠为生。刚才我的同伴杜远下山巡哨,误把两拉夫人劫掠上山。我问了随从,才知道是大汉刘皇叔的两位夫人。听说关将军护送路过这里,我想立即送下山去,杜远却是出言不逊,被我杀掉了。现在特地献他的人头来与将军请罪。”关羽问:“两位夫人在哪里?”廖化说:“现正在山寨之上。”关羽叫廖化快快送下山来。
不多时,百余人簇拥着车辆过来。关羽下马停刀,叉手在车前问候道:“两位嫂嫂有没有受惊?”两位夫人说:“如果不是廖将军保全,我们已经被杜远所辱。”关羽问左右:“廖化怎样搭救了夫人?”左右说:“杜远劫夫人上山后,就要与廖化各分一人为妻。廖化问起原由,心生拜敬之意,只是杜远坚决不从,已经被廖化杀了。”关羽听完后赶忙拜谢廖化。
出自《白话三国演义》

最后一次出场,是在第一百十九回《巧计假降成虚话 依样画葫芦受禅》

十天后,贾充军兵赶到,出榜安民,这才恢复平静。贾充留下卫瓘镇守成都,带着刘禅等君臣赶赴洛阳,这时只有尚书令樊建、侍中张绍、光禄大夫谯周、秘书郎郤正等数人跟随。廖化、董厥都托病不起,后来都忧愤而死。

廖化在《三国演义》中存在了92回,从刘备创业初期到蜀汉衰落,廖化可以说是贯穿三国的人物。


二、刘协

汉献帝刘协在第三回已经登场,他的故事直到第八十回曹丕方才结束,而后又活了十多年,直到曹睿在位的青龙二年才去世。虽然戏份不多,但也是在《三国演义》中存活章回比较多的人物了。

9

《三国演义》的几大主演,撑到最后的几乎没几个。


比如曹操从第四回谋董贼曹操献刀登场,到第七十八回传遗命奸雄数终,离场。


撑了七十五回书。


另外一位三国演义的绝对主角刘皇叔,第一回上场,到第八十五回:刘先主遗诏托孤儿,撑了多半本书。


《三国演义》中吴国的国主孙仲谋,历史上很有名,但是三国演义中存在感很低。


孙权的高光时刻是在赤壁之战和刘备过江娶亲子时,夷陵之战后就很少出来了。


孙权从第29回碧眼儿坐领江东登场,到109回被一阵大风吓死,登场79回,但是存在感很低。


另外像主要书胆诸葛亮,从38回定三分隆中绝策开始,到第104回:陨大星汉丞相归天止,在这67回书中丞相展示了他近乎妖的智慧,光芒一时无两。



三国的另外一些主角,很多也撑了大半本书,比如关羽撑了77回,张飞撑了81回书,他们是从第一章就登场了。


这是主角们的戏份,因为是主角,他们的戏份天然很多。


其实看到这个题目,薛白袍第一个想到的不是这些绝对主角们,而是一个配角,一个戏份不多但是光彩不逊于这些主角的人物。


这人叫贾诩。


贾诩登场是在第十九回,王允巧施连环计,吕布貂蝉私通和董卓决裂,凤仪亭刺死董卓,王允大权独揽。


王允这人心胸狭窄,睚眦必报。


蔡文姬他爹因为董卓的死哭了两声,就被王允下狱处死。


董卓手下李傕、郭汜、张济、樊稠在董卓死后逃到了陕西,写信向王允示好。


王允咋说呢?


卓之跋扈,皆此四人助之;今虽大赦天下,独不赦此四人。


蔡邕一介文人,您杀就杀了,满朝文武虽然不满,也没啥办法。


但是李傕郭汜是军头啊,手中有兵,而且还不在您的掌控之中,王允说这话就是在逼李傕郭汜四人和他反目。


王允一个都不放过的话传回陕西,李傕郭汜等人慌了,就想各自逃生,这时候一个人拦住了他们。


这人就是贾诩。

.

贾诩告诉这四人:你们这时候离开军队单独跑,一个亭长就能抓住你们,押到长安去,你们可以集合部队以给董卓报仇为名杀到长安,或许还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希望,如果成功,你们可以成为第二个董卓,万一失败再逃也不晚。


李傕郭汜听了贾诩的建议,举兵进犯长安,结果朝廷军队不堪一击,很顺利打进长安城。


《三国演义》中这段故事在第九回:犯长安李傕听贾诩


这一段故事罗贯中几乎照抄《三国志》,不过三国志中李傕郭汜等四人没有给王允写信就打算逃了,贾诩直接告诉他们:


闻长安中议欲尽诛凉州人,而诸君弃众单行,即一亭长能束君矣。不如率众而西,所在收兵,以攻长安,为董公报仇,幸而事济,奉国家以征天下,若不济,走未后也。


第一句最厉害了,听说朝廷要杀尽凉州人。


后面几句话罗贯中一句没改的照抄了。



因为贾诩这一番话,使得长安又陷入战火之中,百姓再次流离失所。


难怪很多年后裴松之说:


当是时,元恶旣枭,天地始开,致使厉阶重结,大梗殷流,邦国遘殄悴之哀,黎民婴周余之酷,岂不由贾诩片言乎?


李傕郭汜取下长安后,封贾诩为尚书,让他负责官员的选拔,李傕郭汜对他亲而惮之。


贾诩在任尚书生涯中,选拔了很多名士,保护了很多朝廷大臣,比如汉献帝的近臣司徒赵温、太常王伟、卫尉周忠、司隶荣,都因为贾诩一言而活命,这让贾诩结了很多善缘。


后来贾诩从李傕哪儿跳槽到华阴将军段煨的手下,段煨对他很好,但是呆了没多久贾诩又从段煨哪儿跳槽到南阳张绣那里。


有人问贾诩:段煨对你很好,你为啥要跳槽呢?


贾诩说:段煨这人生性嫉妒,短时间内他厚待我,我在他那儿日子长了他必然会因为嫉妒而伤害我,如果我主动离开,他一定高兴,我孤身离开不带家眷,段煨为了让我帮助他结交张绣这个大外援,也必定会厚待我的家人。


后来事情果然如贾诩所料。


段煨厚视贾诩的家人,张绣对贾诩持子孙礼。


贾诩这次跳槽算是三赢。


后来的故事就来的了《三国演义》第十六回,贾诩给张绣献了一计,差点搞死曹操。


曹操和吕布鏖战,张绣听了贾诩的话,主动归降,曹操很高兴,当天夜里就睡了他婶子邹氏。


张绣大怒,曹操这是间接个自己戴帽子啊。贾诩给他出主意,半夜趁着曹操和邹氏睡的正香时偷袭曹营。


果然,张绣夜袭曹营,大英雄曹操裤子都没穿,仓皇而逃,为了两分钟的快乐,曹操损失儿子曹昂,大将典韦,侄子曹安民。



曹操战败袁术后,曾经讨伐过一次张绣被贾诩算计打败。


官渡之战时,天下的形式逐渐明朗,张绣必须在袁绍和曹操之间做出选择。


张绣想投袁绍,贾诩却让他投降曹操。


理由也很简单,袁绍势强,你投降只是锦上添花,曹操势力薄弱正是需要人的时候,这时候归降他必然不计前嫌倒履相迎。


这次,果然又被贾诩猜中了。


曹操统一北方后,据说张绣被曹丕逼死了。


贾诩却一直被曹家爷们重视。


曹操征渭南马超韩遂,贾诩用了四个字就破韩遂马超的联盟,这四个字是:


离之而已。


曹丕对贾诩也是信任有加,争夺储位时,数次问计与他。


曹操也找贾诩问他继承人的问题,贾诩故意不说话,曹操问他:先生为啥不说话?


贾诩说:我在思。


曹操问:思啥?


贾诩说:思袁本初、刘景升父子也。


曹操哈哈一笑说:我懂了。


刘表和袁绍就是因为废长立幼闹得家里家外鸡飞狗跳,最后连家业都丢了。


归降曹操后贾诩变得很低调,阖门自守,退无私交,男女嫁娶,不结高门最后在太尉高位以七十七岁高龄去世,平安落地。


《三国演义》中,刘备死后诸葛亮和吴国恢复交好,消息传到魏国,曹丕大怒要去讨伐吴蜀,这时候罗贯中交代一句:此时大司马曹仁、太尉 贾诩已亡。


从第九回贾诩登场到第八十六回离场,贾诩纵横在三国演义七十八回书中。


现实中的贾诩的人生更精彩。



贾诩一生虽然历侍好几个老板,但是每个老板对他都信任有加,他对时事看的很透,出的主意计策无一不中,在三国志中,陈寿把贾诩和荀彧荀攸列到一个传记中,是曹魏很重要的谋士。


贾诩在黄初四年八月十一去世,他去世前得到消息:汉昭烈帝刘备两个月前在白帝城去世了。


关羽死了,曹操死了,刘备死了,很多英雄一世的人,最后尘归尘土归土,一个时代落幕了。




文:薛白袍

10

《三国演义》中,时间跨度比较大的人物倒是不少。从开头一直撑到最后的却只有一位了!

刘关张三兄弟都是从第一回就出场。关羽一直到七十七回,张飞一直到八十一回。刘备一直硬撑到了八十五回,基本上算是支撑起了大半部三国戏。

汉献帝刘协从第二回出场,一直到第八十回禅让给曹丕。虽然汉献帝还继续活着,但之后再未出场。只能算作七十九回吧!

曹操从第二回开始出场,苦苦支撑才混到第七十八回,还是走在了刘备的前面。好歹和他最喜欢的关羽混了一样的戏份。

孙权从第二十九回出场,撑到了第一百零九回。不过孙权的戏份可比刘备和曹操差得不少。

这些人横跨了大半部三国的戏份,倒是谁也没有支撑到最后。

刘备的儿子刘禅虽然出场比较晚,第四十一回才出场,但是却撑到了剧终。刘备爷俩儿贯穿了整部三国戏。

从开头撑到最后的人物,连配角都算不上,只能算是个跑龙套的。第一回露个面,最后一回再露次面,这个人是谁?

当然是南华老仙!

南华老仙从第一回出来,就给张角三兄弟一本《太平要术》,把维护三国和平的任务交给了他们。

不是所有的神仙都能料事如神,没想到张角三兄弟被刘备三兄弟给痛打了!

南华老仙后来总算领悟到,历史不是设计出来的,而是随着趋势逐渐演变来的。

南华老仙只好顺应历史的趋势,在最后又露了一小脸,让司马炎当上了皇帝。

不过最后统一三国的司马炎,却也是“两手过膝,聪明英武,胆量过人。”不知道是不是刘备转世?



【我喜欢以连续的眼光看待历史上的节点。】

【非常感谢您的阅读、点赞、转发、评论。如果喜欢敬请关注@寄暇学宫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