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炎为何能一统三国?难道仅仅是因为父辈们奠定的基础?我们都知道三国有三位主要的君主:枭雄曹操,东吴孙权和皇叔刘备。本来如果是他们三个其中之一,统一了
作为晋朝的开国皇帝,晋武帝司马炎,可称晋版唐玄宗,前明后暗,整体上算是有为之君。
题主之问,略有偏颇。我们不妨梳理一下相关时间线。
公元263年,蜀国灭亡,而司马炎公元265年才登基称帝。而魏国的灭亡,司马炎无非是顺手牵羊而已。
可见司马炎在位时,魏蜀已灭。「三国鼎立」的局面已经变成晋吴之间的「南北对峙」。
公元280年,司马炎灭吴,可说司马炎「一统天下」而非「一统三国」。
(司马懿)
司马氏的江山,真正的奠基人是司马懿。正是司马懿的无敌演技和聪明智慧,成功瞒天过海,居然骗过了人精曹操。
同样是司马懿的长寿,成功熬死了曹操,曹丕,曹睿三位曹家有头脑的主子,最后通过「高平陵之变」杀死曹爽,彻底控制曹魏政权,登上权力巅峰。
后又经过司马师司马昭兄弟的经营,司马家的地位已经无比稳固,无法撼动。
若非司马昭公元265年突然中风而死,晋朝的开国皇帝怕就不是司马炎而是司马昭了。毕竟「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嘛。
当时东吴尚存,超重大臣多以长江天险为由反对攻吴,权臣贾充同样反对。司马炎力排众议,派大将杜预等伐吴。
公元280年,攻灭东吴,统一全国,结束了自184年黄巾起义以来,长达一百年的分裂割据局面,是司马炎最重要的历史遗产和贡献。
司马炎在位的前半段,应该说绝大部分时间,是一位有作为的君主。无为而治,发下农业,鼓励生产,发布占田制,户调制,品官占田荫客制等制度,重视法制,颁布「泰始律」,社会稳定,人口增长,史称「太康之治」。
(司马衷)
司马炎晚年,逐渐追求享乐,铺张浪费,后宫妃嫔近万人,高官斗富,羊车望幸。
司马炎的另一个政策失误是大封诸侯王,前后分封司马家五十七人为王,历史之最,这也为「八王之乱」埋下了伏笔。
在接班人问题上,司马炎在皇后的说服下,立司马衷为太子,后世称「晋惠帝」。司马衷天性愚钝,有白痴之嫌,完全无法掌握朝政,大权落入皇后贾南风及权臣宗室之手,争权夺利,相互攻伐。最终国本动摇,司马炎死后二十六年,西晋走向灭亡。
这是一个方面,但又不仅仅是这个方面。
一个国家是否强大,两方面很重要,一个是人才,一个是国力。
论国力,魏国是最强的,蜀国是最弱的。论人才,其实这三国在一开始是势均力敌的,可能魏国稍微强一点。
先论国力,我们都知道,魏国之所以不能统一南方,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赤壁之战的失败。而赤壁之战曹操的失败,和孙权和刘备的合作有关。
然而,到了后期,孙权和刘备就荆州问题上彻底决裂,以至于关羽和张飞相继去世。再加上昏了头的刘备发动夷陵之战,导致蜀国实力大损。
孙权虽说在这次战斗中没有遭到太大的损失,但终究只能安居一隅了。
至于人才方面,那魏国就更是优势了。
随着老一代创业者相继去世,除了魏国外,其他两国都呈现出了人才凋零之势。魏国的人才出现速度虽然也远不及之前,但好在还能出现几个力能扛鼎的人物。最重要的是,司马懿一直没死。
司马懿的存在,就是其他两国最大的震慑。
也许有人会说,司马懿就算在也很老了,能有啥作用。
可就是这么个老朽,发动了高平陵之变,篡夺了魏国的权力。
因此,司马炎最后能够统一天下,纯粹是国力碾压罢了。
司马炎能统一三国,首先是曹氏祖孙的功劳,其次是其祖父的功劳,司马炎本人也有一定功劳。
一,曹氏奠基。
一代枭雄曹操,跃马挥鞭三十余载,先后消灭了吕布、袁绍、袁术、马腾、韩遂、刘表等割据势力,占有了合淝、襄阳一线以北的广大地区,建立了强大的曹魏政权。尔后曹丕称帝,历曹睿、曹芳、曹髦,至曹奂。这是天下一统的基础。
二,司马懿篡权。
曹操死后,开国文武渐次凋零。司马懿渐渐显露出头脚,成为曹魏政权的柱石。曹真和曹睿死后,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一举歼灭曹爽势力,把曹魏的军政大权,都掌握在了自己的手里。从那以后,曹氏皇帝基本上成了傀儡。
不能不说,司马懿能够篡权成功,是与他真有本领分不开的。曹丕之后,魏国东西南北有乱,基本上都是司马懿平定的。而曹氏已无强有力的人物。所以,政归司马氏,虽有阴谋不光明的一面,也有必然的合理的因素。
三,司马昭灭蜀。
司马昭的才能,不亚于其父。公元263年七月,司马昭令钟会、邓艾,等三路大军伐蜀。钟会一路,将蜀将姜维牵制在剑阁,邓艾偷渡阴平成功,一举灭掉了蜀国。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灭蜀之后不久,司马昭便运用计谋,除掉了钟会和邓艾。
四,司马炎建晋灭吴。
公元265年,司马炎代魏称帝,建立晋朝。
公元280年,司马炎以杜预为大都督,六路伐吴。灭吴,一统天下。
晋武帝司马炎晚年比较昏庸,后宫万人,搞出了羊车引路的历史笑话。但平吴之前,基本上还是做得不错的。说他不错,主要是指他能信任和重用羊祜、杜预,王浚等一班名将,完成了统一大业。
司马炎能灭吴统一天下的另一个原因,是吴主孙皓的荒淫昏庸。晋在灭蜀后,隔了十七年才灭吴,很大原因是东吴还有陆抗丶丁奉等名将存在。陆抗、丁奉死,吴随之灭亡。
结语。
没有曹操父子打下的曹魏政权的基础,便不会有司马氏的晋朝。司马氏祖孙三代的努力也是晋朝产生的重要原因。
司马炎之所以能一统三国,并不是司马炎这个内因在发挥作用,而是好多外因综合在一起形成的结果。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一、前人打得基础好。
司马炎之所以能完成统一,关键在于曹魏和司马家族打得基础好。
1、曹魏统一了整个北方,是司马炎能统一全国的关键。曹操拉起队伍,挟天子以令诸侯,打败袁绍,统一了北方。赤壁之战曹操战败,魏蜀吴形成三足鼎立之势,但曹魏实力最强,而且形成一套稳固的班底。后来曹丕称帝,推行九品中正制,更加巩固了自己统治。可以说,正是曹魏家族辛辛苦苦经营,才让司马炎捡了一个大便宜。不然,以司马炎的能力,想偏安一隅的能力都够呛具备。
2、司马家族继续经营,统一天下水到渠成。曹丕早逝后,大权逐渐被司马懿掌控,后来甘露之变后魏帝形同虚设司马昭成为曹魏实际掌权者!野心日益膨胀的司马昭决定伐蜀,委派钟会、邓艾等人兵分三路进攻蜀汉,邓艾偷渡阴平魏军势如破竹直捣成都后主刘禅招降,蜀汉灭亡!司马昭也因此进爵晋王,距离称帝仅一步之遥!但司马昭思前想后,还是没有捅破那层窗户纸。不久就归西了。但留给继任者司马炎确实一笔丰收的家产,要钱有钱,要地盘有地盘,要人才有人才,还有进攻东吴的路线图,司马炎只要接过“”接力棒”,.按部就班地按照规划走就能完成统一。
二、对手太弱。
三国时期,虽然处于乱世,但英雄辈出。曹操、刘备、孙权都是人中龙凤,诸葛亮、郭嘉、荀彧、鲁肃、田丰等都是顶级参谋,蜀汉五虎将,魏国十虎将,吴国四杰等各个是英雄。
但到了三国后期,除了曹魏继承者有大志外,蜀国和东吴的继承者都能力一般般,胸无大志。再加上自己本来就弱小,有没有报团取火的意识,最后背逐个击破,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综上所述,司马炎能统一全国,建立西晋,还真不是他能力有多强,只是运气好,做了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而已。
一代雄才曹操曾梦”三马同槽”,以为西凉马腾家族对曹家不利,所以才对西凉马家赶尽杀绝,岂料这梦却应着是本朝内司马父子三人。
三国之中,曹魏最强,曹操之下,曹丕也颇有雄心,正因为这两人曹魏先主的才能,才初步平定了北方的小割据,也让魏国成了三国之中最强一方。曹丕当上魏王后,对于司马懿也是颇为重视,此后司马懿官越来越大,居然成了魏国四代的托孤辅政之重臣。可见,即便什么都不做,仅仅这托孤之臣,司马懿已经积累了极其广大深厚的政治及势力基础。
可以说,司马懿不仅仅培养了两个很有权力控制天赋和野心勃勃的司马师和司马昭,搭建了未来司马家族权力框架。
都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而司马师则其实更沉稳颇有也是心狠手毒。也因为这二位在曹家天下中权力版图中的侵蚀,其实所有的行为更像是为司马家打天下。
在曹魏的把持者司马昭的主持下,蜀国第一个被灭。此时天下大势,所谓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形式已经开始了。强者恒强,此时虽然吴国依然能勉强划江而治。但是,大势已经不可逆转。
三马两小马中,无论司马师多么有才干,中国人最注重的传承确实缺乏,一生无子。只有五个女儿,一个养子司马攸还是司马昭过继与他的。
司马炎为司马昭嫡长子,可见无论从哪个方向,司马炎必定会成为司马家族权力继承中的必然经历的一环了。等司马师、司马昭先后死去,理所当然,司马炎也是继承司马权力制杖的的唯一。
而此时,司马炎登基时,蜀国已灭。但蜀灭十五年后,东吴才灭。这当然是司马炎的计划,毕竟才夺曹魏,必须要做好各种战略准备,甚至与抚平魏晋更替中的各种矛盾。这也看出,司马炎很有智慧及政治头脑。等到吴主孙皓暴虐,司马炎起兵伐吴,就更容易获得最终胜利。
在西晋统一的路途中,其实三马做了很大的工作,可以说,没有三马奠基,也不会有司马炎之后的顺利篡魏。
但司马炎也是绝对有他自己的功绩及智慧,东吴被灭也确是在他的主持下完成。至少在晋国立国的路上,这点也不亚于先祖们的功绩。毕竟,庙号为武帝的称谓,已经给了他很高的评价了。
司马炎最终能够统一天下,有两个人为他奠定了基础,分别是曹操和司马懿。曹操奠定了领土、经济、军事基础,司马懿则是奠定了政治基础。在司马炎接手政权之时,曹魏的实力已经远远超过了东吴,司马炎统一天下也不过是顺水推舟。下面就详细说一说曹操、司马懿是如何打下领土、经济、军事、政治基础。
东汉末年群雄争霸,最终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经过了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汉中之战后,确立了对以中原为核心的北方地区统治地位。在领土面积、国内人口、经济发展三方面都占据优势。然而东汉末年的连年战乱主要发生在中原地区造成了人口锐减,田地荒芜。曹操虽然占据优势,却因为吴蜀联盟,无法再短时间内消灭两国。而吴蜀两国则因为自身实力原因,虽能抗衡曹操,却无力消灭曹操。因此在汉中之战后,魏蜀吴三国虽然战争不断,却从未出现危机国家政权的战争。在此期间三国都采取措施发展恢复经济、人口。曹操在这一时期制定的经济策略,奠定了曹魏的经济、军事发展方向。让曹魏经济、军事、人口迅速发展。
三个国家最终的发展结果是:曹魏凭借自身良好的经济基础、庞大的人口基数、广大的领土面积,在发展中逐渐拉开与蜀吴两国的差距。可是因为早年与蜀国的交战中失去了汉中,失去了对蜀作战的主导权。再加上蜀国连续不断的北伐军事行动,让魏国虽然取得巨大的经济、人口、军事优势,却不能发动灭蜀之战。在东线魏吴的战争中,虽然魏国取得了优势,却苦于水军落后于东吴,也不能短时间发动灭吴战争。因此魏国虽然逐渐拉开与两国的差距,却仍然需要慢慢磨平地势、军事实力方面的弱势。但是魏国统一三国的趋势已经初步显现,只是尚需一定积累。因此说曹操奠定了司马炎统一天下的经济、军事基础。
司马懿在曹植、曹丕的储位之争中,辅佐曹丕。最终曹丕在多的大权,称帝之后,封司马懿为御史中丞。司马懿一举奠定司马家在朝堂之上的政治地位,走进曹魏统治机构中枢。随后在诸葛亮的数次北伐军事行动中,司马懿担任主帅,逐渐培养了一批效忠于自己的军事将领。司马懿晚年,通过高平陵之变,夺取曹魏政权的实际控制权。奠定了司马家的军事地位此时司马家族已经相当于汉朝末年的曹家,能够随时覆灭曹魏。到了司马炎的父亲,司马昭掌控朝政的时候,篡权夺位的规划已经基本制定完毕。可惜司马昭突然暴毙,未能称帝。司马炎当政之时,不费一刀一枪直接篡位称帝,建立西晋。随后西晋灭吴统一全国。
由此可以看出,司马炎统一全国的基础有两个,第一、曹操打下的领土、经济、军事基础,第二、司马懿打下的魏国国内政治基础。从客观上来看,这两个基础中,曹操打下的领土、经济、军事基础的作用显然要高于司马懿打下的政治基础。但是这两个因素无论是缺少哪一个,最终一统三国的都不会死司马炎。而可能是另外一位篡位的权臣。
西晋建国非司马炎之功,盖成于宣、景、文三朝。
清代学子吕思勉对司马炎的评价可谓贴切:仅足守成之才,而当开创之世耳。
自西晋建立后,武帝并非无所作为而专心驾驭羊车巡幸后宫。
正史载,武帝执政初期出台了许多兴国利民的政策。如,轻徭役去州兵,简政兴农;如制定律法,兴修水利;如举荐贤才入仕,考核官吏等等。一句话以概括,武帝并非无所作为,实是有治世之愿。
一是治下不严。
如贾充。不仅明确反对伐吴,被强行任命为大都督后仍推三阻四。战事紧张时,贾充致信武帝以江南疾疫为由请求止战班师,谁知东吴孙皓同时投降,可谓打脸。但即便如此,贾充仍未被武帝责难,反而增邑八千户。
又如刘毅。曹魏时期,司马昭当相国时,提拔刘毅为相国掾。武帝之初广开言路,认为刘毅忠贞正直,命他执掌谏官纠弹乱法者,但刘毅在弹劾豪门权贵时武帝总是网开一面,法不能尽,找谁说理去?
二是上梁不正。
武帝之初曾下诏大弘俭约,禁乐府靡丽百戏之技,及雕文游畋之具。但伐吴之后其铺张浪费,如修建先祖陵庙极尽奢华,广纳后宫达万人之巨等。此上行下效,于是乎西晋八公如司马孚、郑冲、王祥、司马望、何曾、荀顗、石苞、陈骞,无疑不是奢侈以极,挥霍无度。其中石苞之子石崇,更在史书上更是留下了“石崇斗奢”的成语。
三是贵族掣肘。
晋初,武帝之下掌权者不是功勋名臣,便是皇亲国戚。说直白点,全是贵族。
因为武帝实为篡位实非征战之功,而是依赖于各世家门阀的支持。以至于建国之后,率先恢复分封制以安抚贵族,更让陆机作《五等诸侯论》来作为其制度建设的理论依据。
所以武帝即便有治世之愿景,在实际行政过程中一旦触及贵族利益,往往会望而却步,半途而废,行政亦处处掣肘。
如羊琇。其出身于贵族“泰山羊氏”,景献皇后的从父弟,因被受武帝宠信,居中护军、散骑常侍之职十三年。其恣意骄横,在选拔人才时根本不安既定次序提拔,他喜欢谁就提拔谁,而且经常纵容手下犯法。上面提到的司隶校尉刘毅上书弹劾他,要求武帝重刑处罚。但武帝迫于其家族势力,只是将羊琇免官,而后迅速将其官复原职。
自宣帝司马懿杀掉大将军曹爽,彼时曹魏集团大权就已经落入司马氏家族手中。
而后,司马氏又先后将王凌、毌(guan)丘俭、诸葛诞等叛乱消灭,并将朝中的曹魏忠臣如李丰、张缉等一并剪出,自司马昭死前,曹魏集团实质上已经改姓司马。
另一方面,蜀汉和东吴亦各自陷入子女不争气的豪门困局。
东边孙皓暴虐成性无恶不作,西边刘禅昏庸无能重用宦官,且两国因为战争经济早已被拖垮,而两国君主又都是无能之辈,所以吴蜀两国的灭亡只是时间而已。
东吴不战自溃,而蜀国灭亡则是钟会十万大军压境在前,邓艾偷渡阴平关在后。只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彼时,司马昭已经可以篡魏称帝,不过他却想效仿曹操,让儿子司马炎称帝,所以司马炎才成为了西晋的开国君主。
东汉末年,土地兼并严重,形成门阀士大夫阶层,掌握国家机器,造成阶级矛盾,遂暴发了黄巾起义。曹操迅速崛起,与曹操选士不论族性阀阅、而任人唯贤唯才是举密切相关,大批寒门庶士齐集于曹操麾下。而同在北方的袁氏集团则为门阀士大夫集团,袁氏兄弟出身旺族,所用人才依然沿袭汉末“四世三公”、“四世太尉”之门阀制度,麾下皆为“公门有公”、“卿门有卿”之旺族士大夫,最后为代表寒门庶士集团的曹魏所灭。袁氏集团灭亡后,很多大地主豪门人才便齐集司马氏麾下。司马氏家族最早为河内地方大族,后成为东汉皇族,也是“四世三公”最直接的继承者。曹操死后,至魏废帝齐王芳,司马炎势力日盛,把持朝政,选举人才制度一改曹操时代任人唯贤、唯才是举之政策,实行九品中正制,注重门第出身。九品中正制一直是保护士族世袭政治特权的官僚选拔制度。一时得到地方上豪强势力的拥护。“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一诗中的“王”“谢”,皆是当时门阀大族。这些门阀大族,一直掌控着地方势力,却一直受到曹魏政权的压迫,司马氏集团一旦可以修正曹魏政权的政策,恢复门阀士族势力,一呼百应。终于,魏废帝齐王芳正始十年四月改元嘉平,嘉平六年(254年)九月被废。司马氏篡位。很显然,不单单是曹魏政权下的旺族门阀喜欢只注重保护士族世袭的政治特权的九品中正制的选官制度,吴、蜀两地的豪门也是喜欢的。所以,司马炎选对了拥趸,三国归晋岂有不顺理成章之理?
司马炎就是和坐享其成的主。其实,说聪明,只是司马懿家族后来统一了全国。不过,司马懿也没想到,自己孙子建立的王朝,在历史上存在感最低,评价最差。远不如秦朝和隋朝,有时候说起来西晋的贡献就是一个笑话。
西晋就是一个贪污腐败,穷奢极欲的朝代。估计司马懿要活着,看到这些,要气个半死。这些不肖子孙到底给历史留下了什么值得炫耀的资本。
还有曹操的历史地位是时代的开创者。而司马懿是篡权者。还有其两个儿子也是权臣,而不是功臣。司马集团生活奢靡,道德败坏,权力高度集中,国家在武力压制下存在着许多潜在的矛盾。八王之乱后,天下大乱……导致了三四百年的历史割据,问题多多……
说实在的,看看司马懿有多尴尬。在许多情况下,司马懿其实早就看出了孔明的伎俩,不过不想戳穿。如果孔明死了,他有可能被魏主冷藏,也没有了机会继续掌握兵权。司马懿对于魏主来说,远没有孔明对于刘禅那么重要。尤其曹丕还是个小枭雄。虽比不上老曹,但司马懿还是不敢轻易乱跳。
孔明明知司马懿在魏国的处境。为了自己在刘备面前夸下的海口,他不得不多次出岐山获取战略的主动性。孔明想效仿刘邦或嬴政,通过占领汉中,打垮魏国。可是,司马懿明着为魏国着想。其实,他有着自己的算盘。掌握魏国最高权力,成为一时霸主。
司马懿虽然大权在握,可是当时许多曹操老臣,包括曹氏皇族,都对他十分忌惮。不用司马懿,孔明太嚣张。用司马懿,这个人老谋深算,用着不放心。而司马懿也明白,自己在老曹手下,兢兢业业,可是老曹对自己还是不放心。而且临终也没有把自己放在重要的位置上。司马懿是个城府极深的人,这方面可以说是超过了老曹。
司马懿在老曹父子手下干事,其实也是胆战心惊。凭本事,人家不太放心。尤其那些吃功勋的老曹身边红人,一直在排挤司马懿。如果不凭本事,混日子。老曹身边这些人又瞧不起自己。司马懿这个外姓,在老曹那帮人眼里,也只是个后起之秀。
不像孔明人家是刘备的同盟者,穿一条腿裤子的人。司马懿在老曹手下可没那么滋润。所以,司马懿和孔明玩儿,多处于下风。但是,这两个人也惺惺相惜,不愿轻易撕破脸皮。正如前面所言,司马懿在魏国国内,远不如孔明在蜀国那么稳固。所以,司马懿在没有绝对把握的情况下,一般也不愿冒险出兵。万一翻了船,回到魏国,有人落井下石,自己还不是个死。
司马懿心理明白,与其和孔明硬磕,没有必胜的把握,还不如自己一直掌握着实权,让魏国那帮人围着自己转。同时,这也可以熬死孔明。万一孔明死了,自己还掌握着大权,不就有机会翻牌吗!事实证明,司马懿还真做到了。
是的,司马炎有太好的父辈爷辈。司马懿篡魏,司马昭灭蜀,到了他司马炎只剩偏安一隅的吴国,而且主上不明,属下不贤。反观晋已经人才济济,兵临建业只是时间问题
华裔女赌王就此没落,生前让所有 浓情端午粽飘香,青浦邀你“云体 上海:“云端”展现端午节文化内 “甜咸大战”!明星艺人们喜欢什 如何做一个男人喜欢的情人(如何 当你和你同时出现在同一个场景中 如何在昏暗的光线下设置快门速度 教育在生活中的价值是什么? 世上做坏事的人死后会面临什么因 拜登就任总统后的第一步是什么? 同意/不同意:人生最重要的目标 二战后,德国在调和分歧方面做得 亚伯·林肯恨白人吗? 一个编辑能把你的故事毁得有多严 现在的iPhone6还能坚持再用一年 曹操为什么不杀司马懿? 现在买房是不是最便宜的时候,现 我身边的农业银行营业厅关了,AT 欧洲媒体评选CBA最有实力球员, 荣耀play的6+128和荣耀8X的6+128 蚂蚁集团是科技公司还是金融公司 请问机友华为mate30P与华为mate3 听说老詹修剪一次指甲需要5小时 为什么说宝宝“一月睡二月哭三月 戴笠人称戴老板,这个是怎么叫出 没有工作能一次性补缴社保么? 我想知道定向师范生和免费师范生 肺癌引起的咳嗽是怎样的呢? 5000mAh电池的5G手机推荐吗?要 恒大亚冠表现“差强人意”,你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