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颜宁现象说明了什么?

颜宁现象说明了什么?

2020-07-19 17:40阅读(88)

颜宁现象说明了什么?:颜宁离开清华去到美国,很多人感到不解。那么颜宁现象说明了什么呢?第一:我们人才辈出,可以支援其他国家了。中国人多,现在唯:-颜宁,

1

颜宁离开清华去到美国,很多人感到不解。那么颜宁现象说明了什么呢?

第一:我们人才辈出,可以支援其他国家了。

中国人多,现在唯一不缺的好像就是各种人才。

每个单位的领导都会说,不想干可以走,后面一大群人排着队呢?

老师们嫌工资低,网友叫嚷,辞职吧,想干的人多真呢?

不知从何时起,我们国家唯一不缺的好像就是人才,单位离了谁不能过呀!

清华失去颜宁,可能也不会有太多的伤感,因为在很多人看来,地球少谁也能转,清华离开颜宁难道还不能过了?

我国人才多,走就走吧!

第二:我们的一些制度确实需要改进。

颜宁在中国没评上院士,到了美国,轻轻松松就评上了。

难道是因为我们的院士评选比美国更严格?还是说我们的院士比美国的更厉害?

按资排辈,各种条条框框一直是我们的用人标准,看看职称评审就清楚了。明明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但就是不改进,照样执行不误,为什么呢?

我们不肯反思,不善于听取底层人员的意见,这可能就是用人方面最大的忌讳。

我们的某些制度真的需要改进了。

第三:留不住人才,我们真的需要认真的反思。

不光是颜宁,看看清北的留学生,回来的有几个。

很多人留在国外并不单单是因为待遇问题,更重要的是感觉在国外工作会更舒心。

优秀人才不愿回国,肯定有她的理由,我们不能道德绑架人家,更重要的是要认真反思,怎么才能让他们心甘情愿的回来?

颜宁不是个别现象,虽然一个科学家出走不代表什么,但很多人出走我们就要自己深刻反省了。

如果有一天,清北的留学生都回国效力,外国的留学生也不再享受超国民待遇,估计我们的教育才真正崛起了!

2

人间百态,很难用简单的几句话,对其中的一态说清楚。

高级知识分子考虑问题都比较理性,特别是做科研,对科研环境的选择,也就是继续在国内还是去美国,都有自己的价值判断,不会像普通人那样或冲动,或激情,或颓废,或落寞。

所谓的颜宁现象,最重要的是理解,理解她做出的选择,同时,应该不需要把她留在国内或者去美国当成一种现象,几十万人在美国学习工作,华人在美有好几百万。

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利,把每一个选择都看成现象,现象太多则没了价值。

一个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学术达到一定高度后到此为止,但对人性的理解却不断深入。巴菲特公司开股东年会,一男孩问巴菲特:你说过你越老对人性就有更多的了解,能不能讲讲对人性不同理解如何帮助你做更好的投资?巴菲特觉得这个问题有意思,回答说,年纪越大身体状况肯定不如以往。如果自己现在去考美国SAT,可能没办法拿到自己20岁时的成绩,这会是让自己非常难堪的一件事情。但巴菲特也认为,人越老,阅历就更丰富,自己慢慢可读出人性的一些东西,肯定比年轻的时候要懂得更多。

国人看重家国情怀,家国情怀也是随年龄不同感受也不一样。

为国可以舍弃小家。

国内作出惊天动地贡献的伟大科学家比比皆是,他们中有人也有留学、在国外工作经历,他们回国做出贡献的背后,是不为人知的牺牲,是对名利的看淡,是忍辱负重的担当。

他们的付出获得国人敬重,尊为栋梁,或者称之为民族脊梁。

3

颜宁的现象,说明了万恶的资本主义,不是人间的地狱,非议它,说明了我们的眼光问题,还有在央视的主持人,也在美国安眠,就像大鹏飞高望远,看好了落脚处,最大限度实现各人价值,我们都说,特朗普,安倍不好,但人家的国民不能都不好吧!有能的人到处能安身,无能的人却无法生存好,既使在原处,我还一样,人有选择的权利,能力大了,池子盛不下了,另就高枝也无妨,我想信有学识的人有眼光,周围是不适应的,就像小时与父母溶洽,长大未必,我也想到外面看看,但能力制了我的自由,对于这个现象我们不必过分的关注她。

4

颜宁是何许人也?她有什么背景?为什么还会出了一个“颜宁现象”?“颜宁现象”究竟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在“颜宁现象”背后又反映出了什么?这一系列的问题,已经深刻影响到了我们对颜宁的关注,对“颜宁现象”的深刻认知!

颜宁,女,原清华大学医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这些称谓对于她来讲,可能并不算什么,颜宁还是施一公的学生,施一公的名望众所周知,也同为清华大学的教授,可以说颜宁的学识与背景都是非常强的。

1977年出生的颜宁,从清华大学毕业后,在2000年赴美国留学,而且考入了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要知道这所大学在全球的排名为10-20名之间,也就是说她所考入美国大学属于国际著名的高校。

到2007年,颜宁用了7年的时间,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先后获得了博士、博士后。之后,她便选择了回国,担任了清华大学的教授、博士生导师。

但是我们发现2017年颜宁选择了重回美国,接受了美国普林斯顿大学邀请,受聘该校分子生物学系雪莉·蒂尔曼终身讲席教授的职位。

这件事情一经曝光,在当时引起了非常强烈的反响,很多人都在讨论为什么留学归国人才,很多都会“水土不服”,最终选择了离开?为什么这部分人难以摆脱国外科研机构的“橄榄枝”?这其实就是反映了我国人才外流的问题。于是,有人将这种现象概括为“颜宁现象”。

在“颜宁现象”出现之后,很多人都开始讨论这个事情,有人认为是国内科研环境的负面影响;也有人认为这是颜宁等人接受资本主义腐朽思想之后,无法适应我国的学术氛围,最终选择放弃。

不管她们到底因为什么选择了离开,不管他们在什么负面因素的影响之下,选择了这样的做法,我们都很难做出一定的评判,毕竟这种原因只有当事人最明白,只有她们才能解释出最契合实际的理由。

但是我们也要认识到,当前国内的科研环境、学术环境的确存在一些负面情绪,不少人认为很多时候即使拥有比较好的课题,因为没有人际关系,可能也不会得到一定的资金、人力支持,最终也只能搁浅。甚至有时候,在竞聘教授之时,往往更重视论文,而不是真正去评价她所取得学术成就。

另外,很多留学归国人才不适应国内的环境,可能还是因为他们在学术培养方面没有足够的自主权,甚至在人才经费等方面被强烈束缚,根本无法得到轻松、愉快的科研环境。在如此沉重的科研环境下,可能很难有比较好的科研成果。

可能有人会认为颜宁等人本身就是崇洋媚外,他们本身就对国外的优越环境有所憧憬。这次出走也是迟早的事情。殊不知,颜宁回国之前,她是在放弃国外高薪聘请的背景下,选择了重新回到祖国。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是否应该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反思?

虽然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中,我们注意到中国人才外流的事实却是存在,是不是应该进行深刻的反思?对照目前我国的学术环境,进行深入地分析,找出学术、科研中存在的具体问题,然后抓紧进行整改,确保今后能真正让这些归国人才真心地留在中国,为祖国各项事业的发展做出突出贡献。

5

教育的核心素养是培养有觉悟的人,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人,才能支撑这个国家。这个觉悟就是公有制,为人民大众利益服务等先进的思想。资本主义社会培养支撑资本主义的人,维护私有制,为少数有钱人服务,这种思想自然而生,不需要特别培养,只需不反对个人主义,人性的自私,就会自然形成资本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是先进的制度,但必须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来支撑,这是我们办学的首要核心任务。

6

颜宁自视甚高,缺乏谦虚谨慎的态度,动不动就要碾压别人,没有合作的精神,更不懂得要尊重他人,大概是在美国呆久了的缘故。这样的人要在中国有什么大发展是比较困难的,回到美国去恐怕是一个正确的选择。

西方文化固然有它的价值,有时也有它的优势。但作为一个华人,如果没有一点中国文化的修养,甚至还以此为荣,这是很遗憾的,不会对她有任何好处。

中国正是用人之际,她没有入选中科院院士自有它的道理,但入选了也并非个个都是精英。所以,既要尊重,又要看淡一点为好。

7

首先明确,不做道德绑架,不做爱国绑架。

颜宁,学术大牛。在结构生物领域,屡次创造佳绩,发CNS论文如探囊取物。30岁就曾破解世界难题。

回清华十年,再次出走清华。颜宁毕业于清华,回到清华任教刚好十年,然后就离开清华,回到普林斯顿大学,担任终身教授。

落选中科院院士,到了美国后两年,就入选了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颜宁现象其实代表着目前受美国科技多方面打压的情况下,对我国高科技发展现状以及人才制度是否满意的一种反思。

简单来说,就是美国在高科技方面狙击中国,中国有没有足够好的高科技人才队伍奋起抗衡,以及能否留得住高科技人才,让他们全力发挥增强国力。

答案可能是没有,或者是有重大缺憾。

颜宁学成回国,成就卓著,然后十年返回美国。固然是科学家自己的选择,也暴露出科学界的许多不足以及人才制度环境不足以应付目前时局的很多问题。

2018年12月1日,美国指示加拿大非法逮捕华为CFO孟晚舟;

2019年5月16日,美国定向制裁华为,把华为加入美国商务部实体清单;

2020年5月4日,美国再次定向制裁华为,美国器件使用比例要求从25%降到10%;

2020年5月16日,美国商务部发布禁令,禁止全球芯片公司向华为出口芯片。

从美国对华为的打压案例可以看出,中国虽然现在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又是拥有全产业链的唯一国家,中低端工业产能强大,足以倾销世界,但在高科技领域却受到重重阻扰和限制。

然而如此严峻的形势下,中国却没有一套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制度和吸引留住制度,委实让人忧心。

留不住人才,人才出走了,用爱国来攻击,其实就是在耍流氓。

不能以老一代科学家作为对比,袁隆平、屠呦呦花了多少个岁月才沉淀出今日的成就,坚守是他们的高贵本质,值得歌颂,但却是科学人才制度的昏庸和无能,在他们年富力强的黄金岁月中,没有给他们足够的空间和平台去施展,否则,许多人成就不止于此。顺便说一下,袁隆平至今仍不是中科院院士。

现代社会,科技迅猛发展,没有好的机制和环境,耽误的是国家科技和个人的发展时间,科学讲究个时效性,在颜宁们最好的黄金时间,没有创造出最适合这代科学家发挥的环境,足以反思。

为什么不出台留住人才条例

为什么不能给自己的人才超国民待遇?

世界顶级专家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一定要高于明星,才是硬道理,并给予充分的科研经费和科研时间,一旦有成果,及时给予高额的报酬。

我们固然要高歌钱学森、袁隆平、屠呦呦等人的爱国坚守高贵品质,但那时是社会条件和经济条件不足使然,从制度的建立者这个角度上来说,无疑是种重大的失败。

今时今日,中国已经具备了初步供应科学家发挥的平台和现实基础条件,再来一个钱学森和袁隆平,不提供必要的科研平台,还要从政治上和时间上去磨砺他们,几十年后让他们挣扎而出或者彻底死亡,美其名日是爱国的考验,脑袋是不是秀逗了?

对于人才,国家的确需要反思的地方很多:一方面国家“千人人才引进计划”,从地方到中央都大力提倡引进人才,资金、待遇也到位,不可谓不重视人才;另一方面人才进来了,由谁主导研究方向,科技前沿是什么?

给颜宁这些风华正茂的科学家足够广阔的科研平台和支持,而不是屈从于科学界论资排辈,考验忠诚,学术山头。才是一个真正的科技大国的底蕴和实力体现。

8

“人间不值得,就不必纠结”。

颜宁,也算是最近几年我国科学界一个网红人物了,由于充满个性,而为大家熟知。她身上的标签也很多,我们先来简单罗列一下:

一、学霸。清华大学毕本科业,普林斯顿的博士,妥妥的学霸出身。

二、学术大牛。在结构生物领域,屡次创造佳绩,发CNS论文如探囊取物。30岁就曾破解世界难题。

三、施一公出色的女弟子。颜宁是施一公最为出色的女弟子之一,结缘于普林斯顿,后都回到了清华生科院。然后陆续离开了清华。

四、40多岁依然单身。这算是网友八卦她的个人生活的花边新闻,如今已经四十多岁的颜宁仍然单身,她说:自己单身,不欠任何人一个解释。

五、回清华十年,再次出走清华。颜宁毕业于清华,回到清华任教刚好十年,然后就离开清华,回到普林斯顿大学,担任终身教授。

六、落选中科院院士,到了美国后两年,就入选了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那么,大家平时常说颜宁现象又是指的什么呢?

个人理解大家所指的应该是科学家回国,几年后再次出国。这里包括清华大学的颜宁、北京大学的许晨阳等人。

这些科学家,无疑都是行业里的顶尖人物,颜宁是生物专家,许晨阳是数学天才。他们的经历也都类似,国内大学本科毕业,然后出国深造,毕业后在国外短暂工作,以人才引进的方式,回到国内。原本想在国内好好干一番事业,没想到天公不作美,没干几年,发现还是出国工作吧。

那么,所谓的“颜宁现象”说明什么问题呢?大概有几下几种观点:

一是国内科研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很多人常说,目前国内的科研生态并不是特别好,很多领域都是靠抱团取暖,一些专业领域的院士或资深教授把持着各类项目资金,很多无根无派的青年学者,想做出一番成绩确实有点难。

二是有才的科学家都比较有个性。一般来说,天才都是很有个性,从来就是与众不同。比如爱因斯坦,比如欧拉等,他们从来不按常理出牌。颜宁、许晨阳等人也是,他们在国外深造期间,接受了很多西方的科研理念,再加上自己确实也是有个性之人。所以常常会有“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的想法。

希望,未来会有更多的优秀科学家,他们更愿意回到国内工作,建设祖国。

9

首先是国家更进一步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落实好知识分子政策,留住、保护好我们的优秀人才,能吸引广大留学生积极回国,建设祖国,发展祖国,为人才的更好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让颜宁们有更好的发展空间,美国能让她成院士,我们为啥不行?屠呦呦年轻五十岁,能不流失吗?其次是国家学校社会要对学识性人才加强思想道德教育,让他们乐于热爱祖国,奉献祖国,不讲条件,不计较条件,安心工作于祖国。我们国家跟美国还是有不小差距的,要尽量缩小。

10

跟企业里人员跳槽是一个道理,早有人总结了:

1钱给的不够

2发展机会不够

3干得心里憋屈

三条足矣,莫出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