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张咏“纸币之父”的称号是世界公认的,人们大多知道电灯是爱迪生发明的,但是知道纸钞是张咏发明的就少之又少了,可惜在那个年代并没有知识产权之说。据说在英格兰银行中央有一颗英国少见的桑树品种,这个品种来自中国,它的种植,就是为了纪念中国人张咏以桑叶制作“交子”的这项发明。

这个故事大致发生在淳化五年,那个时期官逼民反,起义军自处作乱,刚刚调任的张咏是当时的益州知州,疲于奔命,四处救火,镇压暴动,首领王小波被张咏所杀,李顺升任头领,被张咏所败,并一举攻克成都,又擒匪首张余,击败刘旰。

当时的成都,遭受战争洗礼,人心惶惶,军心不稳,张咏为鼓舞士气,振作精神,提出检阅部队,而不知怎地,激动的士兵们口不择言的喊出了“万岁万岁万万岁”。而这种情况在宋朝是非常忌讳的,忌讳的可不仅仅是一句口号。

当初宋祖赵匡胤就靠着“赵光义们”瞎吵吵,半推半就的当上了皇帝,后来才有了“杯酒释兵权”(不实),现在突然一群士兵喊张咏为万岁,那张咏怕是离死不远了,当时呵斥士兵已于事无补,所以灵机一动,滚鞍下马,跪倒在地,直面开封方向,纳头便拜,口称“万岁万岁万万岁”,几十年后的韩琦也非常钦佩的说,换做是他真不知道该如何处理,何况这么快的反应。

最佳贡献者
2

明代文学史家冯梦龙在《智囊全集》中讲到了一件事:“张乖崖守成都,兵火之余,人怀反侧。一日大阅,始出,众遂嵩呼者三……”

这里的张乖崖,就是宋朝开国初期的大臣张咏。

(张咏剧照)

宋朝建国以后,四川很不平定,爆发了多场动乱。规模最大的莫过于王小波、李顺起义了。这场起义席卷了四川的多个州府。朝廷花费了很大的力气,才终于平定下来。在平定这一连串的动乱中,有一个人功不可没,他就是当时担任益州(四川成都府)知州的张咏。

冯梦龙记载的,就是张咏在四川成都平乱的时候,发生的一件事情。

那一天,张咏真在成都检阅部队。突然,士兵们都齐齐跪在地上,对着张咏不断磕头,三呼“万岁”。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在宋朝建国之前,四川的政权是后蜀。后蜀主孟昶虽然有些行事荒唐,但他对老百姓还是很不错的。由于他很少发动对外战争,因此在他的治理下,四川的老百姓能够做到丰衣足食,安居乐业。

当宋朝军队打到成都,俘获孟昶,并把孟昶押送到宋朝都城开封的时候,史料记载,沿途老百姓痛哭成一片。再加上宋军在打四川的时候,干过许多烧杀抢劫的事情。因此,四川的老百姓,当时对宋朝其实是非常不满的。

也正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四川连续不断发生了多起农民起义。先是王小波起义。王小波被张咏统帅的官兵杀掉以后,众人又推李顺为首领发动起义。李顺起义声势浩大,占领成都。宋太宗不得不派亲信太监王继恩率军协助张咏,终于击败李顺,攻克成都。此后,张余又率军起义。张余被官兵俘虏后,刘旰又率众起义。

(孟昶剧照)

这连续不断的多起起义,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是当时的老百姓确实不服从宋朝的统治。同时,也是起义领袖个人威信不足,力量不强,因此才会被相继剿灭。如果能够找到一位能征善战又非常有威信的人来统冶四川,四川就能够实现独立。

也正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下,四川的士兵们认为,张咏是一个非常恰当的人选。所以才合计好,在张咏检阅部队的时候,纷纷跪下来,三呼万岁。

士兵们做的这件事情,其用心是非常深的。为什么说士兵们的用心很深呢?

我们知道,宋朝的建立者赵匡胤,当年本身是后周的大将。他就是在一众士兵们发生哗变,把一件黄袍披在他身上,并跪在地上对他三呼万岁,然后他被拥戴起来的。

赵匡胤建国以后,对这种事情非常忌惮,非常害怕军队里的士兵,也像拥戴他一样,把其他大将拥戴起来当皇帝。所以他做出了“杯酒释兵权”的举动,送给那些有兵权的大将们很多金银珠宝和土地,让他们回去当富家翁,从而把他们手中的兵权换出来。

赵匡胤这样做,对宋朝军队的战斗力的影响是很大的。因为从此以后,将领在军队里就没有了足够的威信。将领没有威信,打仗就非常困难。

就算是这样,赵匡胤依然要做“杯酒释兵权”的事情。由此可见,赵匡胤对将领被拥戴这事,有多么的忌惮。

(宋太宗剧照)

四川的士兵们,正是掌握了宋朝皇帝的这种心理,所以才有样学样地把张咏推上风口浪尖。他们就是想要让张咏骑虎难下,不得不答应。

那么,张咏当时是怎么做的呢?

冯梦龙接着是这样介绍的:“乖崖亦下马,东北望而三呼,复揽辔而行。众不敢讙。”

也就是说,张咏当时的脑袋转得非常快,他也跟着下马来,跪在地上,对着东北方向三呼万岁。东北方向是哪里呢?也就是开封,宋朝的首都。我们不得不佩服张咏有很大的灵活性。当他做了这件事以后,那些士兵们竟然不知道该怎么反驳。

那么是不是因为张咏做了这件事以后,宋太宗就不再怀疑他了呢。张咏当然知道是不可能的。因此平定了四川后,他就请求外调,脱离四川这个环境。

而宋太宗也非常高兴,把他调到杭州,接着一路高升,调到了中央。

(参考资料:《宋史》《智囊全集》)

3

张咏是北宋名臣之一,张咏,字复之,还乖崖,谥号忠定。

因为张咏手段出众,在治理蜀地的时候,受到了百姓将士们的一致拥戴,因为治蜀,张咏也成为了北宋名臣。

北宋初年,四川之地曾经爆发过一系列的动乱,朝廷为了治理蜀地,也是费了不小的功夫,幸而张咏治理能力一流,在平叛的时候做出过卓著的贡献,当时的张咏任职益州知州,也是因此,张咏的名头在当地算是非常响亮的。

虽然张咏治理能力一流,使得百姓对他一致拥戴,但这也导致了某些有心人对他的嫉妒。一日,在张咏检阅部队的时候,就曾经发生过一件差点让张咏掉脑袋的事情。

检阅部队的时候,张咏坐于马上,忽然之间,将士们突然面向张咏跪下,口中高呼三声“万岁”,虽然张咏并无谋逆之心,但手底下的兵都对他如此恭顺了,那么张咏若是想谋逆,岂不是轻而易举?

手底下的兵,之所以高呼三声万岁,不用想,都是因为有奸人在背后给张咏找麻烦,若是听之任之,不用说,要不了多久,他张咏的首级必会挂在那成都城外。

要知道,北宋可是刚刚经历过五代十国混乱时期的,五代十国,有兵才是王道,不管是怎样的将领,但凡是手里头有了兵,就有了谋逆的实力,五代十国时期的许多诸侯国也都是这么出现的。

而恰好,这件事又是发生在宋朝,还是在赵光义任上发生的事情,赵光义可是出了名的不舍得放权的人物,当年北宋数十万大军北上进攻大辽,大辽又是萧太后暗中掌权,就是因为赵光义不允许领兵的将领私自行动,才导致北宋军队无法灵活应变,最终,这唯一一次的,夺取燕云十六州的机会也烟消云散。

赵光义这种人会允许蜀地张咏,身受属下敬仰吗?当然不会允许,若是张咏不做些什么,怕是真的见不到第二天的太阳了。

张咏如何做的?

张咏在士兵们忽然跪下高呼万岁的时候,也是突然跪下,朝着京城的放下高呼了三声万岁,这么一来,相当于所有人都是冲着赵光义喊的万岁了。

此外,在这件事后不久,张咏也是迫不及待的向赵光义提交了辞呈,请求辞去益州知州的职位,后来赵光义也允许将他调离蜀地,前往杭州。

张咏做的这两件事,无一不是为了消除赵光义的猜忌之心,自古以来,最难测的便是那帝王心,张咏若是没有立即反应,怕是九族都要被株连。

4

天子脚下,被将士们直呼万岁后还能安然无恙的活在世上,这就不得不要称赞下张咏的机智了。

张咏一辈子最为值得骄傲的事就是去四川平乱。治蜀事件既为张咏带来了无限的荣耀可是却也隐藏着一些危机,也就是标题中所提到的万千士兵向他下跪直呼皇帝万岁这件事。

我们知道赵匡胤虽然当上了宋朝的皇帝但依然很担心自己的皇权会不稳定,所以对手握大权的将军很是忌惮,这也就出现了历史上“杯酒释兵权”的典故。而现在张咏在此次治蜀时被士兵们三呼万岁之事如果传到了赵匡胤的耳里,那张咏必定难逃死罪,不过还好张咏最终巧妙的化解了这次危机。那么张咏到底是怎么破解了这个难题呢?

这件事还得从头说起,其实在宋朝建国之前,四川的政权是由后蜀君主孟昶管理的,他这个人虽然平事做事很荒唐,但在他的管理下,百姓安居乐业,丰衣足食,所以他在四川很有民心。

  • 据史料记载,当宋朝士兵攻占四川押送孟昶去宋朝都城开封时,沿途百姓哭成一片。相反,宋朝士兵在进攻成都后没少干烧杀抢掠之事,再加上后来四川地方官经常压迫剥削百姓,民不聊生,造成地方起义军层出不穷,刚好张咏在此时被外调益州知州。

  • 历史记载,淳化五年,张咏被调往益州知州,这时的起义首领为王小波,不过后来王小波被张咏手下的军官杀害,然后众人有推举李顺为首领,当时的起义军风头大胜,一时之间攻占掠州县,声势大涨,这让宋朝统治者为之忌惮,便派太监王继恩协助张咏歼灭叛敌。张咏率领大军击败李顺后,再次占领成都,不过此后有前前后后发起多次小规模的起义,最终张咏终于平定乱事,安抚了四川百姓。

  • 张咏在平定四川战乱之后,便在杭州继续做他的知州,时年正治饥荒,很多人以贩卖私盐度日,官兵在抓获这些人后张咏只是随便的教训了几句便让部下们将他们放了。因为考虑到饥荒之年百姓无粮可吃,而贩卖私盐还可以勉强维持生计,便暗自允许了这个事情,等百姓有了粮食后再用以前的法律来禁止私盐。张咏的通情道理百姓,将士们也都看在了眼里,再加上之前各种战乱起义,以及官兵的压迫,使他们意识到张咏是一个非常合适的人选,既有威信,对百姓也好,很适合带领四川独立,因此在他检阅部队时便出现了士兵们向他三呼万岁之事。

  • 士兵们这样做其实也算是一种逼迫,因为张咏此时不管有没有谋反之心,都会被皇帝所怀疑,到时候他就会不得不带领四川完成独立。此时的张咏其实已经陷入了骑虎难下的局面,不过还好他足够机智。据史料记载,张咏当时“乖崖亦下马,东北望而三呼,复揽辔而行。众不敢讙。”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当时的张咏在听到这句话时,立刻从马上下来,下跪朝着东北方向也就是开封那边,直呼万岁万岁万万岁,这才免于一死。

5

看来这做个名臣还真不容易,不光是能力出众,还要时刻带着上好发条的脑袋。很多时候你无心,别人却有意,当你被架在火上烤时,你若有一点犹豫或者分毫迟钝,就有可能被别人玩死。

谁都明白,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垂涎皇权那是要命的营生,你的兵对你三呼万岁,这妥妥是要另立山头的节奏。不管你想没想,后果都很严重。

要想避嫌,这确实很棘手。要是换做一般人肯定会六神无主。且看宋朝名臣张咏是用何妙法躲过一劫,成功避嫌且步步高升的?

张咏,宋真宗时官至礼部尚书。不但诗文俱佳,而且治理地方颇有心法。苏轼评价他以宽得爱,爱止于一时。以严得畏,畏止于力之所及。故宽而见畏,严而见爱,皆圣贤之难事而所及者远矣。

他是宋太宗宋真宗两朝的名臣,尤以治蜀闻名。但在说此事之前不得不提一下他的另一个重大贡献,他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被誉为纸币之父。

淳化五年,张咏被调任益州知州。那会儿四川的地方官压迫剥削老百姓,甚至宋军还在四川干过一些烧杀抢掠的事情。老百姓对此非常不满,所以贫民起而乱之。

先是王小波起义,张咏率官兵杀之。余众推选李顺为首领,又发动了声势浩大的起义,占领了成都。宋太宗不得不派军协助张咏,最终击败李顺。后来又有张余、刘旰相继起义。

起义不断说明蜀地对宋朝的统治非常不满。他们想拥立一个既有威信又能真善战的人来统治四川,选来选去,这个目标便落在了张咏身上。

士兵们商议好,在张咏来检阅部队时,一起跪下三呼万岁。这个画面似曾相识,赵匡胤曾是后周的大将,不也是士兵哗变,给其黄袍加身,三呼万岁,最后被“逼”成皇帝的。

所以这种事儿赵匡胤是非常忌惮的,他不希望这一幕再发生。稍有苗头的肯定是先除之而后快。

等到士兵们跪下三呼万岁的时候,张咏是如何反应的呢?

乖崖亦下马,东北望而三呼,复揽辔而行,众不敢讙。

张咏一看这是要置自己与不仁不义呀,得亏这上发条的脑袋转得快。他赶紧下马,跪在地上,面向开封的方向也三呼万岁。意思就是这是皇帝在检阅部队,三呼万岁合情合理。

为了避嫌,在平定蜀乱后,张咏要求外调,这正合皇帝的意思,便把他调往杭州。

张咏确实机敏,摆脱嫌疑后一路升迁,最后直接调到京城做官去了。

6

张咏生平

张咏(946-1015),北宋名臣,他是太平兴国(太祖年号)年间进士,历事仁宗、真宗。

此人颇不平凡。他出生于贫寒家庭,十九岁才开始努力读书,家里穷得没有钱买书,他就去借,借来抄写苦读。没有书桌,就背靠院子里的大树读,不读完一篇文章,绝不进屋。他后来曾说自己的青年时代:

玄门非有闭,苦学当自开。

勤学苦读的张咏于981年高中进士,那一年,他35岁。初任崇阳县令,因抚民有功,累迁太子中允、通判麟州、秘书丞、湖北转运使,枢密直学士等。

张咏政声颇佳,对于货币流通也也有很大贡献。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诞生在四川,正是在张咳的主持下规范的。过去人们做交易,需要携带大量的铜钱,十分不便,于是有了方便商业经营现金保管业务的“交子铺户”,起初“交子”是商户自发组织,较为混乱,信誉度不高,较难推广。

张咏入四川后,对其进行整顿,规范了交子经营 ,使其发行正式得到政府许可。仁宗天圣元年(1023)朝廷在设、益州(成都)交子务,相当于国家银行的雏形。

现在的伦敦的英格兰银行还种着一棵中国桑树,就是为了纪念交子的原材料桑树叶。

张咏不仅能诗文,还有实干才能,兼具时人所少有的经济才略,不愧为一代名臣。

关于“三呼万岁”说。

宋淳化五年,张咏入川。他这次是来平叛的。

淳化四年(993),四川爆发了王小波、李顺起义。张咏此次入川,就为平暴抚民。

张咏在此地和其他将领一起,平定了局势。但他的到来,也记当地官僚集团起了心思。

蜀地原来是独立政权。后蜀被灭了,事实上有“蜀人治蜀”的势头。张咏名望很高,当地官僚集团有了拉拢他的心思,想让他为首形成割据一方的隐势。

因此,在张咏阅兵的仪式,众将士突然三呼“万岁”。这可不是什么口误。这是在把张咏放在火上烤:宋朝得天下,正是源于”黄袍加身“,因此,对于这种拥兵自重的情况格外警惕。怎么空话这种情况发生,到时查问起来,张咏百口莫辩。

当此危急关头,张咏立刻滚鞍下马,朝开封方向跪拜,并随众高呼”万岁“。

张咏此举,化解了危机,表明了忠心。

他的急智,让宰相韩琦也是连声称赞,夸他临危急变,少有人及。

也许正是张咏的实干与智慧,才让他在险急的政治仕途上平稳度过。

7

北宋名臣张咏年轻时为人任侠使气、不拘小节,即使生活贫困、地位低下,却从未觉得低人一等(“少任气,不拘小节,虽贫贱客游,未尝下人。”见《宋史·卷二百九十三》)。张咏虽然家境贫寒,但自幼酷爱读书,而且天资聪颖,由是学业大有所成,在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980年)考取进士,从此踏上仕途。


张咏入仕后,由崇阳县令做起,由于为人精明强干、政绩显著,由是深得宰相李沆、宋湜、寇准等人的荐举,并被太宗看重,得以连番晋升,逐渐被拔擢为湖北转运使、枢密直学士等职。等到王小波、李顺在四川发动起义后,宋太宗因为倚重张咏的能力,便拜他为益州知州,命他平息暴乱。



此时距离北宋灭亡后蜀、占据四川已近30年时间,但蜀中百姓苦于地方官员的盘剥,经常群起而叛乱,其中规模最大的一次,莫过于茶贩王小波、李顺领导的起义(993-995年)。这次起义前后持续了2年多时间,人数规模达到几十万人,几乎占领了整个四川,最终在张咏等人的强力镇压下,才算是稳定住局势。


王小波、李顺起义时,蜀中大量的平民被胁迫为兵,等到叛乱被平定后,这帮人便被朝廷的军队捕获。协同张咏前来平叛的监军太监王继恩为了以惩效尤,便把大量的“乱兵”交给张咏处决,没想到后者却把他们全部释放。王继恩闻讯大怒,便厉声质问张咏为何放纵“乱党”。



面对着王继恩的指责,张咏笑着解释道:“当初李顺胁迫良民为贼,今日张咏帮助他们重新变为良民,岂不是一件美事吗?”王继恩一时语塞,便由着张咏这样做。由此,大批“乱党”得以保全性命,而蜀中百姓对张咏也是感恩戴德(“时寇略之际,民多胁从,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使各归田里。且曰:‘前日李顺胁民为贼,今日吾化贼为民,不亦可乎?’”引文同上)。


然而王小波、李顺起义虽以失败告终,但图谋脱离朝廷、恢复“蜀人治蜀”局面的仍然大有人在,并在军队中有大量的拥护者。这帮人以四川籍将士为主,因为不满地位的低下和高级军官的苛责盘剥,为了改变现状,很希望能拥立一位德高望重的大将为首领,然后在四川建立割据政权。



但是四川籍将领、官员们的名望普遍较低,不足以担此重任,最终他们看中的人选,正是对百姓有深恩厚德的张咏。但张咏是外地人,且是忠于朝廷的大官,要想把他“拉下水”,难度之大可想而知。所以为了实现这个目的,这批将领们决定效仿当年陈桥驿的士兵,把张咏架上图谋称帝的“火炉”上,让他不得不就范。


这帮将领想到便做,利用某次举行大阅兵的机会,指使士兵们对着张咏呼喊“万岁”,足足有三次之多。面对着如海啸一般的欢呼声,骑在马上的张咏瞬时间惊慌失措,浑身颤抖不止、冷汗淋漓,差点没昏死过去。好在张咏是个聪明人,脑子只稍微转动几下,便马上想到应对之策。



只见张咏翻身下马,朝着汴梁所在的东北方向,接连高呼三声“万岁”,以便应和士兵们的举动。随后,张咏翻身上马,然后继续校阅军队。将士们没料到张咏会使出这一招,一时间彷徨失措,先前制定的计划就此“流产”。事后,张咏将此事的主谋搜查出来,然后就地正法,对于从犯和不明真相的“瓜兵”,则免于惩罚。就此,一场大变故就此化解在萌芽之中。


张乖崖守成都,兵火之余,人怀反侧。一日大阅,始出,众遂嵩呼者三。乖崖亦下马,东北望而三呼,复揽辔而行。众不敢讙。见《智囊全集·卷六》(张咏号乖崖)。


张咏治理蜀中四年时间,期间平定暴乱、宽厚爱民、发展生产、创制纸币(即“交子”),功绩斐然。卸任益州知州后,张咏入朝担任左谏议大夫、给事中、户部使、御史中丞等职,在任期间以直言敢谏、纠弹不避权贵而著称(“承天节齐会,丞相大僚有酒失者,咏奏弹之。”见《宋史·卷二百九十三》)。



此后,张咏又历任杭州知州、知永兴军府、益州知州(再任)、工部尚书、礼部尚书、陈州知州等职,最终于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卒于任上,终年70岁。张咏死后,宋真宗悲伤不已,下令追赠他为左仆射,上谥号为忠定。随着张咏的离世,属于他的传奇人生正式谢幕。


史料来源:《宋史》、《智囊全集》

8

万岁是皇帝的专称

众所周知,万岁这个名词独属于皇帝,因为皇帝是上天的儿子,皇帝的寿命与天齐高,万岁和皇帝的姓名能不用就不用,用了就要掉脑袋。喊别人万岁是大忌,无异于把别人推向火炕,除了皇帝谁也不敢说万岁,就算是权倾朝野的大人物,如明朝汪直等名震一时的宦官也不敢使用万岁,而是用千岁或者九千岁来代替,可以说只要你不是皇帝就不能用这个词,用了就是想谋权篡位。

士兵、百姓爱戴一个人,自然想要他过得更好,官更大,但是士兵绝对不会直接喊万岁,因为皇帝只有一个,士兵不会挑战皇权的威严,显然这是有人要陷害他。为什么张永受士兵爱戴,为什么有人陷害张永?

强龙压地头蛇

张永宽厚爱民,通情达理,是一位有才之人,他是北宋两朝名臣,后世称为治蜀能臣,同时他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发明者(饺子),被称为纸币之父。

张永在蜀地非常有名望,因为他宽厚戴民,但是他在检阅部队时有的士兵对他高呼万岁,显然有人想要害他。

蜀中地区一直苦于地方官员的剥削,百姓苦不堪言,所以在茶贩王小波、李顺领导下揭竿而起,王小波、李顺领导的起义军越来越大,朝廷派张永镇压,张永不负所望,在他的强力镇压之下,平叛了起义军,但是跟随王小波、李顺的百姓怎么处理呢?张永认为百姓是在被压迫之下无能无力才做出如此的选择,因此应该给机会给百姓,张永所作所为得到了百姓的爱戴。

蜀中地区的官员有一些心怀不满之人,他们觉得还是蜀人治蜀,而不是由张永来治理蜀地,张永是外来的强龙,蜀地的地头蛇自然不想他在蜀地为官,蜀人治蜀对于蜀地的官员来说好处多于外地的,所以他们想出了陈桥兵变的桥段,宋朝开国不久,皇帝是绝对不会允许“陈桥兵变”这种事出现,哪怕是不可能。

张永在骑着马检阅部队,忽然有士兵对着他高呼万岁万万岁,张永不是傻子,知道如果不处理好此事,不仅仅脑袋搬家,绝对会满门抄斩。张永赶紧下马对着京城天子的方向跟着士兵高喊万岁万万岁。张永急中生智的表现就是为自己开脱,他的举动就是在说士兵喊万岁是对着天子喊,蜀中地区是在天子治理下赢得百姓的爱戴,而不是我张某人一个人的功劳。

张永知道自己的解释非常牵强,皇帝也不相信自己会谋反,就算是谋反也不会光天化日之下喊吧!但是皇帝可以错杀一千也不会放过一个,自己目前的表现皇帝不会放心,皇帝极大可能会免了蜀中地区的职务,所以张永提前向皇帝提出调出蜀地,张永这下的表现皇帝非常满意,张永逃过一劫。

张永给我们的反思

我们知道现在的官员一般都是“空降”的,大概率不会是本地人,因为防止做大做久之后势力盘根错落,一些事你不想做也会有人逼着你不得不做,因此空降的人没有这种事情,就算此人以后结党营私,可几年后他会被调走,所以空降有效防止一些问题的产生。

9

一般的大臣碰上了部下的士兵三呼万岁,这种事情恐怕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要知道当年的宋太祖赵匡胤就是因为率军出征,在途中被士兵披上了黄袍,并且三呼万岁,最终回师京城灭掉了后周,建立了大宋王朝。

而当时宋朝的大臣张咏也碰到这件事情了,他在四川当地方官的时候,由于非常得当地军民的拥戴,所以一些居心叵测之徒就打算利用他。在一次例行的检阅军队中,张咏正骑着马检阅军队,突然前面的士兵集体向张咏下跪,并且三呼万岁。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局面,张咏反应非常迅速,立刻下马,向京城开封的方向下跪,也三呼万岁。

不得不说张咏的这一招处理确实非常的妙,因为在宋朝开国初年对这类事是非常的忌讳,本身宋太祖赵匡胤就是通过这种方式夺得了天下。而当时刚刚天下一统,很多地方还不是很安定,当时大宋的皇帝对各地方的诸侯还有很大的猜忌。张咏如果在这件事上没有处理好的话,轻则要掉丢官,重则要掉脑袋,诛九族。

当然做这件事情,只是让他免于皇帝的猜忌,但是由于他在四川一地有了比较高的威望,所以他也知道应该主动请辞,主动向当时的宋太宗赵光义请求外调。宋太宗对他的行为也比较认可,所以将他外调到杭州。这也确实是一种非常聪明的做法,因为在宋朝初年那个时代,如果不想造反的话,就要赶紧避嫌。

宋朝紧接着五代十国,在五代十国的那个大乱世中,很多将领都通过士兵的支持称王称帝。所以到了宋朝建立的时候,无论是皇帝还是大臣,都非常忌讳这种事情。张咏很好的处理了这种事情,避免了悲剧的发生。

我是冰哥聊史论古今,期待您的关注和点评!

10

大家好,我是张咏,我来说一说我的故事,张咏是我的名字我更喜欢你叫我张乖崖,乖崖是我的字,我很喜欢这个名字所以在我出书的时候我将书命名为《乖崖集》,但万万没想到这个名字在后世却和儿歌极度相似。“小朋友乖不乖呀”我极度无奈

我自幼家贫,我其实是喜欢武的,武刀弄剑,我最喜欢喝着小酒,借着酒意舞剑,无奈的是家里穷,穷学问富学武,只好学文,将来能当官光宗耀祖,因为公务员待遇太好了。

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在宋太平兴国年间进士,为了告诉别人只要努力就会有回报我特意作诗一首,“玄门非有闭,苦学当自开”——《劝学》张咏

当然我想说在你像我一样努力之后别忘了要和我一样有天赋。按照大宋的惯例我在外做官,而父母妻子则在家由国家赡养,所以工作起来很有干劲,但在四十五岁那年,朝廷急命我为益州知州,前去平定百姓起义,成都之前是府级的,和东京府,应天府等等都属于直辖市,但因为成都之前属于后蜀政权,蜀王没有远大理想不爱对外征讨,所以成都当时没有战乱所以相对比其他地方富裕很多,但宋朝占领后推行两税法等政策更是添加过桥费,过路费等等费用,四川成都是平原其他可都是山沟沟这守住必经之路收钱谁也受不了啊,加上有人愿意带领就起义了,可以说四川的起义就像野火一样灭不尽只要有人吹风就又会燃起。

淳化年间,四川地方官压迫剥削百姓,贫民起而作乱,首领叫做王小波,将彭山县知县齐元振杀了。后来王小波为张咏统帅的官兵所杀,余众推李顺为首领,攻掠州县,声势大盛。太宗派太监王继恩统率大军协助张咏,击破李顺,攻克成都。
淳化五年五月,诏降成都府为益州。张余率起义军复起,攻克嘉、戎、泸、渝、涪、忠、万、开八州,至道元年,张余被官兵俘虏。至道三年,西川广武卒刘旰又率众起义。

为何起义部队老师灭不尽,一方面四川百姓对于当时宋朝的管理却是不满,另外一方面一直没有解决根本性问题,那就是百姓需要一个安定富足的生活环境。谁也不会吃饱了,守着老婆孩子热炕头还去冒着杀头的风险去造反。

于是我以此为点安抚百姓,重视生产,种粮食的那种,百姓心中逐渐认可了我,在四川安定后,我外出巡视,却遇到了我这一生最为危险的时刻,就在我刚到武场时居然有人带头下跪高呼万岁,我第一反应是皇帝来了,不会啊应该统治我啊,不会我比他们晚知道啊,皇帝微服到此,那这些士兵不会看出来啊,我都快忘了皇帝长什么样,有人造反不会,那也太大胆了,突然我后背发凉,他们是叫我的,是想逼我乘势而起,觉得我比别人靠谱,希望我一直留在蜀地,为他们造福,当他们的王,这哪里是让我当王啊,这是要我亡啊。就在我还懵的时候突然回想起作为进士进行殿试的时刻见到皇帝三呼万岁,我就是天才,我对着开封的方向我也三呼万岁。

这就解决了,才不会皇帝的眼线估计早已经将密报传出,我急忙书写奏折加急文件,请求皇帝将我调走,原理这是非之地。

我是张咏,机智如我。

你的回答

单击“发布您的答案”,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