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子不教父之过”这句话是不是已经过时了?

“子不教父之过”这句话是不是已经过时了?

2020-07-19 19:10阅读(104)

“子不教父之过”这句话是不是已经过时了?:“子不教,父之过”应出自《三字经》启蒙训导文章,对于少年儿童的“仁义礼智信”和“忠孝友悌”等道德修养有很好的

1

“子不教,父之过”应出自《三字经》启蒙训导文章,对于少年儿童的“仁义礼智信”和“忠孝友悌”等道德修养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原文为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此问题中稍改一字也无伤大雅——姑且以提问者“子不教,父之过”来贯穿全文回答此问题吧!

子不教,父之过”意思是说生养孩子却未尽到教育责任或者教育效果不好,这是父亲的过错。这在古代“三纲五常”中“父为子纲”情况下,绝对适用。因为在“纲常”礼教等严格约束下,一般都很遵守相关规定,对于违反道德文化规范的行为轻易不会逾越,从某种意义上讲,古人的规矩意识和自律意识还是很强的。在现代化时代,虽不再强调“纲常”理念,但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所受的教育以及言行举止、道德修养、行为规范等都与父亲的言传身教是密不可分的。也就是说“子不教,父之过”此话依然没有过时。

一、父亲的言传身教在一个人成长过程中起到关键性作用。

人的一生最早接触最多的是父母,父母无私的爱会让孩子有很强的依赖信任感,而母性的“如水之爱”绵绵不绝,使孩子融于心而历于行,父亲的“如山之爱”默默无闻,使孩子纳于思而敬于行。孩子虽然可以和母亲更加亲近,这是因为母亲柔和有加,但对于父亲却是亲而敬之,这是由于惧于父亲的威严(泛指普遍情况,不言个例)。同时,父亲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于孩子从启蒙到青少年成长期的有形或无形教育尤为重要,可以说,对于孩子行为举止、谈吐素养、道德品行、思维方式、为人处世等都会影响。无论是有意无意的言传身教、熏陶引导,日复一日,“润物细无声”,孩子会在耳濡目染、不知不觉中学会父亲的很多东西。如果一个父亲勤奋善良、积极向上、心态平和、谦虚谨慎、气度有加、道德修养很好,那么,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即便不去主动教导,也会“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相反,如果一个父亲懒散凶暴、怨气冲天、思想极端、狂妄自大、心胸狭窄、品行不端,那么,会对孩子的成长过程带来很多负面影响,让孩子“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影响个性及行为规范、言行举止及思想等。此外,一些生活细节,父亲自动会在无形之中影响孩子。

二、孩子在人生的道路上受父亲的影响会贯穿始终。

人在成长过程中受父亲熏陶定型占比不小,在后期漫长独立处世过程中,无论怎么改变,一生在骨子本性里都会随时流露出受父亲影响的一些或好或坏的理念、行为——这是客观存在的。尽管很多人在考学或打工、成家立业之后,后面漫长人生中接受父亲熏陶教育不多,也在学习、工作、社会、实践环境中经历新的淬炼和成长平台,但言行、习惯中从小受到父亲影响的举止、思维时不时地会流露,这是不争的事实。比如,一个父亲待人真诚、热情有礼、语言得体,没有不良习惯,那么,孩子无论将来到哪里接触什么环境,这些良好的修养也会相伴到老;相反,如果一个父亲喜欢爆粗口、暴躁易怒、不讲究卫生、思维偏激爱怼别人,从小孩子在无意模仿中也会受到很大影响,以后尽管在良好环境中生活,但要想改变一些不良行为习惯,确实是难上加难了!当然,也不可否认,也有一些特殊情况,比如,父亲有粗暴懒惰、酗酒滋事等很多恶习,但孩子在这样环境影响下,却与父亲截然不同——各方面都优秀——这或许有老师和其他亲人、同学等的教育、引导和交流以及孩子自身“免疫力”强、思想开阔等综合因素吧。

总之,“子不教,父之过”这句话依然没有过时——这是人性和成长环境所决定的。也希望天下的父亲都做好孩子的良好榜样,对孩子负责,以良好的心态、思想、境界、情怀、品行等以身作则、示范引导,教育孩子茁壮成长成才;也希望天下孩子也做到“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奋发进群,有所作为,成为社会栋梁。

谢谢大家!

2020.7.14即草于西安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

2

这句话永远不会过时。当然这个父之过可以理解为父母之过。对孩子的教育父母责无旁贷。

3

“子不教,父之过”这句出自《三字经》名句,是最早阐述家庭教育重要性观点的。如果把后面的“教不严,师之惰”联系在一起去理解,则是告诉我们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要双管齐下,也就是现在所说的家校联合。这里的“子不教,父之过”我们应该理解为孩子的父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孩子的成长发挥其他教育无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在家里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既要言教,又要身教。缺一你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有过错的。“子不教,父之过”只是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是孩子受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孩子的教育不能完全依靠家庭,也不能全寄托于学校。只有“父教师严”才能把孩子培养成才。

4

首先肯定,这句话永远都不会过时。因为:

生育是人类繁衍后代的基本属性,这里就包括了“生”和“育”两个基本方面,既是天经地义,也是责无旁贷。

所以说,只要有人类繁衍的存在,这句话就不会过时。

5

子不教父之过,这句话我觉得没有过时,此语出自南宋著名的学者、教育家、政治家王应麟写的三字经,三字经其中的大部分内容是很有哲理的,引人向善,按照今天的话来说就叫正能量,从古至今的贤士大德,乃至成就非凡的人,无不反映出家教有方,家风家训严格,所谓的成人不自在 ,自在不成人就是这个道理。对子女的教育,父母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特作如下回答。

一、教育好子女是父母义不容辞的责任。孩子呱呱坠地来到世间,像一张白纸一样,非善非恶,幼儿期的宝宝没有更多的认知,此时的教育应该是声音动作的启发引导,孩子可以作一些简单的模仿动作,既然是模仿,那么就要求父母教这些动作时,要注意这些动作是否是大众认可的,应该传递的是正能量的信号,否则以后要纠偏校正孩子的这些举止行为是很难的。孩子会听话和说话阶段,父母亲应该给孩子教或传播文明礼貌的话语,切忌在孩子面前说不文明的语言,孩子是没有辨别能力的,只会模仿。再大一点的孩子有了一些思辨能力,父母就应该教一些简单的道理,教其辨别好坏,要耐心引导,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自己的言行举止行为都会点点滴滴的影响着孩子,为此父母的以身作则和示范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二、家教家教,说到底还是父母之教,这种教育既不能停止,更不能放松,即便孩子们踏入了社会,或者很有成就了,父母也应该适时的唠叨提醒敲打,以免因一念之差造成严重的后果。当今社会有对孩子教育缺位的家庭,致使很多孩子走上了邪路,有的父母本来自身就很有问题,他们给孩子灌输的东西也没有个正形的,有的父母教给孩子一些很极端的东西,比如说自己的孩子与其他孩子打了架,自己的孩子吃了点亏,不是去具体了解情况,采取家长们互相沟通解决问题的办法,而是简单的教给孩子一句,给我打回来话,这种以暴制暴的方法,无疑是给孩子从小播下了仇恨的种子,助长了孩子们养成了敢于胡作非为的不良行为,这是非常可怕的。有些父母教育孩子缺乏耐心,一但孩子犯了错误,就非打即骂,这种教育方式是很值得商榷的。

总之,无论什么社会,经济社会如何发展,子不教父之过,这句话永远都不会过时,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在家庭和社会教育中,父母和家庭的教育居于主导地位,生养教缺一不可,父母务必以身作则,做好榜样,如果天下父母都尽到了教育孩子的责任,那么整个社会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将会大大的增强,我们的青少年将大有可为,和谐社会和美丽中国的建设将指日可待。

6

“子不教父之过”这句话永远不过时。

这句话出自《三字经》,原文是:\"养不教,父之过。意思是为人父母你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是好好教育,那是不行的,如果说子女犯错那就是你父母的过错。选的不说,就说当下有多少官二代、星二代、富二代,他们的父母只是重视给与他们提供安逸的生活条件,吃好的,穿名牌,开豪车,一掷千金,任其放荡不羁。而根本就没有对他们严加管教,更谈不上有什么道德品质方面的教育。从而才会造就出那些吸毒的、打架行凶、违法乱纪的后代。

为人父母,既然生下他们,就要管教他们。不是为他们创建一个安乐窝就万事大吉,一定要从小就培养他们什么是尊重、自重。什么是中华民族的美德,要从思想上正确引导。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所以说你的一言一行都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一生。

“子不教父之过”这句话,是提醒为人父母要知道既然生养了子女,就要承担起教育子女的责任。所以说,这句话是警示句,永远不会过时。

7

子不教,父之过。这话出自封建社会制度下的农耕社会。它的功效就不能不与这种环境相关。在日新月异的当今社会,如果还把子不教的责任全部地归咎到父亲身上是欠妥的。

一是人的教育离不开家庭,家庭对子女,尤其是男孩子,与父亲的教诲,言传身教息息相关,负有绝大部分责任。所以,作为父亲,应承担起对孩子第一老师的责任。尤其是表率作用,要用自己的为人,处世,修为感化孩。也是孩子幼小心灵上的第一偶象,是好是坏,影响深远。希望年轻父亲,一定注重个人修为,在孩子面前作好的表率,传好的德行,为孩子成长奠定良好基础。

二是教育离不开社会。家庭是个点,社会是个面。社会对孩子教育亦不可小觑。家风是社会风气的分子,社会风气是家风的集合。二者相互统一,就是良好社会风气的整体。既要注重父亲的责任,也不推御社会责任,合力为孩子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三是学校要担起教育的专业责任。克服学校只教知识不育人的偏见。教书先育人,把育人贯穿学知识的全过程,孩子认识的第一个字人开始。不可懈怠。

三方面结合,父亲言传身教,社会群体素质的引领,学校教育的持之以恒,就一定能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人才。子不教,不单是父之过,也是社会群体之过,学校之过。





8

谁说过时了?是想推卸责任吧。推给谁?是怨天尤人还是要放手不管?岂有此理?孩子尚幼,对真假美丑,是非对错没有辨别能力,单纯如张白纸,涂上什么颜色他就是什么底色,是危险阶段,不可掉以轻心的。就算是在学校有老师教育,那也是以学文化知识为主,再说一个班那么多学生,老师也顾不过来,对每一个学生都动态跟踪,这是不现实的。因此,父母和老师要衔接好,无缝对接,齐抓共管,才确保孩子幸福平安,健康成长。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启蒙阶段很重要,先入为主。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被他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会在幼小的心灵里刻上深深的烙印,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父母的言传身教,影响巨大。特别是父亲,对孩子的人生导向起宏观调控作用。一般比母亲要见多识广,社交范围也大,视野更开阔些,教育孩子更有现实针对性。一定要从人生态度到处事风格等,多方面下手教育孩子。要培养孩子正直善良,有担当有爱心,充满阳光有正能量。而且父亲都要亲力亲为,率先垂范。上行下效,给孩子带好头,树立好的榜样,给孩子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再说在这个喧嚣浮躁,还不时有阴暗丑陋现象的现实环境下,孩子懵懂无知,父之教,不但没有过时,而且还要加强。为孩子,为社会,做父亲的责无旁贷。必须竭尽所能,发出应有的光和热。

9

“子不教父之过”这句话不过时。

一、父母子女关系永远是世界上最纯洁的关系,父母不只是给子女成长的呵护,他们更是子女成长的引路人。俗话说“三岁看老”,子女将来会成为什么人,三岁之前的教育至关重要。三岁前的儿童怎么样教育?身教多于言教,儿童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把父母的言行举止言谈能力慢慢的吸收转化为自己的品行。爱读书的父母,每天在孩子面前读书,其两三岁的孩童就喜欢书;爱玩电游的父母其孩童两三岁就玩电子产品玩得很溜;爱抽烟喝酒的父母,其两三岁的孩童抽烟喝酒的能为惊人;爱跳舞的父母,其两三岁的孩童就能成为广场舞舞王!可见,父母对两三岁小孩的影响有多大!

二、“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有什么样的付出就会有什么样的回报,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我曾教过一个优秀女生:其学习总给人感觉很轻松,每次考试总是第一名。她母亲说,这孩子从小不爱玩具,因为没有人给她买玩具,都是给她买书,不管谁出差或者是她生日大家送她的礼物就是书,所以,她从小就是爱读书,自家书不够读,她就去书店,谁要是想找她找不到就去书店找,她一定在书店。她自己创作歌曲,创编舞蹈,自编自导自演剧目。在校园里常跳着自编舞蹈唱着自创歌曲逗师生欢乐!

三、初中生年龄已大了,有的已有自己的歪思想了,成天不学习就是搞破坏,老师管他他和老师干仗,老师硬管他会由其家长出面状告老师并索赔。这样的孩子可想而知会怎么样!

孩子再大,他大不过家长。孩子再坏,他在家长跟前不敢表现。此时的家长比老师能管理,比公安局能治理。但是,如果家长放弃了自己的管理责任只行使维护自家人权利的能力,那么,其孩子老师不敢管不能管不愿管,他就无法无天,最终,一家人只好和公安局做亲戚甚至长住公安局!

“子不教,父之过”是先人们观察社会后的总结,是一代又一代验证过的真理,听之行之受益无穷,不听之不行之贻害家庭在人有生之年可见!

10

个人以为“子不教父之过”这句话永远不会过时!因为常言说得好: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您的一言一行是孩子模仿的对象,一直在无形中潜移默化着他们的行动。

相关问答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