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艺术 > 父母的哪些行为会导致子女抑郁或自杀?

父母的哪些行为会导致子女抑郁或自杀?

2020-07-19 16:59阅读(73)

父母的哪些行为会导致子女抑郁或自杀?:父母在教养中有4种行为,容易导致子女的抑郁或自杀.近几年中国的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中国青少年自

1

父母在教养中有4种行为,容易导致子女的抑郁或自杀.

近几年中国的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中国青少年自杀的率在全球排第一,16%的学生有自杀的念头,25%的青少年有不同程度抑郁或焦虑,在中国每年5-24岁人群自杀的人高达15万。这些数据令人触目惊心。应该反思我们的教育,在何时何处成为一把伤害孩子的利器。

前一阵子,网上到处都是晒家长辅导孩子作业怒吼的视频,评论区下面各种附和,甚至还有家长说,孩子盯紧了就有出息了。焦虑的家长很难教养出心理健康的孩子,别把你的情绪带给孩子,他们还没长大,需要的更多耐心的呵护。人生是一条单行线,陪孩子成长只有一次,没有重来的机会,试错成本最高的就是错误的教养。不幸发生在任何一个家庭,都是父母无法承受的痛苦。

父母主要以下四种行为容易导致孩子抑郁情绪, 情况严重的孩子会伤害自己,放弃生命。

  1. 父母过于严厉专断,经常打骂,大吼大叫,对孩子冷嘲热讽。这种家庭的孩子,情绪自控能力差,冲动,容易产生极端行为,甚至用死来报复,控诉对父母的不满。
  2. 父母要求过高,过于严格,希望孩子是最优秀的,成绩排名高于一切。安排孩子的生活学习特长,孩子没有自己的选择权。这类家庭的孩子压力特别大, 一旦达不到自己或父母要求,会用极端行为来惩罚自己或者逃避压力。
  3. 父母经常吵架,忽略孩子的感受,这种家庭的孩子很容易产生自卑自责情绪,想讨好别人来获取被别人的重视,长期压抑自己的情感,产生抑郁情绪.
  4. 父母无条件的溺爱纵容,没有对孩子的行为做正确的引导,孩子要什么都会尽量满足,这种孩子通常被称为“熊孩子”。 孩子不知道自己的行为边界,他们在学校很难被同学老师喜欢,人际关系上有很大的困扰。 被别人拒绝或父母无法满足自己要求时,容易产生抑郁情绪和极端行为。

奥地利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曾说过: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这次疫情是史上最长的一个寒期,孩子和父母相处的时间尤其长。亲子关系好的家庭,听到更多的是很珍惜这段难得相处的时光。如果你在教养孩子过程中感觉特别痛苦,一定是因为错误的教育方法。和睦的家庭,良好的亲子关系是给孩子童年最好的礼物


2

父母重男轻女,言语刻薄,能直接导致孩子轻生。

我初中一个同学,叫秋红霞,是个温顺的姑娘,性子很弱,但对人很友善,只是因为是女儿,不被父母重视,每年学费都是自己想办法,东挪西凑,她父亲说,女孩子家上那么多学干什么,又不能当饭吃?

那年,她高考落选了,肯求父母让她再复读一年,可固执的父亲怎么也不答应,说有这个钱还不如给她弟攒着盖房娶媳妇用,非撵着她出外打工不可,她不依,暴躁的父亲对她恶语相加,甚至拳打脚踢,母亲虽然爱她,但又惧怕丈夫的淫威,只能暗自流泪,劝女儿不要和父亲闹僵。

那年盛夏的一个晚上,软弱的同学把行李都收拾好了,父亲看到她终于听话了,长舒了一口气,露出了平日少有的笑容,对她说,在外你也花不了多少钱,发了工资就赶快寄回来,留着给你弟攒着。

她默默地点了点头,告诉父母,她不会花家里的一分钱了,看到她如此懂事,父母都去休息了。

等到第二天早上,母亲看她还没起床,就去喊她,一看吓坏了:女儿头歪向一边,口上还有白沫,大声喊人,可是已经晚了,女儿不知什么时候手都冰凉了!

可怜而老实的姑娘,你怎么那么傻呢?母亲哭天喊地,可她怎么也听不到了!

生命可贵,再怎么着也不能轻生啊!

3

我是学青少年方向的社会工作,看过很多案例。一个青少年的心理以及生理的成长与他的原生家庭是有很大关系的。子女的第一社会化场所就在原生家庭。父母带给孩子的影响十分巨大。

在童年时期,如果父母总是不分场合不辩理由的就辱骂,殴打孩子,在外人面前随意贬低自己的孩子,孩子就会缺乏自信心,认为自己做什么都不对,在成长过程中变得越来越自卑,越来越怀疑自己,长大后,渐渐的自尊心的不足,自卑感的笼罩也就会出现抑郁或者自杀的偏向。

青少年时期是人社会化的重要时期,这时候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在逐步的形成中,需要家庭和学校的支持。在家庭里,父母总是与他人做比较,看不到孩子的优点,给孩子过大的学习压力,孩子感受不到来自家庭的爱,或者不信任自己的孩子,对孩子不闻不问,父母的存在反而成为了孩子不开心的来源,家庭渐渐对孩子来说可有可无。这会让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逐渐自卑,对生活失去希望,越来越消沉,慢慢的就会有往抑郁或自杀的倾向。

4

谢谢邀请。

达到抑郁或自杀的程度,何其沉重,我没学过医真无法班门弄斧。那就当闲聊好了。

我亲身经历,有一个亲戚在去年选择了极端行为终止人间之旅[流泪][流泪][流泪]我们始料不及的,后来我们亲戚圈分析,他长期病痛缠身苦不堪言是一个因素,问题是亲戚曾经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按我父亲说法接受了部队熏陶是不可能走这条路的,这等于逃兵。那么为什么还做呢,我们不断回想他的过去现在,发现端倪,家庭冷战是最大因素,因为各种复杂原因,他在家里成了边缘人,没有存在感,也许已经很长时间患上忧郁症。事实上我们去医院探望几次,只有他孤零零一个人躺着,唯有保姆偶然看看[捂脸][捂脸][捂脸]一个人精神忧郁到了临界点,那点身体伤痛算什么呢,如果对生存产生恐惧,那么结束自己就是所谓解脱了。哀莫大于心死。

回到本题,套入家长与孩子的关系不过如此。孩子的切身问题是对自由的掌控,至于说什么前途学业将来等等,那是父母希望,其实对于懵懂少年本人并不理解那么多,我们成年人的思想代替不了年少的他们,所以在引导他们回归必经之路,就得因势利导,而不是盛气凌人?

所以问主邀请探讨父母哪些行为导致孩子忧郁症或自杀?我认为是家长们矫枉过正,忘记了未成年人性质本身。按成年人思路制定学习计划、设定达到目标、规定实施条框、跟进用紧、逼、严。这种家庭氛围下的孩子从懂事开始就活在一个『气球』里,无时无刻的吹,不知哪天会爆,因为连家长都几乎忘记停下来不吹的动作。而他们的孩子把一家人开心相处当成奢望。这是很悲哀的[打脸][打脸][打脸]他们认为自己不是自己,他们仅仅是为可怕的父母活着,就像儿时看的动画片『哪吒』,终于扛不住了削骨还父削肉还母。他们整天胡思乱想,不想停下来也停不下来,父母那么多计划没完成怎么停下来呢?脑袋长期高速运动,随着各种身体失调接踵而来,手心冒汗、心率不齐、敏感、绝望等;开始带着一丁点希望,也许爸爸妈妈会高兴起来带我去公园什么的,但希望越大失望越大,一次次打击,越来越觉得自己没存在感,那么用自残让自己痛一下,把痛感当成存在的事实,这动作我那亲戚经常如此,撕皮[捂脸][捂脸][捂脸]而他的老婆儿子居然一句『变态』,没有重视起来。

一个人如果沉闷、反常到某种地步估计就是忧郁症征兆了。施予者再不重视,缓解,气球终究爆炸。那么忧郁者解脱了,在忧郁症他们哲学里,是看破生死超脱自己。剩下活着的身边的人唯有悔恨,有什么用?都随风而去了,逝去的悲观者就算有灵也不屑于看到生者的悲戚与眼泪,唉!

话题太沉重,就这样吧。

5

父母当众羞辱自己的孩子,不顾及孩子的感受,拿他跟别人的长处比,把他损的一文不值,把他的自尊踩在脚下,让他的自我认知降低,认为自己是毫无用处多余的人,从而产生轻生的念头,在一个不被尊重,不被认可,没有快乐,没有理解,没有包容的家里看不到快乐希望,这样的家只能给孩子带来心灵的创伤,压抑,自卑,绝望,轻生。

6

抑郁症是可以彻底治愈的,作为父母,我们应该给子女多一点的陪伴,关爱和呵护。

我是一名重度抑郁症的康复者,我愿意与你分享我重度抑郁症彻底痊愈的经验。

希望可以帮到你。

在我彻底治愈重度抑郁症之前,我心里时时刻刻都承受着巨大的痛苦压力,一直在痛苦中挣扎,却无法脱离。那种痛苦是极度的,甚至可以说是无法言喻的。

当我彻底治愈重度抑郁症以后,我吃抗抑郁药物的副作用和后遗症都消失了,身体上失眠,焦虑,恐惧等等的躯体症状也都全部消失不见了。

我现在每一天都可以充满精神和活力的去学习,生活和工作。我现在的生活和状态,可以说是我得重度抑郁症那时候的梦想,因为那段时间真的是太痛苦了,是我的至暗时光。

当我彻底治愈好自己的重度抑郁症之后,我获得了内心真正的快乐,并过上了幸福健康的生活。但是,每当我想到还有很多患抑郁的患者朋友们还在抑郁症的苦海中苦苦挣扎的时候,我的内心就非常的难受,因为我很想帮助他们,我希望他们也能彻底的治愈自己的抑郁症,过上快乐、幸福、健康的美好生活。

于是我心中就有了一个梦想,那就是:帮助我们中国乃至全世界患抑郁症的患者朋友们,走出抑郁症的苦海,到达快乐幸福的健康彼岸!

我将会尽我所能的去帮助每一个患抑郁症的患者朋友,帮助他们彻底的治愈自己的抑郁症,让他们过上属于自己的快乐、幸福、健康的美好生活。

我的座右铭是:不忘初心,医者仁心,救死扶伤,为使命!苦心孤诣,只为妙手回春!

所有患有抑郁症的患者朋友们,我愿意和你们一起分享我重度抑郁症的痊愈经验。

相信我的朋友,可以关注我,需要我帮助的患者朋友,可以直接私信我,我会尽我所能的为你提供帮助的。

没有患抑郁症等心理疾病的读者朋友们,你们也可以关注我,我可以让你的心理变得更加阳光,自信,积极,让你的身心健康得到一个质的飞跃。

让我们一起互信互助,一起做个朋友吧!

所有亲爱的读者朋友们,希望你们能动动你们可爱的小手,为我点一个赞,谢谢你们了!

有自己想法的朋友,也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我会第一时间回复你的,让我们一起交流,一起探讨,一起进步吧。

7

父母的很多行为都可以导致孩子抑郁和自杀。父母可能觉得,我是为你好。但是中国父母说的最多的这句话话,从孩子的角度来说,这句该死的话。宁愿字典里没有。


有的时候父母说的话简直让孩子绝望。父母都不知道孩子幼小的心灵,是多么渴望被帮助、被怜悯、被怜爱、被抚摸,在那个弱小无助的时刻,父母偏偏是那个火上浇油的。

每当我看到有孩子因为被老师批评或者被家长批评,跳楼自杀,心里就非常不是滋味。他们怎么就那么狠心呢,不愿意投入一点点时间去聆听一个弱小的声音呢?多一点点爱心听听别人内心所想,有一点点关爱就可以挽救一个生命。


在中国这个大讲孝道的社会,不孝不顺被认为是大逆不道的。因此,主流媒体宣传的也都是这些内容,所谓的政治正确。长辈即是天,长辈做什么都是对的。因此,你的年龄就成了你的原罪。


父母没耐心倾听,父母只关注他们自己的想法,父母的价值观强加给孩子们,他们把他们认为正确的价值观,比如尊师重教,强迫孩子去服从。使得孩子觉得没有天理好讲,没有任何人可以帮他们摆脱现在的困境,非常无助。这让我想起了最近贵州开车害死很多条人命的公交车司机,他无疑是一个弱者,牵连无辜是一个最不该选择的做法。但是我能感受到他内心的无助。这并不等于说他就对,他当然不对。这就像一个孩子,在最后看不到希望的时候,才会自杀。


奉劝天下的父母,为人父母确实不容易,但是今生结下的缘分,希望你能珍惜。多关爱自己的孩子,他们也不容易。

8

一句话,控制欲爆棚。

典型的中国式父母大多都有这个毛病。

我妈连我穿衣服选穿长袖穿短袖一定要按照她的来,不然就“你是不是有心理问题”。我爸脾气暴躁拖沓,他自己有迟到的毛病,自己不觉得。我迟到被他知道了骂骂咧咧好久。上次我大姨妈沾床单上了,他满口男性生殖器骂我有贱病。

我觉得我可能不是他们亲生的。

其实平时也好吃好穿也有,但我真的受不了这种打一个巴掌给一个甜枣。

我太脆弱了。

上次我去牙齿矫正牙套没带他从下电梯吼我到上车,中间隔了一条街。在电梯里一电梯的人都在看我被骂,大街上有各种人的眼神试探。他们在观看我,这让我感到非常焦虑,恐慌,不自在,害怕被人窥见我心底的伤疤。我尽量保持面无表情可是眼泪还是一下次就出来了,看到他脸上表情泪腺就崩坏。

因为惧怕,本能的恐惧。

我都觉得他下一秒要杀了我。

有血缘不代表有亲情这句话是真的,无论他们为我支付的金钱再多也不是钱能弥补的。每到深夜很多痛苦的记忆会被强制性想起,我已经病态了。

你们总说很爱我很爱我,但我真的不需要这种爱。

控制欲,完成任务,成就感,冷嘲热讽。他们“爱”的是身为他们女儿的我,而不是独立个体的我。只要不依照他们觉得“对我好”的方向走,他们就觉得我不正常,觉得我心理有问题。

经常以供我吃穿这么大为理由,说不遵照他们的要求就是不孝。我真的没有办法了啊,可是我现在也不可能不读书了去还他们的债先啊,我这辈子都欠他们的还不清了,就会想,不如到他们找不到我或者去不到的地方好了,要是能死了逃避最好了。

但我又很怕痛,等哪天心理的痛苦积攒到比死亡更痛的时候我大概就可以爽快的走了。

个人观点解决办法:

人天生就有本能的模仿力,特别是在幼儿阶段。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为孩子做导向,孩子的模仿是无意识的,却时时刻刻发挥着作用,当遇到相似的事情,孩子潜意识就会去学父母的做法。

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人的全面发展取决于母亲和父亲在儿童面前是怎样的人,取决于儿童从父母的榜样中怎样认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社会环境。”

所以说孩子将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在某种程度上,首先取决于父母。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点个关注再走吧!

我是余沉,10年情感分析经验,我致力于治愈哲学情感;渴望与您热身并滋养心情,并渴望获得您的转发和收藏。

9

父母有条件的爱或漠视。任何有条件的爱都是将被爱者的物化(无论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所谓“物化”,也就是她/他之所以被你爱是需要满足你的一些条件的。比如:有的父母在怒气下言语上对子女的全盘否定、咒骂、羞辱,甚至在子女遇到突发事件、意外后不是第一时间安抚喝保护子女,而是指责和抱怨等等,这些都是基于她/他“让你失望了”“不应该”“怎么能”......;漠视,是对子女生命意义的彻底否定,你的行动告诉他/她:你的生命是多余的,是作为你生命来处的我的“累赘”,你可有可无。题外话:在回答这个问答时,我一直在思考提问者是作为“父母”还是“子女”,如果是父母我很开心,如果是子女我百感交集。回答问题本身需要客观,但总担心提问的你看到解答后会作何感想。于是,我想客观而理智地向你陈述一个事实:你的生命有意义,它不属于任何人,它是你最宝贵的礼物。无论发生或经历过什么,只要太阳还在,你的生命就有权利和资格绽放它的精彩。

10

首先应该是小时候的家庭创伤。不是长大后的打击。在孩童时期的打击会导致潜意识保存有顽固的模式。这个模式会产生自我否定原理,所以抑郁的话是无法意识原因所在的。只有进入潜意识里才可以。因为你孩童时期失去了关爱,而小孩是为了父母情绪存在的。当他长大带着这个情绪一直保留,而自己的模型已经循环到了质变状态时就开始抑郁。

起初只是轻微状态这时候应该叫轻度抑郁,一般人难以区分,它们容易和忧郁(情绪忧郁)混淆,外人更不容易察觉。因为大部分人都没那么敏感,甚至自己只是听一首歌也会莫名忧伤的类似。这个状态就是某天下午莫名忧伤感这是很轻微的。然后轻微的进度到更明显的状态就是自己稍微注意可以判断到的。这个就是突然做什么都没了兴趣信心,对生活毫无动力之感,恋爱也懒得去爱。整个人极度懒惰,睡到想自然醒。房间也不会去打扫除非被压迫。这是能自我确定的抑郁状态,医学上能判断为轻度。但它也和“情绪抑郁”有类似,实际上就我认为这就是抑郁,也是我的经历。容易流眼泪做梦梦到感动事物或某些事也会泪腥,多愁善感,不爱接触外界,这时候就算是外向型的人也会进入内敛阶段。他甚至发挥不出他的外交天赋。

轻度抑郁后如果不被重视,就会进入中度抑郁。一般情况下我认为轻度抑郁不要去随意医生吃药,有些初中高中生已经开始吃药,吃药一旦吃了很难戒,因为吃了容易好,却有复发。这是我看到的。中度抑郁的一般就是还是能工作学习,但他已经进入两极状态,就是比如上班的时候饱满激情,晚上回家后相当萧条失落。早上的时候心情沮丧,晚上的时候很无助想哭等等。还有的是说话时(网络语言)是一个状态,但真实场景时完全是另一个人。此时就是ta身上已经出现两个人似的自己也能知道是抑郁,但有些人已经靠医药支撑着生活。这个时候还是有转型机会的,只要脱离原来家庭独立生活并通过一定的心理哲学修炼。我认为的最佳的觉醒时间是在轻度时就立马下手,也是最佳的转型机会,我就是在轻度时转好的。我发现一个规律就是抑郁中度的一般还是很依赖家庭,心理也有很强的信仰依赖父母,并相信父母,听话于父母的状态。其实这个必须扫除,你必须独立。中度时有时也和轻度有些混淆,但它容易信佛去了。因为抑郁的人就是失去信仰的人,而对父母的信仰已经死亡,就是没了这个根基,因为父母毕竟是最原始的开始,大自然里孩童对父母有天然依赖和挽救本能,所以父母的话相当要听。但如果他们不爱你或爱的方式不对,你就是带着伤想弥补他们的。因为无法弥补你的智力也达不到弥补,所以你就陷入自我否定的消极。你就需要新的依托,当佛说那是家那是平静安详之地时,它就如一个铁饭碗让你突然赖上它,并允许终身。信佛就如下嫁自己的身体和灵魂,那一霎那就如产生了一生的依托,带着眼泪你就想被度。但觉醒好的人发现了这个误区,他脱离了出来。而觉醒不多的他就真的信了,因为这也是脱离原来家庭的好去处,第二也不会被打扰。而佛只是这个层次意识的收留一旦进入你就不一定真走出来,所以他们必须每天念语已达到解脱之道,但直到临终依然在念,他们走不出社会来。所以不建议信。

中度出现的分裂,如果继续吃药会好些,不吃药就差些,接近重度时已经离不开药物有自杀倾向,我接触一个从中度到重度的朋友,他们很难信任他人。重度的出现了幻觉,幻听的场景。把外界当作是对自己的陷害,总是觉得有人在陷害自己。有点分裂症的状态,好的时候并不多,中度时可以是一个上午,但重度的好也是吃药之后的那一两个小时,他们很容易疲惫,说一下话就要休息睡眠。重度者一般被确诊就离不开医院、医疗所。被他人观看,但还是有点时间自由。重度者对自杀是有向往的他看到楼下会有一种想跳的喜悦。所以已经无法正常生活。说到自杀的话中度也是存在的,也是由于出现分裂导致的自杀快感。这是常人无法解读的,只有哲学感受真正心理学才能解读。哲学之所以能解读是因为哲学本身就是心理学的鼻祖。比如心理学鼻祖佛洛依德就是个哲学家,只是从哲学的逻辑研究转变成了对心理活动的分析,这叫心理学。以达到治愈他人之目的。还有就是高度修灵学,它不同于修道。修灵学和修道不同在于修灵学融合了心理学和科学并加入冥想,而修道的静心学派居多,主要是用察觉方式来去除大脑思维。修灵派并不去除大脑而是更好运用大脑思辨,而把意识进入潜意识的过程暂时的不需要思考而已。这是在心理学基础上的,加入了潜能发挥。估计未来这个还是最佳的方式。也是一个人进步的模式。这个模式并不成熟,以我掌握来看目前很多还挺久在“合一状态”比如印度的和台湾某某说的合一这些都还在修道的基础的。整个地球还没真正进入灵派学。但已经发现一些触角。这些人走出修道模式,他们隐约闪烁。修道属于修心静心,同样在人际交往里无法施展,他们也不融入社会。而修灵是修灵魂的,看不见的灵魂模式还是可以进入社会的,它可以加入基督模式,心理学。庸俗来讲我是通过哲学解开抑郁的。但我发现的哲学其实内涵有心理学成分。哲学在于你如何处理个人和原来家庭关系,独立出来,如何处理你的情绪,不被情绪化等等的范畴。哲学心理学发展到修灵,同样需要有哲学基础,而修道就不需要。这也是他们区别。通俗来讲抑郁者不要接触过去的人、同学、朋友。这些人的思维模式他们的回忆会把你带入过去的模式,这是负能量的东西。性格的缺陷就在那里。

人必须走到他的对立面,也就是说叛逆是好事,而抑郁也是好事这都是你的对立面。但对立面并不是和你相反,而是它不再是你的过去。只有你的对立面你才真正立体的观察自己,如果你能突破那些事你就超越。又从对立面看到很多局限性。你就可以做成哲学家心理学家的地步。这只是地步但不需要做家,而是还是可以进入普通生活,但你已经不再是过去的自己。