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真的有很多我们没有注意到的“催眠”,在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不信我们看看下面的这个实验。
著名的罗森塔尔实验,很多人都听说过。就是美国一位叫做罗森塔尔的心理学家,进入一所学校,做了一个点豆豆的实验,随机点了18个豆豆,告诉老师这18个孩子是天才小学生,将来会成为社会各行业中优秀的人才。
果不其然,在学年末参加一个智力测试的时候,测试结果显示这18个孩子的智力明显增长,且自信心强,求知欲更旺盛。
罗森塔尔成功地催眠了老师和这18个小豆豆,把这些随机点出的小豆豆变成了更好的人。
我自己也有过点豆豆的经历。
初二时候每一次考试都遥遥领先,初三突然遭遇滑铁卢,满分120的数学一直90分,还能淡定吗?当然不能。
连续几次考试都是这样,没有丝毫进展,按照常规思维,很多人是不是会觉得女孩子数学不好也很正常呢?慌乱,迷茫,不知所措的我差点就相信这个伪命题了。
幸运的是,我遇到了一位特别好的数学老师,他告诉我:“不用担心,你就放心正常学,中考的时候你数学108也不会影响你当状元的!”
当时的我“不信鬼神,只信老师”,考试结果公布的时候,我数学真的108,真的是状元!
就是这位老师的“催眠”,成功的把我送进了省内最好的高中,成就了现在的我。
但不是所有的人都像我一样幸运,很多人被自己最亲近的人催眠成了一个失败的人。
前段时间辅导了一个孩子,小学二年级,考试焦虑。
在辅导中,一提到考试,孩子的第一反应是自己写作业慢,答不完卷,问孩子为什么觉得自己写作业慢呢?孩子想都没想,说:“我妈妈说我慢!”
孩子本来不慢,却被妈妈成功“催眠”,成为了一个写作业慢,考试答不完卷的孩子。
说了这么多“催眠”,其实上面的这些故事,用通俗易懂的话讲,就是自我暗示发生了作用。
在家庭教育中,还有一种随处可见的现象同样诠释了自我暗示巨大的影响力。很多父母习惯给孩子贴标签,但最多的是负面标签,比如:
看到孩子拿回来让你签字的考试卷,看着分数你很生气,随口一句“你怎么这么笨啊,这么简单的题都会错!”孩子继续做题的时候,再简单的题,错的次数也会增多,甚至都懒得去努力学习提分数了,反正努力也没用,谁叫自己是个笨蛋呢。
生气时,有的爸爸妈妈也会脱口而出,“你除了吃,还能干什么?看看人家谁谁谁,你怎么就不能跟人家学学?”
更有很多班级里一些成绩还不好的孩子,那么早就被大家称为“差生”!
想想这些可怜的孩子,被贴上这样的负面标签,还有信心和勇气去改正吗?
我们就是这样,把我们的孩子催眠成了笨蛋、无能的人,孩子慢慢地接受了我们传递给他们的标签,认为自己就是那样的人,久而久之,就变成了一个失败者。
看到这里,很多爸爸妈妈会说,孩子傻呀?我那是气话他也信吗?当然相信,因为你是他最信任的人,就像当年的我一样,不信鬼神就信老师。
但是我们也可以使用一些积极的方法,把孩子“催眠”成一个更好的人。
尤其是对于小学三年级以下的孩子,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做起:
1 .丢掉负面标签,多多使用能量满满的标签
比如,当孩子刚开始学习乐器的时候,爸妈就可以这么说“宝贝,才学这么几次,你就能弹得这么好,真是很有音乐天分哪!”孩子听了你的话,就会真的这么想,并努力去做。
再比如,当孩子做数学题时,遇到难题,卡壳了,你可以给孩子一些积极的暗示:“上次遇到不会的题,你自己思考就解决了,这次一定也可以解答出来,不过要多琢磨一会儿。”接下来,孩子便会想办法查找同类题型的学习资料,认真思考,去搞定。
2 .跟孩子换种方式说话,用积极语言代替消极语言
有的孩子,负面情绪泛滥。玩游戏的时候,一点小挫折就被他们说成“这件事,我永远做不到!”遇到点小麻烦,就习惯跟人抱怨,“为什么我总是这么倒霉呢!”一两次考试没超过好朋友,就否定自己,“我根本不可能超过他!”
他们总是在说话的时候带上“永远不”、“我不会”和“绝不可能”这些极端词汇。想要孩子拥有积极乐观的态度,父母平时就要做正能量的代言人,首先要改变和孩子的说话方式,把消极语言用积极的方式表达出来。
比如把这些词换掉:
“永远不”换成“再努力一下就好了”
“绝不可能”换成“一定行!”
“我不会”换成“我可以去学”
在家庭当中,我们要为孩子营造一种积极乐观的氛围,身教胜于言传,作为父母的我们也这样去做,孩子自然也就学会了。
3 .好好说话,只说你想要的
人类的大脑不接受否定的信息,就像我们告诉一个调皮的孩子,“你去学校别惹事,别跟同学打架”,那十之八九他今天在学校会惹事。因为他只接收到了惹事的画面信息,在他的大脑里出现的就是跟同学发生打架。
所以我们跟孩子说话,就只说你希望看到的就好啦。
希望孩子写作业快点,就跟孩子说:“你今天的作业做的特别认真,比昨天快了好几分钟呢”,孩子会在这种鼓励和引导之下,慢慢变成了你想要的样子,母慈子孝的画面写作业也可以实现啦。
视频里这位妈妈为大家做了示范:
儿子的老师说:“按你儿子现在的成绩,考重点中学有点危险。”
回家后她却这样鼓励儿子:“班主任对你非常满意,他说了,只要你努力,考上重点中学没问题。”
他儿子被名牌大学录取后,深情地跟妈妈说:“妈妈,我知道我不是个聪明的孩子,是您的鼓励让我有了今天……”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颗充满无限潜能的种子,让这颗种子长成参天大树的过程中,作为父母的我们,就是这颗种子成长中的最好营养!
我们都希望孩子成为更好的人,那就发挥我们的神奇能力,把孩子“催眠”成一个更好的人吧!
中国古代就有著名的“杯弓蛇影”、“望梅止渴”这样典型的心理暗示实例记载。
孩子会比成人更容易接受暗示,积极的心理暗示对孩子的成长进行一定的引导。
但要注意的是,暗示是把“双刃剑”,在诱导儿童思维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度的把握。
过度表扬,会让孩子自我膨胀,目空一切,这并不是我们想要的效果。
只有饱含着情感的积极暗示,真实可信的正向陈述,尊重孩子,才是一种鼓励和激励孩子不断前行的燃料,温和而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