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什么暴君之说,后人强加而已。
古代要么人制,要么法制。要么君杀人,要么朝廷杀人。实际上,两者加起来,都是皇帝杀的。
可以比较一下,各个朝代杀的人,是秦朝最多吗?再说,时代不同,法制不同。乱世用重典,治世用宽典。
汉武帝连儿子都杀,是暴君吗?
如果把杀兄弟的李世民放在秦始皇的位置,只会更残暴吧。
没什么暴君之说,后人强加而已。
古代要么人制,要么法制。要么君杀人,要么朝廷杀人。实际上,两者加起来,都是皇帝杀的。
可以比较一下,各个朝代杀的人,是秦朝最多吗?再说,时代不同,法制不同。乱世用重典,治世用宽典。
汉武帝连儿子都杀,是暴君吗?
如果把杀兄弟的李世民放在秦始皇的位置,只会更残暴吧。
跟秦始皇嬴政并列的是汉武帝刘彻,那么比较一下嬴政跟刘彻的所作所为,就知道如果嬴政是暴君,那么汉武帝的暴超过嬴政十倍不止。即然大家都承认汉武帝是千古一帝,那么嬴政自然是当之无愧的千古一帝;硬要说嬴政是暴君,那也只能说采用了双面标准,为黑而黑!
一、亲政前的秦皇汉武
秦始皇十三岁成为秦王,二十二岁亲政,能亲政全靠嬴政的个人能力。嫪毐、吕不韦如两座大山横在嬴政前面,嬴政通过自己的能力将吕不韦的小弟李斯、王绾拉到自己阵营;又成功说服蒙氏家族、王氏家族两大秦国军旅家族加入嬴政阵营。最终嬴政将嫪毐与吕不韦均清除朝堂,或死或流,完成了亲政壮举。汉武帝则是依靠姑妈上位,并与陈阿娇达成政治联盟以巩固帝位。
二、军事上的秦皇汉武
秦始皇用十年时间消灭六国,一统江山,手下王翦王贲父子、蒙恬蒙毅兄弟、李信皆当世名将,李斯、尉僚、郑国、冯去疾等皆当世名臣。嬴政皇帝与这些名将名臣君臣同心同德,合作无间,并没有后世的君臣猜忌以及彼此杀戮。嬴政又北击匈奴、南征百越,打出了一个大大的疆土。儒家认为秦始皇在军事上穷兵黩武,那么汉武帝耗尽六代积累北击匈奴,国家经济几与崩溃,士民疲乏,汉朝有了秦亡国之兆,借凭一纸《罪已诏》就可以掩盖?
三、思想上的秦皇汉武
思想统一历来是国家大事,有的人认为秦始皇焚书坑儒是在灭绝文明,禁锢人的思想。那么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算不算是在灭绝文明,禁锢人的思想?焚书虽然执行了,但是秦朝宫室藏有诸子百家的典籍,汉朝丞相萧何入咸阳后装了几百车书简入巴蜀,难道大家真认为孔子的八世孙孔鲋会收藏法家、道家、墨家经典,他一个博士藏在墙壁中的书能囊括所有的先秦典籍?大家知道坑儒杀了406位江湖骗子、儒家博士,可知汉武帝的巫蛊案将长安城三分之一的人都诛杀了?一代明君朱元璋制造的三大案诛杀十万余人,清代文字狱死者更不可计数。
四、生活作风上的秦皇汉武
唐代诗人杜牧的《阿房宫赋》里说秦始皇收六国后宫女子入秦侍奉,数量多得难以计数,女子用的胭脂粉都把渭河覆盖了一层,更有36年见不到嬴政一面的宫女,不得不佩服杜牧的想象力!正史中秦始皇十分勤政,每天批阅全国各地的文书数百公斤,需要他决断的事通常不过夜,不批完当天文书,他不休息的,经常工作到夜深人静。如此勤政的秦始皇那有多余时间去宠幸后宫女子,嬴政一生只有23个子女,故可知嬴政后宫数量不多。汉武帝一生好色成性,有陈阿娇、卫子夫两位皇后、还有李夫人、赵婕妤等数十位嫔妃,一生有子女12人。秦始皇没有杀他的妻子,而汉武帝有杀妻杀子的事实存在,卫子夫刘据母子实为汉武帝逼杀的。
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先明确一下,暴君这个词的定义。何谓暴君?凶狠残暴的君主。怎么样判断一位君主是不是凶狠残暴呢?我觉得主要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方面性情暴戾,滥用刑法;另一方面不恤民间疾苦,滥用民力。从这两方面来看,说秦始皇是暴君,我觉得一点都不冤枉他。
一、先看秦始皇性情暴戾、滥用刑法的一方面。
嫪毐与太后私通,嫪毐谋反事发之后,嫪毐三族被灭,嫪毐的党羽都被车裂,嫪毐党羽的宗族被牵连灭族,嫪毐的舍人罪责轻一点的,共4000余家,被迁徙到蜀地。太后和嫪毐的两个儿子被装在袋子里面扑杀,太后被安置到倍阳宫。事后,二十七个因为这个事情进谏的人被杀死,四肢被砍下来,堆积在阙下。
秦始皇在一次出巡时,需要渡江到湘山寺,结果遇到大风,渡江有些艰难。秦始皇就迁怒于湘君。为了泄愤,秦始皇动用刑徒三千人,把湘山的所有树木全部都砍光,直到寸草不生为止。
为了钳制人们的思想,把除了秦国的历史记录、医药类、卜筮类、种植类之外的其他所有书籍,全部焚毁。
因为卢生、侯生讥讽议论他,命令御史查办此案,牵连进去460多人,都被坑杀。
有陨石坠落,有人在石上刻字,“始皇死而地分”。秦始皇让御史查问,没有追查出结果,就把陨石旁边居住的人全部都杀死。
二、我们再来看秦始皇的不顾民间疾苦,滥用民力。
一方面是大迁徙,动不动就将一大群人迁离祖地,迁徙到别的地方去。比如,统一天下之后,挑选了十二万户比较有势力的家族迁徙到咸阳; 设置了桂林、南海、象郡之后,迁徙过去五十五万人,戍守五岭。登琅琊台之后,迁徙了三万户到琅琊台下,另外还有迁河北榆中三万家、徙三万家骊邑,五万家云阳等记录……无数人、无数家庭,就因为他的一纸诏令,背井离乡,长途迁徙。
另一方面,大兴土木,进行宫室台观驰道建设。
在渭南兴建“极庙”,又打通了从骊山到“极庙”的通路,打通之后修建甘泉前殿,并且修筑甬道,把它跟咸阳联系起来。
命令蒙恬修建直道,一路上开山填谷,一千八百多里,修建了好多年都没有完成。
修建阿房宫,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面可以容纳一万人,下面可以树立五丈高的旗子。动用了判处宫刑的人、受徒刑的人一共七十万,来完成阿房宫和骊山的修建。
听信方士谣言,为了躲避恶鬼,在咸阳周围方圆二百里之内修建了宫殿楼台二百七十个,用天桥和甬道连接起来。
以上所有的这些工程,都是秦始皇为了自己享受,或延长寿命所修建的,在当时的生产力条件之下,所有的工程,都需要通过人工来完成,这些工程所耗费的人力物力,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民间难以承受。
秦始皇在位这些年,用心刻毒,刑法严厉,动不动就杀死很多的人;为了防止人民作乱,和其他一些原因,动不动就进行数万户的大迁移;因为战争发动的人力姑且不说,为了自己的享受,或延长自己的寿命,修建了大批的宫殿楼阁,耗费人力,物力巨大。秦始皇的暴政,逼得人们无法生存。这样的皇帝如果不算是暴君的话,那什么样的皇帝算是暴君?
很想从另外一个角度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而我的角度是,找一个同样久负盛名的“千古一帝”来做比较。
哈哈,另外一个“千古一帝”就是霸占着后一千年的大清康熙皇帝陛下了。
在开始做对比之前,答主在此要阐明一点,关于康熙是否能够称之为“千古一帝”,在此不做讨论。但康熙有这个称号,自然是有其一定的拥趸的,想必还是有不少人这么认为的吧。
好啦,言归正传。
“暴君”这个词,应该就是从起动辄杀人,毫无人性的特点上来做注解,那么基于这样的认知,我们是不是可以从两两个人搞屠杀上面来做一下比较呢?
首先,要强调的是,我们不从这两个时期的全国人口上面做比较,毕竟时间跨度接近2000年,生产力不是一个水平,而且出生率也不是一个水平。
所以我们要从其法令,以及施政方面做比较,这样才能得出其政令上是否残暴到导致大规模人口锐减。
秦始皇时期大一统工程比较多,征发的劳役很多,动辄数十万人以上。而流传最广的说法是,秦时律法森严,所以有陈胜所言:“失期、法皆斩”。
但真的是这样的么?
据睡虎地出土之秦简中关于徭役的记录是这样的:
失期三日到五日,谇(斥责、诘问)六日到一旬,赀一盾;(赀是罚财物的意思,盾是计量单位)过旬,背一甲。(甲也是计量段位)
从这个记录中我们可以看出,秦律中并没有说失期了就要斩首,超过一旬也没有说要杀头呀,从罚款到杀头明显是有很大的差距的,陈胜说言,实在很难让人信服。
而关于程胜吴广起义中所说的遇到大雨而失期的客观原因,出土秦简中也有记载:“雨水,除兴。”
意思便是如果遇到雨水,徭役取消。
秦律还是很客观实际的,并没有说服个徭役没有按照规定时间到达规定地方就要通通杀头。秦始皇又不是草包,当时全国人口才3000万,成年丁口按五分之一算也才500万,按照陈胜的那个说法,那要死多少人?
秦始皇又是修长城,又是建驰道,又是修皇陵搞手办的,需要大量人力资源,随便就杀人,哪儿找人去干这些事情?
从这个例子,我们就可以看出来,所谓秦始皇的暴虐根本站不住脚,如果他暴虐动辄杀人,楚汉相争的时候还能随随便便投入几十万兵力作战的么?这完全不科学嘛!
还有服役,一个秦朝男丁一生中服兵役一年,服预备役或屯 垦一年,然后每年值更卒一个月,每年一个月,到50岁一共30个月,折合成两年半。这样,一个秦朝男子一生 的服役时间是四年半。这跟现代很多施行义务兵役制的国家服役四年,相差不多呀。
所以你要说秦始皇用严酷的法律搞得民不聊生,这不太说得过去。
讲完秦朝大工程下的徭役和兵役后,我们再来说一说著名的“焚书坑儒”,焚书这个事情有,但实际上的规定只是收天下诗书(尚书诗经),焚毁,而其中相应法令最重的是谈论《诗》、《书》者处死,以古非今者灭族,官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
这条法令看起来十分严酷,好像真的很符合暴君的所作所为,但是你仔细想一想,秦时的读书人多少?彼时还没有科举制度,还没有私塾教育,能有个几十万人能识字已经很厉害了。再加上尚书诗经这两部书,是儒家认为的经典,基本只有儒家弟子在读,当时师从儒家的又有多少人?
说完焚书,再说坑儒,坑儒这个事情,是因为术士们惹怒了秦始皇,秦始皇下令捉拿在京方士,一共就抓了460人,其中有一部分儒生,进行了坑杀,请问这样算是坑尽天下儒生了么?
说完秦始皇,我们再来说一说康熙。
康熙平定三藩时,
《清史稿.王骘传》给康熙的上疏中有一句话,“四川.....通省户口,仍不过一万八千余丁,不及他省一县之众” 从中可以看出什么来,以至于从康熙十年开始,一直鼓励从湖广迁移人口到四川……
康熙在平定台湾以后,开放了海禁,但到了康熙五十六年的时候,由于当时出海贸易的船只出去的有千余艘,回来的十分之一也没有,政府担心这些人久居南洋,说不定哪天聚拢起来,又成为下一个郑芝龙郑成功,所以康熙再次下旨禁海。
据阮旻锡《海上见闻录》中说“上自辽东,下至广东,皆迁徙,筑短墙,立界碑,拨兵戍守,出界者死,百姓失业流离死亡者以亿万计”
当然这个记载是顺治十二年颁布“禁海令”到康熙十五年之间的景象,但禁海无疑导致了沿海地区出现哀鸿遍野的景象。
而且康熙朝还延续了顺治时期大名鼎鼎的“文字狱”,实乃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文化恐怖制度。
明史案、黄培诗案、南山案、朱方旦案,这些捕风捉影的滥杀无辜,也是触目惊心。
综上,到底秦始皇跟康熙,谁才更暴虐些呢?谁更符合“千古一帝”呢?
本文纯属个人浅见,如有不同看法,欢迎评论交流。
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华夏版图,施行车同轨、书同文,首创皇帝尊号,他对后世的影响非常深远,地位也非常高,秦始皇也的确是一个很有作为皇帝,称为千古一帝。
但秦始皇也的确是一个暴君。
首先,秦始皇的文治武功是很高,但他的性格也的确很残暴。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修长城,虽然长城在后世是一个伟大的工程,但对于当时却是害民之事,是一件劳民伤财之事。
同时秦始皇又焚书坑儒,乱杀无辜。
其次,秦始皇好大喜功、穷兵黩武,连年用兵让百姓生活的很困苦,但秦王朝却仍然不顾百姓的生活。
同时秦始皇贪图享乐,晚年又好长生不老之术,牵连很非常大。
最后,秦始皇施行暴政,所谓苛政猛于虎,秦法本来就刑法过重,在这基础上,秦朝廷又加重徭役、奴役百姓。
秦王朝因为种种原因也失去了民心,动摇了秦朝的根本,导致秦朝末年发生了农民起义和贵族起义,最终秦朝只二世而亡走向了灭亡。所以秦始皇虽然是千古一帝,但也被人说成了暴君。
秦朝实行严法,这与当时的大环境有关,秦朝初期统一灭了六国,正六国的奴隶修筑长城,挣30万名夫修建骊山陵墓。秦始皇没有想到统一六国之后休养生息,抚恤百姓,而是大兴土木,实行暴政。所谓的暴君只是对焚书坑儒历代有看法的文人墨客所讲。这触动了这帮知识分子腐儒的内心的脆弱环节。大肆宣扬秦始皇是暴君,只不过就是为此而已。出发点不同。
功:
1,统一六国,可以说,没有秦始皇,就没有现在这么幅员辽阔的中国。
2,统一度量衡,这个不用说,就算是现在,全世界也在逐渐统一,现在叫国际化标准。
3,修建长城,长城在修建的当时,自然劳民伤才,但却掩盖不了其在以后防边中所起到的巨大作用。
4,统一货币,绝对推动了生产力
5,支持商鞅变法,商鞅变法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次成功的变法,将中国从奴隶制社会送入封建社会,也为未来中国一统打下坚定基础。
其他功劳,我也说不清了,但绝不止这五条。
过:
1,焚书坑儒,这无疑是对中国文化的一个承重打击。
还有什么其他的我也说不清了,如果杀人多,也算的话,那就也算上吧。
秦始皇是个暴君,很多人都这么说,但是他绝对是功大于过的。秦始皇陵,兵马俑,长城虽然在当时来说,都是老百姓的深重苦难,但是今天要没有这些的话,咱们中国就少了三样让世人惊叹的奇迹了。
我觉得从秦始皇所做的事情上就能分析出来一,实打实的历史,1.统一六国:秦始皇于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先后灭掉韩、魏、楚、赵、燕、齐六国,使中国结束了分裂割据的局面,由分裂走向了统一,成为了一个统一的国家。2.统一文字:以秦国通行的文字为基础制定小篆,作为标准文字,颁行全国。3.统一货币:秦统一六国后,便禁止了各国使用以前的货币,全部统一使用金、铜两种圆形的货币。4.统一度量衡:将全国的度量衡统一为分、寸、尺、升、斗等,同时也统一了度量的器具。二,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1.秦始皇嬴政把三皇和五帝的名称合为“皇帝”,自称“始皇帝”。从此,“皇帝”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2.同时,秦始皇建立了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政权组织,设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三个最高官职。3.实行了郡县制,郡守和县令、县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命,这就形成了从皇帝到地方金字塔般的统治结构。三, 修建道路及防御工事1.秦朝在原来的各国的马路基础上,修建了宽阔的道路,这些路以咸阳为中心,沟通了各个地方,使得人们的出行更加方便。2.除了马路,秦朝还修建了一些水道,这些水道以秦疏浚鸿沟为中心,通济、汝、淮、泗诸水,为水上交通的发展打下了基础。3.秦朝还修筑了长城,使得秦朝可以抵御外来的侵略,在一定程度上也保障了国民的安全,社会的稳定
秦始皇的过错也有,滥用民力秦朝修建马路、水道、长城等,需要调用大量的劳动力,而这些劳动力都来自于贫苦百姓。严刑峻法秦始皇时期是推崇韩非子的思想,而韩非子的法家思想也就是“以法治国”“大一统专制”。自然,严刑峻法是少不了的。
总结,功远大于过,功影响至今,过已成为历史
可以说秦始皇是历史上被黑最惨的皇帝,二千多年来多有篇章,文体众多,警觉后人:独夫之心,日益骄固。天下苦秦久矣!独夫民贼之中必须加上暴君才算解气。这是民间以道义善良的心里出发而得出的结论,对于大争时代的政体他没有强霸的意志他必然就归于灭亡,你死我活,鹿死谁手,对于西戎而来的狄邦更是如此。这里着重需要说明的是秦始皇不是暴君,而是干事创业的实干家,事业先锋式成就者,原因有三:
一、吞并东方六国后的伤痕
秦灭东方六国不管是远交近攻也好,还是各个击破也罢,都是用军事手段来加以解决,疯狂的扩张,残暴的灭绝,大部分都是生吞活剥,摧枯拉朽,尤其是对当时的楚国与赵国,军事上无不用其极,坑杀赵军四十五万,虽然不是秦始皇所为,但是天下的人们都把仇恨记在了秦国的帐上,稍微好一点的东方大国齐国也是在秦国军事势力的威逼之下在无奈之中向秦军缴械投降,国家偃旗息鼓,泱泱的大齐国就这样国家从此灰飞烟灭。东方六国在秦国的铁蹄刀剑之下彻底的被秦国吞并了,这在当时东方六国的人们还有很多人根深蒂固的观念看不起西戎偏僻的夷狄小国,认为他们是无礼无节的西戎蛮狄,现在被他们这样的小邦之狄吞并,国破家亡,伤痕累累,从心里上接受不了,心头上不服,尤其是东方崇尚儒家之道的那些迂腐的儒生们,在这样的境遇之下这些人他需要抹黑秦国,恶黑秦始皇,暴君之声唱响儒家思维,以至于有了楚人咒语般的“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诀别意识。
二、焚书坑儒的结果
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无论是在文化,经济方面,都做了很大的变革,尤其是在政治制度方面,秦始皇为了避免国家四分五裂,采取了中央集权的郡县制,便于自身对地方的控制。但是,东方原六国的儒生们他们有自己的思想意识,行为规范,这些儒家的书生们主张恢复周天子的诸侯制,这意味着什么呢?秦始皇肯定不愿意了,但是,这帮书生整天叨逼叨,同时还大肆宣扬儒家学说有多好,把其他的农工商医术贬的一文不值,邪恶诽谤秦始皇的国家制度,甚至哄骗他长生不老求仙的妖人也在其列欺骗他。为了让秦国在自己的治下更好,更强大,秦始皇一怒之下,把这些儒生都给坑杀了,同时也焚烧了很多儒家的书。如果秦始皇真的听了这些儒生的话,恢复了诸侯制,那就是一种历史的倒退。从秦始皇对东方儒生的这些做法来看这已经是深深的烙印在东方儒生的心理上,痛骂、恶黑秦始皇的一切作为是非常正常的现象,暴君之名从儒家思想中打上了深深的烙印。其实我们看史学家司马迁所著《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有这样非常明确的话:“事皆于法。”这是否是一种法制的体现呢?
三、大工程带来的后果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他采取了强霸而凌厉的措施,修长城、建驰道,造阿房、俑兵马,垒俪山陵、通灵渠。这些大工程在十年之中建成,他太需要,太仓促了,民怨沸腾、民不聊生,匆忙中使得天下苦秦久矣!这就是急促的大作为带来的苦秦后果。天下能不恶黑秦否?能不万分鄙视秦朝,至于秦始皇那更是以独夫民贼标签来发泄心中的愤恨,暴君之人给了天下儒生们书写历史最好的选择,况且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很快就暴病而亡,秦国也随着他的死去而亡国,暴君的声音响彻天下。
另一个重要原因也是后来的汉朝为了统治人民,更多的是把秦朝说的体无完肤,独夫不仁,这样的说教更能够为他的朝代标榜正统,真命天子,行仁道、附天命,其用意是以其恶黑秦始皇的残暴统治来彰显汉家的仁道天命,这都是封建统治者最直接的治国方略,愚民之道,把别人说的惨无人道用以证明自己的善良仁慈而行天道,后代人们只能是按照这样的学说认知来读析历史,确认历史,暴君之名给了这位千古一帝的又一面背影,行君之道,天下归一,必须有这样的强大伟略之人呢。
评价一个历史人物,当然要从多方面去看,秦始皇有他的伟大历史功绩,不可抹杀,但是他也有残暴的一面,不能否认。
《史记》里说秦始皇:作宫阿房,故天下谓之阿房宫。隐宫徒刑者七十馀万人,乃分作阿房宫,或作丽山。
一次性征发七十万宫刑犯人去盖阿房宫或打穿骊山。七十万罪犯都是宫刑,还不算残暴吗!
现在中国13亿人接近14亿,而2017年最高法报告显示,2016年各级法院审结一审刑事案件111.6万件;判处罪犯122万人。
两千年前才多少人口啊。《中国人口史》中记录: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年,中国人口约为2000万。2000万人一次性就可以派70万宫刑罪犯去盖阿房宫,宫刑还是当时的极刑,其他罪犯的人数可想而知了。
秦始皇时代中国就开始诛三族了,一人犯罪,要诛三族,还不算残暴吗!例如嫪毐谋反,秦始皇就夷嫪毐三族。三族是哪三族呢?父母一族,自己和妻子一族,儿女一族。《汉书》曾记载秦始皇是怎么惩治嫪毐的余党的:始皇诛之,斩首数百级,大臣二十人,皆车裂以徇,夷灭其宗。
《史记》里还记载了另一件事,可见秦始皇的残暴:始皇帝幸梁山宫,从山上见丞相车骑众,弗善也。中人或告丞相,丞相後损车骑。始皇怒曰:“此中人泄吾语。”案问莫服。当是时,诏捕诸时在旁者,皆杀之。
因为泄露自己的态度,秦始皇将在场所有人都杀了。这里的中人是宦官的意思。
单单以上这些就显示出秦始皇很残暴,还没有说修长城,焚书坑儒,和秦国统一天下过程中秦王的暴行呢。
秦始皇很伟大,也很残暴,称他为暴君,不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