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人可以说都是三国时期的顶尖人才,分属不同的阵营,各自为自己政权的建设发挥了重要的贡献,但是这里面说的实力该如何理解呢?要知道诸葛亮、司马懿、郭嘉、庞统和周瑜五个人并不是同一个领域的人才,如果要比较他们之间的实力强弱,本身就是很不公平的,毕竟我们很难找到一个符合所有人的标准,这就好比你让物理学家和文学家比较实力强弱,怎么确定这个标准呢?
其实我们分析五个人就会发现他们虽然都能够出谋划策,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是谋士的身份,诸葛亮是政治家和军事家,虽然也能够出谋划策,但是谋略并不是他的特长,当然如果我们非得相信演义上的诸葛亮就是历史真实形象的话,小编没有话说;司马懿和诸葛亮的情况类似,是三国时代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也是谋臣,这一点从他早期在曹操麾下担任谋士的身份就能够明白;至于郭嘉和庞统才是三国时代真正的谋士;而周瑜是三国时代著名统帅,是军事家,谋略方面并不突出,所以这样的五个人,如果要比较实力的话,那么这个实力该指代哪个方面或者哪些方面的内容呢?
显然将他们五个人排名并不能够统一标准,客观的说,诸葛亮和周瑜是三国时代入选唐朝武庙的名将,这是得到后世君主认可的名将,当然如果司马懿没有被追封为皇帝的话,其实凭借他的战功也是可以进入武庙名将的序列的,所以针对这个问题,小编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为五个人的实力排名。
第一点,军事能力。
通常我们说的军事能力,往往代表的就是一个人统兵作战的能力,也就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的武将了,从这个角度去看的话,我们简单的分析一下。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书汉中政权的丞相,也是蜀汉政权的军事统帅,他的主要军事功绩就是平定南中,也就是演义中的“七擒孟获”,以及五次北伐中原,当然按照《三国演义》的说法就是“六出祁山”,我们纵观《三国志》的记载,能够看得出来南征南中诸葛亮赢得漂亮,虽然真实历史上没有“七擒孟获”,但是我们能够从历史记载的短短几个字就能够看得出来,这场胜利诸葛亮赢得轻松愉快,否则史书不会记载的如此简略,至于五次北伐,除了第三次北伐取得武都和阴平二郡的战绩之外,其他四次都是无功而返,当然第一次北伐收获了姜维,第二次斩杀魏将王双,第四次斩杀张郃,也不能够完全说实话没有成果,最后一次诸葛亮病逝五丈原,所以我们单从诸葛亮的战绩去看,确实称不上一流名将,他能够成为武庙十哲,更多的是他的忠君的形象。
至于司马懿的军事能力,在三国时代是比较突出的,当然他并非像《三国演义》那样成为诸葛亮最大的敌人,其实真正历史上两个人就只有一次交手,也就是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最终两个人还是没有正式见面,诸葛亮就病逝五丈原了,而司马懿最早解除兵权,是在曹丕称帝之后,公元224年曹丕伐吴,司马懿镇守许昌,第二年曹丕再次伐吴,司马懿依旧留守许都,当时主要负责粮草等后勤供给,在曹丕去世后司马懿才真正迎来军旅生涯,曹睿继位之初,孙权派兵北伐,司马懿统兵击退孙权,击败诸葛瑾,斩杀东吴武将张霸;公元227年孟达反叛,司马懿日夜兼程讨伐孟达,八天抵达新城,仅用16天斩杀孟达;后面长期坐镇关陇抵抗蜀汉,并且最终和诸葛亮在五丈原对阵;而真正显示司马懿军事能力的地方,那就是平定辽东公孙渊,公元241年面对孙权思路攻魏,司马懿统兵增援,击退吴军。
而郭嘉和庞统没有统兵的经历,虽然我们不能够因此说明二人的军事能力不高,但是毕竟他们没有证明或者没有机会证明自身的统兵能力,其实汉朝初年的张良被后世奉为谋圣,但是统兵能力却差到了极点,可见谋略如此出众的人都是如此,郭嘉和庞统统兵作战的能力并不乐观。
而周瑜是东吴的名将,他的战功只要有三个方面,分别是跟随孙策平定江东,并且在孙策遇刺后成为孙策的托孤重臣,最著名的战绩自然是在赤壁大战中大败曹操,此战一举奠定了三国的局势,后面统帅军队大破曹仁,夺得南郡,并且被孙权拜为南郡太守,可以说如果从各自的战绩去比较的话,五个人的实力排名是周瑜>司马懿>诸葛亮>郭嘉=庞统。
第二点,谋略水平。
可以说从这一点比较的话,相对而言是比较公平的,毕竟五个人在谋略方面都是有不错的建树的,诸葛亮对于出谋划策并不擅长,这一点从他出山担任刘备的军师之后,基本上看不到他献出的计策就能够看得出来,根据《三国志》陈寿的评价:然亮才,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也就是说诸葛亮出谋划策并不太擅长;而司马懿早期就是曹操的谋士,虽然能力上不如荀彧、荀攸、程昱、郭嘉和贾诩,但是绝对是仅次于他们,司马懿先后担任黄门侍郎、议郎、丞相东曹属、丞相主簿等职,跟随曹操征讨张鲁的时候,司马懿劝曹操攻打益州被拒绝,事后看司马懿的建议非常正确,帮助曹丕登上世子的位置,曾经建议曹操采用屯田的方式解决军粮问题,关羽发动襄樊之战的时候,司马懿建议曹操告知孙权,后面孙权果然偷袭荆州,可见司马懿早期绝对是一流的谋士。
郭嘉的话那就不用多说了,可以说曹操最信任的谋士,曹操反动官渡之战,以及征讨乌桓的过程中,郭嘉都是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而最能够体现郭嘉能力的地方,就是在官渡之战进行到对峙时期,东吴孙策打算统兵偷袭许都,曹操听到这个消息原本打算放弃官渡之战会师许都,正是郭嘉让曹操打消了这个行动,还预测了孙策被刺的事情,真的是神乎其神了;庞统是刘备倚重的谋士,投奔刘备后原本担任县令,因为不理县务,被免官,后面鲁肃写信向刘备推荐庞统,最终他与刘备经过一番交流,被刘备任命为军事中郎将,在刘备攻打蜀地的时候,庞统献上上中下三条计策,刘备采纳中计,最终跟随刘备进攻蜀地,在攻打雒城的时候中箭身亡,葬在了落凤坡;而周瑜是一名真正的武将,谋略是五个人中最差的,虽然统兵打仗少不了计谋,不过周瑜作为统帅,谋略肯定有,比如黄盖的反间计,比如临终前献计刚打益州等等,不过从谋略水平去看,五个人的实力排名是郭嘉>庞统>司马懿>诸葛亮>周瑜。
第三点,战略方针。
如果我们从战略方针上去看的话,五个人的水平也是差异显著的,首先诸葛亮绝对是战略大事,还没有出山就已经为刘备规划好了未来的战略方向,也就是著名的“隆中对”了,后面刘备完全是按照诸葛亮规定的战略方针在前进,关羽丢失荆州后,刘备更是打着为关羽报仇的旗号攻打东吴,其实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夺回荆州,以便能够实现诸葛亮的设想,后面诸葛亮不断北伐,也是在践行他的战略方针;司马懿早期是谋士,更多的是出谋划策,不过在战略上也有建树,比如屯田等等;郭嘉是谋士功能比较单一,主要的作用就是计谋,对于曹操的战略问题影响不大,其实曹操麾下的战略大师是荀彧,根据史书记载对于战略问题都是曹操和荀彧商讨的结果;庞统的功能和郭嘉类似,虽然也建议刘备攻打益州,不过并没有提出战略方向的问题;最后就是周瑜了,虽然作为军事家,但是周瑜在战略上还是很不错的,比如担任南郡太守后制定攻打益州的方略,甚至亲自向孙权阐述,不过返回南郡过程中病逝,让人非常遗憾,所以说从战略方针上看,诸葛亮>周瑜>司马懿>郭嘉=庞统。
第四点,政治能力。
五个人中间,诸葛亮担任蜀汉丞相,在刘备担任汉中王和称帝之后,刘备外出作战诸葛亮负责镇守成都,诸葛亮能够将国家治理的井井有条,后面刘备病逝后,诸葛亮成为托孤重臣,蜀汉能够从夷陵惨败的不利局面下扭转过来,足以看得出诸葛亮的政治才能,《三国志》评价他: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 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 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炼,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 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 管、萧之亚匹矣。
司马懿早期是谋士,后面逐渐成为统帅,在曹睿病逝后成为托孤重臣,不过由于曹爽的忌惮,不得不示弱,最后反动高平陵政变一举掌控曹魏朝局,后面架空曹魏皇室,成为晋朝的实际奠基人,可见司马懿在政治上绝对是一只老狐狸;郭嘉和庞统仅仅是谋士,在政治上没有施展才华的空间以及时间;至于周瑜只要是军事人才,虽然是孙策的托孤重臣,不过孙策的安排已经将周瑜排除在政治治理之外,周瑜仅仅负责政权军事方面的责任,不过因为身份地位的存在,对于东吴的影响力还是存在的,比如面对曹操的威胁,正是周瑜坚定了孙权和东吴群臣抵抗的决心,所以从政治能力上去看的话,诸葛亮>司马懿>周瑜>郭嘉=庞统。
所以从以上四个方面去看,每个人都有各自擅长的领域,不过综合四个方面去看的话,毫无疑问诸葛亮第一,战略和政治能力非常突出,军事能力和谋略略逊一筹;司马懿第二,虽然没有第一,不过每项都不差;周瑜位列第三,军事能力是五个人中最突出的,战略上也有不错的表现;郭嘉第四名,谋略能力技高一筹,却强于庞统,至于庞统绝对是五个人中最差的,除了谋略领域仅次于郭嘉之外,其他方面都是最差的,可见郭嘉和庞统仅仅是功能单一的谋士而已,所以综合能力去分析的话,诸葛亮>司马懿>周瑜>郭嘉>庞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