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电影《血战钢锯岭》中日军为何不割断悬崖上的攀爬网?

电影《血战钢锯岭》中日军为何不割断悬崖上的攀爬网?

2020-07-19 17:26阅读(240)

电影《血战钢锯岭》中日军为何不割断悬崖上的攀爬网?:我是秋草独寻,有幸回答此问。《血战钢锯岭》这部电影中,日军为何不割断悬崖上的攀爬网,就是日军需要有

1

我是秋草独寻,有幸回答此问。

《血战钢锯岭》这部电影中,日军为何不割断悬崖上的攀爬网,就是日军需要有效杀伤敌人。

如果不真正了解当时的战场残酷情况,是很难理解这个问题的。


《血战钢锯岭》就是反映在冲绳岛战役期间的一个局部,比这个残酷的战斗还有。

回到正题上来,第一个这个电影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同时连地形基本都是按原战役的地点设置的。这是美国导演的特点,只是那个岭没有电影中的那么高,要低十多米。

钢锯岭的历史照片与影片照

一、日军采取的地道战术有关,改变了前期冲锋的作战方式,变得极为隐蔽。

1、前期日军在瓜岛等一系列战役中由于采用在中国战场的万岁冲锋,导致大量伤亡。在瓜岛战役中近2万多日军精锐战死,发动卢沟桥事变元凶的一木支队全军覆没,一木本人刨腹自杀!

在硫磺岛战役中栗林忠道中将要求“一个日本士兵要杀死十个美国兵,才能切腹”,采用了挖地道,地堡等有效的战役,所以在硫磺岛战役中取得了巨大的战果。

日军阵亡22305人,被俘1083人,共计23388人。美军阵亡6821人,伤21865人,伤亡共计28686人,伤亡居然超过了日本。相对来说,美国的对于士兵这种伤亡惨重是难以承受的。

硫磺岛日军地道示意,多层次,多接点,隐蔽性强

所以日军之后改变了战术,就开始猫在地道里与美军打消耗战,日军也没打算活着从里面出来。战争的血睲就在此体现。


二、冲绳岛日军同样采用地道战。

1、当时日军守将牛岛满的战术也是仿造硫磺岛。以全体玉碎的方式与美军拼到底。也是要求尽可能大的杀伤美军,所以这样的方式战争就很残酷。

2、其二,日军在冲绳战役中布置的地道、暗堡、钢筋水泥的工事之复杂也是相当充分,几乎把整个岛都挖空,地道还分多层相互联通。相当于在地下可以集中调动军队,又可以分散打击美军。美军当时的炮火覆盖也对其没有太多办法。

美军曾经试验过一辆坦克向洞道中打一次炮,居然有三十四处地洞冒烟,可以看出日军的工事修得有多缜密复杂。

1945年5月美军攻击冲绳岛地堡


三、美军为什么一定要攻上去钢锯岭?

1、钢锯岭当时叫“前田高地”,如果拿下,可以将冲绳岛的防线整体防线隔断。

2、钢锯岭在当时最高的制高点,战役的关键就是占领制高点,否则日军的炮火一旦轰下来,对于上岸的美军来说是致命的威胁。

四、日军为什么不砍断钢索?——钢锯岭前后进行了九次争夺。

这就是因为前面说的,需要有效杀伤美军,你不上来怎么打你?如果日军下去了反而是找死。所以日军有意不砍断钢索,你上来了我就好打你,最差也是和你同归于尽,这就是武士道的日军。

美军占领后,日军又退回坑道,日军又在坑道内集结兵力,往往夜间发动夜袭,反复争夺九次,这对于美军来说最后只能用喷火枪、手雷逐个逐个的去打击。伤亡注定惨重。

所以直到战役后期,日军甚至把当地老幼妇孺作挡箭牌。


那最后一问就是,那个钢索是架设的,当然是美军为上去而架设的,看这种网就是美军典型攀援网。

所以,越向本土打,日军的抵抗越残酷得不可思议。此战美军的伤亡之惨重,连指挥官巴克纳中将也在战役中阵亡,是美军在太平洋战场上牺牲的最高级将领

美军阵亡指挥官巴克纳中将

日本方面共有超过10万名士兵战死或被俘虏,美军遭受的人员伤亡亦超过8万人。同时,数万名当地平民丧生、受伤或被迫自杀

这也是为什么美军要放原子弹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2

钢锯岭之上,是日军最理想的屠杀场!就如同《我的团长我的团》中的南天门!日军已经疯了,就想着死前多拉几个人垫背。

在日军偷袭珍珠港之前,日本人就明白不可能战胜美国。他们的战略是给美军制造巨大伤亡,逼美国走到谈判桌上和日本谈判。

珍珠港事件的策划人是山本五十六,他曾在1919年到美国哈佛求学。后来,有出任驻美武官。美国有多么强大,他是很清楚的。而且,让人吃惊的是,山本第一次发现美国国力远超日本,是通过买“砂糖”的事。刚到美国时,山本发现美国人吃砂糖竟然不需要“配给”,有钱就能买。这让山本这位从小生活在物资匮乏的环境下的日本人,很吃惊。他没想到美国国力竟然这么强。

山本策划偷袭珍珠港,最期待的结果是:重创太平洋美军,展示日本海军实力,让美国草草和日本人谈判。这样,日本就能和美国瓜分太平洋。可惜,美国人愤怒了,罗斯福总统大声疾呼:“必须记住这个奇耻大辱的日子!”美国开动全国工业,准备把日本打回娘胎里去。此时,就连汪精卫等汉奸,都明白日本人要完蛋了。

六个月后,日军的好日子过去,经过6个月的储备,美军开始发力。日本海军接连被揍,大本营也知道不可能再战胜美国。那怎么办?不计后果的给予美军伤亡,让美国人和自己谈判!

钢锯岭之上,是日军最理想的屠杀场!

《血战钢锯岭》的主角原型是戴斯蒙德·道斯,他曾在1945年参加冲绳岛战役。当时,戴斯蒙德·道斯是第77步兵师第307步兵团医疗分队的医务兵,在冲绳岛战役中,道斯在5没有使用任何武器的情况下,救了75名美军伤病。也是因此,虽然他没有杀死一名敌人,他仍然获得了美军最高荣誉的象征——荣誉勋章。

美军血战钢锯岭的时候,日本正在疯狂的搞“自杀式攻击”。而钢锯岭地形非常适合阻击美军步兵。美国的坦克战车是上不了钢锯岭,只能让步兵拿着轻武器硬啃。此时,日军和美军的武器差距最小,对日军最有利。

而此时,大本营给钢锯岭上日军的指示,也是最大限度的消耗美军!就如同,《我的团长我的团》要进攻的南天门,那就是日军的屠宰场。日军没想赢,他们只想多拉几个垫背的。日军甚至想出只把美军打伤,等着美军来救战友时,再多杀伤美军。

(我的团长我的团,炮灰团血战南天门)

所以,日军在钢锯岭上会故意放着很多美军伤兵不杀,就等着美军再上来。这些美军伤兵就是日军的诱饵。而此时,因为上面有美军伤兵,美军也是不敢炮击钢锯岭的。也是因此,戴斯蒙德·道斯才有机会救下来这么多伤兵。

如果割掉美军的攀爬网,日军还要在上面等更多时间。而日军的弹药和食物补给都是有限的,拖不起,等不起。所以,不如多放美军上来,这样,日军趁着体力和精神充沛,能杀伤更多的美军。


(文|勇战王聊历史)

3

不隔断绳子,美国人才能上来呀!

美国人不上来,日本人又怎么和美国人打呢?

关于《血战钢锯岭》中这个情节,很多朋友都表示很奇怪——美军从网梯爬上山崖,爬上去以后才开始进攻日军。如果日本人把这个网割断了,美国人不就上不去了?


实际上,这是因为对冲绳战役的背景不了解造成的误解。

在太平洋战争进行到中后段的时候,日本人已经清楚的意识到,自己不可能战胜美国人了。冲绳岛上的日军和硫磺岛上的日军一样,唯一的目的就是多杀一个美国人,多拉一个垫背的。

日本人知道这是一场自杀式战役,他们想做的,无非就是最大力度上的杀伤美军而已。

而钢锯岭的地形,为日军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发挥空间。

二战美军的实力虽然强大,但战术并不复杂,一句话就能概括:大炮轰,飞机轰,飞机轰完坦克冲,坦克冲,步兵攻,步兵攻上就成功。

总之,就是重火力覆盖,装甲部队打头,步兵只是最后收尾的部分。

而钢锯岭陡峭的地形,让美军不得不回归到步兵作战上来。



钢锯岭的山崖让美军无法使用任何重型武器,坦克装甲车都上不去,只能用步兵和日军贴身肉搏。

在步兵进攻之前,美军军舰和飞机也对钢锯岭上进行了长久的火力覆盖,但日军躲在地道里,损失不大。

当美军步兵冲上去以后,日军纷纷从地道中出来杀伤美军,所以美军几次进攻都被日军的残酷火力给打下去了。

日军希望的,并不是美军放弃进攻,而是美军被耗干最后一滴血。

如果日军把那个梯子掀翻,美军爬不上来的话,那战场又变成之前的状态——美国人用舰炮和飞机轮番轰炸,日本人连一个美国兵的面都见不着,在地道里被震的妈都不认识。

所以,为了发挥自己的轻武器优势,把自己和美军拉到同一水平线上,日军没有割断网梯,而是允许美军源源不断的向自己进攻。电影中这个细节看起来不合理,但其实是很符合日本人当时的疯狗心态的!

4

《血战钢锯岭》这部电影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残酷的冲绳战役摆在了人们面前,但是“钢锯岭”究竟是怎么回事儿,恐怕相当多的人看完电影后仍然是迷糊的,尤其是那个传奇的“断崖绳网”,引发了许多争议。

“钢锯岭”按照日本的说法叫“前田高地”,这里属于冲绳岛南部的“浦添市”,“前田高地”南边是那霸,东边是西原町,北边是宜野湾市,地处冲绳岛中南部交界,因为山岭上有个聚居地叫“前田集落”而得名,其实没有什么战略价值。不过冲绳战役时日军将“指令本部”放在了首里城,南部又是日军主力部队所在,那霸的港口和机场又在隔壁,这一块区域后来构成了冲绳战役中最惨烈的三角地带,除了“前田高地之战”外,还有“嘉数高地之战”、“西原高地之战”等血战。

上图.冲绳战役美军南下的节奏,前田高地是必经之路

我们需要注意的是,日军在冲绳一战中表现出了极高的战术素养,实际上一开始美军就掉进了日军的节奏里,《钢锯岭》那种问题,正是日军故意构成的战术优势。

日军指挥官牛岛满大将从一开始就没打着什么存活的希望,他是“玉碎”政策的坚定支持者,从1944年8月8日担任日第32军司令官开始,他就已经开始拟定通过冲绳岛大规模消耗美军的计划。

为此日军将冲绳岛的险地几乎都进行了军事化改造,制造了各种土木工事以及坑道、地道,将冲绳变成了一个大“杀阵”,誓要将此化为美军的肉磨子。连参加过南京大屠杀、武汉会战、徐州会战,被称为“帝国双壁”之一的第九师团(金泽师团)都被牛岛满拉进了32军布防。

上图.牛岛满

这支从中国东北抽调,本来预计送到塞班岛与美国人决一死战的甲种师团,拥有非凡的死战传统和恶战技术,他们加入冲绳的防务后,亦成为牛岛满最为倚仗的主力军,整个冲绳的歼敌计划都以配合第九师团为主,第九师团也因此将中国战场学到的经验带到了冲绳,在岛南构筑了许多坑道阵地。

按照牛岛满的设想,第九师团将在冲绳岛的南边设防,由他们在滩头扛住美军,达到阻敌、陷敌、疲敌的目的,配合其他部队最大限度歼灭美军。

但是日本军部却临时出了个骚主意,他们以“台湾军力空虚”为由,将冲绳岛上正磨刀霍霍的第九师团突然调走了,牛岛满为此气得发疯,差点就抽刀子上东京砍人了,连日军内部也形容这是“参谋本部的马鹿行为”。

结果就是:第九师团丢下已经布置好的一切被送往台湾,冲绳的阵地成了一个大烂尾工程。

上图.最具代表性的其实是“嘉数高地”和“西原高地”,这里日军靠着并不多的部队,打散了美军一个坦克营

没办法的牛岛满只能收缩防线,将预备滩头阻击的部队撤往了城市和“前田高地”这样的丘陵工事阵地。困兽犹斗的牛岛满在条件最不利的情况下,仍然完成了冲绳岛战役的战略调整,将依靠滩头和纵深防守的策略,修改成“依托地理优势与坚固阵地坚守,时间上拖延每一刻,空间上利用每一寸”的新玉碎打法;他本来的意思就是靠消耗美军最大程度守卫冲绳,无非换种方法让美军流血罢了。

这种收缩阵地,构建杀戮阵地的做法,便产生了《血战钢锯岭》影片中的那些情形,日军有意识的将防守阵地放在一些具备天然地势切割的位置上,而且也不怎么理会美军的推进。如“前田高地”这种地形,美军每次能填进来的兵力有限,又不可能靠坦克或绝对力量一鼓而下,更不放心绕过去让日军控制制高点,完全就是逼着美军硬来。

第九师团南面修筑的阵地起了很大作用,如“前田高地”,它位置有限,步炮协同无法展开,坦克、战防炮等直射火力上不去,唯有靠不停的轰炸,炸完了再上人,人打不下再炮轰,不停的施展添油战术。而这偏偏是牛岛满最想要的结果,他本来就不是单纯防守,而是抱着同归于尽的目的;日军的战略是杀一个不赔,杀两个赚,以巨大的人员伤亡逼迫美国谈判,延缓日本被攻克的时间,好谋求国际局势的变化。

上图.冲绳美军登陆时的场景

冲绳战役时,美军选择了他们最擅长的“蜂腰部登陆”策略,从北谷町处登陆,随后一路向北拿下了冲绳市和嘉手纳,一路南下准备分食这边的日军,结果一头撞上了牛岛满的主力阵势,由此爆发了“嘉数高地战”和“前田高地战”。

挡在美国大军必经之路上的“前田高地”随即成为最前线,正如牛岛满计划的那样,此地突然变高的丘陵和垂直的崖壁阻挡住了美军的大兵团推进,机械化优势完全无法展开,不得不依靠士兵们翻越和冲击那些高地工事。

与《血战钢锯岭》电影那夸张的战场描述不同的是,“前田高地”并不大,它充其量就是如今公园里的一座小山,总体海拔只有160米,范围也非常狭小,注意看旁边有几个学校操场,大致可以感受“钢锯岭”的大小。

至于电影中这个高度吓死人的绳梯嘛,它当然也是经过了电影艺术加工的,钢锯岭的崖壁可不是这样裸露的断崖,它其实没电影里那么高,当然,也确实很难爬。

可以看看实际这道崖壁的模样,有没有想去把梅导抓住打一顿的冲动?说好的100米高崖呢?

实际上日军在前田高地使用的战术并不稀奇,他们充分利用了山背的阶梯高地,还有隐藏的暗堡、地道、藏兵洞,将登山的美军放到阵地前开辟的“杀地”进行歼灭。美军爬上来之后,等于进了日军的预设阵地,来一批死一批,而美军炮火一来,他们就迅速进入掩体躲避,反正打炮的时候美军根本没法突击。

上图:“钢锯岭”的现场样貌,注意“needle rock”,每个阵地中间的低地都是杀场

上图.今天的“钢锯岭”,美军曾经希望从150山爬上去,但被重机枪给打跑了

日军除了在几个高地拒守外,依靠轻武器为主的日军根本不可能对下方美军发动逆袭,那样反倒会因为表面阵地人员过多,在美军炮火下遭受过大损失,倒不如维持“美军攀岩——日军歼灭”的节奏,毕竟“玉碎”不等于白送。

后世朝鲜战争中,上甘岭的志愿军也采取了差不多的策略,在美军极度强势的单纯炮火轰炸下,高地上的人员继续死守表面阵地毫无意义,损失非常惨重。所以志愿军采取了“反斜面坑道战术”,只在表面阵地维持少量观测人员,美军突击时才快速进入阵地,对登山的美军进行杀伤。

上图.修筑了地道的前沿制高点“为朝岩”,美军称之为“needle rock”(针尖石)

实际上崖顶的环境也比电影中更加恶劣,美军采用了从南坡翻越上顶,继而向为朝岩方向攻击的打法,位置到是选的不错,上去就具备一定的高度优势,起码不会让人从更高处扫射,这也是我们看到的搭绳网的地方。

这里注意,老王再一次提及“不要拿电影当真”,美军攻打钢锯岭并非就电影里那几个片段,电影只是为了宣传美国军医的个人传奇,所以对整个前田高地战描述的并不全面。

前田高地的日军主要是62师团的11、12、14大队,这个师团其实是中国山西建立的“治安部队”,说白了就是对付晋察冀军区八路军的三流部队。他们1943年5月建军,让八路军蹂躏得欲生欲死,长期都是分散作为“炮楼部队”存在,1944年时战事吃紧,他们被调往河南打汤恩伯,表现的也非常一般。

上图.62师团的暗堡

牛岛满开始冲绳的防御规划后,62师团这种鱼腩部队当然不可能放到关键的地方去,因此第九师团留下的阵地便成了他们的安乐窝。这支炮楼守备部队拥有非常强烈的“防御不足综合征”,所以他们通过经验继续加强了阵地,整的还颇有晋察冀军区地道战的风范。

在“嘉数高地战”中,62师团表现的非常顽强,他们引诱美军通过谷底冲击山棱,继而通过交叉的火力点将之成片的歼灭。相当多的经验被带到了“前田高地”的作战中。

上图.为朝岩阵地的路径,这里既是日军的主阵地,也是观察阵地

1945年4月26日“前田高地”的战斗打响后,美军最初希望占领的是具备制高能力的“为朝岩”,结果日军在这里架设了碉堡和重机枪,美军的人梯的登顶宣告失败。

同时美军还选择了攻击150山打入前田集落,以设立一个前进基地,但是他们好不容易爬上山后,立即遭到150山与152山的覆盖式打击,顿时溃不成军,只得选择了撒烟雾弹逃离。

上图.钢锯岭俯瞰图

美383团的进展倒比较顺利,他们从最西边的山坡爬了上去,先后占领了152山和150山,但美国人的行为引起了牛岛满的注意,他迅疾要求24师团进行增援,夜间对首里城北面美军实施偷袭。因此在山南有腹背受敌危险的美军不得不停止了攻击,他们以150山为界,隔着“浦添古城残迹”的低地与日军对峙。

这一对峙就是4天,美军没有寸进,但他们把763坦克营和713喷火坦克营的坦克搞了上来,从山坡上开到了150山前。27日新的攻势展开,383团与381团发动大举进攻,但坦克表现的并不算好,喷火坦克只消灭了一些暗堡即告损坏,美军也没拿下150与152山之间的低地。

上图.“钢锯岭”上713坦克营的喷火坦克

28日,美军又发动了进攻,战场主要以“前田集落”东侧的建筑物为主要争夺对象,双方甚至进行了刺刀肉搏,美军最后不敌发狂的日军败退。29日双方继续发生了你来我往的冲击,美军383团L连的士兵占领了138山,有个叫“加布里埃尔·查韦”(Gabriel chavez)的士兵捏着手榴弹与峰顶日军火力点同归于尽,日军借助狭窄的山棱发动了反冲击,但美军已经将坦克开上了138山,日军在美军喷火坦克反击下伤亡惨重。

上图.发生激烈战斗的前田集落的“公寓营区”

这天的战斗也让美381团彻底被打残,据统计受伤人员1021人,4天内阵亡536人,有些排仅剩5-6人,战斗力仅剩40%。

这样就是《血战钢锯岭》中主角戴斯蒙德·道斯看到的场景,96师381团筋疲力尽的败退,而道斯所在的77师307步兵团接过了继续进攻的任务。

日军当然也没有松懈,牛岛满督促的24师团增援部队往前田高地派去了整个32步兵联队,以替换死伤惨重的62师团残部。

上图.A、B两连进攻路线

道斯的307团也就是这时候开始打崖壁的主意,1营在30日当天搞到了4个50英尺的长梯,并向海军借来了5个货物网,希望靠这种东西直接爬上高地与日军决一死战。在30日黄昏,美军307团1营A、B两个连分别从东侧的“为朝岩”和西侧的“浦添古城残迹”前发动了绳网攀岩,其中“为朝岩”的部队依然被顶部的碉堡所阻,而B连却成功的利用绳网攀上了战术地点,并送上了两个排的兵力,但只维持到午夜,就让日军给杀了下来。

就这样,“绳网阵地”成了美军唯一的突破口,美307团1营连续9次通过绳网爬上去,又9次被日军赶下来。无处不在的暗堡、藏兵洞和灌木成了美军最头痛的问题,而狭窄的阵地又发挥不出火力优势,往往最后就是日军杀到近前,然后白刃战将美军打退结束。

上图.电影中救人的道斯

这即是我们在《血战钢锯岭》中看到的战斗场景,美军被打退后,大批伤兵被丢在了原地,日军为了躲避美军的炮火,也没多大闲工夫整治他们。最后主角道斯选择了留在崖顶,并通过人拉肩扛的方式救出了75人。

实际上当时美军在150山附近有坦克,他们专职用白磷弹攻打疑似的日军阵地,5月2日某辆坦克就因为连续朝一个暗堡口中灌了6枚白磷弹,炸出的烟雾让美军观察到30多个连通的地道口在冒烟。美军还有火炮和炮兵观测员被送到山顶,用来射击旁边的首里城。

对于当时的日军来说,他们只能把美军赶到绳网近前,然后眼睁睁的看着他们撤退。“前田高地”在日军手中,但整个山岭却已经有一半被美军掌握,所以割断那个绳网没有任何意义,崖壁只要在美军手中,绳网就会不断的被架设起来,倒不如以此为防御重心,不断消耗美军的力量。毕竟日军依仗的杀伤方式是暗堡、火力点加地形优势,而非纯粹面对面的硬拼。

战争绵延到5月初,一直打到5月4日,307团1营将大量迫击炮拖上山,通过炮火阻断了山棱日军的增援,继而用工兵爆破硬是摧毁了日军200英尺长的一段主坑道,由此日军丧失了峰顶的火力优势,得不到人员增补的暗堡系统宣告失能。轻松下来的美军占据了绝对优势,在日军拼死反扑中一举拿下600个人头。

5月5日的进攻中,美军通过喷火兵、工兵层层推进,迅速的清缴了这片狭窄战场的残敌。随着暗堡和坑道被逐次拔掉,慌神的日军展开了数次大规模的突袭,但西坡美军往山顶堆了3个营,这已经不是靠刺刀冲锋能解决的了。美军307团在这场战斗中爆发了强大的战斗意志,杀红眼的士兵在山上不要命的射击和爆破,主攻的1营从800人打到仅剩324人,1天半有8个连长负伤,作战之顽强为美军历史少有。

最终日军62师团和32步兵联队残部只能撤退,“钢锯岭”的结局以美军占领为朝岩而结束。此后62师团跑到了喜屋武半岛被美陆战2师歼灭,32步兵联队的残兵后来躲到了国吉台的岩洞中苟活,最后的50名士兵于1945年8月22日投降美军,之后烧掉了自己的军旗。

这就是整个“钢锯岭”的故事,日军一开始就打好了“每人消灭一个米国鬼畜”的战争动员,存着消耗美军的打算,所以他们更愿意留着绳网继续发挥自己的优势。但不可否认,也正是因为这些从海军借来的绳网,美军才得以打开了僵局,一次又一次的爬上崖顶,最终与东坡上来的坦克部队联合歼灭了日军。日军割掉绳网没意义,也没那能耐。

5

记得第一次看《血战钢锯岭》的时候,美军通过攀爬网爬上高地与日军鏖战的场面确实很燃很惨烈,当时也想过这个问题——小鬼子为啥不把美军的攀爬网割断,这样美军不就爬不上来了?



但如果仔细查阅太平洋战争冲绳战役的资料,就会明白,不割断攀爬网让美军源源不断爬上来,恰恰是日军的“战法”之一。冲绳战役日军以少打多,为此无所不用其极地修了很多地堡和暗堡,要的就是与美军近战,扬长避短,让美军发挥不出重火力优势。



简言之,因为人少,日军就要打出有优势的战损比,所以,美军唯一的进攻通道——攀爬网——日军是绝对不会割断的。



而占尽优势的美军呢,必须剿灭冲绳岛上的所有负隅顽抗的日军,才能达到进攻日本本土的战役目的。从这个角度看,《血战钢锯岭》对那场战役局部的呈现,非常真实。美军一个团一个团地投放到钢锯岭,日军的暗堡以交叉火力和反冲锋打得美军根本无法前进,只能一批批倒下。





最可恶的是,当日军打退美军的进攻后,美军呼叫来轰炸机和军舰重火力轰击钢锯岭,日军又狡猾地藏进了暗堡和地堡,几乎毫发无损。如此循环下去,美军只能用人,堆出了冲绳战役的胜利。

6

事实上,看完《血战钢锯岭》,许多人都有这个疑惑,费那么大劲来回拼杀,日军既然一开始占据主动,割断美军攀登绳岂不干脆?要这样想就大错特错了。因为,日军也是有苦说不出,不得已而为之!

其实,电影“血战钢锯岭”实际上是以冲绳战役为背景拍摄的。

熟知军史的人们清楚,冲绳战役历时3个多月,美军伤亡7.5万人,损失飞机763架,舰艇404艘,坦克372辆;日军伤亡11万人,被俘9000人,损失飞机7830架,舰艇20艘。此外,岛上平民死亡超过10万人。

为什么必须拿下冲绳?这缘于其地缘的极端重要性。冲绳群岛上,日军建有那霸、嘉手纳、读谷和与那原四个机场,是日本在本土西南方向的重要海空基地。冲绳岛因其在日本本土防御中的重要的战略位置,为誉为日本的“国门”,因此冲绳岛登陆战就被称作“破门之战”。

军官很称职日军有很多机会将绳梯弄断,延缓美军攻势,为何没那么做呢?难道是守岭日军将领也如同《亮剑》中的山崎,另有考虑吗?对李云龙指挥的李家坡战斗,书中这样描述,“毕业于帝国陆军大学的山崎是个出色的战术家,他指挥构筑的野战工事很是别出心裁。李家坡高地顶端是平面圆台,按常规,守备一方的工事位置应构筑在山坡平台的棱线部,这样可以对进攻一方的动态一览无余,也便于居高临下发扬火力。可山崎偏偏把环形工事构筑在高地的平面圆台中心位置,攻击部队在坡下看不见守军,直射火力便失去作用,而迫击炮之类的曲射火力又极少。攻击部队刚刚冲上陡坡,只要一露头,马上就被日军的狙击手打倒。战斗打了整整一天,山坡下躺满了八路军士兵的尸体,最先参加攻击的几个主力团都伤亡过半失去攻击能力。”

炮火硝烟,其实,换个思路,烧了绳梯,无关大局。假如烧掉绳梯,龟缩回坑道,以美军的保障能力,很快就可以再造一个。而留着绳梯,要美军上来,短兵相接,反倒避免了日军长时期暴露在美军炮火下。

勇气何其难得,事实上,当时日军的反扑是疯狂的。日本海军开始“菊水”行动,“神风特工队”自杀飞机及其自杀鱼雷艇给外围的美国海军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和巨大心理震撼。海军面临严重的消耗,但为了支持地面部队进攻和给养,还不能撤退。当时登岛的陆军第10集团军司令巴克纳中将,就是在最后已经几乎攻破最南端,在观察战斗时,一颗日军炮弹击中他身边的岩石,尖利的岩石碎片扎入他的胸膛,几分钟后他停止了呼吸。这也是美军在二战牺牲的最高将领。

最主要的一点就是以杀伤美军的有生力量才是最主要的,以美军的军事力量,在岸边防守美军是不可能的了,美军有军舰在提供炮火,想在岸边阻美军登陆这是不可能的了,所以日军主动放弃岸边让美军登陆。如果岛上有山的就在山上挖通山体建隧道或在丛林里建机枪堡垒、战壕等层层阻挡杀伤美军并禁止日军经常发动万岁冲锋这样自杀式行为,看到有十字标记人员的医疗兵是优先并重点杀伤的对像。杀死医院兵还有奖励。这也就是为什么电影中主人翁会被幸存的医疗兵叫脱下那十字的肩章和不要带那有十字的头盔。日军的之所以要杀医疗兵就是让美军受伤的士兵不能及时的救治从而减员。后来美军发现了这问题就不让医疗兵戴有名显的标志,后来日军就更恶心,不直接杀死美军而是打伤他们等伤兵叫唤别人来救,然后就杀掉来救的人。等到岛上日本守军弹尽粮绝时高级点的军官会命令士兵和逼迫岛上的居民自杀,杀害自己的伤兵或者发动万岁冲锋去尽可能和美军同归于尽。

所以说日军不会割掉那爬绳网,这血战钢锯岭是从美军的角度去写美日的战争,你也可以看这电影的姐妹编(硫磺岛的家书)这从日本的角度来看这战争的。你就知道当时日本是怎么看代这战争和当时守岛日军的绝望。




7

最简单的答案——因为电影之外,真实的战争中日军确实没有把悬崖上的攀爬绳割断。

这不是艺术想象,不是“神剧情”,是事实还原。

日军为啥不割断攀爬绳呢?

因为日军并没有害怕战斗。

我们首先要承认,日军确实很顽强,无论战况多么对日军不利,日军“从未怯战!”

战斗打成《血战钢锯岭》描述的那种惨烈,都要从日军“从未怯战”开始。

说真的,如果是英军和意大利军站在日军的战场上,英军和意大利军早就安之若素的投降去喝咖啡了。

尽管美军占据了武器优势,控制了制空权,日军还是要战至一兵一卒,打个死干亡净,日军就是这么狠!

但是,人狠武器不行没有用呀,只能躲在山洞中,守株待兔,以逸待劳!

问题是,美军为什么愿意做兔子去撞木桩呢?

如上图箭头所示,没办法,美军必须要拿下钢锯岭这个树桩子,因为这是美军舰队的必经之路,绕不开,躲不过。

我们不要认为海洋那么大,船可以随便开,不是的,有航线的。

其时,日军和整个世界的战斗已经打成了消耗战,而日本人擅长这个,上上下下也很喜欢打这种消耗战。

因为对日本这个“类邪教国家”来说,打一场具有“神圣性”的必死之战,是具有伟大意义的为天皇献身。

为天皇献身嘛,如果是被航空炮弹炸死,被地面炮火轰死,未免不美,总感觉差点意思呀!

哪有近身肉搏来的壮烈呢?

好,那就守在美国鬼子的“必攻之阵地”上,等着与美国鬼子近身战斗吧!

我们可以想象,美军一开始架设攀爬网的时候,日军是静静看着美军架设的,心说:“来吧,美国佬,让我们一起战斗至死吧!”

到这里,反而要反问一句:日军为什么要割断攀爬网呢?

又其实呢,题主此问也确实该问,凡是正常人都应该有这种疑问,日军为什么不割断攀爬网呢,让美军一次一次地架设攀爬网也是消耗美军战力呀!

但是,日军已经不是正常人类了,1941年12月珍珠港之后,日军已疯,二战后期,日本全国上下已经疯了,他们所有的战斗开始只追求战斗本身了,而不再去考虑战争胜利与否以及战争的意义了。

钢锯岭上的日军已经成了战争僵尸,为了战斗而战斗,为了追求近身肉搏而放弃了割断攀爬网。

他们忘记了战争,他们只记住了战斗!

偷袭珍珠港是疯子,神风飞行员是疯子,挑战斯大林是疯子,钢锯岭不割断攀爬网是疯子。

其实,从日军开始进攻中国的时刻日本就已经疯了。

8

我是枣儿,我来回答。

说实话,本人在看这部电影之前,对国外战争片真是不感兴趣。自从朋友推荐了《血战钢锯岭》,被那激烈的场面深深地震撼到了,从此对国外战争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这部影片是根据二战真实人物戴斯蒙德·道斯的故事改编的。道斯是一名军医,他所在的部队奉命进攻日本冲绳岛的钢锯岭高地。钢锯岭是一座接近垂直的悬崖,为了攀上悬崖,美军在悬崖上铺上了攀爬网,从而与日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虽然日军被击溃,但美军也伤亡惨重。其中日军击退美军数次,但美军却利用攀爬网源源不断的向高地运送士兵,有细心的观众可能会问,日军在击退美军后为什么不斩断攀爬网呢?对于这个问题,今天就由小编好好给大家解析一下。

日军数次击退美军之后为什么不直接斩断源源不断输送美军的攀爬网呢?

小编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 日军根本无法靠近攀爬网附近。那时的美军的空军也参加了此次战斗,空军在空中无时不刻的做着侦查活动,只要有日军靠近攀爬网肯定会第一时间射杀。况且攀爬网靠近悬崖,悬崖下的美军也在时刻盯着悬崖上日军的一举一动,重火力也是集中在悬崖周围,不会轻易让日军靠近攀爬网。

  2. 日军根本就没想砍断攀爬网。钢锯岭是日军的地盘,他们早就在这做好了工事等着美军,此时的钢锯岭易守难攻。而美军爬上钢锯岭就完全暴露在日军的射程范围之内,成为了被射杀的活靶子。所以他们没必要砍断绳索,目的就是为了射杀更多的美军。

  3. 割断了也没用,只会让自己陷入更大的被动。并不是斩断了攀爬网就能阻止美军的进攻。你斩断攀爬网,美军的攀爬网还是会撒在别的地方,到时候日军还得从新调整防御工事,在慌乱中重新调整工事那可是兵家大忌,只会将自己陷入被动,得不偿失。
我是枣儿,感谢您的观赏。您认为日军为什么没有斩断美军的攀爬网呢?评论区等你呦!

9

一、序言:

在看《血战钢锯岭》电影的时候,可能观众觉得最不可思议的是怎么会有一架那么整齐漂亮的绳梯让美军自由地爬上爬下,日本人为什么不把这架绳梯割了,割了他美国人不就上不来了嘛。


但这部电影说的是真人真事,战场真的有这架绳梯的存在,不能割,而不是像有些人胡乱解释的“因为导演需要”才不割。为什么会有这架绳梯?为什么绳梯没有被日本守军破坏?电影没有交代,因为电影说的是那位“良心拒服兵役者”多斯的故事,故事的高潮虽然是这场钢锯岭战斗,但钢锯岭战斗只是背景,并不是故事本身。只有知道了钢锯岭战斗的具体经过之后才能解开这个疑问。


二、双方血腥的交战过程。

“冲绳战役”的规模相当大,从1945年4月上旬开始到6月中旬才结束,为期82天,几乎3个月。双方的兵力开始是日军12万,美军18万人,后来美军大规模增兵到55万。八万余日军战死,美军的死伤也是整个太平洋战争中最大的,接近7万人,而且包括了总司令巴格纳中将和96师副师长米勒·埃斯雷准将,美军军官的战死率在这场战役中为最高,尤其是中尉连长,陆战6师曾经在一天之内就损失了11位中尉连长,甚至有上任才15分钟,连部下的名字都还没有记住就被日军狙击手给爆了头的连长。


6月18日埃斯雷准将最后的照片,两小时后日军狙击手击中前额。和前一天战死的巴格纳中将一样,埃斯雷也撕去了领章以免被日军狙击手人肉。扯淡的是埃斯雷将军在96师主管的还正好是射击训练。


冲绳战之前日本人一直没弄清楚美军的进攻目标,海军猜是小笠原群岛,陆军猜是台湾,美军确实准备过打台湾,但临时改了主意来改打冲绳。这样折腾下来,冲绳的守军就少了第9和第84两个师团,前者被抽去了台湾,后者留在了本土。


准备作战计划的日本第32军高级参谋八原博通大佐是陆大41期的军刀组,他手里少了两个说好了的师团,能用的就只有第24和第62师团以及独立混成第44旅团。


大本营和冲绳的日军并没有指望胜利,从一开始的作战方针就是尽可能地拖延抵抗,从而争取更多的本土决战的准备时间。这边美军的司令官巴格纳中将的指挥是很有问题的,我在前几天已经讲过了,现在来讲一下这场战斗的具体经过。


4月1日美军在的岛中部登陆之后分别往南北两个方向扩展,南下的部队花了5天时间才推进到了日军的主阵地。这时开始遭到了日军的顽强抵抗。日本人把“钢锯岭”叫做“前田高地”。这是是美军南下前往首里城日本第32军司令部的必经之路。这个地方的地形在1000米左右的宽度上坦克能够机动的不到130米,其余的地方连步兵都要搭梯子才能通过,对防守有利,但是八原博通大佐的防御计划中这里是仓库,没有构筑防御战斗的阵地。而且也没有部署专职防守部队,是从前线被打退下来的第62师团的三个大队(营)残兵,每个大队满员时应该有1233人,但是在前田高地集中起来的这三个大队全部加起来也就只有一个大队左右的兵力了。



美军从北往首里城打,前田地区是必经之路
进攻的美军是后来死了副师长埃斯雷将军的96师的381和383两个团。

现在的战地,红圈内是电影故事展开的地方


4月25日战斗开始,381团在西,383团在东,分别开始进攻。美军在25日仅仅是狂轰滥炸,地面炮火之外,空军还参加投放凝固汽油弹清除树林障碍。 步兵在炮火的掩护下进行地形侦察,尤其是对断崖。


4月26日06:00开始集中炮击,10:00开始正面进攻,到13:00时分日军独立步兵第11大队的阵地被美军坦克突破,美军冲过了日军阵地之后开始进攻日军侧翼,这样日军第24师团在26日夜晚派出第32联队前往增援,兵力大约3千人不到。


4月27日美军还是从06:00开始上班,但是日军援军已经赶到了。美军用火焰喷射器一点一点把壕沟里的日军烧出来占领,但是美军自己也被交叉火力完全压制,到最后美军在一天里几乎没有进展。


这种作战在冲绳战中非常典型,日军利用“反斜面工事”的死角躲避美军炮火杀伤,然而美军使用“骑马作战法”,占领高地的棱线(在钢锯岭就是我们看到的绳梯的上面,但这时还没有绳梯),然后找到洞口,往里面使用喷射火焰器,把日军从另外的出口赶出来消灭,然而暴露在棱线上的美军又成了别的阵地上日军的迫击炮的目标。


抗美援朝的上甘岭战斗也是这种反斜面工事战斗的一个范例,但上甘岭战役中志愿军有坚强的后方阵地,美军无法完全占领棱线,不能使用骑马战术。


晚上日军32联队第2大队准备夜袭美军,但是走错了方向到了一块开阔地被美军发现,立即遭到了迫击炮的集中打击,损失惨重。


4月28日美军还是按时上班,日军的抵抗还是顽强抵抗,381团K连和日军展开了肉搏战,打到最后只剩下24人和I连合并,但并起来的两个连也就只有70个人。

到了晚上,那个被美军迫击炮困住的第2大队的剩余人员又回来了,日军对美军进行了夜袭来争取棱线,直到天明美军喷火坦克出现才撤退。


4月29日日军进行了逆袭,383团有一个30个人的排打得只剩下了9个人。但日军在这一天的损失高达400余人以上,日军这种无法忍耐的拼命逆袭消耗了自己,其实很不合理。


4月30日整天激战,前田高地仍然在日军手里。美军96师的381,383两个团被77师的306,307两个团换了下来。其中381团战斗力已经降低到了40%,没有力量再继续打下去了,换句话说已经被打残了,换下来的人连路都走不动,都是扶到车上才撤下去的。


但日军也累,应该说更累,而且还无法轮换,只是在这天晚上又来了一个大队(营)的援军。


我们在电影里看到的绳梯就是在4月30日这天晚上由刚换上来的307团一营架设起来的,不止一台,总共架起了5台绳梯和4台15米高的梯子。



左边摄于1945年5月4日,有人说顶上站的就是多斯本人,右边是现在以几乎同样角度拍的,顶上已经被削去了不少


5月1日一早,307团A连和B连分别从东西两侧攀绳梯上断崖,但是伤亡惨重,无法前进,虽然白天控制了断崖棱线,但是晚上还是被日军的夜袭赶了下来,但是因为日军的兵力已经无以为继了,307团3营穿过了前田高地进入到可以侧翼进攻的位置。


5月2日还是由307团A连和B连上断崖,但还是无法前进。


5月3日307团1营全部上了断崖,但因为地方太小,反而成了日本兵手榴弹和迫击炮的靶子,损失很大。


5月4日,一营对日军坑道的爆破成功,这才把日军封了起来,开始进行骑马作战。


最后完全结束战斗是5月6日。占领了前田高地之后的77师和陆战一师合流,占领了首里城。


电影里的多斯是5月1日到3日在断崖的棱线上,已经极度疲惫的日军又开始受到了307团3营的侧翼进攻,日军除了阻止正面美军前进以及发动一些夜袭进行骚扰美军之外,无力进行像割断绳梯这样的大规模战斗行动。



三、分析日军能否割断攀爬网分析。

首先,日军连有绳梯存在都可能不知道,因为绳梯是在日军已经极度疲惫之后由刚换上来的生力军架设起来的。日军即便知道,也无从把握总共有5台绳梯和4台梯子这个事实,对于美军架设梯子的技术方法更是无从知晓。棱线已经在美军火力全面覆盖,日军无法单独在棱线上长时间逗留,无法开展侦察活动。能把美军赶下断崖已经都已经是超水平发挥了,再也没有能力去想其他了。


最后,而且日军也没有可以用来割绳梯的工具,那玩意可不是裤带子,用把军刀就能割断的。所以“日军有机会割断绳梯”是因为对战斗过程、地形以及双方兵力和火力对比的无知而产生的想象。


四、事实上最残酷的战斗在糖塔山。

其实前田高地战斗不算最激烈,再往南,靠近首里城有一个“安里52高地”,美军称为糖塔山(sugar loaf),那是美军精锐的陆战六师和日军第44独立混成旅团打的。陆战6师仅在52高地有1300人打成了精神失常。冲绳战役中美军的精神失常率达到7.8%,远高于欧洲战场的5.8%和整个太平洋战场的4.8%。


安里52高地,有名的糖塔山


五、极高的美军伤亡数字,促使杜鲁门总统快递“原子弹”,促使日本无条件投降。

冲绳战的激烈使得杜鲁门总统在能够使用原子弹的时候没有了良心的障碍,因为如果照硫磺岛和冲绳的伤亡来推算的话,美军在日本本土登陆弄得不好要死伤几百万人,相对来说使用原子弹对双方都更加人道一些。

长崎遭受原子弹轰炸


六、小结。

当长崎,广岛夷为平地后,日本政府才考虑禁不起美国后续原子弹的轰炸,日本天皇 宣布无条件投降。

10

好莱坞战争大片《血战钢锯岭》,是根据真实的二战时期的冲绳岛战役改编,讲述了随队军医道斯冒着生命危险从血肉纷飞的残酷战场,抢救抢运下75名受伤的美海军陆战队官兵的感人事迹。

影片中美军组织进攻时,都是依靠绳索从悬崖上攀爬而上,登上山岭与日军展开死命搏杀,那么日军为何不通过割断绳索,来阻止美军的打击呢?

原因是冲绳岛战役时,守岛司令官牛岛满陆军中将决定作困兽之斗,已提前下了死命令,不准守备部队后撤,执行玉碎战斗。

其实,当时的情景是,日军也无地方可撤,就决心死战到底,尽可能多地杀伤美军。

日军防御重点在岛的南部,以首里为核心构筑有牧港、首里两道防线,在西北端八重岳、与座岳地域构筑有第3道防线,每道防线都依托丘陵地构成多层次的坚固防御阵地。

驻守阵地的日军,都是以步枪、机枪为主的轻兵器,战车没有,火炮都很少,只能将美军放近来打,这样效果才最佳。

影片中的那个阵地,因为美军只能从悬崖上靠绳索梯攀登而上,所以投入的兵力有限,每次顶多2-3个连,所以基本上都被日军成建制歼灭,或连队建制基本被打残。

将美军放近了打,日军凭借明堡、暗堡等交叉火力点,相互支撑,相互掩护,在先期,基本打掉或打残了美军成建制从悬崖上靠绳索梯攀登而上的部队,就没有必要去直接割断悬梯上的绳索了。

到了战役后期,影片中驻守山上的日军,就越打越少,毕竟美军有强大的海军舰炮重火力的掩护,山头都被削掉了几公尺,日军面临缺弹缺粮的困境,渐渐的战斗力削弱了,想到去割掉悬梯上的绳索,也是极不容易的。

因为此处是美军进攻主峰阵地的唯一通道,必然重兵且重火器把守,影片中日军曾发动夜袭,但都被美军凭借优势火力,以及士兵的顽强狙击,彻底打败了夜袭的日军敢死队自杀攻击。

本文由“国平军史”发布。

相关问答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