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会有人说,不就是面包嘛,大列巴嘛,有啥不一样的。
如果你要这样想的话那就错了,那个时候的黑面包和现在世面上的黑面包还是有着本质上的区别的,那时候的黑面包长的又长又黑又硬,放在现在估计没几个人愿意吃它——首先颜值这关就把它卡得死死地。
都听说过俄罗斯大列巴的名头,殊不知他的前身就是苏联战时的黑面包。二战期间这种黑面包较之现在的俄罗斯面包还要硬,吃进嘴里还会有股发酸的味道,吃不惯的人甚至都以为是过期的食品,吃这种面包甚至连下咽都需要借助水等液体才能完成,但就是这种面包在二战期间却极受欢迎。
战争期间除了武器装备的比拼外,另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后勤的供给,在这方面意大利军队的伙食最好,因为意大利军队不爱参加战争,很多战斗基本上一开始马上就投降,这种行为简直就是拖德国的后腿,堪称传说中的猪队友。就是因为这点所以很多国家基本上对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士兵的伙食相对来说比较好,军队中甚至配备专业的厨师为不同的等级服务,没有困难,创造困难也要上,必须要开火做饭。
除此之外伙食最好的就是美军了,因为是战争后期才加入进来,本身国力富裕,所以甚至还有牛肉罐头,糖果,巧克力甚至口香糖香烟等之类证明的物品供士兵们消遣。
当然最惨的当属中国,本来口粮不够多,还被日本劫掠一大部分。过着一天两顿饭,顿顿小米粥的生活,但好歹也保住了最基本战力。虽然条件艰苦,但是也赢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再看看苏联,这一对比差距就立马显现了出来,虽然比中国好一点,但也没好到哪里去。
苏联作为人口大国,其实大部分土地不适合耕种,自然在伙食待遇上是没办法和人家相比的,你有你的牛肉干,我有我的黑面包,不是很好吃,但是很扛饿!
苏军就是靠着这种黑面包在一次又一次的战斗中一路挺过来的。 当初德军屯兵围攻斯大林格勒的时候,全城实行战略物品统一分配,每个平民一天只能领到125克的面包,苏军部队供应的黑面包,自然是想要填饱战士们的肚子为准的,他们就是靠着这些黑面包,让战士们保持战斗力的,虽然这种面包的口感不太好,使用的时候,还得切成片,然后用汤或者是水,一起咽下去。
但就是这么一点面包,成功让苏联人民耗到国际支援的到来,熬到了苏军大反攻。别小看这125克,在这寒冷的天气可是救命粮食。毕竟普通粮食可是没办法在这种天气下长久保存的,并且还要考虑到饱腹感这个问题。 黑面包虽然难吃,但是营养价值高,且饱腹感极高,比较容易消化。到了围攻列宁格勒的后期,人民和士兵粮食不够分的时候,干脆十个士兵吃一条面包。还有的黑面包是掺着麸糠,甚至直接掺着木屑做的。
什么?黑面包掺着木屑真的能吃吗?
在饥荒年代,很多饿的失去意识的人都开始吃草根啃树皮了,更别说区区木屑,况且木屑本身是可以食用的,而且,吃了掺着木屑的黑面包,饱腹感更强烈一些。
凭借着黑面包,苏联军民成功熬了下来并且战胜了法西斯,这也从侧面反映了黑面包充饥能力的强大,黑面包在俄国有着深刻的历史情感,以至于后来成为俄国经典国民口粮。
这种面包在苏联战争时期成为硬通货不是没有原因的,让我来为大家列举一下黑面包的优点。
第一点,就是上文中我所提到过的具有极强的饱腹感,黑面包是用黑麦面粉制作,包含有大量纤维和少量脂肪。黑麦面包最大的特点是消化较慢,饱腹感很强。
大家同样吃一块面包,吃黑面包的人可能迟几个小时才会感到肚饿,作为军粮来说,黑面包是非常适合的。毕竟,军人需要这种消化较慢,能够均匀提供热量的食物,无疑黑面包就是最合适的物资了。
并且,这种面包是个减肥利器,不过在战争中这倒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功能,毕竟生命都无法保障了,谁还会在乎体重的问题。
第二点,就是方便运输,保存时间久。普通的白面包一旦做完需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将它吃完,否则很容易就会变质,很明显这不符合军用粮食的条件,因为一旦作战开启,有的时候粮食供给不到位,士兵只能依靠自己的食物坚持。
这个时候的食物保质期就显的尤其重要,而黑面包就是为此而生。唯一的缺点就是难吃。
第三点就是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在二战期间因为物资的紧缺,很多身体上的维生素得不到补充的话就会患上各种怪病。别看白面包干干净净,但在黑面包面前它除了口感好一点之外其它各个方面都是弟弟。
黑面包由于掺有麸糠较多,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生物酶,有效的预防了各种疾病。
中国老祖宗留下一句老话是多吃五谷杂粮对身体好,苏军倒是把它落实的真真切切,这一日三餐,顿顿五谷。并且这一吃就是好几年,但就是这黑面包帮苏联赢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可以说是苏联的一大功臣。
到现在黑面包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慢慢接受,在保留了最原始的优点之外,它还改良了口感(木屑肯定是不掺了)。当然,口感的改良就意味着营养成分的变化。虽然不能和以前相比,当然这丝毫不影响减肥爱好者对它的喜爱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