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邀请:
成长如同修建一栋大厦需要砂石料、水泥、钢材、涂料等等,人生成长需要掌握语言交流能力、认知世界的综合素质、辨识事物真善美丑的能力......识字是人生成长历程中必须具备的最基础的能力。汉字由点、横、竖、撇、捺等基本笔画组合而成,认字就是了解每种笔顺组合所代表的的实际寓意,有乐趣的在生活中组织识字练习对提升孩子对学习的兴趣爱好会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比如识字以后他能够认识自己想要的玩具、零食、认识回家的路等等。
语言文字是人类通向文明、与其他生命体区别开来的根本标志,有了文字人类认知世界的智慧成果才得以跨时空、跨地域进行传播,个人站在“巨人肩上成就巨人”的学习成长历程才得以开启。人类成长的历程就是不断认知自然,将自然与语言文字进行语言寓意、文字发音与所代表的事物进行一一对应,并最终形成具有自我独立思维意识的漫长过程。成长过程的实质就是认知智慧成果聚少成多、聚沙成塔的过程,认知增长就是将无数碎片化的信息整理“成册”、记忆在心的成长过程。
认知源自观察
童年是思维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观察三岁孩子的生活行为就能大致预测到其长大后的心理、性格......孩子七岁所具有的行为习惯,就基本决定着这个孩子一生的发展状况。现实生活中,孩子在七岁左右时大脑就已基本发育完整,也就是说个人脑细胞的活跃基数在七岁左右就已基本确定,该有的思维架构已搭建完成,对待生活的态度也已基本确立。所以,孩子在家庭中学到的东西是人生之中最重要的、是骨架性的内容,后续的学习成长就是在此基础上添加血肉。
婴幼儿是大脑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大脑从出生时的350-400克【大约是成人脑重的25%】快速成长,到孩子7岁时接近成人水平【约1400克】,大脑迅速成长发育阶段的孩子最容易学习、模仿各种语言发音和运动动作。童年孩子会出现诸如语言、运动等多个“敏感期”,婴幼儿天生充满对外界新鲜事物的好奇、探索之心。因此,启蒙教育及早有意识的引导孩子探索语言发音技巧、运动技能等,对孩子成长发育都具有极其重要方向指引作用,比如说7岁以下的孩子学习任何语言都不存在障碍,三岁以下的孩子练习各项柔韧性运动动作都不存在问题......
教育活动的基本出发点就是引导孩子们适应群体社会生活的基本习惯和规则,古罗马诗人奥维德说:“没有什么比习惯的力量更强大。”习惯是一个人思想与行为的真正领导者。习惯让我们减少思考的时间,简化了行动的步骤,让生产、生活更有效率。如果希望孩子能够出类拔萃,成长方式与众不同,那么就必须明白一点:童年所养成的成长习惯决定着人生的未来。孩子成长的习惯包括饮食习惯、作息习惯、学习习惯、卫生习惯、语言习惯等等,这些都是孩子在日常生活之中通过父母的言行示范所承继的成长习惯,这些习惯将影响孩子一生的成长。
文字如同助力成长的“地毯”
成长就是从零开始点滴认知世界
人们常说:“孩子如同白纸,教育如同在白纸上描红。”、“天不生人上之人,也不生人下之人。”全世界新生婴儿降生之时几乎是完全相同、平等的,他们除了在体重上稍有差别之外,没有财富多寡的差别、没有信仰差别、无思维能力高低之分......但是,随着成长时光的变迁,社会生活中无论以多大的区域做对比,都不可避免的产生穷人和富人之分、贵人和贱人之差,还有愚人和贤人之别。造成这些差别的根源,就在于他们出生之后从父母那里继承了不同的生活、学习习性,在与父母朝夕相处的生活中通过模仿父母的行为习惯给自己的生活添上了习惯的印记,简单的说就是不同的他律成长环境使得每个人拥有了不同的人生。
每个人的成长都是从零起步的,翻身、坐立、行走代表着孩子自我行动能力的增强;哭诉、讲单音节字、词组、句子、完整的生活交流代表着孩子思维能力的成熟;看移动物体、区分颜色、辨识亲人、认知语言文字与自然事物之间的联系代表着孩子综合能力不断提升......成长就是完成从不会到会、从零星认识到全面认识、从认知实物到展开思维想象,孩子成长的每一步都是不断的加深对自然的感知。
阅读是链接智慧知识的第一步
贴近生活的记忆最高效
认知世界的更本目的是为了更好的适应社会生活,记忆认知世界最高效的方式就是“身临其境”、贴近生活。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主线和重要基石“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三个方面。
1、生活即教育
⑴生活具有教育的意义,具体教育的作用;
⑵生活决定了教育,教育不能脱离生活;
⑶教育为改造生活服务,在改造生活的的实践中发挥积极作用;
⑷“生活即教育”是对传统教育脱离实际、脱离生活的批判。
2、社会即学校
⑴为了改革与社会的辩证关系,即社会决定学校,学校为社会服务
⑵陶行知主张社会即学校,为了改革学校教育脱离社会实际的弊端,把学校办成促进社会进步、促进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生活的力量;
⑶陶行知把整个社会、整个人生都列入生活教育范畴,从而把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终身教育三者联系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大教育体系即社会终生教育体系;
3、教学做合一
⑴“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为了避免瞎做、瞎学、瞎教,所以指出在“在劳力上劳心”,以期理论与实践之统一;
⑵这一原理将 “做”放在第一位,是完全符合“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认识论思想的;
⑶陶行知提倡“教学做合一”的意图之一,是改变传统教育脱离实际的弊端,又是为了把学从视为“字纸篓,死读书,读死书”的教学转到重培养学生能运用“活的知识”、具有“行动能力”、“生活能力”、“创造能力”的轨道上来。
教育是赋予孩子们适应社会生活能力的活动,它需要理论知识作为铺垫,但更需要引导孩子积极参与生活实践,实践才是学习成长路上最大的舞台。因此,教育活动需要将知识与实践紧密的结合起来,社会需要丰富孩子们学习的文化内容,更需要提供给孩子们能够在社会实践中学习成长的文娱环境,譬如借助广告牌、路标等生活中常见的设施对孩子进行识字引导。
思维是碰撞出来的,在生活的游戏实践中与同伴间的互动交流能够最大效益的实现知识信息分享成果1+1>2,最直接的比方就是A孩子贡献苹果、B孩子贡献柑橘,他们两将同时品尝到苹果与柑橘的美味。同时,同伴之间的交流互动即能够实现知识学习上互通有无,也能提升孩子们的社交能力、让彼此之间建立深刻友谊,从根本上促进社会和谐。
育邻人使命: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陪练和顾问。
育邻人愿景:让天下没有难育的小、没有难养的老。
孩子的成长如同百年大树,需要经历风雨。对于父母来说,需要您有足够的耐心加以陪伴。陪伴孩子需要用心,陪伴不止是看护。在很多人为陪伴孩子而选择回家时,我选择来北京做一项陪伴更多孩子的事业——育邻人:以邻里友善带动社会和谐,推进社会德育教化,促进每个人健康快乐成长。探索一套以邻里互助方式化解“独生子女症+隔代教育”难题的公益、普惠性教育事业,与家长一起“量身定制”孩子的成长计划,为孩子们提供游戏、合作、共享成长空间......即社区邻里教育服务生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