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历史上文武双全牛人,首先想到的就是我们伟大的总理周恩来,也是被称为是中国最接近完美的人。

周总理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他,武能马上定乾坤,文能提笔安天下。

首先来说周总理的文,周总理的诗句相信很多人也是读过的,周总理的诗和毛主席那种气势磅礴的气势是有区别的,可以说是比较相反的。周总理的诗给人的感觉就是儒雅中带有一丝侠气,霸气。比如说周总理的《春日偶成》:极目青郊外,烟霾布正浓,中原方逐鹿,博浪踵相踪。还有一首诗,被称为是周总理最得意的律诗: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
  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周总理的文不仅仅是体现在文学上,更多的还是体现在安邦定国的治国之才上面,且不说在革命时期周恩来的贡献和才能,就说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周总理担任外交部长的这一段时间,可以说正是周总理为中国取得了和平的发展机会,还有我们中国大国的身份。见过周恩来的一些外国政治家也是对周恩来相当高的评价。相信很多人从小就听过周恩来的外交小故事。比如说有一次一个外国人问周恩来为什么要用美国生产的钢笔,当时这个外国人明显的就是带有一些侮辱的意思,周恩来巧妙的回到说是在朝鲜战争上缴获的。

周恩来是新中国的缔造者之一,新中国的开国元勋,为新中国的稳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人民心中永远的总理。

再来说说周恩来的武:周恩来自己的武功那也是相当的厉害,据说周恩来是所有开国将领中武功最高的了,周恩来的师傅就是和霍元甲齐名的韩慕侠,韩慕侠也是黄埔军校的首席国术教官。可见当时韩慕侠的武功有多厉害。


后来中央的特务工作可以说完全是周恩来一手建立起来的,正是周恩来组建了中央特科,当时也是周恩来一手建立,一手培训起来的,对于特务工作来说如果没有丰富的经验和高强的武功,周恩来可以组建起来还有自己来培训吗?后来周恩来也是多次的自己带领和指挥特科锄奸,镇压叛徒等等,先后处决了罪大恶极的叛徒何家兴、戴冰石、白鑫和国民党特务头子王斌、马绍武等人。当时国民党的戴笠都说过:假如我们抓住了周恩来,整个共产党就会垮台。

还有一点就是其实在遵义会议之前,是周恩来一直担任共产党的第一军事领导者,1924年曾任中共两广区委委员长、常委兼军事部部长,主持建立党直接领导的革命武装叶挺独立团;1926年曾任中共中央军委书记兼中共江浙区委军委书记;1927年曾领导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并获得胜利,领导南昌起义向国民党反动派打响了第一枪,在起义中任中共前敌委员会书记。


周恩来自己带兵的能力也是毋庸置疑的,且不说南昌起义,就说第一次国共合作期间,当时的革命军东征,第一次东征的时候,周恩来就是政治部主任,这个时候周恩来就是少将军衔了,周恩来率领的就是黄埔军校的学生,改编为广州青年革命军作为右翼主力。打垮了当时盘踞在广东东部的陈炯明、林虎诸的三万部队。

还有在红军时期,当时前四次的反围剿也正是在周恩来和毛主席的带领下才取得了胜利,特别是在第四次的时候,当时毛主席已经没有军事指挥权了,都是在周恩来和朱德的带领下采取的了胜利。

致敬我们永远的总理——周恩来!!!!!!

最佳贡献者
2

首先要说明“文武双全”不一定要“出将入相”历史上这类名人非常多,比如:

1.魏:吴起

2.汉:韩信

3.三国:诸葛亮

4.燕:慕容恪

5.十六国:王猛

6.晋:杜预

7.隋:高熲

8.唐:李靖、李世民

9.宋:赵匡胤、岳飞、范仲淹、辛弃疾

10.明:徐达、戚继光

11.清:曾国藩

等等

3

黄克诚大将军政兼通,一生为革命九死一生,九落九起,棱角分明,目光远大,敢于仗义执言,是当之无愧的牛人。

△在革命战争年代,他既任过政委,又任过司令员,还任过解放军总参谋长、中纪委书记。是他第一个在抗战期间,上书党中央毛主席,建议给八路军各级配备政治委员。抗战中,任新四军第三师师长兼政委,把2万人的部队,在不到5年的时间内,发展到了7万人,开辟了苏北抗日根据地。抗战胜利后,也是他第一个给党中央毛主席建议,抢占时机,迅速出兵东北,你说他的战略眼光牛不牛?

△他位居十大大将第三,他能征善战,部下也是“虎狼”之师,他先后带出了4个开国上将、2个开国中将,还有不少开国少将。如张爱萍、洪学智、刘震、韦国清上将等。

△他忠于党,忠于毛主席。虽然他也受过打击、迫害和不公正处理,但他对毛主席的热爱始终如一。80年代,作为中纪委书记,他曾评价毛泽东说:“我们这一代人对毛主席的感情是非常深厚的,是超出个人恩怨的。” 针对当时社会上有一股否定毛泽东,反毛派的错误言论和思湖, 1981年4月10日,他在《解放军报》头版头条发表了《关于对毛主席的评价和对毛泽东思想的态度问题》一文。其中“丑化、歪曲毛主席,只能丑化、歪曲我们的党,丑化歪曲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那样做,会危害党和国家的根本利益,危害十亿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这些老共产党员,一切真正为人民的事业而奋斗的共产党员,要同诋毁毛泽东思想,丑化毛主席形象的现象作斗争,以维护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等等,这些话掷地有声,震耳发聩。

4

这个有太多了,上下几千年,能文能武的牛??人让人津津乐道。

能文能武的帝王就有四位:刘秀东汉光武帝,平民起家,而且不杀功臣;杨坚隋文帝,马上将军,文能治国;李世民唐太宗,驰骋沙场不必说,他的《望雪》也是有名;赵框胤宋太祖本身就是武将出身,开创了文人治国的先河。

曹操、李靖、岳飞、戚继光、王阳明都有符合这个标准。

能文能武的女人??则有前秦毛皇后、大唐的樊梨花。

光湖南人就有曾国藩、左宗棠、毛主席、彭德怀。《彭德怀自述》写的非常感人。

5

历史上出现过很多文武双全的人,你比如李世民、岳飞、辛弃疾等等。他们的故事我们都耳熟能详。但我心中真正文武双全的人只要二位:孔子和王阳明。

众所周知,孔子是我国古代有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有弟子三千,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三年。孔子还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文的方面,我估计大部分人都知道,在这里我们就不主要进行讲述了。下面咱们来具体说说孔子在武的方面。

如今看到孔子的画像,给我们的第一印象他就是一个温文尔雅的长胡子小老头。如果你这样想就大错特错了。

史书记载孔子身高九尺六寸,根据现代出土的春秋时鲁国尺,一尺大约20.5厘米,那么孔子的身高应该是一米九六,这可是妥妥的一个长腿欧巴。

儒家最基础的课业“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这其中的“射”和“御”是需要有武功底子的才能学的的射箭和驾车。而创立儒学的孔子对这“六艺”都不仅非常娴熟,而且还因为这些技能闻名于世。其射箭水平,完全可以在如今的奥运会射箭比赛中拔得头筹。

在《列子·说符篇》有这样一段记载:“孔子之劲能拓国门之关,而不肯以力闻。”意思是说,以孔子的力量能徒手打开城门,却懒得跟你炫耀。

《淮南子·主术训》也记载:“孔子之通,智过于苌弘,勇过于孟贲(古代勇士),足蹑与郊菟,力招城关,能亦多矣。”

孟贲是“水行不避蛟龙,陆行不避兕虎”的著名勇士,传说他力大至“生拔牛角”,而孔子之勇“过于孟贲”。所以孔子是个大力士,而且跑得还飞快,能跟野兔争高低。我想这真是一个骨骼惊奇,练武的奇才。(如果给孔子一本《如来神掌》,我想那孔子就可以超神了。)根据这些记载,孔子的武力值已经高的离谱,恐怕在当时,能与之匹敌的人几乎没有。因此种种迹象表明,孔子根本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文人,而是文武双全的全才,只是他建立的儒家学说光环太大,掩盖了其他才能而已。

下面说说王阳明,他可以说是五百年来第一完人,明朝一哥中一哥,曾国藩与其相比也要稍逊一筹。

张居正、曾国藩、孙中山、章太炎、梁启超、钱穆等名人都对王阳明推崇备至。

在中国五千年里,能做到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圣人中,王阳明也占据了其中一席。

在文的方面,王阳明在龙场悟道后,一门伟大的哲学——“心学”就此诞生。王阳明心学,在异国他乡的日本,通过影响一流人物的言行和思想,对明治维新起到了促进作用。

“明治维新前三杰”吉田松阴、坂本龙马、高杉晋作;“后三杰”大久保利通、木户孝允、西乡隆盛,全都信奉王阳明,就连被誉为“军神”的海军大将东乡平八郎,甚至专门刻了个印章,写着“一生伏首拜阳明。”

由此可见“心学”的诞生。不仅为儒学创造了新的生机,影响到了本土学者,更在东亚范围内源远流长。这注意证明王阳明在文的方面,绝对算得是首屈一指的圣贤之人。

再谈谈武的方面,阳明先生虽没有孔子先生那样高大、强壮、敏捷的身体。看过阳明先生画像的人都知道,他十分消瘦,看起来手无缚鸡之力。其实我们都被假象所蒙蔽了。

根据他的朋友兼弟子湛若水在《阳明先生墓志铭》里的形容,少年时的王阳明“初溺于任侠之风,再溺于骑射之习”。俨然就是个心怀英雄梦的热血少年,从小就摸爬滚打苦练。

十五岁单枪匹马北出居庸关,在茫茫草原上潇洒溜了一圈。这一溜达就是一个月,而且还主动往当时明朝的对头鞑靼部落里撞,跟那些凶悍的鞑靼骑士们一起纵酒狂歌,高兴了还较量射猎武艺。以《王阳明年谱》的说法,阳明先生还在骑射中夺得头魁,这一身强大武艺,叫好勇斗狠的鞑靼人都心悦诚服。

领兵打仗更是一流,在任职期间王阳明计谋频出,讨伐福建广东各地的盗贼,连破四十余寨,杀敌七千余人,荡平几十余年无法解决的盗匪。

使用乌合之众平定宁王宸濠之乱,计四十三天,便被王阳明不费朝廷兵粮,轻松解决,真是人家奇谈,万古佳话,真可谓是一代战神。

6

首先要说明“文武双全”不一定要“出将入相”历史上这类名人非常多,比如:

1.魏:吴起

2.汉:韩信

3.三国:诸葛亮

4.燕:慕容恪

5.十六国:王猛

6.晋:杜预

7.隋:高熲

8.唐:李靖、李世民

9.宋:赵匡胤、岳飞、范仲淹、辛弃疾

10.明:徐达、戚继光

11.清:曾国藩

7

首推王守仁,我更喜欢他另一个名字:王阳明

  • 文:历史上最后一个广为承认的“圣人”,和孔子齐名!
  • 武:先剿灭南赣盗贼,再平定宁王叛乱,最后平定广西内乱。

请看他的头衔: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思想家、军事家、哲学家、教育家!




他是军事家

公元1516年,时任兵部尚书王琼,十分欣赏王阳明,派他去东南一带巡视,恰好赣南一带再闹土匪,巡抚文森装病不理这事。王阳明以前从未带过兵,要平定匪患,实在让人无法相信。结果轻松拿下这一波土匪。靠的是什么,诡计多端、以退为进诸多策略的联合使用,这对于一个{新手},是神奇的表现。

真正让他大红大紫的,是公元1519年,宁王朱宸濠发动叛乱,宁王占据南昌,完全可以效仿当年朱元璋顺水南下,直击南京的进军路线,半分江山。

正在朝中惊慌不已的时候,兵部尚书王琼却很淡定,直言王阳明在江西,这事闹不起来。

果不其然,王阳明采取虚虚实实的作战方针,一直拖住宁王,不使其东进,直至鄱阳湖双方决战,虽然各自伤亡惨重,但最后凭着一股勇气,反杀宁王,成功平叛,事后还不居功,把“功劳”先让太监张永,后让正德皇帝朱厚照。

后来,王阳明前往广西平叛,胜利归来途中,病逝。

在太平年间,取得这份战绩,已经是十分优秀的军事将领。






他是思想家、哲学家

你可能没有听说过“程朱理学”,但你一定听说过这个词“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是王阳明哲学体系的核心。

公元1506年,王阳明得罪宦官刘瑾,被贬贵州龙场。在这个荒僻的农村驿站当起了管家,一呆就是三年,这三年间,王阳明刻苦学习,对古代《大学》等典籍有了新的领悟与认知,结合前半生的经历与经验,王阳明彻底明悟了属于自己的理论体系。

王守仁认识到“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这就是中国哲学史上,著名的“龙场悟道”,他的理论体系,史称“王学”,是“心学”的重要代表,或者说,最知名的代表,稍微懂点哲学的,就知道“心学”意味着什么。

作为普通人来说,我们只需知道,格物致知,知行合一,便是王阳明教育给我们的。

王阳明的心学学说,至今,在日本、韩国、东南亚都广为流行,尤其在日本,王阳明是不折不扣的名人,声比孔子。



他是教育家

公元1524年,王阳明急流勇退,开始讲学,公元1525年,阳明书院创立,从此,他专心教育弟子,传播他的“王学”,史称“阳明心学”

他的王学,或者说,心学代表,从此发扬光大,底下可以挂一串名字:徐阶、张居正、海瑞、黄宗羲、顾炎武等等。明朝末期阳明心学的泰州学派可是东林学派的死敌。

阳明心学究竟有多大的规模,在这个问题里,讲不完,几天几夜都讲不完,不再赘述。

只需要明白,王守仁,是离我们最近的一位,历史承认的:

圣人

和孔子、孟子一样的圣人。



所以,要论历史上文武双全的厉害人物,还有比王守仁厉害的吗?

毕竟,现代还有无数人,靠研究他的学说吃饭呢。

8

【历史奇闻趣事】前来回答此问题

一看到这个题目。我脑海中就想起了以下几位。

一、第一位必须是辛弃疾

因为我背过他的诗。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辛弃疾的文学成就不用多说,豪放派诗人,诗句有气吞山河之气概。

年少不知,以为辛弃疾是一位诗人,后来才知道诗人只是他的副业,而他的主业是一位抗金大英雄。

公元1161年,辛弃疾21岁时,金主完颜亮开始大举南侵,北方各族人民纷纷揭竿起义,辛弃疾也组织了两千多人的起义队伍。后又加入更大的起义队伍,便是耿京的队伍,任掌书记。

后来耿京被叛徒张安国给杀了,大军人心惶惶,溃不成军。辛弃疾那个气啊,立马率领50精骑杀向敌营,在五万人的敌军大营中直接抓回叛徒。

真叫一个潇洒,此举顿时轰动朝野,皇帝都为此“三叹息”。但是南宋的政府太过黑暗,辛弃疾空有满腔热血却还是无法实现自己的报复,

二、李白表示不服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你当我李白是吃素的吗?

关于李白的文学成就,中国人应该没有不知道的,就不赘述了。

有一句评价很有趣“李白在当时的文人圈剑术第一,在武士圈文采第一。”

李白是诗人,也是游侠,我们看到李白的形象大多都是长袍佩剑,道骨仙风。

李白喜欢横术,击剑,而且是杀过人的。李白的师父是当时公认的第一剑术高手裴旻,习得一身武艺,还收了徒弟。说李白剑术大唐第二可能过了点,但是武功应是不错的,不然裴旻没有必要收他为徒。

三、“我要说我文武双全,在座的各位应该没有意见吧”——曹操

其他的不用补充了吧

9

我客观的说,文武双全,我知道一个。说出来你们都会骂。哈哈哈。欢迎你们来骂我。就算自己骗自己,大脑自动忽略。可是我还是说我真的承认他确实文武双全。看文献吧。

康熙六十一年,《晴碧亭忆旧》:康熙亲自教弘历射箭,弘历也真争气,首次习射就连中五矢,康熙喜出望外,赐给他一件黄马褂。《避暑山庄纪恩堂记》”或命步射,以示群臣,持满连中,皇祖必为之色动。”

《清史稿·高宗本纪》记载,乾隆皇帝,学射于贝勒允禧,学火器于庄亲王允禄。武功师傅是号称“神拳无敌”的张黑五。

张黑五是镖局祖师,因武功盖世,威名远播,人称“神拳无敌”张黑五。记载一拳毙命。是位精通形意拳的大内高手。不知道是不是电视剧里张五哥。

每年夏天弘历接见武官后就在宫门外比试射箭。赛三次,每次射三箭。弘历九箭一般中六七箭。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十月,他在大西门射九箭,箭箭中的。

博学

弘历语言能力超群,精通满语(包括老满文和新满文)、汉语和蒙古语,藏语和维吾尔语也达到了“能之”的程度,这在古代帝王中是绝无仅有的。

文采。

乾隆一生作诗41863首(也有说是三万九千多首或者是十万首的,但多不可信),而《全唐诗》作者2200多位,一共才48000余首。也就说乾隆自己一个人写了一部《全唐诗》。

比如网上流传的大家都知道的,一片二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梅花总不见。哈哈哈这是郑板桥的《郑板桥集》里的《咏雪》很容易记错。

乾隆是这个一片一片又一片,两片三片四五片。六片七片八九片,飞入芦花都不见。但是4万多首诗我们收录这一首,不知道为什么。或许,别的诗都是这种12345?

《乐善堂全集》 乾隆帝在藩邸时期诗文作品的集结。

《御制诗初集》 收录御制诗4150余首,系乾隆帝于乾隆元年至十二年(1736—1747年)所作,按年编次。

《御制诗集》 收录的是乾隆帝所有的诗作,共计42,000余首。

明朝,只有两京十三布政司,内陆十三省也好,内陆十八省也好,当时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四川,云南,贵州是否土司牵绊,羁糜政策。我个人不做任何评论。

天子守国门,国门不是在北京八达岭长城,国门在贝加尔湖,东边国门也不是山海关总兵吴三桂,东边国门在库页岛。这国门守护的稍微有点远啊……山海关,嘉峪关,这关不是边关,是屋子里玄关?我个人不做任何评价,

雍正四年(1726年)至九年(1731年),清廷剿抚兼施,收复黔省苗族4万户,辟地二三千里,几当贵州全省之半。该地区由“无君上,不相统属”到设官建治。

瞻对之役。(四川西部)乾隆十年(1745年)瞻对土司,上瞻对土司首领肯朱慑投降,下瞻对土司,班滚下落不明。直至宣统三年(1911年),经四川总督赵尔丰奏请,重又“收瞻入川”,进行改土归流,将瞻对各土司归并,设县管理,才彻底解决了隐患。

乾隆十二年(1747年)平定大金川土司莎罗奔,小金川土司泽旺印信,明正土司(今康定)

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平定小金川土司僧格桑(泽旺子)却与大金川土司索诺木(莎罗奔侄孙),自顺治十五年(1658年),瓦寺土司十五曲诩伸,其后,杂谷、金川、木坪、明正、革布什咱、巴底等各土司平定后,大小金川这一地区废除土司制,改置州县。颁布《改土归流》在小金川旧地设美诺厅(后改名懋功厅),在大金川旧地设阿尔古厅,皆隶属于四川省,还分别在其险要地区设兵镇守。

清廷彻底平定大小金川后,采取设立成都将军、安营设汛、去土为屯等善后措施,从军事、政治、经济、宗教等方面对其加强控制。

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至二十四年(1759年),平定元代察合台部的厄鲁特蒙古,阿睦尔撒纳。

乾隆二十年(1755)平定准部达瓦齐势力后,乾隆帝曾谕内阁:“准噶尔诸部尽入版图。曾经盛极一时的蒙古准格尔汗国灭亡。

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

经库车之战,叶尔羌之战,黑水之围,呼尔满大捷,和阗之战,葱岭三战,霍斯库鲁克之战,阿尔楚尔之战,伊西洱库尔淖尔之战,平叛大小和卓之后,天山南路底定。

7.缅甸问题。

1762年冬缅甸入侵中国云南普洱地区,我们说入侵。1769年11月以缅甸称臣纳贡收场。

8.尼泊尔问题。

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廓尔喀(尼泊尔王国)侵入中国西藏聂拉木、济咙(在今西藏吉隆县南部)等地

下面是年限表。

乾隆元年(1736年) 镇压古州苗乱

乾隆十年(1745年) 瞻对之役

乾隆十二年(1747年)、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 大小金川之役

乾隆十五年(1750年) 平定珠尔墨特那木札勒之乱

乾隆二十年(1755年)至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 平定准噶尔之役

乾隆二十三(1758年)至二十四年(1759年) 平定天山南路之役

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至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 平定台湾林爽文

乾隆六十年(1795年)至嘉庆元年(1796年) 平定苗民起义

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 平定苏四十三起义

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 平定田五起义

乾隆六十年(1795年) 平定湘黔苗民起义

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至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 清缅战争

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 廓尔喀之役

乾隆五十五年(1788年)至乾隆五十六年(1789年) 清越战争。

乾隆这样不停的对外用兵,执政期间五次普免天下钱粮,三免八省漕粮,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据统计乾隆时期蠲免了正额赋银两亿两,加上历年“灾蠲”等的一亿多两,共计三亿两以上。

乾隆时期清朝的藩属国扩充到东南亚地区的安南(即越南)、南掌(今老挝)、暹罗(今泰国)、缅甸以及南洋群岛的兰芳共和国;西南喜马拉雅山有廓尔喀(尼泊尔)、哲孟雄(锡金)、不丹等国;中亚地区有哈萨克汗国、布鲁特汗国、浩罕汗国、布哈拉汗国、爱乌罕(今阿富汗)、巴达克山、乾竺特与拉达克等国。

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的努力而最后形成:东北到外兴安岭、库页岛、鄂霍次克海,西北到巴尔喀什湖、葱岭,北到恰克图(贝加尔湖以南,色愣格河以北),南到南沙群岛。

国外文献地图

人口

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全国已开垦土地达七亿八千万亩;全国人口也从乾隆初年的一亿四千多万人增加到乾隆六十年(1795年)的近三亿人。

乾隆以后,一开始是四口通商,到后来只开放广州一口对外通商,且由十三行垄断其进出贸易,对出口货物的种类也多有限制,粮食禁止出口。但是,丝绸,瓷器,茶叶,字画,不在限制内。欧洲贵族能有一套丝绸衣服,精美瓷器成为时尚。

乾隆时期规定商人到歉收的地方销售粮食,可以免关榷米税,允许百姓贩运少量食盐(这在雍正朝是不允许的)。金融机构(经营汇兑和存款、信贷的票号)在乾隆朝也开始出现。由于生产的发展,国家财政收入从乾隆二十八年开始逐年提高。原来每年财政收入是三四千万两,二十八年就达到47063610两,四十二年达到最高点81824044两。后来降低一些,但也达到六七千万两。

六下江南。

康熙时期主要是治理黄河;乾隆下江南除了视察黄河大坝,还视察浙江海塘等水力工程。弘历自己说:“南巡之事,莫大于河工”下令完成的水利工程,较大的有:

河南至商丘黄河河堤新筑170余里,清口及江南运河疏浚,江南淮阳运河挑浚,清河千里堤岸培筑。此外,修了江苏宝山至金山242里长的块石篓塘和浙江金山至杭县500里海塘。这些水利工程起了防洪、保护农业生产的作用。

勤政

乾隆帝总是卯时(早上五时至七时)起床。要是夏天,这时天已亮了;要是冬天,五更才尽。平时大家不知弘历何时起床。但从十二月二十四日以后,弘历从他寝室出来,每过一门,必响鞭炮一声,凭此就知道乾隆圣驾已到乾清宫了。这个时候,要燃一寸长的蜡烛天才亮。

文字狱。

我个人不做任何评论,就发日本文献吧。

明朝,分封子孙到地方。产生土地兼并问题。清朝除了北京,不允许关外八旗弟子进关。

明代皇家档案就是玉牒上正式收录的人数,洪武年间是5人,到永乐年间,增至127人,到嘉靖三十二年增至19611人,而万历三十二年又增至8万多人。这个玉牒记载的人,包括男女。

在明朝档案中,包括了奉国中尉这个最低皇族。只是不包括庶族,保底爵位奉国中尉,国家供养。

万历年,福王朱常洵的王庄高达1.9万多顷土地。除了河南的地几乎被搜刮殆尽外,又将湖广的4485顷零50亩土地给予了兼并。

《神宗实录》万历二年五月

○礼科给事中石应岳题:“伏见 圣祖封建诸王,敦睦九族,凡子孙胜衣以上者,皆仰食县官,恩至渥矣。迩年以来,麟趾繁衍载玉牒者四万(40000),而存者可三万(30000)有奇,岁该禄粮可九百万石计。

万历七年正月

居正又言:“今国家难处之事,无如宗室。盖国家财赋有限,宗室生齿无穷。今玉牒见存者不下万五千(15000)余位,即揭天下之赋以供之,尚不能给。况又有朝廷之经费,九边之军饷乎?

万历四十年二月

○丁丑,大学士李廷机、叶向高题:“万历三十三年, 玉牒宗支共计一十五万七千(157000)余位,今袭封新生已踰十四年,又有六十万(600000)余位矣。比之弘正等年间,不啻百倍。开局纂脩,必须设法、定限、分委、责成,谨列款以请。”

清朝没有倭寇问题。

明初,从洪武到永乐的57年间,倭患次数共为94次,年平均不到2次;永乐以后到嘉靖之前(1425~1522年)近百年间的倭患记录次数仅为17次;在嘉靖一朝的45年间,倭患次数猛增到628次,占明时期倭患次数的80%;进入隆庆后,又骤减为48次。跟明朝200年闭关锁国政策失败成一致走线。

据史料《明实录》记载,公元1555年(嘉靖三十四年)。

一股仅有六十七人的倭寇,(有文献说54人或者72人)洗劫浙、皖、苏三省,攻掠杭、严、徽、宁、太平等州县二十余处,直逼留都南京城下。这股倭寇暴走数千里,杀死杀伤四五千官兵,历时八十余日,才被占绝对优势数量的明军围歼。

是嘉靖三十四年(1555)6月7日从浙江绍兴上虞县登岸的。他们上岸后一路暴走,遇小县城就攻打,遇官兵就搏杀。在《明史·日本传》里,我们可以看到,它利用用了大量的动词记载这段经历:“突犯会稽县,流劫杭州,突徽州歙县,至绩溪、旌德,屠掠过泾县,趋南陵,至芜湖。烧南岸,趋太平府,犯江宁镇,直趋南京。

英国1600年入侵印度,1757年正式殖民人口,面积可观的印度,乾隆时期英国访华,带的是礼物而不是军舰。我认为如果实力不行,带的礼物看你,有点想多了。

大航海时代的西班牙。后期是英国东印度公司。

1576年在西班牙的殖民地菲律宾,总督德桑给当时在位的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写了一封信。菲利普二世收到信件之后十分重视,命令德桑向明朝输送大量传教士用来侦查相应情报为以后的入侵明朝做好准备,

1586年4月,西班牙帝国 驻马尼拉殖民政府首领、教会显要、高级军官及其他知名人士,召开马尼拉大会,专门讨论怎样征服明朝的问题。与会者在完全赞成武力征服明朝的前提下,草拟了一份包含有个十一款九十七条内容的征服明朝具体计划的备忘录,并由菲律宾省督和主教领衔,纠集 51个显贵联名签署上报西班牙国王。

按今天对西班牙历史档案的查询,菲利普二世对征服中国一事非常认真,不仅完全接受了马尼拉备忘录的建议,还于1588年在马德里设立特别委员会,进一步从政策、战略、战术、行动方针、后勤动员和舆论宣传等方面.审查和制订了进攻明朝的详细计划。这份最终经菲利普二世亲自批准的计划书,全文十一章七十九节,包括附属图表共有数千幅。

计划首批出动西班牙军队一万二千人,另招募日本雇佣兵六千,以及大量的葡萄牙,美洲,以及菲律宾仆从部队!

说的有点多啊……算了就这样吧

10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