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汉武帝刘彻的太子刘据死于巫蛊之祸后,醒悟过来的刘彻十分懊悔,对诬陷或威逼过刘据的人恨之入骨,随后展开了大肆报复。

第一个陷害刘据的奸臣江充,早在兵变爆发时就被刘据斩杀了,刘彻还不放过他的家人,夷三族。参与构陷刘据的太监苏文被烧死在横桥上,其他有牵连的人也没有好下场。

只处死当事人还算仁慈的,常规操作是满门抄斩,诛其全族。这场报复行动前后牵连了数十万人,其中也有无辜者。

单报仇还不够,刘彻为了表达对刘据的哀思,专门修建了一座思子宫,并在湖县建归来望思之台,祈望刘据的魂魄能够归来。

这又是报仇又是思念的,深厚的父子之情体现得淋漓尽致,按理来说对于刘据的后人,刘彻应该珍而视之,把对刘据的亏欠全部弥补在他们身上才对,可实际上却并非如此。

刘据的妻妾儿女都在巫蛊之祸中遇害了,只有襁褓中的孙子刘病已逃过一劫,被关押到长安的官狱里。刘彻似乎对他并不关注,任这小曾孙长于官狱。

这可太不合常理了,一边为儿子之死悲痛万分,一边又对儿子仅存的后代不管不问,怎么说得通?

有人说是因为刘彻并不知道还有刘病已这个人,这不太可能,刘彻只是老了,还没傻。该知道的事儿他都知道,甚至还会比寻常人考虑得更多。

而且天下皆知皇帝对太子感情很深,底下那些人敢不汇报太子之孙的下落吗?若没有刘彻的授意或默许,他们又怎敢一直把流着皇室血脉的刘病已关在狱中?

那么,口口声声念着刘据的刘彻,为何不能厚待刘病已呢?

其实已经厚待了。

长安官狱的负责人丙吉极为关爱刘病已,专门挑选了温柔厚道的女囚徒,将刘病已交给她们照顾,出钱出力,以私人财物供养刘病已。因而刘病已虽被关在官狱里,也没吃太多的苦。

丙吉为何如此呢?

史书上的解释是他同情刘据和刘病已的遭遇,才发了善心。但更大的可能,是他本来就是刘彻派到狱中照料刘病已的人。就算没有明说,让一个同情刘据的官员到刘病已所在的官狱,态度已经表达得很清楚了。

刘病已快满5岁时,刘彻病重,有个望气士说长安官狱有天子之气,刘彻便派使者去核查长安26官狱中的犯人人数,不分罪行轻重一律杀掉。使者到了丙吉这里,丙吉紧闭大门,坚决不让使者进去。

要知道,使者前来是奉了皇帝的旨意,丙吉哪来这么大的胆子,敢和皇帝的使者叫板?这只能说明,他早知道刘彻不会伤害刘病已。

使者回去后加油添醋的告了一通状,越老猜疑心越重的刘彻却没发火,还说这是天意,下诏大赦天下,刘病已得以出狱,由祖母史良娣的家族抚养。

就在同一个月,刘彻驾崩了,临终前留下两道遗诏,一是为霍光、上官桀、金日磾这三位顾命大臣封侯;二是将刘病已收养于掖庭,并令宗正将其录入皇家宗谱,正式承认他的身份。

也就是说,刘彻临死前还挂心着刘病已,这是极为难得的恩宠。这里还有一个巧妙的安排,掖庭令张贺曾是刘据的家吏,对刘据忠心耿耿,刘病已在掖庭得到他无微不至的关怀爱护,还帮着操持人生大事,十分尽心。

纵观刘病已人生前期,咱们会发现,虽然他看似处境艰难,实际上走到哪里都有人保驾护航。在官狱里有丙吉,出狱后有史家,入掖庭后有张贺。要说刘彻没在其中发挥作用,谁都不会信。

那为什么表面上看起来刘彻对刘病已很冷淡呢?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其一,刘据起兵是事实。无论他的理由有多充分,起兵就是谋反。不管刘彻有多思念刘据,刘据起兵的罪名都没有被洗刷干净。作为刘据之孙,刘病已身上也是有原罪的。

其二,刘彻不想让朝臣会错意,避免引起新一轮的储位之争。虽然刘彻对刘据之死感到十分痛心,可他从没想过将大位传给刘病已,他还有好几个儿子呢。但如果他抚养刘病已,很可能引起大臣们的误会,万一他们帮刘病已争位怎么办?

其三,刘彻想让刘病已平平安安地长大成人。刘病已的身世,注定了会引来很多野心家、投机者的关注,刘彻不亲近他,反而可以减少他的风险。

况且刘彻已是风烛残年,对刘病已最大的期望大概就是活下去,传承刘据的血脉,除此之外没有更多的期待。

可人算不如天算,刘彻不会料到,皇位由儿子刘弗陵,到孙子昌邑王刘贺,兜兜转转绕了一大圈,最终还是回到了刘据一脉。刘病已在霍光的扶持下,成为了中兴西汉的孝宣皇帝。

最佳贡献者
2

刘据被逼杀后,他的血脉只剩下了刘病已这根独苗,即便如此还差点被武帝除了根。后来,武帝虽然幡然醒悟,知道冤枉了儿子刘据,但为时已晚,就连他的三子一女也遭诛连,以致于将来皇位的继承都成了问题。而幸存的曾孙刘病已还是一个在襁褓中吃奶的婴儿,自然不可能做为继承者的人选。

汉武帝去世的时候,刘病已才刚4虚岁,试想让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小孩子即位,会是什么样的后果,汉武帝不可能想不到后果的严重。更何况汉武帝还有三个儿子健在,所以他根本就不会去考虑刘病已。


汉武帝一共有六个儿子,刘据是卫子夫所生,死于巫蛊之乱;王夫人所生齐怀王刘闳,死于太子之前,身后无子嗣;李夫人生昌邑王刘髆,武帝去世前一年刘髆病故;其余三子就是李姬所生的燕刺王刘旦和广陵厉王刘胥,以及赵婕妤(钩弋夫人)所生的刘弗陵。如果按身份来说,三个儿子都是庶出,都有公平竞争的机会,但是武帝更喜欢少子刘弗陵。据说刘弗陵身高体壮,聪明伶俐,武帝常说:“这孩子像我”,喜欢之情溢于言表。

武帝为什么不喜欢其他两个孩子呢?

燕刺王刘旦有学问,博览群书,上知天文下懂地理。但是武帝有一点不满意,就是刘旦野心太大,还不务正业,声色犬马样样精通,另外府中藏污纳垢、三教九流,什么样的食客都有。刘据去世后,刘旦认为自己的机会来了,于是派一帮人入京要求守卫,武帝正好没处撒气,将来使全部斩首。刘旦碰了一鼻子灰,从此不敢造次。

广陵厉王刘胥是刘旦的亲弟弟,他与刘旦一样目无法纪,行事荒唐。据说刘胥天生神力,能和项羽一样力拔山兮气盖世的举起大鼎,还敢于猛兽空手搏斗。很明显,刘胥就是一个地道的莾夫,武帝怎么可能将江山社稷交给这样一个儿子呢!

所以最终,武帝立了霍光等四位辅政大臣,将皇位传予了少子刘弗陵。但是刘费陵的母亲并没有母以子贵,而是因福得祸。武帝一辈子最忌惮子幼母壮、外戚弄权,所以就赐死了钩弋夫人。因此,既然有儿子继位,武帝自然就不会将皇位传于曾孙,而关系到一个国家生死存亡的大计,谁也马虎不得。
不过十几年家后,汉昭帝去世,霍光又从民间将刘病已接回,并拥立为帝,是为汉宣帝。刘据一脉也算得到了补偿。

感谢朋友们点赞、关注!欢迎发表不同看法!

3

1.汉武帝可能有立刘病已当太子的意思,可惜,武帝知道这个曾孙还在人世后,没有多久就驾崩了。

巫蛊之祸后,刘据这一脉只剩下了刘病已这根独苗了。纵是如此,如果没有善良的邸狱官丙吉从中斡旋予以照顾,刘病已很可能会夭折。

后元二年(前87年)春二月 ,听望气者说,长安邸狱有天子气,武帝又打算大开杀戒。后因丙吉以命相护,刘病已才活了下来。这个时候,武帝才知道有个曾孙的存在,而幸存的刘病已还不满五岁。汉武帝犹如醍醐灌顶,醒悟过来,说:“这是上天让这样做的吧。”,为此大赦天下,可能还会有进一步举动,但大赦后仅几日武帝就驾崩了。

2.武帝还没有发现刘病已在人世前,为皇储问题,已动了脑筋。

尽管汉武帝妻妾众多,但一生只有六个儿子,刘据是卫皇后卫子夫所出,死于巫蛊之乱;王夫人所生的齐怀王刘闳死于太子刘据之前;李夫人生的昌邑王刘髆,早武帝一年而病故;武帝临终前还有李姬所生的燕刺王刘旦和广陵厉王刘胥以及赵婕妤钩弋夫人所生的刘弗陵三位皇子在世。

如果按立嫡立长的宗法原则,这三个儿子因为都是庶出应该与皇位无缘,但由于嫡子已经死于非命,迫不得已,只好 在他们三人中选择继承人。


燕刺王刘旦博览群书,学富五车。但是他不务正业,声色犬马样样沾染。尤其是还在王府中藏污纳垢,豢养三教九流的食客。刘据自杀后,刘旦认为自己的机会来了,竟然胆大妄为到要派一帮人入京担任守卫,武帝深知其意,将来使全部斩首还以颜色。刘旦认识了老爸的厉害,从此不敢造次。

刘胥与刘旦一母同胞,这家伙能举起大鼎 ,还敢于空手同猛兽搏斗。他头脑简单,四肢发达,是一个地道的莾夫,武帝文韬武略,怎么也不可能将江山社稷交给这样的人!

3.武帝早在刘弗陵出生后,就看好这个儿子。

武帝最喜欢少子刘弗陵。因为钩弋夫人怀刘弗陵长达十四个月之久才生出来,这跟尧在母腹中呆的时间长短相似。在武帝看来,这个儿子将来会出类拔萃。又这个孩子后来身高魁梧,聪明伶俐,武帝经常说:“这孩子像我”,喜欢之情溢于言表。朝臣也知道是什么意思。

所以最终,武帝杀母立子。武帝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作为前车之鉴,他一辈子最忌惮子幼母壮、外戚弄权,他个人深受其害,所以就赐死了钩弋夫人。精选霍光等四位辅政大臣,将皇位传予了少子刘弗陵。

既然心中已经有了接班人,如果再大张旗鼓地对刘病 已进行补偿,就是在扶持嫡系势力,对刘弗陵的储位会构成威胁。如果直接扶刘病已上位,自己去世后,就可能发生流血宫廷事件。这看起来无足轻重,实际上关系到国计民生,甚至国家生死存亡的大计,所以,武帝在去世前,认可了这个曾孙,并进行了适当的保护。后在丙吉等人的努力下,又白纸黑字地入皇室户籍,也算是最好的办法与措施了。

4

公元前91年,因巫蛊之祸被冤枉的刘据,在起兵失败之后,不堪受辱,自杀身亡。刘据自杀前,壶关三老令孤茂曾上书为太子鸣冤,让汉武帝不要再征讨刘据,汉武帝虽有所醒悟但并没有下诏赦免刘据。所以当他得知刘据自杀身亡后,心中肯定是又心疼又后悔的。到了公元前90年,经查许多的巫蛊案都是人们相互诬告,并不属实,再加上田千秋又上奏为太子鸣冤,汉武帝才真正醒悟,把诬陷太子和对太子兵刃相加的人都满门抄斩,又修了一座思子宫和归来望思之台来寄托自己的哀思。但无论怎样,太子起兵是事实,虽然被田千秋轻描淡写成是“子弄父兵”,但事实却更是“臣弄君兵”,就是造反。汉武帝虽然用各种形式来表达自己对儿子的哀思,却并没有为他平反,刘据的孙子刘病已也是戴罪之身,襁褓之中就在坐牢。后来在汉武帝快不行的时候,才把刘病已放到掖庭养着,给了他皇室身份。这都是汉武帝对儿子刘据的补偿,要说把皇位传给刘病已他是想都没想过的。


从感情上来说,刘病已是汉武帝的曾孙,一个连面都没见过的曾孙根本就没什么感情的,对他仅有的一点照拂也是出于对儿子刘据的感情。当时的汉武帝尚有三个儿子在世,所以他当然不会越过儿子来立重孙。

再者,当时的刘病已才三、四岁,怎么当皇帝呢?汉武帝选储君,肯定是以对自己的江山最有利为先决条件,怎会为了补偿儿子而不顾自己的江山社稷呢?就连选刘弗陵也是他的无奈之举。汉武帝共有六个儿子,彼时太子刘据、齐王刘闳、昌邑王刘髆都已去逝。只剩下了燕王刘旦、广陵王刘胥和后来的汉昭帝刘弗陵。而燕王刘旦在汉武帝病重时上书皇帝要进京戍卫,遭到汉武帝的厌弃,失去了继承权,刘胥又是个就知道吃喝玩乐的主,所以汉武帝只好把皇帝传给了他认为长大后定会出息的小儿子刘弗陵。此时的刘弗陵只有八岁,主少而国疑汉武帝不是不知道,但最好的继承人太子刘据已死,他也只能传位刘弗陵了。



事实也证明传位给刘弗陵也并不是明智之举,刘弗陵在位期间就是一个傀儡,并没有汉武帝所期待的那么英明神武,不仅如此他还不长寿,二十多岁就死了,也没留下后代。而由于刘弗陵年少继位,造成了霍光专权,使大汉的江山历经风雨,最后还是刘病已让汉朝兴盛起来的!但无论怎样,当时尚有三子的汉武帝是绝不会立刘病已为帝的!

5

汉武帝是后悔,但他无法洗刷事实。

戾太子公开叛乱,导致长安百姓死伤数万。这个责任,依旧要刘据来承担。

戾太子巫蛊于前,再假皇令斩杀大臣,终与母亲卫皇后一起,征卫队、调兵马,开府库、发放武器,欺骗召集百姓入伍,对抗政府军,他是想做什么?

哪怕后面刘病已掌握权力,也没敢洗白祖父刘据的行为。

所以,汉武帝思子,不代表刘据无罪。

既然有罪,戾太子后代自然不能当继承人。事实上,刘病已不是以刘据孙子,刘进儿子身份当皇帝的,而是以汉昭帝养子身份当皇帝,也就是说,刘病已的正式宗祧地位不是戾太子孙子,而是戾太子的侄儿,刘进堂弟身份。

何况刘病已是汉武帝玄孙,历史上从未出现如此传递皇位的先例。能够下令将刘病已释放出来,收入宗谱,给予读书,已是汉武帝给戾太子的特殊政治待遇了。

6

这就说明:汉武帝从未曾后悔过。

如果他真的后悔,怎么不会给卫子夫和刘据恢复名誉,并且将皇位传给刘病已呢?这恰恰说明汉武帝没有后悔过。

在巫蛊之祸中,皇后卫子夫、皇太子刘据一系的人,基本上被汉武帝杀干净了。

不说被株连的大臣,只说汉武帝的家人:

皇后卫子夫、太子刘据自缢身亡。

卫子夫所生的公主:诸邑公主、阳石公主皆被处死。

太子刘据生的妻妾子女:史良娣、皇太孙刘进、皇太孙妃王翁须,还有其他二子一女,皆被处死。

除了只剩下的一个还在襁褓中的汉宣帝以外,这一家子都被汉武帝杀干净了。

汉武帝没有杀汉宣帝刘病己,不是因为他有多后悔,而是因为迷信。

事发时,刘病己刚刚出生数月,还只是个婴儿,再加上巫蛊之狱株连甚广,一时半会完不了,所以暂时没被赐死。

汉武帝后元二年(前87年),有人说长安狱中有天子气,就在汉武帝准备处死长安所有的犯人时,幸得廷尉监丙吉的庇护,刘病己才没有当时丧命。

汉武帝得知这个曾孙存在后,感叹以为是天意,于是就撤销处决令,并赦免了四岁的刘病己。

这像是后悔的样子吗?如果他后悔了,会不去寻找自己儿子仅存的骨血?

7

要理解汉武帝,首先要将其放在君权社会下,这样才能更好的理解汉武帝。太子刘据是因何而死?其实说白了,无论理由再多,他终究是造反了,无论是谁,造反都是大罪。

这是一个君要臣死,父要子亡,臣、子都必须欣然赴死的时代。

这一点,刘据作为臣,作为子,都是没有做到。

我们作个假设,如果刘据没有自杀,而是被汉武帝抓获,就算父子两说清来龙去脉,抱头痛哭,他的太子之位依然会被汉武帝撸掉。

老爸都被撸掉了,作为孙子的刘病已又有什么资格作皇帝呢?

就算是明朝朱元璋,喜爱孙子朱允炆,想将皇位传予他,也是先通过立朱允炆的父亲为太子来实现。

下面我们再看看汉武帝是否真的后悔?

我认为他没有后悔,毕竟在他看来儿子犯错谋逆在先,最多汉武帝会觉得有一点遗憾,遗憾自己辛辛苦苦培养的接班人到头来心血全部白费。

至于最后汉武帝晚年发布的《轮台罪己诏》

“朕即位以来,所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今事有伤害百姓,糜费天下者,悉罢之!”

也不过是表示一种姿态,为其继位者铺平道路,意思是过往的一切都因我而起,随着我去世就让他烟消云散。

倒是十七年后,霍光废黜刘贺,立刘病已为帝,史称汉宣帝,也是正是幼时流落民间,了解民间疾苦和吏治得失,在位二十五年励精图治,成就了“孝宣中兴”的盛况。

这也不得不说是历史的神奇之处。

8

汉武帝悔杀太子为什么不立皇孙补偿?

对汉武帝晚年的行为进行分析,绕不开“巫蛊之祸”,“轮台罪己诏”,他后悔了吗?又在后悔什么?

“巫蛊之祸”后,高寢郎田千秋上奏“儿子擅自动用父亲的刀兵,其罪该笞,天子的儿子误杀了人,又该怎么定罪?”应该笞责,却被逼自杀,还是自己的儿子,以情动人,武帝始有悔意。在湖县修“思子宫”,于宫内筑“思子台”。又将“巫盅案”中的参与者已死者夷三族,生者杀掉,这说明他后悔了吗?

太子无辜被陷害,起兵抵抗。父子之间,君臣之间关系紧张险恶到何种地步?虎毒尚不食子,康熙“九龙夺嫡”,废太子也只是“圈禁”而已。为什么太子的反应如此激烈?除了太子性情刚烈,父子毫无亲情,君臣刀剑说话顺昌逆亡怕是主要原因。最关键的是太子失败之后夺门而逃,流落江湖两年之久,被“邀功”的小吏围捕自杀而亡。两年了,有没有一天想到过,自己还有个儿子(继承人)活不见人,死不见尸。直到人死不能复生,后悔了。筑台,修宫以表哀思,对天子来讲,走这个形式是容易的,反躬自省,认为罪在朕躬,就太困难了。

所谓“轮台罪己诏”,接近“归罪于己”含义的有两处,第一处,“曩者,朕之不明…故兴遣贰师将军,欲以为使者威重也”。派遣贰师将军兴兵西域,是“不明”,但先有上奏,后有朝廷公议,“不明”在朕,集体决策责任又怎么能一个人背?第二处,“当今务,在禁苛暴,止擅赋,力本农,修马复令,以补缺,毋乏武备而已”。谁“苛暴”?谁“擅赋”?前文有“今请远田轮台,欲起亭隧,是扰劳天下,非所以忧民也,今朕不忍闻。”看清楚了,“当年远征西域是当官的把我忽悠了,现在又奏请屯田轮台,这是扰民,我不答应”。哪里有“罪”?何谈悔意?

兴兵西域罪不在朕,那死了几万人(包括皇后卫子夫,太子刘据,丞相公孙贺,太仆公孙敬声,皇孙刘病已(后来的汉宣帝)尚在襁褓之中被下狱…)的“巫蛊之祸”罪责由谁承担?有人说,这是历史上惟一一个诛自己“三族”的皇帝。筑思子台,修思子宫,“思”,而已。

“巫蛊之祸”源起武帝身体不适,幻听幻视,以为有人行“巫蛊”之术谋害自己。他就一个办法,杀了再说,或者杀了也不说…杀人如韭不闻声。人死不能复生,有没有更好的办法?从以后的事情来看,他认为,杀人是最好的办法。

他立刘弗陵为太子,马上杀了太子的母亲,钩弋夫人,说是担心外戚夺权,蹈吕后覆辙。然后把大权交给大将军大司马霍光等几名顾命大臣。

没有任何人能够制约,没有任何人能够阻挡他的杀戮。俯视人间,他偶尔“思”之。补偿?需要吗?



9

刘病已是汉朝第十位皇帝,汉武帝的曾孙。刘病已乃一代贤君,他在位期间汉朝经济繁荣、社会和谐,国力强盛,他也是西汉拥有庙号的四位皇帝之一。不过刘病已曾差点死在狱中,而想处死他的人正是汉武帝。都说汉武帝逼死太子刘据后十分后悔,为什么他还抓着刘据的孙子不放呢?这里面肯定有某些不为人知的事情。汉武帝究竟有没有惋惜刘据的死,恐怕还需打上一个问号。当然以下内容纯属推测,有不同意见可以讨论。


公元前90年,汉武帝幡然醒悟,巫蛊之祸中太子刘据是被逼起兵,本无反意,于是在长安特意修建一座思子宫,又在刘据自杀之地湖县建了一座归来望思之台,以表达对儿子刘据的思念。

公元前87年,汉武帝派遣内谒者令郭穣,把长安二十六官狱中的犯人抄录清楚,不分罪过轻重一律杀掉,其中就包括刘据之孙和唯一血脉刘病已,当时刘病已在监狱已经生活近四年。

汉武帝一面思念刘据,一面又要杀死刘据之孙,让人有些精神错乱,汉武帝这是什么意思呢,其中又隐藏了什么不为人知的历史?

巫蛊之祸中,太子刘据、卫氏等诸多政治势力遭到清洗,是改变汉朝历史的一次政治风暴,前后死亡数万人,整个长安血流成河。

起因是丞相公孙贺之子公孙敬声,被人告发用巫蛊咒汉武帝、与阳石公主通奸,公孙贺父子下狱死;诸邑公主与阳石公主、卫青长子卫伉皆坐诛。

按说,事情可以到此为止了,但或是汉武帝疑心还有刁民要害他,或是汉武帝发现还没找出真相,于是又命令江充为绣衣使者深挖巫蛊之案,至此巫蛊之祸正式爆发,主要分为两个阶段。

太子刘据之死

江充与刘据有矛盾,又牵扯到太子之争,就与韩说、苏文等人诬陷刘据谋反。此时,汉武帝待在甘泉宫,除了江充等人谁也见不到,刘据恐惧之下,起兵诛杀江充,后来遭到汉武帝镇压兵败,皇后卫子夫和太子刘据相继自杀,刘据儿孙相继遇难,除了还在襁褓之中的刘病已。


到了第二年,官吏和百姓以巫蛊害人罪相互告发的,经过调查发现多为有不实,汉武帝逐渐冷静了下来,知道刘据只是自保并无反意。此时,守卫汉高祖祭庙的郎官田千秋又上紧急奏章,为刘据鸣冤,让汉武帝“幡然醒悟”,下令将江充满门抄斩,将苏文烧死在横桥之上,对刘据兵刃相加之人,也被满门抄斩。

班固的《汉书·武无子传》中记载,壶关三老令孤茂上《讼太子冤书》于汉武帝之后,“书奏,天子感寤”;刘据自杀之后,“上既伤太子”,于是下诏封帮助过刘据的新安县令史李寿为邗侯,平民张富昌为题侯.......不仅如此,汉武帝怜惜刘据无辜遭害,便特修一座思子宫,又在湖县建了一座归来望思之台。

至此,巫蛊之祸基本结束,前后死亡数万人。

汉武帝后悔

根据史书描述总结一下,太子刘据自杀之后,不难看到一个“追悔莫及”的汉武帝形象:

1,报复参与谋害刘据之人,包括丞相刘屈氂等相关人物被以各种理由被杀或自杀,牵连甚广;

2,奖赏帮助刘据之人,比如李寿、张富昌等;

3,建思子宫、修归来望思之台,以表达对太子刘据的思念。

上文说了,在巫蛊之祸中,刘据还留下唯一血脉刘病已。按照正常逻辑,刘病已是刘据唯一在世后人,汉武帝又如此悔恨、如此思念刘据,那么必然善待刘病已才合理,但事实却让人难以理解。

《汉书·卷八·宣帝纪第八》:“曾孙(刘病已)虽在襁褓,犹坐收系郡邸狱”。

公元前91年,巫蛊之祸案发后,丙吉(邴吉)以原来廷尉监的身份征召来京,到郡邸狱追查巫蛊之事,在监狱之中,丙吉就遇到了刘病已。由于丙吉认为卫太子无过,刘病已更无过,就挑选了女囚胡组、郭征卿住在宽敞的房间哺育刘病已,并给予一些衣食照顾。

汉武帝为何要杀刘病已

公元前87年,刘病已尚不满五,已在监狱生活了近4年,这一年汉武帝病重,突然命令内谒者令郭穣,把长安二十六官狱中的犯人抄录清楚,不分罪过轻重一律杀掉,所谓“上遣使者分条中都官诏狱系者,亡轻重一切皆杀之。”所杀名单之中,就包括刘病已。

刘据之死,让汉武帝“追悔莫及”,而刘病已作为刘据唯一血脉,汉武帝又为何要杀死他?

笔者认为,刘据自杀之后,所谓汉武帝的“幡然醒悟”、“追悔莫及”,只是史官们的一厢情愿,本质上汉武帝根本没有太多后悔,否则为何如此对待刘病已?说到底,只是汉武帝的权谋手段,刘据之死,汉武帝或许悲伤,但很快就被抛到脑后,建思子宫等只是借刘据来制造舆论,营造刘据蒙冤,从而给清洗江充、苏文等另一系人马提供合法理由。这就叫“搂草打兔子”,经过巫蛊之祸案,将朝中或魑魅魍魉、或暗中反对者一下子全部清洗。

汉武帝后期,由于穷兵黩武导致国内空虚,且远征匈奴多次不利,造成国内民怨沸腾,朝中非议者众多,加上汉武帝多次表达对太子刘据不满,让皇位之争又暗流涌动,这些对汉武帝掌握大权不利,于是正好借巫蛊之祸重新洗牌。

总之,汉武帝的确是一个权力生物,薄情寡恩。

刘病已保住一命

了解了这一背景,就不难理解为何汉武帝无视刘病已、甚至还要杀了刘病已了。

1,公元前87年时,汉武帝已经病重,开始准备后事了,当时汉武帝准备立刘弗陵为太子,为此还以“母壮子幼”为理由杀掉其母钩弋夫人,自然不在乎杀死刘病已。

2,作为前太子后人刘病已,自然最好是死,既防止有人拿刘病已做文章,又防止刘病已咸鱼翻身之后为刘据翻案。

3,汉武帝病重,往来于长杨宫、五柞宫之间,望气者说长安监狱有天子气,于是汉武帝命令郭穣将官狱中犯人全部处死,其中就包括刘病已。所谓望气者之语,笔者认为有阴谋成分在其中,目的就是除掉刘病已,但瞎猫遇到死老鼠,刘病已后来果然成了皇帝,成为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汉宣帝。

幸运的是,郭穣行动遭到丙吉阻碍,言:“皇曾孙在。他人亡辜死者犹不可,况亲曾孙乎!”丙吉紧闭监狱大门,让郭穣无可奈何,最终离去,并弹劾丙吉。最终,《汉书 魏相丙吉传》中记载:穰还以闻,因劾奏吉。武帝亦寤,曰:“这是上天让这样做的吧。”因赦天下,刘病已得以出狱。

汉武帝宣布大赦天下之后,没几天就驾崩了。但或许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临终之前汉武帝还留下一道诏书:将刘病已收养于掖庭,并令宗正将刘病已录入皇家宗谱,让刘病已皇族地位得到法律肯定。


临终之前的一时善念,让刘病已成了史上最传奇的皇帝,唯一一个狱中长大的皇帝。更为重要的是,汉宣帝刘病已完成了汉武帝未竟之业:彻底击败匈奴,让匈奴臣服于汉朝。

10

汉武帝晚年迷信巫蛊之术,在江充等人的蛊惑下,父子失和,太子刘据被迫起兵失败后,为了不受辱而自杀。在自己最喜爱的儿子刘据死后,汉武帝幡然醒悟,建立了思子宫寄托哀思。而太子一家只有刘据的孙子刘病已(刘询)活了下来,那么问题来了,已经后悔的汉武帝,为什么不把皇位传给儿子唯一的血脉,他的曾孙刘病已呢?实际上,当时的情况,汉武帝根本就不可能选择刘病已即位。



首先,父子相传是皇位继承最好的选择。有子传子成为皇位继承的选择。当时汉武帝还有好几个儿子可以传位,不可能越过儿子传位其他人。就是可以越过儿子,也应该是孙子,作为曾孙的刘病已离皇位继承太远。而且从文帝开始皇位都是一辈传一辈,武帝不可能越过两辈选择继承人。事实上,汉武帝去世时,刘病已还有几个爷爷,很多的叔叔活着,他们继承的顺位要在刘病已的前面,一旦直接传位给刘病已,容易武帝的子孙不满,导致骨肉相残。



其次,汉武帝去世的时候,刘病已年龄太小。刘病已生于公元前91年,汉武帝去世在公元前87年,刘病已才四岁,很有可能权力被外人掌控,导致权力旁落。主少国疑,是汉武帝应该考虑的,他在选择刘弗陵继位的同时,杀掉了颇宠爱的钩弋夫人,避免女主乱政。为了避免出现权臣的情况,汉武帝安排霍光等四人辅政。可以说汉武帝作了很严密的部署,就是为了防止大权旁落。四岁的刘病已并没有八岁的刘弗陵健壮,也未表现了聪明伶俐。在古代医学不是很发达的情况下,四岁并不是一个很保险的年龄,很小就在监狱生活的刘病已,营养未必跟得上。一旦他继位,早夭会造成汉朝最高权力的真空。他只有四岁,一旦他死了,父子相传不可能,他未必有兄弟辈可以继位。汉朝就会重演吕后去世后,功臣占据上峰的局面,这会带来权力危机。而只大刘病已四岁的刘弗陵是其叔爷爷,一旦他继位出现了状况,可以传位给他的侄子们,在法理上说得过去。



第三,对于儿子之死,虽然后悔,不能表现出来。作为一代雄主,汉武帝一生可以说从来不服输,不肯低头。一旦选择让儿子的孙子继位,以为这给儿子“平反”了。当了五十多年皇帝的汉武帝无论如何不能认错,作为帝王,一个建立功业,击败自己祖宗都惧怕匈奴的汉武帝,自然认为自己什么都是对的。而一旦自己让刘病已继位,一旦他长大成人后,就会给自己的祖父和一家人正名。自己作为曾祖父作为杀他全家的人,将会变得很尴尬。而自己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继承者一般不会触及刘据这个皇家“死结”问题。的确,继位的汉昭帝在位十年,也没有讨论刘据的问题。一方面,涉及子议父,影响父亲的历史地位,另一方面,影响自己的正统性,一旦刘据是冤枉,自己皇位的合理性就会被动摇。



第四,汉武帝只是知道自己有这个曾孙,具体情况并不知道。从后来的表现看,汉昭帝刘弗陵很像自己的父亲武帝刘彻,成为一个比较有作为的君主。汉宣帝刘询在继位后,谨慎的度过权臣霍光掌权的危险期,实现了西汉的中兴。就能力看,双方可以说伯仲之间。如果当年刘病已能在宫廷培养,或许武帝会很赏识。可惜的是,刚刚出生几个月,刘病已全家就因为巫蛊之祸全部含冤死去。汉武帝的这个行为相当于给灭了自己的族。虎毒不食子,历史上父子因为权力成仇的很多,汉武帝做的算是比较狠的了,而最狠的应该是十六国后赵天王石虎,残忍到用文字表现出来都觉得血腥。武帝即使后悔,也不愿意直面这件事,在自己临死前,让身在监狱中的刘病已从罪人直接恢复皇族身份,对于比较残忍的汉武帝来讲,已经算是比较仁慈的了。他并没有见刘病已,更没有机会看看他的能力,当然三四岁的孩子,也不会表现出什么能力。对于一个不了解的儿童,汉武帝不可能让他做一个逐步强大的帝国的皇帝。



或许,冥冥中刘病已有帝王之命。汉昭帝21岁时不幸去世,继位的刘贺也在很短的时间内被霍光废掉。已经逐渐长大的刘病已被拥立为皇帝,而他的祖父刘据当了38年皇太子都不能成为大汉王朝的天子之位被自己唯一幸存的孙子获得。这个全家蒙难的幸存者,延续了汉朝,并实现了中兴。除了政绩,他最被人津津乐道的是主动改名。病已就是病已经痊愈的意思,如果刘病已还叫刘病已,因为避讳,寻常百姓的孩子就不能用病已这个祈求孩子远离病魔的名字。流落民间,感受百姓疾苦的刘病已选择已经自己改名为刘询。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